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1.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备战2017年高考二轮讲练测
专题12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技巧
(时间:60分钟,分值:110分)
班级 学号 得分
(说明:每题11分,共110分。)
1.【2017届河南平顶山高三第一次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11分)
送李中丞之襄州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1)诗中主人公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忠诚英勇,视死如归。“轻生一剑知”即看淡生死,效命疆场,忠心可鉴。(2)戎马一生,屡树战功。曾独镇“三边”,令敌寇生畏,使关塞晏然。(3)困顿坎坷,眷恋朝廷。“归无旧业”,家徒四壁,但仍眷恋朝廷。(4)凄凉流落,老而无依。“欲何之”道出老将军前途茫茫,不知所归。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此题考查对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分析,诗歌中没有直接可用的表现人物特点的修饰词,需要根据“陈居士”所生活的环境和其寻诗的行为揣摩概括其形象特点。答题步骤要先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从人物生活和营造的环境分析。注意文下注释。如本题“轻生一剑知”即看淡生死,效命疆场,忠心可鉴。戎马一生,屡树战功。曾独镇“三边”,令敌寇生畏,使关塞晏然。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答案】对比(或虚实结合)。将将军曾经的叱咤疆场、立下赫赫战功与眼前老而罢归、无所归依的境遇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将军的惋惜和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对比(或虚实结合)。将将军曾经的叱咤疆场、立下赫赫战功与眼前老而罢归、无所归依的境遇进行对比。注意分析表达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如本题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将军的惋惜和同情。
2.【2017届江苏扬州市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
疏影·苔枝缀玉①
姜夔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②。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③。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注:①苔枝缀玉:苔枝,长有苔藓的梅枝。缀玉,梅花像美玉一般缀满枝头。②“犹记”句:写宋武帝女儿寿阳公主午睡时梅花飘落眉心,留下花瓣印的故事。③《汉武故事》载,汉武帝刘彻幼时曾对姑母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1)上阙最后两句化用了哪位诗人的哪部作品中的诗句?(2分)
【答案】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写《咏怀古迹》亦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注意积累,抓住相关的意象联系想象,找出诗句的共同点,此题难度较大。如本题抓住“月夜”“环佩”等分析。
(2)词的上阙不着一个“梅”字,却多处言梅,手法多样,请加以分析。(6分)
【答案】起句用比喻手法写出梅花之貌;“无言自倚修竹”用拟人手法突出了梅孤高的形象;最后借用典故,给梅花的形象增添了楚楚风致,突出其“幽独”的气质。
【解析】这是分析手法,写“梅”的手法,起句用比喻手法写出梅花之貌;“无言自倚修竹”用拟人手法突出了梅孤高的形象;最后借用典故,给梅花的形象增添了楚楚风致,突出其“幽独”的气质。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如本题起句用比喻手法写出梅花之貌;“无言自倚修竹”用拟人手法突出了梅孤高的形象。答题时要注意每条中手法和分析。
(3)下阙中作者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过程,请加以概括。(3分)
【答案】对美好之事的追念——想要留住美好事物的愿望——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哀叹、无可奈何。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对美好之事的追念——想要留住美好事物的愿望——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哀叹、无可奈何。
3.【2017届山东潍坊市高三上期中联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11分)
早发昌平岛①
(唐)沈佺期
解缆春风后,鸣榔②晓涨前。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
积气冲长岛,浮光溢大川。不能怀魏阙③,心赏独泠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在广西境内取道海上前往贬所途中。②鸣榔,击打船桨,指船出发。③魏阙,代指
朝廷。
(1)请简要赏析颈联中“冲”“溢”二字的妙处。(6分)
【答案】“冲”字写出了长岛上雾气蒸腾、直冲云霄的气势,“溢”字写出了水面上波光粼粼、水天相接的阔大场景。“冲”“溢”二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景象的宏大与壮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冲”字写出了长岛上雾气蒸腾、直冲云霄的气势,“溢”字写出了水面上波光粼粼、水天相接的阔大场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常规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含义。解释含义除了说明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具体意思而外,还应当考虑语法现象和修辞手法,如活用,拟人,比喻,通感,化动为静等。第二步:把该字或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像,再现诗句表现的图景。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本题“冲”字写出了长岛上雾气蒸腾、直冲云霄的气势,“溢”字写出了水面上波光粼粼、水天相接的阔大场景。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是如何表达的?(5分)
【答案】①二三两联通过写海景之壮美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②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虽然被贬但依然心怀朝廷的忠君爱国之情;③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自己被贬的痛楚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虽然被贬但依然心怀朝廷的忠君爱国之情。
