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届高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中学三毕业班联考
语文试题(解析版)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商榷(què ) 栓塞 (sè ) 天秤座(chèng) 抛头露面(lù)
B. 连累(lěi ) 秸秆(jiē) 骨碌碌( gú ) 为虎作伥(wèi )
C. 盯梢(shāo) 罗嗦(luō) 跷跷板(qiāo ) 瑕瑜互见(xiàn)
D. 咯血( kǎ ) 拘泥(nì ) 摔脸子(shuǎi) 铺张扬厉( lì )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识记字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时可仔细审读所给选项,先筛查字音,再看字形。B项,“骨碌碌(gú)”字音错误,应为“骨(gū)碌碌”,C项,“罗嗦”字形错误,应为“啰嗦”,“瑕瑜互见(xiàn)”字音错误,应为“瑕瑜互见jiàn”;D项,“摔脸子”字形错误,应为“甩脸子”。
2.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知道,鲁迅是周树人先生 的笔名。
②走进学者屋里,我们惊奇地发现,室内的陈设处处显示了主人的艺术 。
③仅仅在削减房地产商的利润上做文章,无异于 ,而由地方政府主导,来一场自我利益革命,恐怕才是釜底抽薪。
④百花奖和金鸡奖合办,百花奖一直处在从属地位。记者获悉,两节分家后影协致力于对百花奖进行大规模改革,让它能够成为和金鸡奖 的重要奖项。
A. 沿用 素质 南辕北辙 并行不悖
B. 袭用 内涵 舍本逐末 等量齐观
C. 习用 修养 扬汤止沸 并驾齐驱
D. 援用 涵养 饮鸩止渴 齐头并进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沿用: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制度、法令等。袭用:沿袭采用。援用:引用,引荐任用。习用:常用,
习惯这样用。①句应用“习用”。素质:后天形成的一种生活习惯。内涵:内在的涵养。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修养:指人的综合素质。涵养:道德、学问等方面的修养。②句是强调主人的综合素质,应用“修养”。南辕北辙:指行动和目的相反。舍本逐末: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扬汤止沸: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彻底。饮鸩止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③处与“釜底抽薪”相对,应用“扬汤止沸”。并行不悖:同时进行而互相不违背。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并驾齐驱: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或地位相当。齐头并进:有几个事情或多方面同时进行或不分先后地同时进行的意思。④强调百花奖和金鸡奖同样重要,用“并驾齐驱”恰当。故答案应为C项。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智能建筑垃圾运输车在行驶过程中是全密闭的,杜绝了沿途撒漏现象;此外,车上的智能终端具有定位、定时、定人、定线路、定速度、定卸载之地。
B.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16名队员自从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表达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贡献的决心以后,习近平回信勉励他们,大力弘扬优良传统,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C. 青年人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D. 京津冀三地成立了协同推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联合工作组办公室,并成立专家智库,确定首批12个单位的专家,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旨在以切实推动京津冀三地的分工协作为目的。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成分残缺,结尾加上“的功能”;B项,“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16名队员自从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表达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贡献的决心以后”结构混乱,删除“自从”“以后”;D项,“旨在以切实推动京津冀三地的分工协作为目的”句式杂糅,“旨在……”或“以……为目的”保留一个。
