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5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所谓996,是指工作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根据上述规定,若公司强制实行996工作制度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对于违反法律规定强制要求的加班,劳动者有权拒绝。
张耀律师表示,若是单位安排员工延长工作时间的,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单位应当根据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或予以调休;但若员工出于自愿加班的,不属于法律意义的加班,单位也无需支付加班费。如果企业利用鼓励的模式变相强制要求员工加班,比如公司因员工拒绝加班而对员工降职、降薪、处罚、辞退的,员工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尽快构建起法治维权的法律体系,重点治理各种形式的“隐性强迫”加班现象。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4月16日)
材料二: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更要激发员工的灵感;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因此,不能给反对996的员工贴上“混日子”“不奋斗”的道德标签,而应该正视他们的真实诉求。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强制推行996,不仅解决不了企业管理中的难题,也会助长“磨洋工”的顽疾。从企业家角度来看,他们身上的极限奋斗精神是可贵的,但要考虑到普通员工的位置不同,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不仅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傲慢,也不实际、不公平。事实上,这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把加班长短作为激励手段,这肯定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但显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企业不仅要让员工更努力地工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地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只有那些能够做好平衡兼顾的企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
材料三:我们国家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仍然需要劳动者的奋斗与拼搏。正是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推动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奋斗与拼搏,仍将是我们这个快速前进社会的主题词。而996的讨论则启示我们:未来中国的活力,将来自于快乐地去劳动,让劳动者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不再是温饱时期的拼命工作赚钱,而是需要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发现兴趣、陪伴家人、寻找意义。因此,正确打开996话题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奋斗拼搏,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奋斗拼搏。按照“效率工资理论”的观点,员工工资水平越高,他们的生产就越有效率,忠诚度也会大幅提高。当然,员工也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注重工作家庭生活的平衡。如此,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和体面就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1 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996工作制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这种工作制的工作时间超过了《劳动法》规定的正常工作时间。
B.当员工非自愿加班而是被企业要求延长工作时间时,这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员工应得到相应的加班费或调休。
C.只有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做好平衡兼顾,让员工能兼顾工作和家庭,才能顺应时代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D.现在的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需要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期待能更高质量就业和体面就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司若强制实行996工作制,则违反了《劳动法》相关规定,对于这种性质的加班,劳动者拒绝是合法合理的。
B.反对996工作制的员工并不等同于不奋斗的人,因为企业的发展不是依靠员工的汗水,而是要激发员工的灵感。
C.企业管理者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体现了管理者的傲慢,管理者应思考如何最有效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D.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加快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新时代使劳动者快乐地劳动,有助于激发未来中国的活力。
3.材料一、二、三中,都报道了996工作制,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C 2.B
