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级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传入日本、韩国等国家,并被广为移植和仿建,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窗口和重要象征。传统书院文化的内涵相当丰富,可以从精神、制度和行为三个层面进行解读,汲取其合理成分,为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镜鉴和启示。
精神文化层面:传统书院注重价值关怀,有益于当代德育为先理念的坚守。
书院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古代书院为“补官学之弊而兴办”,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明道传道”“发扬学术”的办学宗旨和“德育为本,修身为要;心忧天下,忠勇报国”的教育理念。书院大儒朱熹曾言:“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简言之,书院的精神文化是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完美统一。
制度文化层面:传统书院强调规范保障,有利于当代高等教育管理的优化。
书院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管理架构和制度规范,其特点是管理机构精练化、管理原则民主化和管理方式学规化。书院的管理架构主要是“山长负责制”。山长是书院的灵魂和核心,主持教学、引领学术,德行必须“足为多士模范”。书院生徒参与管理比较普遍,很多职务都由学生担任,“斋长”是其中最主要的职务,从生徒中选择品行端正、学业优秀者担任。学规是为古代书院师生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的通称,一般包括揭示、学则、学约等。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规是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内容涵盖阅读目的、进德立品、修身养性、阅读技法等方面,语言严肃而不失婉约。书院学规是根据学生的主体需要和内在潜能确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行为文化层面:传统书院倡扬活动实效,助益于当代学校教育实践的优化。
书院的行为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会讲、讲会和游历等活动。讲会指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争鸣。讲会参与者不分阶级、不问出身,广纳会友,所有人一律平等交流,学生在自习中产生的问题可以当面向老师请教可以得到及时解答。公元1167年,理学家朱熹专程从福建崇安来到湖南长沙,去访问主教岳麓书院的张栻,开创中国书院史上不同学派之间会讲的先河,留下了千古佳话“朱张会讲”。游历是书院大师提倡的践履活动,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书本,应该走向民间,走近名山大川。书院山长经常带领生徒“绝其尘香,存其道气”,使生徒“聆清幽之胜,踵明贤之迹,兴尚友之思”,以强化其社会责任感。
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书院形成的独特文化符合教育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入新时代,弘扬传统书院优秀文化,既可以引领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又可以促进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摘编自张晓《传统书院文化的基本维度及其当代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韩等国对中国书院进行了大范围移植和仿建,使之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 书院的精神文化是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完美统一,它由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两方面组成。
C. 朱熹访问主教岳麓书院的张栻,在这次讲会中,他们开展学术交流和争鸣,有益于教育实践的优化。
D. 新时代,在引领思想、规范行为以及促进文化自觉等方面,弘扬传统书院优秀文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精神、制度和行为三个文化层面入手,对传统书院文化丰富的内涵进行了解读。
B. 文章在论证三个文化层面时,引述了与书院大儒、南宋理学家朱熹有关的言论或事例。
C. 文章在论证传统书院文化的现实意义时,对每个层面的当代价值都进行了具体分析。
D. 文章在论证传统书院不同层面的特点时,也提及它们给予当代教育的不同角度的启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熹认为古代圣贤教人为学之意,并非在于培养人阅读、写作能力并借此追求功名利禄。
B. 学规一般包括揭示、学则、学约等,它作为古代书院的规章制度,应该由师生来共同遵守。
C. 很多职务由学生担任,生徒参与管理较普遍,这是书院制度文化中管理原则民主化的体现。
D. 出于强化生徒的社会责任感的目的,书院山长经常带领他们游历,这有助于收获活动实效。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选项内容强加因果,原文第一段“传入日本、韩国等国家,并被广为移植和仿建”和“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因果关系。B项,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书院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选项缺少“主要”二字。C项,张冠李戴,原文第七段中写朱熹访问张栻,属于“会讲”而不是“讲会”。故选D。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对每个层面的当代价值都进行了具体分析”无中生有。结合文本内容“传统书院文化的内涵相当丰富,可以从精神、度和行为三个层面进行解读,汲取其合理成分,为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镜鉴和启示”“精神文化层面:传统书院注重价值关怀,有益于当代德育为先理念的坚守”“制度文化层面:传统书院强调规范保障,有利于当代高等教育管理的优化”“行为文化层面:传统书院倡扬活动实效,助益于当代学校教育实践的优化”分析可知,本文并未“对每个层面的当代价值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并非在于培养人的阅读、写作能力并借此追求功名利禄”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中“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一句里“徒”字的含义是“只,仅仅”。故选A。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5G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面向2020的移动通信技术”。毫无疑问,5G是推动新一轮数字变革的最重要角色。
