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秘密★启用前
2019年重庆一中高2022级高一上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卷
【考试时间:2019年11月27日14:40—17:10】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从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立的“阿帕网”算起,互联网至今恰好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从早期的局域网发展到5G时代“万物皆媒、万物互联”的“物联网”,这项革命性的技术为整个世界带来了过去难以想象的便利和快捷,成为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可或缺的“福器”。
以5G为代表的通讯技术的突破,加快了人类社会传输和处理数据的速度。随着用户与设备的接触和连接越来越频繁,人类传播进入了物联网时代。根据高德纳咨询公司的报告,物联网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态势。目前全球有近50亿物件实现了互联。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的市场容量将高达2.2万亿美元。
物联网让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进步、效率和机遇并存的智媒时代。但与此同时,物联网“万物互联”的这种属性,也使网络攻击具有前所未有的“连锁效应”,呈现出“愈连接愈脆弱”的特征。2017年9月,物联网安全研究公司通过利用蓝牙协议中的八个“零日漏洞”,设计了一组攻击向量(Blue-Borne),并在实验中构建了一个“僵尸网络”,以接管各类支持蓝牙的设备,传播恶意软件。据该项实验的负责人称,如果黑客利用这八个漏洞对蓝牙设备进行恶意攻击,受影响的设备将达到53亿台,无论当前市场上常见的智能设备还是新型物联网设备都很难从中幸免。
- 26 -
数据既是计算机执行人类指令的手段,也是连接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桥梁。互联网向物联网的演进,很大程度上是由呈“指数级”扩张的数据量所推动。据统计,2015至2017年三年间,人类所产生的数据量远超以往四万年历史的总和。人类已身处“数据海洋”的时代。然而,数据间的关联度愈发增强,人类的安全保障反而愈发“脆弱”。一旦单个数据发生泄露,就很可能是一场“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危机。2018年爆发的“脸书数据泄露门”引发了全球舆论的关注。
美国网络安全专家施奈尔(Bruce Schneier) 2018年出版了一本畅销书《点击这里杀死所有人:超级连接世界中的安全和生存》。书中描绘了一幅物联网时代的末世景象:利用电脑杀人、撞毁汽车、让发电厂瘫痪,使用生物打印机引发流行病疫情,等等。在万物相连的情况下,万物都是“电脑”,从技术层面上讲确实可以做到按下鼠标便能够杀死所有人。尽管施奈尔也认为自己取的书名有“标题党”之嫌,但他希望借此引发人们对物联网负面效应的关注。在“万物皆电脑”的时代,万物都可能为“凶器”。不同终端在互联连接的同时,也将原本是由单个终端所承担的风险向网络中的其他终端“等量转移”,这使互联网时代“愈连接愈脆弱”的风险被进一步放大为物联网时代的“万物皆凶器”。
微软公司的报告显示,世界各国的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平均每年要为网络攻击所造成的损失支付40亿美元,而且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长。因此,在数据流动性空前增强、攻击表面急剧扩大的5G时代,如何有效保障物联网安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摘编自史安斌《5G时代的物联网安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计算机技术诞生半个世纪以来,为世界带来革命性改变,成为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福器”。
B. 5G技术的突破,加快了人类社会传输和处理数据的速度,使人类摆脱互联网而进入物联网时代。
C. 物联网让人类进入智媒时代,但其“万物互联”的属性,也是网络攻击具有连锁风险的原因所在。
D. 互联网向物联网的演进,使世界的数据量呈“指数级”扩张,也使人类身处“数据海洋”的时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门见山,肯定了互联网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就此展开了全文的论说。
B. 文章二、三段重点分析了5G技术突破所带来的利弊,为我们正确使用5G技术提供了方法指导。
C. 网络安全专家施奈尔著作中的景象作为文章的事实依据,说明了互联网可能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 26 -
D. 文章主要从物联网的特点及风险切入,以实例和相关的论著,论证了重视物联网安全的重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云存储迅速发展,5G技术对数据传输能力的极大提升将使人们不再需要计算机设备的离线功能。
B. 人类所产生的数据量不断增长,使数据间的关联度愈发增强,但人类的安全保障反而愈来愈脆弱。
C. 大数据带来更丰富的信息和更小的偏差,但泄露的风险也在增大,我们要更注重自身的数据安全。
D. 科技发展带来了空前的风险和挑战,甚至可能导致难以想象的灾难,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死存亡。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A项,张冠李戴,“计算机技术”应为“互联网技术”;
B项,缩小范围,“5G技术”应该是“以5G为代表的通讯技术”;曲解文意,即使进入了物联网时代,也并没有摆脱互联网。
D项,主宾颠倒,原文是“互联网向物联网的演进,很大程度上是由呈‘指数级’扩张的数据量所推动”,意为数据量的扩张推动了互联网向物联网的演进。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主旨概括以及论证方法等写作特色的解读判断能力。解答这类题一定要学会宏观把握、整体感知,不能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另外还要具备议论文艺术特色的基本常识,比如对于常见论证方法的归纳理解,对比类比的区别,比喻、举例论证等等;层次大意的把握也是易考点。
- 26 -
A项,“开门见山”错误,文章在最后才明确提出了中心论点。
B项,没有为正确使用5G提供方法层面指导。
C项,施奈尔著作所举景象只是假想,不是事实依据。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A项,万物互联时代越连接越脆弱,所以立足于保护安全的出发点,计算机设备的离线功能十分必要,可在出现安全问题时对数据和设备进行底线式的保护,故“不再需要离线功能”错误。
故选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亲亲土豆
迟子建
(1)如果你在银河遥望七月的礼镇,会看到一片盛开着的花朵。那花朵呈穗状,金钟般垂吊着,在星月下泛出迷幻的银灰色。当你敛声屏气倾听风儿吹拂它的温存之声时,你的灵魂却首先闻到了来自大地的一股经久不衰的芳菲之气,一缕凡俗的土豆花的香气。你不由在灿烂的天庭中落泪了,泪珠敲打着金钟般的花朵,发出错落有致的悦耳的回响,你为自己的前世曾悉心培育过这种花朵而感到欣慰。
(2)那永远离开了礼镇的人不止一次通过梦境将这样的乡愁捎给他的亲人们,捎给热爱土豆的人们。于是,晨曦中两个刚刚脱离梦境到晨露摇曳的土豆地劳作的人的对话就司空见惯了:
(3)“昨夜孩子他爷说在那边只想吃新土豆,你说花才开他急什么?”
