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1.5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江苏省启东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考试
高一语文
2020.4.8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
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②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
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
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
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
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③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
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
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④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
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
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
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
值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
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
磅礴力量。
⑤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
前所未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
捉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
全、一叶障目。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
- 2 -
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
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
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
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
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⑥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
于沉淀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
入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
的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
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
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
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
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
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
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
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⑦“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涌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
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
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
B. 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
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C. “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
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
D. 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灾难而创作的作品,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
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的
- 3 -
办法,最后发出呼吁。
B.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
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C. 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
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D. 第⑤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否
则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心百姓利益,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怀
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B. 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
C.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抗疫文艺
创作不应只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进行深度思考,创作出优质作品。
D. 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在抗疫创作中,只有将
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本题中,A 项,“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
强抗争的精神”错误,不是因为文艺工作者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而是要想深化“抗疫文化”
书写,作品本身需要具备中国美学精神。
B 项,“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
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错误,原文第二段是说“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
认为应……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
平”。不是进行“抗疫文艺”创作,而是深化“抗疫文艺”书写。
C 项,“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错,太过绝对。
故选 D。
- 4 -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
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
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
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中,本题 B 项,“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
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错误,“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段首,本段强调的是国家
政策和社会对文艺创作的影响。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本题 D 项,“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表述错
误,以偏概全。
故选 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 年 7 月 15 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告称,在飞行检查中发现长春长生生物公司的冻干人
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问题。
疫苗事件引发了极大关注,但疫苗真假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事实上,多位业内人
士表示,更改了生产参数的疫苗、效价不合格的疫苗并不等同于假疫苗或者“毒”疫苗。
某药物研发平台创始人兼 CEO 张清(化名)介绍,通常提到的假疫苗有两种,一种是疫苗
- 5 -
上市之前研发数据错误导致疫苗为假,另一种是生产过程中导致的,具体来说有原料选用与
生产流程问题,原料选取的优劣和生产过程是否规范直接影响质量,长春长生的假疫苗就是
生产流程中更改了参数导致的问题。
某疫苗研发公司李强(化名)表示,“此次出事的狂犬疫苗是长春长生生物更改了生产参
数,但更改了哪些,之后质量是否受到影响目前尚未公布,严格意义上也不能定性为假疫苗,
但是企业不严格按照生产标准来生产疫苗肯定是违法的,应该受到严惩。”
《新京报·为什么疫苗容易出问题?》
材料二:
2013-2030 年全球疫苗行业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及预测全球市场情况
数据搜狐网《疫苗行业深度研究分析》