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4.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B. “长跪”,挺直上身而跪,表示恭敬,例如《孔雀东南飞》中“府吏长跪告”;“箕踞”,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畚箕,这种姿势也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C. 邑万户,指食邑万户。邑万户之人被称为“万户侯”,泛指高官贵爵,作为封建社会一个特殊阶层,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D. “字”是古人成年时取,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如司马迁字子长,杜甫字子美,《师说》的作者韩愈字退之。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项,“这种姿势也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不当,“箕踞”这种姿势表示轻慢傲视对方。
点睛:本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数据造假销蚀网络诚信
互联网上向来不乏怪事。一些网播剧播放量过百亿却讨论者寥寥,一些网购平台上的“销量第一”却差评不断,一些所谓“今日热门”的文章却完全不知所云。问题何在?互联网时代,网民选择相信数据背后代表的“公众眼睛”。然而近年来,这些本应成为用户选择时重要参考的数据,却屡屡成为一些平台掺水造假的对象。
去年9月,不少平日里阅读量动辄“10万+”的微信大号迅速缩水,而起因竟是源于某些通过刷单来拉高阅读量的工具失效。有监测数据显示,当晚有六成微信“大号”的阅读数下降,其中阅读量暴跌80%以上的公众号超过100个;同样在去年,国内某直播平台曾显示某热门直播间观看人数超过13亿,令人匪夷所思。
无据之数,难称数据。那些基于个体选择而累计得来的数字,衡量着品质优劣,透露着市场反馈,反映着用户认可。然而造假掺水却令数据应有的标尺作用打了折扣,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成为摆设,造假者不仅令优质内容沉匿网海,更给了烂俗内容和劣质产品服务以次充好的可乘之机。
数据造假,受伤的不仅是手握“投票权”的网友和真正优质的内容,还可能在更广范围内威胁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费。”世界著名广告大师约翰·沃纳梅克的这句论断产生于纸质媒体时代,而在如今新闻门户、视频网站、手机应用成为广告主眼中香饽饽的时代,却更多了几分无奈和讽刺。
根据营销平台AdMaster发布的《广告反欺诈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年无效流量整体占比为30.2%。此外,一些创业者为粉饰一个“好故事”,不惜用虚高的数据吸引投资人青睐。文学创作可以虚构,但虚吹数据实则等同饮鸩止渴。建立在谎言、欺骗和水分上的“数据泡沫”,终究无法掩饰一些互联网企业惨淡经营的现实。
“只有当大潮退去,你才能知道谁在裸泳。”在国内互联网行业屡被评价为“虚火正盛”的今天,被动等待显然不够。一些互联网公司联合成立广告反欺诈大数据实验室,致力于发现和甄别虚假流量及其作弊模式。除却引入足够的技术支持,企业应该在保证自身商业机密的前提下主动共享后台数据,打通“数据孤岛”,让政府、公众以及第三方监测机构能够合理有序地采集、存储、分析和使用数据,令各方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此外,行业内也亟待建立起一套通用的数据衡量指标和数据采集指标,这不仅能有效挤压数据造假者浑水摸鱼的空间,也有助于提高公众辨别数据造假的意识和能力。
唯有如此,量化数据才能继续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向网民陈述日益庞大的行业体量,陈述海量用户集合而成的行为选择,陈述各方褒贬多样的态度倾向,陈述那些网民选择继续相信的真相。
2017年5月11日《人民日报》
5. 下列选项中,关于“网络数据造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些创业者为粉饰一个“好故事”,不惜虚构故事情节并用虚高的数据吸引投资人青睐,这样的行为属于网络数据造假行为,是饮鸩止渴的行为。
B. 一些网播剧播放量过百亿而讨论者寥寥,一些网购平台上的“销量第一”而差评不断,一些所谓“今日热门”的文章而完全不知所云。这些现象完全是由网络平台掺水造假造成的。
C. 去年9月,有些平日里阅读量动辄“10万+”的微信大号迅速缩水,其起因竟是某些通过刷单来拉高阅读量的工具失效,由此看来微信大号数据背后代表的“公众眼睛”不可全信。
D. 去年,国内某直播平台曾显示某热门直播间观看人数超过13亿,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背后反映的是全民轻阅读重娱乐的倾向。
6.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那些基于个体选择而累计得来的数字组成的数据是没造假的数据,它们对于衡量品质优劣、透露市场反馈、反映用户认可程度起着重要的标尺作用。
B. 数据造假掺水会令数据应有的标尺作用打折扣,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成为摆设,造假者不仅令优质内容隐藏于茫茫网海,更给了那些烂俗内容以及劣质产品服务可乘之机。
C. 数据造假,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有 “投票权”的网友和真正优质的内容,还可能会在更广范围内威胁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
D. 约翰•沃纳梅克的论断——“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费” 因为产生于纸媒时代,所以在如今新闻门户、视频网站、手机应用成为广告主眼中香饽饽的时代,除了平添几分无奈与嘲讽外,已无时代意义。