(4)“我们家老邢还不是一样?他嫌我今年土豆种得少,他闻不出我家土豆地的花香气。你说他的鼻子还那么灵啊?”
(5)土豆花张开圆圆的耳朵,听着这天上人间的对话。
(6)礼镇家家户户种土豆,秦山夫妇是种土豆的大户。秦山又黑又瘦,他媳妇比他高出半头,叫李爱杰,温柔又贤惠。他们去土豆地时总是并肩走,九岁的女儿粉萍跟在身后,一会儿去捉蚂蚱,一会儿又用柳条去戏弄老实的牛。
- 26 -
(7)秦山一家子爱吃土豆。初秋时令,秦山有一天吃着吃着土豆就咳嗽得受不住了,双肩抖得像被狂风拍打的衣架,只觉得五脏六腑都错了位。秦山咳嗽累了迷迷糊糊睡着了。李爱杰担心秦山,第二天早早就醒了。她发现秦山枕头上有一滩血,一种不祥的想法使她哆嗦了一下。早饭后她左劝右劝,秦山这才答应进城看病。
(8)李爱杰将家里的积蓄全部带上,又关照邻居照顾粉萍。邻居问秋收时能回来么?秦山咧嘴一笑:“我就是有一口气,也要活着回来收最后一季土豆。”
(9)李爱杰拍了一下秦山的肩膀,骂他:“胡说!”
(10)听着妻子恍若回到少女时代的声音,秦山心里有种比晚霞还要浓烈的伤感。
(11)秦山住院后脸色便开始发灰,他觉得人生埋伏着的巨大陷阱被他踩中了。一次,趁没人在旁边,秦山忽然拉住妻子说:“爱杰,要是确诊是癌,咱可不在这遭这份洋罪,我宁愿死在咱家的土豆地里。”
(12)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当李爱杰被医生叫到办公室后她知道一切都完了。
(13)医生说:“晚期肺癌,已经扩散了。”
(14)李爱杰只觉得一下子感觉不出阳光的存在了。为掩饰内心慌乱,她回去时特意从住院处门前的花坛上摘了一朵花掖在袖筒里。秦山正在喝水,李爱杰趁他不备将花掏出来:“闻闻,香不香?”
(15)秦山深深闻了一下,说:“还没有土豆花香呢。”
(16)“土豆花才没有香味呢。”
(17)“谁说土豆花没香味?它那股香味才特别呢,一般时候闻不到,一经闻到就让人忘不掉。”
(18)李爱杰凄楚地笑了,就着这股笑劲,她装作兴高采烈地说:“咱得高兴一下了,你的病确诊了,就是普通的肺病,打几个月的点滴就能好。”
(19)“没有大病当然好。”秦山说,“咱都来了一个多礼拜了,该是收土豆的时候了。”
(20)“你放心,咱礼镇有那么多的好心人,不会让咱家的土豆烂到地里。”李爱杰说。
(21)“自己种的地自己收才有意思。”
(22)第二天下午,李爱杰一进病房就傻了眼。秦山不见了,病服堆在床上,床头柜上的饭盒不见了,床下的拖鞋也不见了。秦山会不会去死呢?这些天她哭了几场,尽管回病房前洗了好几遍脸,又站在院子中平静了一番,可她红肿的眼睛也许让他抓到蛛丝马迹了。他没有告别就走了,看来是不想活了。她去江边、铁路交叉口以及公园幽深的树林,一切可以自杀的场所几乎都跑遍了。天黑的时候,仍不见秦山的影子。
- 26 -
(23)极度焦虑的李爱杰突然意识到秦山一定是回礼镇了。一个要自杀的人怎么会带走饭盒、拖鞋等东西呢?
(24)李爱杰赶回礼镇时,远远就看见秦山猫腰在自家的地里起土豆,粉萍跟在他身后用一只土篮捡土豆。正是秋天的午后时光,没有一丝云,凉爽的风在东游西逛。秦山穿着蓝布衣,阳光沉甸甸地照耀着他,他在明亮的阳光中闪闪发光。李爱杰从心底深深地呼唤了一声:“秦山——”双颊便被自己的泪水烫着了。
(25)收完土豆后,秦山消瘦得越来越快,他常常痴迷地望着李爱杰一言不发。秦山在下雪的日子里挣扎了两天两夜,终于停止了呼吸。
(26)礼镇的人都来帮助料理后事。出殡那天,天寒地冻,墓穴挖不深,要去拉一马车煤渣来盖坟,待到春暖花开再培新土。李爱杰突然阻拦道:“秦山不喜欢煤渣。”她拎着几条麻袋走向菜窖,吩咐几个年轻力壮的人:“往麻袋里装土豆吧。”大家都明白李爱杰的意图,于是就一齐动手捡土豆。不出一小时,五麻袋土豆就装满了。
(27)礼镇人看到一个不同寻常的葬礼。秦山的棺材落入坑穴,李爱杰上前将土豆一袋袋倒在坟上。只见那些土豆咕噜噜地在坟堆上旋转,最后众志成城地挤靠在一起,秦山的坟豁然丰满充盈起来。雪后疲惫的阳光挣扎着将触角伸向土豆的间隙,使整座坟洋溢着一股温馨的丰收气息。李爱杰欣慰地看着那座坟,想着远在天上的秦山会一眼认出他家的土豆地吗?他还会闻到那股土豆花的特殊香气吗?