3.材料一侧重从法律的角度,论述996工作制违反了《劳动法》,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材料二侧重从企业的角度,论述996工作制的弊端,企业应做好平衡兼顾才能提高效率。材料三侧重从劳动者的角度,论述新时代劳动者也需要奋斗,但不是通过996的方式,而是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C项,“只有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做好平衡兼顾,让员工能兼顾工作和家庭”理解错误。选项把平衡兼顾的内涵理解为“工作和家庭”,由原文“企业不仅要让员工更努力地工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地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只有那些能够做好平衡兼顾的企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可知,企业平衡兼顾还包含了“家人陪伴、身体健康以及意义的饱满”等。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项,“反对996工作制的员工并不等同于不奋斗的人,因为企业的发展不是依靠员工的汗水,而是要激发员工的灵感”分析错误。由原文“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更要激发员工的灵感”“我们国家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仍然需要劳动者的奋斗与拼搏”“未来中国的活力,将来自于快乐地去劳动,让劳动者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分析可得出,反对996工作制的员工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而是要激发员工的灵感。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的能力。答题此类题目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关键语句,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进行整合、概括。阅读这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引用了我国《劳动法》规定的部分内容以及张律师的解读,是从法律角度分析问题,论述996工作制违反了《劳动法》。第二则材料,第二段第一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强制推行996 ,不仅解决不了企业管理中的难题,也会助长‘磨洋工’的顽疾”,是从企业角度分析996工作制的弊端,以及解决的措施。第三则材料,根据这句话“正确打开996话题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奋斗拼搏,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奋斗拼搏”,是从劳动者的角度,论述新时代劳动者也需要奋斗,但不是通过996的方式。回答本题要分三点根据材料概括回答。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庄重
朱以撒
①在绿树掩映的弘一法师骨塔前,时光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旁边巨大的山石上——每一个游客都可以看到深深勒入石上的“悲欣交集”四个字,斜阳照在上边,又是一年深秋了,这四个字在萧瑟的松声里会诉说一些什么?它的含意太飘渺了,一些场景被放置在过去时上,把玩之下只能听到远来的风声。我想起来了,当时的情景也是在深秋,就要进入那个理想状态的世界了,法师挺着病体,已知未来。墨色在干裂的秋风里粘稠了,不是十分滋润,法师要来了纸笔,蘸满墨,闲闲澹澹地落下。字型依旧是清癯修长,像法师此时的一道影子。弟子们在旁屏息敛声,四周死一般岑寂,法师清瘦的面容和深陷的双目,流露出欣慰和平静之光——所有的感受都简化了,浓缩在这四个大字里。当笔轻轻搁下时,暮色已然卷进了高墙。我通常把这种寂静肃穆下的场景归于庄重。是的,怀揣庄严和深重,这种心情让人速长几岁。
②人生的一些场景如果不懂得庄重,心就总是悬浮无着。
③来到这个省会城市的初期,我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开始了没有人管束的大学生活。我忙着读书写字,不知道这个城市的走向,对这个城市的习俗浑然无觉。一个清晨,从铜管乐的吹奏声中醒来,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我伸着懒腰循声走去,婉转的《花儿与少年》在晨风里飘荡。接下来我吓了一跳,原来是办丧事——这是我第一次从侧面见到这个城市对远走的人的送别方式。后来,人陆续地到来,花圈慢慢地铺排展开,就有些人开始坐着喝茶抽烟、聊天说笑。这样的人多起来,气氛就有些变。庄重的场合一旦不庄重了,对其他人来说是一种隐痛,也使场景滑稽起来,模糊了主题。
④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这是很有道理的。人不像树,一棵树倒下的时候,内部昭示了它生前隐藏的秘密。人的内部没有年轮,他的出生日就成了一种值得重视的记录——满月、周岁、每年的生日,仪式落满了俗世的尘埃,却郑重其事地举行着。一个人辞别这个世界,仪式的庄重是不亚于出生的。凄美的清明,春雨滋润,空气中布满潮湿,无数的祭奠仪式。我想这就是一种转换,一个人到来了,一个人远去了,他们擦肩而过,都郑重其事。
⑤唯有心真正地投入,庄重的神情才会浮现。对于庄重的感受,最初是一个人给予我的。她就是我的二姨。自幼残疾使她对生活倍加珍惜,在她有生的日子里,她的善良、宽容和博爱让邻里无不称赞。每次用餐前,我见她闭目默祷,然后,徐徐用箸。她感谢上天给予的一日三餐的美食,细嚼慢咽,庄重的神情下用心品尝。其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低谷,日子贫瘠粗砺。粮店凭票证供给的陈年老米,淘米时一片浑浊,入口时一股酸气、霉味;配搭的玉米粉、洗去淀粉后如树皮的地瓜片,令人难以下咽。她常年的胃痛加剧了,却仍然吃得那么香甜,如甘饴入口,点滴不曾遗漏。吃饭时不要说话,二姨如是说。这里的道理是什么呢?后来,我悟出来了,它不纯是生理卫生意义上的,主要是心灵感应上的——安静,有益于用心地品味造物主的赐予,心怀感恩。
⑥在离开家乡之前,我一直被这种庄重的神情熏染着,远离家乡的日子里,它不断涌出来。我最喜欢的还是独自用餐,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像二姨那样,我品尝到了大地的芳香。布莱克说:“从一粒细砂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鲜花便是天堂……”这“看”里肯定有心的投入,不是任何人用眼一瞥就可以那么轻易地感受。
⑦庄重的高级形式乃是敬。还是引朱熹的话来展开,“不要放肆,不要戏慢,整齐严肃,便是主一,便是敬”(《朱子语类》)。敬天地、敬社稷、敬祖宗、敬人伦,都是有道理的。人不是独立不倚的存在,连绵而下的遗传、血缘使人与这个世界的前前后后充满了联系。庄重的举止,使自己的心得到妥帖的安顿。不过,生活中这样的举止毕竟太少,无任何敬畏、禁忌,轻浮、放荡、粗野把更多时间与空间充塞了。在这个越来越娱乐化的世界里,戏说正在迅速消解着庄重;失去了敬,怀旧、伤春、悲秋、闺怨、别离这些恒久的主题,也会渐渐变得轻浮起来,甚至沦为世俗。
⑧放下书本,夜幕降临的时刻走到城市高处,在闪烁着艳丽的灯影里,我看到一个城市在娱乐中漂浮无定。这个城市早年生长过许多慷慨激昂的人物,我对他们是怀有崇敬之情的,把这些英灵看成城市的骨骼。他们的历程伴随着苦难与雄心,每一个人要被考证或阐释,都可以带出与之相伴的那段沉重的时光。可惜——没有噱头。他们的故居此时大门紧闭,黯淡无光,本该让城市所铭记的人,在娱乐声色中,渐渐被遗忘了。一个时代不庄重了,戏说搞笑如潮水浸湿了我们的生活,日子肯定浮华起来。时光如果像一盘不变质的录影带就好了,它可以倒卷,让我们看到一些凝重严峻的细节,包括每一个眉眼里那些值得崇敬的东西。
⑨那么,自问:你,在什么时候显得稍稍庄重一些呢?
