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5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届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有着14亿人的庞大而广阔的消费市场,这是足以傲视全球的经济优势,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能够实现快速增长的源泉所在。
如果说,过去的40年,中国得益于改革开放深入融入全球化进程,成了“世界工厂”,“中国制造”满天下。那么,到21世纪中叶要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而中国具有这么大的内在消费动力,再过30多年,就完全可以成就一个“世界消费市场”。显然,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符合中国的产业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也符合国家经济政策的取向。近几年我们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又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行进在这条转换的路途上。
然而,在未来十年,中国要真的能够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重要消费市场”的跳跃,受到挑战的因素还会很多。依笔者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中国家庭居民消费升级还必须跨越三个“坎”,还要完成一段比较艰辛的爬坡过坎过程。
一是必须解决好消费结构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快于GDP增速,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时保持相对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城镇房价不断攀升,改变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安排。这几年居民家庭房贷负担不断加重,居民加杠杆有增无减,而收入远远被家庭债务抛下。2006年,负债收入比还只有18.5%,2018年已经高达77.1%。住房消费支出产生了对消费明显的挤出效应。2018年5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8.5%,远远低于预期,创下自2003年5月以来的15年最低。住房问题本质上是经济结构的失衡,这透支了居民家庭社会购买力,未来几年还存在大宗商品和食品价格通胀的趋势。如果处理不好结构性平衡问题,消费市场或存在一定的“断层”。
二是必须解决好社会保障账户充实问题。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无疑这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银发市场”,养老市场的发育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但目前养老体制改革还需要大力推进,最主要的是养老金“亏空”问题尚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最近有关专家提出随着退休人员的不断增多,“养老金支付或要递减”就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在有效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的态势下,包括养老金、医疗费用支出在内的社会保障账户如何“填实”,将直接影响居民未来的消费预期稳定,进而压缩消费市场的成长空间。
三是必须解决好消费动力体系问题。现在比较看好的是随着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会孕育出一大批新的消费市场,特别是看好未来以新经济业态支撑的新型服务市场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会勃兴一批区域经济市场,但其背后必须解决好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否则,人口会不断向大城市集聚,将带来大量的城市社会治理问题。这一方面会造成消费市场结构性的畸轻畸重;另一方面也会形成“小众消费市场”对“大众消费市场”的压制,整体上会削弱全社会的消费动力。解决全社会消费动力问题,根子在于社会分配体制改革。
当然,中国社会向来具有极大的韧性和回旋空间,形成世界级的消费市场,我们的理想可以足够的“丰满”,但城镇居民现实生活的压力多少有些无奈的“骨感”
,这决定着成就世界级消费市场,并不必然迎来一条坦途。为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政策考量。比如,我们需要以更积极更系统的消费政策激发消费潜能,以更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广大群众的消费预期,以更加开放的政策吸引高质量投资带动本土产业转型升级,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制度性运行成本,从而缩短经济结构调整的“磨底期”,迎接新一轮消费高潮的到来。
(摘编自2018年7月13日《中国经时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快于GDP增速,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保持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
B.为了能够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又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C.在有效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的态势下,社会保障账户如何“填实”,将直接影响居民未来的消费预期稳定,同时也压缩消费市场的成长空间。
D.随着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特别看好的是以新经济业态支撑的新型服务市场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勃兴出的一批区域经济市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充分说明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这条路并不是一条坦途,作者从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地分析了必须跨越的三个“坎”。
B.文章在论证过程中,肯定了中国具有足以傲视全球的经济优势,也肯定了再过30多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消费市场”。
C.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论证了城镇房价的不断攀升,改变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安排的这一观点。
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论证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消费结构性平衡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消费市场也许会存在一定的“断层”。
B.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的中国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银发市场”,这就意味着养老市场的发育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C.城镇居民现实生活压力多少有些无奈的“骨感”,不过理想是够丰满,这注定着成就世界级消费市场这条路并不必然是一条坦途。
D.消费潜能需要我们更积极系统的消费政策来激发,广大群众的消费预期需要我们更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来稳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左手神医
北乔
在江苏东台三仓乡,朱庆树的名头很大,人称“左手神医”。
朱庆树七岁的时候,父母双亡,这以后他靠穿百家衣吃百家饭维持生活。十六岁的时候,村里来一位道人。在桥头,道人遇上朱庆树,没说上几句话,朱庆树就跟道人离开村子。他什么也没带,他也没什么可带的。九年后,在村里人把朱庆树忘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回来了。一身粗布长袍,一个大药箱,右边空空的袖子随风飘荡。
村里的接生婆一年前生了病,是种怪病,能吃能喝,就是人一天天地消瘦。朱庆树到村子里时,接生婆已经瘦得不成人样,就像树干挂个皮囊似的。朱庆树用他的左手替接生婆把脉后,开了个药方。接生婆吃了十副药,居然好了,又忙着为人们接生去了。这以后,她除了帮人家接生,还多了件事,就是到处夸朱庆树医术高明。她说:“我啊,是把人接到世上来,朱庆树能把人从阎罗王手里抢回来!”