(28)李爱杰最后一个离开秦山的坟。刚走了两三步,忽然听见背后一阵簌簌响动。原来坟顶上一只又圆又胖的土豆从上面坠了下来,一直滚到李爱杰脚边,仿佛一个受宠惯了的小孩子在乞求母亲至爱的亲昵。李爱杰怜爱地看着那个土豆,轻轻嗔怪道:“还跟我的脚呀?”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爱杰在听到诊断结果后,内心绝望的同时还记得在回到病房前摘一朵花来掩饰自己的慌乱,这一侧面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她的坚强与细心。
B. 秦山不顾自己身患绝症也要回家,是因为他想在生命最后时刻赶回来亲手收获土豆,也缘于他对家庭深深的责任感,不想成为家人的负累。
C. 小说中秦山的几处对话突出表现了他对土豆的深厚情感,使他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同时也暗示了后文他瞒着妻子跑回家去收土豆的情节。
D. 小说善于在叙述过程中捕捉富于抒情意味的典型意象,文中多次出现的土豆花,就与人物的生活相契合,并传递出一种朴素与温情的意蕴。
- 26 -
5. 如何理解小说第(2)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6. 迟子建曾说:“如果说这篇小说有独特之处的话,那就是死亡的阴影被摆脱了。”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如何使“死亡的阴影被摆脱了”?
【答案】4. A 5. 指那些死去的礼镇人托梦给亲人们,表达他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传递出礼镇人对土地深厚的感情,也蕴含着家人对他们的怀念。
6. ①主人公秦山在亲手收获土豆之后在家中逝去,是他愿望中最好的归宿,也是人生价值的圆满。②在结尾以一个象征秦山的土豆使逝去的生命得到另一种延续,死亡并不意味着终结。③小说中的温暖平和的环境描写冲淡了死亡的悲凉。④夫妻二人的深厚情感、礼镇人的朴素善良所传递的温情也中和了命运的残酷。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侧面描写”有误。“摘花”是动作描写,“内心慌乱”是心理描写,这些都是对李爱杰的正面描写。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点语句含义的能力。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准确含义,其中包括分析句子本身的意思,句子的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句不离篇”是理解句意的原则,也是准确理解句意的切入点。在理解具体的句子时应结合句子所处的具体环境灵活运用,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此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抓住相邻句,挖掘隐含信息,这样去体味、推敲句子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
划线的句子共两个短句,第一个短句讲礼镇的人通过梦境将乡愁捎给他的亲人,此句能够看出已故的礼镇人对亲人们的思念。第二个短句说将乡愁捎给热爱土豆的人们。此句体现了他们对土豆的热爱。划线句说是逝去的人对亲人和土豆的思念,逝去的人是不能再思念了,因此体现出的是应是亲人对他们的思念。
【6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综合分析文本的能力。此题需要结合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做题时,需要认真审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然后在文本中寻找答案。
本题问如何使“死亡的阴影被摆脱了”?意思是说小说虽然写到了死亡,但是文中的死亡并不是特别让人悲观的事,能够分析明白文中如何提现不悲观的即可。
情节的角度:小说的开头部分,写礼镇逝去的人们对亲人和土豆的怀念和深爱,礼镇的人们谈论逝者的时候,没有哀伤的情感,反而像是在谈论生人一样。秦山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终结了生命,也使得死亡显得并不阴郁。结尾处土豆仿佛是秦山的化身,跟脚的情节,让小说平添了很多趣味。
人物的角度:秦山住院,担心土豆,李爱杰说乡亲们不能让土豆烂在地里不管,这种淳朴真挚的乡情也让死亡的阴影冲淡了很多。
环境的角度:文中环境描写恬淡温馨,如24段,秦山死前的一段黄精描写:正是秋天的午后时光,没有一丝云,凉爽的风在东游西逛。这种温馨的环境使得死亡的意味淡化了很多。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9小题,3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楚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求太公、吕后不相遇。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楚军遂与归报项王,项王常置军中。
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大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 26 -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信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7.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皆亡 亡:逃跑
B. 汉易与耳 与:结交,亲附。
C. 详惊愕曰 详:通“佯”,假装。
D. 稍夺之权 稍:逐渐、渐渐。
8. 下列与文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为楚所挤 失其所与
B. 睢水之不流 请为王诳楚为王
C. 收家室而西 秦王环柱而走
D. 以恶食食项王使者 敢以烦执事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刘邦贪于财物,喜好享乐。进兵彭城后掠尽货宝;睢水之战中,他逃跑时还要到沛县去将自己家中的金银财宝带上。
B. 项羽做事犹豫,优柔寡断。睢水之战中,楚军把汉军层层包围,但项羽没有抓住有利战机进兵,刘邦最终得以逃脱。
C. 项羽刚愎自用,不善智谋。刘邦用计离间项羽和范增,范增因为受到猜忌,十分气愤,便自请免职,最终病死在途中。
D. 刘邦长于用人,左右得力。刘邦部将纪信在危亡时刻设计帮助他从成皋逃出,自己伪装成汉王出降,最终被项羽烧死。
【答案】7. B 8. D 9. C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代入法、排除法。
B项,使用代入法,“结交,亲附”均不合理。此句意为“汉王容易对付”,与意为“对付,打交道”。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
