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8.50 KB
  • 2021-06-08 发布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与人之间要交往和相处,必须建立各种规则体系。道德就是人类为了和谐共处、各得其所而建立的规则体系。在道德规则体系中,道德基准是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准,凝聚和体现着社会共同体成员的道德共识。一个人认同社会共同体普遍信奉的道德基准,并习惯于遵守和践行这个道德基准,他就具备了在这个社会共同体中生活的基本德行。道德基准至少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生活方式相适应;二是为社会成员所认同,并且简单、易知、易行,可以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所践行;三是可以作为基本参照,用来审视和规定其他道德规则或标准,用来评判和确认一个人的基本德行。‎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道德基准也会有所不同。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首先,工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方式成为历史记忆。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而是从市场上获得,从而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其次,个人脱离家庭作为独立个体走向社会,并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人与人的横向关系成为现代社会关系的主导,以父子纵向关系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关系被取代。再次,国家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由家或家族组成,而是由公民组成,个人以独立的身份与其他个人、社会、国家发生关系。‎ 在我国古代社会,农耕自然经济是人们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方式,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细胞,父子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从生到死生活在一起的熟人圈子是人们交往的基本范围,宗法等级制度下的风俗习惯制约着人们的绝大部分行为。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孝”被确立为社会的道德基准。我们的先人把这一道德基准贯彻到道德规范体系、法律规范体系以及官吏的任免之中,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快速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社会的基本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道德基准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 确立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全体公民的社会价值共识。其中着眼于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我国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彰显个人的价值主体地位,回答了人们处理与他人、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应秉持什么样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人们应当遵循的道德基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确立的道德基准,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的新发展。当前,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道德基准融入现实社会生活,让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行为规范力。‎ ‎(节选自焦国成《确立现代社会道德基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社会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这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 B. 在制定道德、法律规范时以及官吏任免中贯彻“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C. 由于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所以两个时期的道德基准也有所不同。‎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当代中国全体公民的社会价值共识,是现代社会新的道德基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人与人交往必须建立规则体系为前提,论述了道德体系的道德基准问题。‎ B. 文章从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出发,论述了构建新道德基准的可行性。‎ C. 文章运用比较论证阐述了现代社会的特点,指出我国社会道德基准变化的必然性。‎ D. 文章先概述“新”“旧”社会差异,再阐明我国情况,由一般到特殊,逻辑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人如果能够认同、遵守、践行人们普遍信奉的道德基准,那么他就具备了基本的德行。‎ B. 现代社会个人地位被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道德基准来约束个人的无限膨胀。‎ C. 由于个人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中国也就从传统的农耕社会发展成为现代社会。‎ D. 我们只要将道德基准融入现实社会生活,就能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本题D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错误,偷换概念,应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B项,“论述了构建新道德基准的可行性”错误,无中生有,文章并没有论证“可行性”,论证的是必要性、重要性。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 B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道德基准来约束个人的无限膨胀”错误,无中生有。