朱庆树没有家,也不需要家,天天地这村转到那村。他给人看病,从不收钱,只要管饭管住就行。有人硬要给他钱,他坚决不收,“我从小就是乡亲们养大的,现在我有吃有住就知足了,我要钱,也没用的。”遇到一些大户人家付钱,他也不要,但让人家买上几副药。总有些人家是没钱吃药的,这时候,他存的药就会派上用场。
不管到什么地方,遇上什么病人,朱庆树只要伸出左手把把脉开上几副药,就能药到病除。有些病人,连药都不用吃,朱庆树扎扎针,就能治好。这样的人,不是神医,是什么?渐渐地,人们知道了朱庆树的一些事。原来当年他是跟着那位道人进深山学医去的。他的右胳膊,是一次采药时被老虎咬掉的。朱庆树不怎么说话,说得最多的是“医道”。人们要感谢他时,他说,不用谢,这是医道。可人们要他细讲什么是医道,他又解释不清,只说行医之人遇病就得治,就是医道。
一天,他走到一大户人家门口,从门里窜出一条狼狗,硬生生地从他腿上咬下一块肉,血流满鞋子。没等他包扎,门里跑出一个家丁,一见是朱庆树,愣在那儿不知说什么好,平日里横蛮竖野的样子全不见了。原来这人家的老爷吃午饭时突然倒在桌边不省人事,呼吸十分的微弱,就和死人差不多。家丁不是出来看狗咬着谁了,这事他才不管呢。他家的狗咬人是远近闻名的,遇到有人到门口不咬那才是怪事呢。家丁是听从吩咐去请左手神医朱庆树的,可没想到出门就撞上了朱庆树。见朱庆树被狗咬了,他有点恨狗,这破狗,你什么人不能咬,偏咬他,你什么时候不能咬,偏在这档儿咬,完了,老爷的命恐怕是被你这破狗一口咬没了。
朱庆树看出些什么,忍着痛问家丁是不是有什么人病了,家丁吞吞吐吐地开了口。朱庆树听到一半,随便找块破条缠了一下伤口,就三步并着两步进了院子,身后留下一行血印。
后来,有人说朱庆树,你啊你啊,真是傻到家了,狗把你咬成那样子,你还救狗的主人。朱庆树淡淡地说:“医道,道为术之上啊!”
这一天,朱庆树刚为一户人家的小儿子看完病,五六个日本鬼子就冲进院子,见到朱庆树,二话不说绑着就走。县城里一个鬼子大佐得了病,耳朵和眼睛总往外渗血。这鬼子,朱庆树是知道的,全县的百姓都知道,心狠手辣,杀人如麻。朱庆树花了两天的工夫,终于把鬼子的病治好了。
村里人听说,朱庆树成了鬼子的座上宾。
过了两天,村里人听说,镇里鬼子营区发生了一次爆炸,所有的鬼子全被炸死了。
朱庆树也在其中。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就介绍朱庆树为“左手神医”,名头很大,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且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B. 朱庆树说得最多的是“医道”,可人们要他讲什么是医道时,他又解释不清,说明他并不真正懂得医道,他谈医道只是不想收别人的钱。
C. 小说善于通过故事来表现人物,被大户人家的狗咬后仍救狗的主人,体现了朱庆树为人为医的高尚精神。
D. 朱庆树小时候父母双亡,靠众人救济才生存下来,后来跟道人进深山学医,付出巨大代价,学成后回报乡亲,这说明他知恩图报。
5. 小说中朱庆树救治鬼子大佐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6. 小说中表现的“医道”内涵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
材料一:
①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随着城镇化的迅猛推进,城市内涝防治成了汛期防灾的“新课题”。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有185座城市受到城市内涝的威胁。
②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城市内涝问题就已经凸显,但当时内涝造成的损失相比江河洪水的损失要小,因而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
③然而,自2004年以来,有4年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超过了发生流域型大洪水的1998年(2551亿元)。面对损失与受淹城市数成正比的趋势,人们开始对城市内涝问题给予更多关注。(摘编自北极星环保网)
材料二:
④一旦城市遭遇强暴雨袭击,突然倍增的洪水如果无处可去,当然会在城市里肆意奔流,于是,道路瞬间成“河流”,广场立即变“湖泊”,建设在河道、湖畔等低洼地带的居民区、工厂等,随之成了泽国。现今的中国,城市内涝日趋严重。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来看,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山林湖泊等生态系统被肆意破坏。原本覆盖着植被的土地被柏油路、水泥路等硬化路取代,用来蓄水的低洼地被填平,湿地和湖泊变成了住宅,下凹式立交桥越建越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越来越充分(如地下车库、地铁等),种种做法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从而直接导致城市的雨水积存和渗透能力降低,仅依靠市政管网来排走雨水已是杯水车薪。另外,受气候变化影响,每年的极端性强降雨频次呈现上升趋势,加之受厄尔尼诺等各类极端天气现象影响,越来越大的降水量也带给城市越来越大的挑战。(摘编自新华网《雨季总“看海”,城市内涝如何解?》)
材料三:
