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眉山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2017.10)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念、方法上都积淀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种方式“出场”呢?
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正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意象的表现的艺术。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衔接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革命胜利以后,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
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命”
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
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观,成为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按西方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艺术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产的;它实际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了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很显然,流行艺术是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它实际上从来没有对现状的批判,它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有文化工业的既有逻辑,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作为国际潮流的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反映,本质上它是一种移植的文化。
(摘编自荣剑《第三空间:抽象艺术的中国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油画在艺术生产领域具有某种最典型的包容性,因此中国油画的国际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的民族记忆也就没有了冲突。
B.从古典写实的再现艺术逐渐过渡到抽象意象的表现艺术,这表明油画艺术在中国和在西方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
C.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不一样,中国写实主义油画,表达特定时期的民族记忆,再现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D.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流行艺术作为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实际上并没有对现状进行批判,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从油画形式的国际性和内容的民族性的角度,提出问题,引起下文。
B.文章第二段,从革命胜利前、后两个方面,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
C.文章第三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特点、发展及其产生的一些影响。
D.文章最后一段,通过阐述西方艺术变迁的规律,论述中国流行艺术崛起的深层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被在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下所形成的艺术形式所取代,与当时的革命进程有关系。
B.“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成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这对艺术的发展来说,不一定完全是坏事。
C.如果流行文化通过某些途径消解了艺术的神圣性,就有可能导致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欧洲艺术中心地位的崩塌。
D.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占据主导地位和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都有外国文化影响的因素,由此可知,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艺繁荣的前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端午的阳光
熊红久
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濯洗的灵魂,恍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于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到“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苞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
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
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情会沉重许多。
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
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映像。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正如欧阳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表现了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
B.文章以“端午”为线索组织材料,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午节粽子的浅薄而感到惭愧,对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而感到不满。
C.文章末段赞颂了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促使我们反思并不断提升自己,强化了屈原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
D.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意蕴深厚,充满张力,所引用的余光中“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一句,用艺术的手法写出了屈原在中国文化中开创性的作用。
5.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分)
6.从全文看,“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
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年成立的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 《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5日12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的占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5.6%,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节选)》,2015年1月)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
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艺术报》2017年03月06日7版,有删改)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三则材料都发表在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
B. 材料二和材料三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最突出的问题。
C. “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和材料二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料三更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
D. 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 )(5分)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B. 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 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
D. 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材料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E. 材料的语言风格因读者群体而有所不同。材料二主要面向教育界,简洁严谨;材料一和材料三主要面向普通读者,通俗易懂。
9.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轼,字用敬,公安人。天顺八年进士。授大理右评事,迁右寺正。录囚四川,平反百馀人,擢四川副使。岁凶,请官银十万两为籴费。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事白,还职,改陕西。
弘治初,擢四川按察使。三年迁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八年,进右副都御史,总理南京粮储,旋命巡抚贵州。明年入为大理卿,诏与刑部裁定条例颁天下。
十三年拜南京户部尚书。寻命兼左副都御史,督贵州军务,讨普安贼妇米鲁。时镇守中官杨友、总兵官曹恺、巡抚钱钺共发兵讨米鲁,大败于阿马坡。都指挥吴远被执,普安几陷。友等请济师,乃以命轼。轼未至,而友等遣人招贼。贼扬言欲降,益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势愈炽。又乘间劫执友。右布政使闾钲,按察使刘福,都指挥李宗武、郭仁、史韬、李雄、吴达等死焉。
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都指挥张泰等渡江追击,指挥刘怀等遂进解安南卫围,而恺、通及都指挥李政亦各破贼寨。贼还攻平夷卫及大河、扼勒诸堡,都御史陈金以云南兵御之。贼遁归马尾笼寨。官军聚攻益急,土官凤英等格杀米鲁,馀党遂平。用兵凡五月,破贼寨千馀,斩首四千八百有奇,俘获一千二百。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
连乞致仕,不允。武宗立,遇疾复请。诏加太子太保。赐敕乘传归。卒,赠太保,谥襄简。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
B.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
C.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
D.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擢”意为提拔、挑选人员使其担任更重要的职务。与“拔”意思相近。
B.“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是负责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
C.文中“致仕”和“释褐”“起家”一样,都是开始做官的意思。
D.“乘传”指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也指乘坐驿车或奉命出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轼断案能力强。他担任大理右评事一职时,在四川审查囚犯,为一百多人平反,被提拔为四川副使。
B.王轼为官也有波折。他因嘉定同知盛崇仁贪污受贿一案而解职,事情弄清楚后,又恢复原职,改为任职于陕西。
C.王轼作战有方。讨伐普安贼妇米鲁时,他调兵遣将,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作战计划,各路军队都取得胜利。
D.王轼懂得进退。获得了皇帝的封赏之后,他连续请求退休,最终在武宗即位后,赶上王轼有病,皇帝答应了他。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岁凶,请官银十万两为籴费。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兵凡五月,破贼寨千馀,斩首四千八百有奇,俘获一千二百。(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注:颠吟寺、冶思楼是池州之景。
14.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诗题中的“九日”与“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醉花阴》一词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名句。
D.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E.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寄寓了诗人对先贤的情怀。
15.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荀子在《劝学》中还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 ”,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2)龚自珍《已亥杂诗》的“ , ”两句,借助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却还要悉心培育新一代以报效国家的愿望。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是当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学问大家,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梁培宽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②战功赫赫的老将军逝世了无人问津,一个二线的女歌手死了,网络上的消息却铺天盖地,这个社会已经畸形到这种地步!
