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7.00 KB
  • 2021-06-08 发布

浙江省宁波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宁波市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袁隆平有过体育报国的梦想,也曾打算参军,最终,他将对祖国的热忱结(jié)成一串串稻穗,鲐(tái)背之年仍坚守科研一线,初心不改。‎ B. 学术不端事件时有曝(bào)光,一些论文剽(piáo)窃、抄袭之举令人震惊。加强科研作风建设,让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已成为当务之急。‎ C. 宁波底蕴深厚,书声琅(1áng)琅,政通人和,在由新华社《瞭(1iào)望东方周刊》主办的2019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活动中再一次榜上有名。‎ D. 如果岩茶的香气是武夷山文化的味道,那么朱子理学就是武夷山文化的灵魂。这里山青水秀,孕育了他无尽的才思,他又反哺(bǔ)了这片魅(mèi)力无穷的山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和字形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学生往往在同音字、近义字上出错。平时多采用义辨法,可以减少错别字。‎ A项,“结”意为“长出(果实或种子)”时,读音是jiē。‎ B项,“剽”应读piāo。‎ D项,“山青水秀”应改成“山清水秀”。‎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其成功原因主要在于人物个性的设定,不认命就是这部爆款动画的人物个性。票房代表了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数年、十数年的人们的心声。【乙】有人提出“中国需要多一些哪吒这样的叛逆少年”,微博上马上有人反驳:“中国也需要李靖夫妇这样的父母。”是啊,李靖就像现实中千千万万的父亲,爱孩子但也顺天命。而哪吒们对父母的做法不以为然。叛逆不是无理取闹,而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 - 29 -‎ 叛逆就是创造力,创新中国最需要批判精神。中国如何锻造一批哪吒这样的少年?这不止需要宽容的社会环境,还需要摆脱应试教育思维。【丙】哪吒们自己则需要足够强大、坚持得足够久。‎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横空出世 B. 摸爬滚打 C. 不以为然 D. 不止 ‎3. 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2. D 3. C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这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项,横空出世,形容人或物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世,或比喻卓尔不群。此处指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现,使用正确。‎ B项,摸爬滚打,指经受各种各样的艰难磨练。此处指社会经验丰富的人,使用正确。‎ C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此处指叛逆少年们不认为父母的做法对,轻视父母的做法,使用正确。‎ D项,“不止”改为“不只”。“不止”后面跟数量词,“不只”意思是不但、不仅,与“还”等搭配。‎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是”,然后根据自己的识记,浏览选项,排除有错误的句子即可。‎ C项,“足够强大”“坚持得足够久”是分句间的并列,顿号应该改成逗号。‎ 故选C。‎ ‎【点睛】标点符号用法的复习与备考,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辨认识别上。首先应弄清楚16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知道哪几种在实际运用中易混易错,然后选择相应的练习题进行训练,通过练习,探求规律,掌握方法。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1‎ - 29 -‎ ‎、弄清功用。切实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独特功用,特别是对于那些易混淆的标点,更要掌握它们的用法,从而正确地使用和判断。2揣摩语气。判断句子的语气要从整个句子去考虑,不能只看其中的一些词语。如有的句子虽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只能用句号,而不能用问号。3、分析结构。句子的结构影响着标点的使用。如单句内部不能用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同样,复句的各分句之间,不能使用顿号。4、紧扣语境。标点在一定语言环境里有一些变通的用法。如:①我们清楚地看到,上海广大人民群众在这次抗洪斗争中为江浙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②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同是动宾之间,一者用逗号,一者用冒号,为什么?①句用逗号的条件是,宾语是一个比较长的主谓词组,不用逗号隔开,读起来就会感到吃力。②句用冒号的条件是为了强调宾语的重要性,因而把它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上。5、理解句意。审视标点的正误要和正确理解句意结合起来。如:老杨同志,请您稍等一下!“稍等”说明语气比较舒缓,既然是语气舒缓的祈使句,那么末尾就该用句号,而不是感叹号。6、留意套用。所谓“套用”是指在标点使用时,有不少情况是点号和标号连在一起使用,最常见的有引号与句末点号的套用和括号与点号的套用这两种。它们的位置关系都有一些要求,要留意。7、注意区别。如冒号中总说与分说的用法,容易和破折号中表示说明或注释的用法相混淆。同时,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从语气方面分析,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时,中间的停顿时间较长;而用破折号表示注释时,则没有停顿时间或停顿时间很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这里看上去一切正常,市容市貌与其他的乌克兰城镇并无二致。在摄影师皮耶保罗待在切尔诺贝利的那些年里,这种“正常”的感觉让他震惊,他开始用镜头记录切尔诺贝利的日常生活。‎ B.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球正面软着陆的国家和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国探月团队长期以来的拼搏与创新。‎ C.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梁寨镇周楼小学位于丰县东南端,距离丰县50余公里,服务区域内人口7000人,教职工只有16人,其中本科学历仅6人。‎ D. 作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中国继续保持外贸竞争力,创新产品不仅敲开了新市场的大门,在传统农业向现代食品工业转变中诞生的新兴绿色产业也同样市场广阔。‎ ‎【答案】B ‎【解析】‎ - 29 -‎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项,语序不对,“市容市貌与其他的乌克兰城镇并无二致”改成“市容市貌与乌克兰的其他城镇并无二致”。