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2.50 KB
  • 2021-06-08 发布

广东省连平县忠信中学2019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届高三上学期段考试题(三)‎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监察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依据自己的国情,发展出不同的监察制度体系。在我国古代,虽然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监察体系,但也形成了较高水平的对官员进行监督纠察的制度。‎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与官僚制度的形成有密切联系。在秦代,丞相掌政务,太尉掌军务,御史大夫掌监察。这种体制开创了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格局。汉承秦制,监察机构称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唐代监察机构内部形成更严密的三院制,这种体制一直沿用到明清。对地方的监察制度,秦代也已形成,郡一级派有常驻的监察御史。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大监察区,设刺史负监察之任。唐代对地方的监察由察院负责。明清时期,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派出巡按地方的官员称巡按御史,权力很大。对政府部门公务进行经常性稽查和监察,开始于唐。到明清时设六科给事中,其主要职责为对六部公务进行稽查、监察。‎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当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从总体上看,它对调节统治者内部关系、保障统治机器正常运转、澄清吏治、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分析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职责、特点,可以总结出其中蕴涵的智慧。‎ 监察网络覆盖面广。在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的整个官僚体系都被纳入监察网络之中。监察制度不仅覆盖整个官僚系统,而且也涉及国家政务的方方面面,如行政监察、立法监察、人事监察、司法监察、经济监察、军事监察、仪制监察、文教监察、科考监察等。有时还派出御史进行专门监察,如巡仓御史就是为监察仓库而被特别派出的。这些监察制度囊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涉及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在实践中对于纠弹违法官吏、监督国家政务实施、贯彻政策与法令等都体现出比较突出的制度功效。‎ 对监察官吏要求较高。严格监察官选任、规范监察官行为是贯彻实施监察制度的重要条件之一。历代选拔监察官首先要考察其道德品质,监察官必须清正廉洁、忠于职守、不徇私情、刚正不阿。其次,需科举出身,以保证其文化素养。再者,监察官要有地方工作经验。此外,监察官必须严格依法监察,如有失监、漏监或贪赃枉法,则加重处刑。如《大清律例》规定:科道官受人馈送、收人财物,以及买卖多取价利,较其他官员罪加二等处罚。御史纠弹要有实据,不得风闻言事,对于捕风捉影者予以制裁。监察官受到最高统治者的重视。比如,汉代中央最高监察官御史中丞和京畿地区的监察官在朝会中都有座位。元世祖也曾说,“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 注重监察立法。随着监察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监察立法也相应地有所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法典化,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使得监察活动有法律根据。不仅如此,监察立法也限定了监察权的行使,使监察官不得随意超出法律范围行事。清朝的监察法《钦定台规》,集历代监察立法之大成,包括训典、宪纲、六科、各道、五城、稽查、巡察和通例八类,内容十分完备。这也是中国古代治理中重视法律作用的表现。这种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监察法体系,不仅具体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鲜明特色,而且在世界监察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产生于中华文化土壤,其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 ‎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的监察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从总体上看,是具有较高水平的对官员进行监督纠察的制度。‎ ‎ B.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基本上实现了对中央、地方官员及政务的全方位覆盖。‎ ‎ C.中国古代对监察官的选拔要求高于其他所有官员,对监察官犯罪处罚也更严厉。