材料三: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许雪梅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包括天花、
白喉、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在内的大部分病疫的控制或消除,都是因为
疫苗起了作用。
特别是对新冠肺炎这种传播性强的疾病来说,疫苗研发更是必须的。我们谁也不能保证,
新冠肺炎未来不会成为流感样常态化传染病,如果能够研制出特效疫苗,就如同为人体增加
了一道屏障,这是最理想的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方法。
一般来说,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微生物载体疫苗、核酸
- 6 -
疫苗等类型。
不同类型疫苗的研发手段略有不同,有些需要分离选取合适的病毒毒株,有些是选取病
毒里面能够制造疫苗的关键蛋白或是基因序列,在实验研究筛选获得候选疫苗后,再进行深
入的开发研究。
尽管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相关部门加快了对疫苗研发生产的各项审批,但鉴于疫苗研
发的自身特点,需要严格遵守 2019 年发布的《疫苗管理法》,在保证疫苗质量标准的前提下,
方可进入生产阶段。因此从科学严谨的角度出发,成功尚需时日,疫苗离投入生产也还有不
短的距离。
《生命时报·新冠疫苗还要等多久?》
材料四:
2 月 6 日晚,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启动,引发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网
络讨论。好消息纷呈沓至,人们热切盼望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和疫苗早日问世,尽早用于疾
病治疗,挽救更多生命。但是,药物和疫苗研发也有自身的规律和程序。
无论是新药还是新疫苗的研发,都面临三大风险或困难,即巨额成本、漫长研发周期、
低成功率。根据美国塔夫茨大学药物研发中心的评估,研发一种新药并上市需要 27 亿美元。
英国《自然》杂志也指出,新药研发成本约为 26 亿美元。从时间上看,需耗时 10 年左右,
并且成功率不到 1/10。疫苗研发也大致相当。
此外,研发药物和疫苗还必须遵循现代医学的循证原则,也就是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以
现在的研发抗御新冠病毒的药物为例,需要随机采用至少两个小组的人群、动物。一组用药,
一组给予安慰剂,但是两组试验对象的条件大致相当,如年龄、性别等,对同一种药物进行
试验。双盲则是指,医生和志愿者(包括参加试验的病人和正常人)都不知道是在试验什么
药物。
在随机双盲对照原则之下,要进行体外(细胞)试验、动物试验、临床人体 1-3 期试验,
以及药物上市之后的第 4 期试验。主要是验证和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
全性,以及利益与风险关系。整个试验完成后,才能向医药管理部门申请上市和进入临床使
用。
《光明网·新冠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也要遵循科学规律》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春长生生物公司的冻干人用狂犬疫苗造假的问题,在于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更改了相关参
数。
- 7 -
B. 从全球疫苗行业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及预测图可知,疫苗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增速先是
起伏较大后逐渐趋于稳定。
C. 对于包括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等在内的大部分病疫的控制或消除,许雪梅教授认为疫
苗是最好的选择。
D. 《自然》杂志称研发一种新药成本约为 26 亿美元,现在瑞德西韦已经上市,估计其研究
成本也非常高昂。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不管疫苗生产公司改数据后生产的疫苗是否会给患者带来危险,只要其不按生产标准来生
产,那就属于违法。
B. 虽然我国手足口病患病人数八年间都在 200 万上下波动,但死亡人数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到 2018 年最低。
C. 疫苗虽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等多种类型,但它们的研发手段却是相同
的。
D. 如果医生和志愿者进行双盲对照研究后没有不良反应,那么拿来试验的疫苗就可以进入临
床使用。
6. 三则文字材料围绕“疫苗研发”分别侧重讲述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A
6. ①材料一侧重于疫苗真假判定的标准。②材料三侧重讲述疫苗研究的意义和不同种类疫苗
的研究方法。③材料四侧重讲述新疫苗研发面临的困难,以及研发应遵循的原则。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
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
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
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本题 D 项,“现在瑞德西韦已经上市”错误,由材料四第一段的“2 月 6 日晚,瑞德西韦临床
试验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启动,引发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网络讨论”和第四段的“整个试
验完成后,才能向医药管理部门申请上市和进入临床使用”可知,瑞德西韦只是处于临床试
验阶段,并未上市。
故选 D。
- 8 -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
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
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
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本题 B 项,由材料二的图表可知,死亡人数并未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是忽高忽低。
C 项,“它们的研发手段却是相同的”说法不确切,原文是说“不同类型疫苗的研发手段略有
不同,有些需要分离选取合适的病毒毒株,有些是选取病毒里面能够制造疫苗的关键蛋白或
是基因序列”,不同的疫苗研发手段大体相同,但不完全相同。
D 项,“医生和志愿者进行双盲对照研究后没有不良反应,那么拿来试验的疫苗就可以进入临
床使用”表述过于绝对,虽然这一关过了,但不一定就可以进入临床使用,因为还有向医药
管理部门申请上市这一环节。
故选 A。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类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
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
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本题要求是“三则文字材料围绕‘疫苗研发’分别侧重讲述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从
材料一“疫苗事件引发了极大关注,但疫苗真假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可以看出,材料
一侧重于疫苗真假判定的标准;从材料三“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许雪梅在接受《生
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包括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在内的
大部分病疫的控制或消除,都是因为疫苗起了作用。特别是对新冠肺炎这种传播性强的疾病
来说,疫苗研发更是必须的……”“不同类型疫苗的研发手段略有不同,有些需要分离选取
合适的病毒毒株,有些是选取病毒里面能够制造疫苗的关键蛋白或是基因序列……”可以看
出,材料三侧重讲述疫苗研究的意义和不同种类疫苗的研究方法;从材料四“无论是新药还
是新疫苗的研发,都面临三大风险或困难,即巨额成本、漫长研发周期、低成功率”“此外,
研发药物和疫苗还必须遵循现代医学的循证原则,也就是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可以看出,材
料四侧重讲述新疫苗研发面临的困难,以及研发应遵循的原则。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
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
- 9 -
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
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
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
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
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
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
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
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奶奶的小木船
吴建
三奶奶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木头在遛弯儿:“木头,咱们这辈子还能去南海看看不?”木头
知道奶奶“去南海看看”的意思,就拍了一下自己的腿,叹了一口气:“唉!都是我,拖累你
了!”三奶奶的眼圈有些发红,苦笑了一下:“算了吧,咱都老了,走不动了,听说去南海先
坐飞机再坐轮船,千里遥远的,这辈子想想就算去了。”
三奶奶和木头两个人一块儿过,大门上挂着“烈属”的红牌牌。这个红牌牌让三奶奶脸
上荣光了一生,也心痛了一生。
没过几天,三奶奶问木头:“木头,快告诉我,咱们薛河的水是不是流向西湖的?”
“是呀。”
“西湖水是不是流向东海呢?”
“对呀。”木头弄不明白三奶奶问这些做什么。
三奶奶又说:“那东海的水一定是通南海的,对不?”
木头愣了一下,说:“是呀,还别说你知道的真不少呢。”
听木头说是,三奶奶昏花的老眼瞬间亮了。
过了些日子,三奶奶又对木头说:“木头,咱们找人做一只小木船吧?”
