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5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图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济学如此解释供给侧
余丰慧
①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一即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差别。。
②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根据2015年7月1日世界银行公布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数据,2014年,美国人均收入为55200美元,中国人均收入为7380美元。这种平均收入的巨大差别反映在生活质量的各种衡量指标上:高收入国家的公民比低收入国家的公民拥有更多电视机、更多汽车、更多的营养、更好的医疗保障,以及更长的预期寿命。
③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水平的变化也很大。从历史数据来看,美国人均收入每年增长2%左右(根据生活费用变动进行调整之后),按照这个增长速度,每35年翻一番。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美国的人均收入增长了8倍左右。
④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在不同时期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非常简单。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即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差距。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和劳务的国家,大多数人享有较高生活水平;在那些工人生产率低的国家,大多数人必须忍受贫困的生活。同样,一个国家生产率的增长率决定着其平均收入的增长率。
⑤
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却是深远的。如果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那么,其他因素就应该是次要的。例如,有人想把20世纪美国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归功于工会或最低工资法,但真正的原因却是他们不断提高的生产率。另一个例子是,一些评论家声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收入增长放缓是由于来自日本及其他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但事实上是,真正的敌人不是来自于国外的竞争,而是美国生产率增长速度的放缓。
⑥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对于公共政策也有深远的影响。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物品与劳务需要的工具并获取最好的技术,从而提高生产率。
⑦因而,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人们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差别。
B.一项政策如何影响人们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是考虑这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的关键。
C.只要是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和劳务的国家,那么这里的人就一定会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
D.20世纪美国工人生活水平提高的真正原因是有了工会或是出台了最低工资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紧扣生产率的问题,着重论述了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重要关系。
B.文章第②段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说明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
C.文章第⑤段用美国和日本的生产率作对比,来说明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
D.文章最后一段呼应标题,表明作者认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供给侧改革意义重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国生产率的差别可以用来解释绝大部分国家之间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
B.如果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那么,其他因素就应该占据次要地位。
C.决策者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等措施,提高了生活水平,因而提高了生产率。
D.作者认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收入增长放缓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生产率增长的放缓。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小时的故事
[美]凯特·肖班
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
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
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
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尔啜泣一两声,身子抖动一下,就像那哭着睡着了的小孩,做梦还在抽噎。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说不清,道不明。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张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但紧跟着,从她眼中流露出衣服茫然的神情,恐惧的神情。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她没有停下来问问自己,是不是有一种鞋业的快感控制着她。
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
她现在突然认识到这是她身上最强烈的一种冲动,,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
“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
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开开门!求求你啦,开开门——你这样会得病的。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
“去吧,我没把自己搞病。”没有,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
她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岁月将会如何。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她悄悄地做快速的祈祷,但愿自己生命长久一些。仅仅是在昨天,她一想到说不定自己会过好久才死去,就厌恶的发抖。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她的举止不知不觉竟像胜利的女神一样了。她紧搂着她姐姐的腰,她们一齐下楼去了,理查德正站在下面等着她们。
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待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
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原载《美国作家短篇小说选》,葛林译,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题为“一小时的故事”,女主人公马拉德夫人“悲伤---解脱---喜悦---绝望”的心路历程在一个小时内得到充分的展现。
