- 194.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9
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 2014 级第五学期九月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陈 静 审题人:徐 凯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
组成,共 9 页;答题卷共 6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
用 2B铅笔将考号准确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对应题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
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试题卷自行保留。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孝道伦理与乡土社会生活的重建
传统孝道的自然基础是家庭,一种以血缘关系将长幼代与代之间的生命历程连接起来的
生命共同体。这种作为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家庭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原型”。在儒家的观念中, 无论是乡土社会,还是国家和整个天下,都可以理解为某种扩大了的家庭。基于这种“家庭” 共同体主义的理解,儒家所理解的个人也不同于现代个人主义所昭示的抽象的、原子化的个 人。儒家的伦理思维从具体的个人出发,这种具体的个人具有自然的生命历程和血缘关系; 随着其生活的展开,这种具体的个人在家庭和社会共同体中扮演着一系列角色。除了包含这 种独特的关于共同体与个人的理解之外,传统孝道与乡土社会生活方式也昭示了一种超越 “交换价值”主宰的全面的价值观体系,它以人与人的相互尊重和关怀,共同体的和谐与幸 福为核心价值。
现代老龄社会从中国传统孝道伦理及乡土社会生活方式中能够获得多方面的启示,其中 最主要者有三:一是孝道伦理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批判性地反思个人主义伦理的参照系; 二是展示了一种关爱与尊重生命价值的生活方式复兴的希望,从而使我们能够重建被交换价 值观的僭越(殖民)所扭曲了的价值世界;三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尝试复兴孝道 与乡土社会的养老习俗和社会制度,从根本上找到现代养老问题的化解之道。
首先现代的老龄化问题及其根源皆与家庭及社区共同体的衰落有关。现代社会流行的个 人主义伦理观念,强调个人是构成世界的原子,而且这种原子是彼此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拥 有几乎绝对的自由。这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社会方面表现为家庭的岌岌可危、代际关系的扭 曲;经济上则是市场交易关系的盛行,以及作为市场“保姆”的福利国家制度的膨胀;政治 上则导致片面强调个人权利的乌合之众加政客的“民主”游戏的出现;意识形态上则形成了 “自我中心主义”道德观念、过度膨胀了的交换价值观,以及拜金主义的宗教精神。现代社 会是一个高度契约化了的世界,个人契约对整个生活世界的成功统治,也恰是现代社会分崩
离析、认同危机、人情冷漠、人性扭曲、人的价值贬损的根源。由此看来,老龄化问题牵涉 到观念、制度与伦理等多个层面,其化解之道也就在于在这些层面做出相应的变革。
现代老龄化社会的困境,暴露出现代社会从个体出发组织共同体的悖论:现代家庭人际
关系的“扁平性”的“平等”对正常的代际伦理秩序的破坏,现代家庭中的“个人契约”夫 妇关系的脆弱,现代生活方式对民间“社会资本”的破坏,以及“福利国家”与市场体系之 间的自相矛盾。应对这些问题的方向是:通过复兴儒家“理想主义”意义上的孝道和乡土社 会生活方式来改造现代社会。
这种变革涉及到:第一,自我意识从个人主义转向共同体主义,这意味着家庭及其孝悌 伦理的恢复,以及个人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这种特殊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第二,孝道礼仪 和乡土习俗,如乡射礼、乡校、乡饮酒礼、家礼等礼 俗,经过创造性的转换而在现代社会 “复活”,这既是对这些礼仪传统的继承,又是因时因地制宜有所“损益”的创新。
(摘编自 201502 期《齐鲁学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家庭是以血缘关系将长幼代与代之间的生命历程连接起来的生命共同体,是传统孝道的
自然基础,中国传统社会的“原型”。
B.基于“家庭”共同体主义的理解,儒家的伦理思维从具体的个人出发。而现代个人主义
昭示的个人是抽象的、原子化的。
C.儒家伦理思维下的具体的个人,具有自然的生命历程和血缘关系,会在家庭和社会共同
体中扮演着一系列的角色。
D.传统孝道与乡土社会生活方式包含独特的关于共同体与个人的理解,昭示了一种“交换
价值”主宰的全面的价值观体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现代老龄社会从中国传统孝道伦理及乡土社会生活方式中能够获得多方面的启示,例如 尝试找到现代养老问题的化解之道。
B.现代的老龄化问题与家庭及社区共同体的衰落有关。其化解之道也就在于在观念、制度 与伦理等多个层面做出相应的变革。
C.现代社会流行的个人主义伦理观念,强调个人是构成世界的原子,彼此平等,拥有几乎 绝对的自由。这具有积极的影响。
D.通过复兴儒家“理想主义”意义上的孝道和乡土社会生活方式来改造现代社会,是应对 现代老龄化社会困境问题的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个人主义伦理在社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产生了影响,孝道伦理精神为我们 提供了一种反思个人主义伦理的参照系。
B.现代家庭人际关系的“扁平性”“平等”破坏了正常的代际伦理秩序,这意味着个人作 为共同体成员“自我意识”的觉醒。
C.现代社会高度契约化,个人契约对整个生活世界的成功统治,使得现代社会分崩离析、 人情冷漠、人性扭曲、人的价值贬值。