‎ C项,“个人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中国也就从传统的农耕社会发展成为现代社会”错误,强加因果,文中只是说“个人脱离家庭作为独立个体走向社会,并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并没有论及“个人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和“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发展成为现代社会”之间的必然关系。‎ D项,“只要……就……”错误,过于绝对,必要条件变充分条件。‎ 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一定读懂。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参考消息网1月24日报道日媒称,日本财务省1月23日发布的2018年12月贸易统计显示,贸易收支(出口额减去进口额)为逆差553亿日元。这是连续3个月出现贸易逆差。日本对中国出口下滑7%,降至1.4026万亿日元。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浮现,对华液晶制造设备、手机零部件、半导体等的出口大幅下降。2018年全年的贸易收支为逆差1.2033万亿日元,时隔3年出现逆差。‎ 韩国《每日经济》报道,中美贸易战争爆发以来,韩国经济备受冲击。报道分析,韩国经济特别是出口严重依赖中美两国市场,其中对华出口占比达27%,对美出口占比达10%。韩国出口增长率自去年10月起,已连续四个月呈现下滑局面;韩国对华出口,亦自去年11月起连续三个月下降。‎ 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分析认为,如中国经济增长率下滑1个百分点,则韩国将下滑0.5个百分点。今年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下滑,韩国经济前景不明朗。此外,即便中美就贸易摩擦问题达成一致,中国扩大自美进口,韩对华的最大出口商品半导体会受到更大冲击。如中国自美半导体进口扩大至此前的两倍,则韩国出口将会减少2.3%,GDP规模将会减少1.75%;如再出现美国发动贸易扩张法第232条,对汽车和汽车零配件征收高关税(25%)情况,则韩国出口将会减少3.1%,GDP规模将会减少2.33%。‎ 新加坡贸易机构EnterpriseSingapore近日发布的数据也显示,受贸易摩擦的影响,电子产品和药品发货量大幅下降,新加坡去年12月份出口同比下降8.5%,远低于路透社调查预期的1.5%增幅,也是自2016年10月出口同比下降14%以来的最差表现。‎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9年01月24日)‎ 材料二:‎ ‎(摘编自《智通财经》2018年02月)‎ 材料三:‎ ‎6月15日,总统特朗普通过白宫声明表示:“虽然我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友谊和两国关系对我都非常重要,但两国间的贸易在很长时期内都非常不公平,局面不可持续。因此决定对中国价值500亿美元的产品征收25%的关税,包括与‘中国制造2025’有关的航空航天、机器人、新材料等高科技产品。”自此以后,政府奉行的一个核心战略是削弱中国经济,以迫使中国改变贸易做法。‎ 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布了对中国商品征税的清单,共1102项,该清单是根据机构分析和各方评论后编制的。征收关税将使美国制造的产品比进口产品更便宜,因此鼓励消费者购买美国产品。政府的想法是促进美国企业的发展,支持国民经济。‎ 总统在推特上写到:“我们与中国没有贸易往来,多年前,代表美国的那些愚蠢、无能的人就失去了这种联系。现在我们每年有500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还有3000亿美元的知识产权被盗。我们不能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 长期以来,中国的贸易行为一直受到指责,白宫表示,征收关税的目的是回应中国对美国技术和知识产权的盗窃行为,加强美国工业竞争优势、促进制造业回流,并保护美国就业。‎ ‎(译自美国杂志《时代周刊》,2019年01月10日)‎ 材料四:‎ ‎2019年3月8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中美建交40周年是我们双方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重要年头。40年来,中美关系风雨兼程,既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过去的经验归结到一条,就是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尽管今天国际局势和中美两国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条启示仍是金科玉律,需要双方坚持和维护,保持“不惑”的定力。2018年,中美关系经历了激烈的震荡,但从历史看,这一现象并不符合中美关系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对中美关系的未来仍然秉持积极的预期,中美两国不会也不应走向对抗,重拾冷战旧思维违背时代潮流,没有出路,更不得人心。‎ 中美两国的利益已经高度融合。去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超过6300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超过2400亿美元,人员往来超过500万人次。美国几乎所有大公司在中国都有业务,所有的州与中国都有合作。个别人声称要让中美“脱钩”,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与中国“脱钩”,就是与机遇“脱钩”,与未来“脱钩”。某种意义上,也是与世界“脱钩”。而合作更是中美关系的主流。这既是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认知,也是双方各界有识之士的一致声音。最近中美经贸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得到两国各界以及国际社会的欢迎。‎ 王毅指出,中美之间在开展合作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竞争,这是国际关系的正常现象,关键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理。一味放大竞争,就会挤压合作的空间。聚焦扩大合作,才符合中美的共同利益。当今世界,诸多不确定性层出不穷。面对挑战,中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秉持“和合”的外交思想,始终积极扮演世界和平的稳定器、国际合作的推动器、全球发展的加速器,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在促进国际多边合作的一系列“大手笔”,从G20杭州峰会到海南博鳌,从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让各国品尝到了合作的甜头,也更加坚定了合作的意愿。在中美问题上,我们希望美方摒弃零和思维[注],同中方相向而行,在深化合作的进程中形成良性竞争,在各自发展的同时实现互利双赢。‎ ‎(摘编自中国网2019年03月08日)‎ ‎[注]零和思维:属于非合作博弈。是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浮现,日本对中国出口下降7%,降至1.4026万亿日元,2018年全年的贸易收支出现逆差,此现象己3年未见。‎ B. 韩国对外出口严重依赖中美市场,其对华出口占比达27%,如果中国自美国进口半导体扩大至此前的两倍,韩国出口将会减少2.3%。