7. 下列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 )
A. 互联网公司联合成立了广告反欺诈大数据实验室,致力于发现和甄别虚假流量及其作弊模式。
B. 企业引入了足够的技术支持,还主动共享后台数据,打通“数据孤岛”,令政府、公众以及第三方监测机构发挥监督作用。
C. 行业内亟待建立起一套通用的数据衡量指标和数据采集指标,将有效挤压数据造假者的空间,提高公众辨别数据造假的意识和能力。
D. 只要互联网公司、企业、行业多方联合起来一起努力,量化数据就能继续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向网民提供针对性、可靠性的数据信息。
【答案】5. C 6. D 7. C
【解析】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概念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可将选项放回到原文中,仔细比对找出答案。A项,无中生有,“不惜虚构故事情节”文中没有依据。B项,“完全是由网络平台掺水造假造成的”说法太绝对,原因应是多方面的。D项,答非所问,题干问的是“网络数据造假”,选项说的是网络直播观众众多。
6. 试题分析:D项,强加因果。原文说的是“这句论断产生于纸质媒体时代,而在如今新闻门户、视频网站、手机应用成为广告主眼中香饽饽的时代,却更多了几分无奈和讽刺”,作者这样说是为了阐明“数据造假……可能在更广范围内威胁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
点睛: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7. 试题分析:A项,“互联网公司联合成立了广告反欺诈大数据实验室”整体代替部分,原文是“一些互联网公司联合成立广告反欺诈大数据实验室”。B项,“企业引入了足够的技术支持,还主动共享后台数据”未然当成了已然,原文是“企业应该在保证自身商业机密的前提下主动共享后台数据”。D项,“只要……就”太绝对,原文说的是“量化数据才能继续在数字经济浪潮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鲍)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初,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昱应之,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为沘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
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诣尚书,使封胡降檄。 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着姓,又当司徒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着姓也。”帝报曰:“吾故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 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永平五年,坐救火迟,免。
后拜汝南太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德为郎。
建初元年,大旱,谷贵。肃宗召昱问曰:“旱既大甚,将何以消复灾眚?”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着,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
四年,代牟融为太尉。
六年,薨,年七十余。
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在职九年,征拜大司农,卒于官。
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举孝廉,辟公府,连征不至,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
8. 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坐救火迟,免 坐:因……获罪
B. 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 穰:庄稼丰收
C. 备俎豆黻冕 俎:祭器
D. 辟公府,连征不至 辟:通“避”,躲避
9. 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 荆州刺史表上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 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D. 毁瘠三年,抱负乃行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0.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B. 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C. 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D. 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11. 下列语句中均能直接表现鲍氏一族“仁爱百姓”美德的一组是( )
