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5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 2019.9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陈寅格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肤廓之论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但历史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我们切不可拿“想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林”。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
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胡适之则把这种认识的思路,比作“祖孙的方法这一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但历史也不是单纯事件的条块铺陈,它的背后还有“思想”,“有一个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才能从一堆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发现有血有肉的生命。事实上,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研究对象与他个人经历并无直接关系。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没有历史想象力的参与,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难以开展的。
历史想象应是“构造性”的。这一点和艺术想象确有相似之处钱钟书也认为,“史学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比如刘邦之母大泽遇蛇、韩信下拜遇黄石公等就颜具艺术想象的意味。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所赖以说明问题的一些“凭借”,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它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按照安德森的话说叫作“想象的共同体比如,研究民族,即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的全部同胞,或者和他们相遇,而是一种相互连接的意象让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当然,历史想象也不可“天马行空”。这是它与艺术想象的不同点柯林武德说:历史的想象是“一种经过训练的想象,其目的是为了寻求事实真相,而艺术家则是为想象而想象”。因此,治学者一定要将它限制在他所发现的材料上避免添枝加叶,损害其真实性。他可以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红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情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索”出所“隐”的人和事来。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总之,治学者需有历史想象力,但不可以做“索隐派”,更不要去“影射史学”。
摘编自周良书《治学需有历史想象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真正理解古人的学说并评价其是非得失,需借助建立在实证之上的历史想象。
B. 胡适“祖孙的方法”与李大钊将历史和社会相结合观察人间之法并无不同。
C. 司马迁叙述某些事件时运用的记史方法,与文学创作的想象虚构有相似之处。
D. 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抓住只言片语比附史事,添枝加叶,对治学是有害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先亮出自己的论点,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
B. 文章先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特点,再论述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逻辑清晰
C. 文章比较并分析了历史想象和艺术想象之间的相似和不同点,辩证色彩鲜明。
D. 文章通过引述中西相关理论及名言,并结合典型事例阐释道理,颇具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历史想象力有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原材料背后的内在“思想”,有所发现。
B. “想象的共同体”借助相互连接的意象构成一个整体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了
C. 学者陈寅历史想象力是经过训练养成的因而其艺术想象力不像曹雪芹那样“天马行空”,更无拘无束。
D. 有深人而巧妙的推论,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将事实纳人假想的框架中,这应成为治学者牢记的“信条”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本题B项,“并无不同”错误,李大钊的观点只涉及人间的“过去”和“现在”,胡适“祖孙的方法”则涉及“过去、现在和未来”,二者有明显的区别。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B项,“文章先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特点,再论述……”错误,逻辑错误,应当是“先论述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再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特点”。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
B项,“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了”错误,曲解文意,原文说“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他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可见“存在”先于“想象”,而“想象”只是为了“把握(想象共同体)”。
C项,“因而其艺术想象力不像曹雪芹那样‘天马行空’”错误,“因而”强加因果。
D项,“将事实纳人假想的框架中”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以防止将适时纳入假想的框架”。
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一定读懂。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机器人新闻是使用算法自动从结构性数据中生成的新闻,这种依赖数据生成新闻的程序一旦开发出来就可以高速生产出海量的内容。所谓机器新闻写作是一种自然语言生成引擎,利用算法程序,通过采集大量的各种题材及高质量的数据,建立各种分类的庞大数据库,借助人工智能(AI)实现从数据到认识、见解和建议的提升和跨越,最后由机器自动生产新闻。由此可见,机器人新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自动化,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自动化新闻。
目前热度正居高不下的机器人以其强大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数据挖掘能力在新闻领域中脱颖而出。通过“多、快、好”且本来就备受关注的新闻消息吸引并锁住大众,机器人新闻俨然成为了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紧随着西方国家将机器人应用于新闻生产的成功实践,近几年来,把机器人撰写新闻稿件应用于新闻生产过程也在国内新闻生产领域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并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的报道也主要是那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
(摘编自《机器人新闻:开启新闻生产模式新样态》)
材料二:
最先出现的腾讯梦幻写手,第一次将AI(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应用于国内新闻生产中;新华社推出的“快笔小新”则是开启了央媒机器人写稿的先河;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让写稿机器人的技术水平提升到了2.0的时代。其它的如阿里巴巴与第一财经、南方都市报等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到利用机器人生产新闻过程的大潮中,并推出了自己的新闻机器人“DT稿王”和机器人“小南”。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促进传媒业传统思维的转化、采编流程的优化以及内容结构的深化,日渐成为新闻生产过程的最佳触媒。
人工智能在目前还没有办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但人工智能在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上的优势是传统记者所无法比拟的,物联网时代的海量传感器可能使媒体面临更多的大数据挖掘报道,这将使机器人新闻的优势持续扩大。
同时,机器人新闻可以用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人工智能也能轻松地对每个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进而生产定制化的新闻产品。
那些重大的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又无法通过实时直播传输的讯息,比如初发地震、突发性洪涝灾害等专业新闻媒体可能无法实时记录的场景,对于机器人新闻来说并不值一提,通过实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算法会自动识别、筛选和数据处理,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将消息发布和传达给受众,并且精准、有效。
(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将被普遍应用》)
材料三:
目前的AI写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它背后的潜力依然让“靠写字谋生”的笔者不能平静。如今,业内都在讨论AI的“奇点”,“奇点”可以理解为AI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变成强人工智能。李开复认为,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如同人类可以推理和解决问题的AI)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从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智慧)可能仅仅需要一天的时间。
虽然当下,写作者还可以惴惴度日,但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奇点真的来临,作为写作者的人的价值真的毫无存在的必要了吗?