木头不明白地看着三奶奶:“你做小木船干啥?不当吃又不当喝的。”
“我看见有人把河灯放在小木船上,河灯就不会下沉,顺着河水往下漂,听说能漂很远
很远,挺好玩的。”
- 10 -
木头心里想,你都多大年纪了,还放河灯?怪不得有人说老人是“老顽童”“老小孩”,
看来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
几天后,三奶奶拿回家一只小木船,像拿个宝贝一样欣喜地反和正地看。
夏季的一天,山洪暴发,薛河涨水了。三奶奶踮着小脚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木头急急地出
了门:“快,木头,咱们走。”三奶奶把小木船放在轮椅后面,她自己背着一个布包,“木
头,走,咱们下河去。”三奶奶推着木头到了河边。
河水暴涨,黄龙一样滚滚向西。三奶奶把那个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一双发了黄的老布
鞋,就是那种手工的,千缝百纳能踢死牛的老布鞋。木头一惊,突然明白了三奶奶要做什么
了。
三奶奶小心翼翼地把老布鞋放入小木船里,再用绳子固定好,然后把小木船缓缓地推进
了河里,那只载着老布鞋的小木船就顺着浪涛向下漂去。三奶奶看着越漂越远的小木船,松
了一口气:“好了,这下老三就能穿上我做的鞋了。”
那只小木船越漂越远,三奶奶的心也好像跟着小木船漂走了:“老三啊……六十七年了
呀,我一直想给你送这双老布鞋·去南海太远了。再说,木头这个样子,一会儿也不能离人,
我没办法呀………晚上我只要一合眼,就看到你光着脚丫子在大海里……我和木头也没有多
少日子了,就要去见你了……”原来,三奶奶心里一直藏着一个故事,三奶奶的故事只有木
头知道。
六十七年前,三奶奶过门才三天,三爷的部队就接到了攻打海南岛的命令。三爷脱掉脚
上结婚时的新布鞋,穿上那双露着脚趾头的烂布鞋就要走。那双新布鞋是结婚时借对门二蛋
的。三奶奶一把拉住了三爷:“急啥呀?”三奶奶也顾不上脸面了,央求婆婆去东家借鞋布,
西家借鞋底,点灯熬油整宿没睡觉,也只赶出来一只,另一只才刚起头儿,三爷就穿着那双
露着脚趾头的旧布鞋跟着部队走了。三爷走时对三奶奶说:“媳妇,慢慢做,等我打完海南
岛回来再穿也不晚。”谁知三爷这一去就没能回来。
后来,三爷的连长回来了,他们是同乡。连长是拄着一双拐杖回来的。连长握着三奶奶
的手说:“他是个英雄,没有他就没有敢死队!”连长说着从一个小箱子里拿出一只老布鞋,
那是一只露着脚趾头的褪了色的旧布鞋。连长双手托着,像托着一枚军功章,给三奶奶……
原来,三爷带着敢死队强渡琼州海峡时英勇牺牲了。连长只抢回了三爷的一只漂在海水中的
鞋子。三爷的声音一直在连长的心头炸响:“如果我光荣了,请你照顾好我的女人!”
连长留下来了。木头就是那个连长。
望着越来越远的小木船,木头忽然缓缓地抬起右手,向小木船和那双老布鞋敬了一个标
- 11 -
准的军礼!
(选自《海燕》2019 年第 3 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题目中将老人和小木船放在一起,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暗示小木船具有
某种特殊意义。
B. 三奶奶要照顾木头不得不放弃了亲自去南海的夙愿,而漂流小木船这个做法在一定程度上
弥补了这种遗憾。
C. 那只露脚趾的旧布鞋是三爷留给三奶奶的唯一物件,它寄托了三爷对三奶奶的绵绵深情。
D. 小说主要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情节,语言简洁明白、朴实纯净,彰显出独特的艺
术魅力。
8. 透过三爷这一着墨不多的人物形象,你能感受到哪些可贵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有人评价这篇小说“虽怀忧伤,却不悲伤”,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1)永不褪色的爱情。三爷与三奶奶的爱情,三爷是三奶奶 67 年的思
念与牵挂;(2)战友深情。三爷的带领敢死队冲锋时的嘱托与连长留下来用一生践诺;(3)
爱国真情。对国家来说,三爷是为国牺牲的英雄,是爱国精神的体现。
9. 忧伤:小说书写了一个忧伤哀婉的爱情故事。三奶奶新婚不久便了失去丈夫,她只能把爱
留在思念中,最后连想去丈夫牺牲的地方看看的愿望都难达成。
不悲伤:故事包含着友情、爱情、爱国心,充满着一种正面的力量,给人积极的情感指向。
对爱情的执着,一场婚姻是一辈子的思念;对战友的承诺与坚守,一句话守候了一辈子;对
祖国义无反顾的爱,为了祖国的解放奋不顾身,牺牲自己。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
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
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 项,“三爷留给三奶奶的唯一物件”错误,由原文“原来,三爷带着敢死队强渡琼州海峡时
英勇牺牲了。连长只抢回了三爷的一只漂在海水中的鞋子”可知,并非留给,而是连长抢回
的,因而也不是“寄托三爷绵绵深情”的物件。C 错误。
故选 C。
【8 题详解】
- 12 -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
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
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
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
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由原文“三奶奶把那个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一双发了黄的老布鞋,就是那种手工的,千缝
百纳能踢死牛的老布鞋。木头一惊,突然明白了三奶奶要做什么了。”“三奶奶看着越漂越
远的小木船,松了一口气:‘好了,这下老三就能穿上我做的鞋了。’”“那只小木船越漂
越远,三奶奶的心也好像跟着小木船漂走了:‘老三啊……六十七年了呀,我一直想给你送
这双老布鞋·去南海太远了。再说,木头这个样子,一会儿也不能离人,我没办法呀……晚
上我只要一合眼,就看到你光着脚丫子在大海里……’”可知,三爷与三奶奶的爱情,三爷
是三奶奶 67 年的思念与牵挂,体现了永不褪色的爱情。由原文“三爷带着敢死队强渡琼州海
峡时英勇牺牲了。连长只抢回了三爷的一只漂在海水中的鞋子。三爷的声音一直在连长的心
头炸响:‘如果我光荣了,请你照顾好我的女人’”可知,三爷带领敢死队冲锋时嘱托连长
照顾自己的妻子;由原文“连长留下来了。木头就是那个连长”可知,因为三爷的嘱托,连
长留下来用一生践诺;这两点体现了战友深情。由原文“六十七年前,三奶奶过门才三天,
三爷的部队就接到了攻打海南岛的命令。三爷脱掉脚上结婚时的新布鞋,穿上那双露着脚趾
头的烂布鞋就要走”和“三爷带着敢死队强渡琼州海峡时英勇牺牲了”可知,对国家来说,
三爷是为国牺牲的英雄,是爱国精神的体现,表现了爱国真情。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总览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文章内容
具体分析写作特点。对作品做体验式探究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
于抓住关键语句,厘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
其次联系生活,明确观点。在对文本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
分析评判作者的情感态度。
由原文“六十七年前,三奶奶过门才三天,三爷的部队就接到了攻打海南岛的命令。三爷脱
掉脚上结婚时的新布鞋,穿上那双露着脚趾头的烂布鞋就要走。……谁知三爷这一去就没能
回来”可知,三奶奶新婚不久便了失去丈夫;由原文“那只小木船越漂越远,三奶奶的心也
好像跟着小木船漂走了:‘老三啊……六十七年了呀,我一直想给你送这双老布鞋·去南海
太远了。再说,木头这个样子,一会儿也不能离人,我没办法呀’”可知,三奶奶只能把爱
- 13 -
留在思念中,最后连想去丈夫牺牲的地方看看的愿望都难达成。由此可知,小说书写了一个
忧伤哀婉的爱情故事,所以小说是忧伤的。
由原文“老三啊……六十七年了呀,我一直想给你送这双老布鞋·去南海太远了”可知,三
爷是三奶奶 67 年的思念与牵挂,三奶奶对爱情的执着,一场婚姻是一辈子的思念;由原文“连
长留下来了。木头就是那个连长”可知,因为三爷的嘱托,连长留下来用一生践诺,对战友