‎ C项,成分赘余,“根据”和“显示”二者保留其一。‎ D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应放在“创新产品”前面。‎ 故选B。‎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雁”是古典诗词中的重要意象。文人们或绘雁行,或摹雁声,或写孤雁,展现共独有的生存我态,①________。雁的春秋迁徒,常常唤起人们羁旅乡思、离恨别愁的幽微情感,因此,②________。迁客骚人在遭受贬谪、壮志未酬、报国无门之时,也每每会想起失群的孤雁,于是,③________。总之,“雁”这一具有张力的意象,以其深邃的个性,牵动着文人墨客的情思,负载着诗人思乡、失意的情怀,是读者透视其心灵世界的一个重要艺术符号。‎ ‎【答案】 (1). ①借此抒发自己浓浓的情思 (2). ②雁就成为思乡文人吟咏的对象 (3). ③孤雁又成了失意的代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第一处,前半句写文人们写“雁”,此处当写文人写“雁”的目的,根据后面“雁的春秋迁徒,常常唤起人们羁旅乡思、离恨别愁的幽微情感”,可知,文人写“雁”是“借此抒发自己浓浓的情思”。‎ 第二处,由“因此”可知此处是写“雁的春秋迁徒,常常唤起人们羁旅乡思、离恨别愁的幽微情感”的结果,因此可填写“雁就成为思乡文人吟咏的对象”。‎ 第三处,由“于是”可知此处是写“迁客骚人在遭受贬谪、壮志未酬、报国无门之时,也每每会想起失群的孤雁”的结果,因此可填写“孤雁又成了失意的代称”。‎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 - 29 -‎ 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 ‎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 ‎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6.下图是某位同学画的用来解读传统小说的思维导图,请认真阅读,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请根据上图,用文字表述这位同学解读传统小说的一般方法。(不超过50字)‎ ‎(2)高中阶段我们接触了很多传统小说,如《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围城》《简˙爱》等。对这位同学的小说解读方法你是否赞同,请从上面四部小说中任选一部进行说明。‎ 是否赞同: 。选择的是:《 》中的主要人物 。理由: 。(不超过80字)‎ ‎【答案】(1)解读传统小说可从梳理情节入手,通过分析正面、侧面描写,再结合人物活动背景来把握主要人物形象,进而探究小说的主题。‎ ‎(2)赞同。《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卡西莫多。理由:卡西莫多是一个外表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他最终为救人而失去生命。小说通过这一人物的美丑对比,热情歌颂了下层劳动者的善良、舍己为人的品德。‎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具体考查思维导图。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找出主要说明对象,按照板块分出不同层次,按照思路梳理其顺序,再用简洁流畅 - 29 -‎ 语言概括出来。本题是关于“解读传统小说”的,可按照由下往上的顺序表达。表述时注意“故事情节”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背景交代”是并列的,从这几方面分析可达到“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的目的;然后由“把握主要人物形象”达到“探究主题”的目的。‎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和个性化解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名著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有充分的了解,解答时选择一部较为熟悉的来写;可先表明自己的选择,再阐述理由,阐述理由时一定要分析人物形象,进而把握主题。比如本题,可选择《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卡西莫多,首先概括情节和人物形象,为救艾丝美拉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外貌丑陋心地善良;再通过这个人物探究主题,小说通过这一人物的美丑对比,热情歌颂了下层劳动者的善良、舍己为人的品德。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关于名著阅读注意常见题目类型:简单记忆型 情节概括型 结合表达型 简评推荐型。复习重点:① 识记作者(含国籍)及作品风格或主题。②仔细体会作者的意图,概括小说故事情节。③品味小说的精彩片断,结合人物描写,分析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网红,全称网络红人,是指网络平台或现实生活中因为某个举动或事件而被广大网友知晓、关注且因此走红的人、漫画形象或其他生命体。而网红经济,正是利用网红知名度广、进入门槛低等特点,以网红为核心,通过各类社交软件、视频播放软件及购物推荐APP等开台,展示网红在时尚搭配、美食探索或制作,美妆及游戏竞技等领域的技能、个性或者智慧来吸引粉丝关注,并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各类盈利方式将关注流量变现的经济模式。随着网红经济的火爆,逐利性强的资本开始注入网红经济,网红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 ‎(摘编自彭妍、李星星《浅析网红经济及其影响》)‎ 材料二 - 29 -‎ 近些年来,网店制假售假问题可谓是越来越严重。美妆产品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方面,“美妆网红经济”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觑;另一方面,同红店铺售假同题也让大众担优。近年来,不断有网红店铺被消费者爆出售假问题,但似乎并没有什么数果,经历风波之后网红店铺还在继续经营,消费者的权益被严重践踏。“美妆博主”的出现在消费者和美妆产品之间建立了一个可以沟通的中介,在信息高度碎片化的情况之下,消费者可以在“美妆博主”的介绍之下获取精准的以及和自身相关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某些网红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会对美妆产品进行虚假宣传,消费者很有可能因为对“美妆博主”的信任导致自己的权益受损。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美妆网红”,而是整个网红群体的通病。这一话题也不断地被社会各阶层提起,网红的迅猛发展扭曲了很多青少年的价值观。他们羡慕网红光鲜亮丽的生活,纷纷放弃学业上的追求,转而投向网络世界。而且某些网红在价值观的传递上也出现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青少年的攀比心理。青少年所处的年龄阶段辨别能力低下,很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引导。‎ ‎(摘编自展梦硕、张帆《浅析网红经济发展现状》)‎ 材料三 大红的关注度较高,有64.39%的大红。其中,内容网红和微博网红是大学生主要关注的对象,分别占35.61%和32.68%。‎ ‎■大红产品的购买情况 ■大红产品的原因 ‎(摘编自李诗莹、杨菂、李响、丁浩然《大红消费调查研究》)‎ 材料四 在资本的助推之下,中国网红经济近几年呈井喷之势。