⑤城市的排水设置只是内涝问题最下游的原因,解决城市排水系统仅是治标。建设一个“海绵城市”,让城市的生态系统能够恢复,才是解决内涝的办法。
⑥所谓海绵城市,即通过“渗、滞、蓄、用、排”等技术,使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⑦我国自2015年启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截至2017年4月,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已建设面积420平方公里,完成投资约544亿元。全国已有370个城市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目前,海绵城市试点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作为一个由点、线、面构成的庞大系统工程,海绵城市的全部功效尚需时间和过程加以检验。(摘编自《经济观察报》文章《反思城市内涝,建设海绵城市》)
材料四:
⑧理性看待海绵城市,首先应该将其置于城市生态的宏观视野,从而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这个前提得到保证后,政策制定者还需要在决策时全面权衡。首先,从城市的现实规模、生态出发,建设海绵城市有没有必要?如果一个城市本身就拥有发达的水系足以实现有效排水,那么另投一笔资金建设海绵城市是否划算?其次,在制定规划时是否对整个城市生态进行过系统的统筹?假使主政者总是罔顾城市发展自身规律,肆意妄为,那么再有吸附力的“海绵”恐怕也有限度。
⑨解决城市内涝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果评价,我们是否有可靠的评价系统?假使都像一些地方“治水”那样,钱花出去了却不问效果,到头来公共财政打了水漂,大家依然只能“看海”。(摘编自《南方日报》文章《面对海绵城市须回归理性》)
7 下列对于材料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直接后果
负面问题
C:城市规模扩张 自然的水循环波被切断 城市的雨水积
存和渗透能力降低D: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结合详实的数据,介绍了十多年来我国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逐年递增的严重的情况,说明人们必须正视损失与受淹城市数成正比的趋势。
B: 材料四站在理性审视海绵城市建设进程的立场,给政策制定者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政策制定者能及时采纳,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就可指日可待。
C: 从数据上看,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但要看到全部功效,还需要时间和过程的检验。
D: 材料二与材料三都认为从事排水系统的改造虽有其合理性,但是解决城市内涝的关键不在市政管网排水系统。
9为解决我国城市内涝,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提出你的合理建议。(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钱镠,杭州临安县人。少善射与槊,喜任侠,以解仇报怨为事。唐乾符中,事于潜镇将董昌为部校。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唐僖宗在蜀,诏董昌讨伐,昌以军政委镠,镠率士进攻越、润州,平江、浙。除董昌浙东节度使、越州刺史,表镠代己为杭州刺史。唐景福中,昌渐骄贵,自言身应符谶,又为妖人王百艺所诳,僭称尊号,乃于越州自称罗平国王,年号大圣,伪命镠为两浙都将。镠不受命,以状闻,唐昭宗命镠讨伐。乾宁四年,镠率浙西将士破越州,朝廷嘉其功,赐镠铁券,又除宰臣王溥为威胜军节度。
镠于唐昭宗朝,位至太师、中书令、本郡王,食邑二万户。梁祖革命,以镠为尚父、吴越国王。同光中,赐玉册、金印。镠在杭州垂四十年,穷奢极贵。钱塘江旧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景也。镠学书,好吟咏。江东有罗隐者,有诗名,闻于海内,依镠为参佐。镠尝与隐唱和。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棒事。镠亦怡然不怒,其通恕也如此。镠虽季年荒恣,然自唐朝,于梁室,庄宗中兴已来,每来扬帆越海,贡奉无阙,故中朝亦以此善之。
镠以长兴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薨,年八十一。镠初事董昌,时年甫壮室,性尚刚烈。时有儒士谒于主帅,已进刺矣,见镠稍怠,镠怒,投之罗刹江,及典谒者将召,镠诈云:“客已拂衣去矣。”迨于晚岁,方爱人下士,留心理道,数十年间,时甚归美,斯亦近代之名王也。
(节选自《旧五代史·世袭列传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B.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C.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D.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射”是指射箭。《周礼》中记载,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分别为礼、乐、射、弈、书、数。