‎ C. 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虽有不同程度的浮动,但整体呈上升态势,这成为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重要借口之一。‎ D. 美国若与中国“脱钩”,是与机遇“脱钩”,与未来“脱钩”,也就是与世界“脱钩”,这不仅不现实,更与中美关系的主流相违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2017年美国贸易逆差有半数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共占50%,由此可见,中美两国的经济利益高度融合,中美关系的发展未来可期。‎ B. 特朗普政府奉行的一个核心战略是削弱中国经济。对中国实行关税征收,将使进口到美国的产品更具竞争力,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可以促进美国企业的发展。‎ C. 特朗普曾在推特上表示,美国与中国没有贸易往来,实际上是指美国在中美贸易中不仅没有赚到钱,还被盗取知识产权,蒙受巨大损失。‎ D. 在中美问题上,只要美国摒弃零和思维,同中方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够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问题,在各自发展的同时实现互利双赢。‎ ‎6. 以上文字材料中,《参考消息》《时代周刊》和中国网三家媒体出发点和报道侧重点各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C ‎ ‎6.‎ ‎ ①《参考消息》精选世界各地新闻,为国内读者拓展视野。侧重介绍中美贸易战争对多个亚洲国家和地区贸易出口造成的不良影响。②《时代周刊》立足美国,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侧重介绍了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的目的/原因。③中国网以国情为基础,向世界介绍中国。侧重介绍中国对贸易摩擦的解决之道,秉持“和合”外交思想,对中美经贸关系积极磋商,以合作求共赢。‎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D项“与未来‘脱钩’,也就是与世界‘脱钩’”原文为“某种意义上,也是与世界‘脱钩’”,这里范围放大了,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分析推理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项“中美两国的经济利益高度融合,中美关系的发展未来可期”论断错误。B项“对中国实行关税征收,将使进口到美国的产品更具竞争力,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可以促进美国企业的发展”错误,由原文“征收关税将使美国制造的产品比进口产品更便宜,因此鼓励消费者购买美国产品”可知曲解了文意。D项“只要就”表述绝对。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探究文本特色的能力。题干要求概括每则材料的出发点和侧重点。第一问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定位不同,立场不同,对同一事件的看法不同。考生需从这些不同中推测其出发点。第二问考生借助两则材料后的出处(主要看标题)和材料每段的大意不难概括出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精准扶贫 佚名 ‎1‎ ‎“刘多贵,鳏居,多病,极贫。”李老师反复念叨着这几个词语,眼前出现这样的画面:一间茅草盖顶的土砖屋,一个孱弱的老人倚在门前的竹椅上,一只同样痩弱的小狗,安静地趴在老人的脚边……‎ 昨天下午的精准扶贫动员会上,镇长给全镇教师做了动员报告。介绍了贫困县精准扶贫的艰巨性,先给老师们戴了一顶顶高帽子,什么人类灵魂工程师啦,爱心使者啦,道德模范啦。要求每人资助3000元现金,第一期投入不少于500元。随后,话锋一转:扶贫工作不到位,无成效,轻则党纪政纪处分,重则易岗下岗!引来会场一片嘘声。‎ ‎2‎ ‎“刘多贵,鳏居,多病,极贫。”村主任念到扶贫对象时,引来一阵哄笑。‎ 刘多贵涨红了脸,站起来“抗议”:主任,你这不是咒我吗?我好好的,我老婆好好的,我家里好好的,干嘛写这个?‎ ‎“你个猪头,不是说了吗,为了争取精准扶贫资金和项目,每个人都要能受委屈,装孙子,不然天上会掉馅饼吗?”‎ ‎“你个猪头,明天那些扶贫人员就要来了,见面礼就是五百呢,你昨天打麻将落下的窟窿,立马就可以堵上了,你还嚷嚷。”村主任接着向大家布置任务:“大家回去都按照刚才念过的情况准备一下,不要出什么岔子。”‎ ‎“扯大你们的袋子准备装银子吧。”村主任又笑着补充了一句。‎ ‎3‎ ‎“你还扶贫?真是天大的笑话。一个穷教书的,别人来扶你还差不多。每个月一千多元的房贷,孩子几百元的奶粉,家里的各项开支,就你那点工资,你拿什么去扶贫?”‎ ‎“嘿嘿,老婆莫生气,我们主要是项目扶贫,资金不多。”‎ ‎“项目?呵呵,你有啥项目?你有项目倒是先扶自己啊,自己发财了,再去扶贫,那多硬气啊。”妻子气不打一处来,丈夫有多大能量,自己还不知道?还项目,不是自欺欺人吗?‎ ‎“好啦,好啦,我明天就去凑个热闹,这总行了吧?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 ‎4‎ ‎“什么?你鳏居?你在哪里找了个狐狸精,想要做陈世美了?”‎ ‎“这都是村主任的安排,可别赖到我头上。争取扶贫资金,不还是你去和村主任说的吗?我跟你说了,咱家有房有钱,孩子们也个个出息,争那个干啥?你偏要争,村主任说不这样写,根本争不到扶贫款。”‎ ‎“你个猪头,那些不费力的好处,不要白不要。你不去要,别人还以为你是白痴。别人要不到你要得到,才显出你的本事呢。”‎ ‎5‎ 李老师见到了刘多贵:60岁上下,精神很好,除了头发花白,看不出什么病容。‎ 李老师“参观”了刘多贵的家:一间土砖瓦屋,室内陈设简单,谈不上什么家具,一个还是五六十年代的碗柜,黑不溜秋地摆在厅屋里,上面搁着几只碗,地下一字摆着鼎锅盆桶等什物,地面坑坑洼洼。没有想象中的竹椅,也没看到那条乖巧而痩弱的狗。‎ 这确实是一个赤贫的家,李老师连忙拿出装着500元钱的红包塞给刘多贵。说了些要想办法脱贫致富啦、有什么困难找我啦之类的话,就和村主任一起离开了。‎ ‎6‎ ‎“嘁,这个书呆子,还有困难就找他。”刘多贵一边数了数红包中毛爹爹的张数,一边也离开了那间破屋。‎ ‎7‎ 李老师回家后,想着刘多贵家里那个凄凉的样子,心里就有点堵。那哪儿是人过的日子啊。钱自己是不多,但他想,养鸡成本少,收益应该还不错——现在城里人都爱吃土鸡,土鸡、土鸡蛋价格不菲。为这个想法,李老师兴奋了两天。今天上完课,李老师就买了30只小鸡,一袋饲料,来到刘多贵家。‎ ‎“多贵叔!多贵叔!”李老师在刘多贵的屋前大喊。‎ ‎“谁呀?”一个六十多岁的婆婆应声出来,见到李老师,问,“你找多贵?你是他亲戚?——他住在那边那栋洋楼呢。”婆婆指着东边山脚下一栋漂亮的小楼说。‎ ‎“不会吧?我前天还在这儿见着他呢。”李老师满脸疑惑。‎ ‎“前天?哦,前天我正好有事出去了,多贵说他帮我看看门。我说这破破烂烂的家,又不用上锁的,还看什么门啊。”婆婆似乎感觉有什么不对,追问道,“你找他什么事?”‎ 李老师简单讲了一下精准扶贫的事。婆婆一脸鄙夷,语气却很平淡:“这些没良心的,什么好处都被他们抢了。”‎ 李老师的血一直往头顶冲。他真想去刘多贵家把五百块钱要回来,但他的脚有点沉重,他不知道能不能要得回。吵架,不是自己的特长,他不愿意以那样的方式斯文扫地。‎ 李老师把30只小鸡和饲料送给了婆婆,沮丧地回到学校。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李老师困惑地摇了摇头。