雨果科幻文学奖获得者,《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给出了她的思考:“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不是计算能力和文字转化,而是人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索。你给AI再多次的训练,它也只不过是更改一个个值对应的函数和概率,却理解不了这些值背后的含义,更不用说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了。创造者的个性化思考才是文字作品的价值所在!
(摘编自《机器人书写时代到来,营销行业将被彻底颠覆》)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述说,正确的一项是
A. 机器人新闻起源于西方国家,广泛运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俨然成为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B. 人工智能的优势显而易见,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的优势还将持续扩大,但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鉴赏能力。
C. 人工智能可充分利用其数据处理能力的优势,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从而生产完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阅读产品。
D. 人工智能的出现意味着写作者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但写作者作为人,仍然可以凭借自己的独特性与人工智能写作展开竞争。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写到了国内媒体对机器人新闻的重视,但前者重在介绍机器人新闻写作新样态,后者重在介绍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情况。
B. 机器人新闻,具有“多、快、好”的特点,主要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几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正在不断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C.
“奇点”的来临虽然对写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人工智能并不理解那些数值背后的含义,更缺乏写作者的个性化思考。
D. 人工智能不仅可将人从日常繁重的写作流水线上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促进人以更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
6. 如何克服机器人新闻的那些局限?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B
6. 借助人工智能,不断提升新闻选材标准的精度,努力提高机器新闻的选材能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升机器人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利用人在思考、创作、沟通、情感交流方面的独特性,加强人机的协调合作。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A项,“广泛运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错误,原文说“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B项,“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鉴赏能力”错误,应该是“思辨能力”而不是“鉴赏能力”; C项,“完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错误,过于绝对,去掉“完全”。故选D。
【5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题中B项,“主要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几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错误,原文是“并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是“主要”和“几个领域”。故选B。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如何克服机器人新闻的那些局限,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目前热度正居高不下的机器人以其强大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数据挖掘能力在新闻领域中脱颖而出”概括第一点;根据“通过实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算法会自动识别、筛选和数据处理,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将消息发布和传达给受众,并且精准、有效”概括第二点;根据“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概括第三点。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35年的羊
徐建宏
找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的事.冬天的太阳光把曹老师的脸照得暖洋洋的。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到镇上卖了弄点钱,老旺看到自己的孩子狗娃也在中间。
等学生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哆哆嗦嗦地从破棉袄里掏出一个布包,大概是午后的太阳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点汁老旺说:“曹老师你看看这里面写的啥?”
曹老师疑感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由于年深月久,纸条已经清黄不堪,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细洞。曹老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
借条
兹借到瓦村元富家羊20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此据。
红军指挥员叶××
1935年10月25日
曹老师抬头看看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曹老师说:“老旺,这东西你从哪儿找到的?”
“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老旺急切地说,“上面写了些啥?”
曹老师莞尔一笑说:“那元富是你家什么人?”
“俺爷爷哪”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变成了颗粒
“老旺,恭喜你啊,”曹老师一巴掌拍在老旺的肩上说,“你家发财了。
消息从这天午后开始像花朵一样开遍了整个瓦村,到黄昏时老旺家的院子里已挤满了人没有谁对老旺怀里的40只羊持怀疑态度。整个瓦村似乎隐隐听到了从1935年传来的羊叫声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离村不到一里,马蜂窝似的弹坑足以印证瓦村昔日的荣光,应该说,这张借条对老旺的确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甚至超出了我们想象的范围,老旺一家六口人,妻子长年捧着一只酱黑的药罐,加上自己腿脚不灵便,儿子狗娃一狗娃二还是因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靠着几只咩咩叫的羊养家糊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这天夜里,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1935年的羊叫声弥漫了整个瓦村。
根据曹老师的指点,老旺第二天一大早就翻山越岭到镇上去了。曹老师关于纸条的一些看法,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得到了证实。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打着手势对老旺说,这张借条非同一般,我们一定要认真核查,尤其是首长的签字,需经专家鉴定老旺听了这番话,心里像冬天的风一阵松一阵的,这时候恰巧镇长进来,镇长把老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还给老旺了杯茉莉花茶,这使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
冬去春来,日子的流云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随风而逝,老旺日复一日地把羊群赶到山坡上,看处山梁上腾起的黄尘,也看曹老师带着狗娃他们上山打柴的情景老旺的心里酸了又湿,涩了又酸,据村里人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老旺记得,几十年间曹老师才回过五次家。
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镇长答复说,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张借条,首长的答字也真实无说,再过几天县里就会派人把折合的1万块钱送到瓦村去,镇长的叙述让曹老师喜出望外,以致在走出办公室时老师一脚踩空把脚崴了。
县里派人在镇长的陪同下来到瓦村是在几天以后,那是个今人难忘的日子,整个瓦村到处尘土飞扬,人们看到腿残又老实巴交的老旺从县里同志的手里接过一个大红包,那鲜艳的色彩在灿烂的阳光下让人热血沸腾,这个中午,我们的农民兄弟老旺像一颗挂在秋天树上的红柿子引人注日。1935年的羊叫声又一次回荡在瓦村的天空。
第二天,老旺找到学校时天刚蒙蒙亮,曹老师扶着墙壁出来开门。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曹老师开玩笑说:“老旺,你的脸是不是被钱烧了?”