D.乡射礼、乡校、乡饮酒礼、家礼等经过创造性的转换而在现代社会“复活”,这是对传 统孝道礼仪和乡土习俗的传承与创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
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 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
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 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 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 狱。时束入谏垣①未半岁也。逾年,俺答②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 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 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 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 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 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 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 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 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上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 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
4.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中院试的称
为童生。
B.舅,文中是指丈夫的父亲。有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C.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二十
岁举行冠礼或行笄礼时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又叫“表字”。
D.除,是任命,授职,如“除徽州推官”;擢,是在原官职上提拔,如“擢礼科给事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沈束请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B.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 赦免沈束。
C.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
来,关进监狱十六年。
D.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5 分)
(2)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温.馨.提.示.:.答.题.条.理.不.清.一.律.先.扣.2.分.)
南定楼遇惫雨
陆 游①
行遍梁州到益州②,今年又作度泸游③。 江山重复争供眼, 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逢峒獠④,棹歌欸乃下吴舟⑤。 天涯住稳归心懒, 登览茫然却欲愁。
注:①陆游,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入蜀八年,先在汉中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供职, 后调回成都任职。至宋孝宗淳熙五年二月,奉诏自成都东归。顺江而下,途经泸州,登南定 楼作此诗。②梁州:此指汉中。益州:此指成都。③泸:泸水,指金沙江经泸州这一段的江 流。④朱离:同侏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峒獠:旧时称居住在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⑤棹 歌:鼓桨而歌。棹,船桨。效乃:桨橹声。
8.颔联中“争”“乱”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5 分)
9.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醉翁亭记》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山间四时之景,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 。
(2)《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端庄自重的句子是: ,
。
(3)《岳阳楼记》中阐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背景的句子是: ,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温.馨.提.示.:.答.题.条.理.不.清.一.律.先.扣.2.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1)—(4)题。(25 分)
米 字 幅
孙春平
北口市代市长薛冠蓉原是省科技厅厅长,虽是同级职务,但一个城市的政府首脑可比一
方诸侯,责任重大,万民瞩目,尤其又是巾帼独挑大梁,不可小觑啊!
这一日,文化局长和文联主席恭请薛市长拨冗光临市内一文化沙龙,一可换换心境,二
亦亲和雅士贤达。薛市长欣然 前往。
因有新市长光临,这天沙龙来的人格外踊跃,连书坛领袖魏老先生都拄着拐杖来了。这
魏老的字国内闻名,尺幅万金。魏老先生恪守“滥犹不及”的原则,轻易不肯示之于人,但
文联主席铺纸,请魏老为薛市长写上一幅。
魏老先生提笔在手,问:“冠蓉女士,你让老朽写幅什么?”
薛市长想了想,笑答:“早知魏老落墨是宝,又听说您赐宝常只写一字,我不敢太多奢
望,只求一个米字如何?”
魏老闻言,微微一怔,又问:“你再说一遍,哪个字?”
薛市长答:“米,米面的米。”
魏老再问:“楷隶行草篆,你喜欢哪种字体?”
