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4.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高三年级组 审题 覃斌 时量: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唐宋时期是中国正统诗文发展的高峰,从唐至今,诗文选本有一两千种,现存的这一两千种唐宋诗文选本可分为唐诗选本、唐文选本、唐诗文选本、宋诗选本、宋文选本、宋诗文选本、唐宋诗选本、唐宋文选本八类,这八类选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却相对滞后。
从学术价值来说,一是保存文献之功。以唐人选唐诗为例,不少中小诗人的作品因选本得以留存至今。如刘昚虚诗,《全唐诗》存13首;陶翰诗,《全唐诗》存17首;元结《箧中集》收沈千运等7位诗人24首。有些家族性、地域性选本,辑佚的材料更为丰富,这些选本中还有大量的异文可供参考,如《河岳英灵集》中的李白诗,就有不少异文,对研究李白诗歌有重要意义。二是批评史价值。选本对具体作品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可以引导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文学发展的走向,如清人王士祯《唐三味集》,倡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于是清空淡远的诗歌流行一时;沈德潜《唐诗别裁集》,首重“鲸鱼碧海”“巨刃摩天”之风,兼及王士祯之说,于是平和厚重之风流行。通常选本都有一篇或数篇序言,有的还有跋文,唐宋选本也不例外,这些序跋或为选者自撰,或为师友所撰,作者常常在文中发表议论,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即产生于此。如姚铉《唐文粹序》认为“止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钟惺、谭元春《唐诗归》提倡“幽情单绪”“孤怀”等等,无不对当时文坛产生重要影响。唐宋诗文选本中有大量评点材料,如殷璠《河岳英灵集》评李白“白性嗜酒,志不拒检”,评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等,均被后世奉为圭臬。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我国“古文评点第一书”,开古文评点之先河。明清两朝,诗文评点蔚成风气,唐宋诗文无疑是评点家关注的对象。
从文化价值来看,选本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下的境遇还不尽如人意。要改变这一现状,应从两方面入手:学术层面上,应加大对古代优秀选本整理的力度。现在唐人选唐诗已有较完善的整理本,但宋代至清代的选本,有许多沉埋在图书馆或博物馆中。普及层面上,与广大受众对唐宋诗文的喜爱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目前流行的选本尤其是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影响不大。唐诗选本最流行的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的《唐诗选》,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毕竟是40年前的作品,且选诗数量较少。2013年出版的刘学锴先生《唐诗选注评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唐诗选本,该书集逸、注、评、鉴为一体,学术性很强通俗性稍有不足。钱锺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久负盛名,但选诗与注释过分展现学者的学术个性,选诗数量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两种宋诗选本行世,但影响面有限。建议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唐诗选》《宋诗选注》《唐文选》《宋文选》等选本列入大中学生的参考书目,并推出导读系列丛书。
(摘编自丁放《唐宋诗文选本的现代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尽管现存的唐宋诗文选本价值很高,但当代学者的挖掘、整理、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间。
B. 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开古文评点之先河,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
C. 一些家族性、地域性选本中的材料更丰富,不少异文对研究古代诗歌有重要意义。
D. 《唐诗选注评鉴》《宋诗选注》等选本体现了选者极高的学术水平,但通俗性不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证唐宋诗文选本的现代价值时,既角度不同又层次分明,条分缕析、结构严谨。
B. 文章第二段以大量资料为例,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也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
C. 文章从学术和文化两方面阐释唐宋诗文选本的价值,并就两方面的关系进行论证。
D. 文章在论证唐宋诗文选本价值的基础上,指出了在普及层面上推出新选本的必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通过整理唐宋诗文存世选本,不仅可从中获取学术资料,更可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B. 唐宋诗文选本序跋中的学术观点对作家风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着当时的文坛。
C. 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唐宋诗文,这与唐宋诗文新选本的日益增多和普及有很大关系。
D. 唐宋诗文选本极大推动了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对文学鉴赏和批评有着重要意义。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B