5G的出现,让物联网真正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只有5G网络,才能承载物联网产生的庞大无比的井喷式网络流量和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海量网络请求。可以看到,5G将成为实现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重要纽带,它首先将使前几年兴起的物联网概念真正成为现实,可穿戴智能终端、车联网终端以及各类大大小小的智能终端,都将连上这张物联网。在这种连接的基础上,新的应用比如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虛拟现实等都将成为现实,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将更加深入、彻底。
当然,人们在憧憬5G的同时,还必须面对诸如流量费用和网络安全等问题。便宜的流量资费无疑是使用5G服务的必要前提,否则再高的网速也只能让人望洋兴叹。因此,网络运营商必须切实“提速、降费”,以适应5G时代的发展。5G在满足人们移动网絡海量教据的需求、为用户带来丰富服务的冋时,对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的要求也显著提高。
(摘编自《人民日报》余建斌《5G撬动新一轮数字变革》)
材料二
日前,在福州长乐区的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内,主刀医生坐在机器人前,通过实时传送的高清视频画面,利用5G技术操纵机器人的机械臂,远程控制手术钳和电刀,为位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中的一只小猪,切除了一片肝小叶。整个手术持续了近1个小时,手术创面整齐,全程出血量极少。这只小猪在手术完成半小时后,逐渐从麻醉中苏醒,各项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手术宣告成功。
据了解,这台手术两地相距约50公里。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全球首例在5G环境下进行的远程外科手术测试取得圆满成功,为今后5G远程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创造了条件。
5G技术低延时的优势,与手术机器人相结合,可以实现信号实时互联互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远程手术提供了可能。此次手术的成功,说明了5G
技术在远程医疗上是完全可行的。
(摘编自《光明日报》《福建成功实施全球首例56远程外科手术》
材料三:
显然,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至20倍。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因5G而兴奋不已。这一新标准之所以能够提升速度,是因为需要占用毫米波频段。这一宽广的无线电频段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是因为毫米波极难使用,非常复杂,非常棘手。
这个频段的频率要比现有的手机网络频段高得多(你的WiFi使用的是2.4G或5.8G频段,而毫米波使用的是24G以上的频段)。这意味着它能提供前所未有的速度,但也要接受覆盖范围的损失。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这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发设备(小型基站),还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因此,只有那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才能充分享受毫米波支持下5G带来的超高速快感。
但是5G这列快车已经无法减邈,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和自已的孙子讲起视频网站时常延迟卡顿的往事,把这当成怀旧的笑谈。而这,都要归功于今天的工程师和他们的毫米波。
(摘编自《光明日报》戴维·波格《5G会带来什么》)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作为“面向2020的移动通信技术”,它的运用将使诸如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虚拟现实等成为现实,社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将会推行得更好。
B. 高网速是以高流量为前提的,而且网络的资费是按流量计算的,那么高流量就意味着高额资费,为了5G的发展,广大用户将迫使网络服务商降费。
C. 利用信号实时互联互通和5G技术与手术机器人的结合,医生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手术进行远程控制,此次为小猪手术的成功说明其可行性。
D. 利用毫米波频段的特性,工程师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使未来的人们体会到5G网络的超高速快感,而诸如视频网站延迟卡顿的现象也将成为历史。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利用5G网络技术,物联网将可能真正实现,人们通过各类智能终端将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B. 5G网络尽管将推动新一轮的数字变革,但是也将给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必须同时构建适应5G时代需求的网络安全体系。
C. 5G远程外科手术的成功意味着运用5G技术,医生将来还可能实现远程查房、远程B超等,这可能让优质医疗资源能迅速影响到偏远地区。
D. 网络频段越高,基站覆盖的范围越小,要保证利用24G频段以上毫米波的5G网络的速度,服务商就需要升级现有的基站和安装更多的基站。
