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50 KB
  • 2021-06-08 发布

语文卷·2018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2018-04)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年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①君子文化是儒教文化的精华。‎ ‎ ②儒家学说中关于君子的人格理论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时,君子被描述为介于圣人与小人之间的一种人格。《论语>对此有种种具体描述,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等。而《宪问》中的一段描述最能反映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定位:“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 ③按子贡的理解,这是孔子的自谦之辞,即在孔子自己看来,他在“仁”“智” “勇”三个方面都做得不够好:“仁”,未达无忧;“智”,未达无惑;“勇”,未达无惧。这些自我评判表明,孔子是从“仁”智” “勇”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人是否达到了君子标准的。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解读,“智”“仁”“勇”乃是孔子对君子所作出的周全的人格定位,它们分别对应于现代心理学所讲的“认知” “情感” “意志”。按孔子的思想,君子的人格特点就在于:认知上达到“智”,情感上达到“仁”,意志上达到“勇”,换言之,孔子所谓君子,用现代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新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 ④自子贡提出“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孟子提出“圣人与我同类者”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以后,儒家的君子概念和圣人概念不再有本质性区别,实际上都是指本于人性自觉采取一种符合人性的生活方式的人。这种人性自觉包括两个方面:对自己来说,是自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一个区别于禽兽的文明人;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来说,是认识到他人与自己是同类,因而同自己一样也应该做一个区别于禽兽的文明人,并且自己应该和他人共同努力来创造人类的文明生活。在后一种意义上,人性自觉包含着对他人的爱,正是基于这种爱和由这种爱所产生的对他人的责任感,才会有应该和他人共同努力来创造人类文明生活的道德意识。对于儒家来说,将自己对他人的爱转化为成人成己的道德实践,这是君子的人生境界;而当这种道德实践从日常生活领域转入国家政治生活领域,成为治国者“化成天下”的“人文”实践时,它就不只是君子的人生境界,也是圣人的治理境界了。‎ ‎ ‎ ‎ ⑤孔子之后,儒家学说所倡导的君子境界和圣人境界本质上是同一境界,其差异只是由于具体实践条件不同所造成的现象性差异或形式上的区别——圣人境界是特定实践条件下由君子的“为仁”转化而来的“为圣”——“以礼义之文,化成天下”的“为仁”。这种形式的“为仁”所达到的“成人”——“天下归仁”,既是“为仁”者体现其臻于“内圣”的人生境界,也是“为仁”者体现其臻于“外王”的治理境界。这也意味着君子和圣人都可以被理解为“智” “仁”“勇”兼备的文明人。‎ ‎ ⑤综上所述,所谓君子,就是“智”“仁”“勇”兼备的文明人。君子的人格特点体现于为人处事,就是既恪守原则又灵活应变的文明生活方式,此乃儒家君子文化的本质特征。‎ ‎ (摘编自周可真《君子之道“仁”“智”“勇”》‎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儒家学说创立之初,对“君子”人格的界定, 《论语》这本书中有很多具体的描述。‎ B. 《宪问》“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集中反映了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定位。‎ C. 儒家学说倡导君子境界和圣人境界本质上是同一境界,因此君子和圣人是没有区别的。‎ D. 君子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为人处事层面上,就是既恪守原则又灵活应变的文明生活方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①段明确了君子文化在儒教文化中的地位,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文的关键词:君子文化。‎ B. 文章②③段中,作者结合《论语》,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重新解读了孔子对君子的评价标准。