的承诺与坚守,一句话守候了一辈子;由原文“三爷带着敢死队强渡琼州海峡时英勇牺牲了”
可知,三爷是为国牺牲的英雄,对祖国义无反顾的爱,为了祖国的解放奋不顾身,牺牲自己,
是爱国精神的体现。由此可知,故事包含着友情、爱情、爱国心,充满着一种正面的力量,
给人积极的情感指向,所以小说是不悲伤的。
【点睛】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
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
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
态精神品质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
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
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
- 14 -
至焉。”
10.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填然鼓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 求人可使报秦者./蔺相如者.,赵人也
C.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师不必贤于.弟子
D.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以.勇气闻于诸侯
11. 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D. 嗟乎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12. 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主要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 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C. 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D. 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13. 翻译句子。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
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2)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
不敢对赵国用兵,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啊。
(3)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事。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
- 15 -
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 项,音节助词,不翻译;结构助词,主谓之间,不翻译;
B 项,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助词,表判断;
C 项,都是介词,比;
D 项,介词,把;介词,凭借。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回顾常考文
言特殊句式的种类以及每种句式的特点,然后根据要求进行选择。例句,未之有也,宾语前
置句,应是“未有之也”。
A 项,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B 项,难于上青天,比上青天还难,状语后置句;
C 项,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判断句;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如今都要被他俘虏了,被动
句;
D 项,嗟乎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唉,你这远道而来的人为什么要来呢?为胡,宾语前置句。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
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
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
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注意题干
中的“主要思想”。
这篇文章写孟子同梁惠王的谈话。当时各国为了要增产粮食和扩充兵员,都苦于劳动力不足,
所以梁惠王要同邻国争夺百姓,采取了自以为“尽心”的措施,可是目的并没有达到。孟子
抓住了这个矛盾,指出梁惠王的“尽心”并不能使百姓归顺,同时提出自己的主张,只有“行
王道,施仁政”,才是治国的根本办法。ACD 项都不是从思想方面来说的。且 A 项,“孟子重
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错,孟子没有批评梁惠王的政策,只是认
为他的做法与邻国的做法没有本质的区别,做的还不够,原文是“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
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王如知此,
- 16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兴办;庠序,学校;申之以孝悌之义,
状语后置句,以孝悌之义申之;申,反复讲;颁,同“斑”;负戴于道路,状语后置句。(2)
驽,笨,才能低下;独,难道;顾,只是、但是;徒,只;者也,表判断。(3)所以,……
的原因;者也,表判断;出入,偏义副词,这里偏重“入”;非常,古今异义,意外变故。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
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
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
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
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
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
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
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五
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
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
- 17 -
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
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
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猪狗吃
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
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
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 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4.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 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
的痛苦心情。