B.小说的结尾颇为精妙,医生认为马拉德夫人见到丈夫活着回来,乐及猝死,而其实她是因自由的打算落空,情绪的大起大落而猝死,具有反讽意味。
C.小说对马拉德夫人的丈夫布兰特雷•••马拉德着墨不多,但透过马拉德夫人的心理描写,可以看出他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妻子,使其屈从,是专制、无视妻子人格的男人。
D.本篇小说情节跳脱了其他小说起承转合的结构思路,只是在结尾处有情节突转,重点刻画了女主人公马拉德夫人细腻的心理变化。
5.请分析文章第五段的作用。(5分)
6.有人评价女主人公马拉德夫人的猝死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文本说说这样评价的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当代古典文学大师赵逵夫:“乐育英才亦解颜”
初冬和煦的阳光透过窗纱,越过窗边的盆栽与厚厚一叠论文,暖暖地洒遍了这间书房。书房堆满了书,正中悬挂的匾额上镌刻“滋兰斋”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滋兰”一词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屈原用栽种春兰与秋蕙,来比喻为国家培养人才。
年逾古稀的赵逵夫教授是这间书房的主人。赵教授个子不高,虽已两鬓染霜但依然精神矍铄,性情谦谦温和慈祥。身为古籍整理所名誉所长、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的他,以研究古典文学、古代文献并取得诸多重大研究成果而闻名海内外学术界。赵逵夫作为西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两个博士点的博士生导师,执教杏坛滋兰树蕙,培养的人才早已遍布大江南北。
赵逵夫先生第一次在古典文学界引起震动,正是为屈原“正了名”。
“20世纪80年代初,在日本,有二十多所高校的学者们联合编纂了一本书,叫做《屈原生平考编》,在由日本学者铃木修次写的导论中,提出了屈原名下的作品是由当时南方蜀地民歌改编,由不知名的多数人集约而成。如此的 屈原否定论 ,毫无疑问同时否定了中国文学在世界抒情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把屈原这座世界文学史上的高峰给 炸平 了。”赵逵夫如此回忆当时的情景。
看到这本书后,当时正在攻读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赵逵夫决定要做些什么。随后他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运用了音韵、文字、训诂、历史、文学、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完成了《屈氏先世与句亶王熊伯庸——兼论三闾大夫的职掌》这篇论文,论文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的关注,在1983年大连举行的全国屈原学术研讨会上,会上专家认为此文驳斥了屈原是传说中人物的论点,维护了伟大诗人屈原的历史地位。
日本学者,著名楚辞学家竹治贞夫盛赞此文“发微阐幽,开显千古之秘,令人佩服”。据悉,美国华盛顿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达维给以高度评价。季羡林先生当时也在一些学术研讨会上多次提到这篇文章。
随着在屈原问题上的崭露头角,赵逵夫随后通过自己扎实的研究和独具一格研究方法,攻克了中国楚辞研究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未解之谜,也因此奠定了他在全国先秦文学研究中的显著地位,并先后当选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和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
“我在每一次授课和讲座中都讲,不要觉得学习古典文学传统文化没有用,要深入学习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只有这样才会铸造我们民族的灵魂。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心,什么也干不成,一个民族没有自信心,同样什么也干不成。”谈话时一直和蔼可亲笑眯眯的赵逵夫教授,在谈及自己的教学理念时变得分外认真。
正是这种“为往圣继绝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赵逵夫为中国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的研究培养出了一支遍布全国的新锐力量。至今为止赵逵夫教授已经培养了40余位博士,其中有20余人也已经成为了相关领域的教授。
赵逵夫教授现在依然奋斗在教学一线,每周他还会为他的6名博士生上课。这位屈原的仰慕者,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了千年前伟大爱国诗人要为国家培植栋梁的信念。
赵逵夫教授在一本诗集中找到了自己曾写过的一首诗:“三尺讲台万仞山,从容站定岂无难?伏中亭午寒冬夜,乐育英才亦解颜。”这位偏居一隅的大师,早已于历史深处筑起了一座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承的丰碑。
7.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概括和表达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从赵逵夫先生的书房写起,意在通过这样的开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赵逵夫先生研究屈原作了铺垫。
B.赵逵夫先生的书房名为“滋兰裔”,用屈原栽种春兰与秋蕙的典故来表现赵逵夫先生执教杏坛滋兰树蕙,培养的人才早已遍布大江南北。
C.文章多次写到赵逵夫先生与屈原的渊源,对于屈原文学的研究可以算作他事业上的成就,但对于屈原本人,赵逵夫先生却持保留态度。
D.赵逵夫先生凭着“为往圣继绝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国家培育了大批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乐育英才”的他为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学者们联合编纂的《屈原生平考编》否定了中国文学在世界抒情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刚刚毕业的赵逵夫看到这本书后决定要为屈原“正名”。
B.在1983年大连举行的全国屈原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赵逵夫的论文驳斥了《屈原生平考编》一书中的所有研究观点。
C.在屈原问题上崭露头角后,赵逵夫先生随后通过自己扎实的研究和独具一格的研究方法,攻克了中国楚辞研究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未解之谜。
D.赵逵夫先生认为学习古典文学传统文化非常重要,因为学习古典文学传统文化对培养一个人的自信心非常重要,他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心,什么也干不成”。
E.至今为止赵逵夫教授依然奋斗在教学一线,他在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了千年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要为国家培植栋梁的信念。
9.本文结尾引用了赵逵夫教授自己写的一首小诗,请简要概括这样写的好处。(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以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护其军。
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侁沮其议曰:“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文裕亦赞成之。业曰:“不可,此必败之势也。”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令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已,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仿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令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B. 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令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C.