薛市长环顾四周,便指悬挂于壁上的一幅字说:“不怕见笑,我于书法完全是外行,连
哪种字是什么体我都说不大明白,您就写这种字可好?最好写大一点。”
魏老功底深厚,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来得,但强项却在行书和草书,许多人还没看过
魏老写隶书呢,且都知大字的隶书极难写,尤其是这米字,横竖撇捺,笔笔不可马虎。
只见魏老屏气凝神,雪白宣纸上便落下一个大大的米字,是隶书,绵里藏锋,古朴刚劲,
最后一笔刚收锋,满堂便响起一片叫好声,有人还鼓掌祝贺。魏老落了款,用了 印。人们 特别注意到,魏老用的是“冠蓉方家惠存”,他没用“正腕”,更没用“赐教”。
文联主席小声对薛市长说:“市长,这幅字可是珍品,万金难求,值啦!”
文化局长上前,小心揭起字幅,跟在身边的市长秘书欲去接,却被薛市长拨过,亲自接
字在手,又对魏老深鞠一躬,便又引起人们一片掌声。
文化局长说:“我找人裱过,再给您送去。”
薛市长摇头:“不用,我找人裱吧。”
数日后,米字条幅高悬在了薛市长办公室,有时她接受采访,那字幅便随了她一同出镜, 很是抢眼;薛市长求魏老写米字幅的故事也风一般在北口市传播。随着故事传播的还有人们 的疑惑与猜测,一市之长为什么偏偏让魏老独写了一个米字?有人说,这体现
了一市首脑 的执政理念,民以食为天,薛市长是把解决百姓温饱放在了她心头的第一位置;又有人顺着 这个话题引申,说粮食脱了糠才为米,薛市长潜在的寓意是城市奔了小康,还要追求更大的 富裕;还有人说薛市长生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 1960 年,她的母亲就是生下她不久后饿死 的,薛市长悬此字,便有着深切怀念母亲和不再让历史悲剧重演的双重含义。
另有对薛市长让魏老用隶书独写米字反面猜疑的,说魏老先生倚老卖老,当众直呼市长 讳名,薛某心中不悦又不好彰显脸上,才略施小计想教训一下这个老顽童。一市之长学富五 车,哪会连楷隶行草篆都不懂,人家不过是以此为借口专让老顽童用他最不擅长的隶书去写 最不好把握的那个米字,且看老家伙日后还敢轻狂!该着那天魏老精怪有如天助,没丢大丑 也就是了。宦海无涯,机谋深远,不服不行啊!可古今中外,越是鬼鬼祟祟私下流传的消息 越传得迅猛广泛,也越让有些人将信将疑。
还有一种流传不甚广泛的说法,说薛市长多年前曾去英国带职进修,眼下她的女儿也已 去英国读研,她可能对高贵的英国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英国国旗不就是有个大大的米字在上 面嘛。
也有好事之人私下找到薛市长的秘书,请他务必想办法从市长口中探出深浅虚实。秘书 找机会问了,没想薛市长说,不就是一个字嘛,哪有那么多讲究。此言传出,越发让人们莫 测高深,据说还有人为此打过赌,赌注是可去海鲜城吃鲍鱼喝鲨翅,管够造。
几月后,北口市召开人代会,薛冠蓉以其亲民务实的工作作风高票完成了由代市长到市 长的过渡。在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人们对薛市长在办公室挂了个米字条幅有许多猜 测,您能否对此作一说明?”薛冠蓉坦然一笑说:“实话实说,我对书法艺术真是一窍不通, 但我对魏老的字确实很喜欢,这里面除了看字怡然陶冶性情的艺术因素外,我也坦率跟大家 说,前些年,我坐电脑前的时间太长,得了颈椎病,疼起来恨不得卸下臂膀。后来有朋友给 我出了个以保健代治疗的偏方,每天甩脑袋凭空写一百遍米字,以此伸展活泛筋骨。哦,我
表演一下,就这样。那天,正好魏老问我请他写什么字,我突然就想到了这个米字。写大点, 规规整整,照着米字做保健操,岂不挺好。当然,女同志嘛,摇头晃脑,似有不雅,所以我 每次做这个操时,都是闩严了门的。我跟大家说,自从坚持做了这个保健操以后,我的颈椎 病真的一次没犯,我在此建议有这种毛病的同志都不妨一试。”
众惊愕,静场。随即,笑声爆响,掌声大作。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小说开头第一段对薛冠蓉职务调动的介绍,看似无意,实则必不可少。一方面为主人公
出场蓄势,另一方面则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B.魏老先生用“冠蓉女士”称呼薛市长,用“冠蓉方家惠存”为米字幅落款,这些体现出
书坛领袖魏老温和儒雅、位尊自矜的气度。
C.小说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叙述人们对米字幅的种种猜测,透视人性,揭示人物的深层心 理,刻画了鲜活的俗世群像。
D.秘书问市长为什么求魏老写“米”字,薛市长“不就是一个字嘛,哪有那么多讲究”的
回答是想引发人们对此事更大的好奇心。
E.题目“米字幅”也是线索,把展示人物性格的一系列细节连缀成有机的情节链,它是激
起千层浪之“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女市长薛冠蓉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请概括分析。(6 分)
(3)文章中,写薛市长选字体和接字幅时运用了两处动作描写,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6 分)
(4)薛市长在记者招待会上坦然说清了求魏老写米字幅的原因,你认为人们会不会相信女