B.节度使,官职名。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C.铁券,是君主专制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
D.食邑,指我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盛行于周。后随分封制度废弛而意义不断演化,唐宋时作为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镠军事才能突出。他年轻时征战黄巢,后又奉旨讨伐自立为王的董昌,均获得了胜利,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B.钱镠治国有略。他治理钱塘潮造福百姓,但是也极尽奢华之能事,大兴土木,使得百姓颇有微词。
C.钱镠赏识人才。罗隐素有诗名,他委以职务,并同他诗文唱和,即使罗隐出言不逊也一笑了之。
D.钱镠年轻时刚烈任性,会因为小事置人于死地。至晚年逐渐留心处理事情的方法,体爱下士,获得了美誉。
13.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景也。(5分)
(2)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棒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 完成14~15题。
[正宫]小粱州·九日渡江
----汤式
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注]。山容瘦,老树替人愁。
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注】汉末王粲南投刘表,未受重用,寓居襄阳十余年。建安九年秋,王粲偶登襄阳城
楼,纵目四望;百感交集,作《登楼赋》以抒心志。
14 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九日渡江”
,交代了时令、地点和创作背景:时逢重阳节,作者却在江上,为世事而奔忙,不免触景伤怀,挥毫作此小令。
B.前两句写秋风瑟瑟、烟水苍茫,作者乘一叶孤舟漂流于浩渺无边的江上。秋风萧瑟、江水浩茫反衬作者的形单影只和悲凉孤寂的心情。
C.第三句用典衬情,古今处境相似,不过王粲还能登高纵目,作赋抒怀;而自己连登高楼赏美景都不可能,伤心之情难以言表。
D.四、五句移情人景,补写“伤心无句赋登楼”的原因:秋山显得那么形容枯瘦,萧萧老树也似乎在替人发愁,山、树如此,人何以堪!
15 本曲的下片是如何抒发情感的?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句子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并不羡慕他们。
(2)《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
“ , 。”
(3)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________,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 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 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 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B. 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 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D. 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19. 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 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20下面是某出版社推介新书的一则广告,在用词方面存在多处问题,指出五处并加以改正。(5分)
《国学备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丛书,该书囊括了自先秦至晚清两千多年中国文化史名作中的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顺序编排,涉及哲学、文学、小说、艺术、历史、医学等内容,其中既有《世说新语》《菜根谭》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资治通鉴》等鸿篇巨制。整部丛书经过海内外以及大陆百名专家整理审阅,配有1600多幅相关图片,每部分均撰写了内容提要,全书600多万字。需购买该丛书者,务必于2012年3月底前与贵出版社联系,以便及时发货。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工作细节。