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5月,中国网红粉丝总数达到5.88亿,2018年网红经济的规模突破2万亿元。‎ 三年来,早期的秀场和游戏直播式微,电商直播却迎来爆发式增长。2018年,淘宝直播月增速达350%,快手、抖音、腾讯等相继进军电商市场。2019年,直播成为电商流量枯竭后的最大风口,“电商之都”杭州,最早、也最为深刻地感受着这个新风口带来的变化。‎ 像薇娅一样的主播从全国各地赶来,大部分是年轻的女孩。孵化机构、直播机构和工作室在这里扎堆,寻找下一个藏娅或李佳琦。传统服装市场也在快速改造和转型,新建直播间成了标配。‎ 所有人都在迫不及待地抱紧这趟高速的“流量快车”,不敢停靠,也不问终点。‎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8月《网红经济野蛮生长》)‎ ‎7. 下列对材料中“网红经济”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9 -‎ A. 网红经济以网红为核心,通过各类社交软件、视频播放软件及购物推荐APP等平台,在线上展示网红的技能、个性或智慧来吸引粉丝关注,从而实现盈利的经济模式。‎ B. 对网红的关注人群中有64.39%是大红经济的主要人群,而他们购买网红产品的主要原因是推荐的商品物美价廉、朋友推荐试试看。‎ C. 网红经济主要利用网红知名度广、进入门槛低等特点,利用粉丝对网红的关注将流量变现从而实现品利,在资本的助推之下,中国网红经济迅速发展,已经对传统经济产生影响。‎ D. 网红大部分是年轻的女孩,她们在网络平台或现实生活中因为某个举动或事件而被广大网友知晓、关注且因此走红,有些人直接被孵化机构、直播机构和工作室找到,迅速成为流量明星。‎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红可以是年轻的女孩,也可以是走红的漫画形象或其他生命体,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必须拥有大量粉丝,能够获取大的关注流量。‎ B. “方便、快捷、时尚、现代”是大红产品的重要原因,消费者可以在网红博主的介绍下获取精准的以及和自身相关的信息,在信息高度碎片化情况下总能更方便快捷地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C. 近几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逐利性强的资本大量注入。在逐利意识的支配下,大批年轻网红投身其中。所有人不敢停留,甚至不辨是非。‎ D. 在大红产品中,服装类产品占据首位。近年来,电商直播迎来爆发式增长,很多年轻的主播从全国各地赶到“电商之都”杭州,传统服装市场也在快速改造和转型,纷纷建立直播间。‎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网红经济”野蛮生长的危害。‎ ‎【答案】7. C 8. B ‎ ‎9. (1)假冒伪劣产品横行。(2)容易出现虚假宣传。(3)对社会价值观有不良影响。(4)诱导人们一味逐利,不敢停靠,不问终点。‎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只提到线上而忽略了线下,原文是“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各类盈利方式将关注流量变现的经济模式”。‎ - 29 -‎ B项,“对网红的关注人群中有64.39%是大学生”错,材料三指出“有64.39%的大红”,另外,说大红经济的主要人群”在材料中也缺乏依据。‎ D项,讨论对象是“网红”而不是“网红经济”,属于答非所问。‎ 从材料一、材料四可知答案应该是C项。‎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B项,根据材料二可知,某些网红可能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对产品进行虚假宣传,消费者很可能因为对网红的信任导致自己的权益受损,所以并不是“总能更方便快捷地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题目是,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网红经济”野蛮生长的危害。‎ 根据材料二“近些年来,网店制假售假问题可谓是越来越严重”可概括出“假冒伪劣产品横行”;‎ 根据材料二“某些网红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会对美妆产品进行虚假宣传,消费者很有可能因为对‘美妆博主’的信任导致自己的权益受损。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美妆网红’,而是整个网红群体的通病”,可概括出 “容易出现虚假宣传”;‎ 根据材料二“网红的迅猛发展扭曲了很多青少年的价值观。他们羡慕网红光鲜亮丽的生活,纷纷放弃学业上的追求,转而投向网络世界。而且某些网红在价值观的传递上也出现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青少年的攀比心理。青少年所处的年龄阶段辨别能力低下,很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引导”,可概括出“对社会价值观有不良影响”;‎ 根据材料四“所有人都在迫不及待地抱紧这趟高速的‘流量快车’,不敢停靠,也不问终点”,可概括出“诱导人们一味逐利,不敢停靠,不问终点”。‎ - 29 -‎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马灯 谢耀忠 ‎①瘦小狭长的火门水库孤独地夹在巍峨阴森的两山之间。‎ ‎②深夜,瓢泼的雨在持续,水库上头入水口的水闸在“砰、砰、砰……”的锤打声中渐渐下降闭合,拦住了滚滚而来的山洪。昏暗的马灯照着一双赤脚,离开水闸,又匆匆往水库坝头赶去。裤管缩到膝盖上,腿上沾满泥浆,菱衣、雨帽、马灯在风雨中颤抖,在黑夜里潜行。马灯放在坝头的一块石头上,顶端两层的排水孔一个一个地被打开,预备排水。风卷着雨哗哗地响彻山谷,人弯着腰,低着头,马灯几乎碰到地面,昏黄的灯光与黑暗搏杀,脚尖一前一后,在长长的石坝上,慢慢地走了两个来回,似乎在努力发现什么而最终什么都没发现,才慢慢离去。‎ ‎③回到“家”,东边天已泛白。所谓的“家”是水库旁边乱石山中一块巨大的石帽(上面突出空中,下面有避雨空间)下面,床是两扇旧门板,两头顶在几块叠加的石头上,上面垫着一张粗糙的竹席。熄掉马灯,燃起灶火,一根竹竿横架在灶旁,晾在上面的衣服徐徐地冒着水气。浓重的烟味在“家”里弥漫,一张铜色的满面皱纹的老脸,平静安然,若无其事。“家”的周围一片乱石,在乱石缝里有蓬勃生长的辣椒、茄子、西红柿,南瓜爬到宽大的石头上,绿叶丛中托出金黄的花。‎ ‎④丰水期,晚上不用巡渠护水,马灯闲在“家”里,白天每逢集日老人就在山下的路边卖粥。水库边这段崎岖的山路连接着唯一通往山外的道路,山民赶集出山进山都习惯在这里歌脚,饿的渴的就花一分钱买碗粥充饥解渴。在背阳的阴凉处,一块平展宽阔的石头上面放着一大盆粥,两碗切碎的辣椒混点姜末,红、青、黄掺杂,有色有味。碗接装在一只敞口的簸箕里,吃粥的人自己动手,吃几碗心中有数,老人只顾烧火煮粥,他相信谁也不会吃多给少。有的实在太饿了又没钱,吃完后就悄悄对老人说下回再给,老人没说二话,只是微笑着频频点头。‎ - 29 -‎ ‎⑤一个初秋的深夜,冷月朦胧,山野静悄悄。老人手提马灯,肩扛铁铲,巡渠护水刚刚返回到山脚,突然听到前方有女人隐隐的哭声传来。他用力甩甩头,以为耳朵有毛病引起错觉,可哭声越来越清晰,哭声中好像还夹杂着凌乱的脚步声。他想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鬼吗?虽然他从来不相信鬼神,但这时他的确有些慌乱,想跑又怎能跑得过鬼呢?哭声和凌乱的脚步声越来越近,那种哭声阴阴的沉沉的,忽高忽低,一吸一顿。难道真是碰鬼了?如果不是鬼是真人在哭呢,那就惨了,是什么人要害一个弱女子?这个女人一定凶多吉少。想到这他害怕得直冒冷汗,全身颤抖,比遇到鬼还害怕百倍。他本能地按了按胸口内衣口袋,里面是半年来卖粥积累的钱,准备给老伴买风湿药。他想用钱救人,可那区区四块钱够吗?如果那贼是谋财害命的,那不白白送死?