项,“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错误,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我国‘古文评点第一书’,开古文评点之先河”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论证的方法等。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题中C项,“并就两方面的关系进行论证”错误,没有论证二者的关系。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B项,“对作家风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错误,文中只说“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即产生于此”,并没有说“对作家风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C项,“日益增多和普及”错误,原文“……但宋代至清代的选本,有许多沉埋在图书馆或博物馆中。普及层面上,……目前流行的选本尤其是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影响不大”;D项,“唐宋诗文选本极大推动了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错误,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国过快的城市扩容使城市人口迅猛增加,城市公厕的发展明显滞后。
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这是总书记三年来第二次对“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广大干部群众反响热烈。习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厕所革命”自2015年初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受到广大群众和游客的欢迎,也得到了海外人士的广泛赞誉。新加坡明鼎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郎义煊认为,厕所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澳大利亚伊迪斯考恩大学旅游学教授山姆•黄说,中国发起改善如厕环境的“厕所革命”,让外国游客感受到中国厕所环境的变化和改善,这件好事可以大大提升中国的旅游形象。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9日01版)
材料二:
注:按照计划,从2018到2020年,全国将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4万座,达到“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务到位,环保卫生、如厕文明”的新三年目标。
(摘编自中商情报网《2017-2022年中国城市环卫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在建筑风格设计上,内蒙古建造了具有地方特色、民族持点的驿站旅游厕所;广西桂林芦笛岩景区厕所设计设置了户外观景平台,让游客在如厕时可休闲观景。
在管理服务提升上,徐州与知名洁具品牌合作,将厕所打造成该品牌的实体体验区;苏州打造的“游急便”旅游厕所电子服务平台,较好地发挥了服务和监管作用。
在投融资模式创新上,山东积极推广PPT模式,实行设备提供、厕所清扫、废弃物回收一条龙制度;积极探索“以商养厕”新路子。河北涞水野三坡首倡“乡村旅游厕所开放联盟”和“全业认养厕所”的管理新模式。
(摘编自新华网《“小厕所,大民生”--全国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纪实》)
材料四:
印度政府曾在1986年推出旨在向农村地区普及卫生设施的中央农村卫生项目;之后在1999年,又推出了全民卫生运动,但都收效甚微。截至2011年,拥有12亿人口的印度,只有47%的家庭拥有卫生间。2014年莫迪总理发起“厕所运动”,“家家有厕所”的口号在印度颇为响亮。
但印度水资源协会的扎克•快特表示,“由于文化、宗教或传统信仰,部分居民更青睐露天如厕”。因此,推广厕所还需要印度人民转变观念。
印度比哈尔邦议会2015年8月5日通过的一项新的村务委员制度修订案明确规定:家里配备厕所成为竞选任何村职的硬性条件。比哈尔邦邦长表示,“竞选者必须在竞选提名时宣誓他们家里配有厕所”,这样做是为了保证乡村地区的环境卫生。
《印度时报》网友对此新规纷纷点赞,不少人表示希望这条新规能遍布印度的各个村落及更广泛的场所。还有网友表示,此项新规不应只适用于竞选者,还应适用于参与投票的选民。
(摘编自《厕所革命》,2017年11月27日《高棉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的厕所革命已经在城市、景区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国家将会把重点转移到农村,以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B. 从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到2015年这十年间,我国城市公厕数量和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厕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C. 根据材料三可知,中国的厕所革命,不仅注重数量的增加,还注重品质的提升,同时在管理服务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改进。
D. 在推进厕所革命的投融资模式上,山东和河北的做法很有新意,实践证明其效果也非常不错,值得我国其他城市借鉴。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厕所革命与印度厕所革命所面临问题的异同。
【答案】4. B 5. C