‎ ‎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的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论证,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文章第二段论述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与官僚制度的形成有内在的密切联系。‎ ‎ B.文章具体论证了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的局限性及其积极作用,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做了肯定。‎ ‎ C.文章通过对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意在让现代人们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 ‎ D.文章以清朝的监察法《钦定台规》为例论述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建设过程中注重监察立法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负责地方监察的官员虽然历代名称各不相同,但因负监察使命,更能得到快速地晋升。‎ ‎ B.不断地扩大监察网络的覆盖面,就能更好地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及维护统治者的统治。‎ ‎ C.只要严格监察官的选任,让道德水准高的人任职,就能保证监察制度的贯彻实施。‎ D.监察立法不仅使监察活动有法律根据,也使得监察官监察权的行使得到了约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月白湖荡 余显斌 六月,湖里绿了一片,绿的是苇草,是荷叶,是其它水草。水草下当然有鱼,有虾。水面有菱角,青嫩嫩的,随手捞起一个,洗一洗就可以生吃,味道青鲜鲜的。水下呢,还有嫩嫩的藕。这儿的湖泥很软,提一根荷梗,轻轻地扯起来,就带出一根藕来,白嫩嫩的。用水一洗,吃上一口,满嘴都是莲藕的香味。‎ 棒子捞了几个菱角,还有几个嫩藕,不是自己吃,是给小王叔叔的。‎ 每次等待小王叔叔时,棒子都会这么做。等到芦苇那边传来两声鸟鸣,小王叔叔就会出现,来时,骑着匹大白马。小王叔叔吃着菱角,还有嫩藕。棒子就跑过去,羡慕地摸着大白马的鬃毛。‎ 小王叔叔笑道,想骑?‎ 棒子点点头,当然。‎ 小王叔叔就老气横秋地说,小鬼,太矮了,脑袋高过马背时,才能骑。‎ 棒子噘着嘴,暗地里和白马比比,头刚刚挨着马背。‎ 他想,再过一年就高过马背了,就可以了。‎ 可是,离开后,小王叔叔却再没有来过。那天,棒子撑着一只小划子,藏在苇草里,等着小王叔叔送信来。没有等到,几声鸟鸣后,他等来的是一个陌生人,是张叔叔。棒子忙问,小王叔叔呢?‎ 张叔叔红了眼圈,轻声告诉他,小王叔叔遭遇了小鬼子,牺牲了。‎ 棒子眼睛顿时模糊了,远处的天,近处的水,还有苇草、荷叶、荷花,都一片朦胧。他喃喃地道,怎么会?小王叔叔有大白马,又高又大,跑起来飞快。‎ 张叔叔叹息,小鬼子的东洋马比新四军的马更高更大,跑起来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快多了。‎ 棒子咬着牙,狠狠地道,东洋马,真可恨!‎ 张叔叔也点点头咬着牙说,我们要报仇。‎ 报仇的机会就在眼前。原来,张叔叔这次来,是传达上级命令的,最近,一支新四军骑兵营要经过这儿,准备和湖东新四军二团会合,端掉小鬼子的碉堡。张叔叔告诉棒子,骑兵营来时,希望棒子能给带路。‎ 棒子高兴极了,说声是。‎ 张叔叔拍拍棒子的肩膀叮嘱,小鬼,注意安全啊。‎ 棒子点点头,送走了张叔叔,撑着小划子,出没在密密的苇丛里,等着骑兵营的到来。‎ 骑兵营来时是在一个晚上,月光水亮亮的一片,笼罩着湖面。湖面浮荡着淡蓝的雾,苇草和荷叶在雾里如淡墨画的一般,朦朦胧胧的。‎ 张叔叔带头,将骑兵营长介绍给棒子。‎ 骑兵营长笑着夸棒子是好样的。‎ 棒子很高兴,看看这匹骏马,又摸摸那匹。骑兵营长开玩笑说,没骑过吧?棒子使劲地点头,傻乎乎的样子,逗得骑兵营长笑了,张叔叔也笑了。‎ 湖里芦苇丛中隐藏着一条暗道,在湖中间,有新四军的监察哨把守着,有可疑人经过,监察哨马上鸣枪报警,对岸的新四军二团听到枪声,立即做好战斗准备。因此,鬼子几次来袭,都大败而归。‎ 棒子当然能带人顺利通过,因为棒子是新四军的通讯员啊。‎ 他手一挥,带着骑兵营出发了。‎ 已经是后半夜了,湖上月光变得更亮更白。苇草深处,不时传来露珠滴落声,还有“咚”的一响,是青蛙跳水的声音。棒子带着部队,静静地走着,沿着那条路走着,新四军监察哨看见了,没有阻拦。棒子带着骑兵营走到一处湖湾处,将两根手指插入嘴里,“嘘”地吹响一声口哨。在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已抱着身边的张叔叔,“噗通”跳入湖水深处的苇草丛里。‎ 湖里的月光顿时碎了。枪声响起,打破湖面的寂静。‎ 骑兵营士兵一个个在枪声中倒下,不一会儿,全被消灭。‎ 新四军战士划着水,从苇丛里浮出来打扫战场,同时寻找着棒子。一片荷叶下,一个声音道,在这儿呢。随着声音,棒子浮出水面,拖着肚子已经灌满水的张叔叔。‎ 张叔叔不是什么通讯员,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 大木三郎一直想破获新四军的交通线,就悄悄盯上了小王叔叔,摸清一切后,他枪杀了小王叔叔。然后,自己扮成通讯员,哄骗棒子,准备带着日军特种部队,假扮做新四军骑兵营,将湖东新四军一举歼灭。‎ 他最终自投罗网,却弄不清自己究竟在哪儿露了马脚。‎ 棒子得意地说,是你自己吐露了真相的。‎ 棒子说,大木三郎曾告诉自己,东洋马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高大。当骑兵营出现时,自己走过去,站在马旁暗暗一比,那些马都高过了自己的脑袋,而大白马和自己脑袋齐平。