6. 5G网络有哪三大主要特征?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D
6. ①超高的网速。据材料三“显然,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至20倍”。
②超低的时延。据材料二“5G技术低延时的优势,与手术机器人相结合,可以实现信号实时互联互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远程手术提供了可能”可概括出“超低的时延”。
③超大的容量(或连接)。据材料一“也只有5G网络,才能承载物联网产生的庞大无比的井喷式网络流量和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海量网络请求”,可概括出“超大的容量(或连接)”。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检索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本题B项,“广大用户将迫使网络服务商降费”错,原文说“便宣的流量资费无疑是使用5G服务的必要前提,否则再高的网速也只能让人望洋兴叹。因此,网络运营商必须切实‘提速、降费’,以适应5G时代的发展”,可见,“降费”是网络运营商必须考虑的问题,而不是“广大用户迫使”的。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基本倾向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D项,“网络频段越高,基站覆盖的范围越小”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这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发设备(小型基站),还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筛选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C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整合时注意归大类。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材料一“只有5G网络,才能承载物联网产生的庞大无比的井喷式网络流量和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海量网络请求”;材料二“5G技术低延时的优势,与手术机器人相结合,可以实现信号实时互联互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远程手术提供了可能”;材料三“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至20倍”。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缝山针
非鱼
年又春是市文化局的助理调研员,也是个业余画家,他的写意山水在省里小有名气。
局里开党委会研究驻村扶贫工作,说市里要求必须有一名副县级干部带队,在扶贫村帮挟年,尽快帮村民走上致富路。年又春一听说是高阳村,他说,我去。
高阳村年又春去过。几年前他出去写生,骑一辆自行车三转两不转到了一个小山村,①当时正是槐花飘香的时候,漫山遍野雪白的云朵起伏着,甜腻腻的香味让年又春陶醉了,他躺在树下睡了觉,然后支起画架,画了两幅《听槐》。临走的时候,年又春问一个放羊孩子,那孩子吸溜着鼻涕告诉他:这是高阳村。
正月十五没过,年又春就带着被褥、军大衣、煤气灶、米面油盐,和两名驻村队员来到高阳村。村民们敲锣打鼓欢迎他们的到来,年又春看到寒风里热气腾腾的欢迎队伍,他的心一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帮百姓致富。
年又春从局里要来一部分扶贫资金,又借助各种关系拉来十来万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帮扶工程建成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村委开会也开他们宿舍去了,大事小事都要跟他们商量。
②秋天到来时,山上的柿子树上挂起了火红的小灯笼,年又春站在山顶上,深深呼吸着山风带来的果实成熟的香味,他又一次醉了,久违的情绪在胸膛里鼓胀。
下山的时候,年又春看见瘦瘦的高小根背了一大筐煤。他早听说高阳山上有煤,可一直没顾上详细问。他叫住高小根,要看看他筐里的煤。高小根说这煤是无烟煤,好烧。山上不少,也不深,有时候找准了几镢头下去就能看到黑煤。
年又春一听立即兴奋了。这么好的资源怎么村里早就不知道开发呢,要开发出来,村民不早富了,还用他们来扶贫?年又春一回村就把村委会主任叫来,问他煤的事。主任说早也想开发,村里没钱,投资不起。找市煤炭局的一个技术员来看过,他说都是“鸡窝矿”。年又春问他啥叫“鸡窝矿”。主任说就是矿床太小,一小片一小片,跟鸡寫一样。年又春一听沉下脸,“鸡窝矿”也是矿啊,怎么着也能給老百姓带来财富不是?村主任一听忙点头说,是,是,是。
于是,高阳村的煤矿开挖了。没钱,招外地的人来开发,村委会账上的钱慢慢多了,村民下窑挖矿,每天也可以挣八十块钱。高阳村热闹起来了,轰隆隆的汽车、拖拉机从年又春帮忙铺设的公路上开进来,又开出去,一车车煤挖出来,又拉走,换成了钱。第二年春天到来时,一些村民家里开始准备盖新房,谁见了年又春都双手拉着他说感谢啊,感谢党。
年又春是喝完高小根的喜酒才离开高阳村的。高小根在矿上挣了钱,买了辆三轮摩托;还从山外娶回一个漂亮媳妇。年又春借着酒劲说:新娘子长得好看,回头给我当模特。高小根乐得直握手,不停说:喝酒,喝酒。
年又春的扶贫工作结束了,在全市召开的表彰会上,年又春做典型发言,他声情并茂,会场上好多人都在悄悄擦眼泪。没多久,年又春的先进事迹报到了省里,省里对市里的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嘉奖,年又春不但晋升一级工资,还被调到市科协做了主席。
年又春一年多后翻看他的获奖作品《听槐》时想起了高阳村,他对高阳村的深厚情感被一下勾了起来。到高阳村去!年又春立即带上司机出发。
③暮秋时节,高阳村的风很劲,黄的叶子在车前翻卷飞舞,车轮带起的小石子儿敲打着车窗车门,发出清厉的响声。
停,快停下。年又春看见高小根了。司机停下车,年又春下车叫高小根,高小根迟疑了一下才认出是他,忙过来拉着年又春的手说:年局长来了,大家都一直念叨你呢。年又春叫高小根一起坐上车回村,高小根说不了,他得上坟去。年又春忙问:谁不在了?高小根苦笑一下:媳妇。八月份下大雨,她从山上下来,一个挖过的废煤矿突然塌了,媳妇一下陷了进去,肚子里还有五个月大的孩子。
年又春惊呆了,怎么会这样?他沉默了一会说,我们一起去。年又春和高小根一起慢慢朝山上走,年又春越走越心惊。满日疮痍!他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他所看到的。到处是挖过的和正在挖的小窖洞,废弃的煤矸石。曾经茂密的树林,现在几乎不剩几棵树,孤单地守着快速苍老的高阳山。
年又春在离小根媳妇的坟前跪了下去:都是我的错。高小根忙拉起年又春,年局长,你是我们的致富大救星,是她命不好,赶上了,怎么能赖你呢?