6. 相同点:两国都存在人口众多、厕所(或“公厕”)数量不足的问题。不同点:中国厕所革命存在着中国过快的城市扩容使城市公厕的发展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的问题;印度厕所革命存在着人民的如厕观念和认识的亟待转变(答“印度家庭配备厕所还难以普及”也可)和推行厕所革命效果差(答“印度厕所革命起步很早,但困难重重”也可)的问题。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B项,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新三年计划”是中国厕所革命未来三年的计划目标,而非已经实施了的策略。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A项,结合文本内容“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分析可知,“把重点转移到农村”理解不准确,应该是城乡并重;B项,“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厕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错,不少年份是下降的;D项,“实践证明其效果也非常不错”于文无据。故选C。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筛选、分析、概括。说明中国厕所革命与印度厕所革命所面临问题的异同,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材料二内容及“截至2011年,拥有12亿人口的印度,只有47%的家庭拥有卫生间”分析可知,两国都存在人口众多、厕所(或“公厕”)数量不足的问题。“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中国厕所革命存在着中国过快的城市扩容使城市公厕的发展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的问题。“‘由于文化、宗教或传统信仰,部分居民更青睐露天如厕’因此,推广厕所还需要印度人民转变观念”“1999
年,又推出了全民卫生运动,但都收效甚微。截至2011年,拥有12亿人口的印度,只有47%的家庭拥有卫生间”,印度厕所革命存在着人民的如厕观念和认识的亟待转变和推行厕所革命效果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活着(节选)
余华
到了中午,里面有医生出来说:“生啦,是儿子。”
二喜一听急了,跳起来叫道:“我没要小的。”
医生说:“大的也没事。”
凤霞也没事,我眼前就晕晕乎乎了,年纪一大,身体折腾不起啊。二喜高兴坏了,他坐在我旁边身体直抖,那是笑得太厉害了。
我对二喜说:“现在心放下了,能睡觉了,过会再来替你。”
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了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
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凤霞死后躺到了那间小屋里,我去看她一见到那间屋子就走不进去了,十多年前有庆也是死在这里的。我站在雪里听着二喜在里面一遍遍叫着凤霞,心里疼得蹲在了地上。雪花飘着落下来,我看不清那屋子的门,只听到二喜在里面又哭又喊,我就叫二喜,叫了好几声,二喜才在里面答应一声,他走到门口,对我说:“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我说:“我们回家吧,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这里。二喜,我们回家吧。”
二喜听了我的话,把凤霞背在身后,我们三个人往家走。
那时候天黑了,街上全是雪,人都见不到,西北风呼呼吹来,雪花打在我们脸上,像是沙子一样。二喜哭得声音都哑了,走一段他说:“爹,我走不动了。”我让他把凤霞给我,他不肯,又走了几步他蹲了下去,说:“爹,我腰疼得不行了。”
那是哭的,把腰哭疼了。回到了家里,二喜把凤霞放在床上,自己坐在床沿上盯着凤霞看,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我不用看他,就是去看他和凤霞在墙上的影子,也让我难受的看不下去。那两个影子又黑又大,一个躺着,一个像是跪着,都是一动不动,只有二喜的眼泪在动,让我看到一颗一颗大黑点在两个人影中间滑着。我就跑到灶间,去烧些水,让二喜喝了暖暖身体,等我烧开了水端过去时,灯熄了,二喜和凤霞睡了。
那晚上我在二喜他们灶间坐到天亮,外面的风呼呼地响着,有一阵子下起了雪珠子,打在门窗上沙沙乱响,二喜和凤霞睡在里屋子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寒风从门缝冷嗖嗖地钻进来,吹得我两个膝盖又冷又疼,我心里就跟结了冰似的一阵阵发麻,我的一双儿女就这样都去了,到了那种时候想哭都没有了眼泪。我想想家珍那时还睁着眼睛等我回去报信,我出来时她一遍一遍嘱咐我,等凤霞一生下来赶紧回去告诉她是男还是女。凤霞一死,让我怎么回去对她说?
有庆死时,家珍差点也一起去了,如今凤霞又死到她前面,做娘的心里怎么受得住。第二天,二喜背着凤霞,跟着我回到家里。那时还下着雪,凤霞身上像是盖了棉花似的差不多全白了。一进屋,看到家珍坐在床上,头发乱糟糟的,脑袋靠在墙上,我就知道她心里明白凤霞出事了,我已经连着两天两夜没回家了。我的眼泪唰唰地流了出来,二喜本来已经不哭了,一看到家珍又呜呜地哭起来,他嘴里叫着:“娘,娘……”
家珍的脑袋动了动,离开了墙壁,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二喜背脊上的凤霞。我帮着二喜把凤霞放到床上,家珍的脑袋就低下来去看凤霞,那双眼睛定定的,像是快从眼眶里突出来了。我是怎么也想不到家珍会是这么一付样子,她一颗泪水都没掉出来,只是看着凤霞,手在凤霞脸上和头发上摸着。二喜哭得蹲了下去,脑袋靠在床沿上。我站在一旁看着家珍,心里不知道她接下去会怎么样。那天家珍没有哭也没有喊,只是偶尔地摇了摇头。凤霞身上的雪慢慢融化了以后,整张床上都湿淋淋了。
凤霞和有庆埋在了一起。那时雪停住了,阳光从天上照下来,西北风刮得更凶了,呼呼直响,差不多盖住了树叶的响声。埋了凤霞,我和二喜抱着锄头铲子站在那里,风把我们两个人吹得都快站不住了。满地都是雪,在阳光下面白晃晃刺得眼睛疼,只有凤霞的坟上没有雪,看着这湿漉漉的泥土,我和二喜谁也抬不动脚走开。
(节选)
7. 下列对小说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小说向人们展示了在极度苦难环境下的生命状态,让读者体味“活着”的多种滋味。