⑩庄重,它所持有的庄严、深重的气息,令今日的生命感到难以承受之重。太多的娱乐色彩,冲淡了我们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阻止我们顺利追求一些本质的东西。在初秋的树干上,我看到夏日遗留在上边的三五蝉壳,风吹过来,微微作响。主人扔下它们远去,此时恍若三五空屋。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第①段里,作者想象弘一法师临终前写下“悲欣交集”的场景,以此引出对“庄重”这一话题的思考。
B.“我”在某一个清晨知道婉转的乐声是为丧事而奏后吓了一跳,因为“我”没有想到丧礼会如此庄重。
C.在第④段里,作者把人和树相比较,认为人却没有年轮昭示生命的秘密,需要通过仪式来进行纪念。
D.第⑦段里,作者引用朱熹的话既解释了“敬”的内涵,又自然引出后文对当代人缺乏敬畏之心的批判。
5.请分析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6.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谈谈你对“庄重”的理解。
【答案】4.B 5.(1)内容上:把遗留在树干上的蝉壳比喻成空屋,表现出蝉壳被抛弃后仿佛人去屋空的无奈怅然,流露出作者对现代社会的人们抛弃了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即庄重的隐忧与伤感,深化了主旨。(2)结构上:首尾呼应,结尾描写初秋树干,与文章开头对秋日景物的描写相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3)效果上:以景结情(或答比喻),表达形象含蓄,令人思索与回味。
6.①“庄重”指对人生的一些场景(或际遇)怀揣庄严和深重之心;②面对生命的到来或逝去,持有最基本的肃穆、郑重之情;③面对艰苦的生活、坎坷的命运,依然保持感恩之心;④面对天地间的诸多人事,保持敬畏之心;⑤对于已逝的英灵,要永远铭记与崇敬。
【解析】
【4题详解】
题干是“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梳理出文章结构,然后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及表达技巧,再仔细阅读选项比对,找出答案。
B项,“‘我’在某一个清晨知道婉转的乐声是为丧事而奏后吓了一跳,因为‘我’没有想到丧礼会如此庄重”分析错误。由原文“这是我第一次从侧面见到这个城市对远走的人的送别方式。后来,人陆续地到来,花圈慢慢地铺排展开,就有些人开始坐着喝茶抽烟、聊天说笑。这样的人多起来,气氛就有些变。庄重的场合一旦不庄重了,对其他人来说是一种隐痛,也使场景滑稽起来,模糊了主题”分析可知,“我”被吓一跳,不是因为丧礼庄重,而是因为丧礼轻佻。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散文句段作用的能力。此类试题通常考虑的方向有: (1)思想内容;(2)篇章结构;(3)表达效果;(4)读者感受。答题时,注意所给句段的位置,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本题所给句子处于文章结尾处。从表现手法上看,本句运用比喻修辞,将遗留在树干上的蝉壳比喻为空屋,表现蝉壳被抛弃后仿佛人去屋空;从思想内容上,本句流露出作者对人们抛弃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的隐忧与伤感;从表达效果和读者感受来看,本句形象含蓄,令人思索与回味;从篇章结构上看,承接上文,是对作者观点的深化。综合以上分析,整理归纳作答。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词语内涵和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审题,题干问的是“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谈谈你对‘庄重’的理解”,首先浏览文本,圈出文中写“庄重”表现的句子,然后进行整合。第一段说“当笔轻轻搁下时,暮色已然卷进了高墙。我通常把这种寂静肃穆下的场景归于庄重。是的,怀揣庄严和深重,这种心情让人速长几岁”;第三段说“庄重的场合一但不庄重了,
对其他人来说是一种隐痛,也使场景滑稽起来,模糊了主题”“我想这就是一种转换,一个人到来了,一个人远去了,他们擦肩而过,都郑重其事”,再结合前面所写的弘一法师骨塔前的情形和感受,可以知道此处的“庄重”指的是面对生命的到来或逝去,持有最基本的肃穆、郑重之情;第五段说“唯有心真正地投入,庄重的神情才会浮现。对于庄重的感受,最初是一个人给予我的……这里的道理是什么呢?后来,我悟出来了,它不纯是生理卫生意义上的,主要是心灵感应上的安静,有益于用心地品味造物主的赐予,心怀感恩”,此处“庄重”的表现是面对艰苦的生活、坎坷的命运,依然保持感恩之心。第七段“庄重的高级形式乃是敬……不过,生活中这样的举止毕竟太少,无任何敬畏、禁忌,轻浮放荡、粗野把更多时间与空间充塞了”,这里的“庄重”要求面对天地间的诸多人事,保持敬畏之心。如第八段这个城市早年生长过许多慷慨激昂的人物,我对他们是怀有崇敬之情的,把这些英灵看成城市的……它可以倒卷,让我们看到一些凝重严峻的细节,包括每一个眉眼里那些值得崇敬的东西”,这里的“庄重”要求对于已逝的英灵,要永远铭记与崇敬。考生结合这些内容作答即可。
【点睛】紧扣内容与位置分析散文句段作用,考试对散文结构思路的考查往往以分析句段作用的形式出现。这是因为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是全文行文思路的表现。句段形式有开头段、结尾段、中间段、插入段。对句段作用的分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从思想内容上考虑。①联系本句(段)的含意,突出强调了什么内容或揭示了什么意思。②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与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情感态度。2.从篇章结构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就是统帅全文、过渡、照应题目、前后呼应等作用。句段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相同。3.表达角度。①看所给文字在表达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②有何表达效果。4.读者感受。看句段文字能给读者带来什么感受。通常术语有增强可读性、趣味性、增强文化底蕴,吸引读者,促使读者思考,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扑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监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
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慄。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政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益尊于齐。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B.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C.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D.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8.下列选项对文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晏婴乃荐田穰苴曰 ②以监军,乃可 ③夕时,庄贾乃至 ④乃斩其仆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伍”,均为古代居民基层组织,后以“闾、伍”借指乡里民间,据《周礼》记载,“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闾为族,八闾为联”。