市长的解释?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温金海:弘扬经典诵读承传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留下的文化精髓和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
类的精神文明瑰宝。”随着中华文化复兴的呼声越来越高,2001 年,身在商海的温金海先生 以其公司名义和个人名义,先后向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彩虹工程”捐款 10 万元和 15 万元,支持经典诵读活动。自此,他开始投身于“儿童经典诵读工程”。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前社会出现了一些乱象,这与几十年前的教育有关, 教育与一个人的行为、心态、价值观有直接关系,到今天,我们要心平气和地面对,尽最大 的可能去改变。”认识到推广人格教育、弘扬经典文化的重要性,温金海先生索性将公司交 予他人打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文化经典诵读公益活动中来。
2003 年,温金海先生以“先求人格,后求卓越”为办学理念,专门创办了文化经典诵 读的幼儿园,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道德经》等。之所以在幼儿园里 展开推广,他有着与明末教育家陆桴亭一样的看法,“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 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少悟性;十五岁后,知识既开,物欲既染,则多悟性,少记 性。故凡所当读书,皆当十五岁前,使之熟读。”他特别提出,要为孩子创建一个轻松愉快 的学习氛围,比如唱念背诵,以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拓展知性悟性,
陶冶情操,培养健全、完善的人格。
同年,他组建公益性质的国际经典文化协会,不断组织力量,“将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的
火种传播到全国各地,向全国各地开展导读的贫困学校、希望小学赠送课本等。”2004 年, 他举办了首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开幕当天,上千名三岁到十三岁的儿童齐聚一堂, 诵读了《大学》《老子》等,使文化经典徐徐地推广开来……除此之外,还有每年一届的《经 典翘楚榜》等也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是,在文化经典的诵读与教学中,需深谙“诗、书、琴、艺、画”的教师才能有效任 教,这成为当年推动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最大困难。为解决教学难的问题,温金海先生又大 力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专门培养了一批具有传统文化基础和传统艺术修养的专业教师。
经过温金海先生十年精心培育,曾受到过传统文化熏陶的孩子,相比同龄人道德素养、 中文水平更高;长大之后,懂得谦和礼让、自我规范,具有高雅的审美观。从中,让人看到 了传统文化后继有人的欣喜。如今,由他倡导文化经典诵读的幼儿园已扩至五家。每天,从 园区传来诵读经典篇目的稚嫩的声音,抑扬顿挫,声声入耳……
在他的推广之下,仁义、礼乐、谦敬、诚信、忠孝、中正、清廉、和谐、荣辱、自律等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良好品质,正开花结果,慢慢地在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们身上呈现,
正所谓,有因必有其果。
与此同时,在内地,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亦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1998 年 6 月,“中华古 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据粗略估计,内地至今已有 800 多万儿童参加 了经典诵读活动。
但是面对中国数亿青少年,温金海先生仍有孤掌难鸣之感,他渴望自己在有生之年,多 做一些推广和弘扬文化经典诵读工作,特别是要找到更多的接班人,共同去做这件事,“我 很欣喜地看到内地出现了第二代、第三代的接班人,有一天,我必定老去。曾经,我抱着老 一辈人的志向走下去,今后,也希望更多接班人,只要一代代做下去就有希望,可能我们看 不到成功,成功不在我,但成功一定有我。”
为中华文化经典“歌之舞之,发挥之,光大之,继而增高之,吾辈之责也”——肩负起 传承民族文化血脉这一历史使命,温金海先生甘做一颗卑微的铺路石,铺就一条大道,而这 条路的尽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舞台,万古千秋。
(原文有删改)
相关链接:
