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 M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厦门市湖滨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 三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共76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元前16世纪至前3世纪,中国各地区文化逐渐融合。商周以后,中国北部已有强大的文明,将其他族群、阶层纳入同一政治、文化秩序。春秋战国接续已经发轫的动力,扩大了这一秩序的领域。中国文化的特色,此时也呈现出来,此后又有两千余年成长。同时,中东地区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两个文明,则由盛转衰,后被边陲的波斯与希腊取代。两河、尼罗河流域本是颇有活力的文化核心区,但没能走向庞大持久的文化圈,却从此以下,分分合合,终于淡出历史。
先从地理形势讨论。 中国北方黄土高原、黄土平原、渤海湾平原三者一体,虽有山地,却非天险。 南方则河川湖泊处处有之,偶有山岭,不成障碍。南北之间彼此密接,只有四川盆地等地自成格局。长江、黄河两河中下游代表的南方与北方,形成各自的文化特色,又因彼此密迩而交流频繁。南北两个文化系统,经常接触,又不断抗衡,最后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融合为一。
中东两大文明则不同。两河地区北有高山,南有沙漠,难以逾越;其它方向通路狭窄。埃及在尼罗河谷地,两侧皆山,外面不是荒漠就是石碛山地。两河与埃及之间还隔了一个大沙漠。是以两个古代文明虽有接触,却不能密集交流。此间之征服者,只能马上取天下,而不能有文化的涵化力,将不同文化系统融为一个可大可久的核心。
中东地区各地方文化,各自发展了独特的文字系统。两河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图像文字,造字原则完全不同,始终无融合的可能。中国地区只出现了一套文字系统。它在新石器时代即已肇端,于商周时代一系相承。南方文化与北方交会时,南方可能并无文字,于是接受了北方的文字。战国列国出土的文书、虽有歧异,大体相同,属于一系。中国地区单一的书写系统,实与其文化的融合关系密切。
从思想方式而言,两河流域的文献,显示出二元对立的观念:淡水与苦水、山雨与干风,皆难以调和。埃及古代的宇宙观,则为定于一尊的多元系统:法老是主宰,地方神祇各有职司。新王国时代,埃及向外扩张,接触异地文化,这套封闭的观念便难以圆其说。
中国古代文化则逐渐形成二元融合的观念。 阴阳、动静都对立而互补。《周易》以相对二元、彼此调和作为事物的本质,这套现念迥异于中东两文明。也许因周人秉持此想法,被其主宰北方时,能吸纳旧商人族群,并与各地土著共存,体现出很大的包容性。
春秋时孔子提出“仁”,将人性与宇宙的道,结合为以人间秩序为主轴的思想体系,此即雅斯贝尔斯所谓“文化大突破”。而亚述与埃及于轴心时代却未有足够的大突破。中国的情形,综合言之,广大地区的古代族群,在接触的过程中,有同一文字为载具,观念包容调和,遂能合为一系,源远流长。大突破后,人间的关怀,二元的动态及互补,成为中国文化系统主要的思想特点。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特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东两大古文明土地贫瘠,资源稀少,故而缺乏文化交流、融合的能力。
B.中东地区的两大古文明,其思想方式的特点是二元对立,这迥异于中国。
C.当中国古代文化系统的主要思想特点业已形成,文化大突破便应运而生。
D.融合与分割,是中国古文明与中东两大古文明在文化发展上显著的差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的论证具有宏观的视野,经由比较推出事物特点,方法得当,结论可信。
B.文章选材考究,以两河、埃及古文明对比中国古文明,形成严谨的三元框架。
C.文章的论据服务于论点,如周易、周人佐证了中国古代文化观念的包容调和。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深入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特色及其成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东两大独特文明,是因地理、文字等具体条件的限制而式微的;其文化整合仍有相当大的潜力与可能。
B.朱熹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正与文中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些特征或表现相通。
C.据文章所述我国古代文化的特点与发展脉络,倡导和谐的”和”文化或许具有更深远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D.文章开头便提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在结尾终于交代了其具体内容使得文章首尾呼应、内容完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为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分步推进的原则,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
本市生活垃级的基本分类为:
(一)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金属等废弃物:
(二)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且应当专门处置的废镍铝电池、废药品等废弃物:
(三)湿垃圾,是指易腐性的茶叶、果壳、食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
(四)干垃级,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商务、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本市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目录及投放规范,并向社会公布。未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
(摘编自《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
材料二:
本研究对杭州居民样本的各类废弃物的分类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表3 各类废弃物分类情况的相关描述信息