B.“表”“漏”,古代测时器具,“表”在白天以日影方向长短测定时刻,如“立八尺之表”;“漏”在夜晚滴水漏沙,用刻度测定时间,如“更漏声残”。
C.“节”是符节,是缀有耗牛尾的竹竿等,古代有身份的人用来放牧牛羊的工具,如汉代苏武在胡地“杖汉节牧羊”十九年。
D.“骖”,是古代拉车的马。驾车时,若是三匹或四匹,就有骖、服之分,中间叫服,两旁的叫骖,如“俨骖騑于上路”。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军勒兵 勒:统率,训练
B.申明约束 约束:规约,规章
C.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徇:示众
D.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 劳:劳苦,功绩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穰苴被荐入仕,得到赏识。在晋燕侵犯、齐国败绩的时刻,齐王非常信任他,先任命他为将军,又升为大司马。
B.穰苴治军严厉,不惧权贵。庄贾在约定的时刻未到达军营,被斩首于三军之前,君王的使者驾车闯入军中,也被处斩。
C.穰苴体恤士卒,得到拥护。穰苴深入士卒军舍,平易待人,对体弱者关怀有加,穰苴率兵抗敌,士卒都争先出战。
D.穰苴劳苦功高,但晚景不佳。战胜回国后,齐景公先是对他礼遇,但听信谗言后解除了他的官职,他因此病发而死。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答案】7.A 8.A 9.C 10.D 11.C
12.穰苴虽然是田家的妾(偏房)生(庶出)的孩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归服(顺从),武略能震慑敌人(敌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王能试用他。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
本题,“邦内骚动”,“邦内”是“骚动”的主语,排除CD;“士卒暴露于境”,“士卒”是“暴露”的主语,排除B。
故选A。
【8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第一句中“乃”,副词,于是,就;第二句中“乃”,副词,才;第三句中“乃”,副词,才;第四句中“乃”,副词,就。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C项,“‘节’是符节,是缀有耗牛尾的竹竿等,古代有身份的人用来放牧牛羊的工具”表述错误。节,古代使者身份的标志。
故选C。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D项,“劳”,慰劳,犒劳。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A项,“齐王非常信任他,先任命他为将军,又升为大司马”时间错位。升为大司马是战后归国的事;
B项,“君王的使者驾车闯入军中,也被处斩”,错误;由原文“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可知,被处斩的不是使者,而是他的奴仆。
D项,“战胜回国后,齐景公先是对他礼遇,但听信谗言后解除了他的官职,他因此病发而死”理解错误,原文“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并不能推断穰苴是因免官而病死。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得分点:“虽”,虽然;“然”,但是,可是;“附”,使动用法,使……顺从;“愿”,希望。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参考译文: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子孙。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打齐国的东阿和甄城,燕国进犯齐国黄河南岸的领土。齐国的军队都被打得大败。齐景公为此非常忧虑。于是晏婴就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虽说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归服、顺从,武略能震慑敌人。希望君王能试用他。”于是齐景公召见了穰苴,跟他共同讨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穰苴说:“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君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起来,置于大夫之上,士兵们不会服从,百姓也不会信任,人的资望轻微,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希望您能派一位您宠信的国家尊重的大臣,来做监军,才行。”于是齐景公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派庄贾去做监军。
穰苴向景公辞行后,便和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在营门会齐。”第二天,穰苴率先赶到军门,立起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但庄贾一向骄盈显贵,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自己又做监军,就不特别着急;亲戚朋友为他饯行,挽留他喝酒。已经等到了正午,庄贾还没到来。穰苴就打倒木表,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饬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等他布署完毕,已经是日暮时分,庄贾这才到来。穰苴说:“为什么约定了时刻还迟到?”庄贾表示歉意地解释说:“朋友亲戚们给我送行,所以耽搁了。”穰苴说:“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队宣布规定号令后,就应忘掉私人的交情,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敌人侵略已经深入国境,国内骚乱不安,战士们已在前线战场暴露,无所隐蔽,国君睡不安稳,吃不香甜,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还谈得上什么送行呢!”于是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约定时刻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很害怕,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他搭救。报信的人去后不久,还没来得及返回,司马穰苴就把庄贾斩首,向三军巡行示众,全军将士都震惊害怕。过了好长时间,齐景公派的使者才拿着节符来赦免庄贾。车马飞奔直入军营。穰苴说:“将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又问军法官说:“驾着车马在军营里奔驰,军法上是怎么规定的?”军法官说:“应当斩首。”使者异常恐惧。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能斩首。”就斩了使者的仆从,砍断了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向三军巡行示众。又让使者回去向齐景公报告,然后就出发了。土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田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慰他们。还把自己作为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和士兵一样平分粮食,并且十分关心那些羸弱的士兵。三天后重新整训军队,准备出战。病弱的士兵也都要求一同奔赴战场,争先奋勇地为他战斗。晋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把军队撤回去了。燕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因渡黄河向北撤退而分散松懈,于是齐国的军队趁势追击他们,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然后率兵凯旋。