‎ 据报载:随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攻坚阶段,中央和地方政府扶贫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但一些贪腐“黑手”却伸向了贫困户的“救命钱”“活命钱”。2016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扶贫开发领域职务犯罪1892人,与2015年同比上升102.8%。为促进精准扶贫脱贫方略真正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全国检察机关正着力强化对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保障扶贫政策和资金安全落实到位。‎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镇长在精准扶贫动员会上的要求,体现了基层干部赏罚分明、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B. 小说名为“精准扶贫”实则暴露了扶贫工作中某些基层政府贫困对象识别不精准,乱作为、假作为的问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C. 李老师离开后,刘多贵的自言自语,折射出教师生存的窘境,暴露了扶贫的尴尬与难堪,有力地揭示了主题。‎ D. 文中对刘多贵“家”的细致刻画,完全符合篇首李老师的想像,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 ‎8. 小说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有一段“据报载”的内容,看似独立于小说之外,实则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试结合全文,谈谈这样说的理由。‎ ‎【答案】7. B 8. ①运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灵活自由地呈现小说情节,能更全面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②时空交错,分镜头场景转换。突破时空障碍,使叙事脉络清晰,最大限度展现生活场景。③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使叙事更加集中,人物个性化特征更鲜明,如李老师的隐忍,刘多贵妻子的泼辣……④前后照应,如想像中的贫困与现实的贫困,如刘多贵拿到500元就离开破屋与后文破屋不是他家等前后照应,使小说结构严谨。 ‎ ‎9. ①从情节上看,结尾段交代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出现的漏洞,是小说创作背景的必要补充。②从主题上看,显示了国家精准扶贫的决心与力度,为作品增添了一抹亮色,丰富了小说主题。③从阅读效果上看,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可信度,使小说具有现实意义,引人深思/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④从表现形式上看,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事实材料与小说情节互为补充,呈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A项“体现了基层干部赏罚分明、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错,镇长的发言是“要求每人资助3000元现金,第一期投入不少于500元。随后,话锋一转:扶贫工作不到位,无成效,轻则党纪政纪处分,重则易岗下岗”体现的是工作作风粗暴;‎ C项对主题理解有误,刘多贵的自言自语“嘁,这个书呆子,还有困难就找他。”是对假“扶贫”的讽刺;‎ D项由“没有想象中的竹椅,也没看到那条乖巧而痩弱的狗”可知现实场景不完全符合想像。‎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的表达技巧。考生可以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特色、材料安排、人称选用、塑造人物的手法等角度赏析。小说在表达的时候,运用第三人称的表达视角来进行叙事,小说情节自由灵活,能够更好的从不同角度刻画出人物的不同特点,展现出人物的不同形象。特别是小说将不同的镜头进行具体转换,这使得小说叙事的结构以及脉络更为清晰,极大程度地展现出不同的生活场景,使得时空交错,小说表达空间富于变化。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看小说,运用较多的对话形式,来推动小说的情节发展,凸显出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特征,如展现出李老师的一种隐忍的态度,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扶贫一线工作,这是一种隐忍,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同时,小说前后相照应,想象中的贫困与现实中的贫困等不同的情节互相映照,使得小说的结构更为圆融,更为严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鉴赏能力。考生可以从结尾段的作用这个方向思考。试题比较开放,可以从内容上、情节上、表达效果上探究;也可以从包括小说情节、人物、构思、手法、环境、主题风格、背景、读者在内的艺术领域内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或深或广的探究。小说结尾的部分交代出扶贫工作存在的一系列的漏洞和具体的问题,这是对小说创作背景一种特殊的补充,使得小说内容更为详实,更为全面。小说的主题十分深刻,站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贫困人口的高度重视,凸显出国家精准扶贫的伟大政策和决心力度,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为小说增添了一丝亮丽的色彩,从而使得小说的主题更为深刻,更为全面。在阅读效果这一方面来看,小说表达具有现实的意义,契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增强了小说的一种真实性,特别是这种婉转的表达,凸显出人们对于精准扶贫工作的一种认同,增强了小说表达的内涵。小说在具体表达的时候,在形式上突破的一种传统的叙述模式,事实材料与小说情节互为补充,增添的小说后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使得小说更有力度。‎ ‎【点睛】做小说探究题的注意事项:‎ ‎1.明确任务。即审明探究任务,把握探究的指向。探究题题干表述有区别,注意审清题干。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等等。 ‎ ‎2.明确观点。即要做到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考生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题目要求,能够提出有探究意味的观点。在答题的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 ‎3.明确结构。即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做合理分析,一般采用“述”和“评”相结合的形式。 ‎ ‎4.明确文本意识。即贴近文本,尊重文本。