年又春没有勇气走进高阳村里,他匆忙赶了回去。
三个月后,市里禁止小煤窑开采的通知下来了,一件由年又春设计的巨型雕塑也从省城运到了市里,又被运到高阳村,是年又春自己掏钱制作的。
那是一根细细的弯弯的金属大针,足有十来米高,斜依在一个底座上,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年又春给这个雕塑取名字叫:缝山针。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三段叙述年又春和高阳村渊源,交待了他特别想去高阳村驻村扶贫的原因,也为下文他积极热情地开展扶贫工作作了铺垫。
B. 风景秀丽的高阳山热闹起来了,村民靠煤矿挣钱,盖房娶妻,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这是年又春一手打造的政绩工程,他也因此得以晋升。
C. 《听槐》画作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既表现了年又春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推动情节发展,让他再次来到高阳村,目睹高阳山的现状。
D. 美丽的高阳村变得满目疮痍,村民以毁坏自然环境为代价脱贫致富,这留给读者沉重的思考,也显示出作者的忧患意识。
8. 画线句子是三次对高阳村环境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为什么以“缝山针”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淡你的看法。
【答案】7. B 8. ①突出高阳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年又春想去扶贫形成呼应,也与后文受到破坏的情景形成对比。②高阳山美丽的秋景,象征扶贫工作的成功.衬托年又春内心的满足和喜悦。③暗示高阳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渲染下文悲凄的氛围。
9. ①“缝山针”是主要人物年又春反思的产物,体现了他勇于反思、敢于直面自己错误的精神。②由开发高阳山到“用针缝山”,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③“缝山针”预示经济发展形式的转变,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凸显了小说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B项,“一手打造的政绩工程,他也因此得以晋升”,无中生有。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种,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渲染、烘托、营造某种氛围;引出下文,为下文内容做铺垫;交代人物身份、人物活动背景场所;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理;象征、暗示、深化小说主题;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本题考查的是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分别分析:①联系三要素之“环境涉及环境本身的前后对比。②联系三要素之“人物”,“山上的柿子树上挂起了火红的小灯笼”,美丽得到秋景既有象征意义,又能衬托人物的心情。③联系三要素之“情节”,点出现状及与下文的关系。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小说标题的作用一般有:概括情节,揭示主旨;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暗示象征,深化主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等。小说阅读题中,如果题目中问到:小说以“XX”为题目的好处是什么?小说以“XX”题目的目的是什么?小说为什么以“XX”为标题?我们一般可以考虑从小说标题的作用角度去解题。解答此类题目需注意运用专业术语,还要结合文本作具体阐释。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小说标题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答:①扣三要素之“人物”,“一件由年又春设计的巨型雕塑也从省城运到了市里,又被运到高阳村,是年又春自己掏钱制作的”,体现其反省精神。②扣三要素之“情节”,“市里禁止小煤窑开采的通知下来了”。③扣小说“主题”,“发展经济与保护自然”。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远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韩邦奇,字汝节,朝邑人。父绍宗,福建副使。邦奇登正德三年进士,除吏部主事,进员外郎。六年冬,京师地震,上疏陈时政阙失。忤旨,不报。会给事中孙祯等劾臣僚不职者,并及邦奇。吏部已议留,帝竟以前疏故,黜为平阳通判。迁浙江金事,辖杭、严二府。宸濠令内竖假饭僧,聚千人于杭州天竺寺,邦奇立散遣之。其仪宾托进贡假道衢州,
邦奇诘之曰:“入贡当沿江下,奚自假道?归语王,韩佥事不可诳也。”时中官在浙者凡四人,王堂为镇守,晁进督织造,崔主市舶,张玉管营造。爪牙四出,民不聊生。邦奇疏请禁止,又数裁抑堂。
邦奇闵中官采富阳茶鱼为民害,作歌哀之。堂遂奏邦奇沮格上供,作歌怨谤。帝怒,逮至京,下诏狱。廷臣论救,皆不听,斥为民。起山东副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入佐院事,进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宏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宣。至山西,为政严,有司供具悉不纳,间日出俸米易肉一斤。居四年,引疾归。中外交苒,以故官起督河道。迁刑部右侍郎,改吏部。拜南京右都御史,进兵部尚书参赞机务。致仕归。三十四年,陕西地大震,邦奇焉。赠太子少保,谥恭简。邦奇尝庐居,病岁余不能起。邦靖药必分尝,食饮皆手进。后邦靖病垂,邦奇日夜持弟泣,不解衣者三月。及殁袁絰蔬食,终丧弗懈。乡人为立孝弟碑。
(选自《明史韩邦奇传》,有删改)
注:①正德二年,宁王朱底濂贿宦官,密谋起兵。②内竖:指宦官。③仪宾:明代对寒室亲王、郡王之婿、孙女婿、曾孙女婿、玄孙女婿的统称。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
B. 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