4.【2017届天津红桥区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1)简析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3分)
【答案】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池水漫上
了塘岸,太阳正要落山,山像是衔着落日似的倒映在冰凉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坐在
牛背上,手拿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3分)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的题目,诗歌的内容主要是概括诗句描绘的情景,答题时注意首先描绘诗
句描绘的画面,可以抓住主要景物翻译诗句,然后概括意境的特征,最后点明情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概括描绘的情景的题目注意题干的要求是“景象”,这里就要有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征,有
些同学可能对景物的特征概括的不够准确,要重点区分是“喜”还是“哀”。本题要抓住诗中具体的意向,
如:草、池塘、山、落日、短笛等意向,结合诗句翻译,再用一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特征即可。
(2)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
【答案】表达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3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概括描绘的情景的题目注意题干的要求是“景象”,这里就要有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征,有
些同学可能对景物的特征概括的不够准确,要重点区分是“喜”还是“哀”。分析诗歌的情感,要注意结合
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
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
句。此题要注意诗歌对乡村晚景的描绘。
(3)这首诗在写景时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炼字。两个“满”字生动地写出了茂盛而美丽的春草,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浑然一体,别有趣味;“浸”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②动静结合。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由近及远,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③比拟。“山衔落日”,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④借景抒情。借恬静优美的景色充分表现作者对田 园生活的赞美向往,情与景高度统一。
【解析】题目这首诗在写景时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对手法和范围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注意表现手法在本题是表达技巧。首先找出诗歌诗句,然后分析,可知运用的是“比拟”的修辞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当然答借景抒情也对。答题时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最后点明效果(表明情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特别提示:答题时要区分“一”“些”“主要”等关键词。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只答一种即可。如问“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至少两种以上。如问“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可答一两种即可。例如本题题目直接是两种,那么答出两种即可。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此题尾联内容,很容易得出比喻的手法,然后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即可。
5.【2017届辽宁葫芦岛普通高中协作体高三上第二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11分)
开愁歌
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客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表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注】①飞鹑:形容衣衫槛楼。《荀子》:子夏贫,衣若悬鹑。②旗亭:指酒肆。③贳:赊欠。④填豗:写
俗物填塞心胸之意。
(1)诗歌末尾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写酒肆主人劝慰“我”保重身体,涵养心性,莫让俗物填塞心胸。(2分)②这两句有点题的作用(诗题“开愁”,含有排解愁闷之意),同时深化了诗歌所表达的愤世嫉俗思想。(3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诗歌语句作用的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应先解释诗句含义,分析其内容作用,然后分析其结构作用。内容作用就是写了什么,结构上的作用,则要关注诗句在诗歌的位置:①首句多为渲染氛围,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②中间多为承上启下的作用;③尾句以热情议论句作结多为点明主旨情感,若以景作结,则是为了收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其次,要注意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比如,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这类题目的一般答题步骤是,首先简析句意,明确手法;然后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最后分析对表达的主旨、情感的作用