“当前社会,家长们普遍存在一种误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狭窄地认为有房有车有 好的工作即人中龙、人中凤,将财富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视为人往高处走的‘高’,其实不 然,人往高处走的‘高’指的是生命的高度。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曾说‘教育的本质即人格教 育,否则就是教育的堕落’。学习传统经典文化,习文成英才,习武成雄才,文武双修为英 雄之才,再往上攀登,为君子、贤人、圣人,倘若不学,生命往下,为小人,为衣冠禽兽, 为禽兽不如。可以说,教育是生命生成的重要枢纽,人格教育,可以让生命质素提升,不求 成为圣贤,至少要成为一名有德行的君子、一名堂堂正正的人。” (温金海语)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 )
A.出于对中华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认识,加之中华文化复兴的呼声越来越高,温金海先生不 顾一切投身到“儿童经典诵读工程”这一伟大事业中。
B.温金海先生认为,一个人的行动、心态以及价值观念与其几十年前所接受的教育有着直 接的关系,所以推广人格教育、弘扬经典文化非常重要。
C.借用明末教育家陆桴亭先生的看法,温金海先生又提出,人在十五岁以前,受外界物欲 的影响较小,懂得的知识不多,悟性不足,但记忆力很好。
D.在温金海先生的倡导与推广下,内地文化经典诵读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至今已有800
多万儿童参加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有关活动。
E.在温金海先生看来,教育是生命生成的重要枢纽,人格教育的实施,至少可以让一个人 生命素质提升,成为有德行的君子,一名堂堂正正的人。
(2)文章为什么说温金海先生“铺就一条大道,而这条路的尽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 兴”?请结合材料,分析理由。(6 分)
(3)温金海先生提出并践行“先求人格,后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效果体现在哪些方面。(6 分)
(4)温金海先生投身“儿童经典阅读工程”并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个中必定有多方面的
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 分)
第 II 卷 表达题(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① 今天下午,蔡振华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台,是 中国足球的福音,中国足球工作者要有 的勇气,转思路,换脑筋。
② 尼日利亚极端组织“博客圣地”在该国东北部发动恐怖袭击,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还杀 害了一名正在分娩的女性。这可能是该组织成立 6 年来发动的最 的袭 击。
③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谈及他与台北故宫领导人在此见面的情形,说:“我们很快就进入 了实质性交流,少了些寒暄,多了些 。”
A. 破釜沉舟 惨绝人寰 心领神会
B. 孤注一掷 惨无人道 心领神会
C. 破釜沉舟 惨无人道 心照不宣
D. 孤注一掷 惨绝人寰 心照不宣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今年3 月,广电国网向工信部提交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申请材料,并最终获得在全
国范围内经营互联网国内数据传送业务和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
B.故宫研究院昨日宣布成立中国书法研究所,希望深入发掘故宫收藏的数万件法书碑帖藏
品的文献价值、艺术审美价值,为当代书法艺术发展和书法理论研究提供更好的借鉴。
C. 一名希腊央行官员 4 日宣布,希腊央行 3 日成为激进黑客团体“匿名者”的下手目标, 致使网站服务中断。
D. 2016 猴年央视春晚着力演绎“幸福中国”的主题。与往届春晚相比,节目更加精准,主
题更加集中,铺陈更加合理,现场观众的反响更加热情。
15. 依次填入的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 )(3 分)
太阳好象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 把它放到其他恒星的位置上,那也只是一颗不太显
眼的小星星, 肉眼完全看不见了。可见,在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一定有数不清的“太 阳”, 它们发出十分强烈的光辉,但 距离极其遥远而暗得看不见。