强调个性阅读,并不是能够脱离文本而随意地天马行空,一味地陈述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应该是紧扣文本,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结合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做分析论述,阐明自己的见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南阳何颙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中平六年,举孝廉。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 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 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山东未定,未可卒制。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操从之。‎ 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乃坚壁持之。遂以奇兵破绍。‎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 备物,密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寝。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B.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C.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D.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孝廉即“至孝至廉”之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 兖州,我国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等部分地区。《尚书·禹贡》称:大禹治水,划天下之地为冀、兖、青、徐、雍等九州。‎ C. 九锡,即“九赐”,指天子赐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九种器用之物,代表最高礼遇。古代一些权臣常接受“九锡”,后来该词成了篡逆的代称。‎ D. 祖日,其中“祖”是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路神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荆轲刺秦王》中“既祖”的“祖”与本文中的“祖”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荀彧少有才名,深得众人赏识。南阳何颙称他有“王佐之才”;袁绍对他敬重有加;投奔曹操后,曹操称他是张良一样的策士谋臣。‎ B. 荀彧勇决果毅,善于把握局势。他识破张邈的阴谋,整军防备,避免了变乱发生;官渡之战,他提出合理建议,使曹操出奇兵打败袁绍。‎ C. 荀彧工于谋略,颇有远见卓识。他建议曹操先稳固自己的根本;又向曹操献计,把皇帝迎到许都,为“挟天子令诸侯”打下了基础。‎ D. 荀彧清高正直,事主保持忠节。他以大义阻谏曹操进爵国公,为自己埋下灾祸;他在病中收到曹操送的“空器”,于是饮药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2)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答案】10. D 11. D 12. C ‎ ‎13. (1)(我们应该)乘机收割成熟的麦子,节食蓄粮,以助军事行动,那么吕布不难击败。‎ ‎(2)敌人的底细已经清楚,敌人的气势也已经枯竭,局面必将有所变化,这正是使用奇谋的良机,不可错失良机啊!‎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意思是“晋文公曾接纳周襄王而使得诸侯们如影随形,汉高祖为义帝戴孝而使得天下人心尽归。自从天子遭难,将军首举义兵,只是因为山东纷扰混乱,没有顾得上接驾,虽然在外平定祸乱,但心里却无时不在挂念着王室”。“昔晋文公纳周襄王”和“汉高祖为义帝缟素”句式一致,之前之后断开,排除BC;“徒以山东扰乱”是原因,“未遑远赴”是结果,之间断开,排除AC。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D项,“《荆轲刺秦王》中‘既祖’的‘祖’与本文中的‘祖’意思相同”错误,“祖日”,为死者设祭奠之日,“祖”,祭祀;“既祖”, 古人出门举行的祭祀路神,“祖”,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路神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C项,“又向曹操献计,把皇帝迎到许都,为‘挟天子令诸侯’打下了基础”错误,根据第三段“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可知,荀彧“趁此时奉迎主上以顺应万民心愿,执最大的公正来使天下信服,扶持大义来网罗英才”,而不是“为‘挟天子令诸侯’打下了基础”。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乘”,乘机;“蓄”,积蓄;“破”,击败。(2)中,“见”, 同“现”,显现;“奇”,指出人意外、变幻莫测的策略、计谋;“坚壁”,坚固壁垒;“持”,对抗。‎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译文:荀彧(yù)宇文若,颍川颖阴人,青少年就凭才识出名。南阳人何颙见到荀彧认为他奇异不凡,说:“这是帝王的辅佐之才啊。”中平六年,被推举为孝廉。董卓作乱时,弃官回到家乡。等荀彧到了冀州,袁绍用贵宾的礼遇对待荀彧。荀彧每每有匡正之心。估计袁绍最终不能成就大事,就离开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和他交谈后大喜,说:“你是我的张良啊。”‎ 兴平元年,曹操东击陶谦,派荀彧守甄城。赶上张邈、陈宫据兖州反曹操,而暗地迎接吕布。张邈派人欺骗荀彧说:“吕将军来帮助曹使君打陶谦,应赶紧供应他军需物资。”荀彧知道张邈有变,就整顿军队做好防备,因此张邈的计谋不能得逞。陶谦死,曹操想马上攻取徐州,回兵后平定吕布。荀彧劝谏说:“以前高祖占据关中,光武帝占据河内,都是先巩固根本,以控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为根本,所以能平定山东,这实在是天下的要地啊!应立即分兵讨伐,使敌寇不能西顾,乘机收割成熟的麦子,节食蓄粮,以助军事行动,则吕布不难击败。”曹操于是大力抢收成熟的麦子,又和吕布交战,兖州于是被平定。‎ 建安元年,献帝从河东回到洛阳,曹操打算迎接车驾,迁都到许昌。众人大多认为不可仓促行事。荀彧于是鼓动曹操说:“晋文公曾接纳周襄王而使得诸侯们如影随形,汉高祖为义帝戴孝而使得天下人心尽归。自从天子遭难,将军首举义兵,只是因为山东纷扰混乱,没有顾得上接驾,虽然在外平定祸乱,但心里却无时不在挂念着王室。趁此时奉迎主上以顺应万民心愿,执最大的公正来使天下信服,扶持大义来网罗英才。”曹操听从了他的意见。‎ 曹操守官渡,虽然得胜但军粮就要吃完,写信与荀彧商议,荀彧回信说:“情形败露,声势衰竭,一定会有转机,这是使用非常之计的时候,不可错失良机。”曹操于是坚守壁垒和袁绍相持。终于用奇兵打败袁绍。‎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要联名推戴曹操晋封国公,赐予九锡仪仗器物,秘密地征询荀彧的意见。荀彧说:“曹公本是发动义兵,以振兴汉朝,虽然功勋卓著,还保持忠贞之节。君子爱人要合于道德,不应该这样。”