他终于清楚,他遭遇了日军。因此,发出信号,让提前防备着的新四军出击。‎ 大木三郎一听,傻了眼。‎ 棒子随着新四军战士押着垂头丧气的大木三郎,迅速消失在月光下的苇丛中。月光慢慢变淡了,照着湖面,苇丛里有只小划子,如一牙月亮,一晃一晃的。‎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1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3分) ( )‎ A.棒子没等到小王叔叔却等来了一个陌生的张叔叔,这一蹊跷的情节为下文他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埋下了伏笔。‎ B.小说中反复出现“月光”形象,不但展示了那天晚上的特定环境,还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与故事情节相映成趣。‎ C.小说主人公棒子的形象生动鲜明:作为新四军通讯员,他尽管年纪还小,但机智勇敢,临危不乱,令人敬佩。‎ D.小说的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简练传神,如写月下苇草深处的露珠滴落声、青蛙跳水声,以静衬动,细致入微。‎ ‎5.小说开头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小说结尾部分说,“张叔叔不是什么通讯员,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这样安排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 当今是数字化的信息时代,阅读载体趋于多元化发展,网络小说、电子杂志、电子书等数字化阅读方式层出不穷,成为了和传统阅读并驾齐驱的阅读方式,如今几乎大部分经典畅销书籍都能在网络上找到其电子版本,甚至是有声图书,虽然目前纸质书籍并没有受到重创,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读者愿意购买纸质图书,正如英国情报学家K.J.麦克格雷所指出的:没有任何一种媒介可以完全取代另外一种媒介,总的情形是相互补充并逐步统一起来以解决一个特定的交流问题。但毫无疑问,新的阅读方式已经分流了传统阅读的部分受众。 (摘编自《当今国民阅读习惯与趋势探讨》)‎ 材料二 ‎ ‎   阅读年龄与阅读类别图          中国人习惯的阅读方式图 材料三 ‎ 当今社会,人们习惯于畅游互联网,有时间读书似乎成了一种奢求。虽然精神食粮不再匮乏,各类书籍品种丰富,应有尽有,遗憾的是,如今我们却很难再见到人人都爱读书的场景。读书的习惯都去哪儿了,引人深思。‎ ‎“全民阅读”今年已是第五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 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建立了区域的阅读节、阅读月,开展了传统文化讲学、经典诵读、亲子阅读等主题阅读活动;由多家出版社出版的50多种图书入选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的中国好书。全民阅读的倡导,能够让我们的老百姓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去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进而达到全民悦读。“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全民阅读更应该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从小把古代经典嵌在脑子里,薪火相传,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四 ‎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 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他认为,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它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 在叶圣陶先生看来,以“整本的书”为教材,“就学生方面说,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在中学阶段内虽然只能读有限的几本书,但是那几本书是真正专心去读的,这就养成了读书的能力;凭这能力,就可以随时随地读其他的书以及单篇短章。读整部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同时又可以练习速读。如此说来,改用整本的书作为教材,对于‘养成读书习惯’,似乎切实有效得多”。‎ ‎ (摘编搜狐网)‎ 材料五 ‎ 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在制定重建家园计划时,仍留出专门资金用来推广阅读。“阅读是教育的基础”这一理念已成为全德国的共识。德国人非常注重阅读的娱乐功能,提倡快乐阅读,他们用书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阅读的兴趣,让孩子更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德国人更喜欢纸质图书,认为真正的阅读源于书,而非实时消息。他们更愿意阅读有价值的,即便是长篇大论的文章,而不是阅读那些无用的、八卦的、没有任何营养的花边消息。德国平均每个家庭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100多册。