C. 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
——“悲秋”。
D. 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
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15. 有人认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中的“无边”“不尽”用得好,请
简要赏析。
【答案】14. C 15.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
到落木窸窣的声音,长江汹涌的场景,更能让人在景色中品味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与下联“万里”“百年”呼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
驱赶不绝。
【解析】
【14 题详解】
- 18 -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
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
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
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 项,“落笔角度相同”不对。落笔的角度不相同,分别从声、色、动、静、局部、整体角度
落笔。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解答此类题目,要理解词语的本意,再将词语放入诗句中理解句
意,然后联系诗句具体分析词语有没有运用手法,最后分析词语的效果以及表达的意境及情
感。
“无边”修饰“萧萧”,不仅表现落木之宽阔,更是诗人无限的忧愁。“不尽”修饰“滚滚”,
不仅表现长江水奔流不息,更是表现作者内心无限情感。正因有此二语,诗的境界才显得广
阔深远;再加上落叶的“萧萧”之声,长江的“滚滚”之势,更使人视野辽阔,备感大气磅
礴,气象万千,广袤无边之势。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
而来的江水,品味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
怀。
且从上下句的协调性来看,“无边”“不尽”与下联“万里”“百年”呼应,一个空间,一
个时间,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点睛】比较哪个词用的好的题型
一、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二、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音
韵等方面的作用)。 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 如在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
地抒发的情感。三、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
句子的不足)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技艺学成后,“_________________”突出其技艺高超,
“_________________”突出其艳压群芳,衬托手法巧妙。
(2) 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凄凉晚年凄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可见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可谓酒入
愁肠愁更愁。
【答案】 (1). 曲罢曾教善才服 (2). 妆成每被秋娘妒 (3). 惟草木之零落兮
(4). 恐美人之迟暮 (5). 三杯两盏淡酒 (6). 怎敌他、晚来风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
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
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妆”“妒”“惟”“暮”等,要理解
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和名著阅读(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 月 17 日,经习近平主席批准军队增派的 2600 名医护人员全部抵达武汉。近一个月来,
“战”字成为高频词,占据各大媒体。这场疫情防控的 ,是人民军队听从统帅号令、
践行初心使命的实际行动,是人民军队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
风和战斗精神。
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子弟兵总是奔向最危险的地
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后,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部署,军队迅速 了
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紧急抽组精兵强将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在疫情面前,人民子弟
兵 、日夜奋战。疫情突如其来,这个看不到敌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
面对疫情,人民子弟兵“硬核”支援,在特殊战场上扬我军威,汇聚成同心协力、英勇
奋斗、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阻击战 爆发 启动 前仆后继
B. 狙击战 爆发 启用 全力以赴
C. 阻击战 暴发 启动 全力以赴
D. 狙击战 暴发 启用 前仆后继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是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而是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
- 20 -
B. 既是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也是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
C. 不是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而是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
D. 不仅是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更是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是对人民军队掌握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的重
大检验。
B. 是人民军队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的重大
检验。
C. 是对人民军队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的重大叩
问。
D. 是对人民军队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的重
大检验。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
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
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
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本题中,第一空,阻击战:阻击敌人前进的作战行动。目的是大量杀伤、消耗敌人,阻敌增