①诛其渠帅,道路开通 ②政化仁爱,境内清净 ③ 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④旱既大甚,将何以消复灾眚?⑤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⑥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④⑤
12.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鲍昱不断升迁,始终不忘百姓利益。任汝南太守时,辖区池塘年年被冲决毁坏,花费巨大,他上奏朝廷,兴修水利工程,使水量充足,更多农田得到灌溉,人民生活富足。
B. 鲍昱善理狱讼,依法公平处理案件。建初元年,遇大旱,皇帝问他如何消灾,他便乘机进言,说这是冤狱不平所致,要求释放无辜被囚禁的人,章帝同意了他的建议。
C.
鲍昱谨守职责,从不越权谋私。他在做司隶校尉时,光武帝下诏让他在招降胡人的露布上加封自己的印章,签注姓氏。但鲍昱认为这是违反旧例的怪事。
D. 鲍昱之子鲍德、鲍昂均重名节。鲍德修建校舍,大兴礼乐,受人爱戴,被称为神父。鲍昂有孝义节行,侍亲至孝,居丧至礼,不过问时政,受到官府的多次征召而不就。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
(2)帝报曰:“吾故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
(3)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
【答案】8. D 9. C 10. B 11. B 12. D
13. (1)(戴涉)便亲自登门拜访,请他代理高都县县长。
(2)光武帝回复说:“我特意想让天下人知道忠臣的儿子也担任司隶了。
(3)(鲍德)诚挚款待国中老者,宴饮诸多儒士,看到的百姓,无不受劝勉而乐于遵从教化。
【解析】
8. 试题分析:D项,结合上下文可知,“辟公府,连征不至”的意思是“公府征召,接连几次征召都不去”,“辟”应是“征召”的意思。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从历年高出题规律来看,实词的考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言现象。考生备考时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推断方法如下:①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②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③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④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⑤根据字形推断词义,⑥语境分析推断。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的含义及用法。C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A项,前一个“其”,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后一个“其”,代词,我们。B项,前一个“之”,第三人称代词,他;后一个“之”,助词,不译; D项,前一个“乃”,副词,才;后一个“乃”,副词,竟然。
10. 试题分析:画线部分,“汝南”是地名;“臣前在汝南”意思是“我先前在汝南时”,其后应断开,可排除AC两项;再比较BD两项,“离”和“分”都是“分离”的意思,中间不应断开,而且“孤魂不祀”意思是“死后成为孤魂,无人祭祀”,而“分孤魂/不祀”则解释不通,故答案应为B项。
11.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答出直接表现鲍氏一族“仁爱百姓”美德的一组,考查的是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题干中的“直接”一词,把所给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判断。①体现的是鲍昱军事才能,④是肃宗召问鲍昱的话,⑥是间接表现,而其他几个句子都能直接体现“仁爱百姓”,故有①④⑥三句中任何一句的选项都是不正确的,所以答案应为B项。
12.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鲍昱之子鲍德、鲍昂”不当,由原文“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可知,鲍昂为鲍德之子。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谒:拜访;署:代理。(2)报:回复;故:特意;令让。(3)飨:款待;者定语后置标志;劝:受到劝勉,勉励。
参考译文
鲍昱字文泉。他从小接受父亲的教诲与学识,在东平教书。建武初年,太行山中有强悍的贼寇横行,太守戴涉听说鲍昱是鲍永的儿子,有智慧与谋略,(戴涉)便亲自登门拜访,请他代理高都县县长。鲍昱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讨伐土匪,杀匪首,使道路得以开通,并由此出名。后来担任沘阳长,施行仁政,境内安定。
荆州刺史上表奏明他的政绩,他再次被提拔,中元元年升任司隶校尉。皇帝下诏派鲍昱去晋封胡人,使之降汉。光武帝派小黄门问鲍昱是否感到奇怪?鲍昱答道:“我听说按照旧例,通官文书不注明持文书官员的姓氏,何况这次是军用文书,我奇怪派司隶校尉传送文书而且还注明姓氏。”光武帝回复说:“我特意想让天下人知道忠臣的儿子也担任司隶了。”鲍昱在职期间,奉公守法,有其父之风范。永平五年,因救火迟缓而获罪,被免去官职。