老旺站在门口,从门外进来的光线照出曾老师房间里的摆设简陋又寒酸,灶上的白烟袅袅散开。老旺迟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塞到曹老师手上说:“俺想了整整一宿,这2000块钱就送给学校吧,往后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了。”
曹老师张了张嘴,一时无从说起。
老旺然一笑说:“狗娃这几年全靠了你才念上书的,还有俺们家……你的恩情俺们忘不了,留下的那几干块钱,够俺们还债和添些羊啥的了。”老旺慈厚的笑脸在逆光中灿烂而令人心动。
曹老师凝视着老旺一瘸一拐地走入晚春的早上,眼前一片模糊——他仿佛看到了有许多可爱的羊簇拥在老旺身后,老旺就像站在洁白的云彩上,在他耳边,1935年的羊叫声如水而来。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多次写到曹老师领着学生打柴的场景,表现了瓦村的偏僻贫穷,塑造了曹老师为了瓦村的教育和明天,几十年如一日,热心执著、无私献的形象。
B. “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这既展现老旺这个农民淳朴善良的性格特征,更为了表现百姓对政府毫无保留的信任。
C. “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这里的神态描写说明老旺一夜无眠,终于做出捐款决定,这样的处理使得老旺这个形象前后矛盾,但也体现了艺术的真实性。
D. 小说构思精心而又巧妙,大多情况下,作者在表现老旺时用的是曹老师的视角,在表现曹老师时用的是老旺的视角,视角的变换使人物塑造更富立体感。
8. 小说中那张缺角的“借条”对小说的叙事起到怎样的作用?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有人认为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老旺,但作者却花了不少笔墨来写曹老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样处理的用意。
【答案】7. C 8. ①作为文章线索,小说围绕着这张借条来叙述故事,使小说情节集中凝练,结构清晰;②联接小说时空,小说借助这张借条,将历史与现在巧妙的联接起来,拓展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③交汇明暗线索,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老旺与曹老师,暗线是他们的祖辈父辈的奉献牺牲,一张借条,将两代人高贵而明亮的精神世界连接在一起。
9. ①串联小说情节,小说用曹老师来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②衬托(烘托)主要人物,小说通过曹老师的视角来塑造老旺这个人物形象,而老旺之所以决定捐款,也是因为受到曹老师精神的感召;③拓展小说主题,曹老师作为革命烈士遗孤的后代,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将青春奉献给瓦村,这个形象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这样的处理使得老旺这个形象前后矛盾”错,于文无据,本文中老旺的形象前后不矛盾。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物象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中那张缺角的“借条”对小说的叙事起到怎样的作用?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然后明确本题考查的内容,即小说中物象的作用。再看这一内容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本题中,故事情节由那张缺角的“借条”展开,“借条”贯穿全文,可见,它是文章的线索;其次,这张“借条”的落款是1935年,文中说道“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这样的构思将历史与现在巧妙的联接起来,拓展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最后,“借条”的设置是双线索结构中的交汇,文中可看出“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张借条,首长的答字也真实无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这些内容可见老旺与曹老师的祖辈父辈的奉献牺牲,一张借条,连接了两代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有人认为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老旺,但作者却花了不少笔墨来写曹老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样处理的用意”,考生在解答本题时,应先了解:小说中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他们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角色,我们在学习中也要着力对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小说赏析水平。次要人物的设置只要是为主要人物服务,其作用一般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烘托突出主人公性格;2.深化主题;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4.烘托气氛。本题中, “曹老师”这一角色属于小说的次要人物,他的出现,贯穿了故事情节的前后,“曹老师疑感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根据曹老师的指点”、“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从这些内容可看出,“曹老师”推动情节的发展;其次,老旺之所以决定捐款,是因为他想到“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所以,“曹老师”的设置也烘托了老旺这一主要人物;同样,这是曹老师这一奉献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体现了两代人高贵而明亮的精神品质。考生从这几方面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分析小说中物象的作用,要分析情节结构方面,概括主要故事情节,可以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某一物象表达某种态度,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元轨,武德六年始王蜀,后徙吴。多材艺,高祖爱之。太宗尝问群臣曰:”朕子弟孰贤?”魏微曰:”臣愚不尽知其能,唯吴王数与臣言,未尝不自失。”帝曰:”朕亦器之,然卿以为前代孰比?”对曰:”经学文雅,汉河间、东平①也。”帝由是遇益厚。诏纳微女为妃。尝从猎,遇群豕,帝使射之,苦②不虚毂,豕为尽。帝抚其背曰:“尔艺过人,顾今无所施。方天下未定,得若岂不用乎?”贞观七年,为寿州刺史。高祖崩,去官,毁瘠甚,服除,遂菜食布衣终身,至忌日,辄累昼不食。十年,徙霍王,历绛、徐、定三州刺史,实封至千户。所至闭阁读书,以吏事委长史,谦慎未尝与物忤。数引见处士刘玄平,为布衣交。或问王所长于玄平答曰无长问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见长若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突厥寇定州,元轨令开城门,偃旗帜,虏疑,不敢入,夜遁。州人李嘉运潜结贼,诏穷诛支党,元轨以寇近且强,人心危,但杀嘉运,余无所诘,因自劾。帝喜曰:”朕固悔之。非王之明,几失定州矣。”王文操者,与贼战,败,二子凤、贤更以身蔽父,得全,二子死。县抑不为言,元轨廉知之,遣使吊祭,上其事。诏赠凤、贤朝散大夫,旌礼其闾。元轨每朝,数上疏陈得失,多所裨正,帝尊重之,有大事,常密驿咨逮。帝崩,与侍中刘齐贤同知山陵事。元轨淹练故事,齐贤叹曰:“是非吾等及已!”尝遣国令督封租,令请贸易取赢,答曰:“汝当正吾失,反訹③吾以利邪?”不纳。越王败,徒黔州,薨。