废弃物种类
分类频率(%)
1(A)
2
3
4
5
废纸/废纸板
6.47
11.99
23. 32
32. 61
25. 61
废弃电、池、电子设备
11.46
17.12
24. 66
26.82
19.95
厨余垃圾
12. 94
15.09
15.23
27.22
29.51
废塑料瓶
10. 11
15.09
21.02
29.38
24.39
废弃易拉罐
11. 32
15.36
19.95
28.57
24. 80
废金属
14. 69
18. 19
20.49
26.28
20. 35
可再生塑料
12. 67
17.79
19.81
29.65
20.08
废弃玻璃瓶
16.44
21. 16
20.49
23.85
18.06
废弃衣物、纺织品
14.96
17.12
21.83
24. 26
21.83
注:A:1=从不分类,2=几乎不分类,3=偶尔分类,4=经常分类,5=总是分类;
(摘编自徐林等《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
材料三:
公民参与垃圾分类有三个方面。最基础的是居民的自我监督与投入,表现在公民将家庭产生的各类生活垃圾按照政府和社区的规定,准确分类、投放。公民参与的第二种方式是参与垃圾回收管理过程,每一户家庭平均一年要参与垃圾回收地点相关工作三次左右,负责给每家每户投放出来的垃圾袋上蒙网罩,以保持垃圾堆放地点的清洁。第三个方面指公民对他人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监督他人正确分类及投放垃圾参加地方居民团体和环保组织、参加听证会与公民会议等。
日本形成了政府带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宣传教育体系多样化、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既教育了公民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也教育公民如何科学分类,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内化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日本垃圾分类宣传的多样化体现为:第一,宣传主体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主体涵盖了政府、社区、居民团体、企业、家庭、学校和志愿者等。很多垃圾焚烧厂设计得非常漂亮,学生、游客和附近居民可以到焚烧厂参观旅游。第二,宣传内容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既包括了对正面的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也包括对不文明垃圾分类行为的宣传。第三,宣传方式多样化。日本商品外包装上会印有分类标记及材料成分,牛奶盒上甚至会提示包装盒处理的正确步骤:要洗净、折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等;一些超市也会设置垃圾桶,详细标上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等分类标志,以便消费者分类投放。
此外,责任明晰的垃圾分类管理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惩罚监督是促使公民参与垃极分类管理的外在压力。实施有效的扶持与激励政策,是促进公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动力。
(摘编自吕维霞等《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4.下列关于上海市生活垃圾基本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中因老旧损坏而只得被丢弃的窗户、水盆、纸箱都属于可回收物。
B.父母照料婴儿时使用过的厕纸、尿不湿、一次性毛巾都属于干垃圾。
C.用坏或用完的温度计、电池、老鼠药、生理盐水瓶都属于有害垃圾。
D.平时吃东西剩下的香蕉皮、瓜子壳、隔夜饭、甘蔗屑都属于湿垃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统计样本中32.61%的居民常将废纸(板)分类投放,6.47%的居民从不对其分类,这在所有统计的废弃物种类中差异最极端。
B.若没有严格的法律监督制度体系与相应的奖惩措施,公民就会失去分类投放垃圾的压力和动力,无论中国、日本,皆是如此。
C.公民参与,是日本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机制的核心之一,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全面的体系,这点在我国体现得尚不鲜明,值得借鉴。
D.上海政府为促进垃圾分类、改善城市卫生出台了相关办法条例,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提供了应然层面的具体规定与指导。
6. 请结合材料,分析应当如何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6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踏 莎 行
寇俊杰
春风萧瑟,乍暖还寒,阴雨蒙蒙,芳草萋萋。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突然,前面的驴车陷进泥坑,车夫挥鞭抽打毛驴,可任凭怎样使劲儿,木轮车像是被泥水吸住一样,就是出不来。寇准挑起轿帘说,寇安,别打了,还是我下来推吧!寇安没法,只好也下来和寇准及两个随从一起推车。无奈车重人少,力量不够。寇准说,不行就先把车上的书卸下。寇安说,大人,那是你的心头肉啊!怎么舍得弄脏?大家正一筹莫展,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有人施礼问,是宰相寇准寇大人吗?正是,但我现在已不是宰相了。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澶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故有此一问。他对其他村民说,我们帮帮寇大人吧!大家一起用力,终于把寇准的驴车推出了泥坑。寇准再三相谢。村民说,寇大人澶渊之功,让中原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我们老百姓还不知怎样感谢寇大人呢。
寇准重新上车,已是满身泥水。车内的宋夫人用毛巾给寇准擦着脸上的汗水和雨水,心疼地说,原来在京师哪有这样的路?看你现在头发都开始白了,还要出来受这样的罪,你要是能把自己的性子收敛一些,何来被贬呢?