后来被授予汝南太守一职。汝南郡丘陵河湖较多,辖区池塘年年被冲决毁坏,耗费钱财三干多万。鲍昱于是在上游修建水闸与石砌渠道,水量充足,可灌溉更多农田,人民生活因此富足。
永平十七年,鲍昱代替王敏任司徒,皇帝赐给他金钱布帛、器具和帷帐,并让他的儿子鲍德担任郎官。
建初元年,大旱,粮价很贵。肃宗召见鲍昱问他:“旱灾已经那么严重,怎样才能消除灾祸的影响?”鲍昱答道:“我听说圣人治理国家,也需三年方能成功。现在陛下才即位不久,政绩尚未显示,如果施政有不当,怎么能达到成功呢?不过,我先前在汝南时,处理楚王谋反一事,受牵连的有千余人,恐怕也有处理不当。先帝的诏书说,大狱一起,受冤屈的人在一半以上。那些被判流放罪的人与亲人分离,死后成为孤魂,无人祭祀。一人谋反,使王政受损害。皇上应让迁徙的人及其亲属还乡,废除禁锢的法令,使人口丁零的家族再兴盛起来,延续下去,死者生者都各得其所。这样的话,就可以达到社会的安定祥和。”肃宗接受了他的建议。
建初四年,代替牟融担任太尉。
建初六年去世,终年七十多岁。
鲍昱的儿子鲍德,在注重培养自身德操名节方面有名气。多次升迁至南阳太守。当时各地闹灾荒,只有南阳丰收。人们爱戴他,称他为神父。当时郡县学校已荒废很久,鲍德便修建校舍,准备俎豆黻冕等器具服饰,行跪拜礼,吹奏乐曲请教师到校。(鲍德)诚挚款待国中老者,宴饮诸多儒士,看到的百姓,无不受劝勉而乐于遵从教化。任职九年后升任大司农,死在任上。
鲍德的儿子鲍昂,字叔雅,有孝顺的名节。当初,鲍德患病多年,鲍昂在其身边服侍,日夜不解衣带;后来居丧,毁损身体,守孝三年,以至于扶靠着才能行走。三年服满,便隐居在墓旁,不过问时政。以孝廉名义被推举,公府征召,接连几次征召都不去,最后死在家中。
14. 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作答。
凌朝①浮江旅思
马周
太清②上初日,春水送孤舟。
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
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
羁望伤千里,长歌遣四愁。
【注】①凌朝:早晨;②太清:一作“天晴”,天空。
(1)简要分析首联在诗中的作用。
(2)诗中描写了泛舟所见的哪些景象?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①首联写旭日初升、春水孤舟,点明时间、季节和题意;
②引出下面诗人在舟中远望所见景色的描写,
③为下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2)青山渺远,绿树影影绰绰,几近于无;江水浩淼,水波不兴,似凝然不流;两岸春花自开而复落,江中的水鸟载沉载浮。
(3)①羁旅困愁:身在旅途,天地旷远,漂泊之感。
②孤独寂寞:诗人“孤舟”浮江,看花“开且落”,自开自落,无人赏识,触动内心孤愁。
③前途渺茫:远望千里,前路漫漫,山远潮平,江鸟乍没还浮,犹如人生前途难以把握,顿生感伤之情。
【解析】(1)试题分析:从内容上看,“太清上初日,春水送孤舟”写的是清朗的天空升起一轮朝阳,碧绿的春水载送着一叶孤舟。“春”点明季节是春季,“初日”点明时间是一个早晨,扣标题中的“凌朝”二字;“春水”“孤舟”则与标题中的“浮江旅思”相合,同时引出下文对泛舟所见的景物的描写,所以结构上看,首联开篇点明题意,并引出下文,为作者的抒情做了铺垫。
点睛:本题考查对诗歌语句作用的鉴赏。这类题目解答时应先解释诗句含义,分析其内容上的作用,然后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作用就是写了什么,结构上的作用,则要关注诗句在诗歌的位置:①首句多为渲染氛围,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②中间多为承上启下的作用;③尾句以热情议论句作结多为点明主旨情感,若以景作结,则是为了收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这类题目的一般答题步骤是,首先简析句意,明确手法;然后联系全诗,分析在结构上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达主旨、情感的作用。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找出诗中写到的泛舟时见到的景象,然后分析诗句内容即可。本题信息在颔联和颈联,“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写在船上看到的山、树、江潮,山远,树看不清,好像没有树一样,江潮平缓,好像没有流动;“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写看到的岸上花、江上水鸟,花有开有落,鸟有起有落。考生把这些内容表述清楚就可以了。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可逐句分析诗歌内容,抓住关键词把握情感。首联中,“春水”“孤舟”表明诗人漂泊在外,孤身一人,表达出羁旅之愁。颔联和颈联写旅程所见之景,虽然景色优美,却是一人欣赏,而且“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既是写景也是写诗人自况,诗人就像岸花一样自开自落,前途也就像江鸟一样浮沉不定,表达出孤独之感和前途渺茫之愁。尾联“羁望”“伤”“愁”则直抒胸臆,再次表达出感伤漂泊之愁。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 。 (李白《蜀道难》)
(2)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 。 (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临清流而赋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弃脂水也。 (杜牧《阿房宮赋》)