(2)诗歌前四句是如何抒发诗人愁苦情怀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借景生情。秋气肃杀,满目萧条,路旁的花树呈现出愁惨的容颜,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愁苦;(2分)②直抒胸臆。“不得意”表达了诗人深沉的痛苦;(2分)③运用比喻的手法。“心”如枯谢的兰花,写出了诗人的忧伤绝望的愁苦之情。(2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法,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用了怎样表达技巧?这首诗(词)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诗(词)中某句抒发情感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抒情手法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助景抒情,如触景生情、以景结情等;借助物抒情,如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助事(人)抒情,包括借古事抒情(如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今事抒情(如即事感怀、融情于事等)。本题首先要考虑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借景抒情还是借事抒情抒情。
6.【2017届福建厦门一中高三上开学分班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11分)
更漏子
毛文锡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飞燕。
(1)清人陈廷焯云:“‘红纱一点灯’真妙”。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指出这一句有哪些妙处,并作简要分析。
(5分)
【答案】①寓情于景。夜阑人静时分,红纱笼罩下的一盏孤灯,燃烧欲尽。既营造了凄凉的环境气氛,又写出了闺中的思妇孤独不眠之情。(答烘托环境、心情也可)②运用象征。这灯是女主人公心灵的写照,它象征思妇那颗寂寞的心,它是思妇苦恋相思中燃烧的心,虽备受煎熬,却执着如一。(答到比喻亦可酌情给分)(手法1分,分析2分;答对1点3分,两点5分)
【解析】答出寓情于景、象征(或比喻)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效果:营造了凄凉的环境气氛,写出了闺中的思妇孤独不眠之情;灯是女主人公心灵的写照,它象征思妇那颗寂寞的心。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比喻的修辞。
(2)这首词由夜至晨,总共描绘了三处富有寓意的春景。请指出这三幅春景图,并写出它们各自的寓意。
(6分)
【答案】①花外子规啼月:似在声声呼唤远人归来。②庭下丁香千结:寓意思妇心中愁思凝结。③梁间双
燕齐飞:反衬闺中思妇形单影只。(每点2分,春景、寓意各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解析】分别概括三处图景:花外子规啼月、庭下丁香千结、梁间双燕齐飞,然后分析寓意:似在声声呼
唤远人归来,寓意思妇心中愁思凝结,反衬闺中思妇形单影只。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
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进行分析,通过意象分析特征。此题注意注意概括画
面的内容。
7.【2017届甘肃静宁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除夜有怀
崔 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1)试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乱山残雪夜”这句诗。(6分)
【答案】(6分)①“乱”既指在一片乱山之中,也指作者心绪烦乱:“残”既扣住时令,又写出残冬余寒未消,借此表现心境凄冷。②“乱山”“残雪”写出了诗人旅居的环境,也是在衬托作者旅居之夜的纷乱凄凉的心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此类题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实在不会描述翻译诗句也可;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无论怎样答,一定要答出该字描写的对象,该对象有何特征。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赏析。(5分)
【答案】(5分)尾联通过写除夕之夜诗人正在漂泊之中,把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诸多纷杂的思绪归结为“那堪”二字,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堪忍受异乡漂泊,希望早日结束羁旅生涯的愿望。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诗中的“哪堪”“漂泊”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
8.【2017届河南南阳一中高三上第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11分)
南定楼遇急雨①
陆 游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②逢峒獠③,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注】①诗人入蜀,奔走八年,奉召自成都东归,途经泸州,写下此诗。②朱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③峒獠:指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
(1)本诗颔联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赏析。(5分)
【答案】①这两句描绘了山重水复、风横雨急的图景。江上、山间风雨相挟,随着萧萧风声,透过森森雨幕,但见百川千流,奔腾呼啸,竞赴眼底,冲进楼中。②“争”为“争相”,“竞相”之意,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山洪奔涌的景象;“乱”写出风劲雨急的动态场景。③紧扣标题“急雨”,更充分地表现了“急雨”的特点(或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颔联“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写的精妙在于照应题目“南定楼遇急雨”,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雨势之急。“争”字使用拟人的手法,写江水因急雨到来而水势奔涌,争相奔流的形态。“乱”字写出了风狂雨暴的动态。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语言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如本题“争”字使用拟人的手法,写江水因急雨到来而水势奔涌,争相奔流的形态。“乱”字写出了风狂雨暴的动态。
(2)本诗以“愁”字作结,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因何而愁。(6分)【
【答案】①羁旅漂泊之愁。首联连用梁、益、泸三地名,写出诗人久居蜀地,不断变换行程的羁旅之苦。②客居他乡之愁。诗人客居他乡,“人语朱离”,难免思乡。③前路茫然之愁。诗人登高望远,仰对茫茫云天,欲向谁语;俯视迢迢原野,不辨去路,怎不生愁?④去留两难之愁。诗人“住稳”蜀地,使他依恋难舍,留也难安,去也难安。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客居他乡之愁。诗人客居他乡,“人语朱离”,难免思乡。前路茫然之愁。诗人登高望远,仰对茫茫云天,欲向谁语;俯视迢迢原野,不辨去路,怎不生愁?