【材料】
品行 扎实 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 接孟氏之芳邻 一步一个脚印
谦谦君子 放下身段 孟母三迁 光明磊落 埋头苦干 近朱者赤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养鸡场销售的斗鸡一般有两种:狠鸡和蔫鸡。
狠鸡长得粗壮有力、目露凶光,鸡冠鲜红、羽毛漂亮,它们在鸡群中经过多次争斗,有了自己的地位,已算成名成腕儿,所以售价很高。蔫鸡个头小、眼睛无神、与世无争,它们吃食不多,只能等狠鸡吃饱后才能吃;它们平时也不惹事,吃饱了就呆在角落里,即使有狠鸡过来找茬也很少迎战。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有些蔫鸡的标价却高得离谱,甚至比成名成腕儿的狠鸡的还要高。而大家也总是争相购买这些标价高的蔫鸡,这些蔫鸡往往不会令购买者失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3分)B【解析】A 项,原文是保持相对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C项,并列关系错误,原文是递进关系。D项,未然当成已然,原文是特别是看好未来以新经济业态支撑的新型服务市场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会勃兴一批区域经济市场。
2.(3分)A【解析】“由浅入深”错误,三个“坎”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并列关系。
3.(3分)C【解析】转折关系错误,原文是我们的理想可以足够“丰满”,但城镇居民现实生活的压力多少有些无奈的“骨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4. B (3分)【解析】 “并不真正懂得医道错误”,由朱庆树的行医事迹可知他不仅真正懂得而且践行了医道。
5.(6分) ①照应前文并推动情节发展。这个情节是前文“行医之人遇病就得治”的极佳说明,更是后文鬼子被炸死的条件。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这个情节说明朱庆树践行医道不分国籍,他在救死扶伤与民族大义上均做到了完美,使人物形象更高大。③彰显了小说的主题。这个情节很好地彰显了“践行医道,救死扶伤”的主题。
6.(6分)①救死扶伤。朱庆树坚持“行医之人遇病就得治”的主张,在他的心目中,治病救人是超越一切的,人是第一位的,哪怕是咬伤他的狼狗的主人,哪怕是日本鬼子大佐,有病都给治好。②不求回报。为了学医,他跟随道人进深山学医,右胳膊都被老虎咬掉,花九年时间学成后,回乡行医,从不收钱,造福乡亲。③爱国情怀。炸死镇里鬼子营里所有的鬼子,朱庆树也在其中,这表明他医者仁心、杀身成仁的爱国情怀。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 (3分)B项,根据第①段,“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可知导致城市内涝日益严重的原因是城市扩张和气候变化,而不仅仅是由于城市化迅猛推进。选项以偏概全。选项对于材料信息的理解不正确。
8.(3分)D项 A项,从材料一的图表看,“直接经济损失逐年递增”错误,损失并没有逐年递增。选项分析和评价不正确。
B项,“政策制定者能及时采纳,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就可指日可待”,说法过于绝对。选项分析和评价不正确。
C项,根据材料三第⑦段“全国已有370个城市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可知并不是全面启动建设。选项分析和评价不正确。
D项,选项分析和评价正确。
9(6分)(1)在扩张城市规模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2)城市管网建设与海绵城市建设都要进行,标本兼治。
(3)应具备城市生态的宏观视野,制定政策时应全面权衡。
(4)建立可靠的治水效果评价系统。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3分)C
11.(3分)A 【解析】六艺错,应是礼、乐、射、御、书、数。
12.(3分)B 【解析】百姓颇有微词文中未提及。
13.(10分)翻译:
(1)(5分)把州城扩大了三十里,繁复密集的城市房屋,精巧秀丽的江山美景,确实是江南的绝美景色。(得分点:“广”“胜”“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定语后置各1分,句意通畅2分)
(2)(5分)罗隐写诗喜好旁敲侧击或挖苦嘲笑,曾经开玩笑地写了一首诗,诗中提到钱镠微贱时骑牛持棒的往事。(得分点:“戏”“微”“操”各1分,句意通畅2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钱镠,杭州临安县人。年轻时善于射箭和使用长矛,行侠仗义,把解决仇怨作为事业。唐乾符年间,侍奉潜镇将领董昌,担任部校。当时天下接连战乱,黄巢进犯岭外,江淮的盗贼聚集在一起,大的盗贼进攻州郡,小的盗贼剽掠乡里,董昌聚集民众,在杭州越州之间恣意横行,来遏制黄巢的要害。唐僖宗在蜀地,下诏令董昌讨伐黄巢,董昌把军事政务委托给了钱镠,钱镠率士兵进攻越州、润州,平定了江浙一带。皇上任命董昌担任浙东节度使、越州刺史,董昌上表奏请,让钱镠代替自己担任杭州刺史。唐景福年间,董昌逐渐骄奢显贵,他认为应验符示预兆,又被妖人王百艺欺骗,僭越本分,擅自称尊号,在越州自称罗平国王,年号大圣,伪命钱镠担任两浙都将。钱镠不接受命令,把情况报告给了皇帝,唐昭宗命令钱镠出兵讨伐。乾宁四年,钱镠率领浙西将领士兵攻破越州,朝廷嘉奖他的功劳,赏赐钱镠铁券,又任命宰相王溥为威胜军节度使。