(5)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答案】 (1). (1)以手抚膺坐长叹 (2). (2)泣孤舟之嫠妇 (3). (3)登东皋以舒啸 (4). (4)渭流涨腻 (5). (5)玉簪螺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母亲如竹
黄时田
①母亲八十三岁以后,食量甚少,行走艰难,嘴里常常念叨:我是不是快不行了?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强烈渴求。
②我感到母亲已快走到生命的尽头。因为母亲从来都不曾畏惧艰难困苦,从来不会怀疑自己可以战胜一切,只有当她从心灵深处感受到自己已力不从心时,才会如此诚惶诚恐。
③母亲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三岁就失去娘亲,从小放牛、喂猪、打柴,下到淤泥齐腰的沉塌湖割芦苇,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
④我的父亲是地道的农民,他给母亲带来了情感的温暖,但贫穷的生活和偏远农村的艰苦条件,导致我的两个兄长和一个姐姐相继夭折。母亲从泪水中几死几生。一九七二年,四十三岁的父亲突然去世。那真是晴天霹雳!母亲哭得的声嘶力竭,没有几分钟就不省人事了。十一岁的我和弟弟妹妹只知道哭,完全乱了方寸,根本不知道安慰母亲。倒是母亲强打起精神把父亲安葬了。因为事情来得突然,我们十分害怕,晚上都挤到母亲的床上去,母亲用手摸我们的头,把我们搂在怀里,咬着牙齿说:宁可死做官的伢(方言“父亲”),不可死叫花的娘,有我在,你们不要怕!她强忍着泪水始终不让它流出来。
⑤有次早晨母亲突然放下了锅铲不炒菜了,我感到奇怪,紧跟到门外,看见母亲在用围裙死劲地擦眼泪。我也止不住抱着母亲大哭了一回。
⑥但母亲更多的时候是露着笑容,整天忙里忙外,她学会了犁田、耙地、打糨,也兼做杂工。一句话,只要是抓得到“工分”的事她都抢着做。在这样贫穷的家境中,母亲送我们兄妹三人读书,让乡邻们不能理解。母亲有一个非常朴素的认识:人从书里乖。为了供我们读书,她一个人承受三四个人的劳动重荷,特别是在“双抢”时节,她整天在生产队里割谷、插秧,晚上还经常“抢雨”,全队几十号“劳力”,竟然只有她一个女人可以做到每次“抢雨”必到。
⑦儿女长大成人后,母亲跟着来到城里。她依然勤劳,除了做饭洗衣之外,还到处开荒扩种。她种的菜从不一人享用,邻里谁都可以采摘。母亲出身寒苦,对物质生活只有最低的要求。进到城里,母亲不再为吃穿住行发愁,偶有余钱剩米,都尽力帮助生活拮据的亲友和邻居。而她自己继续保留了节俭的生活习惯。从小儿子家到大儿子家有四公里,母亲为了节约一块钱的车票宁可步行。八十岁以后,每年过生日,总有些晚辈来看望母亲。母亲把吃的收下和儿孙们一起享用,而衣物一概拒收,说是怕活不了多久,别浪费。
⑧母亲待人厚道。有次在街上被一个骑自行车的中年人撞倒,人家要送她到医院检查,母亲说:“你忙,不用了。”不久,母亲发现脚已肿大,动弹不得,结果是小脚趾被压断,痛苦不堪。但母亲并不怪人,只是请人告知了在附近工作的小儿子,连大儿子也不告诉,她担心大儿子工作太忙,尽量不要打扰。后来母亲对我说:“只要把工作搞好就可以了。”一句很平常的话,但对儿女的体贴是那么真切!对痛苦的承受是那么大度!
⑨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位来自山里的目不识丁的老母亲。她今年八十五岁了,吃饭更少,难以入眠,行走吃力。她总嫌自己累赘,老要我们给她多吃点安眠药,说好解脱我们。我们说,您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走了,别人会说我们儿女不孝,她又不再坚持,怕的是她的儿女们被人看不起。她仍顽强地吃点稀饭,坚持洗脸、洗脚、梳头,穿戴整洁,她想以最好的姿态走完自己最后的人生路程。
⑩看到母亲的情形,回想母亲苦难的一生,我常常眼泪止不住流淌……
⑪一片竹林,浩瀚无边,母竹渐渐老去,满身斑点,皮色泛黄,而满园新竹欣逢甘露,茁壮成长。
(选自《光明日报》)
16. 请概括母亲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7. “母亲”嘴里常常念叨:“我是不是快不行了?”却又“总嫌自己累赘,老要我们给她多吃点儿安眠药”,对于这种矛盾心理,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18. (1)请简要分析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2)作者笔下,母亲如竹,在你心中,母亲以何作比?请说明理由。(除了竹以外)(80字左右)
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母亲的晚年写起,欲扬先抑,以母亲对生命的强烈渴求来反映她意志的坚强。
B. “宁可死做官的伢,不可死叫花的娘”,这句俗语强调了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性,母亲在家庭中的支柱作用。
C. 目不识丁的母亲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在家境困难、需要劳力和旁人不理解的情况下,含辛茹苦地供养孩子们读书,从而改变了孩子们的人生轨迹。
D. 母亲受伤,痛苦不堪,却希望作者好好工作,这令作者在感动于母亲体贴的同时,也自责没有尽到孝道。
E. 本文语言质朴,娓娓道来,在一系列典型事例中塑造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意。
【答案】16. ①坚强。面对困难,坚强地承担生活重任,为抚育孩子辛勤劳作;②有远见。即使生活艰辛,也要培养孩子读书;③善良、待人宽厚。处处为儿女着想,为他人着想;④节俭,不依赖他人。