A项,前句:助词,和“为”字配合使用,表被动。后句: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
B项,前句:介词,因为。后句:介词,替。
C项,前句:连词,表顺承。后句:连词,表修饰。
D项:介词,用,拿。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
A项,“将自己家中的金银财宝带上”错,“家室”指家人。
B项,“没有抓住有利战机进兵”无中生有。
C项,无误。
D项,“从成皋城中逃出”错,应是逃入成皋城。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 26 -
四月,汉军已全部进入彭城,掳掠那里的财宝、美人,每天摆酒席大会宾客。项王引兵西行奔向萧县,从早晨开始,一边攻打汉军,一边向东推进,打到彭城,已是中午时分,把汉军打得大败。汉军四处逃散,前后相随掉进谷水、泗水,楚军杀了汉兵卒十多万人。汉兵向南逃入山地,楚军又追击到灵壁东面的睢水边上。汉军后退,由于楚军的逼挤,很多人被伤杀,汉军士卒十余万人都掉进睢水,睢水因被堵塞都不向前流动了。楚军把汉王里外围了三层。正在这个时候,狂风从西北方向刮起,摧折树木,掀毁房舍,飞沙走石,刮得天昏地暗,白天变成了黑夜,向着楚军迎面扑来。楚军大乱,队阵崩溃,这样,汉王才得以带领几十名骑兵慌忙逃离战场。汉王原打算从沛县经过,接取家眷向西逃,楚军也派人追到沛县,去抓汉王的家眷;但汉王家眷已经逃散,没有跟汉王见面。汉王在路上遇见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他们带上车,一块儿西逃。楚军骑兵追赶汉王,汉王感到情况危急,就把孝惠帝、鲁元公主、推落车下,滕公夏侯婴每次都下车把他俩重新扶上车,这样推下扶上有好几次。滕公对汉王说:“虽然情况危急,马也不能赶得再快,可是怎么能把他们扔掉呢?”就这样,姐弟俩才得以脱险。汉王等人到处寻找太公、吕后,没有找见。审食其,跟随着太公、吕后抄小路走,也在寻找汉王,却偏偏碰上了楚军。楚军就带着他们回来,向项王报告。项王一直把他们留置在军中当作人质。
汉三年(前204),项王多次侵夺汉王的甬道,汉王粮食匮乏,心里恐慌,请求讲和,条件是把荥阳以西的地盘划归汉王。项王打算接受这个条件。历阳侯范增说:“汉军容易对付了,如果现在把它放走而不征服它,以后一定会后悔的!”项王和范增立即包围了荥阳。汉王很担心,就用陈平的计策离间项王。项王的使者来了,汉王让人准备了特别丰盛的酒筵,端过来刚要进献,一见使者又装作惊愕的样子说道:“我们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没想到却是项王的使者。”把酒筵重又撤回,拿来粗劣的饭食给项王使者吃。使者回去向项王报告,项王竟真的怀疑范增和汉王有私情,渐渐地把他的权力剥夺了。范增非常气愤,说:“天下事大局已定,君王您自己看着办吧。希望您把这把老骨头赐还给我,让我回乡为民吧。”项王答应了他的请求。范增启程走了,还没走到彭城,由于背上毒疮发作而身亡。
汉将纪信给汉王出主意说:“形势危急,请让我假扮成大王去替您诓骗楚兵,您可以趁机逃走。”于是汉王趁夜从荥阳东门放出二千名身披铠甲的女子,楚兵立即从四面围打上去。纪信乘坐着天子所乘的黄屋车,车辕横木左方插着有毛羽装饰的旗帜,说:城中粮食已经吃光了,汉王投降。”楚军一起欢呼万岁。汉王这时也带着几十名骑兵从城的西门逃出,逃到成皋。项王见到纪信,问道:“汉王在哪儿?”纪信说:“汉王已经出城。”项王把纪信烧死了。
刘三吾,茶陵人。初名如孙,以字行。兄耕孙、焘孙皆仕元。耕孙,宁国路推官,死长枪贼难。焘孙,常宁州学正,死僚寇。三吾避兵广西,行省承制授静江路儒学副提举。明兵下广西,乃归茶陵。洪武十八年,以茹瑺荐召至,年七十三矣,奏对称旨,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一切礼制及三场取士法多所刊定。
- 26 -
三吾博学,善属文。帝制《大诰》及《洪范注》成,皆命为序。敕修《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诸书,皆总其事,赐赉甚厚。帝尝曰:“朕观奎壁间尝有黑气,今消矣,文运其兴乎。卿等宜有所述作,以称朕意。”帝制诗,时令属和。尝赐以朝鲜玳瑁笔。朝参,命列侍卫前;燕享,赐坐殿中。与汪睿、朱善称“三老。”既而三吾年日益老,才力日益减,往往忤意,礼遇亦渐轻。二十三年,授晋世子经,吏部侍郎侯庸劾其怠职。降国子博士,寻还职。
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懿文太子薨,帝御东阁门,召对群臣,恸哭。三吾进曰:“皇孙世嫡承统,礼也。”太孙之立由此。户部尚书赵勉者,三吾婿也,坐赃死。三吾引退。许之。未几,复为学士。三十年偕纪善白信蹈等主考会试。榜发,泰和宋琮第一,北士无预者。于是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乡帝怒命侍讲张信等覆阅不称旨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实属之帝益怒,信蹈等论死,三吾以老戍边,琮亦遣戍。帝亲赐策问,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时谓之“南北榜”,又曰“春夏榜”云。建文初,三吾召还,久之,卒。
(选自《明史﹒列传﹒卷二十五》)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吾博学,善属文 属:撰写
B. 往往忤意 忤:违逆
C. 帝益怒,信蹈等论死 论:判决
D. 更擢六十一人 擢:审阅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乡/帝怒/命侍讲张信等/覆阅不称旨/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实属之/
B. 于是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乡/帝怒/命侍讲张信等覆阅/不称旨/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实属之/
C. 于是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乡/帝怒命侍讲张信等/覆阅不称旨/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实属之/
D. 于是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乡/帝怒/命侍讲张信等覆阅/不称旨/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实属之/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6 -
洪武,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有张显武事之威的意思。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
B. 燕享,亦作“燕飨”,指以酒食祭神,泛指以酒食款待人。文中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于殿中宴饮。
C. 户部尚书,“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赋税、科举等事的机关。长官称为“户部尚书”。