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令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D. 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令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指20岁。古代男女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有达到壮年,故称“弱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B.雍熙,宋太宗年号。雍熙属于年号纪年法,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C. 旌旗,旌是羽毛指示物,基层部队使用;旗指的是布面指示物,高层部队使用。熊虎为旗,交龙为旂。旌旗是旗帜的总称,也借指军士。如陈毅《梅岭三章》诗之一:“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D. 团练使,全名团练守捉使,唐代官制,负责一方团练(自卫队)的军事官职。地位低于节度使。一般都团练使多由观察使兼任,州团练使常由刺史兼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业幼年洒脱不羁,好行侠义,在他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做了很高的官,他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国人称他为“杨无敌”。
B.杨业善于用兵,契丹入侵雁门关时他率领部下抄小道从敌人背后攻击,大败敌军,他与契丹军队作战前对陈家谷口的部署以及在最后战斗中的表现都足以说明杨业在军事上的才能。
C.杨业在与契丹军队的交战中最终兵败,是因为节度使潘美和刺史王侁的贪功冒进。王侁贪功,独自领军离开陈家谷口,并在听闻杨业兵败后领兵退走,导致杨业奋战到达谷口后孤立无援,最终被俘。
D.杨业重情重义,很有气节。他深受皇帝重用,本想用讨伐贼寇保卫边疆来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但却被奸臣迫害,在战败后他始终保持民族气节,最终绝食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5分)
⑵侁沮其议曰:“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注】,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非吾土:不是我的故乡。王桀《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
B. 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
C. 颔联语势趋向自然平缓,晚风吹来,两岸树叶萧萧风鸣;月光之下,一叶孤舟漂荡。在月光下,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慰藉,明月相伴,愁情得到了暂时的解脱。
D. 诗人之所以潸然泪下,除了思念家乡、怀念故人外,可能也在感伤自己年华已逝却功业未成。
E. 诗人精于艺术构思,整首诗在用笔上经营锤炼。无论是开头的景物描写,还是后半部分的情感表达, 诗人都在遣词用句上精心雕琢,讲求用笔上的浓而重。
15.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是怎样抒情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⑴李白《行路难(其一)》中,以“云帆”作喻,表达作者积极用世的态度、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句子是: , 。
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后面的欢乐场面的句子是: , 。
(3)《阿房宫赋》中表现秦人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2018年我,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上,中国男子足球队再一次表现不佳,10
轮比赛仅积12分排名A组第五,成绩差强人意,通向俄罗斯的梦想之路也就此终结。
②微信朋友圈渐渐失去了朋友间相互了解近况的初衷,除了越来越多的微商推销外,还有各种宣泄、各种投票刷票,俨然成了广告大平台,经常弄得很多人不胜其烦。
③有吴京自导自演的电影《战狼2》因其中国式的英雄主义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而备受欢迎,电影上映后一度达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该片也打破了国产电影历史最高票房纪录。
④东汉末年,沧海横流,民不聊生,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有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⑤从当前世界格局来看,“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仍然没有变化,美国依然是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但如果美国不懂得日中则昃道理,那么或许未来格局如何变化将是极大的变数。
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山水资源极其丰富的贵州,要充分利用好高山景行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③⑤ ⑥ D. ①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也成功实现“弯道超车”,交易规模已稳居全球第一,目前商品上零售额,已经占到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贡献巨大。
B. 日前,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通知,决定于11月至12月组织开展第11次全国农民工工作督察。这次督察将涉及查处欠薪违法行为、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在当地参加高考。
C. “华龙一号” 核电项目首台发电机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通过“型式测验”,全部指标优于和达到设计要求,标志着我国“华龙一号”首台核能发电机自主研制成功。
D.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在向知识经济和络社会转型的当下,迫切需要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造能力并全面发展的人才也成为当务之急。
1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 。