(节选自《新唐书▪李元轨传》)
【注】①指汉代的河间王、东平王,他们都好经学。②菩(kuò):箭尾,即射箭时搭在弓弦上的部分。 ③訹(xù):引诱,诱惑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或问王所长于玄平/答曰/无长/问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见/长若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
B. 或问王所长于玄平/答曰/无长/问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见/长若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
C. 或问王所长于玄平/答曰/无长/问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见长/若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
D. 或问王所长于玄平/答曰/无长/问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见长/若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朕是第一人称代词,秦以前不论尊卑,皆可自称朕,秦始皇开始专用作皇帝自称。
B. 忌日一般指父母及其他亲属等去世的日子,忌日当天因禁忌饮酒、作乐等事,故称。
C. 实封是食邑制度之一,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唯加实封者,才能享有封地的租税。
D. 山陵既有山岳的意思,旧时也指皇帝或妃嫔、大臣的坟墓,文中指皇帝的陵墓。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元轨箭法高超,得到夸奖。他曾经跟随太宗皇帝外出打猎,将一群野猪全部射杀,百发百中,因此受到了皇帝的夸赞。
B. 李元轨精通经学,为人至孝。在魏徵看来,他的经学文才就是前代先贤也比不上;高祖去世,他离官守丧,并以终身吃素穿布衣等寄托哀悼之情。
C. 李元轨富于谋略,稳定局势。突厥侵犯定州,他巧设计策,令敌人不战而逃;为了稳定民心,他违背皇上旨意,只杀李嘉运一人,从而保全了定州。
D. 李元轨熟知典礼,不谋私利。他熟悉各种典章制度、朝廷礼仪使刘齐贤自叹不如;面对国令想用租赋经商谋利的建议,他予以拒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至闭阁读书,以吏事委长史,谦慎未尝与物忤。
(2)县抑不为言,元轨廉知之,遣使吊祭,上其事。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在所任官的地方,他总是闭门读书,把政事委托给长史,谦虚谨慎,未曾和外物他人相违背。
(2)县官掩盖此事没有上报,李元轨访查得知后,派使者去吊祭,并上奏了此事。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根据名词代词“或(有的人)”“王”“玄平(人名)”“长(长处)”“问者”“人”“短(短处)”“吾”,虚词“所”“于”“以”“之”,
标志性词“曰”,再结合本句意思:有人向刘玄平询问霍王的长处,刘玄平回答说:“没有长处。”询问的人感到疑惑,刘玄平说:“人因为有短处,所以才能显示出长处。至于霍王无所不能,我怎么能说出他的长处呢?”句子可以断开为:或问王所长于玄平/答曰/无长/问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见长/若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故答案为C。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旧时也指皇帝或妃嫔、大臣的坟墓”说法错误,应为“山陵旧指皇帝或皇后的陵墓”,不是“妃嫔、大臣的坟墓”。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在魏徵看来,他的经学文才就是前代先贤也比不上”说法错误,原文为“魏徵曰:‘臣愚不尽知其能,唯吴王数与臣言,未尝不自失。’帝曰:‘朕亦器之,然卿以为前代孰比?’对曰:‘经学文雅,汉河间、东平也。’”魏徵是说“经学文雅,汉河间、东平也”,意思是“说到经学方面的文才,可与汉代的河间王、东平王相比”,并不是选项所说“他的经学文才就是前代先贤也比不上”。故选B。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句中的“所至”,在所任官的地方;“闭阁”,闭门读书;“委”,委托给;“未尝”,不曾;“忤”,相违背。(2)句中的“县”,县官;“抑”,掩盖;“不为言”,指没有上报;“廉”,访查;“上”,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奏。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李元轨,武德六年始封蜀王,后改封吴王。多才多艺,深受高祖喜爱。太宗曾经问群臣说:“我的儿子兄弟中谁更贤明?”魏徵说:“臣愚昧不能全都了解他们的才能,唯有吴王多次与臣谈话,吴王每次都对自己感到不满意。”皇帝说:“朕也器重他,但你认为前代的伟人中谁能与他相比?”回答说:“说到经学方面的文才,可与汉代的河间王、东平王相比。”皇帝因此对他更加亲厚。下诏让他娶魏徵的女儿为妃子。他曾经随从皇帝狩猎,遇到一群野猪,皇帝令李元轨射击,箭不虛发,野猪全被射杀。皇帝抚摸他的背说:“你武艺过人,只是你现在无处施展。当年天下未平定之时,如果得到你这样的人才,岂能不加重用?”贞观七年,任寿州刺史。高祖去世后,自己离官,因哀痛身体消瘦得很厉害,服丧期满后,他就终身吃素食穿布衣,毎年到了忌辰日,总是数天不吃饭。十年,改封霍王,历任绛、徐、定三州刺史,享受实封达一千户。在所任官的地方,他总是闭门读书,把政事委托给长史,谦虛谨慎,未曾和外物他人相违背。多次邀请引见隐士刘玄平,成为贫贱之交。有人向刘玄平询问霍王的长处,刘玄平回答说:“没有长处。”询问的人感到疑惑,刘玄平说:“人因为有短处,所以才能显示出长处。至于霍王无所不能,我怎么能说出他的长处呢?”突厥侵犯定州,李元轨命令打开城门,收捲旗帜,贼疑心有诈,不敢入城,趁夜而逃。州人李嘉运暗中与贼人勾结,下诏全部诛杀他的同党,李元轨因为敌人强兵压境,人心不安,仅杀了李嘉运一人,其余的都不加问罪,因此主动弹劾自己。高宗高兴地说:“我本来就后悔下此诏书。如果不是霍王圣明,几乎丧失定州。”有一位名叫王文操的人,与贼人交战,失败,两个儿子王凤、王贤交替上阵掩护自己的父亲,王文操得以保全性命,但他两个儿子都战死了。县官掩盖此事没有上报,李元轨访查得知后,派使者去吊祭,并上奏了此事。下诏追赠王凤、王贤为朝散大夫,并在他们的乡里建立牌坊加以表彰。李元轨每当上朝,都要多次上疏陈说朝政得失,多有补正,因此皇帝很尊敬他,当朝廷有大事时,经常派驿马下密诏向他咨询。高宗去世后,与侍中刘齐贤一同主持修建陵墓和埋葬事务。李元轨熟悉典章礼仪,刘齐贤感叹地说:“不是我辈所能比得上的!”他曾经派国令去征收封邑的租赋,国令请求用租赋去经商谋利,他回答说:“你应当纠正我的过失,怎么能劝说我谋利呢?”没有采纳国令的意见。越王起兵失败后,李元轨被流放到黔州而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品令·茶词