B. “我”不能走进那间小屋,是因为“我”的一双儿女都死在同一间屋里,让人感到恐惧。
C. “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从这句简短的话语中,可见二喜感到不幸中的一点幸运。
D. “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二喜的肉体和心灵都遭受了重大的打击。
8.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有着怎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9. 这篇小说多次写到“雪”,谈谈结尾处雪景的艺术效果。
【答案】7. A 8. ①“我”是一个遭受生活的重大打击、对命运顺从与认同、对亲人充满温情的底层劳动人民形象;②渴望家庭的温暖与幸福;对未来人生和命运感到迷茫。
9. ①以自然环境中的“雪”渲染凤霞死时的凄凉氛围,使环境与人物当时的心境相呼应,表达悲哀的情感,象征人物命运的凄凉;②烘托人物形象,用“雪”来表达纯洁美好的人生。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
本题B项,“让人感到恐惧”错误,应该是表明凤霞的死给“我”带来了又一次无情的打击,让“我”感到痛苦;
C项,“可见二喜感到不幸中的一点幸运” 错误,这是表明二喜对妻子的亡故毫无心理准备;
D项,“运用比喻手法”错误,这里的“身体都缩成一团”应是“运用了夸张手法”。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有着怎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
本题中,从“我说:‘我们回家吧,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这里。二喜,我们回家吧’”可以看出,“我”经历了生活的苦难折磨,有听天由命的无奈感;从“我的一双儿女就这样都去了,到了那种时候想哭都没有了眼泪。我想想家珍那时还睁着眼睛等我回去报信,我出来时她一遍一遍嘱咐我,等凤霞一生下来赶紧回去告诉她是男还是女。凤霞一死,让我怎么回去对她说”,可看出“我”对亲人有着浓厚的深情;对家庭的温暖幸福十分期待,然而两个亲人的死去却让他失去了这些,对于未来十分迷茫。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包括: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与上下文相照应,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等作用,可以结合需要鉴赏的内容做分析。
结尾段雪景描写,“那时雪停住了,阳光从天上照下来,西北风刮得更凶了,呼呼直响,差不多盖住了树叶的响声。埋了凤霞,我和二喜抱着锄头铲子站在那里,风把我们两个人吹得都快站不住了”,点出故事发生的时令和环境,渲染悲凉气氛,象征了人物凄凉的命运;“满地都是雪,在阳光下面白晃晃刺得眼睛疼,只有凤霞的坟上没有雪,看着这湿漉漉的泥土,我和二喜谁也抬不动脚走开”,表达人物内心悲哀的情感;同时,作者用“雪”烘托了人物形象的纯洁美好。
【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质字子野。少谨厚淳约,力学问。伯父旦见其所为文,嗟赏之。以荫补太常寺奉礼郎。后献文召试,赐进士及第。通判苏州,州守黄宗旦少质,尝因争事,宗旦曰:“少年乃与丈人抗邪?”质曰:“事有当争,职也。”卒不为屈。宗旦得盗铸钱者百余人,下狱治,退告质曰:“吾以术钩致得之。”喜见于色。质曰:“以术钩人置之死而又喜,仁者之政,固如是乎?”宗旦惭沮,为薄其罪。知蔡州。州人岁时祀吴元济庙,质曰:“安有逆丑而庙食于民者。”毁之,为更立狄仁杰、李愬像而祠之,蔡人至今号“双庙”。以本曹郎中召为开封府推官。时兄雍为三司判官,质不欲兄弟并居省府,恳辞,得知寿州,徙庐州。盗杀其徒,并赀而遁,捕得之。质论盗死,大理以谓法不当死,质曰:“盗杀其徒,自首者原之,所以疑坏其党,且许之自新,此法意也。今杀人取赀而捕获,贷之,岂法意乎?”疏上不报。降监舒州灵仙观。逾年,韩琦知审刑院,请盗杀其徒、非自首者勿原。著为令。于是郑戬、叶清臣皆言质非罪,且称其材,起知泰州。尝摄江陵府事,或诉民约婚后期,民言贫无赀以办,故违约。质问其费几何,出私钱予之。吏捕盗人衣者,盗叩头曰:“平生不为过,迫饥寒而至于此。”质命取衣衣之,遣去。
擢天章阁待制出知陕州卒质家世富贵兄弟习为骄侈而质克己好善自奉简素如寒士不喜畜财至不能自给。范仲淹贬饶州,治朋党方急,质独载酒往饯。或以诮质,质曰:“范公贤者,得为之党,幸矣。”世以此益贤之。
(选自《宋史·王质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擢天章阁/待制出知陕州/卒/质家世富贵/兄弟习为骄侈/而质克己/好善自奉/简素如寒士/不喜畜财/至不能自给/
B. 擢天章阁/待制出知陕州/卒/质家世富贵/兄弟习为骄侈/而质克己好善/自奉简素如寒士/不喜畜财/至不能自给/
C. 擢天章阁待制/出知陕州/卒/质家世富贵/兄弟习为骄侈/而质克己好善/自奉简素如寒士/不喜畜财/至不能自给/
D. 擢天章阁待制/出知陕州/卒/质家世富贵/兄弟习为骄侈/而质克己好善/自奉简素/如寒士不喜畜财/至不能自给/
11. 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荫补,因受荫庇而补任官职,“荫”即因父辈有功而给子辈入学或者任官的待遇。
B. 庙食,历史上有功劳、名声地位的人死后立庙,受人奉祀,享受民间祭飨。
C. 推官,官职名,唐代始置,历朝职司范围有所不同,一般掌管推勾狱讼之事。
D. 大理,即大理寺,古官署名,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质心存仁爱。当太守黄宗旦抓获了许多私铸钱币的人而沾沾自喜的时候,王质认为,他耍手段抓人置之于死地却又喜形于色,不合乎仁者的治道。
B. 王质宦途不畅。他被朝廷授予开封府推官的官职,最终却去了寿州;在庐州因为判案与大理寺不同而被贬谪,直到获得韩琦支持,他才被起任。
C. 王质疾恶如仇。主政蔡州时,他愤怒地毁掉了叛贼吴元济的雕像,改立了狄仁杰、李愬的雕像,供人祭祀,这座庙成为蔡州人口中的“双庙”。
D. 王质欣慕贤人。范仲淹被贬饶州时,朝廷正在严厉惩治朋党,尽管如此,王质依然前去饯行,有人责备他,他却以成为范公的朋党为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通判苏州,州守黄宗旦少质,尝因争事,宗旦曰:“少年乃与丈人抗邪?”