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以色列这个国家虽然很小,但在创新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以色列平均几千人就有一个公共图书馆。以色列有句老话:“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 以色列人以此激励自己,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惯。犹太人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犹太民族不仅涌现出的科学家多,而且拥有亿万家财的富贾巨商也居于世界各民族之前。在美国,屈指可数的亿万富翁中,犹太人就占了一半之多。许多人把犹太民族称为善于学习,积极思考的民族。 (摘编自人民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信息时代,大部分经典畅销书都已有其电子版本,但仍有读者愿意购买纸质图书,数字化阅读方式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阅读方式。‎ B.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多次倡导,希望能够让全社会更重视读书,让人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C.苏轼认为阅读时不必追求所有的问题都弄懂,只就一个目标或问题进行探究,日积月累必有收获,他还强调读书应注重独立思考。‎ D.犹太人善于学习,积极思考,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惯。这种学习精神让他们受益匪浅,美国亿万富翁中犹太人占多数与此不无关系。‎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各类书籍品种随时代发展而日益丰富,虽然人们习惯于畅游互联网,但绝大多数人的阅读方式还是以纸质图书为主。‎ B.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阅读有不同的选择,这与他们的人生阅历和生活需求有关,如00后的阅读就与学业关系较紧密。‎ C.二战后德国人注重阅读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倡导快乐阅读。他们喜欢阅读纸质书籍,也喜欢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 D.叶圣陶提倡的“整本书阅读”既能练习精读,又能练习速读,所以他强调学生在中学时专心只读几本书就能养成读书的能力。‎ ‎9.你觉得怎么样才能达到“全民阅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3题。 ‎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 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 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 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低舰,兜鍪尽裂,仅免。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力拒。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摇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师还,赐良田金帛。‎ 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出。翌日卒,年三十八。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 ‎ ‎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 ‎10.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B.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C.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D.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11.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另外祖父的父亲也称太祖。‎ B.金陵,即现在的南京,史上曾是吴、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被称为“六朝古都”。‎ C.“幸其第”中的“幸”特指皇帝亲临某地,“幸其第”的意思就是皇帝到他的宅第去。‎ D.卒,在《礼记》中指大夫的死;另外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士死称“不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俞通海擅长水战,深受太祖信任。他归顺太祖之后,太祖喜出望外,高兴地说“天赞我也!”‎ B.俞通海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胥口作战中,自己先带头迅速战斗,结果被敌军射中右眼。‎ C.俞通海忠心耿耿,临危不惧。太祖在康郎山遇险,俞通海奋不顾身,全力营救太祖脱险。‎ D.俞通海治军严明,关爱百姓。