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①。金渠②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①孤令:孤零。②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 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C. 词人在松林喝茶,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和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 这首词上阕主要写品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15.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
【答案】14. C 15. ①对分茶、碾茶、煮茶过程及心境的描写,表现了品茶过程中词人的享受。②以酒意衬托茶的味浓香永,渐成佳境。③以灯之时有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的感受抒写喝茶后的惬意。从以上三个方面表达了词人对茶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主旨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做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再结合题目含义和注释,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意象,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进而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逐一辨析,最终得出答案。C项,“在松林喝茶”,听“掠过松林的风声”理解错误,因为“汤响松风”是比喻写法。汤响,是煮茶的沸腾声。“汤响松风”,煮茶的沸腾声如掠过松林的风声。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要求,再结合内容层次的安排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来分析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分析时注意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体会。诗句常用表达技巧,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如本题回答“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要首先找到抒发感情的词句,如“早减了、二分酒病”是享受煮茶过程的表现,“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是言犹如独对孤灯时故人来相会的快活惬意,从而借理解内容体会技巧。分析可知,写分茶、碾茶、煮茶过程及心境,用的是描写;写“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意在用酒衬托茶的味浓香永;写“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是打比方,来说茶的妙处不可言传,这些都体现了诗人对茶的喜爱。结合全词分条整理作答即可。
【点睛】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需着眼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一)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衬托、用典、夸张等;(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2、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三)篇章结构: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上题中考查对比、用典、写景手法,结合语境分析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揭示出士大夫耻于相师的原因。这些士大夫认为师生之间年龄和学问都相近,如果从师,就会处于“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的尴尬境地。
(2)荀子在《劝学》中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又极有说服力的比喻后,有力地小结道:“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位卑则足羞 (2). 官盛则近谀 (3). 君子生非异也 (4). 善假于物也 (5). 反是不思 (6). 亦已焉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羞”“谀”“生”“反”“焉”。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_____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过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褚党人碎”,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_____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_____。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展”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_____。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色
B. 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重
C. 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色
D. 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重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B. 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C. 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D. 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还有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使然。