,如同多米诺骨牌,打开一扇门,紧接着其他的们跟着就打开了。人生绝大部分欲望是无用的,它只会让生活变得更加复杂。克制欲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关闭欲望之门,打开满足之窗,让阳光照亮我们的生活。
①单纯多一点
②欲望少一点
③欲望就少一点
④幸福是单纯的
⑤幸福就多一点
⑥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
A. ⑥②⑤④①③ B. ⑥②①③⑤④ C. ④①③⑥②⑤ D. ④①③②⑤⑥
20.下面是几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种的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6分)
①某校团委会决定10月8日下午在学校音乐厅举办第五届“社团之夜”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
②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11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
③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到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教育处找李干事认领。(招领启事)
①将 改为
②将 改为
③将 改为
21.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三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①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都还赤着双脚走路。有一位国王到某个偏远的乡间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碎石头,刺得他的脚又痛又麻。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他认为这样做,不只是为自己,还可造福他的人民,让大家走路时不再受刺痛之苦。但即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筹措不到足够的皮革,而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不知多少。虽然根本做不到,甚至还相当愚蠢,但因为是国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摇头叹息。一位聪明的仆人大胆向国王提出建言:“国王啊!为什么您要劳师动众,牺牲那么多头牛,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呢?”国王听了很惊讶,但也当下领悟,于是立刻收回成命,采纳这个建议。据说,这就是“皮鞋”的由来。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文体自定,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3分)B 【解析】A项,以偏概全,原文第一段为“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选项中为“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C项,或然变必然,原文第四段为“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和劳务的国家,大多数人享有较高生活水平”,选项中加了“只要……就……”。D项,曲解文意,原文第五段分析到,20世纪美国工人生活水平提高的真正原因是他们不断提高的生产率。
2.(3分)C 【解析】C项,原文第五段没有用美国和日本的生产率作对比,而是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了“20世纪美国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收入增长放缓”两个例子。
3.(3分)C 【解析】C项,因果倒置,原文第六段为“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物品与劳务需要的工具并获取最好的技术,从而提高生产率”,“提高生活水平”是结果,“提高生产率”是原因。
4.(3分)D 【解析】本篇小说在结构上就是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文中有两处情节突转,除了结尾,还有一处是在得知丈夫突遇车祸死亡后,马拉德夫人在悲痛后发现了久埋心中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为获得自由而兴奋不已。
5.(5分)①渲染了欢快、愉悦的气氛。②烘托(暗示)人物轻松而又愉悦的心情。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人物心情的转变作铺垫。(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
分,答对三点给5分)
6.(6分)①出人意料之处:女主人公本以为丈夫意外死亡,自己从此摆脱压制,得以解放,没想到丈夫竟回来了。(2分)②情理之中之处:对于马拉德夫人的猝死,文章埋下了多处伏笔。对伏笔的列举:略。(2分,写到任意一处伏笔即可再得2分)
7.(3分)C 【解析】文章中没有说明赵逵夫先生对屈原持保留态度,相反在文章的第十自然段写到,“这位屈原的仰慕者,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了千年前伟大爱国诗人要为国家培植栋梁的信念”。
8.(5分)CE (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解析】A项,不是“刚刚毕业”而是“正在攻读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B项,原文为“与会专家认为此文驳斥了屈原是传说中人物的论点,维护了伟大诗人屈原的历史地位”。D项,原文是“不要觉得学习古典文学传统文化没有用,要深入学习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只有这样才会铸造我们民族的灵魂”。
9.(4分)①照应标题,总结了上文;②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丰满;③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增添文采;④突出传主乐于培育新人的精神品质。(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10.(3分)B 【解析】副词“徒”,修饰动词“令”,应断一起;连词“而”与前面构成转折,不应断开。
11.(3分)A 【解析】“弱冠”应是男子年满20岁而非男女。
12.(3分)C 【解析】听说杨业战败立即领兵退走的不是王侁而是潘美。
13.(10分)翻译:
(1)(5分)有的人暗中向皇帝写诬告信指责他的缺点,皇帝见了都不追问,反把这些奏章封好交给杨业。(潜:偷偷,暗中;谤:诽谤,诬告;斥:指责;览:阅,看;付:交给。各1分)