(2)尝摄江陵府事,或诉民约婚后期,民言贫无赀以办,故违约。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王质)做苏州通判时,太守黄宗旦瞧不起王质,曾经趁着争辩事情时说:“年轻人竟然要与年长之人对抗吗?”
(2)(王质)曾经代理江陵府事务,有人状告他人约定了婚期而延误时间,那人说家境贫寒没有钱财办理婚事,所以才违了约。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本题中,第一处如果在“待制”前断开,则“出知陕州”的是待制,而不是王质,前文并没有内容表明王质是“待制”,不合文意。其实“天章阁待制”是官职名,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和B项;
“克己”与“好善”是并列结构,应同时做“质”的谓语,所以应在“好善”后断开。“自奉”意为自己奉行,“简素”意为俭约朴素,从意思上“简素”是“自奉”的宾语,所以“自奉”和“简素”之间不能断开。而如果在“简素”后断开,“寒士”后不断开,则成了像寒士一样不喜欢积蓄钱财,这与现实不符。所以“如寒士”前面不应断开,后面应断开,可以排除D项。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王质被)提拔为天章阁待制,出京担任陕州知州,去世。王质家世代富贵,兄弟们都养成了骄横奢侈的习惯,而王质克制自己,好做善事,自己奉行俭约朴素,就像家境贫寒的读书人一样,不喜欢积蓄财物,以致不能自给”。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考生可结合文意并运用积累的文化知识逐一审读选项,从而发现对古代文化知识解读不准确之处。
A项中,“‘荫’即因父辈有功而给子辈入学或者任官的待遇”错误,在封建时代,也有因祖辈有功而子孙在入仕或入学上得到特殊待遇的。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本项B项,“最终却去了寿州”的原因分析不准确,原文是说“质不欲兄弟并居省府,恳辞,得知寿州”,即王质不愿兄弟二人都在“省府”做官,恳请辞职才被调往寿州的;“获得韩琦支持”也不对,原文是韩琦“知审刑院”,对同类案件的审理结果和王质一样,郑戬、叶清臣因此说王质无罪,王质才被起任。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特别要注意关键实词的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通判”是名词动用,应理解为“做通判”;“少”应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少”/“瞧不起、轻视”;“因”应理解为“趁着”;“乃”应理解为“竟然”;句意。 第二句中,“摄”应理解为“代理”,“或”应理解为“有人”,“后期”应理解为“拖延日期,未能按时”,“赀”应理解为钱财,句意。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王质字子野。少年时谨慎厚道淳朴简约,致力于研究学问。他的伯父王旦见到他所作的文章,惊叹赞赏他。凭借祖上的功勋补任太常寺奉礼郎。后来进献文章,被皇上召见考试,赐进士及第。担任苏州通判,太守黄宗旦瞧不起王质,曾经趁着争辩事情时说:“年轻人竟然要与年长的人对抗吗?”王质说:“事情应当争辩,这是职责。”最终也不因此屈服。黄宗旦抓获了一百多个私铸钱币的人,关进监狱治罪,回来后告诉王质说:“我用手段捕得了他们。”喜形于色。王质说:“耍手段抓了人,置他们于死地却又如此高兴,仁者施政,难道像这样吗?”宗旦惭愧沮丧,为此减轻了这些人的罪名。(王质)做了蔡州知州。州民逢年过节到(唐朝叛臣)吴元济庙里祭祀,王质说:“哪里有身为悖逆邪恶之人却能够被立庙享受民间祭祀的呢?”(命人)毀掉了吴元济的雕像,重立了狄仁杰、李愬的塑像而祭祀他们,蔡州人至今把这庙叫作“双庙”。(王质)以本曹郎中的身份受召担任了开封府推官。当时他的兄长王雍任三司判官,王质不愿意兄弟二人都在朝廷做官,恳请辞职,得以担任寿州知州,又调任庐州知州。有强盗杀了自己的同伙,带着钱财逃跑了,(王质)抓住了他。王质判处强盗死刑,大理寺认为按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王质说:“强盗杀死他的同伙,来自首的就加以宽恕,这是用来让其同伙相互猜疑,破坏他们党羽的方法,并且允许他们改过自新,这是法律的意旨。如今杀人取财而被抓,宽恕他,难道是法律的意旨吗?”奏疏呈上去,没有得到回复。被降职管理舒州灵仙观。过了一年,韩琦执掌审刑院,请示说强盗杀死他的同党、不是自首的不要予以宽恕。这写入了法律。于是郑戬、叶清臣都说王质没有罪,并且称赞他的才能, (于是)他被起任为泰州知州。(王质)曾经代理江陵府事务,有人状告他人约定了婚期而延误时间,那人说家境贫寒没有钱财办理婚事,所以才违了约。王质问这件事的费用是多少,拿出自己的钱资助他。差役抓捕了偷人衣服的贼,贼叩头说:“平生没有做过错事,被饥寒所迫才到了这地步。”王质下令拿来衣服让他穿上,让他离开了。(王质被)提拔为天章阁待制,出京担任陕州知州,去世。王质家世代富贵,兄弟们都养成了骄横奢侈的习惯,而王质克制自己,好做善事,自己奉行俭约朴素,就像家境贫寒的读书人一样,不喜欢积蓄财物,以致不能自给。范仲淹被贬饶州,当时惩办朋党正严厉,王质独自带着酒前去饯行。有人拿这个来责备王质,王质说:“范公是个贤能的人,能够成为他的朋党,是荣幸的事啊。”世人因此更加尊重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注】东禅庄院
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女王城:在黄州城东十五里。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以一“摇”字活画出春风荡漾、江柳轻拂的神态,表现了春天到来的迅疾。
B. 额联巧用叠词,前者拟溪流潺潺声,后者描碧草新绿之色,视听结合更显得春意盎然。
C. 这首诗前四句写“往岐亭”途中所见,五六句写女王城饯别。“数亩荒园”,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地。
D. 全诗紧扣意,写初春之景,景色如画;写友人之情,情意深厚。诗人一气贯注,看似信笔挥洒,实则勾勒甚密,有天机自得之妙。
15. 请从手法与情感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诗的最后两句。