B. 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C. 还是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D. 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答案】17. C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成语使用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等。近年近义成语的考查成为热门,关键是要仔细分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使用范围、使用对象不同;2.意义侧重点不同;3.语义轻重不同;4.色彩不同;5.适用语境不同。“身不由己”:自己的行动不能由自己做主。“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此处突出因苏东坡性格太具魅力,使人们心甘情愿控制不住地被他吸引,为他倾倒,用“不由自主”。“不修边幅”: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重在突出随便,不拘小节。“蓬头垢面”:形容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重在突出生活条件差。这里指苏东坡没有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用“蓬头垢面”;“停止”:不再进行。“停滞”:指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从苏东坡的人生际遇看这里用“停滞”更合适。“失色”:失去本来的色彩或光彩。“失重”:失去原有的重量、分量。此处因前文有“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所以用“失色”更好。
A项,“身不由己”使用错误;应用“不由自主”;“不修边幅”使用错误;应用“蓬头垢面”; “停止”使用错误;应用“停滞”,故A错误;
B项,“失重”使用错误;应用“失色”,故B错误;
D项,“身不由己”使用错误;应用“不由自主”;“不修边幅”使用错误;应用“蓬头垢面”; “停止”使用错误;应用“停滞”;“失重”使用错误;应用“失色”,故D错误。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生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连贯性。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前文“有了……”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可知,应先说才华,再说气度。
B项,根据前文“有了……”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故B错误;
C项,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可知,应先说才华,再说气度,故C错误;
D项,根据前文“有了……”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可知,应先说才华,再说气度,故D错误。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解答此题考生需明确高考病句六大题型,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做这类题的方法有:1.语感审读法,看有没有明显不顺畅的、值得怀疑推敲的地方。2.标志判断法,巧抓特征词,快速辨析病句。特征词有并列短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否定词、关联词、两面词、代词、长宾语等。3.紧缩主干法,划分句子成分,先看谓宾是否搭配,再看定状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划横线的语句属于句式杂糅。
A项,“还有……使然”,句式杂糅,故A错误;
B项,“还由……所致”,句式杂糅,故B错误;
C项,“还是……所致”,句式杂糅,故C错误;
故选:D。
下面这段文字是一位同学致老师赠言,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对您的深情难以言状。所有的迷恋都已凝成一串省略号。经历了风雨,才知道您的可敬;走上了成功,才知道您的伟大。谢谢您,我尊敬的老师!我多想再一次关注您的目光,让热情重新把我的理想点燃;我多想再一次倾听您的讲课,让知识重新给我飞翔的翅膀。春风化雨沐我心,师恩浩大永记心。在人生的旅程中,您启迪了我的心灵,开拓了我的智力。为我点燃了希望的光芒。谢谢您,老师!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亲爱的老师,愿您永远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
20. 赠言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21. 仿照上面文字中的画线句子,续写两句献给老师的赠言。
【答案】20. ①“难以言状”改为“难以言表”;②“迷恋”改为“依恋”;③“关注”改为“注视”;④“倾听”改为“聆听”;⑤“开拓”改为“开发”。
21. 人生的岁月是一组乐曲,亲爱的老师,愿您永远是其中最精彩的乐章!人生的岁月是漫天繁星,亲爱的老师,愿您永远是其中最耀眼的星光!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赠言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本题中,“难以言状”使用不当,“难以言状”的意思是难以描述,无法形容。句中说的是难以表达,可以改为“难以言表”;“迷恋”使用不当,迷恋指过分喜爱,难以舍弃。如:迷恋音乐,此处是说舍不得离开,可以改为“依恋”;“关注”使用不当,关注指的是关心重视,用眼睛去看某人、某事,用实际行动去或用心去对待某人、某事。此处是说注意地看,可以改为“注视”;“倾听”使用不当,倾听指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这里是听自己的老师讲课,可以改为“聆听”;“开拓”使用不当,开拓是指从小到大地发展、扩大,对象一般是范围较大的。泛指扩大、扩充。此处说发现或发掘智力,可以改为“开发”。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仿照上面文字中的画线句子,续写两句献给老师的赠言”,然后分析例句,把握句式特点、内容特点,再加以表述。“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亲爱的老师,愿您永远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前面第一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二句是固定的“亲爱的老师”,第三句的比喻内容与第一句呼应;句式特点是“人生的岁月是……(四字短语的比喻意象),亲爱的老师,愿您永远是其中最……(五字短语)”,这是句式的特点。内容要符合“续写两句献给老师的赠言”的要求。最后根据例句的句式进行拟写即可。示例:人生的岁月是一组乐曲,亲爱的老师,愿您永远是其中最精彩的乐章!人生的岁月是漫天繁星,亲爱的老师,愿您永远是其中最耀眼的星光!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想去当练习生……等我火了,会经常回来看你们的……”2018年11月,宿迁市两名十几岁的女孩为了当明星,决定离家出走。在出发前,其中一名女孩给父母留下了这样一封信。不过,由于她们年纪小没有身份证无法购买车票。离家出走失败。