哭声更近了,听那凌乱的脚步声至少有三人以上,他救人无望心又不甘,故意把马灯放在路边,他躲到路对面远一点的一块大石头后面想看个究竟。“哒哒、哒哒”的脚步声接近了灯光,“马灯,看水库的。”突然的话声像一把尖刀刺到心窝,“本地贼!”他咬牙切齿,心都要炸开了。随后又听到:“大哥,大哥,我们是公冯洞的心竹兄弟。”亲切的呼唤声以及那熟悉的地名人名立刻又把他从崩溃绝望之中拉了回来。“天啊,够吓人呀!”他一边惊叹一边从石头后面冲出来。原来是公冯洞上一位老妇人突发急病,四个青壮年轮换抬着连夜赶往公社医院,一个女孩跟在后面悉悉索索地抽泣。于是,马灯在前面照路,大家都不说话,女孩的哭声也咽到肚里,大家的脚步更快了。从此,马灯既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又成了老人的代名词。‎ ‎⑥一个同村的中年男子,刚吃完粥,“马灯,我真佩服你,晚上睡在荒山野岭,鬼哭狼嚎之地,除了你没第二人了。”老人卷了一简“喇叭”递给他,又卷一筒自己点着,“有第二人就轮不到我啦,我得感谢这鬼哭狼嚎之地。”中年人眼神发亮,久久地照在老人的身上,不停地微微点头。‎ ‎⑦老人六十有余,一头硬发,黑白参差,一脸褐皱,忧乐杂呈,一身硬骨,步履轻盈。老人真正的家在山里最大的那个百户村庄里,家里有老伴有儿女有孙子。‎ ‎⑧马灯陪伴着老人没日没夜地游走在几十里长的弯弯曲曲的水沟上疏通、堵漏,不知不觉又过了几年。虽然他常常回家,但今夜的心情特别慌乱。知道老伴发病,老人赶了将近一个钟头的夜路到了十多里远的油莱岭老中医家。从来没有头疼发热的老伴怎么突然就起不来床了呢?老中医读懂了老人的心病,只好紧跟马灯一路小跑。‎ ‎⑨马灯把屋里照得亮堂,老人端着一碗老中医刚磨成的药水来到床头轻轻地扶起老伴说:“药很苦,喝下就好了。”天刚亮,老人送别了老中医,又对儿子说了煎药的事,就匆匆地赶去巡沟护水了。谁也没有想到老人这一去竟成了亲人永远的悲痛,永远的思念!‎ - 29 -‎ ‎⑩七月下旬的一天下午,老人死在水库坝头的排水沟上。是溺水?他水性很好。是病?是中署?是意外?是其他?谁都想不通。‎ 从此,马灯只在山民的回忆里闪亮!‎ ‎(本文有删节)‎ ‎10. 你觉得第⑥段插入的吃粥男子与老人对话这段描述可否删去?请说说理由。‎ ‎11.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 ‎12. 结合故事情节,概括老人的形象。‎ ‎13. 本文的主角是守水库的人,若把文章标题“马灯”改成“守水库的老人”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10. 不能。 ①第6段的对话突出老人的工作环境,“荒山野岭,鬼哭狼嚎之地”,这正是第5段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能承接上文的内容。②第6段内容照应了后文,虽然他工作的地方非常荒僻,但老人一干就是好几年,因此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 ‎11. ①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砰、砰、砰……”的捶打声与“哗哗”的雨声增加了紧张感。②运用拟人修辞,“菱衣、雨帽、马灯在风雨中颤抖,在黑夜里潜行”“昏黄的灯光与黑暗搏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雨中老人行动的艰难。③多用叠词,“渐渐”“滚滚”写出了水闸下降闭合得非常及时,老人从容应对危急情况;“匆匆”写出老人心情的急迫:“长长”的石坝与“慢慢”地走形成对比,突出老人工作的繁重和认真细心。多处叠词的使用还让文章音韵上更和谐。④句式上长短结合,以短句为多,突出环境的恶劣及工作的紧张。⑤多用细节描写,“腿上沾满泥浆”“人弯着腰,低着头,马灯几乎碰到地面”,写出老人不怕脏苦、认真负责的态度。 ‎ ‎12. ①从风雨夜老人冒雨去关闭水闸、打开排水孔、仔细巡渠护沟,及其最后老人死在水库坝头,可见老人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②从老人“家”周围种满各种作物,可见老人勤劳、热爱生活。③从老人卖粥不计较金钱,可见老人善良、坦荡。④从老人深夜遇“鬼”,不跑反而留下马灯并在远处观望,可见老人虽然也害怕,但仍旧嫉恶如仇、古道热肠。⑤从老人赶十多里请老中医为老伴治病,亲自喂药,可见老人对家人的关爱。 ‎ ‎13. 不好。以“马灯”为标题的好处:①“马灯”这一意象贯穿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线索,使结构更加圆合。②马灯不仅能够代表老人,还能让人想起与它相关的故事,更加含蓄蕴籍。③老人所处的环境是“荒山野岭,鬼哭狼嚎之地”,给人阴森孤独之感,马灯的出现犹如一抹温暖的亮色。马灯是老人精神品质的外化,会一直在山民的回忆里闪亮,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哪怕外在环境多么恶劣,优秀的品格都有着经久不衰的力量。‎ - 29 -‎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思维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三方面。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本题考查中间段的作用。‎ 首先看这些对话涉及到哪些内容。“荒山野岭,鬼哭狼嚎之地”“有第二人就轮不到我啦,我得感谢这鬼哭狼嚎之地”,交代了老人的工作环境,可以看出环境十分艰苦。结构上照应了第5段的描写“他想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鬼吗?虽然他从来不相信鬼神,但这时他的确有些慌乱,想跑又怎能跑得过鬼呢”;同时这段描写也照应了下文,“马灯陪伴着老人没日没夜地游走在几十里长的弯弯曲曲的水沟上疏通、堵漏,不知不觉又过了几年”,因此当老人逝去“从此,马灯只在山民的回忆里闪亮”,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干就是好几年,老人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因此,此段不能删去。‎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修辞、句式、用词等角度分析,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妙处。画线句可从视听结合、拟人、细节描写,叠音词,句式长短结合等方面鉴赏。各自举出例子分析作用。‎ 视听结合。听觉描写有水闸“砰、砰、砰……”锤打声,“风卷着雨哗哗地响彻山谷”,加上视觉描写“深夜,瓢泼的雨在持续”“拦住了滚滚而来的山洪”,通过视听结合,生动地营造出风雨的气势,写出一种紧张感。‎ 拟人。“菱衣、雨帽、马灯在风雨中颤抖,在黑夜里潜行”“昏黄的灯光与黑暗搏杀”,“颤抖”“潜行”“搏杀”这些拟人手法写出与环境的恶劣相比,人是如此弱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雨中老人行动的艰难。‎ 细节描写。“裤管缩到膝盖上,腿上沾满泥浆”“人弯着腰,低着头,马灯几乎碰到地面”“昏黄的灯光与黑暗搏杀,脚尖一前一后”,这些细节描写有外貌,有动作,有环境,写出老人工作的艰苦,更突出他不怕脏苦、认真负责的态度。‎ - 29 -‎ 叠音词。“渐渐”“滚滚”“哗哗”写出雨势之大,老人水闸下降闭合得非常及时;“匆匆”是老人的动作,写出他心情的急迫;“长长”“慢慢”突出老人工作的繁重和认真细心。效果上看,叠音词音韵和谐,读来富有节奏感;‎ 句式。“深夜,瓢泼的雨在持续,水库上头入水口的水闸在‘砰、砰、砰……’的锤打声中下降闭合”“裤管缩到膝盖上,腿上沾满泥浆”“人弯着腰,低着头”等句式上长短结合,以短句为多,突出环境的恶劣及工作的紧张。‎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结合第2段对老人工作状态的描写“昏暗的马灯照着一双赤脚,离开水闸,又匆匆往水库坝头赶去……脚尖一前一后,在长长的石坝上,慢慢地走了两个来回,似乎在努力发现什么而最终什么都没发现,才慢慢离去”以及最后老人是死在工作岗位上,可概括出“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结合老人“家”周围的环境描写“‘家’的周围一片乱石,在乱石缝里有蓬勃生长的辣椒、茄子、西红柿,南瓜爬到宽大的石头上,绿叶丛中托出金黄的花”可概括出“勤劳、热爱生活”;‎ 结合老人卖粥的描写“他相信谁也不会吃多给少。