援、断敌退路或掩护主力部队行动。通常具有任务艰巨、组织准备时间短促、对抗激烈等特
点。狙击战:是由优秀射手埋伏在隐蔽地点,突然、准确地射杀敌观察、通信人员和指挥员
等目标的作战行动。结合上文的“这场疫情防控的”,使用“阻击战”恰当。可以排除 B 和 D
项;
第二空,暴发: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也指突然发财或得势,
多含有贬义。爆发: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也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
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结合语境“新型
冠状病毒疫情”,使用“暴发”恰当。可以排除 A 项。
第三空,启动:表示某个项目开始实施,一般指抽象的概念。启用:指开始使用,一般用于
与物有关。联系语境“军队迅速……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使用“启动”更恰当。
- 21 -
第四空,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全力以赴:指
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联系语境“在疫情面前,人民子弟兵……”,使用“全力以赴”更
恰当。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
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
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本题中,需要补写的内容“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和“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
验”之间是肯定的并列关系,而 A 项“不是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和 C 项“不是对
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
D 项的“不仅是……更是……”是递进关系,也可以排除。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
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本题中,有两处错误。第一处错误,成分残缺,需要在“是”之后添加“对……的重大检验”,
可以排除 B 项;
C 项,改成的“叩问”是打听的意思,也可以表示询问,含尊敬的意思。用在这里不恰当,可
以排除;
第二处错误,成分残缺,需要在“人民军队”之后添加“履行”和后面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搭配。而 A 项添加的“掌握”和后面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搭配不当,可以排除。
故选 D。
【点睛】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
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
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
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20.下面是某小区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合书面语体要求,请找出并修改。
为给全体业主创造更安宁、舒适的生活环境,物业服务中心将于 12 月 12 日—13 日在小
区公共区域投放灭鼠诱饵,为保证灭杀效果和人员不出事,请业主在这两天关闭门窗,防止
- 22 -
老鼠逃进室内;不要用手去摸灭鼠诱饵;照看好小孩和猫猫狗狗,谨防误食。感谢各位业主
对工作的支持!如有相关问题咨询,欢迎拨打以下电话:66554433.
答:①“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将“不出事”改为“安全”; ②将“这两天”改为“此期间”③将“用手去摸”
改为“接触”(或“触摸”);④将“猫猫狗狗”改为“宠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
(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
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
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
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这是一则针对小区环境安全的启示,面对的是广大小区居民,应当用比较正规的书面语,因
此将“不出事”“这两天”“用手去摸”“猫猫狗狗”这些口语改成书面语即可。
(二)名著《三国演义》阅读检测题(7 分 )
21.(1)《三国演义》中素有“千古奇策”之称的是_______________。
(2)《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
(3)《三国演义》中以弱胜强的两次著名战役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最能体现诸葛亮赏罚分明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
(5)在华容道上“三笑一哭”的是_________________,从这一情节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点
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隆中对 (2). (2)关羽 (3). (3)官渡之战 (4). 赤壁
之战 (5). (4)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6). (5)曹操 (7). 诡计多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大纲规定的名著名篇有熟悉程度,
特别注意情节、人物、主题的把握,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做题时要仔细。本题主要考查的是
《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和人物。
(1)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他隐居于隆中,博览群书,极
- 23 -
富韬略。公元 207 年刘备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他对刘备提出联吴破曹,占据荆州、
益州,和好西南各族,逐步统一中国的方略,即《隆中对),为刘备所采纳。此后,他被刘备
拜为军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刘备势力渐渐强大,终于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
由此《隆中对>也被誉为千古奇策。
(2)曹操赏赐关羽黄金美女袍衣,让关羽放弃刘备跟随于他,关羽不为所动。面对五关六将,
关羽没有屈服,带着刘备的夫人闯了过去。
(3)官渡之战,曹操利用袁绍恃强骄躁、不善用人、疏于筹策的弱点,后发制人,攻守相济,
把握战机,出奇制胜,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赤壁之战,东汉末年,
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 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
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