③在国家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背景下,女教师过度集中会让教育管理部门在人事安排上捉襟见肘,这恐怕是女师范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④坚持走职业化、市场化的道路,通过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和球员来带火球市,长此以往中国足球一定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⑤他心中恶念越积越重,终有一日堤防溃决,一发而不可收,只有盼他善念滋长,恶念渐消,方能逐步归于正道。
⑥只有与国家和人民休戚与共、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④⑤⑥ D.②③⑥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B. 周梅森创作的《人间正道》《至高利益》《我主沉浮》和《绝对权力》等政治小说闻名全国,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最近热播的《人民的名义》是他的又一部反腐力作。
C. 保定市徐水区发布政策规定,暂停向拥有本区3套及以上住宅的本区户籍居民家庭出售新建商品住房及二手住房;取得本区居住证的非本区户籍居民家庭,方可允许在本区购买一套住房。
D. 伊罗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新闻实践以及他对“宣传”与“真实性”的挑战和质询确立了他在中共新闻史上的独特地位,他倡导的“宣传也要讲求事实”的观点在今天得到了充分认可。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小向写信给小明说:“令尊病入膏肓,为儿的我也是寝食难安。有父亲在,尚有来处,没有父亲,只剩归途。”
B.王华拍着胸脯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管谁遭难,不管哪里有难,我都义无反顾,鼎力相助。”
C.东方先生笑呵呵地对来访者说:“拙荆厨艺一般,还望各位海涵,来,端起酒杯,先干了这一杯!”
D.我校乃千年学府,三湘名校。请您来我校做讲座,想必您会深感荣幸,一定会准时前来,为我校传经送宝。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专家指出,看脸的时代也要靠实力说话。①。体育明星之所以成为明星,一定是以超高的竞技水平为基础的。贝克汉姆如果空有颜值,不可能成为“万人迷”;C罗也绝非仅靠肌肉就征服了球迷。换句话说,竞技场不同于娱乐圈,②
。比如,里约的游泳赛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大度霸气、勇夺1金1银的孙杨和用尽“洪荒之力”夺得100米仰泳铜牌的傅园慧。相反,“国民偶像”宁泽涛纵然颜值爆表,③。由于参加的四个游泳项目中,两个个人项目无缘决赛,两个接力项目因犯规被取消成绩,他也就少了很多露脸的机会,而且其原来光鲜的形象也黯淡了许多。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信息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便利。谣言在网下及网络群组、微博、视频网站中传播,马上就会成为热点。如果谣言内容涉及人们的生活,产生恐慌情绪就会成为必然。此时, 做好科普就尤为重要,而网络作为科学知识的存储空间,是科普的好手段。只要利用网络信息,就能让谣言无处藏身。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① 谣言在网下网上传播,不一定马上成为热点。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潜)
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
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⑤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眉山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答案参考
1.D A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的意思是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能够包容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民族记忆的冲突不是说两者没有冲突。B只是“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具有相同进程,另外,“油画艺术”应为“
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C、“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不一样”错,参见原文“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
2.B 文章第二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是革命胜利后,革命胜利前不是。
3.D “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艺繁荣的前提” 推理不严密,绝对化。
4. D(A项错,作者写作的目的并不是谈名家名作与名胜之地的关系。B项错在“惭愧”和“不满”,没有此意。C项理解错误,“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与“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不一致。“不断提升自己”没有依据。)
5.①写了屈原在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的事件,点明了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来由)。(1分)②表现了屈原纯洁高尚的品质,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2分)③它照应了题目,引发了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2分)(意思对即可)