【答案】14. C 15. 尾联虚写,回忆“去年今日”,前一年苏轼赴黄州,凄风苦雨的途中,只有梅花相伴,细雨断魂,暗寓迁谪之感。而一年以前的孤独和凄凉正好与今天朋友送别的深情厚谊形成对比,即不只回忆“去年今日”,也是在写“今年今日”, 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消释了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C项,“‘数亩荒园’,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地”错,“数亩荒园”,是点明了饯行的地点。在女王城饯别。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本的艺术手法分析文本的思想内容,然后根据要求作答。本题要求,“请从手法与情感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诗的最后两句”。
首先要分析这两句含义,“去年今日我走在关山道路,细雨中,梅花开放,我正暗自断魂”。尾联运用虚写,回忆“去年今日”,即之前一年,苏轼赴黄州途中,只有梅花相伴,细雨断魂,非常凄苦。而这与今年朋友送别的深情厚谊形成对比,写出了三位朋友对苏轼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感激之情。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秦蜀之间人迹罕至,不可逾越的句子是:“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答案】 (1). 西当太白有鸟道 (2). 可以横绝峨眉巅 (3). 舳舻千里 (4). 旌旗蔽空 (5). 陟罚臧否 (6). 不宜异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当”“眉/巅”“舳/舻”“旌”“陟/臧”“宜”。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植物都是不声不响地长大,即使遇到食草族的侵扰,也只有默默忍受。其实不尽然。植物是非常有智慧的,为了防止食草族的侵袭,它们有的浑身布刺,有的身披铠甲,而另一些则怀揣毒药,倘若有不知好歹的胆敢冒犯,定叫它吃不了兜着走。
除了防御,有些植物还会积极地组织反击。当山艾树受到天蛾幼虫啃食时,它们会分泌一种物质。摄入这种物质的天蛾幼虫,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就出现了,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
更让人称奇的是,有些植物在受到毛虫袭击时,( )。其实,它们早就 ,与这些食虫豪绅结成了互惠联盟。结果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毛虫很快就会成为食虫族们的盘中美味。比方野烟草是烟草天蛾幼虫的最爱。当烟草天蛾幼虫在野烟草叶子上 的时候,野烟草受损的叶片会分泌一类叫绿叶挥发物的化学物质,这些绿叶挥发物发散到空气中,就成了野烟草的一种求救信号。酷爱烟草天蛾卵子的大眼长椿则会闻讯赶来,搜捕幼虫附近尚未孵化的卵子,专门吸食里面的营养,从而解除了野烟草的 。
除了反击、求救,植物们还能搜索到同类的求救信号或抗击动态,得到“危险就在身边”的情报,这样它们才能及时巩固自己的防御系统,以避免危险来临时 。例如上面提到的山艾树积极反击天蛾幼虫的例子,在这场反击战进行得十分激烈之时,山艾树周围的同类甚至异类们(例如野烟草)也嗅到了硝烟的味道,从而得以早早备好胰蛋白酶抑制剂,以随时应战。看来,植物远比我们想象的聪明得多。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摄入这种物质的天蛾幼虫,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就会发生,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
B. 天蛾幼虫只有摄入这种物质,才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因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
C. 这种物质一旦被天蛾幼虫摄入,就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
D. 天蛾幼虫一旦摄入这种物质,就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周围的食虫族们会向它静悄悄地群发化学求救信号
B. 会向周围的食虫族们群发静悄悄的化学求救信号
C. 周围的食虫族们会静悄悄地群发化学求救信号
D. 会静悄悄地向周围的食虫族们群发化学求救信号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居安思危 狼吞虎咽 后顾之忧 猝不及防
B. 居安思危 大快朵颐 燃眉之急 措手不及
C. 未雨绸缪 大快朵颐 后顾之忧 措手不及
D. 未雨绸缪 狼吞虎咽 燃眉之急 猝不及防
【答案】17. D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摄入这种物质的天蛾幼虫,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就出现了,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解答此题,可首先找出画横线句子语病在于结构混乱,前一句“摄入这种物质的天蛾幼虫”缺少谓语,而且从后面来看,“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的主语应是“天蛾幼虫”,但中间句的主语又变成“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这就导致语义不连贯,且主语不一致,偷换主语。A项,错误同画线句子一样,都属于结构混乱。B项,错误出在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上,“只有……才……”是条件关系,同上文不相衔接。C项,错误是全句主谓搭配不当,主语是“这种物质”,同谓语“出现……问题”不搭配。故选D项。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解答此题,考生应注意上下文语境和各选项句式以及叙述主体的衔接。上文的叙述主体是“有些植物”,因此括号内应填的语句也应以“有些植物”作为叙述主体,据此可排除A、C两项,因为这两项的主语都换成“周围的食虫族们”。B项,“群发”同叙述主体搭配不当,且“静悄悄的化学求救信号”说法不通,应予排除。故选D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居安思危”,