进入国都之前放下武器,解除规定,盟誓之后才敢进城。景公与众大夫迎之于郊,依礼慰劳军队完毕,然后才返回休息。见到穰苴之后,把他晋升为大司马。田氏从此在齐国日益显赫。
不久大夫鲍氏、高氏、国氏一伙陷害他,向景公进谗言。景公罢退穰苴,穰苴发病而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①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注】①狃,niǔ,因袭,拘泥。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B.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C.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D.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古代用来指称方位,特指水的南面,山的北面,文中“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指张家住在汴河南岸。
B.先人,祖先,有时特指亡父,如“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从“伯父”推知文中指称张硕亡父。
C.冠盖,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文中“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一句,借指往来的各种官员。
D.跬步,迈一次腿的距离,文中“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意即张氏园与出仕的朝堂距离很近。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 肩舆:乘坐轿子
B.处者安于故而难出 处者:担任官职的人
C.燕游之乐,不求而足 燕游:娱乐,游乐
D.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 循吏:循礼守法的官员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交待了园亭的地理位置,描写了园亭的景物,整散结合,长短错落,节奏明快,朗朗上口。
B.文章第二段介绍了园亭的修建者,园中百物令人满意,花费力气多,经营时间长,为下文说理作铺垫。
C.文章第三段颂扬了张氏先人修造园亭、替后代考虑的用心,认为一个人不必追求功名利禄,应当退隐山林。
D.文章最后一段叙写了自己彭城为官的感受,表达了买田退隐、与张氏子孙往来、畅游张氏园林的想法。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答案】13.C 14.A 15.B 16.C
17.(我)将要离开彭城,于心不忍(不舍),而彭城的父老乡亲也不嫌弃(讨厌)我,我将要在泗水的岸边买田地准备在此养老。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
本题,“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其深”“其富”分别做“隐”“养”的主语,两句结构相同,分别独立成句,故排除AB;“三宿而至其下”,“三宿”是“至”的状语,前面应该断开,排除D。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A项,“阳,古代用来指称方位,特指水的南面,山的北面,文中“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指张家住在汴河南岸”错误。山南水北为阳,文中指汴河北岸。
故选A。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B项,“处”,退隐;“处者”,这里指退隐的人。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C项,“一个人不必追求功名利禄,应当退隐山林”以偏概全。由原文“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可知,张氏先人修造园亭、替后代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得分点:“去”,离开;“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宾语前置句;“厌”,嫌弃,讨厌;“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状语后置句;“老”,形容词用作动词,养老;“焉”,兼语词,于之。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参考译文: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
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馀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
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如果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处。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馀荫。
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滨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①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②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③。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④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①绍熙五年,辛弃疾在福建担任安抚使,受到主和派馋害诬陷而即将落职。②燃犀,点燃犀牛角。③惨,凶残。④元龙,即三国时期的陈登,少有大志,曾助曹操灭敌得到升迁,后升任东城太守,三十九卒。
1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举头西北浮云”,西北天空被浮云遮蔽,暗示中原河山沦陷于金人之手。
B.上片用“我觉”二字领起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的清寒冷寂景色的描写。
C.“千古兴亡,百年悲笑”八个字写尽作者看透历史兴亡、是非成败的洒脱与超然。
D.“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描绘了一幅夕阳沙岸落帆图,以景结情。
19.词中“元龙老矣”使用陈登典故,有哪些深意?