C. 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
D. 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除”有任命官职的意思,例如“除臣洗马”;“除”在文言文中与“迁”“拜”“授”等意思相同。
B. “疏”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或“奏议”
C. “刑部”为六部之一,是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其主官称为刑部尚书。
D. “庐居”也称“庐墓”,指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在其墓旁搭盖小屋居住服丧的行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邦奇为人耿直,敢于直言进谏。京师发生地震之后,邦奇上书指出了当时政治上的弊端,违背了皇帝的心意,没有得到回复,后来还因此遭到贬黜。
B. 韩邦奇恪尽职守,遇事明察秋毫。他任淅江佥事时,识破了宁王朱宸濠的奸计,遺散了聚集在杭州天竺寺的假和尚,严词拒绝了朱宸濠仪宾假托进贡借道衢州的请求。
C. 韩邦奇为民请命,同情关心百姓。王堂等四名宦官的爪牙四处搜刮,弄得民不聊生,韩邦奇上书请求对他们加以禁止,并作诗表达对宦官为害百姓的忧虑。
D. 韩邦奇以孝悌为重,兄弟感情深厚。他因病不能起床时,得弟弟周到照顾;后弟弟病重,他衣不解带地照顾了三个月,弟弟死后,他穿丧服,吃素食。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文章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邦奇诘之曰:“入贡当沿江下,奚自假道?归语王,韩佥事不可诳也。”
(2)至山西,为政严肃,有司供具悉不纳,间日出俸米易肉一斤。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韩邦奇质问他说:“到京城进贡应当沿江而下,要从何处借道?你回去告诉宁王,我韩佥事是不可欺骗的。”
(2)韩邦奇到山西后,处理政务严谨有法度,有关部门的官员进献的用品他都不接受,他自己每隔一天拿出俸粮换一斤肉。
(3)(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与意外的变故。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在断句时特别要注意:①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②句子结构的对称性。③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④句子成分的省略。⑤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首先要通读句子,然后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划线句的翻译是:当时辽阳发生兵变,侍郎黄宗明说韩邦奇一向很有威严和声望,请求给他见机行事的权力,让他迅速前往平定叛乱。皇帝当时正实行姑息政策,没有答应,命韩邦奇与山西巡抚任洛调换官职。句中,“姑息”为“事”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是“命”的内容,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A项,“迁”是官职变动,与“除”意思不同。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本题中,B项,“遣散了聚集在杭州天竺寺的假和尚”理解错误,应是“遣散了假装给和尚施舍粥饭而在杭州天竺寺聚集的上千人”。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准确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语句要结合语境,将所翻译的句子放到语境中理解其大概的意思。翻译之前先确定句子中的重要的得分点,比如特殊句式、重点词语、词语的特殊用法等;然后再逐字落实;最后要对所翻译的句子加以润色,如调、删、补、换等。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的重点词语有:(1)诘,质问;奚,哪里;假,借;诳,欺骗。(2)供具,进献的用品;悉,全,都;间日,每隔一天;(3)所以,……的原因;出入,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韩邦奇,字汝节,是朝邑人。父亲韩绍宗,福建副使。韩邦奇考中正德三年进士,被任命为吏部主事,后晋升员外郎。六年冬天,京师发生地展,韩邦奇上书指出当时政治上的过失。违背了皇帝的心意,皇帝未予答复。恰逢给事中孙祯等弹劾不称职的官吏,一并涉及韩邦奇。吏部已经商定留用韩邦奇,皇帝最终因为之前那篇奏疏的原因,把他贬为平阳通判。(后来)任浙江佥事,管理杭、严二府的事务。宁王朱濠派遣宦官假装给和尚施舍粥饭,在杭州天竺寺聚集了上千人,韩邦奇立即遗散了他们。朱宸濠的仪宾假托进贡借道衢州,韩邦奇质问他说:“到京城进贡应当沿江而下,票从何处借道?你回士告诉宁王,我韩企事是不可欺骗的。”当时在浙的宦官共四个人,王堂为驻军防守,晁进督管织造,
崔难主理市舶,张玉掌管营造。他们的爪牙四处搜刮,百姓都无法生活下去了。韩邦奇上书请求对他们加以禁止,又多次遏制王堂。
韩邦奇忧心于宦官搜刮富阳的茶鱼为害百姓,作诗哀叹。王堂于是上奏说韩邦奇阻止对皇上的供给,写诗埋怨、非议。皇帝发怒,把韩邦奇逮到京城,关进了钦犯监狱。朝中大臣上书阻止,皇帝都不听取,最后韩邦奇被罢官为民。韩邦奇被任为山东副使,以右金都御史的身份巡察安抚宣府。进京协助管理都察院的事务,升任右副都御史,巡察安抚辽东。当时辽阳发生兵变,侍郎黄宗明说韩邦奇一向很有威严和声望,请求给他见机行事的权力,让他迅速前往平定叛乱。皇帝当时正实行姑息政策,没有答应,命韩邦奇与山西巡抚任洛调换官职。韩邦奇到山西后,处理政务严谨有法度,有关部门的官员进献的用品他都不接受,他自己每隔一天拿出事务。后来任刑部右侍郎,改任吏部。被任命为南京右都御史,提升为兵部尚书,参与协助朝廷的军政大事。退休回乡。三十四年,陕西地区发生大地震,韩邦奇在地震中丧生。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恭简。韩邦奇曾经在墓旁结庐服丧,病了一年多不能起床。他的弟弟韩邦靖送药一定分而先尝,饮食都是亲手送上。后来韩邦靖病重,韩邦奇日夜守着弟弟哭泣,三个月不解衣休息。弟弟死后,他穿丧服,吃素食,一直到守丧完毕也不懈怠。乡人为此立了孝悌碑。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二十四日夜梦
陆游
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致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