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第一处,前面说“它们早就……”,这说明应是事先做好工作,应使用“未雨绸缪”。“大快朵颐”,形容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非常快活的享受美食。“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第二处,是说烟草天蛾幼虫在野烟草叶子上大饱口福,应使用“大快朵颐”。“后顾之忧”来自后方的忧患。指在前进过程中,担心后方发生问题。“燃眉之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第三处,是说解除了野烟草的后方忧患,应使用“后顾之忧”。“猝不及防”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措手不及”指事情突然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第四处,是说避免危险来临时无法应付,应使用“措手不及”。故选C项。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下面是某重要会议邀请函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本届大会将于20××年12月19日(星期六)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是"软件工程,与时俱进",将围绕软件需求、软件测试、过程改进、项目管理、软件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较量。会议将为来自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和工程师提供一个代表国内软件工程领域和软件行业最高水准的信息交流平台,分享有关方面的成果与经验,改进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在思维、观念和方法上提出更多创新。
所有人员均免费参会,且有免费获得平板电脑的机会。作为中国软件工程领域和软件行业的年度交流盛会,大会组委会恳请您驾到。届时,您不仅可以了解软件工程领域和软件行业的最新发展状况,更有机会与技术、管理专家和行业权威同席对话,并且可以高攀近千位业界专业人士。
【答案】“较量”改为“交流”;“水准”改为“水平”“恳请”改为“诚邀”;“驾到”改为“光临”;“高攀”改为“结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庄重场合,用语要规范雅正,多用书面语。文艺语体有形象性,科学语体有准确性和严密性,政论语体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讲究格式化和简明性。所以做本题是注意邀请函语言的规范雅正,不能用口语。较量:指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用于此处语气过于生硬,充满火药味,可改为“交流”。水准:指水平,形容某方面质量高或低。这里是指“内软件工程领域和软件行业”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可改为“水平”。恳请:恳切请求。词语段是邀请函,用“诚邀”更合适。驾到:敬辞,称客人来到。强调客人身份高。此处是表达对客人到来这件事的欢迎,改为“光临”更适合。高攀:指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多用于客套话“不敢高攀”等)。此处是强调来参加这次会议可以结交认识许多业界专业人士。可改为“结识”。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21.下面文段有三处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规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每个人心中都要有自己做人的底线。在小人横行、阿谀奉承之风盛行的北宋官场里,周敦颐坚守良知,洁身自好,最终流芳百世。当然,盲目地遵守规则也不行。比如,长辈命令你去做坏事,你就不能盲目遵从。
①“做人的底线”不能等同规则。前者可以主观选择的,后者是强制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良知”不能等同规则,前者属于自我约束(内心的自律),后者属于外在的制度。 (2). ③“长辈的命令“不能等同“规则”。前者只约束个体,后者约束大家。
【解析】
试题分析:文段引述《现代汉语词典》进行概念阐释,也深得议论文写作之法。但是,下面的自我阐释就出现将“规则”概念偷换成“做人的底线” “做人的底线”应该更倾向于“品德”或“道德修养”。“规则”与“品德”,一外一内,差异巨大。然后周敦颐的事例分析时又将“规则”概念“漂移”至“良知”,导致文段概念含混,论证无理,无力。在论述“盲目地遵守规则也不行”这一分论点时,概述了生活事实“长辈命令你去做坏事,你就不能盲目遵从”,将论题中的“规则”换置为“命令”是,将遵守命令与遵守规则混淆,无法支撑文段观点。整段文字表述,由于多处论证中出现概念的偷换、漂移,导致整个论证看似言之凿凿,实在缺乏论证需要的内在逻辑,致使论证无理无力。
四、写作(60分)
22.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某企业举办创意设计大赛,大学生小云经过反复酝酿,确定了创意主题和设计方案,并邀请小宏、小腾两位同学参加相关事宜。最终,小云领衔设计的参赛作品荣获了特等奖,获得了3万元高额奖金。
某报记者就奖金分配问题采访了他们。小云认为荣誉是三人集体合作的成果,表示要一起协商,合理分配奖金;小宏决定把自己的那部分奖金让给小腾,帮助他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而小腾则建议大家把奖金都拿出来,设立创新驱动基金,以便鼓励更多的同学参加创新活动。
对于三人想法,如果你是老师、企业家或家长,你倾向于哪一种?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有一种分配叫合作协商
—— 给三位同学的一封信
三位同学:
展信佳!