6.①它是公元前278年的五月端午的阳光,是照着屈原投江的阳光,是历史的见证。②它是屈原的精神之光、品德之光(或精神的光芒)。③它是端午节的文化之光。屈原的爱国、正直,屈原的纯洁、高贵,就像阳光一样映照进后人的内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 A B项材料二显示目前学校幵展书法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都缺乏;C项材料二未提到“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材料三不仅“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也提出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D项“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无中生有。
8. CE A项“迫在眉睫”于文无据;B项没有调查数据,不能证明“客观性略为欠缺”;D项没有显示“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
9. ①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师范生书写技能训练,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②寻求社会支持。与书法团体合作,聘请并培训有专长的人员担任学校书法教师。③
提高书法地位。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加大奖励力度。④提高书法教师地位。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书法专职教师“入职名额编制”。(每条一分)
10.C 先通读,了解句子的大意。“便宜”是用来修饰“调”的,所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合贵州兵”的是“轼”,所以B项“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不当,排除B项;“合贵州兵”结构和意思完整,“分八道进”承前省略主语,所以在“贵州兵”后停顿,排除D项,选择C项。
11.C “致仕”是辞官的意思。
12.A “担任大理右评事一职”错误,应该是“担任右寺正一职”。
13.(1)年成不好,王轼向朝廷请示拨十万两官银作为买粮的费用。因为审查嘉定同知盛崇仁贪污受贿罪,被攻讦案子交给司法官吏审理。(“凶”“按”“讦”为得分点,每个得分点1分,句子大意2分)
(2)王轼指挥战争一共五个月,攻破贼人的山寨一千多处,斩杀四千八百多贼人,俘获了一千二百人。(“凡”“破”“有奇”为得分点,每个得分点1分,句子大意2分)
14.DE D项,诗句指自然风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言下之意是,诗人们为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渊薮,以致供不应求;E项,作者并未详细描绘池州胜景,且并未表达对先贤的景仰之情。
15.①对此地的喜爱和向往(或赞美):这首诗首联记叙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写出对此地的喜爱和向往(或赞美);②人事代谢的愁怀、物是人非之感:就池州美好的风月山水抒发感慨,见证古今人事变换,抒发了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或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抒发有感于人事代谢的愁怀);③通过追怀古人,表达了诗人对先贤的景仰和追思;④才华志趣不被理解的落寞:池州州民浑然不知李、杜两位大诗人当日的风流文采,使作者徒生寂寞苍茫之感。
【诗歌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建康任江东转运副使期间出行今皖南一带时所作。池州,今安徽贵池县,唐代诗人杜牧曾于其地任刺史,作《九日齐山登高》诗,诗题中“齐山寺”,当即后世为纪念杜枚而建。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首句叠用“秋”字,格调清爽流利,表现出轻松喜悦的心情;次句说自己早就向往秋浦,魂梦中曾到此地;这次来到池州,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了。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风月,指自然风景,与下句“江山”对文义近。颔联就池州美好的江山风月抒发感慨。出句说这里的自然胜景老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言下之意是,诗人们为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渊薮,以致供不应求。本来是平常的意思,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便倍觉新颖而隽永。对句说,此间壮美的江山,古往今来,长久地牵系着诗人有感于国运盛衰、人事代谢的愁怀。说“长管”,正见盛衰代谢的古今相续。这一联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有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于是引出下一联。
“谪仙狂饮颜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颈联承上“诗酒”,分咏李白、杜收在池州活动的两处遗迹。被称为谪仙人的李白以豪饮著称,他曾到过池州,作有《秋浦歌十七首》诸作;杜枚作过池州刺史,他的生活放荡不羁,多有抒写艳情之作,故说“倡情”。两句是说,李谪仙往年狂饮之处,后来建造了颠吟寺,杜牧之昔日冶游之处,后来建造了冶思楼。这一联概括池州胜迹,造语工巧而自然。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两位大诗人当日的文采风流,如今问起当地州民,竟浑然不晓,只有那诗人登临过的齐山,依旧俯视着寒流。春秋时,齐景公曾登牛山,北望临淄,想到人生难免一死,不由泣下沾襟。杜牧生性旷达,反其意而作《九日齐山登高》,说:“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而今,登齐山的古人固然长已矣,即便是他们身后之名,也已寂然。可见,不仅“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而且死后之名是否能“千秋万岁”,也大为靠不住。此联暗用杜牧诗意,翻进一层,一结苍茫悠远。
16.