寇准说,社稷为重,君为轻。只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了。
宋夫人说,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我听女婿王曙说,这次就是王钦若在皇上面前说你是拿皇上的性命做赌注,澶渊一仗胜是侥幸,如若败了,他的命就没了,皇上这才把你贬出京师的。
寇准微微一笑说,王曙是怎么知道的?
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若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他这是诬告啊!
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寇准说,你看刚才村民为我推车,多好啊!若是奸臣,他们会这样做吗?不过你也别锋芒太露,出头的椽子先烂,想当年,你和太宗意见不合,太宗说不过你,生气地要拂袖而去,你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拽住他的衣服不让走,直到把他说服才罢休!俗话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这是往死路上走哇!得亏太宗英明,不但没杀你,还把你比作魏征!
寇准只是得意地嘿嘿笑着,并不说话。
宋夫人又说,不过,终归是伴君如伴虎。你这是第三次被贬了吧?皇上是个好皇帝,就怨你太耿直,连皇上的面子也不给。特别是上次被贬,有人揭发你酒后说了太宗的坏话,太宗不信,找你问一下。按说太宗也没当真,你随便找个理由太宗就能原谅。可你就是不辩解,不知道趁坡下驴,太宗给你梯子你也不要。人家是皇帝,你“将”人家的军,结果被贬到了邓州。你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
寇准说,我酒后可能真说了太宗的坏话,但那是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大丈夫做事要敢作敢当!我不后悔!
唉!宋夫人叹了一口气,今上能当皇帝,还有澶渊之盟,你都是立了大功的,可皇上就怕你功高震主,你本该急流勇退,但你非但没有,还不知收敛锋芒,皇上这才免了你的宰相,把你贬往陕州。不过这样也好,朝中是非太多,你当个地方官,陕州离我们老家又近,我们还能过个安心日子呢。再不必像以前一样——我们赶紧往前走啊!
踏莎行。寇准的脑海里忽然闪出这样一个词牌名。他叫寇安停车,从箱子里拿出笔墨纸砚,然后铺纸磨墨。他略一沉思,笔走龙蛇,写下一首《踏莎行》:“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宋夫人本想寇准写的是反思过去,从此要淡出朝廷视野,远离政治旋涡,没想到写的却是难离难别、情深意切的“情诗”。她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知道,想让寇准抛弃自己的信念真是太难了。如果皇帝用他,再危险他还是要回去的,可他又不会曲意逢迎,个性又那么张扬,虽然皇帝信任,但他由着自己性子来的做法,就是有一副好牌,也会叫他打得稀里哗啦甚至是性命不保!
宋夫人含着泪看着寇准,寇准拉住夫人的手,坚定地点了点头。夫人知道,今后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更加艰险的道路!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开头写春风萧瑟、阴雨蒙蒙、芳草萋萋的场景,为下文故事定下感情基调,为寇准写出《踏莎行》作好铺垫, 而且颇有诗意,吸引读者。
B. 驴车陷进泥坑后村民拜问寇准并帮助推车的情节,通过村民之口交代了寇准有功而被贬的冤屈,反映了百姓对寇准的感恩及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态度。
C. 寇准劝慰夫人说“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与上文车子陷入泥中、推车后满身泥水的交代相呼应,结构可谓严谨。
D. 寇准借《踏莎行》表达对妻子难以割舍、相爱终老的深情。宋夫人流泪,表明她读懂了丈夫,被丈夫埋藏于内心的爱妻之情深深感动。
8. 请以本篇小说为例,谈谈历史小说创作要注意的原则。(6分)
9. 设置宋夫人这一形象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初仕郡,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拜尚书。
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①,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
永康元年,帝崩。窦太后临朝,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②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
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注]:①三府:汉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②荼蓼:泛指田野沼泽间的杂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B.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实武谋之