D. 会试,科举考试名目之一,在京师举行,应试者为“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三吾历经动荡,大器晚成。与其两兄皆在元代做官,两兄均死于贼寇,明初经茹玮的推荐,被征召到京城为官,此时已七十三岁。
B. 刘三吾博学善文,深得倚重。很多礼令由他修订,皇帝所制曾由他来作序,一些重要著作的修撰也由他总管,亦常随皇帝写诗唱和。
C. 刘三吾胸无城府,颇有气节。面临大节,他立场坚定,志向不改。太子死后,进言说服皇帝立太孙承统,并且认为这是合乎礼制的。
D. 刘三吾年老力衰,几经贬降。曾因怠惰职责而被官员弹劾,因女婿贪赃获罪而被朝廷革职,后因会试事件,触怒皇帝,被发配戍边。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
(2)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
【答案】10. D 11. D 12. C 13. D
14. (1)正在这时,一阵大风忽然从西北刮起,吹断了树木,掀开了房屋,飞沙走石,刮得天昏地暗,白天像夜晚一样,迎面直向楚军吹去。
(2)皇帝意志坚决要制定礼乐制度,德高望重的老儒生纷纷去世,很晚才得到刘三吾,皇上十分高兴。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代入法、排除法。
D项,将“审阅”代入句中,不通。此句句意为:又选取了六十一人。擢,选取。
- 26 -
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这段话的译文是:于是诸生说刘三吾等人是南方人,私下偏向乡人。皇帝发怒,命侍讲张信等人重新阅卷,不合旨意。有人说张信等人故意拿鄙陋的试卷呈上,刘三吾等人实际嘱咐了他。
“命侍讲张信等”属于兼语句,“等”字后应该有“命”的具体内容,因此,不能单独成句。排除A项,C项。“以陋卷呈三吾等”不合常理,“呈”的对象应该是皇上。
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掌管科举”错误,科举由礼部主持。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被朝廷革职”表述错误,原文说“引退”,意为引咎辞职。并非被革职。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基本上做到字子对译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1)中,于是:在这时。折:吹断,折断。发:掀开。窈冥:阴暗。晦:昏暗。
- 26 -
(2)中,锐意:意志坚决。宿儒:德高望重的老儒生。凋谢:这里指去世。悦之:意动用法,对他感到喜悦。
【点睛】参考译文:
刘三吾,茶陵人。初名如孙,以字行世。兄长刘耕孙、刘焘孙都在元朝作官。刘三吾在广西躲避战乱,行省用皇上的命令授他为静江路儒学副提举。明朝军队攻下广西,才返归茶陵。洪武十八年,因为茹瑺的推荐,刘三吾被召到京城,他已七十三岁了,因上奏对答称合旨意,被授官左赞善,积功升迁任翰林学士。当时天下刚平定,典章制度缺少。皇帝迫切希望制定礼乐制度,德高望重的老儒生纷纷去世,这时才得到刘三吾,皇上十分高兴。全部礼仪制度及三场考试选取士人的方法多由刘三吾修改审定。
刘三吾博学,善于写文章。皇帝撰写《大诰》及《洪范注》,完成之后,都命他写序。敕命刘三吾修撰《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等书,都让刘三吾总领其事,赏赐很丰厚。皇帝曾经说:“我曾经看到奎壁之间有黑气,现在消失了,文运恐怕要昌盛了吧。你们应当有所著作,以称合我的心意。”皇帝写诗,有时令他跟着唱和,曾经赐给他朝鲜玳瑁笔。刘三吾上朝参拜,皇帝命他站列在侍卫的前面。皇帝饮宴群臣,赐予他坐在殿中。他与汪睿、朱善并称为“三老”。不久刘三吾年纪一天比一天老,才智一天比一天衰减,往往触犯圣意,皇上对他的礼遇也渐渐轻了。洪武二十三年,给晋世子讲授经书,吏部侍郎侯庸弹劾他怠惰职责。降为国子博士,不久复职。
刘三吾性格豪爽,与人交往不用心计,自号“坦坦翁”。到了身临大节的事情,坚定不移不能改变他的志向。懿文太子死,皇帝驾御东阁门,召见群臣对答,恸哭。刘三吾进言说:“皇孙是嫡派后裔,继承帝位,合乎礼制。”立太孙由此开始。户部尚书赵勉,是刘三吾的女婿,因接受赃物获罪而死。刘三吾引咎辞职,皇帝同意。不久,复官为学士。洪武三十年,偕同纪善、白信蹈等人主考会试。发榜后,泰和宋琮为第一名,北方士人没有中榜的。于是诸生说刘三吾等人是南方人,私下偏向乡人。皇帝发怒,命侍讲张信等人重新阅卷,不合旨意。有人说张信等人故意拿鄙陋的试卷呈上,刘三吾等人实际嘱咐了他。皇帝更加发怒,白信蹈等人判处死罪,刘三吾因为年老戍守边塞。皇帝亲自赐予策问,另外选取六十一人,都是北方士人,当时称为“南北榜”,又称“春夏榜”。建文初年,刘三吾被召回,很久以后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丁督护歌①
李白
- 26 -
云阳上征去②,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③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磐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④,掩泪悲千古。
【注】①丁都护歌: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②云阳:今江苏丹阳。上征:指往北行舟。③吴牛喘月:江淮间水牛。“南土多暑,而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世说新语﹒言语》)④芒砀:大而多貌。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云阳”二句写自云阳乘舟北上,两岸商贾云集,与后文纤夫的劳苦形成鲜明对照。
B. “吴牛”二句用典故,既点出时令特征,又巧借吴牛来写纤夫,增强了作品表现力。
C. “万人”二句写众劳工身似磐石,毫无自由地劳作,还要把采得的石料尽送达江边。
D. 全诗层层深入,言近旨远,语句深挚,笔调沉郁,与李白清新浪漫的风格迥然不同。
16. 全诗围绕一“苦”字来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主要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纤夫之苦?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5. C 16. 第一问:①自然环境方面,借“吴牛”典故,写出气候炎热难耐之苦。②生活条件方面,“水浊”二句写水浊如泥浆,纤夫口渴难饮,足见生活条件恶劣。③劳役强度方面,“芒砀”二字极写石料难采,“无由”一句写道阻难行,劳役沉重压身,难以解脱。第二问:作者借描绘纤夫拖船的劳苦情景,表达了对劳动人民难以摆脱的苦难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又以“悲千古”加深沉痛感,并引人深思百姓长期遭受压迫的根本原因,以此揭露了统治阶级不惜民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 26 -