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
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蘋汀下钓筒。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蜒弱不禁风。
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注:这首诗是宁宗庆元二年陆游在故乡山阴时,据梦中所得而补写,他时年七十二岁,已在家乡闲居多年。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联写诗人驾着用露箬和霜筠织成的短篷小舟,在淡烟缘绕的江河湖泊中飘然来往。
B. “偶经”“却拣”二语前后呼应,用语灵动自然,补足了首联“飘然来往”之意。
C. 诗人问诸公吴中近事你们知道吗?这写出了诗人在家乡闲居多年后不知国事的苦闷。
D. 陆游的诗作大多抒写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却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趣。
15. 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答案】14. C 15. ①色彩浓淡相衬,景物相映生姿。雨后荷花分外洁白,碧绿的荷叶上停留着一只红色的蜻蜓。色彩描写极为生动。②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洁白的荷花在水中静静地绽放,红蜻蜓在雨后的微风中,上下翻飞。③视觉描写和嗅觉描写相结合。白色的荷花、红色的蜻蜒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给人以嗅觉上的冲击。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写出了诗人在家乡闲居多年后不知国事的苦闷”说法错误。“吴中近事均知否?”自问自答。告诉好友每家的团扇上都画着他。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回顾诗歌中鉴赏景物的方法和角度,然后圈出诗歌颈联中的景物以及特点。
本题:“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这两句所写的对象是“菡萏”“蜻蜓”,“白”“红”是二者的颜色,可以从色彩角度赏析,雨后荷花分外洁白,碧绿的荷叶上停留着一只红色的蜻蜓,色彩浓淡相衬,景物相映生姿,色彩描写极为生动;“香”是菡萏之味,这是嗅觉,“蜻蜓”之弱,这是视觉,可以从感官角度赏析,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给人以嗅觉上的冲击,白色的荷花、红色的蜻蜒,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菡萏绽放散发香味,这是静态,蜻蜓在风中翻飞,这是动态,可以从动静的角度赏析,洁白的荷花在水中静静地绽放,红蜻蜓在雨后的微风中,上下翻飞,视觉描写和嘎觉描写相结合,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给人以嗅觉上的冲击。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名篇名句默写。
(1)《阿房宫赋》中总括秦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劝学》中,荀子用木材经墨线比量而取直和金属制作的刀剑经磨砺而变锋利来设喻,引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断。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奈何取之尽锱铢 (2). 用之如泥沙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入则无法家拂士 (6).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锱铢、参省、己、知、矣、拂。本题还要注意不要漏写虚词。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 ,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社会等方面的独特认识。( ),这一体系筑基于中国的哲学,得益于中国汉字反映的思维方式,基本特点是不以模拟再现客观世界为根本追求,而是以实现个体的精神超越和群体精神的有序和谐为终极关怀。其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与客观现实 ,立足视觉又超越视觉,讲求绘画性又更重视文化性,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犹如诗歌中 般的神韵。使用的宣纸、水墨、毛笔等绘画工具非常敏感,能将宇宙万物和内心波澜的精微处表现得 。
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涨的后工业社会,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对于实现人类对艺术的人文关怀,具有大可发扬的超前价值。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独树一帜 不即不离 羚羊挂角 恰到好处
B. 独树一帜 形影不离 萧然物外 恰到好处
C. 别具一格 不即不离 萧然物外 恰如其分
D. 别具一格 形影不离 羚羊挂角 恰如其分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不断演进中,传统中国画既保持了传统基因,又吸取了异质文化的因素,写意美学体系完整
B. 传统中国画在不断演进中,保持传统基因并吸取异质文化的因素,形成了完整的写意美学体系
C. 写意美学体系是传统中国画在不断演进中,保持传统基因、吸取异质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D. 传统中国画在不断演进中形成了完整的写意美学体系,保持了传统基因,吸取了异质文化因素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涨的后工业社会,对于实现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具有大可发扬的超前价值。
B. 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对于实现人类对艺术的人文关怀,具有大可发扬的超前价值。