作为创意设计大赛的组织者,对于你们能获取此次设计大赛的特等奖表示衷心祝贺;对于你们表现出的才华由衷赞叹;至于对这笔奖金的处理,我比较倾向于小云的提议。
毫不怀疑,小宏提议中所展现的爱心,那份对同学的关心与爱值得所有人的尊重;然而,这种做法有些不妥;当小宏决定把奖金让给小腾的那一刻,深深感到是对小云进行了道德绑架。或许小宏会说“只是把他的给了小腾,并没有要求小云也给”,但问题的症结也恰恰在于此——这件事众所周知,当众人对小宏表示赞赏时,当小宏没有刻意却无意置身于道德高地时,有没有想过小云的感受?
也毫不怀疑,小腾提议设立创新驱动基金的美好,从企业的角度赞赏这样的提议;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需要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小腾的提议最有价值;然而,区区3万元作为创新驱动基金,实在微不足道。我们企业每年花大量的资金用于产品的创新设计,但成果寥寥;所以,这个建议虽值得赞赏但可行性不够;如果你们真的有这种想法,诚挚邀请你们毕业后加盟我们公司,相信一定能给你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施展才华的平台。
而小云则认为荣誉是三人集体合作的结果,表示要一起协商,合理分配奖金;虽然看起来没那么高大上却合乎情理。
首先,来看看小云提议中“合理分配奖金”中的“合理”二字,所谓“合理”分配并非是平均分配,而是根据贡献的大小进行公平分配;其本质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正是我们社会核心价值观所在。就这件事而言,作为确定了创意主题和设计方案的小云,于情于理应分配到更多的奖金。
其次,小云认为荣誉是三人集体合作的结果,这说明他极其看重集体协作;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一个人独自奋斗而走向成功的概率会越来越小,集体的合作协商相比个人更容易获得成功。有哪一个做大做强的企业缺乏集体合作协商的精神与合理的分配奖金方案呢?
如果没有集体合作协商的精神,俞敏洪的新东方不可能在纽约成功上市;如果没有合理的奖金分配方案,马云的阿里巴巴不可能成为商业的巨无霸……
个人集体如此,国家亦然。
美国之所以挡不住英、德、法等铁杆盟友加盟“亚投行”,“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应者云集并很快实施,是因为我们在恪守集体合作协商精神同时拥有完善的利益分配方案。
三位同学,你们认为呢?
祝学业进步!
某公司老总
2016年5月16日
【解析】
试题分析:1.小云的想法:小云认为荣誉是三人集体合作的结果,表示要一起协商,合理分配奖金。考生如果认同小云的方案,即“合理分配奖金”。这句话包含以下几层意思:一是所谓的“合理分配”是在三人内部合理分配;二是“合理分配”的基础是“集体成果”;三是“合理分配”并非平均分配,而是根据贡献大小进行公平分配,这也是“公正”的内在要求。考生选择了这个点,应该在“集体协作”“团队精神”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
2.小宏的想法:小宏已决定把自己的那部分奖金让给小腾,帮助小腾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这是一种人性温暖的折射。值得注意的是,小宏仅仅是把“自己的那部分奖金”让给小腾,从原则上讲,他并没有支配他人奖金的权利。如果考生选择了这个点,那就应该在“友善”“帮助”“爱心”这个原因上进行阐发。
3.小腾的想法:小腾建议大家把奖金都拿出来,设立创新驱动基金,以便鼓励更多同学参与创新活动。应该说,从社会意义上讲,小腾的方案更有价值。如果考生选择了这个点,那就应该在“鼓励创新”这个原因上进行阐发。
4.“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把握写作核心对象。本材料的核心对象是“三人的不同想法”,所谓的“不同想法”,是“奖金分配问题”方面的不同想法。也就是说,核心话题是“奖金分配方案”,而集体协作、团队精神、友善、创新是“奖金分配方案”的原因层面的东西。如果考生不能就事(“分配”)来论述,只谈创新或协作,那就算是偏离题意了。
5.身份驱动。不同的身份,代表着不同的视角,也代表着不同论证角度,狼卷提供了三个身份选择,就是驱动学生转换角色,懂得换一种眼光看问题,这就大大削弱了“泛泛而谈”“宿构套作”的可能性,考生必须结合具体身份来思辨和论述。如果不能确定自己的身份(老师、企业家或家长),只是泛泛而谈,也属于偏离题意。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