C.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D.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孝廉”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属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B.“出”,被调出京城任官职,实为贬官;陈蕃因提建议被贬为豫章太守。
C.“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陈蕃劝说托病不上朝的大臣要尽职尽责。
D.陈蕃对周璆只称字不称名,是表示对他的尊敬,故“字而不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蕃自有名节,能招徕贤士。郡人周璆不接受本郡前后太守的招命,而陈蕃能够招徕,正是因为陈蕃本人自是名节之士。
B.陈蕃识见卓异,颇有方略。他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危害一方的重要原因;应该选贤任能,更换地方官吏。
C.陈蕃尽孝尽忠,反而受到杀害。他因母亲去逝,宁愿弃官守丧;虽然多次免官,但他仍然上疏,最后窦太后还是下令捕杀他。
D.陈蕃少有大志,为人称赞。十五岁时闲处一室而庭院芜秽,他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回答父亲好友之问,被认为有澄清天下的志气,受到赞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2)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颔联"何处访庭闱”一句采用设问句,暗示这也正是首联“万事非”中的一例。
B.诗中写黄牛峡的景属于虚写,杜甫《登高》的写景也采用了这一手法。
C.诗人在秋天送别友人,但全诗并不见离别的感伤之情,气概整体昂扬。
D.首联用典,用古代的美谈和当令的时局形成对照,点示出当时的时代背景。
15.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逍遥游》描写鹏鸟迁徙南冥时,从水面奋起而飞,直上九万里高空的两句是 , 。
(2)《赤壁赋》中“ , ”两句描写了苏子与朋友乘坐小舟举酒互劝的场景。
(3)《氓》中女子感慨阔水有边的句子是:“ , ”,这不禁让人反向联想起男子的荒唐、没有准则。
(4)《劝学》中“ , ”表明如果不持之以恒,即使容易做到的事情也不会成功。
(5)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 , ”,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
(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阿房宫中的宫人早晨梳妆打扮时的情景,她们倒掉洗脸水后,就会出现“ ”的景象;她们焚香熏衣时,就会出现“ ”的景象。
第II卷 表达题(共74分)
三、 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月球已不只是美国、俄罗斯博弈的战场,欧洲、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陆续加入了“月球俱乐部”,互相交流探测技术,一起迈出探月的一大步。比如,在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嫦娥四号探测器上,着陆器的月表中子和辐射剂量探测仪由德国研制,巡视器的中性原子探测仪由瑞典研制。( )。两个月前,世界首富、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公布了一款新型的“蓝月亮”月球着陆器,可以将3.6吨货物运送到月球表面。这有助于实现他的野心——把重工业都搬到太空上去,让地球成为一个无工业的宜居星球。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月球已不是美国、俄罗斯博弈的战场,而是欧洲一些国家与中国、日本、印度等国陆续加入的“月球俱乐部”,互相交流探测技术,一起迈出探月步伐。
B.月球已不只是美国、俄罗斯博弈的战场,而是中国、日本、印度等国与欧洲一些国家陆续加入的、互相交流探测技术、一起迈出探月的“月球俱乐部”。
C.月球已不是美国、俄罗斯博弈的战场,而是中国、日本、印度等国与欧洲一些国家陆续加入的、互相交流探测技术、一起迈出探月不发的“月球俱乐部”。
D.月球已不只是美国、俄罗斯博弈的战场,而是欧洲一些国家与中国、日本、印度等国陆续加入的“月球俱乐部”,互相交流探测技术,一起迈出探月步伐。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民间团体也积极探月,加入“国家队”的队伍中
B.除了“国家队”,民间团体也加入探月的队伍中
C.民间团体也加入“国家队”的队伍中,积极探月
D.积极探月的还有民间团体,加入“国家队”的队伍中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有助于实现他的野心”后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
B.他纳闷了——究竟是计算方法失误,还是运用不到家?