事情就这么搁置下来。曹操心里难以平静。等到南征孙权,曹操上表请荀彧到谯郡劳军,皇帝答应了他。到了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曹操赠送他食物,打开一看,却是空盒,于是荀彧服毒而死。皇帝为他难过痛惜,祭祀之日因此而不奏乐。谥为敬侯。第二年,曹操终于晋封魏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诉衷情 晏殊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玉楼春 无名氏 东风杨柳门前路。毕竟雕鞍留不住。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如花上雨。小楼画幕无重数。听得楼边车马去。若将眉黛染情深,且到丹青难画处。‎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二句,面对烂漫春光,主人公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情态异常,“香阁浓睡”。一“恼”字,承上贯下,使词意陡生顿挫。‎ B. “一春芳意”与“三月和风”为对偶句,同是“牵系人情”的景物。“牵系”既形象地表现了柳丝的特点,同时也是对“眉叶细,舞腰轻”的照应。‎ C. “柔情胜似岭头云”与“别泪多于花上雨”两句中,情是泪的内源,泪是情的外现,一情一态,两个比喻,对仗工致,且曲尽传神写照之妙。‎ D.‎ ‎ “若将眉黛染情深,直到丹青难画处”上句变实为虚,抽象的感情成了可染可画的形象体。下句既实又虚,“丹青”既指图画,也喻忠贞不渝之情。‎ ‎15. 两首词在开篇都写到“东风杨柳”,请分别简析其中“柳”形象、人的形象有怎样的特点,柳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案】14. D 15. (1)前词开篇所写之柳是雨初霁后的青青杨柳,柳丝纤细,柳烟疏淡,景象清新柔美,所写之人是因柳惹起无限愁思的闺中女子,柳是情感的触发物,同时对人物形象起到反衬的作用。(2)第二首开篇所写之柳是门前路旁在东风中摇曳的柳,所写之人是与远行之人在门前话别,依依不舍、留恋而又无奈的女子,柳是情感的寄托物,想“留”毕竟留不住,对人物形象起到正衬的作用,柳依依,情依依。‎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D项,“上句变实为虚”错误,“若将眉黛染情深,直到丹青难画处”,倘若能用画眉的黛粉将这缱绻情愫染到更深更浓的话,那我定把这忠贞情意的画图渲染到无法渲染时为止,上句变虚为实。故选D。‎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形象中的景物形象及其作用、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分析形象特点方法有①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②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③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④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本题,《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先绘出一幅如画春景:东风吹温送暖,催引生机;杨柳因春风吹拂而萌发春意,虽未青青成阴,却染得人满眼春色;柳丝纤细,柳烟疏淡,似有若无,自有一种迷蒙意态;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这两句将春风、春柳,春雨、春晴,编织一起,色彩明媚,春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所写之人是因柳惹起无限愁思的闺中女子。这首词,上片以景衬情,下片则描绘人物时蕴情会意。全篇借春风杨柳绘写浓春美景,衬比香阁女子的绰约风姿,曲传离思别意,景与情谐,物与人合,宛转含蓄,情致缠绵。《玉楼春》“东风杨柳门前路”,想来他已在情人楼上与之作过一番缠绵悱恻、难分难舍的话别,踟蹰来到门前路边,东风轻拂着袅袅柳枝,使人想起古人折柳赠别之说,更撩拨着他伤别的心灵一这是一个充满离别气氛的景。接着,笔锋突然凭空一转,“毕竟雕鞍留不住”。“雕鞍”,指马,实又指他自己。这里不言其欲留,只言留不住,尤其领之以语气绝重的“毕竟”,这就婉曲且极传神地折映出他在门前长久延宕、徘徊不肯遂去的神态和欲去不忍、欲留不能的微妙心境。“留”而不得。‎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先强调人要经历各种困苦磨练,后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一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就必定灭亡的论断。‎ ‎【答案】 (1). 故不积跬步 (2). 无以至千里 (3). 于嗟鸠兮 (4). 无食桑葚 (5). 入则无法家拂士 (6).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言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跬、至、嗟、鸠、葚、拂。‎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华为今日正式发布自有操作系统:鸿蒙!消息甫出,   燃爆舆论场。‎ 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人们都看到了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不   ,不下“先手棋”,不抓住创新主动权,如何避免“卡脖子”?怎能化危为机?不必妄自菲薄,也无需妄自尊大。鸿蒙一开,并不等于   ,用任正非此前的话,就是“我们仍然缺乏良好的应用程序生态系统”。整个系统建立良好生态,需要时间,也需要机会。更何况,面对“群狼”环伺,(   )。‎ 鸿蒙一开天地宽!华为加油,中国加油,   中华当有为。‎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猝然 深思熟虑 万事亨通 切记 B. 猝然 谋深计远 万事亨通 谨记 C. 顿时 谋深计远 万事大吉 切记 D. 顿时 深思熟虑 万事大吉 谨记 ‎18.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都让人看到了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 B. 无论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还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都让人看到了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 C. 无论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还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都让人看到了华为的隐忍与坚守,华为的抱负。‎ D. 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人们都从中看到了华为的隐忍,华为的坚守与抱负。‎ ‎19.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百倍的努力,不断的超越,才能实现突围 B. 百倍的努力,不断的超越,才能帮助我们实现突围 C. 我们要实现突围,只有百倍努力,不断超越 D. 