有的实在太饿了又没钱,吃完后就悄悄对老人说下回再给,老人没说二话,只是微笑着频频点头”,可概括出“不计较金钱”“善良、坦荡”;‎ 结合老人深夜听到哭声的心理和行动“如果不是鬼是真人在哭呢,那就惨了,是什么人要害一个弱女子?这个女人一定凶多吉少。想到这他害怕得直冒冷汗,全身颤抖,比遇到鬼还害怕百倍”“他救人无望心又不甘,故意把马灯放在路边,他躲到路对面远一点的一块大石头后面想看个究竟”,可概括出“虽然也害怕,但仍旧嫉恶如仇、古道热肠”;‎ 结合对老伴的态度“知道老伴发病,老人赶了将近一个钟头的夜路到了十多里远的油莱岭老中医家”“老人端着一碗老中医刚磨成的药水来到床头轻轻地扶起老伴说:‘药很苦,喝下就好了’”,可概括出“老人对家人关爱”。‎ ‎【13题详解】‎ - 29 -‎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采用的是比较鉴赏的题型。考生需要明确采用哪个标题更好,然后可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情感以及标题本身的效果等角度分析作答。本题应当是用“马灯”作标题更好。‎ 情节结构上,“马灯”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开头老人提着马灯照管水闸和河堤,到一个初秋的深夜,老人为公冯洞的心竹兄弟提着马灯照亮,到一个夜晚,赶了将近一个钟头的夜路到了十多里远的油莱岭老中医家为老伴请来医生看病,文章主要情节都与“马灯”有关。‎ 人物形象和主题上看,“马灯”是老人的化身,代表着老人的精神品质,他的认真负责、宽厚善良、古道热肠、关爱家人等等品质会像马灯一样永远被人铭记;老人所处的环境是“荒山野岭,鬼哭狼嚎之地”,给人阴森孤独之感,马灯的出现犹如一抹温暖的亮色,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哪怕外在环境多么恶劣,优秀的品格都有着经久不衰的力量。‎ 从标题本身来看,“马灯”不仅能够代表老人,还能让人想起与它相关的故事,更加含蓄蕴籍,比“守水库的老人”这种直白的题目更好。‎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恤民亭记 ‎(明)杨守陈①‎ 输林院之堂之西南隅有亭焉,益前入所建以备游燕之娱者。近岁院政久敞,垣宇多隳。余既视篆②,稍稍缮茸,惟亭尚完,未之及也。俄而吴民之输廪米者麇至,余为之虑之。盖恒岁输者,奴侩胥隶率附势而邀其贿,以米昼暴之衢途,为舆马所践,或雨潦漂之;夕敛之门庑,复为奴隶所窃无算,朝夕忧劳,累月不克入廪。其苦甚矣,而莫之恤也。于是余揭榜禁奴侩胥隶严甚,莫敢犯。暴米于亭前之小庭与院后之大庭,夕覆以苇席而不敛,晨卷席而又暴之,栖民于庭后之斋庑,闬闳深严,舆马、奴隶莫敢至。又幸无雨潦,不逾月而廪完,民苦乃小纾焉。‎ 嗟乎!民之苦不可胜道也。余家本农,备谙民苦,姑举其田赋一事略言之。‎ - 29 -‎ 搀青刈禾,未及一饱,而催租之吏已至。叫嚣隳突,摧窗败扉,为之献酒肴,奉钱帛,获少宽假。后至者益悍,遂詈棰执缚以见官。官又棰之流血,或见骨,必罄赀破产以输之。岁凶则虽鬻子女,犹不能给。其纳税之苦若是。若夫输税于京者,则买舟越江淮、逾河泗以抵潞,远数千里,帆风雨统,月星晨夕不得宁。闸阻滩胶,进寸退尺,势豪者又鞭挞驱逐而先之。或被盗劫其赀,或罹风恶水险,而臭厥载,计虽破家莫能偿,徒号啼于川澨,甚或遂葬之鱼腹。其水漕之苦若是。及川路既穷,又赁自郊而奔城,丑兴亥息,驰数百里,枕土饭沙,冒尘坌风雨,面黧骨柴,虽故旧莫能识。或为盗所劫,或驴仆车翻,委米于泥涂不可拾。其陆挽之苦若是。幸而入城,宜可庆矣,而输廪之苦,又有如前之所云者。‎ 鸣呼!天树君而建官,惟以为民也。今官荷君恩幸,不与民偕苦,而坐享饱暖之乐。其所饱粒米莫非民之膏脂也胡不少怜其民而稍恤之且纵侩胥隶隶椎剥之何其忍耶民易虐天难欺吾未知其终免否也。鸣呼!民乎民乎,可无恤乎?官乎官乎,可自娱乎?余欲以前所虑而行者为常法也,故名亭曰“恤民”,而为记以自省,且以告后之人。‎ ‎(选自黄宗羲《明文海》,有删节)‎ ‎[注]①杨守陈(1425-1489),字维新,宁波府鄞县人。明景泰二年(1451)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②视篆;掌印视事。‎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为之虑之 虑:考虑。‎ B. 累月不克入廪 克:能够。‎ C. 或被盗劫其赀 货:通“资”,钱财。‎ D. 且纵奴胥隶椎剥之 椎剥:残酷搜刮。‎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盖前人所建以备游燕之娱者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 夕覆以苇席而不敛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 天树君而建官 缇骑按剑而前 D. 且以告后之人 且何谓阁子也 ‎16. 作者为何将亭子取名为“恤民亭”?请简要分析。‎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其所饱粒米莫非民之膏脂也胡不少怜其民而稍恤之且纵奴侩胥隶椎剥之何其忍耶民易虐天难欺吾未知其终免否也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家本农,备谛民苦,姑举其田赋一事略言之。‎ - 29 -‎ ‎(2)或为盗所劫,或驴仆车翻,委米于泥涂不可拾。‎ ‎【答案】14. A 15. B ‎ ‎16. ①百姓纳税、漕运、陆挽所遭受的艰难深深触动了作者。②官吏坐享饱暖之乐,又纵容差役盘剥百姓,取名“恤民亭”意在呼吁施政官员要体恤百姓的疾苦。③既用来自我反思,也是为了告诫后人。 ‎ ‎17. 其所饱粒米/莫非民之膏脂也/胡不少怜其民而稍恤之/且纵奴侩胥隶椎剥之/何其忍耶/民易虐/天难欺/吾未知其终免否也。 ‎ ‎18. (1)我家本是农人,完全了解百姓的艰辛,姑且举他们缴纳田赋这件事大致说说。‎ ‎(2)有时被盗贼劫掠,有时驴跌倒车倒翻,米丢弃在泥泞的道路上无法收拾。‎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项,余为之虑之,意思是“我为他们深感忧虑”。虑:忧虑,担心。‎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代词,……的地方/定语后置标志;‎ B项,介词,用、拿;‎ 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 D项,并且/那么。‎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 题目,首先要梳理文本结构,按照题干要求逐段筛选出相关语句,再用关键词语或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题目是,作者为何将亭子取名为“恤民亭”?请简要分析。理解的关键点是“恤民”,找出体恤百姓的理由即可。‎ - 29 -‎ 结合“搀青刈禾,未及一饱,而催租之吏已至……其纳税之苦若是。若夫输税于京者,则买舟越江淮、逾河泗以抵潞……其水漕之苦若是。及川路既穷,又赁自郊而奔城……其陆挽之苦若是”,可概括出“百姓纳税、漕运、陆挽所遭受的艰难深深触动了作者”。‎ 结合“今官荷君恩幸,不与民偕苦,而坐享饱暖之乐……吾未知其终免否也”可概括出“官吏坐享饱暖之乐,又纵容差役盘剥百姓,取名‘恤民亭’意在呼吁施政官员要体恤百姓的疾苦”。‎ 结合“余欲以前所虑而行者为常法也,故名亭曰‘恤民’,而为记以自省,且以告后之人”,可概括出“既用来自我反思,也是为了告诫后人”。‎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他们所饱食的每一粒米,全是民脂民膏,为什么还不稍稍怜悯他们的子民并且体恤他们呢?还放纵小吏和差役残酷搜刮百姓,怎会那样忍心呢?百姓容易欺虐,但上天不可欺瞒,我不知道他们最终是否能免除(责罚)。