C. 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对于实现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具有大可发扬的超前价值。
D. 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涨的后工业社会,传统中国画具有了写意精神,对于实现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具有大可发扬的超前价值。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本题:
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
根据语境可知此处是在说“传统中国画”: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自成一家意思,所以相较而言,“独树帜”更恰当;
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
不即不离:对人或事物保持一定距离,不亲近,也不疏远;
根据后文“立足视觉又超越视觉”判断,此处的语境为保持一定距离,不亲近,也不疏远,所以应该用“不即不离”;
萧然物外:形容极为超脱,不为俗情杂务所烦扰,对象是人;
羚羊挂角: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此处修饰的对象为“神韵”,所以应该用成语“羚羊挂角”;
恰到好处:正好达到适当的地步;
恰如其分:说话或办事正合分寸;
此处语境“表现得”怎样?正好是达到适当的地步,所以,选“恰到好处”;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补写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本题:B项“传统中国画”承前,作句子的主语,“在不断演进中”放其后,“完整的写意美学体系”与后文“这一体系”关联更紧密。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
A项“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涨的后工业社会”,语序不当,应该是先讲物质方面后讲精神方面,所以,改为“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
B项“人类对艺术的人文关怀”主客体颠倒,应该是“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
D项“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涨的后工业社会,传统中国画具有了写意精神”,不合逻辑;
故选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下面是某公司总经理开业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今天,我们隆重恭贺本公司正式开业。首先,我谨代表公司全体人员,向亲自莅临现场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公司从筹备到开业,有幸得到诸位的热情支持,对此,我们感恩戴德。今后,我们将诚信守法经营,鼎力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祝愿大家身体倍儿棒,生活幸福!
【答案】“恭贺”改为“庆祝”;“亲自莅临”改为“亲临”或“莅临”;“感恩戴德”改为“心怀感激”;“鼎力”改为“竭力”;“倍儿棒”改为“健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时,注意把握对不同对象的称呼用语、措辞的委婉恰当以及语言风格适合场合等方面。邀请函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 “恭贺”是祝贺别人,应改为“庆祝”;“亲自莅临”重复赘余,改为“亲临”或“莅临”;“感恩戴德”程度过重,应改为“心怀感激”;“鼎力”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感激,此处说的是“我们”,应改为“竭力”;“倍儿棒”为口语,不适合庄重的场合,应改为“健康”
【点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 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得当等。
21.请把下面的一则材料压缩成一句话新闻,字数不超过30个字。
己亥年正月十五,入夜后的紫禁城灯烛辉煌,游人惊叹声不断,自从94年前化身为故宫博物院,这是它第一次在夜间开放。故宫宫墙被红灯笼装点得熠熠生辉,伴随着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奏和京剧的演出,伴随着名画《千里江山图》被投影到宫殿屋顶上,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大规模点亮。故宫博物院票务系统也开通了预约免费参观抢票活动,预约门票几分钟内就被抢光,这是故宫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观众开放。此举让600岁的故宫变得更加年轻,也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公众的距离。
【答案】己亥年正月十五(或“元宵节”)/故宫(或“紫禁城”)/首次/在晚间/被灯光装点/并对预约观众/免费开放。
己亥年正月十五(或“元宵节”)/故宫(或“紫禁城”)/首开/晚间/灯光秀/并首次对预约观众/免费开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
本则材料为新闻类材料,压缩一句话新闻时可通过找关键句及提取新闻要素的方式来作答,抓住“己亥年正月十五,入夜后的紫禁城灯烛辉煌,游人惊叹声不断”“这是它第一次在夜间开放。”“这是故宫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观众开放”,从中提取时间:己亥年正月十五(或“元宵节”);地点:故宫(或“紫禁城”);主体事件及其意义价值:首开晚间灯光秀并首次对预约观众免费开放。整合答案时注意字数不能超限。
【点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一则寓言说:每个人生而背负大木头前行。但总有人会觉得行路背负大木头太沉太辛苦,就不断将大木头削减至更短小,行路也更轻松。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凭自身力量无法跨越的沟壑,那些一如既往背负大木头的人用大木头搭在沟壑上而有了桥,继续前行;而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的,正是之前那些不断削减大木头以致无法搭桥的人。