17. 母亲一生坎坷,经历了生离死别和荣辱浮沉,她都坚强面对,并且勇敢地战胜了磨难,但面对晚年时的年迈无力,母亲产生了一种力不从心的无奈,一种对生命的极度渴望,这使她有所恐惧。但坚强的母亲,不愿面对这种无力感,又不想依靠别人,给子女添麻烦,所以会说希望解脱。这种矛盾的心理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坚强、无私而又真实的母亲形象。
18. (1)内容上:采用了象征(或借物喻人,托物抒怀)的手法,以老去的母竹孕育新竹,来概述母亲为儿女无私奉献的一生,表达了对母亲的热爱、崇敬和感激之情,另外,母亲如竹的优秀品质代代传承,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升华了主题;结构上:与题目相照应。
(2)要求:喻体准确,理由充分,语言连贯。(答案参考:灯,书,伞,山,水,海,歌,梅,兰,菊,树等等) 19. AD
【解析】
16. 试题分析:母亲从来都不曾畏惧艰难困苦,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把孩子抚养长大,“学会了犁田、耙地、打糨,也兼做杂工”,可见母亲是坚强的;家境贫寒,依然坚持送孩子们读书,认为“人从书里乖”,可见母亲有远见;被别人撞了,母亲说“你忙”,不用骑车人送自己去医院,也不让告诉大儿子,让儿子安心工作,可见母亲善良、待人宽厚;为了省车钱,步行从小儿子家去大儿子家,可见母亲节俭。
点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找出文中关于母亲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文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17.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答案是不开放的。结合上下文可知,母亲念叨“我是不是快不行了?”是在她年老体衰之后,一方面表明母亲有对生命的渴望,另一方面与母亲一生经历相比,也可以看出这是母亲对自己的年迈感到无奈的一种心理反映。“总嫌自己累赘,老要我们给她多吃点儿安眠药”,则表现出母亲怕拖累儿女,想通过极端的方式得到解脱的心理,由此可看出,文章前后是不矛盾的。
18. 试题分析:本题有两问,(1)小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结尾段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将母亲和儿妇的关系比喻成母竹和新竹的关系,借对母竹的赞美,赞美了母亲的奉献的一生,表达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从结构上来看,所考查的段落在文章的结尾处,有照应标题,升华主题的作用。(2)小题是一道拓展延伸题,考生可以写母亲如灯,母亲如书……只要能做到喻体准确,理由充分,语言连贯就可以。
19.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性比较强,A项,“以母亲对生命的强烈渴求来反映她意志的坚强”不当,文章开篇描写母亲的恐惧,是为了表现母亲的求生欲。D项,“自责没有尽到孝道”不当,由文中“一句很平常的话,但对儿女的体贴是那么真切!对痛苦的承受是那么大度”可知,作者写这件事是为了赞美母亲的对子女大度的爱,没有流露出自责的情绪。
20. 给下面的材料拟写一个标题。(14字以内)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获得表决通过,明确从2018年1月1日起,天津市外环线以内(含外环线)地区不分时间、地点一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意味着天津外环线以内将迎来第一个“不闻鞭炮声”的春节。
2014年12月以来,天津市外环线以内地区一直是严格限制烟花爆竹燃放的区域。而从2018年1月1日起,这个区域由“限放”变成全面“禁放”。
“这是天津的最严禁放令了,以前还给春节留了口子。”尽管担心这样会让春节没了年味,但不少接受采访的群众还是表明了支持的态度。“还是希望有个好空气,多点蓝天。”
“爆竹声中一岁除”,燃放烟花爆竹曾是春节不可或缺的记忆,但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不断显现。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大年初一零时,天津市15个区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严重污染区13个,全市PM2.5平均小时浓度迅速增长了6.67倍。
——摘自《 人民日报 》
【答案】答案示例:天津最严“禁燃令”保卫蓝天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所给内容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交代从2018年1月1日起,天津市外环线以内(含外环线)地区不分时间、地点一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第二层告诉考生“这是天津的最严禁放令”;第三层则谈了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况,综合三层意思,可筛选出天津、最严禁放令、保卫蓝天等信息,据此可概括出本题答案。
21. 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句,使上下文连贯通畅。
国菜,何谓国菜?以中华美食之博大精深,谁敢自称国菜?