C.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D.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进来。
20.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球场上最近诞生了一项黑科技:同一场足球比赛,在不同国家的转播画面中, ① 。这项技术被称作“虚报广告替换”,相当于给播出的比赛画面加上了“实时特效”:技术方面通过图像边缘识别技术,判断出移动镜头中广告牌的位置,然后用不同地区的不同广告图像,替换赛场内实际展现的广告。他们会考虑球员、裁判等遮挡广告牌的因素,好让这些替换看上去天衣无缝。这种广告投放方式的优势是 ② 。试想,如果在中国的转播镜头中出现了一段法语广告,观众多半一头雾水;而投放贴近中国市场的汉语广告,则会事半功倍。该技术对足球乃至整个体育界的商业营销来说,都意义深远。
① (3分)
② (2分)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厦门市湖滨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解析
语 文
第I卷 阅读题(共76分)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题,9分)
1.(3分)D(D,由第一段及全文大意归纳而来。A,由原文第三段可知,中东两大古文明是由于地形崎岖、沙漠阻隔而缺乏文化交流、融合的能力,选项错误归因。C,由原文第五段可知,两河流域思想方式的特点是二元对立,但尼罗河流域文明并非如此,选项变换主体。C,由末段可知,中国古代文化系统的主要思想特点,是在“文化大突破”之后发生的,选项混淆顺序。)
2.(3分)B(D,文章首尾两段谈中国文化发展的总特点,中间数段对其地理、文字、思想观念等不同方面的成因由浅入深地展开分析,整体是总分总的结构。A,文章不只谈中国,而将中国古文明与多个古文明进行对比,证明本文视野广阔,立足于比较的论证方法科学。B,本文,尤其第二、三、四段,是以古中国之南、北两方与中东之两河、尼罗河两方进行对比,是以二比二,而非形成了三元框架,选项对文章所述中国文明与中东两文明的关系理解有误。C,选项是对第六段论点和论据的概括。)
3.(3分)A(A,文中第三四段提出“……而不能有文化的涵化力”“……始终无融合的可能”,即认为中东两大古文明之间受限甚多,其衰落属于必然,断无可能进行统整。选项夸大了事物的偶然性,并错误地肯定了事物的可能性,与原文表意相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题,12分)
4.(3分)C(材料一指出:“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且应当专门处置的废镍镉电池、废药品等废弃物。”C 项中(用坏或用完的)的“生理盐水瓶”,首先其内残余的盐水对人与环境无害,其次“瓶”无论是玻璃还是塑料所制,都属于可回收物。故 C 项对 “生理盐水瓶”归类有误。)
5.(3分)B(材料三指出:“日本形成了……宣传教育体系……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说明其压力和动力不光来自政府、政策层面,也来自教育与舆论环境。选项对日本相关情况的表述片面。)
6.(6分)参考要点: ①优化分类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提供垃圾分类投放指导;②构建法律体系,出台具体而有效的配套奖励惩罚措施;③注重宣传教育,培养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与能力; ④强化公民参与,压力与动力并行,培养市民行为习惯。(每点 2 分,写到关键词即可得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题,15分)
一、 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C
11.(3分)A(“举孝廉”,是地方官向上级或中央推举人才,是一种由下往上推举人才为官的制度。)
12.(3分)C(不是窦太后下令杀害陈蕃,是曹节假传命令,王甫杀害了他。)
13.(1)于是送信的人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人鞭打至死,获罪降为修武令。(诈:说假话;坐:获罪;句意通顺得满分)(5分)
(2)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致令:导致;岂:难道;句意通顺得满分)(5分)
参考译文:
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悠闲地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怎么能在意一间房子呢?”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守丧。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升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缪,高洁之人,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特别为他安放一张床,周璆离开时,就把床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送信的人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人鞭打至死,获罪降为修武令。后升迁,被任为尚书。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商议要派军队去讨伐,皇帝又下诏州郡,所有讨伐有功者都可以保举孝廉、茂才。陈蕃上疏说:“
以前高祖创立大业,抚养百姓如同养育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陈藩)因为这个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下放到豫章郡担任太守。后升任大鸿胪,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又被征任议郎,几天之后,升任光禄勋。永康元年(167),桓帝去世,窦太后执掌朝政,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已经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呢?”各位尚书惶惶恐怖,都去朝廷办公。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藩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恰逢窦武也有谋划,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因为事情泄露,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日杀害了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 (3分)C (全诗不见离别的感伤,不对;气概整体昂扬表述错误,只是在尾联表达今后有彼此珍重之情。)
15. (6分)①深厚的忧国忧民之情: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②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 ③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 ④对未来的担忧之情: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出 3 点有分析即可满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6小题,12分)
16. (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5)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6)渭流涨腻;烟斜雾横。
第II卷 表达题(共74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20.(5分)参考答案: ①:场边广告的内容也不相同(要突出是广告的“内容”,因为广告的场上位置、出现时间、停留时间等要素仍是相同的。)(3分)② :针对性强(“定向精准”“针对不同受众”亦可。)(2分)
四、作文(60分)
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