‎ 其中,“其所饱粒米”是句子主语,“莫非民之膏脂也”是句子谓语,可在主语后作停顿,在“也”字后断开;“且”字一般用于句子开头,其前断开;“纵奴侩胥隶椎剥之”主谓宾都全,后面断开;“何其……耶”句式整齐,后面断开;“民易虐”“天难欺”结构一致,中间断开。‎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余,我;备,完全,表程度深;谙,熟悉,了解;姑,姑且。(2)为……所,被动句式;仆,跌倒;委,丢弃;涂,通“途”,道路。‎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 29 -‎ 参考译文:‎ 翰林院前室的西南角有一座亭子,大概是前人建造了用来娱乐的场所。近年来翰林院政务已荒废许久,房屋、围墙多有毁坏。自从我掌印视事以来,稍做修补、整治,只是亭子尚完好,还没来得及修它。不久输送粮米的吴地百姓成群而来,我为他们深感忧虑。每年运送粮米到指定地点贡赋的百姓,官府中的小吏和差役都阿附权势向他们谋取财物,他们白天把米暴露在大路上,有时被车马践踏,有时被雨水漂洗;傍晚把谷物收到与门屋相连接的廊屋,又被官府中的小吏和差役盗取很多,早晚忧虑劳苦,很长一段时间还不能将粮米入仓。百姓实在是太辛苦了,却没人能体恤他们。于是我发榜严厉禁止小吏和差役等索贿,没有谁敢再犯。又让百姓在亭子前的小庭和翰林院后的大庭晒米,傍晚用苇草做的席子覆盖不收,早上老起席子接着曝晒,让百姓在庭后两侧的屋子里休息,里巷深邃严密,小吏和差役也没人敢靠近。幸好又没有大雨积水,不超过一个月就储积完毕了,老百姓的艰辛才稍稍缓解。‎ 唉!百姓的辛苦说都说不完。我家本是农人,完全了解百姓的艰辛,姑且举他们缴纳田赋这件事大致说说。粮食尚未成熟就收割了,百姓自己还来不及饱吃一顿,然而催租的官吏就已经来了。他们叫嚣横行,摧毁门窗,百姓为他们献上酒菜,奉上钱财,稍获宽限。后面来的催租之人就更加凶悍,于是百姓被辱骂、捶打、捆绑着去见官。官吏又把他们捶打至流血,有的甚至打到骨头都露出,最终一定是耗尽储蓄来完成田赋。遇到荒年即便是卖了子女,仍不能供给充足。百姓纳税的苦楚就如此。至于纳税到京师的人,就要买船渡过江淮,越过河泗到达潞河,千里迢迢,风吹雨打,月星晨夕不得安宁。加之闸门阻碍滩涂泥泞,进寸退尺,势豪者又鞭挞驱逐他们赶在前面。有的被盗贼劫去财物,有的遭遇狂风大浪,若所载粮米腐败,估计即使耗尽家产也无力偿还了,只能在江边啼号,或者就葬身于江鱼之腹了。漕运之苦便如此。等到水路走尽,又当雇工从郊野奔向城里,起早贪黑,奔驰数百公里,枕土而眠、拌沙而食,冒着尘埃风雨,脸色乌黑、骨瘦如柴,即便是老朋友也认不得。有时被盗贼劫掠,有时驴跌倒车倒翻,米丢弃在路上无法收拾。百姓用车运送谷物的艰苦便如此。侥幸得以入城,本可以庆幸了,然而输送粮米之苦,又如同前面所说的。‎ 唉!老天树立君主并且任命官员,只是为了百姓。而今官吏受君主恩宠,还不与民同甘苦,只是坐享饱暖之乐。他们所饱食的每一粒米,全是民脂民膏,为什么还不稍稍怜悯他们的子民并且体恤他们呢?还放纵小吏和差役残酷搜刮百姓,怎会那样忍心呢?百姓容易欺虐,但上天不可欺瞒,我不知道他们最终是否能免除(责罚)。唉!百姓啊百姓,能不体恤吗?官吏啊官吏,能独自享乐吗?我想把前面忧虑的这些情况和自己做的事情变成固定的制度,所以把亭子取名为“恤民亭”,为它写记用以自省,并且也想告诚后来的人。‎ - 29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玉楼春 李煜①‎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萧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②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眼儿媚③‎ 赵佶 玉京④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幕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注】①李煜,南唐后主,原名李从嘉,中主李璟第六子,国灭后为宋所俘,这是南唐全盛时期所写的作品。②霓裳:《霓裳羽衣舞》的简称,唐代著名清雅大曲。③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赵佶与其子宋钦宗赵桓,史称“靖康之难”,这首词写于被虏之后。④玉京:北宋的都城汴京,与下阕的“花城”意思相同。‎ ‎19. 从体裁来看,《玉楼春》属于________;就内容而言,《眼儿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集中表现了封建统治者耽于享乐、骄奢淫逸的生活。‎ ‎20. 这两首帝王之作呈现出来的整体风貌差异较大,请从手法和情感方面试作赏析。‎ ‎【答案】19. (1). 词 (2). 朝喧弦管 (3). 暮列笙琶 ‎ ‎20. 李煜词:①运用细节描写,调动视觉、听觉和嗅觉等多种感官,读来让人浮想联翩,意兴盎然;②运用夸张手法,以明肌胜雪表现姬妾宫女们的美貌与气质,以笙箫吹断水云极写当时歌舞场面的热闹。③作品通过一个个宏大、热闹、充满艺术气息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宫廷宴饮的愉悦与畅意。赵佶词:①今昔对比。当年的汴京城十分繁华,如今已萧索不堪;当年自己坐拥天下,江山万里,歌舞升平,如今沦为了阶下之因,身处异域,对景伤怀。②虚实结合。虚景:想象中的汴京已萧索不堪,归梦也被胡沙阻隔。实景:梦醒后家山无觅,耳畔听到边塞笛音,倍添乡愁。③本词抚今追昔,表达了对美好往事的怀恋,对国家破亡的感伤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情感复杂而深切,读来令人动容。‎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诗歌的体裁以及筛选诗句、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诗歌体裁可从诗、词、曲三个角度划分,诗又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考生根据本题的诗歌形式和押韵等进行判断即可。筛选表现某种情感的诗句或词语,要先抓住词语理解诗句含义,然后根据要求筛选。‎ - 29 -‎ 本题根据词牌《玉楼春》以及诗歌分为上下两阙,句数、字数等可知,体裁为“词”。集中表现封建统治者耽于享乐、骄奢淫逸的生活的诗句,抓住“享乐”“骄奢淫逸”可知,是“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艺术技巧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 ‎《玉楼春》是李煜于南唐全盛时期所创作的一篇代表作。词的上片主要写春夜宴乐的盛大场面。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和夸张手法。“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是视觉描写。首句突出描绘“晚妆初了”的嫔娥们的盛妆和美艳,从开篇即渲染出夜宴的奢华豪丽。继之两句“笙萧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写宴乐开始,歌舞登场,作者极写音乐的悠扬和歌舞的华美。这是听觉描写。词的下片是描写曲终人散、踏月醉归的情景。“临春”一句明是写香,暗是写风,暗香随风飘散,词人兴致阑珊。这是嗅觉描写。词人调动视觉、听觉和嗅觉等多种感官,读来让人浮想联翩,意兴盎然。夸张手法有“明肌雪”,以明肌胜雪表现姬妾宫女们的美貌与气质;以“吹断”极写当时歌舞场面的热闹。作者从个人宫廷生活场面出发,短短一篇就把一次盛大欢宴的情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展现了宫廷宴饮的愉悦与畅意。‎ - 29 -‎ 赵佶《眼儿媚》的创作背景是,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词人与其子,这首词即是词人为了表达亡国之痛而写下的。本词主要运用了今昔对比和虚实结合的手法。“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两句,词人追忆起北宋都城汴京昔日的繁华景象,同时也指出了北宋曾经坐拥万里山河,现在却都成了陈迹。