(1)知明而行无过矣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善假于物也
(2)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7、D ①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使用对象错误。②无人问津:没有人过问或尝试。使用正确。③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使用正确。④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不合语境。⑤一发而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含褒义。不合语境,此处应为“一发而不可收拾”。⑥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使用正确。
18. C A 项,项句式杂糅,可删去“所决定的”或将“看”改为“由”,并删去句末的“的”;B 项,搭配不当,“政治小说”不能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D 项,语序不当,“挑战和质询”应为“质询和挑战”。
19.C “拙荆”谦辞,妻子。 A“令尊”敬辞改为“家父”。 B“鼎力相助” 敬辞改为“大力相助”。 D“深感荣幸”谦敬错位。
20、①体育明星也不例外。②任何运动员都不能仅靠颜值就立足于竞技场。③但因奥运成绩不佳而难免遭受冷遇。(写出一处给1分,两处给3分,三处给5分)
【解析】联系上下文,第一空应为过渡句,前面是观点句,后面是举例论证;第二空之前有提示语“换句话说”,联系本段话的观点与前面的事例,可以得出结论“没有哪一个运动员仅靠颜值就能立足于竞技场的”;第三空联系下文以及平时对宁泽涛的了解,可概括出其在“颜值”与“成绩”或“实力”两者间的状况。
21.②谣言内容涉及人们的生活,不一定产生恐慌情绪。
③利用网络信息,不一定能让谣言无处藏身。
22、【审题提示】
出世之人,往往因官场的肮脏,世俗的牵绊、人生的坍缩……,你的心在天山,你的身却远贬沧州,理想遥不可及。因失望而绝望,愤然斩断与世间的千般纠缠,倔强地活在并非落英缤纷的桃花源里。
入仕之人,往往因心中对家国的一腔热情,对天下命运的担忧,铁肩担道!粉骨碎身不能动其志。往往百年多病,僵卧孤舟,依然因戎马关山北而凭轩涕泗流。
有人在官场被杀伐得支离破碎,仍然捧着一颗家国之心在顽强地战斗,宁教天下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有人哀叹着清新愉悦的田园生活,期盼着祖国的召唤;有人回首波澜壮阔的一生,将一切化作烟云,仍能在尘垢孽逆的世间留下一抹自信的微笑;也有人奉行独善其身的信条,守着一方纯真,让灰色的世界无法晕染进来……
这7句话有着各自的侧重,两两组合立意颇多,且大都有因果或对立关系。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重大抉择上的状貌,以及其分析能力、思想深度、行文气度和知识储备。
评价过程中要紧抓任务指令:1.“以两、三句为基础”,多或少都要降类。2.“合理引用”,不引用者降类,引用生硬者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王轼,字用敬,是公安县人。天顺八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大理右评事一职,升任右寺正。他在四川审查囚犯,为一百多人平反,被提拔为四川副使。年成不好,(他向朝廷)请示拨十万两官银作为买粮的费用。因为审查嘉定同知盛崇仁贪污受贿罪,被攻讦案子交给司法官吏审理。事情弄清楚之后,又恢复原职,改为任职于陕西。
弘治初年,王轼被提拔为四川按察使。弘治三年,升任南京右佥都御史,操江提督。弘治八年,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管南京粮食储备,不久,被任命为贵州巡抚。第二年入京担任大理卿,奉诏与刑部裁定条例向天下颁布。
弘治十三年,王轼被任命为南京户部尚书。不久命他兼任左副都御史,督管贵州军事,讨伐普安贼妇米鲁。当时镇守的宦官杨友、总兵官曹恺、巡抚钱钺共同发兵讨伐米鲁,在阿马坡被米鲁大败。都指挥吴远被捉拿,普安差点被攻陷。杨友等人向朝廷请求援军,于是朝廷就任命王轼。王轼还没有到任,而杨友等人派人招降反贼。贼人扬言要投降,却聚集了更多人围攻普安、安南卫城,阻断了盘江水道,势力越发强大。又趁机劫持杨友。右布政使闾钲,按察使刘福,都指挥李宗武、郭仁、史韬、李雄、吴达等人都战死了。
王轼到任后,根据形势调集广西等地的官军、土兵八万人,联合贵州的士兵,分八路进攻,派遣退休的都督王通带领一支军队。弘治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攻破六坠寨。贼人逃走,渡过了盘江。都指挥张泰等人渡过盘江追击贼人,指挥刘怀等人于是进军解安南卫之围,而曹恺、王通和都指挥李政也各自攻破了贼人的营寨。贼人回军攻打平夷卫和大河、扼勒各城堡,都御史陈金带领云南兵抵挡他们。贼人逃回马尾笼寨。官军聚集一起攻打更加激烈,土官凤英等人击杀贼人的首领米鲁,贼人的余党于是被平定了。王轼指挥战争一共五个月,攻破贼人的山寨一千多处,斩杀四千八百多贼人,俘获了一千二百人。捷报报给皇帝,皇帝非常高兴,嘉奖犒劳他。召令他回到京城,赏赐非常丰厚,记录功劳,加封他为太子少保。不久,王轼改为在南京兵部任职,参与协助机要事务。连续请求退休,没有被允许。武宗即位后,正赶上王轼有病,他再次请求退休。皇帝下诏加封他为太子太保。赐他乘坐驿站的车回乡。他死后,被追赠为太保,谥号为襄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