在攻克湖州和攻取太仓以后,秋毫无犯,当地百姓十分欢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 ‎(2)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4.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 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C.“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 ‎15.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氓》中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要保持清醒,不要沉迷爱情的两句是:‎ ‎“ , 。”‎ ‎(2)《琵琶行》中诗人在听完琵琶女自述身世后,不禁也感怀遭遇,表达同病相怜之感的两句是:“ , 。”‎ ‎(3)苏轼《赤壁赋》中认为人生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抒发了人生短暂、长江无穷的慨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地球生命历经了五次演化: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是3.65亿年前,海洋生物遭到重创;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2.5亿年前,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是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而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使得存在于地球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灭绝了。( )。‎ ‎ 在地球生命演化中,在所有灭绝的物种里,恐龙是最重要也最 的。40多亿年间发生的无数偶然事件造就了今天地球上的 。与地质历史上远古生物的多样性相比,人类只是 。‎ ‎ 地球在承载着生命与人类文明的同时,在过度开发、水质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下,地球已经 。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然而,地球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和强度,地球会不会有“弹尽粮绝”的一天?当前最为急迫的事情就是维护、保护好物种之间的多样性平衡,使整个自然界保持蓬勃生机。‎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难以置信 大干世界 沧海一粟 疲惫不堪 B.确信无疑 芸芸众生 九牛一毛 不堪重负 C.确信无疑 大干世界 九牛一毛 疲惫不堪 D.难以置信 芸芸众生 沧海一粟 不堪重负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五次物种大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B.恐龙等物种被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C.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是造成地球上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D.造成地球上主要物种灭绝的原因是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巨大的生态压力让人难以承受。‎ B.数量庞大的人口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C.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使得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D.人们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20.下面是某高校自主招生办公室致考生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妥当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语言表达准确、得体、连贯。(5分)‎ 致考生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考生:‎ ‎ 欢迎参加鄙校2019年度高考自主招生考前选拔工作。请在参加自主招生选拔前,及时登录网站(gaokao.chsi.com.cn),了解自主招生政策及实施方案。考生必须使用网站招生系统进行注册、查询选拔状态、填报志愿组合,并确认有效志愿。因条件所限,招生系统还有许多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感谢您的宽恕和支持!‎ ‎ 预祝各位考生顺利!‎ ‎ 中国某高校自主招生办公室 ‎ 2018年3月10日 ‎21.