A、 即使 以致 尽管 因为
B、 即使 甚至 无论 因为
C、 如果 以致 无论 由于
D、 如果 甚至 虽然 由于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立法,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 结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 ① ,所以古代劳动人民 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为了记忆方 便, ②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
雪 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由于综合了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的知识,比较准
确地反映了一年中的自然力特征,所以在普遍使用公元纪年的现代社会,③ 。
17.阅读下列表格中有关 2016 年湖南卫视、辽宁卫视和央视春晚的调查情况,然后回答问 题。(5 分)
亮
点
收 视 情 况
夺得全国网、城市网同时段收视桂冠,连 续 19 年蝉联同时段收视第一。
以“合家欢更青春”为主题,张柏芝变
身冰雪女王,半个娱乐圈都玩起了滑 冰。 全面扩大了“春晚”版图,形成了长达
半个月的巨星云集的“春暖人间欢乐
季”晚会矩阵,“美猴王”六小龄童“大 闹”小年夜。
以“你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为主 题,在和谐、欢乐的氛围里向全国人 民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和浓浓的“家 国情怀”。
湖南卫视
辽宁卫视
全网收视、社交网络影响力、热门话题榜、
百度风云榜等八项指标排名第一。
多屏直播收视率略超过 2015 年。然而
2005 年春晚收视率最高,达到 37.6%, 原因是这年春晚的代表性节目有省市电 视台主持人送春联,舞蹈《千手观音》等。
央视
(1)请简要概述 2016 年地方春晚和央视春晚的特点。(2 分)
(2)根据以上材料,请你就如何办好一台春晚提出三点建议。(3 分)
六、写作(60 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任.务.驱.动.型.文章。(60 分)
匈奴缑王谋反失败,殃及汉使。单于派卫律召苏武去受审,苏武对常惠等人说:“屈节
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李密曰:“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
在苏武、李密、张良这三个人物中,最能引发你感慨的是哪一个?为什么?请结合材料
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2014级第五学期九月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D原文第一段“传统孝道与乡土社会生活方式也昭示了一种超越“交换价值”主宰的全面的价值观体系”。少了“超越”一词,与原文意思不符
(2)C“这具有积极影响”错,根据原文第三段内容,这些影响都是不良的。
(3)B前半句在原文第四段,后半句在原文第五段,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属于移花接木之错。[来源:Z.xx.k.Com]
二 、古诗文阅读(36分)
4. B[来源:Zxxk.Com]
5. A考中院试的称为秀才
6. C(关进监狱十六年的是沈束)
7.⑴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给与或者剥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予夺、捐弃、何以,各1分,大意2分)
⑵皇帝非常痛恨言官,用廷杖、戍边的手段还不足以遏止他们,就长期拘囚来困住他们。(“疾,遏,系”各1分,大意2分)[来源:学科网ZXXK]
附:翻译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亲沈侭,做邠州知州。沈束考上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被授于徽州推官。被提升为礼科给事中。当时大学士严嵩独揽政权。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去世,沈束请求朝廷给予“恤典”(即朝廷对去世官吏给予追封、赠谥等典例),严嵩却阻挠不给予。沈束向皇帝上书说:“周尚文作为大将,以忠义自许。曹家庄那一战役,他建立了奇功,应该赐封爵位给他并延及他的子孙。其他的董旸、江瀚,努力抗击敌人,甚至为国而死。虽然已经立庙祀,但应该赐祭,来表彰为国而死的忠心。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给与或者剥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疏章奏入,严嵩怀恨,故意激怒皇帝,将疏章下到吏部都察院讨论。闻渊、屠侨等人说沈束没有其他居心,只是不受拘束应当治罪。皇帝越发恼怒,夺去了闻渊、屠侨二人的俸禄,还将沈束下了诏狱。之后,刑部判处沈束奏事没有事实根据,交钱赎还本职。特命在朝廷杖打沈束,但结果他仍然被关在诏狱里。这时沈束做谏官不到半年。过了一年,俺答迫近都城。司业赵贞吉因请求赦免沈束而获罪,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替他说话了。[来源:Zxxk.Com]