9.【2017届黑龙江哈九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11分)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注】本诗为作者元和十二年冬在江州所作,当时作者的弟弟白行简将于次年春天从梓州赴江州,先以信告知作者,这是白居易接到信后答复他的一首诗。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答案】作者乍喜还愁。(1分)乍喜是因为有得来信,得知弟弟将要在初春时来江州与自己相会;(2分)但转念想到弟弟途中要经过潇湘瘴疠之地和三峡惊波,因而又不禁为弟弟沿途要经历的环境过于恶劣而担心和忧愁;想要托江水寄去自己的两行泪水而不得,更是平添一丝愁绪。(2分)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比如题中的“暂喜”“想还愁”。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2)请鉴赏尾联运用的艺术手法。(6分)
【答案】尾联作者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拟人、想象的手法。(答对两种即可得2分)作者以江水之无情衬托自己之有情,将江水拟人化,写自己欲托江水寄去自己思念弟弟的眼泪,想象江水不肯为自己而回头西流(具体分析,2分);新颖而又奇特,突出自己对弟弟的思念与牵挂之情。(分析效果,2分)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请鉴赏尾联运用的艺术手法。”
这是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答题关键词“艺术手法”“ 尾联”考生答题时,要以手法为主,结合诗句,从意象、情感方面赏析。先分析尾联中“不肯向西”的江水,明显将物做人来写,拟人手法。属于主观臆想,想象手法,也属于虚写。另外尾联前半句写诗人有情,后半句写长江无情,以无情衬有情,反衬手法。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拟人的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10. 【2017届湖南长沙一中高三上月考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南柯子 十里青山选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 ①“那人家”的“家” 此处用作与尾词,无实意。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先写”十里青山”的远景,在写“潮平路带沙“的近景,远近结合,呈现出空间辽远的画境。
B.既写眼前所见“青山朝平,残月、晓霞”,又写耳中所闻“数声啼鸟”,使景物具有立体感生动感。
C.“白露“既指露水的清凉特点,又表明了节气物候的特征。 “百露清风”两句都强调白昼的结束。
D.“数声啼鸟怨年华”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抒发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
E.全词中横交织,营造了一种特别的意境,上阕着重从空间方面着笔,下阕,主要从时间方面落笔,写景抒情,情寓于景。
【答案】CD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词上片着重从空间方面着笔,首二句便直接铺叙景物,展示出一幅“青山隐隐水迢迢”的画境。“十里青山远”是远望所得之景。“十里青山”本已含“远”,而这里更著一个“远”字,不仅点出“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意境,而且透露出词人不知归期的惆怅寂冷心态。“潮平带路沙”是近看所得之景。词人的视线由“十里青山”的远景观赏收回到眼前之景,由赋山转向摹水,点出行人的具体环境。第三句由写所见过渡到所闻。远处一带青山,偶尔可以听见“数声啼鸟”,这对欢乐人来说,便是青山绿水、美景如画;莺歌燕舞,良辰美景的赏心乐事,但对感触特多,凡心未尽的词人来说,却似乎觉得啼鸟在怨年光的易逝,青春易老了。这便是词人的心理情感移入到鸟啼声所引起的移情联想。由鸟的啼怨,词人不期而然地涌起又是“凄凉时候”,又是“远在天涯”的感叹了。这是词人长期的漂泊以及对这种生活的厌倦情绪的反映。下片主要从时间方面落笔。“白露”既指秋凉的夜露,又表明了节候。“清风”句紧承前句强调白昼的结束。这两句紧承“啼鸟怨年华”的命意,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时间推移的进程。“绿杨”句承前写景。杨柳堤岸,浓荫密处,微风过后,荷香飘拂,那荷花又大又丽,正撩人情思。站在荷塘边,词人突然想起来了,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又是感叹又是喜悦,于是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这一问颇含韵致,荷花在佛教徒的心目中,本是最圣洁的东西,所以释迦佛像都是坐在莲花上的。而如今词人虽为和尚,看到莲花想起的却是它那世俗的美艳,并将荷花与自己醉中赏花的事紧紧联系起来,这就表明了词人虽名为和尚的真实心态。这里词人由眼前景而追忆往昔事,仍是从时间方面来写,照应上片“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全词从时空两方面构思,写景抒情,情寓于景,意象清悠,意境清晰。词作设色明艳,对比和谐,色彩艳丽,美感很强。
(2)结合全词,赏析词的最后三句。(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6分)
【答案】①荷花本无知,虽然把他当作有情之人向他发问,芥子拟人(移情)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风趣的性格。(2分)②自然由眼前景而追忆往昔事,人是从时间方面来写,照应上片,“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1分)③通过设问引出今昔对比,引发对当年乘醉赏荷花的美好生活的回味,同时也寄寓着对如今远在天涯寂寥漂泊的生活的厌倦。(3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赏析诗句答题步骤:第一步: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比如题中“荷花本无知,虽然把他当作有情之人向他发问”。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联系手法,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比如题中“拟人(移情)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风趣的性格”。答案构成: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意境分析三注意:一注意:描绘图景将诗句与想象结合。描绘诗中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二注意:概括意境特点应多角度。概括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这两个词最好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角度有色彩、动静、视野、荣衰、明暗、气势等。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淡静美、清丽隽永、感伤哀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绪基调。三注意:分析作用要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