“曾”字,点明了这一切繁华都已经在历史舞台上落幕了,如今词人已经是亡国之君,沦为敌人的阶下之囚。“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两句,词人写昔日万花丛生的汴京城,如今已是人去城颓,到处都是断壁残垣,一派萧条破败的景象。词人将当年汴京城的繁华和如今的萧索进行对比,也将自己曾是坐拥天下的帝王和如今的阶下囚的身份进行了对比。“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两句,词人想象昔日万花丛生的汴京城,如今已是人去城颓,到处都是断壁残垣,一派萧条破败的景象,但那汴京城的繁华却经常在自己的梦中萦绕不去。这是虚写。“忍听羌笛,吹彻梅花”则是实写眼前,词人梦醒之后听到羌笛阵阵,想起自己现在身处漠北,已经陷于囹圄,国家已亡,山河破碎,无处为家,怎么忍受得了吹奏《梅花落》的乐声所带来的痛苦。词的上片追忆亡国前汴京城的繁华,通过对昔日汴京生活的追忆,抒发了词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词的下片虚实结合,写词人被俘之后的愁苦,将词人心中的思国之愁和亡国之痛表现得韵味悠长。‎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21. “天下有道”之“道”意思________,“独行其道”之“道”意思是________。‎ ‎22. 综合以上材料,试分析儒家对“富贵”与“贫贱”的认识。‎ ‎【答案】21. (1). 合宜的政治主张、政治措施等 (2). 原则,行为准则 ‎ ‎22. ①儒家认为应该审时度势,辩证地看待富贵与贫贱,不能一概而论。②孔子在邦“有道”和“无道”时,对“贫贱”与“富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③孟子认为在任何处境下都要坚守对“仁”的追求。富贵不让思想迷惑,威武不使意志屈服。‎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大纲规定的名著名篇有熟悉程度,特别注意情节、人物、主题的把握,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对《论语》《孟子》等一些名著的把握还要结合文言翻译知识,了解孔子、孟子等人的主张。‎ 第一句的意思是“国家政治符合大道的时候就出来做事;国家政治不符合大道的时候就隐居起来。国家政治符合大道的时候要以贫穷与卑微为可耻;国家政治不符合大道的时候要以富有与高位为可耻。”其中“天下有道”之“道”意思是“合宜的政治主张、政治措施等”。‎ - 29 -‎ 第二句的意思是“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自己的原则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独行其道”之“道”意思是“原则,行为准则”。‎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中某种思想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结合名著中关于某个问题的句子,以及对作者生平思想主张的理解,综合分析题干提出的问题。‎ 孔子对“富贵”与“贫贱”的认识,可结合“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分析,意思是“国家政治符合大道的时候要以贫穷与卑微为可耻;国家政治不符合大道的时候要以富有与高位为可耻”。由此可见孔子在邦“有道”和“无道”时,对“贫贱”与“富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认为应该审时度势,辩证地看待富贵与贫贱,不能一概而论。‎ 孟子对“富贵”与“贫贱”的认识,可结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分析,意思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由此可见孟子认为在任何处境下都要坚守对“仁”的追求。富贵不让思想迷惑,威武不使意志屈服。‎ ‎【点睛】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常见题目类型:简单记忆型 情节概括型 结合表达型 简评推荐型。复习重点:① 识记作者(含国籍)及作品风格或主题。‎ ‎②仔细体会作者的意图,概括小说故事情节。③品味小说的精彩片断,结合人物描写,分析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 (《论语》)‎ ‎(2)屈原曰:“__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 (《渔父》)‎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4)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5)________,阴阳割昏晓。________,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答案】 (1). 往者不可谏 (2). 来者犹可追 (3). 举世皆浊我独清 (4). 众人皆醉我独醒 (5). 君子不齿 (6).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7). 多情自古伤离别 (8). 杨柳岸、晓风残月 (9). 造化钟神秀 (10). 荡胸生层云 - 29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谏”“不齿”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饶毅教授在北大毕业典礼致辞中说:“在诱惑和艰难中保持人格的尊严、赢得自己的尊重并非易事,却很值得。”确实,自尊支撑起了自由的精神、自主的工作和自在的生活,做一个自己尊重的人应该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请结合以上材料,选择下列情境之一写篇文章,来表达你对“做自己尊重的人”的体验与思考。‎ ‎(1)下周学校的国旗下讲话主题为“做自己尊重的人”,请你写一篇发言稿。‎ ‎(2)校文学社正向同学们征集以“做自己尊重的人”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请你写一篇文章投稿。‎ ‎【注意】①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明确文体,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做自己尊重的人 尊重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 大家好!我是高三X班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自己尊重的人》。‎ ‎ 说起偶像,大家或许马上会想到自己喜欢的那些明星,大凡为青少年所喜爱的,都是些活力四射,潮气蓬勃的歌星影星。诚然,他们是时代的象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一种精神文化。但是,如果我问大家,谁是值得你尊重的人,你还会说是这些明星吗?“尊重”,一个崇高的字眼,它令我们心生重畏;值得我们尊重的人,他必然有着诸多优秀的品格,在诱惑和艰难中保持人格的尊严。‎ ‎ 现在,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些值得我尊重的人。‎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屈原的轻吟浅叹,囊括了你的一生。‎ - 29 -‎ 我始终相信,高贵的灵魂不会因岁月的剥啄而零碎破乱。一如涅磐的凤凰,身死之后才是生的永恒。亦如啼血的荆棘鸟,足以令芸芸众生黯然失色。一年,两年,十年,百年,你的灵魂依旧熠熠生辉,脱俗骇世。