项,“身似磐石”表述错误。“万人系磐石,无由达江浒。”意为:万名工人凿取大石,没办法很快运达江边。并非身似磐石,而是他们凿取大石。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形象和情感的把握能力。形象类的题需要根据诗歌中的具体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情感类的题需要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
第一问:
“全诗”规定了答题区,需要学生通观全诗,分析作答。“纤夫之苦”是答题内容,需要答出苦在什么地方。“哪些方面”规定了答题要求,需要根据原文概括出“方面”。这种题一般需要逐句地分析。
一二句与纤夫之苦无关。三四句“吴牛喘月”写天气酷热,可以将之概括为自然环境方面。五六句,“水浊”“半成土”可以概括为生活条件方面。九十句、十一、十二句,“磐石”“芒砀”等可以概括为劳动强度方面。
第二问:
“借此”中“此”是第一问的“纤夫之苦”。诗人写“纤夫之苦”当然应该表达了对纤夫们的同情。尾句“悲千古”不仅仅含有同情之意,还有对他们悲惨命运的追问,揭示其深层原因。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三峡》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三峡春冬之水清澈异常
(2)《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源头悠远难寻,两岸曲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渔家傲》中范仲淹用“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戍边将士不甘功业未建却又思乡情切的复杂矛盾心情。
【答案】 (1). 素湍绿潭 (2). 回清倒影 (3). 其岸势犬牙差互 (4). 不可知其源 (5). 浊酒一杯家万里 (6). 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
- 26 -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湍、差互、浊酒、勒、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重庆,113.6亿次;西安,89.1亿次;成都,88.8亿次……在某短视频平台公布的2018年城市形象短视频播放数据中,中西部城市表现_______。短视频传播助力“网红城市”成为明星,受到追捧,引发人们对城市形象传播的思考。
许多“网红城市”之所以榜上有名,除了城市魅力、网友好奇等因素,城市自身的主动作为同样不可忽视。当全媒体时代扑面而来,突破传统的城市形象传播定式,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重庆于今年3月发动了为期半年时间的区县“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展露重庆的“颜值”与“气质”。( ),有助于抓住眼球、吸引流量,实现城市品牌的海量传播。
“网红城市”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塑造和推广城市形象,决不能只顾面子不顾里子,只顾形式和手段不在意内涵和底蕴。更值得思考的问题是,网红城市该如何“长红”下去?跟风打卡看似热闹,但迎合公众注意力产生的“网红”,其生命周期注定很短暂。如果不注意把握“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辩证关系,徒有形式热闹,可能只会是_______。有的地方曾经靠着特色古城、独特街区等概念红了一阵子,却因为极度商业化、管理失位、低俗营销等问题又变得_______。事实证明,如果城市营销迎合庸俗、过度娱乐,必然自毁形象、走入歧途。
在信息技术变革、经济社会变革的交织影响下,一个城市如何延展好自己的优势、传播好自己的特色,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是_______。“网红城市”作为见证城市创新形象传播的生动案例,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终点。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可圈可点 昙花一现 门可罗雀 不二法门
B. 差强人意 稍纵即逝 十室九空 金科玉律
C. 可圈可点 昙花一现 门可罗雀 金科玉律
D. 差强人意 稍纵即逝 十室九空 不二法门
- 26 -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重庆于今年3月启动了为期半年的区县“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展露重庆的“颜值”与“气质”。
B. 重庆于今年3月发布了为期半年时间的区县“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展露重庆的“颜值”与“气质”。
C. 重庆于今年3月发布了为期半年时间的区县“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展示重庆的“颜值”与“气质”。
D. 重庆于今年3月启动了为期半年的区县“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展示重庆的“颜值”与“气质”。
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网友自发传播,同城市积极运用新媒体讲好城市故事形成共振效应
B. 城市积极运用新媒体讲好城市故事,同网友自发传播形成共振效应
C. 共振效应形成于城市积极运用新媒体讲好城市故事和网友自发传播
D. 形成城市积极运用新媒体讲好城市故事,同网友自发传播共振效应
【答案】18. A 19. D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可圈可点: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昙花一现: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门可罗雀: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
十室九空:十户人家九家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
不二法门:指独一无二的门径。
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第一个空:
从后文看,短视频传播助力“网红城市”成为明星,是对这些城市的赞扬。因此应为可圈可点。排除B项、D项。
- 26 -
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属于方法、途径,而不是信条或法律条文。因此应选不二法门。排除C项。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展露:展现,显露。侧重于描述才华。与“颜值”“气质”搭配不当,应为“展示”。“发布”活动搭配不当,应为“启动”活动。“为期半年时间”,“为期”和“时间”表意重复。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前文所述,是以“城市的主动作为”为核心内容,以“重庆借助社交媒体平台”为例,所以补写语句应“城市积极运用新媒体讲好城市故事”开头,保持话题一致性,使前后衔接更恰当。A“网友自发传播”与前文缺少关联。C共振效应作主语,话题不一致。D此句为病句。