下面是某机构对一工业园区15个工厂的年轻打工者业余时间支配情况的调查统计,请你就此写两条结论,并针对工厂的年轻打工者业余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6分)‎ 年轻打工者业余时间支配情况调查统计表(男500人,女500人)‎ 内容 年轻男打工者 比例(%)‎ 年轻女打工者 比例(%)‎ 泡网吧 ‎391‎ ‎78.2‎ ‎301‎ ‎60.2‎ 手机聊天 ‎311‎ ‎62.2‎ ‎397‎ ‎79.4‎ 谈恋爱 ‎179‎ ‎35.8‎ ‎171‎ ‎34.2‎ 锻炼身体 ‎58‎ ‎11.6‎ ‎47‎ ‎9.4‎ 进修学习 ‎32‎ ‎6.4‎ ‎37‎ ‎7.4‎ ‎(1)当今年轻打工者业余生活的现状: ‎ ‎(2)建议: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015年河南一位女教师的辞职信火遍网络,辞职理由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入选2015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被评为“史上最具情怀辞职信”。时过三年,这十个字依然是很多热血少年、青年、老年人心底的呐喊:武大的樱花、北大的未名湖、上海的明珠塔、云南的香格里拉、非洲的好望角、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真的应该去看看!‎ ‎ 世界那么大,你凭什么去看看?‎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届高三段考(三)语文【参考答案】‎ ‎1.C 【解析】“中国古代对监察官的选拔要求高于其他所有官员”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明了监察官的任用条件较高,“高于其他所有官员”于文无据。‎ ‎2.B 【解析】“具体论证了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的局限性及其积极作用”分析错误,并没有具体分析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的局限性。‎ ‎3.D 【解析】A“但因负监察使命,更能得到快速地晋升”说法错误,原文只提到了对监察官的重视并无“更能得到快速地晋升”的信息;B监察制度关键是要在实践中体现出制度的功效,而不是范围越广,作用就越大;C“就能保证监察制度的贯彻实施”说法错误,道德水准高只是条件之一。‎ ‎4.(3分)D【解析】“以静衬动”不正确,应是以动衬静。‎ ‎5.(6分)描写湖荡的秀美风光,为小说增添了诗情画意;照应标题,并为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做铺垫;展现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有助于烘托棒子等新四军战士的美好形象。(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6.(6分)使小说情节发生逆转,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张叔叔的日军间谍身份被棒子识别,充分表现了棒子的细心、机智,突出了他的形象特点;日军间谍冒充新四军通讯员,可见对敌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从而深化了小说主题。(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7.C (张冠李戴,追求“独立思考”是陶渊明的观点。)‎ ‎8.B (A项,夸大范围,图表中是“57.2%的人习惯于阅读纸质图书”;C项,“不同类型文章”错,文中是说他们“更愿意阅读有价值的,即便是长篇大论的文章”;D项,逻辑错误,原文说的是“虽然只能读有限的几本书,但是那几本书是真正专心去读的,这就养成了读书的能力”。)‎ ‎9.①政府重视倡导,全民形成重视阅读的共识;②政府加大投入,提供资金和设备上的保障;③社会多方参与,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④国民注重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特别注意从娃娃抓起;⑤多出版有价值的好书,重视经典文化的宣传;⑥指导人们掌握各种有效的读书方法。(答出一点1分,答出六点得6分)‎ ‎10.C 分析:“舟”作后句的主语,“入江”“据敌”两种做法,中间断开,“彼舟”作后句的主语。‎ ‎11.A 分析:祖父的父亲称为曾祖。‎ ‎12.A 分析:此时并没有“深受太祖信任”,太祖高兴是因为俞通海有水军千艘。‎ ‎13.(1)太祖正在和阳驻军,谋划渡过长江,缺少船只。俞通海来到,太祖非常高兴说:“上天帮助我呀!”(“方”译为“正在”,“师”译为“军队”,“舟楫”译为“船只”,“赞”译为“帮助”,句意1分)‎ ‎(2)俞通海跟从徐达攻克宁国,攻下水阳,乘机用水军平定太湖,在马迹山收降张士诚守将,停船于胥口。(“从”译为“跟从”,“克”译为“攻克”,“略”译为“平定”,“舣舟”译为“停船”,句意1分)‎ ‎14.C (“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错,此处应是诗人想象家人们也在思念自己,因而遥望着天际的孤帆,期盼着自己的归去。)‎ ‎15.①首联选取了“落叶”“鸿雁”“长江”的典型意象,点明季节,描绘了一幅凄凉寒冷的深秋景象。(2分)②一个“寒”字,既点明了题目中的“早寒”,又渲染了秋天的寒意,还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失意悲凉。(2分)③首联采用起兴(或借景抒情)的手法,奠定全诗悲凉迷茫的感情基调,为后文的思乡与或出世或归隐而难以抉择的矛盾心情作铺垫,结构上也与诗歌的最后一句相呼应。(2分)‎ ‎16、(1)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2)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7.D (难以置信: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确信无疑:坚定地相信某事是真实的。