钱镠在唐昭宗一朝,官至太师、中书令、本郡王,食邑二万户。梁太祖变革了朝代,尊称钱镠为尚父、封为吴越国王。同光年间,赐给玉册、金印。钱镠在杭州近四十年,穷奢极贵。过去钱塘江海潮常常逼近州城,钱镠雇佣大批工人,开凿巨石填江,又除去江中险石,全部建造为亭台楼榭,把州城扩大了三十里,繁复密集的城市房屋,精巧秀丽的江山美景,确实是江南的绝美景色。钱镠读书学习,喜欢吟诗。江东有个叫罗隐的诗人,诗歌才华出众,在国内颇有名声,依附钱镠担任参佐。钱镠曾和罗隐诗文唱和。罗隐写诗喜好旁敲侧击或挖苦嘲笑,曾经开玩笑地写了一首诗,诗中提到钱镠微贱时骑牛持棒的往事。钱镠也怡然自得,不愤怒,他就是像这样懂得宽恕。钱镠虽然晚年放纵恣肆,无所约束,但是从唐朝一直到后梁,再到后唐庄宗中兴以来,他每次都扬帆渡海,向朝廷贡奉从不缺漏,所以朝廷也因此善待他。
钱镠在长兴三年三月二十八日逝世,享年八十一岁。钱镠最初侍奉董昌,当时刚处于壮年,个性还很刚烈。曾经有个儒生要拜见董昌,已经向主帅递入了名片,拜见钱镠时有些怠慢,钱镠发怒,将他丢入了险江之中,等到掌管拜谒的人召唤儒生时,钱镠骗他说:“客人已经生气离开了。”到了晚年,才体爱下士,留心处理事情的方法,获得了美誉,他也称得上是近代的名王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B (3分)(B,但“秋风萧瑟”与“作者悲凉孤寂的心情”却是情景相生的正衬关系。)
15.(6分)①虚实结合:作者悬想远方朋友知己如今白头的境况,回忆旧日重阳节。劝酒酬诗的欢乐情形,是虚写;如今自己羁旅漂泊,独在异乡,人事已非,是实写。虚实结合,强化了作者的羁旅之愁。
② 对比:昔聚今散,昔乐今悲,黄花依旧应时开放,但物是人非,突出表达了作者的漂泊之愁、思亲之情、韶华流逝之悲。(各答对一点给3分,每点申明手法,析运用、指情感各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1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3分)C 承接上文,主语应为“外卖”,强调“外卖”需要食安“守门员”,排除A项、B项。D项,“不仅……而且……”不合逻辑,且繁复。综合C项正确。
18.(3分) D 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修饰“行业”,用“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结合语境“政府及主管部门”分析,用“责无旁贷”。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结合“及时定制”等内容分析,用“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结合“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内容分析,用“一目了然”。综合D项正确。
19 .(3分)B 语病有二:其一,“伴随”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排除A项;其二,“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排除C项、D项。故选B。
20(5分) (1)将“囊括”改为“精选”或其他正确的词;(2)去掉“小说”或“文学”;(3)去掉“海内外”的“内”或“以及大陆”;(4)“务必”改为“请”;(5)把“贵出版社”改为“我社”。
21(6分)
1放下身段,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这是我们应该发扬的扎实作风。
2孟母三迁,近朱者赤,接孟氏之芳邻,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环境选择。
3谦谦君子,光明磊落,出淤泥而不染,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美好品行。
解释:仿写时,每句的核心是人所具有的美德、品行。根据材料所给定的内容,可以确定要表达的美德、品行的具体内容,将内容和人应具有的美德、品行划分为一组,按照给定的句式,写出完整的句子即可,如“放下身段,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这是我们应该发扬的扎实作风”。
四、22写作(60分)
立意参考:立意可通过分析材料的主要内容得出。狠鸡因“有了自己的地位,已算成名成腕儿”,所以售价高;蔫鸡“个头小、眼睛无神、与世无争”,却也能卖出高价。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蔫鸡是在恶劣的环境中成长的,所以会养成坚强、隐忍等品格,不爆发则已,一旦爆发战斗力就会更强。由此可联系现实生活,得出如下立意:
1挫折、磨难是一种历练,艰苦的环境更利于养成坚强的品格;
2暂时的低落、暂时的失败并不都是坏事,低谷过后的成功会更耀眼;
3隐忍是为了以后的爆发,韬光养晦是一种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