【答案】18.C 19.(1)以元龙自比,暗示自己才志高远,也曾建立功勋;(2)内心落寞孤寂,年纪衰迈,退隐归去;(3)受人中伤,怀才不遇,内心悲愤。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千古兴亡,百年悲笑’八个字写尽作者看透历史兴亡、是非成败的洒脱与超然”“洒脱与超然”错误,是作者的无奈与悲愤。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技法,本题涉及典故的
深意。用典的好处有三:用典的首要目的是增强说服力;用典含蓄,秃婉抒情;运用典故,还可以使语言典雅精炼。联系词文作答是鉴赏的必然步骤。本题需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词句内容分析情感。“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不妨高卧,冰壶凉簟”,以淡静之词,勉强抑遏自己飞腾的壮志。这时作者年已在五十二岁以后,任福建提点刑狱之职,是无从施展收复中原的抱负的。以下千古兴亡的感慨,低徊往复,表面看来,情绪似乎低沉,但隐藏在词句背后的,正是不能忘怀国事的忧愤。情感相同,都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悲叹、愤懑。
【点睛】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主要有动静衬,以乐景衬哀情等;联想和想像(虚实结合),对比。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使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比如本题主要从抒情的方式、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答。
20.名篇名句默写
(1)孔子重视向他人学习,他认为要广博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要善于反思自己,“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里仁》)。
(2)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写愁巧妙,把远处的小山比做“________”,还用“__________”一句,用张翰的莼鲈之思写自己复杂心绪。
(3)李清照《醉花阴》“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点明愁绪,也体现了她的贵族生活。
(4)廉颇在了解蔺相如躲避自己、不与争列的真实情况后,马上“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一代名将知错能改的可贵精神。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以宋文帝欲立战功而北伐却遭重创之事咏叹南宋近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择其善者而从之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玉簪螺髻 休说鲈鱼堪脍
(3)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4)肉袒负荆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5)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簪,髻,脍,销,袒,胥,赢。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照的《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诗歌一出,引起文坛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
B.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筑学者梁思成对老北京城的保护,呕心沥血,念兹在兹,但终未成功,留下了遗憾。
C.我们不应再提倡“暴虎冯河”式的见义勇为精神,而是要加强以人为本、提倡安全保护意识和科学施救的教育。
D.公安执法规范化近来备受关注,其中既有对其总体成效的积极肯定,也有对个别民警执法行为的评头论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此题可以用排除法。
A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此处使用对象不当。
B项,念兹在兹:形容对某事非常的重视,念念不忘。此处使用恰当。
C项,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此处正确。
D项,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此处正确。
故选A。
【点睛】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还可以用排除法做成语题。
2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所谓“老马识途”——蒙着眼都能回家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过去再成功的实践经验都可能成为明日黄花,再厚实的知识老本都会很快坐吃山空。
②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波助澜,不仅催生了一批创新产业的兴起,同时也使传统企业在技术变革中实现了转型升级。
③荆轲,在我国历史上本是特有的文化符号,但在游戏里,“荆轲”变成了刺客家族世代传承的名号,“刺秦”的故事也被编造得南辕北辙。
④北京脚斗士协会会长吴彦达说过:“做体育产业真是不易,如果方法不对,可能几百亿人民币砸下去,都泥牛入海,无踪无影。”
⑤菜名的翻译体现了餐饮企业的文化品位,试想,当一个高档的餐厅摆上了浅陋、让人不知所云的外文菜谱,是不是拉低了餐厅的品位与档次?