沈束被拘囚了很久,衣食多次断绝,只有天天读《周易》自为疏导缓解。后来他的同乡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为同族进行报复,下令狱卒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因徐阶的劝阻,才得以免去。等到严嵩被解除职位时,沈束在狱中已经被关了十六年,他的妻子张氏向皇帝上书说:“我的夫家有年老的父亲,年纪八十九岁,衰弱抱病不断相侵,已朝不保夕。过去我因为沈束没有儿子,给他纳妾潘氏。等到达京师,沈束已经被拘囚下狱,潘氏坚守志向不改嫁他人。于是,我与她一起寄居在旅舍,靠织布来供沈束的衣食。这种日子过了很长时间,非常凄苦。想回家侍奉公公,那么丈夫的稀粥就无法供给。想留下来供养丈夫,但是公公又将不久于人世。翻来覆去地考虑,觉得进退无策。我愿代替丈夫被拘囚入狱,让丈夫能够为父亲养老送终,之后再回来被拘囚,这实在是陛下莫大的恩德。”法司也为沈束请求,皇帝还是不许。
皇帝非常痛恨言官,用廷杖、戍边的手段还不足以遏止他们,就长期拘囚来困住他们。但天天让狱卒上奏他们的语言吃食休息等情况,这叫做监帖。有时无所得,即使是戏言也要向皇上报告。一天,一只喜鹊在沈束的面前鼓噪,沈束谩骂地说:“难道有喜事降临到我这个罪人身上吗?”狱卒将这向皇帝奏报,皇帝心有所动。正巧户部司务何以尚正上疏营救(也被关在诏狱里的)主事海瑞,皇帝大怒,用杖责打,并将何以尚禁锢在诏狱中,而把沈束释放回家。
沈束回到家,父亲已经去世了。沈束枕土块饮水,假装癫狂自我颓废。刚刚两个月,世宗死,穆宗继位。起用沈束为原官职,沈束不到任。服孝期满,被召为都给事中。不久又提升为南京右通政。又以病辞官。穿粗布衣服吃粗食,终老在家。沈束被囚入狱共十八年,等到他出狱,最终也没有子嗣。
8.“争”字和“乱”字。一个“争”字,运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在风雨之中,重岩叠嶂,百川千流,竞赴眼底的情形(2分)。一个“乱”字,形象地写出暴风急雨倾入南定楼的景象。江上风大,山间雨急,风雨相挟,纵横奔突(2分)。
9.①首联行踪的变化,颔联途中的风雨,隐含宦游羁旅之苦。
②颔联中的“江山重复”,表现出诗人对山川之胜的赞赏。
③颈联中的“棹歌欸乃下吴舟”,表现出诗人归乡途中的急切与喜悦。
④尾联表现出诗人留也难安、去也难安的矛盾迷茫的愁情(留恋蜀地与思乡的矛盾)。(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10. 默写
1、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政通人和,百废待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解题思路】A.第一段不能凸显小说主题,而是与后面展开的情节相呼应。D.薛市长的回答主要是想淡化此事,没想到轻描淡写的回答反而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好奇心。B.称呼和落款能体现魏老的温和儒雅,但体现“位尊自矜”不准确,应该是不卑不亢。
(2)薛冠蓉是一个平易近人(谦逊、亲民亦可)、坦率真诚、能干务实、热爱生活的女市长。
①平易近人。参加文化沙龙想亲和雅士贤达,对魏老尊重有加,亲自接米字幅在手,又深鞠一躬。②坦率真诚。当众承认自己是书法外行,不懂字体。求魏老在字幅上写“米”字完全是突发的想法,没有什么讲究和深意。③能干务实。人代会上高票完成了由代市长到市长的过渡。因为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有很严重的颈椎病。④热爱生活。听从朋友的建议,工作之余用头写“米”字来做保健操,还热心地推荐给大家尝试。(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其中性格概括1分,文本例证1分)
(3)第一处,“薛市长环顾四周,便指悬挂于壁上的一幅字”。(1分)作用:这样的细节描写体现了薛市长在选取字体时的随意性;(1分)也为下文她解释自己对书法艺术一窍不通做铺垫。(1分)第二处,“秘书欲去接,却被薛市长拨过,亲自接字在手,又对魏老深鞠一躬”。(1分)作用:体现了薛市长对魏老先生的尊重和她“亲民”的形象;(1分)也是对下文猜测市长机谋深远、难为魏老的无声驳斥。(1分)
(4)观点一:人们相信薛市长的解释。理由:①从薛冠蓉这一人物形象来看,她坦率真诚的形象深入人心,能力也赢得了人们的认可,所以她在媒体前的解释会让人们接受。②从小说结尾的情节来看,人们对薛市长的回答最后报以热烈的掌声,表明大家对这种说法的认可。③从小说凸显的主题来看,人们消除了对米字幅的各种疑惑与猜测,相信薛市长的解释,更能凸显出作者对官场乃至社会上捕风捉影、胡乱猜测的怪现象的嘲讽。