(2)据媒体调查,有超过50%的95后就业者将网红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当调查员随机询问他们为什么想当网红时,很多人给了的答案是:“因为网红赚钱容易”“网红不需要努力工作,拍拍视频就能出名”。
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实力+心态=成功
①近日,在政协大会上,著名演员宋丹丹对当今青少年妄想“一夜成名”的现象表示担忧,认为他们实力欠佳,只想一夜出名的心态不太成熟。她对他们未来的前景深表忧虑。当今社会出名的人很多,有的人认为颜值+粉丝至上;也有的靠裸露吸引眼球;还有的认为光靠脸吃饭没实力不行。我认为:宋委员的忧虑不无道理,靠实力吃饭是永恒的真理。
②对于那些颜值+粉丝至上的人,我只能说,这绝非长久之计。白居易诗中的琵琶女不就是先例吗?年少时“妆成每被秋娘妒”的她,美若天仙,“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可谓风光无比,颜值当当,可人老珠黄,只能“梦啼妆泪红阑干”。因此,靠脸吃青春饭,只是权宜之计,走得不会太远。更有人靠裸露吸引眼球,误入歧途。毫无节操的无能之辈才选此下策,博得猎奇的眼球和点击量,却玷污了灵魂,失去尊严,而非为艺术献身,让人嗤之以鼻。靠颜值和裸露者的未来没有出路。
③那么,靠实力吃饭该怎办呢?古人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三国的庞统奇丑无比,可当刘备了解到他的才干,还不是倒履相迎?法国拿破仑身材矮小,曾被人耻笑,可他却纵横欧洲;马云其貌不扬,遇到机遇努力拼搏,凭实力和前瞻的智慧,终成电商领路人。靠实力吃饭,也许暂时困难多扰,但坚定自信和百折不挠的追求,脚踏实地的努力,总有出头之日。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因此,靠实力发展,远胜颜值、裸露和卖弄的短命。
④有人总妄想一夜成名,而不多关注自身实力。我认为,这是被浮躁的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结果。想成名,这没错,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青年人处在社会高速发展,物质极大充盈的时代,人们对金钱、权力和声名的渴望日渐加剧。有人为到目的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奋斗过程。不吃今天苦,哪来明日甜?这是不劳而获,近功近利的错误思想作怪,必定吃尽苦头。宋委员的担忧,道出艺术家们的心声。毛泽东说:“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继承发展与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才是正道,因为没有谁可以随便成功。
⑤那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引领青年走上正确人生道路呢?我认为,首先要对被扭曲的思想加以纠正,改变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其次是要让他们多接触成功人士,脚踏实地,沉稳心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逐渐消除拜金思想和浮躁风气,才能践行泰戈尔“天空中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的名言。
⑥只要有足够的努力打造实力,稳健心态,脚踏实地地拼搏,何愁没有美好的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多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或者针对材料的呈现形式来看,是文字类,还是图片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属于多材料作文,考生要分析每则材料的意思,再分析几则材料的结合点,找到最佳的立意角度。
【审题】这是一道关于社会现象类的多则材料作文题。先看第一则材料,两名女孩为了实现明星梦而离家出走,虽然敢于去追求梦想是好事,但是十几岁的孩子心智还不够成熟,为了圆自己的明星梦而离家出走,这就不应该了。这反映出明星效应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巨大,明星的一夜暴富、灯红酒绿、前呼后拥的生活方式,像魔咒一样吸住了无数青少年的心。再看第二则材料,超过50%的95后就业者将网红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这说明很多年轻人做着明星梦,他们渴望名和利,渴望轻而易举获得成功。
两则材料综合起来看,可得出受明星效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和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单一,没有树立远大理想。写作时我们必须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立意角度:
(1)树立崇高理想,拒绝名利诱惑。只有树立了崇高理想,摆脱名利的诱惑,才能有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才能奋发图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加强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学校和家长有责任与青少年和青年人多沟通,及时、耐心、细致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正确对待梦想和追求。
(3
)坚守理想,不随波逐流。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理想,就应该大胆追求,努力奋斗,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或身外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理想,更不要随波逐流,看别人往哪个方向走就不假思索地紧跟而上。
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明确的标题——《实力+心态=成功》,用公式的形式明确观点,直观形象。其次借助宋丹丹的担忧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正文主体部分先批驳靠脸吃饭和演艺界靠裸露吸引眼球这两种行为,接着转换角度,从正面立论“靠实力吃饭”,设问提出问题,引用名言和古今中外事例论证观点,最后重回论题,挖掘错误价值观产生的根源,揭示因果关系,指出危害,并用设问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办法。结尾部分紧扣论点,重申论题,展示美好未来。
素材:
3月6日政协文艺小组讨论中,委员宋丹丹为那么多年轻人都想做网红担忧。她回忆自己这辈演员都是老师手把手教出来的,如何做人在一入行就被打在脑子里,“让我们知道应该怎么做”。“现在许多小孩一夜之间成为明星,长得帅可不会演戏,会演一点但还不够成熟。这么小就成为所谓的‘成功人士’,动辄就有几千万粉丝,其实他们有许多事情不懂”,在拍戏中,有的年轻演员一定要后到现场,只为显得“腕大”,“没有人告诉他们什么是露怯”。
有人说,这是个看脸的时代,颜值+粉丝才等于身价;有人说,跟不上时代不怪你,还在裸露就是你不对了;还有人说,别以为刷颜值的时代可靠脸过日子,没真本事可别闹了。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红?