⑥众所周知,贪官和情妇互相勾结、相伴而生,把反腐败的希望寄托在情妇身上,搞所谓以邪攻邪、以恶制恶,无异于与虎谋皮,也辱没了正道人心。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台语境辨析正误。
①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此处用后一义,正确。②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此处褒贬误用。③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这里不合语境。
④泥牛入海:比喻一去不复返。此处正确。
⑤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此处望文生义。
⑥与虎谋皮:跟老虎商量取下它的皮来,比喻所商量的事跟对方(多指坏人)利害冲突,绝对办不到。此处正确。
①④⑥正确。
故选C。
【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样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B.人们实现梦想的道路虽然不同,但感悟和体验又是何其相似!与众不同的是,通过扫描书中图片上的二维码,还可以观看环球过程中真实记录的各种风景和美景。
C.地中海温暖的阳光洒入展厅,一座座古希腊神话人物雕像栩栩如生,展示着美和力量,诉说着希腊古典艺术的灿烂辉煌,令人仿佛徜徉于历史长河里,沉醉在文明画卷中。
D.11月13日,56岁的罗建忠躺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护士喂他吃了些苹果,看起来精神不错。此时的他,胸腔中跳动的心脏来自千里之外的广州。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A项,“维护合理要求”,搭配不当,应该是“维护合法权益,满足合理要求”。
B项,“虽然”应置于句首,语序不当;“美景和风景”分类不当。
D项,“看起来精神不错”缺主语,成分残缺。
故选C。
【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
①文学意境论早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见端倪,盛唐之后开始全面形成。
②此后,意境论逐渐成了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历代都有学者文人对它作补充、发挥。
③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④相传王昌龄作的《诗格》中,甚至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
⑤清末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者。
⑥但他当时的意思,只是诗境三境中的一境。
A.④⑥①③②⑤ B.③①④⑥②⑤
C.④⑥③①⑤② D.③①⑤②④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由上文“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可知下文应对是什么是“意境”以及“意境”的发展历史进行阐述。第③句“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的“它”指的是“意境”,紧承开篇第一句,故第③句应放在句首,排除AC;第①②④⑤⑥介绍“意境”的发展历史,其中①④按照历史的顺序排列,排除D;
故选B。
【点睛】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②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③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④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25.下列各项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某作者在一篇《自序》 中写道:“可以说,我的拙作,虽然浅陋,缺乏特色,但也是我内心世界的反映。”
B.一则关于“名著推介”的广播稿中有这样一句:中篇小说《蘑菇圈》近日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作者阿来系我国著名作家。
C.一位本科毕业生在给招聘单位的自荐信中写道:“某人不才,只有本科学历,但是绝对名副其实,恳请贵单位领导唯才是用。”
D.康复后,某患者在送给尽心尽力治好了自己顽疾的医生的锦旗上面写道:“悬壶济世妙手回春,杏林高手医者仁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语言运用的得体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语言的谦敬、身份、主客、环境等运用的得体。
A项,“我的拙作”,“拙作”,谦称自己的作品,与“我”重复赘余。
B项,作为广播稿,“系”过于书面,且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广播者发音不准确,应改为“是”。
C项,自荐信应该自信且谦逊,“某人不才”过于谦虚,“绝对名副其实”“唯才是用”又稍显骄傲。
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6.对下列材料主旨理解总结最恰当的一项是
清代李渔对写作有形象的比喻:“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A.写文章应先安排结构,选定材料
B.写文章必须注意衔接,前后勾连
C.写文章需要打好基础,注重积累
D.写文章应当围绕中心,收放自如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主旨理解的能力。只要抓住“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这句话,便可以分析本句话的主旨,即:安排结构和选定材料两个方面的内容。本题据此回答即可。
故选A。
2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代表作《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共四折一楔子,每折的主角不同。
B.曹禺,现代剧作家,代表作《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C.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诗人、戏剧家,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D.元杂剧的剧本由曲词、宾白、科介组成。现代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
A项,“共四折一楔子,每折的主角不同”表述错误。标准的元杂剧每折主角一致。
故选B。
【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28.下列影视剧中的字幕台词,有的有书写错误,有的有语法错误,有的不得体,请指出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无需分析错误原因)。
①你的帐单,用得着十万块吗?——《家有喜事》
②公主刚刚大病初愈,怎不令人怜惜呢? ——《凤囚凰》
③富察傅恒看望了姐姐富察皇后,临走前对皇后姐姐说:“贤弟告退。”——《延禧攻略》
【答案】(1)错别字“帐”改为“账”。(2)大病初愈与“刚刚”重复,删去“刚刚”。(3)贤弟:敬辞,用于平辈或晚辈,不能自称。可改为“微臣”“小弟”或“傅恒”。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①错别字“帐”改为“账”。
②“大病初愈”的“初”与“刚刚”语义重复,删去“刚刚”。
③贤弟:敬辞,用于平辈或晚辈,不能自称。可改为“微臣”“小弟”或“傅恒”。
【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四、写作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为受教育者,有些同学总认为,在家有父母管着,在学校有老师管着,生活太没有自由了。身为教育者,西方一位教育家说过:“盲目地让孩子自由,实际上是亵渎文明,提倡野蛮。”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有不自由才有自由
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换言之,现在的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正因为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对孩子倾注了更多的心血;所以老师必须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给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复;所以孩子在双方的密切配合下逐步成长,减少了玩乐的时间,增加了读书的时间。
到了十八九岁,各方面都渐渐成熟,对于社会的现实都多多少少的有了些许了解。成熟懂事一些的,体会到父母、老师的苦心,依旧好好学习,走在早已定好雏形的步向成功的人生大道上;叛逆一些的,则整天想着如何摆脱父母、老师的管教,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他们认为,在家有父母管着,在学校有老师管着,他们的生活一点也不自由。
自由,一个多么吸引人的字眼!自由是什么?在有些人看来是指自己的一切言行不受拘束,不受他人干涉——绝对的自由。呵呵,绝对自由?那是不可能的!对于各方面都已经成熟的成年人,也没有绝对自由,更何况是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的青少年?
