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68 KB
  • 2021-06-08 发布

广东省江门市江门第二中学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检测试题 16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一轮高考高三语文基础复习检测试题16‎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挣扎/挣钱 标识/识别 强压/强求 模具/机械模仿 B.滑稽/稽首   伺候/窥伺 着实/着魔   悄悄/悄然无声 C.蹁跹/翩跹 希冀/羽翼 须臾/谀辞 拔擢/童山濯濯 D.收讫/迄今 强劲/劲风 濡染/蠕动 铜臭/无色无臭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患者每天听30分钟自己喜欢的音乐,不仅会使他们精神放松,而且能扩张和清理血管,降低胆固醇水平。‎ B.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而艰苦的实践,使京剧在舞台艺术方面形成了一套既互相制约又相得益彰的规范化的程式。‎ C.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未能得到正确的解释,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决定叶子开合的竟然是两种不同的生理物质。‎ D.研究小组确定了9个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并对目前人类的消耗路径和系统的“临界点”进行量化评估。‎ ‎3.拟制城市招商宣传语 ‎ ‎  现在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招商,以吸引众多外地客商来本地投资,加快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请您紧扣城市的特色,各拟一条宣传语。(4分)‎ ‎(1)泰州: ‎ ‎(2)兴化: ‎ ‎4.电视栏目需要包装,需要宣传。好的宣传语或者说有创意的口号既能展示栏目风采,又能拉近电视栏目与观众的距离,具有亲近感,试根据例句再拟制几个电视栏目宣传语。(任选两条)(4分)‎ 例:“艺术人生”——人生的艺术,艺术的人生 ‎(1)“新闻调查”—— ‎ ‎(2)“天气预报”—— ‎ ‎(3)“焦点访谈”—— ‎ ‎(4)湖南台文体频道“娱乐急先锋”——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18分) ‎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撰《谈笑》万言。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 ‎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也。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有诏拜太子文学。‎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絜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茶毕,命奴子与钱,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与皇甫补阙善,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墅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 集并《茶经》今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宝间,署羽伶师  署:官府 B.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  期:约定 C.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 工:擅长 D.岂徒尝镜水之鱼 徒:仅仅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B.羽野服絜具而入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命奴子与钱,羽愧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陆羽是名弃儿,不知其父母是何许人,后被智积禅师在河边拾得而收养。他的名字源于《易经》中的“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B.小时候,陆羽虽身在庙中,但不愿抄经书,禅师用繁重的“贱务”惩罚他,迫他悔悟,陆羽并不因此屈服,他在放牛时就用竹划牛背为书。‎ C.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著有茶叶专著——《茶经》。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知道陆羽擅长茶道,就召陆羽煮茶交流。‎ D.陆羽喜欢独行在旷野之中,吟咏古诗,来往徘徊直到月亮下山,他时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但遗憾的是陆羽并未避世。‎ ‎8.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君 子 究 孔 释 之 名 理 穷 歌 诗 之 丽 则 远 墅 孤 岛 通 舟 必 行 鱼 梁 钓 矶 随 意 而 往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3)“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__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 ‎(4)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陆羽字鸿渐,人们不知他的父母是谁。当初,竟陵的僧人智积在河边捡到一个婴儿,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弟子来养育。等到长大后,他不愿意跟从智积削发为僧,就用《易经》为自己占卜,卜得《蹇》卦和《渐》卦,卦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他才用陆羽做自己的姓名。小时候,智积禅师教他抄经书,陆羽却说:“(释氏弟子)生无兄弟,死无后代。能称有孝吗?”禅师听后很生气,就用挑粪扫垃圾来惩罚他,又让他放三十头牛。陆羽就以竹划牛背学写字。偶然得到张衡的《南都赋》,不识字不能阅读,却端坐着学小孩念念有词的样子。禅师抓住他,让他割草。当他记经书时,糊里糊涂好象有所丢失一样,过了一天还是无法记住,禅师鞭打他,感叹说:“时间流逝了,怎么还是不会写呢?”他抽泣着自己不能承受,就逃走了,与优伶混在一起,写了上万字的《谈笑》一文。天宝年间,陆羽被官府任命为优伶的老师,后来他又逃走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品行高洁而行迹污秽”的人。‎ 上元初年,陆羽在苕溪边上修建了房子,闭门读书。还与有名的高僧和隐士相聚,整日喝酒聊天。陆羽相貌丑陋,说话结巴,却很善辩,他听到别人的美德,就像自己具有这种美德一样高兴。与别人约会,即使虎狼当道也会如期前往。他自称“桑苎翁”,又号称“东岗子”。他精通古调歌诗,兴致极为安闲高雅,著书很多。他驾着小船在山寺间来往,总是头戴纱巾,脚穿草鞋,身穿粗布短衣,腰系围裙,敲打林间树木,戏弄河中流水。他有时独行在旷野之中,吟咏古诗,来往徘徊直到月亮下山,兴致尽了才痛哭着回家。当时的人们都把他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陆羽与僧人皎然是最好的朋友。皇上曾下昭任命陆羽为太子文学。‎ 陆羽嗜好喝茶,创制了茶道的精妙理论,他著有《茶经》三卷,论述茶道的根源、茶道的方法、茶道的器具,当时被人称为“茶仙”,天下之人由此逐渐懂得喝茶了。卖茶的店家用瓷土陶制出陆羽的塑像,奉为神来祭祀,每买十件茶具,就送一具陆羽的塑像。当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到江南任宣慰使,他喜欢喝茶,知道陆羽的名声,就派人召陆羽来;陆羽身穿田野人的衣服提着茶具进入衙门。李季卿说:“陆先生精于茶道,天下都了解。扬子江的中泠泉水又极为绝妙。如今二妙碰到一起,千载难逢,陆先生不可错过这个机会啊。”喝完茶,李季卿命家奴付给陆羽茶钱,陆羽感到很羞愧,改著《毁茶论》一篇。‎ 陆羽与皇甫补阙交好,当时鲍防尚书在越中,陆羽前往依附他。皇甫冉写序送给他说:“陆君子推究儒、佛二家的名理,穷尽诗歌的丽则。遥远的别馆、孤单的岛屿,有船通行就一定要去;有鱼粱钓矶之处,可随意前往。那越中地方是著名的山水之乡,军门又承担着朝廷节钺的重任。鲍长官是了解先生爱惜先生的人,会对先生解衣推食,倍加关照,先生此去怎能是仅仅品尝镜湖的鱼,赏若耶溪之月而已呢!”‎ 陆羽的诗文集和《茶经》一书流传至今。‎ ‎10.(1)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2)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3)其势不俱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4)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