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 26 -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_,从客观条件而言,特殊的地理环境作用甚大。钓鱼城位于今重庆合川区东北约5km的钓鱼山上,三面环江,四周皆悬崖峭壁,地势十分险要。在仍然处于冷兵器时代的13世纪,这样的地形地貌是十分有利于军事防御的,②_______,南宋军队于此占有一定的优势。此外,在导致蒙哥大汗最后败亡的原因中,③_______。据史志记载,开庆元年(1259年)四月,钓鱼城曾经连续雷雨20余天,且该年七月,合川一带又异常炎热,蒙古军久屯孤城之下,军中疟疾、霍乱等疾病流行,给蒙古军队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答案】 (1). ①钓鱼城之所以坚守成功 (2). ②相较于习惯平原作战的蒙古军队 (3). ③气候因素也不容忽视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本题主要讲南宋军队于此坚守成功的原因。
全段讲了两条原因,一是地理环境,一是气候因素。
第一个空,应是全段的中心句。第一个空,后面说“从客观条件而言,特殊的地理环境的作用甚大”,那么,前面的空就应该是地理环境产生作用的结果,从后文“这样的地形地貌是十分有利于军事防御的”“南宋军队于此占有一定的优势”,可见,其作用应该是南宋军队坚守成功。答案可得。
第二个空,后有“南宋军队于此占有一定的优势”优势是相对而言的,相对的当然是蒙古军队,空前有“三面环江,四周皆悬崖峭壁,地势十分险要”,得出蒙古军队应该只是适合平原作战。答案可得。
第三个空,后有“雷雨20余天”“炎热”,可见是讲的当地的气候条件,答案可得。
22.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报道,完成两个小题。
继智能校服、人脸识别进入校园后,一款可监测学生上课是否走神的头环也在浙江金华一小学投入使用,并引发网友热议。
- 26 -
据媒体报道,这款由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名为赋思头环的脑机接口设备出现在浙江省金华市孝顺镇中心小学的课堂上。通过学生们佩戴这个头环可监测其上课的专注度,头环会给孩子的注意力打分,看看小学生上课时是否专心、有没有转移注意力。头环产生的数据会实时上传到老师的手机里,再由老师把“得分”发给家长。
(1)请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8个字。
(2)是否可以在学校使用头环监测,引发网友热议。请写一段话,阐明你对此事的看法及理由。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不超过60个字。
【答案】第一问:例:学生上课戴“金箍” 智能监测引热议.第二问:①我认为不可以。收集数据对学生行为进行分析,涉嫌侵犯学生的隐私。让学生长期在监控下学习,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②我认为可以。头环监测只是为了训练学生的专注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利用监测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也可以使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解析】
【详解】第一问: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选材大多是新闻报道,要求是概括主要内容,也可能拟新闻标题,或者写新闻导语,审题时首先要搞清楚答题任务。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这则新闻共有两段,第一段是新闻的导语部分,概括了整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可以将第一段概括为:头环在小学投入使用,引发热议。注意题干中“修辞手法”和“不超过18个字”的要求。给这句概括的话加上修辞,完善内容即可。
第二问: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鲜明的能力。这种题需要看清题干要求,认真审题,根据要求作答即可。
根据题干要求,需要答出看法和理由。首先需要表明态度,是否要使用头环监测,必须观点明确。并且把自己的观点具体阐释。注意字数要求,不超过60个字。如果认同这种做法,可以提高专注力、提高学生成绩、便于家长和教师管理等角度阐释。如果不认同,可以自由、隐私、约束、逆反,甚至人性的角度来谈。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6 -
生活中的简单与不简单,在一定意义上讲是相对的,简单累计到一定程度就趋于复杂,复杂沉淀到一定程度就变成简单,从不简单到简单就是简单化的过程,简单化之后留下的或许才是事物的本真。
请以“简单”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你简单,世界就简单
1990年,曼德拉在离开服刑27年之久的大狱时,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当我走出监狱大门的时候,早已把仇恨和愤怒留在了身后,否则,我将会把自己一直关在监狱里面。出狱后他致力于民族调解与协商,2004年被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他的传奇经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要以简单的心态对待复杂的世界,你简单世界终究就会对你简单。
大千世界,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话题,取决于以什么态度观照这个世界。人为什么往往穷的时候简单,富了不简单?古时流传下来的《三字经》,开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极简单的,至于后来的不简单,很多时候是因为在处理权力博弈、利益分配等问题时,走上了曲折的歧路。
生活中的简单与不简单,在一定意义上讲是相对的,简单累积到一定程度就趋于复杂,复杂沉淀到一定程度就变成“简单”,从不简单到简单就是简单化的过程,简单化之后留下的才是事物的本真。大道至简,任何复杂问题背后,都有它存在发展的规律,都有决定它、支配它的主要矛盾。许多世界级的管理大师用一生的经验论证的答案,往往不过是一些极简单的结论。现在有些人背负着功名利禄的重压,生活被设立在无数的标准之中,不再关注内心的感受。一旦放下功名利禄的重压,砸破密不透风的心灵枷锁,不一样的风景其实就在眼前。
一口古井,虽然幽深但若不失澄澈,就可以一眼望到井底。人也一样。有时候,一个人可以一眼望到底,并不是因为他太过简单、不够深刻,而是因为他太过纯净。至纯的灵魂,原本就是一种撼人心魄的深刻。这样的简单,让人敬仰。有的人看起来很复杂,很有深度,其实,这种深度是城府的深度,而不是灵魂的深度。这种复杂,是险恶品性的交错,而不是曼妙智慧的叠加。与其把自己装进复杂的套子里,何如心思敞亮地和世界对话?