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4)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中,先赏赵云、邓艾将士,再斩马谡,这一赏一罚之间说明了诸葛亮
赏罚分明。
(5)一笑:当曹操逃到鸟林西时,看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忽然在马上仰面大笑不止。大
家问他为什么笑?他说是:“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我用兵时,预先在这里埋伏一
军,你又能奈我如何呢?”话音未落,赵云领军斜刺里杀出,众将拼命死战保卫曹操,才得
以侥幸逃脱。
二笑:一路逃至南彝陵大路,人饥马困,曹操命令大家就地暂时歇息,曹操又忽然毫无来由
地仰面大笑。笑得大家莫名其妙,曹操说:“我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假若是我用
兵时,就在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我们纵然脱得性命,不免重伤。他们看
不到这里,因此引得我发笑。”大家还来不及称赞,正说笑间,猛然,张飞带了一军杀出来,
曹操一见早拨马溜了,众将又是拼命死战,才得逃脱。
三笑:走到华容道时,已所剩无几,曹操却再一次在马上扬鞭,又是大笑不止,众人又问原
因,操说:“人皆言周瑜、诸葛亮多谋,以我看,到底还是无能之辈。假若在此处也索性埋
伏一旅之师,我们岂不是束手受缚?”话音刚落,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
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
一哭:关云长感曹操昔日相待之恩,最后关头义薄云天,放了曹操。若非曹操昔日的大量,
这次必脑袋搬家了。曹操逃脱虎口,被曹仁接入南郡置酒与他洗尘压惊时,他反而仰天大哭
起来。众谋士莫名其妙,不敢言语。曹操伤心地说:“我是哭郭奉孝!若奉孝在,绝不会使
我军有这样大的失败!”随即捶胸大哭,众谋士皆默然自惭。
- 24 -
曹操是个乱世奸专雄,他深知用兵之道,在危难时刻大笑可以掩饰军情,稳定军心,表达自
己用兵的信心;而大哭,表现是思念遗计平定辽东的谋士郭嘉,但实际是责备当时手下谋士
的无能,无一个可及郭嘉。这种虚属情假意的哭,把曹操的心理性格表达得非常充分。
【点睛】高中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赏析能力相对强得多,初次接触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就有
较高的起点,较广的视野。因此,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高中学生可以对原著进行精读。精
读要求“循文入义”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旨,文循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文会、
意会、情理、神会”的境界。即要求学生做到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表达方式、总体布局、熟
悉文学作品的大意,记忆其中重要的部分,又要让学生能抓着中心,细心揣摩某些精彩段落,
做好读书笔记。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二学生学业负担重,因此有些名著名篇可以采用泛读的方
法。泛读是一种略观大意、知其梗概、不示源探微、不究其深意的阅读方法。泛读可分为三
个步骤:首先是泛读书的书名、作者、前言、出版社、出版期,了解书刊的内容和形式特征;
然后是略读正文,了解章节名称、文章的大大小小的标题和能反映书和文章的内容的字、句、
段落;最后细读自己所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
四、写作(60 分)
2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个人要有勇气,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答案】心怀勇气,浅笑安然
勇气不是内心恐惧的缺失,而是一个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处境,都能以一种平和、坦然
的方式去应对,相比于匹夫之勇,它更是一种对自己、对生命负责的大无畏。一个人心怀勇
气,方能于人生的风口浪尖,坐看风起云涌,浅笑安然。
一个人要有勇气,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毕淑敏曾说过:“我不相信掌纹
能带给我什么,但我相信十指握成拳的力量,它能带领我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诚哉斯言,
“十指握成拳的力量”便是内心澎湃的勇气。
且看被印度圣雄甘地评为“最尊贵的中国人”的辜鸿铭,当新式学潮席卷全国,人们戏
称“全中国最后一条男式发辫就在辜鸿铭头上”。那时候的辜鸿铭,受尽了别人冷嘲热讽的
目光,他可以选择阿 Q 的精神胜利法,自欺欺人,但他没有!面对两个年轻人写下英文字的
嘲讽,辜鸿铭心怀勇气和骄傲,在纸片上写了一句拉丁文并用英文注解:“如果你们看不懂
上面是什么,请来北京大学请教辜鸿铭教授。”辜教授的勇气来自于他对旧文学的情有独钟,
对新文学的融会贯通,这样的勇气让他更自尊、更自信地应对他人嘲讽的眼光,让对手心悦
诚服。
- 25 -
一个人拥有勇气,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拥有勇气,
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昂首挺胸。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没有勇气,何谈自信?
综观古今中外,一个民族的兴旺、一个国家的崛起,都离不开勇气。有了勇气,才能“千
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百折不挠朝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目标迈进。很难想
象,一个没有勇气、自卑自贬、自我矮化的民族,能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当前,我国改革
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在风险和挑战面前,中国人
更需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勇气,才能坚定不移地走在康庄大道之上。面对贸易战,我
们有勇气出手回击;面对未来,我们有勇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然,真正的自信者还要有勇气正视自身不足,勇于自我更新,从而不断自我完善、自
我提高。当我们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一路高歌猛进时,突然发现我们牺牲了环境,于是,
在 2005 年,国家毅然提出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口号。
是啊,一个人要拥有勇气,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需要拥有勇气,走好新一代的长征路,
我们需要携勇气上路。心怀勇气,浅笑安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材料核心词汇是“勇气”,但又有“不自欺”“承受他人的目光”的限制,不
可抛开“不自欺”“承受他人的目光”孤立谈“勇气”,也不能撇开“勇气”谈“不自欺”
或“承受他人的目光”,要思考“勇气”“不自欺”“承受他人的目光”的内在关联。
2.立意限制。材料本身便是一个判断句,是一个观点,而且是一个有正向价值观的观点。在
给定立意的前提下,考生需要展示的是表达的个性化,表达的精彩,表达的深度。
3.思维限制。考生构思时要立足整体材料,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材料本是一
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如果只谈“一个人要有勇气,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则立