观点二:人们不会相信薛市长的解释。理由:①从小说描写的社会环境来看,对为政者(或公众人物)言行的审视和揣测已经形成了一种难以消除的世俗风气,它对人们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人们不会轻易相信薛市长的解释。②从人物性格角度来说,可能真正的原因与猜测中的说法有相符之处,但薛市长不想助长这种风气,故而另寻蹊径,给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解释。③
从小说表现主题来说,人们不相信会更具有讽刺性,引发读者对胡乱猜测、过度关注名人等社会现象的深层思考。
(观点明确;理由合理充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4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⑴【答案】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A项,“不顾一切”程度过重。C项,“温金海先生又提出”表述有误,从原文看,对于儿童诵读特点的认识是陆桴亭先生提出来的,温先生只是引用并赞同这一观点,而不是他“又提出”的。D项,“在温金海先生的倡导与推广下,内地文化经典诵读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表述有误,内地这一活动并不是在温先生的倡导与推广下开始的。
⑵【答案】①温金海先生以公司和个人名义,向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捐款25万元,支持经典诵读活动;②温先生后来索性将公司交予他人打理,全身心投入到文化经典诵读有关活动中:创办文化经典诵读幼儿园,组建国际经典文化协会,举办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培养全能专业教师等。
⑶【答案】①各种诵读教育和诵读大会活动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②受培训的孩子相比同龄人道德素养、中文水平更高,懂得礼仪谦让、自我规范,具有高雅的审美观。③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良好品质,正在一批批孩子身上体现。
⑷【答案】示例①中国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留下的文化精髓、智慧结晶和精神文明瑰宝;②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乱象,人的行为、心态、价值观念需要改变;③家长们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以及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走入了误区,对中华民族文化经典和文化传统教育明显不足;④社会缺乏民族文化经典和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教育人才;⑤少年儿童多读多背文化经典,长大领悟以后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答出其中的四点即可)
五、语言运用(20分)
13.C【解析】试题分析:破釜沉舟:表示不在回来,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褒义。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投作赌注,企图获得最后得胜,比喻冒险心理。根据第一句语境,应用破釜沉舟。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极点。强调规模大。惨无人道:残酷到了没有人性的地步,强调凶残至极。根据第二句中“杀害了一名”,推知此处用“惨无人道”。心领神会:强调领会意思;心照不宣:强调彼此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明说。根据第三句句意,此处用“心照不宣”。
14.B(A成分残缺,改成“获得……的经营权”;C偷换主语,去掉“致使”;D项搭配不当,“反响”与“热情”主谓不搭配,将“热情”改为“热烈”
15.答案D
16.(1)农业和气象之间关系密切(结合后句要讲原因)(2)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编成了歌诀(节气歌)(3)他仍能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此句是结果)
17.(1)地方春晚:敢于创新思维,民族特色鲜明。(1分)央视春晚:将传统节日春节和中国社会年度主题融合为一体,既具有节日欢庆特点,又体现时代精神。(1分)
(2)第一,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第二,敢于创新,体现大众需求。第三,时代性和艺术性相统一(每点1分)。
[来源:学科网]
六、 作文(60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