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大千世界: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沧海一粟:意思是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九牛一毛: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不堪重负:承受不了繁重的负荷,不能担当重任,指在经济上或别的方面无法承受。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过度劳累。)‎ ‎18.A (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这个句子在第一段末尾,并句末的标点符号是句号,由此可以初步断定这句话是承接、总括上文的。再从四个选项看,选项都是概括性的语言。而A项“这五次物种大灭绝”紧乘上文的“五次演变”,“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是对演变原因最恰当的分析。)‎ ‎19.C (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人类不断地向地球索取资源;一层意思是人类不断地向地球索取资源,使得地球承受的生态压力巨大。由此可以判断“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的主语不是“数量庞大的人口”,故此,最恰当的修改是C项。)‎ ‎20、【参考答案】(1)“尊敬”改为“亲爱”或者删去 ‎(2)“鄙校”改为“我校”,“鄙”是对自己的谦虚称法,不能用到学校上 ‎(3)“查询选拔状态,填报志愿组合”改为“填报志愿组合,查询选拔状态”‎ ‎(4)“您”改为“你们”或者删去“您的”‎ ‎(5)“宽恕”改为“理解”或“谅解”。‎ ‎21.(1)现状:①大多数年轻打工者的业余生活主要是泡网吧和手机聊天:但男性更喜欢泡网吧,女性更喜欢手机聊天。②年青打工者对锻炼身体和进修学习都重视不够。(每点2分)‎ ‎(2)建议:年青打工者应加强身体锻炼和进修学习,减少去网吧和手机聊天的时间。(2分)‎ ‎22.【参考立意】本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又要脚踏实地。‎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理想的愿景,生活的目标,人生的梦想。“你凭什么去看看”,引人深思,是作文立意的出发点。①要想看世界,需要有看世界的能力;②人生要有梦想,有梦想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③实现梦想要凭借过硬的本领;④凭借持久的历练、不懈的努力和不断地打拼,历练出看世界的能力;⑤与其说是看这世界,不如说是要用看世界的能力,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⑥心无旁骛、勤学苦练,才有看世界的资本;⑦毅力、自控力、承受力、专注力和自信力,才是看世界的本钱;⑧凭着优秀的品性和优秀的才华,才能看到更为精彩的世界。‎ 参考译文:‎ 俞通海,字碧泉。他的祖先是濠州人。他的父亲俞廷玉搬迁到巢湖。元朝末年,盗匪起于汝州、颖州。俞廷玉父子和赵普胜、廖永安等人在巢湖安营扎寨,拥有千艘战舰兵力的水军部队。他们多次被庐州左君弼困窘,派遣俞通海悄悄地从小道归顺太祖。太祖正在和阳驻军,谋划渡过长江,缺少船只。俞通海来到,太祖非常高兴说:“上天帮助我呀!”太祖亲自前往安抚他们的军队。‎ 俞通海为人沉着刚毅,治军严明而有恩德,士兵乐意为他所用。巢湖各将都擅长水战,而俞通海是最好的。跟从攻克宁国,攻下水阳,乘机用水军平定太湖,在马迹山收降张士诚守将,停船于胥口。吕珍军队突然来到,诸将想退。俞通海说:“不可以后退,敌方多我们少,后退的话,那么我方情况就被暴露了,还不如攻击他们。”于是通海自己先带头迅速战斗,对方箭下如雨,射中他的右眼。不能作战,他命令手下士兵披上自己的盔甲监督指挥作战。敌人把督战的士兵当作通海了,就不敢逼近,慢慢地退兵离开了。俞通海从此一只眼睛失明。‎ 陈友谅大力举兵围攻南昌。俞通海跟从太祖攻击敌人。在康郎山相遇,因为船小不能仰攻大船,太祖军奋力作战差点支持不住。俞通海乘风放火焚烧敌船二十多艘,敌军稍稍受挫。太祖的船搁浅被围困了,陈友谅的骁勇的将领张定边径直向前冲,进犯太祖的船。常遇春射中张定边,俞通海乘飞舸前来援战,船只飞速驶来,带动湖水急涌而至,太祖的船只得以脱险。而俞通海的船又被敌方巨舰压住,兵士都用头抵住敌舰,头盔全裂,才勉强脱险。第二天再战,俞通海偕同廖永忠等把七艘船装上火药进攻敌舰,焚烧敌船数百艘。过了两天,俞通海又派六艘战船深入敌方。敌方联合大舰船奋力抵抗。太祖登上舵楼远望,很久都没有看到什么,料想俞通海的船只已经沉没了。过了一会儿,六艘船绕过敌方的舰船出现,飘飘扬扬如游龙。军队欢呼,勇气猛增百倍,作战更加奋力。陈友谅的军队大败。太祖军队驻扎在左蠡,俞通海进言说:“湖水很浅,小船很难周旋,不如进入长江,占据敌方的上游。他们的船进入,就立刻可以擒拿了。”于是就转移军队驶出湖,在水边和陆地构建栅栏。陈友谅不敢出来。在湖中停留了一个月,粮食用完,陈友谅带兵突围逃跑,最终失败死去。这场战役,俞通海军功最多。军队回京,赐予良田金帛。‎ 跟从徐达平定安丰,又跟从攻克湖州,攻取太仓,秋毫无犯,百姓欢悦。围攻平江,大战灭渡桥,直捣桃花坞,中流箭,伤很重,回金陵。太祖驾临他的府第,问道:“平章知道我来探问伤情了吗?”俞通海不能说话。太祖挥泪而出。第二天死,时年三十八岁。太祖哭吊非常悲哀,随从的官员卫士都感动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