意太浅,要能由个人谈到民族,谈到国家。
4.文体限制。虽然题目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但文体特征要明确。记叙文要通过生
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思想感情;议论文要通过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
提出主张。文体杂糅,似是而非;简单概述,缺少描写;以叙代议,不讲道理等情况是大忌。
- 26 -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既可以聚焦于个人,指出勇气对直面自我、理性面对他人评价的
重要作用;也可以着眼于宏观,从民族、国家领域切入,反思历史得失、直面当下;也可以
综合立意,由个人层面递进到民族、国家层面。
2.联想思考的开放性。考生的联想可以是生活化的联想,也可以是富有人文底蕴的思考;可
以是人生体验,也可以是阅读心得。
3.文体是自由的。考生可以写议论文,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
也可以写成记叙文或散文,用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些都为
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
解题
本题目意在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家国认同意识。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一个
人要有勇气,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主要强调勇气对个人的作用。此处的作
用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不自欺”,即敢于直面自我,进行自我反思,守住自己的节操;二
是“承受他人的目光”,即直面他人评价,对他人的质疑不回避、不退缩。第二部分引导思
考“勇气”的不同层面的意义与作用,由个人至民族、国家,都要有各自的勇气。材料在立
意上未设难度,但想得高分并不容易,考生需要展开联想和思考,调动自己的积累,把道理
说明白、讲深入。
参考立意:
1.无勇气,无担当。
2.心怀勇气,担当天下。
3.勇气长存,不惧不卑。
4.勇气强国,以勇为马。
5.人有勇气不自卑,国有勇气傲全球。
6.人民有勇气,国家有未来。
素材:
(1)见义不为非勇也(孔子)
(2)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庄子〉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4)我自横天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仓(清·谭嗣同)
- 27 -
(5)华罗庚敢于反抗权威——勇于向权威挑战。1930 年的一天,年轻的华罗庚,没有上过大
学,看到一篇数学论文,作者是当时的权威人士、大学教授、数学家——苏家驹。华罗庚反复
读了几遍,觉得有问题。他就迅速拿起笔来,经过缜密的推理和运算,竟得到了同苏教授的论文
完全相反的结论。经过反复验算,他最后认定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于是,他发表了论文,在数
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华罗庚十分可贵的地方,是他在权威面前,不但不迷信权威,而且勇于
向权威挑战。
(6)鲁迅悼亡友——伟大的大无畏精神。蒋介石于 1933 年 6 月,指使特务在上海公然将中
国民权保障同盟副会长兼总干事杨杏佛杀害了。鲁迅和其他民权保障同盟的主要成员宋庆龄、
蔡元培都收到了特务的恐吓信,在黑名单上也有鲁迅的名字。鲁迅置生死于度外,毅然前去参
加杨杏佛的葬礼,并且破例出门不带钥匙,表示有去无回。他说:“怕什么,杀死一个杨杏佛,会
有更多的杨杏佛;杀死一个鲁迅,会有更多的鲁迅……”。鲁迅的出现使特务惊慌失措。他身
上透出一股无形的力量,尤其是那双锐利的眼睛似乎能够看透五脏六腑。特务们慑于鲁迅在国
内外的崇高威望,没敢下手。送殓回来,鲁迅挥笔写下《悼杨铨》一诗:“岂有豪情似旧时,花
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7)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勇敢的人是不能被打败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
中塑造了一个有名的“硬汉子”形象桑提亚哥,这位古巴老渔民在海上苦斗了 84 天,终于制
服了一条比他的船大几倍的马林鱼。然而成群的鲨鱼却轮番袭击,吞食老人的捕获物。老人用
鱼叉、船桨等抗击了三天三夜,最后到达岸边时,马林鱼还是只剩下一副骨架,老人虽然未能战
胜厄运,但却是精神上的强者,他留下一句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
能打败他! ”在生活中,海明威自己也是一个有着无穷勇气的“硬汉子”。他尝试着吃过蚯蚓、
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在非洲的原始森林闯荡过,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在创作上
他曾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司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他下定决心,奋
力拼搏,失败了就再来,终于在 1954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结构层次:本文开篇提出论点——“心怀勇气”“浅笑安然”,照应标题。以材料为基点,
展开联想思考,用毕淑敏的话作引证,简明扼要,直击论述中心。用辜鸿铭的事例恰如其分
地论证了材料观点“一个人要有勇气,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具体有力地证
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文意递进,由个人的自信说到国家自信,并回扣材料,从材
料中来,到材料中去。反观当下,联系时事,用时代的活水,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加强说
- 28 -
理的针对性、时代感,展示了作者良好的整体驾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回扣材料,文末点
题,呼应标题。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
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
示的中心来写作。
- 29 -
相关文档
-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6-0815页
-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2021-06-0724页
-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1-06-0513页
-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2021-06-0521页
- 【语文】辽宁省六校2019-2020学年2021-06-0515页
- 辽宁省六校2019-2020高一下学期期2021-06-0510页
-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大洲中学2019-22021-06-049页
-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2021-06-0425页
-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20届高三冲2021-06-0426页
-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1-06-03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