我们要实现突围,更需百倍努力,不断超越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本题中,“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第一处,“猝然”是突然、出乎意料的意思;“顿时”是立刻的意思。语境是消息刚出,选“顿时”。第二处 “家喻户晓”可知,第二处“深思熟虑”是深入反复考虑的意思。“谋深计远”是宏观战略全局,计谋周密而又长远。语境“如何避免‘卡脖子’?怎能化危为机”长远考虑,选“谋深计远”。第三处,“万事亨通”是万事顺利的意思;“万事大吉”指什么事都很圆满顺利,也指一切事情都已办好。语境“鸿蒙一开,并不等于……”,强调一切顺利,习惯上用“万事大吉”。第四处,“切记”是牢记,务必要记住的意思;“谨记”是敬词,表示把对方的话一定认真记住。语境“……中华当有为”,强调一定记住,选“切记”。‎ 故选C。‎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本题,划横线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恰当,不应为递进关系,应为“无论……还是”的条件关系。划横线句子还存在结构混乱的问题,“深刻隐喻”和“历史使命”与下文无法建立联系,应该是二者让人看到“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和坚守”。‎ A项,未能修改关联词。‎ C项,虽然修改了关联词和句式上的问题,但没能安排好语序,文本旨在评论鸿蒙系统推出一事,先交代名字及名字中隐含的抱负更恰当。‎ D项,加上了“从中”二字,这样可以解决句式问题,但其递进关系中语序不当。‎ 故选B。‎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本题,因有“面对‘群狼’环伺”,所以陈述对象为“我们”。因有“更何况”,所以应突出递进关系。故最恰当的应为“我们要实现突围,更需百倍努力,不断超越”。故选D。‎ ‎【点睛】病句题首先应熟知病句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20.下面是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院长在2019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说的一段话,请你选取其中的关键信息,为“强者心态”下一个定义,40字左右。‎ 为什么我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是社会风气却越来越充满戾气呢?原因当然很多,但我觉得,其中的一个原因便是,不少人在处理社会关系时总以“强者心态”对待社会、对待他人。持这种强者心态的人往往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 ‎“强者心态”在态度上常常表现为目无他人,唯我优先,容不得他人的意见,容不得他人超过自己;在行为上最为恶劣的表现就是对弱者的欺凌。‎ 这样的强者心态,不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社会发展中也无助于新发展理念的践行。‎ ‎【答案】强者心态是一种在社会生活中(在处理社会关系时)以自我为中心(或“唯我优先”“目无他人”)、欺凌弱者的不良心态。‎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首先要符合表达形式的要求,概念表达一般用“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方式。因此我们先要从语段中找相关属概念,提取关键信息,即种差。同时也要注意种差多时,语序要恰当,不能出现语病。此题按照这一思路回答即可。本题,第一段写强者心态出现的社会原因,第二段写强者心态态度上和行为上的特点,第三段写强者心态的弊端。主句是“强者心态是一种……心态”,修饰语是“在社会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欺凌弱者”,连起来就是“强者心态”的定义,即“强者心态是一种在社会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欺凌弱者的不良心态”。‎ ‎【点睛】此题为概括信息题,其应用性、能力性、综合性很强,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得很紧密。答题时应准确把握语段的主要信息,进行合理压缩,且注意字数的限制。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既是对相关内容的高度概括,又要符合格式上的要求。在内容上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式上要把被定义的概念放在一个大的概念中, ‎ 再加上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的限制,即:被定义的概念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大概念。根据材料下定义,既能考查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又能考查合理排序、简洁表达等语言能力。下定义时要避免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即下成循环定义、用否定形式下定义、用比喻下定义、定义得过宽或过窄。‎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故宫博物院在2014年推出了《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等一系列的文创产品后,反响热烈。截止2016年底,故宫已研发了9170种文创产品,收益达10亿。故宫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文创收入都用于故宫的修缮及教育活动。‎ ‎2019年,故宫以己亥春节为起点,以“紫禁城里过大年”为主题,开展了“紫禁城里过大年”“紫禁城上元之夜”等文创活动。与“过大年”相关文化创意产品共研发了近百种,包括福禄寿、门神、冰嬉等系列,其中最大的文创产品通过3D打印技术复原的一对天灯拍出了1060万的高价。“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更是受到市民欢迎,认为接地气,让现代科技与传统完美融合,也有市民表示“灯光秀”有点儿嘈杂,‎ ‎“失去了古意和庄重”,“这种开发是否会对文物造成损坏”。‎ 随着宫斗剧的热播,与故宫合作的商家瞄准了化妆品市场。故宫文创馆和故宫淘宝先后分别推出了“故宫口红”及彩妆,在网上疯狂热卖,围绕着文创的开发权,二者上演了一出“宫斗大戏”。独立美妆品牌创始人李曼知在互联网发文指出,两款“故宫口红”都有抄袭嫌疑。网上也出现了做工一般、不耐用等评价。2019年1月5日,故宫淘宝宣布故宫淘宝系列彩妆全线停产。‎ ‎(1)给这段文字加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针对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从两个角度加以评论。不超过80个字。‎ ‎【答案】(1)故宫文创的“喜”与“忧”/现状与隐忧.‎ ‎(2)A故宫文创使传统文化走进现代生活/实现了传统和现代的结合,现代科技再现传统文化。B故宫文创使故宫收益颇丰,用于文物维护和教育活动,利于文化传承。C有些故宫文创的独创性有待加强,过于急功近利。D商家逐利,导致市场盲目竞争,文创体系混乱。E故宫文创有些庸俗,失去了传统的厚重。F开发文创产品时应以保护文物为首要原则。‎ ‎【解析】‎ ‎【详解】(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概括内容的能力。