有一类人也是“网红”,比如“最美妈妈”吴菊萍。两岁女孩突然从十楼高空坠落,身为路人的她毫不犹豫地冲过去,徒手抱接,孩子得救,她的手臂却被撞成粉碎性骨折。
事后吴菊萍一脸平静地说:“这是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吴菊萍的事迹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当天就有超过十万的点击量。在考验面前不踌躇,这样的凡人善举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是我国遥感领域的专家,他在讲座上的一张照片走红网络。照片里,李小文身着朴素外套,脚蹬一双布鞋,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强烈反差。
“李小文”作为关键词,迅速排在了搜索引擎的第一位;他在科学网开设的博客,点击量迅速超过了400万次。
生活简朴、淡泊名利的背后,是辉煌的学术成就,“布衣院士”李小文令亿万国人感动。
我们激赏傅园慧、吴菊萍、李小文……首先因为他们向社会展现了美好的人性和真善美,我们需要并相信这种美好。
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这样的“网红”才是真正的“网红”:有思想,不庸俗;有积极价值,而无现实钻营。
必须提及的是,像傅园慧、吴菊萍、李小文等“网红”,不是制造出来的,不是靠“碰瓷”碰出来的,也不是靠炒作营销包装出来的,他们不是沽名钓誉之徒。他们成为“网红”极其偶然,唯其偶然,才更真实;唯其不刻意,才见人格高度。
因此,与一般汲汲于名气“变现”的“网红”不同,他们才是我们这个社会默默运行的道德底盘,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
卓君1992年出生在广西南宁武鸣县府城镇大墩屯,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18岁时开始喜欢并学习跳舞,通过电视和网络学习舞蹈。2011年7月10日,东方卫视第二季中国达人秀《梦想之夜》年度盛典,获得“2011年度中国达人”大奖。并被网民赞誉为“草根舞王”“街舞达人”。
来自安徽农村的菜花甜妈没有受过任何音乐训练,在劳苦中她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从一个进城打工的打工妹成长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传奇艺人,让亿万观众陶醉不已,感慨万千。她演唱的《送你葱》表达了艺术源于生活的真谛,更是一代人不灭的梦想。她告诉我们:只要永不放弃,就能实现梦想。
农村长大、进城打工、生活在社会底层,汪峰的《春天里》等尽显沧桑的歌曲,在旭日阳刚的演绎下多了份朴实与激情,他们的激情演唱,尤其是强壮的体格,沙哑沧桑的迷人歌喉,得到了众网友的一致赞赏。人们在鼓励、支持“旭日阳刚”的同时,也在激励着自己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任月丽少年时便承受了很多生活的艰难。当同龄的孩子还在父母身边撒娇的时候,她却因为家境的窘迫,加之亲人的疾病,16岁便独身闯荡北京,追寻自己的梦,同时用自己的力量支撑起家庭的重担。在北京西单的地下通道一唱便是四年,风雨无阻。
网红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从社交平台,直播平台上的陌生脸孔,变成学姐、学长、邻居、朋友,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推搡着进入网红时代,我们有顺从,有挣扎,但无从决定自己的去向。
我们说竹简写字太麻烦,于是就有了纸;我们说信件传递消息太慢;于是就有了网络;我们说烛火在夜里效用甚微,于是就有了灯。我们所能创造的一切,都是应运而生的产物,因为我们需要了,缺少了,才会有新的,适应需求之物诞生。网红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是人感情和精神上的贫瘠。我们从有趣的视频直播里得到快乐的情感,从整蛊里得到嘲笑他人的,扭曲的欢愉,甚至在虚拟的恋爱状态里沉沦。我们清楚这有多不理智,却又在无数次告诫自己之后,再度扎进网红的浪潮。我们不能自主,在现实中无法得到的一切,都在网络设下的金钱诱惑里得到了满足。
而又是什么使我们的精神贫瘠,依赖着虚拟的一切不肯松手呢?
于此便要谈及物欲。
这个世上有两种人需要将存在托与精神。一种是释迦牟尼一样的人:因为各种原因而脱离物质,甚至失去一切物质保障。这时能支持他们活在这世上的,便只有精神。另一种是满清顺治皇帝一样的人:他们的物欲不断被填满,随之而来的是精神的空洞。现代人对物质的拥有越来越趋向顺治帝的那一侧,精神上在所难免的匮乏。古人填补精神空洞的办法是信仰,而如今有了比避世苦行更便捷舒服的对策,我们奔向了网红的“怀抱”。
我们用过剩的物质从网红手中换来所需的精神,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可网红所带来的精神慰藉是针对所有观众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不再是有独立情感的个体,我们与一个群体一起得到了相同的情感满足。观看同一个网红视频的人,可以有几千个几万个,甚至几十万个或者更多。我们的情感被量化,针对情感需求的网红便开始了他们的量产。不得不说,把我们推向麻木的这一切,听上去就是理所应当。
物欲的满足,使我们用过剩的物质换网红能给我们的精神慰寄。我们也正迷失在这个时代里,忘记了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
【点睛】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 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二、辩证角度析问题: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三、明确主体作分析: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组织成文时,可以其中一个角度为主,其他角度为次;也可几个角度的议论内容平分笔力。四、联系现实求拓展:为了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时事类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作拓展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