知足者常乐,宽容者愉悦,做一个简单的人,就当洁身、正性、清心、明志。简单的生活不但可以放松心境,还能增加精神层面的积淀。难怪孔子在与弟子们漫谈人生理想时,会非常赞赏曾皙所说的“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人生幸福莫过于崇尚简单并身体力行。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简单,就是要在纷繁的世相中找到那单纯、平凡、简洁的成分,而不是戴上有色眼镜把社会看成一片污浊。如此,也就得到了最大的快乐。
- 26 -
儿时,幸福是一件实物;长大之后,幸福是一种状态。然后有一天,我们才发现,幸福既不是实物,也不是状态,幸福是一种领悟。发现生活中简单,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清醒、一种成熟。
【解析】
【详解】[审题]
此题考查学生话题作文写作能力。本题是“材料+话题”的话题作文。对于话题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话题,真正吃透话题,总结出话题的主旨,紧扣话题,从话题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本次作文话题是“简单”。但这里的简单并不是没有限定的简单,而是辩证地来看“简单”,因为材料给了一定的限制。“生活中的简单与不简单,在一定意义上讲是相对的”,因此简单是与复杂相对的。谈简单必然谈到复杂。“简单累计到一定程度就趋于复杂,复杂沉淀到一定程度就变成简单,从不简单到简单就是简单化的过程,简单化之后留下的或许才是事物的本真。”简单和复杂可以相互转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之后才能见到事物的本真。
审题必须审清楚这些东西才能作文。
[立意]
1、简单与复杂
2、繁华落尽见真纯
3、复杂是简单的累积
4、生命需要简单化
5、大道至简
[素材]
1、大道至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以此引出简单的美
例子:美术中的留白,书法中的飞白都是简单的代表,繁华落尽见真淳
再有 白菜的大味必淡
清代的一方印刻:真水无香 亦是 大道至简的体现
2、有诗人云:乱花渐欲迷人眼。当今之世,物欲横流,人们自古以来追求大道,往往会失之交臂。其实,大道止于一字:简。
3、《庄子钓于濮水》一文并不陌生,在耀眼名利面前,庄子“宁曳尾于涂”,不慕累人烦琐的荣华富贵,而悠悠地追求淡味生活。
4
- 26 -
、海德格尔曾说:“人要诗意得栖居于世上。”所以,不必刻意追求什么,繁忙之余,憧憬着心灵的瓦尔登湖,不经意间,至简之大道现与脑中……
5、文化让世界的简单变得意韵丰厚,科学让世界的芜杂归于简单统一。因为有了二者的交融与矛盾,我们的世界才如此复杂美妙却又不失简单同一。
6、这个世界的美也存在于这复杂与简单的转换与共存中。如同赏月观花,既浮想连翩,感叹古人所寄愁绪与欢愉,又为生命的多样而叫绝。这样的美是独特的,区别与愚昧的朴素想象而又不同于枯燥的科学理论。作为一个存在于这个纷繁而又简单的世界中的一个渺小的人,享受这种美是人生的意义之一。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这篇文章适合用递进式的结构,比如,由简单到复杂,这是一层递进,然后又由复杂简单化之后的简单,这又是一层递进,两个简单已经完全不同。后一个是简单化后的升华。这样写来文章层层递进,逐步引向深入,立意较深。
【点睛】作为话题作文,要充分吸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确定文章的写作走向。命题人往往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展示一些信息,我们要认真地领会和推敲。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从而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瞬间或久远等等。要切中题旨文意,暗合命题要求。命题人总是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紧扣教材,巧拟文题,从某个角度去测试考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为此,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把握作文的主题选材范围、结构等,以利正确定向下笔。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突出个人感受最深的材料。众所周知,我们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记自己熟悉的事,谈自己熟悉的问题,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才能写出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的好文章来。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文题与自己熟悉的内容对接,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把作文引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地。
- 26 -
- 26 -
相关文档
-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第一中学2019-22021-06-0830页
-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第八中学2020届2021-06-0728页
- 【语文】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市第八2021-06-0623页
- 【语文】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第一中2021-06-0626页
- 【语文】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南开中2021-06-0623页
- 【语文】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第一中2021-06-0526页
-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南开中学2020届2021-06-0527页
-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第一中学2019-22021-06-0531页
- 【语文】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市第一2021-06-0521页
-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市第一中学20202021-06-04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