标题有揭示主题、表明观点、吸引观众的作用,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注意对象为故宫文创,内容上有正面反面,注意字数要求。据“截止2016年底,故宫已研发了9170种文创产品,收益达10亿”“也有市民表示‘灯光秀’有点儿嘈杂,‘失去了古意和庄重’,‘这种开发是否会对文物造成损坏’”可知有“喜”有“忧”。‎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思辨的能力、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考生注意从正面(肯定其积极做法)和反面(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两个角度来探讨,注意观点鲜明,语言表达通顺,不要有病句和错别字,注意字数要求。‎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大力神叫安泰,他是海神波塞冬与地神盖娅的儿子,他力大无比,百战百胜。但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一旦离开大地,离开母亲的滋养,就失去了一切力量。他的对手刺探了这个秘密,设计让他离开大地,把他高高举起,在空中把他杀了。‎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现实,写出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 ‎【答案】抓住要害,才能事半功倍 ‎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 ‎ 读罢材料,我掩卷沉思,不仅浮想联翩。突然想到:最近在网上看到很多地方搞干部能力素质提升活动,专家讲座、名师讲坛、集中培训、干部夜校、实践锻炼等等名目繁多,热热闹闹。这是好事,但这些名目繁多活动真有效果吗? ‎ 官员能力素质提升确有必要。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趋势不可逆转,政府和官员一样,要么去适应,要么被淘汰。这种趋势也倒逼着政府尽快改革,建成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要求官员们在思想上从“官本位”转到“民本位”,在具体做派上从“父母官”转变为“服务员”。这些转变让政府有了危机意识,官员有了能力恐慌,因为没有过硬的本领,蹦的越高,摔的越惨! ‎ 有理论,有实践,这样的活动确实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人的能力素质提升,简单地讲靠两点,一靠学习,跟书本学理论、学业务,跟他人学经验、学方法;二靠实践,没有真抓实干,学的再多都是纸上谈兵,说起来口若悬河,干起来手足无措的人不在少数。理论结合实践,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 但我们是否稍稍遗忘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用心再好、活动再多、花费再巨,这些都是外部条件。但若当事人不愿意,就是不认真学,不扎实练,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这种现象,恐怕不在少数。很多人私下把党校称作休闲度假胜地——工作不用干、工资照样拿、玩的更潇洒,便是明证。这被遗忘的“主观能动性”让能力素质提升活动事倍功半。 ‎ 用好指挥棒,问题将迎刃而解。老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官员们不把能力素质提升当回事,无非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事和头顶上的“乌纱帽”没关系。如果确实地把能力素质高低与干部任免挂钩,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充分发挥选人用人的导向作用,让干部们有压力、有动力去学习,才能真正提能力、增素质。 ‎ 打蛇打七寸,抓住要害,才能事半功倍!‎ ‎【解析】‎ ‎【详解】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对于名言警句、诗句、歌词等材料,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本题审题,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对手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源—大地母亲。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从对手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立意】(1)安泰的角度: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别人或集体的力量才能有所作为;反过来思考,过分依赖别人也会导致失败;(2)从母亲的角度。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3)从对手的角度: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抓住要害,才可事半功倍。‎ ‎【结构】本文有以下两个优点:结构严谨,思路清晰。作者以材料引出全文,并结合实例加以分析,对事例的援引能从不同侧面加以挖掘,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内在的本质,从而丰富了材料的内蕴,形散而神聚。正反对比,深刻透辟;底蕴深厚,深远蕴藉。开头对释家名言的引用,正文对材料内容的解读,使文章有了宽广深厚的人文魅力,增添了浓烈的诗意、厚重的内涵。这种写法,增加了文章的文学味道,体现的既是写作的功力亦是人生的境界。‎ ‎【素材】1.自立,是成功的基石。如果海伦凯勒在失明失聪后,仅仅依靠父母和别人的帮助生活,那么她能学会说话,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吗?如果曾经沦为乞丐的朱元璋这一生都依靠别人的救助和施舍度日,那么他能成为真正的“诸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吗?如果安泰不是依靠母亲的力量,而是跟母亲刻苦学习本领,那么他也就不会落得一个被敌手扼死的命运了。可见,一个人要想成功,必先自立,然后自强,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辉煌!‎ ‎2.没有骨骼支撑的小蜗牛不像蚯蚓那样有大地的保护,也不像蝴蝶那样有天空的保护,所以它们有壳,正是那个有重有硬的壳,让它们能够在弱肉强食的大自然中生存。 ‎ ‎3.百度,搜狐的CEO,耐克,安踏的创始人,哪一个不是白手起家?他们之所以昂首挺胸,是因为他们在依靠自己;而那些所谓的“富二代”,虽然拥有一时的得意,但在残酷激烈是竞争中,他们始终是要被淘汰的。所以说,父母所拥有的不是骄傲的资本,自己争取得到的才会持久。 ‎ ‎4.当大仲马闻名世界时,他的儿子小仲马却屡次投稿被退。这时的小仲马如果接受父亲的帮助,一时之间或许会顺利很多。但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小仲马永远被父亲的光辉所笼罩。于是他拒绝了,写了再退,退了再写,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一鸣惊人,著成了不朽的世界名著--《茶花女》。他的成就甚至超越了父亲,从而赢得了世界的肯定。‎ ‎【点睛】材料作文的写作,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