读了上面两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对负重和减重、前行和止步等有所辨析,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负重,让生命更精彩
一叶扁舟在惊涛骇浪中因为负重而平稳,一位农妇在命运多舛中因为负重而健康,同样,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也会因为适当的负重而精彩。
早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先哲孟子就曾经这样告诫我们“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几千年的历史穿越时空。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负重,让生命更精彩。
遭受宫刑的司马迁,一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已无颜面对宗族,但是当他面对这惨淡人生时,他选择了忍辱负重,血和泪凝聚成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光耀千古。负重,让司马迁由一个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为一位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负重,让他的生命绽放彩。
因为负重,诞生了《史记》;因为负重,司马迁获得了永恒。翻开由负重诞生的《史记》我们认识了更多能够负重的英雄,正是他们,让负重的精神穿越时代长青。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使勾践的负重走向成功,成为所有人激励自我的力量。虽然蒙受着被俘的巨大耻辱,但勾践却毅然选择负重前行。他没有止住自己重振越国的脚步,承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卧薪尝胆,让勾践终灭夫差,洗尽耻辱。负重,让勾践的生命更加精彩,让人们对他肃然起敬。
合上《史记》,现实的社会是一本永远也翻不完的书,时光给书的每一页写下内容,又将每一页匆匆翻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获得了同样的信息:负重,让生命更精彩!
没有负重,只有减重,怎会有女排姑娘17年后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没有负重,只有减重,怎会有洪战辉自强不息,成就自己的艰难人生?没有负重,只有减重,怎会神舟号飞船一次次的飞天?因为负重,申雪、赵宏博在冰上为祖国赢得一份又一份荣誉;因为负重,黄来女在挫折面前没有倒下,而是勇敢的搏击人生;因为负重,中国代表团终于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加入世贸组织,见证中国的辉煌。
人生的旅途,如果一味减重,生命的担子太轻,养尊处优、生活优裕,反而会精神空虚、迷惘无聊,这样的人生没有多大价值可言。
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只有负重,才能走得更远。负重,让生命更精彩!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但带有明显的任务驱动性质。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确定立意。本题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给出材料,第二部分给出的是任务和要求。第一部分由两则材料组成,一则直接说理,出自传统儒家经典《论语》,一则借助寓言形象说理,两则材料有同有异。第一则材料,“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读书人不可不宏大刚毅,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路途遥远。联系现实思考,个人前途是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交织在一起的,个人的成长成,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路漫漫,作为一个青年学子,应牢记自己的使命和担当,勇于奋斗。材料二的“每个人生而背负着大木头前行”紧承第一则材料继续告诉我们,奋斗的过程是艰难的,负重前行,步履维艰。因而有人不断将背负的木头削短,获得暂时的轻松,可一旦遇到自身无法跨越的鸿沟,便被拦下,再不能继续前行。背负的木头只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带有象征的意味,象征着前进路上的种种磨难,也象征着自身的种种责任和使命。这些压在身上的种种,是前行路上必须肩负的重量,唯有不放弃、不抛弃,奋斗不息,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我们前进路上重要的助力。综合两则材料,其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了“担当”和“奋斗”。这也就指明了立意的方向。题目第二部分给出的任务和要求中“你对上面两则材料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意味着审题时必须是综合考虑两则材料,不可抛却任何一则;“请对负重和减重、前行和止步等有所辨析”,命题人给了考生两组示范性的相反相对的词,要求考生有所辨析,考生写作中可以是具体的语句体现,也可以是行文思路框架中的体现。行文时可从材料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可以结合古今的典型事例及思想理论进行分析,古代如,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了《史记》;当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青春寄语“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等。让文章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立意角度参考:
负重奋斗使生命更精彩;青年人当担负使命,负重奋进;减重获得一时轻松,却行而不远,负重前行终致远。
【点睛】
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