西方一位教育家说过:“盲目地让孩子自由,实际上是亵渎文明,提倡野蛮。”人类社会之所以与大自然中的动物界不同,就是因为有许多明确的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而这些人们自己提出的条条款款,又必须靠人类自己自觉遵守。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适应了各个条款,逐步控制了自己的欲望,逐步建立了发达的人类文明。而在绝对自由的大自然,动物界依旧保持原样,弱肉强食,与人类社会的差距越来越大。
人们在看似不自由的社会中进步,动物在看似自由的环境中原地踏步。人类的社会有许多限制,亦有许多宽松,有不自由的领域,也有自由的领域。动物界一视同仁,没有限制,没有宽松,有的只是自由,绝对的自由。当人类社会不再拥有这些规章制度,人们不再遵守法纪法规,人类的社会则变为另一个动物界。
人们遵守法纪法规,控制自己的欲望的意识是从小被灌输的,被教导的。正因为这样才根深蒂固,从潜意识里让我们遵纪守法,维持社会的平稳。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教导,而是给予绝对的自由,那么可以肯定这个孩子长大后是个“土霸王” (如果他能成长为有思考能力的人,而没有退化为野兽的话) ,不讲道理,为所欲为,危害乡里。
人们在社会中有自由吗?有,当然有。在法律明确规定的范围以及各地风俗信仰之外,就是自由的空间,随便你如何发泄自己的欲望,没有人过问,没有人干涉。比如说你什么时候吃晚饭,晚饭吃什么,菜如何烹调都是你的自由;你想看什么书、电视,进行什么娱乐都是任由自己去安排。
文明需要规章制度,人们需要自由。在两者的协调中,人们得到了相对自由。在遵守规章制度,牺牲掉一些自由的同时,获得另一些自由,享受更有序的生活。所以,我们没有绝对自由,我们也不需要绝对自由。自由对我们这些生活在文明社会的高等动物来说是指自己的一切不违反法律法规,不妨碍、伤害他人的言行不受拘束,不受干涉。
拥有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人,没有绝对自由,只有相对自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审题】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所给材料很简单,有两句话,一是“一些同学总认为生活不自由”;二是“西方的一位教育家认为不能盲目地让孩子自由”,抓住这两点进行思考即可。
审题过程:1.“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此”就是“一些孩子”认为父母“管着”老师“管着”,“没有自由”;一位西方教育家不能“盲目地让孩子自由”。“你有怎样的看法”,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为“对孩子的管束与自由”的问题。2.辩证分析,就这个问题应该理解为——物极必反,讲究程度,讲究分寸;要一分为二,大多数的问题有利有弊。就是不要说绝对话、过头话,不要褒扬无极限,贬低无底线。任何问题都有限度,都有好的一面、不利的一面。①从自由这个角度谈,没有约束的自由,就是放纵。所以,自由不是放纵,不是目无法纪为所欲为,这种思维应该谈到。就像修剪树木,自由的生长,不是旁逸斜出,否则就是歪才、不成材。②从管束这个角度看,适度地约束是必要的。孙猴子尚且戴上紧箍咒,才修成正果取到真经的。无论侧重那个方面,都要有前提:自由,必须有约束;约束,必须给以自由。自由与约束都必须是适度的、恰当的、理性的。指出适度的自由与适度的管制,是正确的教育方法;而一味强调个性自由以及实施过于严厉的管制,都是错误的。
【立意】
①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不要把孩子框在框框里圈养,要引导,而不是约束。
②盲目自由不如约束:孩子自制力差,盲目的不加管教很容易“学坏”,要谨慎考虑孩童教育,不能不管教,还不能管教太严。
【素材】热点素材:
人人貌似都必须走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好像无法选择,但是丁俊晖、韩寒们却选择了更适合他们个性与爱好的人生道路,他们是自由的。中国一-姐网坛李娜,在事业处于巅峰之时选择了走职业网球运动员之路,她是自由的,但是这样的自由注定要靠她一一个人担负起所有训练、比赛等费用,她又是不自由的。秦火火等网络大V,在互联网上狂放恣肆,呼风唤雨,自由过了头,最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只落得个不自由的结局。
个性名言素材: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自由”这个词无论如何都不属于你的意志的;那么自由只是,并且只能是做人想做的事的能力。
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畏惧它的缘故。
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
【结构】按议论文的程式来写,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在文中要明确、突出,尤其要强调论证过程,不可以罗列论据、讲述故事来替代论证。议论文强调理论性和逻辑性,因此,条理要清晰,结构要合理。写作中要注意及时分出段落,一段文字只集中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不要东拉西扯,导致文章缺乏层次感。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与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
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相关文档
-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2021-06-0622页
-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19-22021-06-0617页
- 2017高中语文综合质量检测新人教版2021-06-0616页
-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二下2021-06-0611页
-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2021-06-0625页
-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静乐一中2019-22021-06-0616页
- 【语文】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92021-06-0623页
-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中学2019-20202021-06-0610页
-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4部分作文高2021-06-062页
- 湖南省宁远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2021-06-06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