悲怆兮为天下苍生奔走呼告,长太息以掩涕,哀民生之多艰;毅然兮为破除民众愚昧迷信,不惜一怒毁神像;大义兮度尽劫波,抛弃两党恩怨,泯去恩仇,仍是兄弟;震撼兮至瞑目之时仍不忘“中国之自由平等”“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你的一生,怎一个“奇伟”了得?怎生不引人嗟叹,令人尊重!‎ 一袭齐整的军装,一番激情亢奋的致辞。那是你吗,中山先生?多年革命未果,使你认识到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建立自己的国民军队迫在眉睫,于是,黄埔军校应运而生。当日,眼见未来的战士,你一定十分欢欣,似乎预见了革命胜利的曙光,那可是你追求一生的崇高理想,倾注了你满腹的爱国热忱啊!在爱国思想的熏陶与军事谋略的磨砺下,从黄埔军校走出的是一个又一个的精英领袖。‎ 一颗巍巍爱国心,一颗于战乱中解救百姓的爱国之心,是多么令人崇重啊!‎ 还有很多值得我尊重的人。我欲乘风归去,于混沌祸乱的旧社会体悟你“先天下之忧而忧”“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贞情怀,疾苦胸襟;于尔欺尔虞的阴暗层面感叹你两袖清风,一心为公;于兵荒马乱的噬血战场瞻仰你指点方遒,英雄本色;于白驹过隙的历史长河仰慕你瑰丽辉煌,绚烂夺目。‎ 如今,令我尊重人更多。有在万米高空扛起肩上的责任,创造了航空传奇的中国机长刘长健;有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的杜富国;有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的钟扬……‎ 同学们,令我们尊重的人,或者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怀,或者勇敢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或者面对危险舍身救人……那么,我们作为青年人,就只是尊重和歌颂吗?不!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要做自己尊重的人!从现在开始,以自己的尊重的人为榜样。磨砺品格,砥砺前行,我们要用一生去实践:做自己尊重的人!‎ 蓦然回首,光芒中凝固了他们的身影。我相信,千百年后,历史的天空也会因我们而灿烂辉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演讲人:XXX X年X月X日 ‎【解析】‎ - 29 -‎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引用了饶毅教授在北大毕业典礼致辞中的话,关键句子是“在诱惑和艰难中保持人格的尊严、赢得自己的尊重”“自尊支撑起了自由的精神、自主的工作和自在的生活”“做一个自己尊重的人应该是我们一生的追求”。要求选择一个情境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做自己尊重的人”的体验与思考。‎ 考生需要思考:什么样的人能够赢得别人乃至自己的尊重?需要具备什么品格?赢得别人尊重或许容易,要赢得自己的尊重,则需要更加优秀的品质,更加完美的人格。如何才能做一个自己尊重的人?需要怎么做?这些都需要考生思考并给出答案。‎ 考生还需要注意给出的两个情境,一是国旗下的讲话的发言稿,注意演讲稿的格式以及“国旗下讲话”的特定情境;二是校文学社征集稿,注意投稿要求。‎ 参考立意:‎ ‎1、懂得做自己的人,才能真正得到他人的尊重;‎ ‎2、做自己尊重的人,需要具备爱国、坚强等坚韧的品格;‎ ‎3、锤炼自己的品格,做自己尊重的人。‎ 结构示例:写一篇演讲稿,题目是《做自己尊重的人》。演讲开头以偶像引入,先肯定偶像的价值,接着提出问题:谁是值得你尊重的人?接下来以抒情的笔调歌颂屈原、孙中山这两个值得自己尊重的人。然后由这两人扩大开去,歌颂像杜甫、范仲淹等历史人物。接着再歌颂像刘长健、杜富国、钟扬等当代人物。最后指出,对这些人物不能仅仅止于尊重,要做一个自己尊重的人物。‎ 参考素材:‎ ‎1、其实我们之所以崇拜像孟子等那样的“英雄”,不正是因为我们自己也身处泥潭之中,能看见一切枷锁、牢笼,和在枷锁牢笼里跳舞的他们?他们不怀着天真的理想,不抱着恶意的揣度,而是以真实的眼光审视了这一切,然后仍然拥抱高贵、善和纯白。在所有“知其不可”而混沌漆黑里,还有着“而为之”的骄傲光芒,那正是我们竭尽一生所注目和追赶着的。‎ ‎2、社会上总有一些人,偏执而狂热地崇拜某一个人。有些人看到电视节目里的帅哥就要尖叫,把手机锁屏设成那人的脸,若是赶上人家坐飞机,恨不得提前一天跑到航站楼里接机;还有另外一些人,把崇拜的人作活佛供着,高呼着“万岁”与“万寿无疆”的口号,仅是看见了一张大字报,便开始批斗炮轰——妻子揭发丈夫,学生打死老师;更有另一些人,如今已逃到国外躲了起来,给游人讲着活摘器官的笑话,说自己追随的大师已上山修行去了。‎ 每每看到这些崇拜以至于陷入沉迷与癫狂的人,我便不禁要问:什么人才是真正值得崇拜的?‎ - 29 -‎ ‎3、我也曾经读过许多智者哲人的书籍,尝试从其中窥探,看看他们是否值得我崇拜。当我读着古希腊人对于概念、理性与逻辑的辨析时,我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不禁惊奇与思维的严密,可是当我以现代科学审视他们对于自然的幼稚理论,又不得不觉得荒谬可笑。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唯心主义令我难以反驳,可是他声称动物不可以思考时的那种傲慢却难以令我仰慕。尼采曾教导我们超越与人生的意义,我豁然开朗,可是待他说“去女人那里,别忘记带上皮鞭”时,我只能对他的轻蔑感到厌恶万分。到底谁才是真正值得我崇拜的人?到底又有没有真正值得崇拜的人呢?‎ ‎4、什么样人才应该作为我们的偶像?‎ ‎  唱与不唱——一个国家的尊严。‎ ‎  以其精湛的唱功,扎实的打功,漂亮的演技闻名于世的梅兰芳先生,一生都奉献在了人民艺术的崇高事业上,为祖国戏剧的发展而宵衣旰食,但当祖国母亲遭到外敌的入侵时,他毅然决然的畜起胡须,宁愿终止自己所溺爱的事业,也坚决不为日本强盗唱一字一句,其赤子之心,昭然天下。‎ ‎  他要唱,但更唱给普天下的百姓听;他不唱,也正是出于满腔爱国的热血。从偶像梅兰芳身上,我们对爱国,对人格尊严的感悟更加深了,信念更加坚定。‎ ‎  做与不做——一个公仆的奉献 ‎  为打击恶势,除暴安良,她奔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歪斜的田埂上,破旧的门槛前。人民永远势她心头的牵挂。曾有人对她说:“做个局长,只要舒舒服服做做表面,何必奔波忙碌呢?”她用行动作出了回答。她走了,长歌当哭,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她势人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  她做,与人民有益的事,她不做,也是出于对人民的爱。在她的心中,有对人民最虔诚的尊重!白花皑皑,铁骨铮铮。有任长霞作为偶像,万民之富!她的奉献,她的执着永远是人心中的一团火!‎ ‎  为与不为 ‎  风华正茂,被无情地判上双耳失聪,许多人认为,他,完了。因为他是一个音乐家。可他没有屈服,用牙咬着筷子,手拨动橡皮筋:“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妄想使我屈服,生活是这样美好,活它一千辈子吧!”他谱写9首交响曲,32首钢琴奏响曲,1首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回重奏证明了他的顽强不屈,努力奋斗。‎ 他所为,因为他对音乐的热爱,对生命的渴望,他不为,也是出于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谁听了这句震聋发的话部位之动容?持之以恒,永不放弃,让我们的偶像贝多芬熠熠,生辉!‎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 29 -‎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此题可明确自己的立意后按上述的方式行文。‎ ‎ ‎ - 29 -‎ ‎ ‎ -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