(2)(5分)王侁反对这个建议说:“率领数万精兵却害怕、软弱到这样的程度。我军只管直奔雁门北川中,击鼓前进。”(沮:反对;畏懦:害怕,软弱;但:只管;趋:奔赴;鼓:击鼓。各1分)
14.(5分)CE (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解析】C项,诗人的心灵此时并没有得到慰藉,月光所照,唯沧江中之一叶孤舟,反而触动了诗人的孤寂感。E项,“讲求用笔上的浓而重”错,诗人在用笔上是轻而淡的特点。且整首诗在用笔上并非经营锤炼,全诗“愁”“急”
二字给人以经营锤炼的感觉,其余皆不见有这样的痕迹。特别是后半部分的抒情,更像是脱口而出,跟朋友谈心。但即使是开头的经营,也不是追求强刺激,而是为了让后面发展得更自然一些,减少文字上的用力。
15.(6分)①借景抒情:借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表达诗人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无依的心绪。(2分)②借典抒情:借王粲《登楼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独客异乡的惆怅和浓烈的思乡情感。(2分)③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通过“愁”“忆”“泪”等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抒发了作者独客异乡的悲苦、孤寂、对扬州老朋友的深切怀念以及仕途失意、前路迷茫的抑郁苦闷之情。(2分)
16.(每空1分,共5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2)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3)奈何取之尽锱铢
17.(3分)B 【解析】①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满意。此处不合语境。②不胜其烦:意思是烦琐得使人受不了。使用正确。③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用在此处望文生义,不合语境。④沧海横流:海水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使用正确。⑤日中则昃:昃,太阳偏西。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使用正确。⑥高山景行: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用在此处望文生义。
18.(3分)A 【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在“高考”后加“相关政策”。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达到和优于设计要求”。D项,缺主语,应在“迫切需要”前加“社会发展”。
19.(3分)D 【解析】 ④是总起句,①和③、②和⑤应紧紧相连,再根据最后一条横线后的话语可知⑥应放在最后。
20.(6分)
①将“莅临现场”改为“踊跃报名”,或改为其他。
②将“全部”改为“全都”,只要消除“全部”与“全不”的歧义即可。
③将“48元”改为“若干”。
(每空2分)
21.(5分)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1分)
②习近平总书记在本次会议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2
分)
③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分)
22.(60分)【写作指导】本题是一道寓意类的材料作文,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中寓意的把握。此题的关键在审题立意,可采用“多想辐射法”思考。这则材料主要有三个对象,一个是国王,主要行为:本想将国内所有的道路铺上牛皮,但最终听从了仆人用牛皮包脚的建议,避免了全国上下的劳民伤财。一个聪明的仆人,主要行为:发现了用牛皮包脚的好处,并勇敢向国王建议。还有一个是其他人,主要行为:只能摇头叹息。从不同对象出发,有以下立意:
从国王的角度:想改变世界很难,要改变自己,较容易。与其改变世界,不如先改变自己。如果你希望看到世界改变,那么第一个必须改变的是自己。
从仆人的角度:懂得变通而且敢于直言。
从其他人的角度:不思改变,逆来顺受。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杨业,并州太原人。杨业幼年洒脱不羁,好行侠义,擅长骑马射箭,喜欢打猎,所猎之物比他人多一倍。他二十岁左右追随北汉刘崇,任保卫指挥使,以勇猛而闻名。接连升职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到之处即闻克敌报捷,国人称他为“无敌”。
契丹入侵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名骑兵从西陉出发,由小道赶到雁门北口,再转向南下从敌人背后攻击,契丹大败。从此,契丹军队一望见杨业的旗帜就退去。守边的主将大多妒忌他,有的人暗中向皇帝写诬告信指责他的缺点,皇帝见了都不追问,反把这些奏章封好交给杨业。
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杨业为他的副职,派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监护这支军队。
契丹国辽圣宗的母亲萧太后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和五押惕隐领兵十多万,又攻占了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兵更加强盛,不可与他们对战。”王侁反对这个建议说:“率领数万精兵却害怕、软弱到这样的程度。我军只管直奔雁门北川中,击鼓前进。”刘文裕也赞成这个意见。杨业说:“不能这样,这是必定失败的形势。”王侁说:“君侯你向来号称无敌,如今看见敌人就停止不前、屈服不战,莫非你还有别的打算吗?”杨业说:“我杨业不是躲避死,只因为此时对我们有不利之处,白白地被人杀伤士卒而得不到成功。现在你用怕死来责备我杨业,我应当在各位的前面作战。”于是杨业指着陈家谷口说:“各位在那里摆下步兵弓箭手,作为左右翼用来增援,等我杨业转战到这里,立即用步兵夹击敌人救援我,不这样,就没有活着的人了。”潘美与王侁率领部下的士兵在谷口布战阵势。从凌晨寅时到上午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观望,以为契丹已经逃跑,想争这场战争的功劳,就领军离开谷口。潘美没能制止,于是沿交河往西南走二十里。不久听说杨业战败,潘美立即领兵退走。杨业奋力战斗,自中午杀到日落,果然到达谷口。看到这里没有人,就拍着胸脯大哭,再率领帐下的将士奋力战斗,身受数十处创伤,身边的士兵快要全部战死时,杨业还亲手杀死几十人到上百人。他的马受重伤不能前进,于是他被契丹兵捉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战死在这里。杨业因而叹息说:“皇上对我很看重,我本打算用讨伐贼寇保卫边疆来报答他,却反被奸臣所迫害,致使国家的军队战败,还有什么脸活着呢!”于是杨业绝食三日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