江南人说,淮扬菜历来为国宴主力,称国菜有理有据;广东人说,粤菜历史悠久声名远播海外,可为中国代言;四川人说川菜辨识度最高;山东人说鲁菜是宫廷菜系……然而“此之蜜糖,彼之砒霜”,大是大非者如豆腐脑之咸甜尚且吵得不可开交,想在地方风味里选出一道让所有人心服口服的菜色,难比登天。倒不如选一味①,更少争议。
譬如我说的这道“红炒黄”——这是经过文案包装的名字,既然要竞争“国菜”,总要有个雅号才好,比如叫做“②”也未尝不可,不过我姑且还是说回它最广为人知的本名吧:西红柿炒鸡蛋。
西红柿炒鸡蛋是国菜?别忙,这不是我自封的,乃是网上“吃货”们推举的。因为 ③,每届奥运会中国健儿入场,身披国旗配色的运动服,总要被吃货们亲昵笑称为“西红柿炒鸡蛋”,一来二去,便有了“国菜”的名号。这就不只是口味上的优中选优,更有了一些爱国情结的味道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7个字)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8个字)
【答案】 (1). ①随处可见、人人欢迎的家常菜 (2). ②落日熔金 (3). ③这红黄二色,本就是中国国旗的基本色
(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所给文段说的是西红柿炒鸡蛋成为“国菜”的原因,①上文列举了中国有名的菜系,并说“想在地方风味里选出一道让所有人心服口服的菜色,难比登天”,下文引出西红柿炒鸡蛋,可见此处应填“随处可见、人人欢迎的家常菜”一类内容;②上文说“红炒黄”“要有个雅号才好”,下文说这道菜就是西红柿炒鸡蛋,故此处填的内容要能够体现“红炒黄”的特点,还要有文采,如“落日熔金”;③处由下文“奥运会中国健儿入场的服装总要被吃货们称为“西红柿炒鸡蛋”,可知此处应填“这红黄二色,本就是中国国旗的基本色”一类内容。另外本题解答时要注意字数限制。
22. 下面是“语文核心素养”结构示意图,请根据你的理解,将之转换为一段120字左右的文字。
语文核心素养结构图
【答案】要点提示:一、写出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二、写出四个要素之间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三、写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与核心。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时需要仔细阅读所给图表,分清楚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然后按照一定顺序表述出来。本题所给图表是“语文核心素养”结构示意图,由图表可以看出,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四部分,其中“语言结构与运用”分列图表上下,表明它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与核心,总体来看,四部分之间是相互作用的。考生把这些信息表述清楚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了。
23.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鄙视链。旅游存在鄙视链,欧美游鄙视东南亚游,东南亚游鄙视港澳台游,港澳台游鄙视省内游……学科间也存在鄙视链,商科的鄙视法科的,法科的鄙视工科的……学历、地域、收入、兴趣班等等都可能存在鄙视链。“鄙视链”一词是当今网络社会中反映出的一种自我感觉良好,而瞧不起他人的现象。鄙视像条食物链,像是个绕不开的怪圈。其实在这个怪圈中,每一个人,都在链条的最末端。有人说:最该被鄙视的就是各种鄙视链。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正确看待高校鄙视链现象
不应该用“鄙视链”的客观存在去否认名校的优势,去否认名校学生的“光环”。名校出身的人自带“光环”有“傲骨”无可厚非,名校就只有那么多,高考的目的也是以客观、公平、公正的方式去选拔人才。只要是考试就必然会考好考不好之分,虽然一次成绩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实力,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在过去的努力程度与学习能力。考入北大、清华等名校是一个人实力的证明,进入此类院校意味着将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接触到国内甚至国际上顶尖的学术大牛。从长远的角度讲,进入名校对个人品性、修养、文化底蕴都是一种很好的滋养。
所以,我们要客观承认存在的“名校”与“一般院校”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名校的视野、平台、学科能力、师资力量,这些软硬件方方面面的条件决定了一所高校的高度与厚度,而这些优质条件往往是一所高校凭借自身优秀办学理念,优良校风,国际化视野以及脚踏实地的耕耘所获得的。不能因为单纯的“鄙视链”就去刻意无视名校光环,否认名校优势,这既不公平也不现实。
另外一方面,也不能单纯用名校的光环去否认“非名校”的实力,更不该对“草根出身”的学生存在偏见。每一所学校都有其办学特色与教育理念,“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名校往往学科分布广,普遍实力强,但一些“非名校”同样有其所专精的领域。一味凭名校出身与否去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是“功利”而不负责任的。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所给材料谈的是当今社会存在的“鄙视链”现象,材料中指出“鄙视链”“
是当今网络社会中反映出的一种自我感觉良好,而瞧不起他人的现象”,可见“鄙视链”现象否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尊重,与当下提倡的和谐社会、人文精神是相违背的,是应该被批判和否定;材料又说“每一个人,都在链条的最末端”,可见人们并没有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鄙视别人的同时自己得到的也只是鄙视;材料还说“最该被鄙视的就是各种鄙视链”,这就提出了对待鄙视链的态度,据此可以写一写如何看待各种“鄙视链”现象。总之,考生要围绕“鄙视链”现象来写。
立意角度参考:鄙视鄙视链,尊重你我;鄙视别人只能被鄙视;讨论鄙视链现象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如何看待(某个行业、某个区域)鄙视链,等等。
点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如题干要求“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就是要求写作时学生有个性化的思考;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