‎ C. 文章④⑤段中,作者具体阐释了儒家君子概念和圣人概念,君子境界和圣人境界的本质内涵。‎ D. 文章大量运用对比论证,从“君子”“小人”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深刻地揭示两者不同本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从“无惑”“无忧”“无惧”三方面衡量,孔子尚有欠缺,不是真正的君子。‎ B.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孔子所说的“君子”就是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C. 有了对他人的爱和与之产生的责任感,才会有和他人共创人类文明的道德意识。‎ D. 特定实践条件下君子的“为仁”转化成“为圣”,君子境界就达到了圣人境界。‎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概念的理解能力。C 项,“因此君子和圣人是没有区别的”不当。原文“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时,君子被描述为介于圣人与小人之间的一种人格”“自子贡……孟子……观点以后,儒家的君子概念和圣人概念不再有本质性区别”,不等于没有区别;虽然原文也提到“这也意味着君子和圣人都可以被理解为‘智’‘仁’‘勇’兼备的文明人”,也并不等于“没有区别”。‎ ‎2. 试题分析:D项,“从‘君子’‘小人’两方面进行说理”不当,文章只在首段从从“君子”“小人”两方面进行说理,而且也没有“深刻地揭示两者不同本质”。‎ 点睛: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段叫父爱的距离 远方 ‎ 在我老家,管“父亲”叫“爹爹”,小时候,我觉得这个称呼特别的土,和它一样土的还有我那寡言少语的爹爹。‎ ‎ 我那个起早贪黑在刀具厂干活的爹爹,常年穿一身破旧的衣服,趿拉着两只四处开裂的鞋,稀疏花白的头发常蒙着灰尘,黝黑的脸上有几处被烫伤的斑痕。‎ ‎ 1999年夏天,我考上县一中,要去40公里外的县城读书,离家的前一晚,昏黄的灯下,爹爹单腿跪地使尽全身力气在为我捆扎行李。正值盛夏,他额头上的汗混着灰尘往下滴,滴在了他的衣服上,滴到了我崭新的被子上。我心里一阵嫌弃,说了句让我·海恨终生的话:“明天你还是别去送我了,你要是去了,别人还以为你是我爷爷呢。”爹爹一怔,手上的动作停了一下,接着又忙活起来,他没有抬头看我,只是淡淡地说了句: “我家丫头大喽,知道要面子嘞。”‎ ‎ 第二天,因为行李太多,爹爹还是去送我了。他换了身新衣服,穿了双新布鞋,但在我那时的眼里,他沧桑的脸上依然写满了“土气”。那天爹爹没怎么说话,只是弯腰弓背默默地扛着东西,始终和我保持着一段距离。到了宿舍,他放下东西就默默地退了出去。中午我们在校门口的小店里吃饺子,老板娘热情而饶舌地搭讪: “这小姑娘和爸爸长得真像!”一直没开口的爹爹赶忙说道:“我家丫头长得好看,像她妈,不像我。”爹爹说这话时,看我的眼神是幸福的,又是怯怯的。‎ ‎ 我的爹爹正默默地拉开我们父女之间的距离。他在努力着不让我因他而难堪,甚或不让陌生人知道我俩有着割不断的血脉亲情。(只是当年懵懂的我竟然一点儿都不觉得我伤害了父亲)‎ ‎ 从此,在外面刻意地和我保持一段距离,成了爹爹的习惯。学校开家长会,他从不参加;他默默地支撑着这个家,给予我最大的宽容与支持。年龄渐长,我逐渐明白了父亲的用心,随之,愧疚和悔恨也在我内心里潜滋暗长……‎ ‎ 以后,我一回到老家,即使明知道爹爹出去干活了,却还是在第一时间找他。总是问: “妈,我爹爹呢?妈,我爹爹什么时候回来?”因为我害怕,我害怕他又再刻意地拉开和我的距离。‎ ‎ 2012年2月,我的女儿出生了,大家都说孩子长得像外公。爹爹听到这话时,悄悄地瞥了我一眼,那眼神是怯怯的,却又是幸福的。‎ ‎ 我试图通过我的女儿来消弥我对爹爹的愧疚和悔恨,我时常抱着孩子骄傲地对别人说: “我家宝宝像极了外公。”爹爹也把这个外孙女疼到了骨子里,任我女儿在他身上撒野疯闹。我总是找各种借口拖着爹爹一起散步,他抱着孩子,我挽着他……‎ ‎ 幸福的时光总是流转得很快!转眼,女儿两周半了,爹爹也一天天地老去,爹爹他还在老去!那天,带着一身辛劳汗味的爹爹刚进院子,就被我女儿扑了个满怀。我在旁边幸福地看着他俩,突然,女儿皱着眉头说:“外公,你身上怎么臭臭的?放我下来!”我抬手给了女儿一耳光,那是我第一次打她,女儿哇哇大哭起来,爹爹第一次冲我大吼:“你干什么!”他放下孩子,一边哄她,一边尽量弓着身体,使自己和孩子保持着一段距离。‎ ‎ 两岁半的女儿一定不知道,她的话一下子击溃了我内,心伪装的忘却。那天,我固执地逼女儿向爹爹道歉,女儿含着泪似懂非懂地向外公说了声“对不起”。‎ ‎ 其实那句“对不起”是替十五年前的我说的。原以为借女儿之口说出来,我心里会好受一些.可内心却明确地告诉我: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能弥补,更不是所有的事都可以由别人替代!‎ ‎ 在一次与妈妈的聊天中,我才知道:当年县一中每次家长会后,爹爹都会拉着她问东问西,会一遍又一遍地看我的成绩单;那些年里,每当我放假回家,晚上一个人出门时,爹爹都会悄悄地跟在后面;最近这几年来,爹爹经常向他的老哥们炫耀我给他买的小礼物,甚至是我发给他的每一条短信。‎ ‎ 而这些都是我不知道的!‎ ‎ 父亲就像子女人生路上指引方向的明灯。很多名人都说过类似的话,而我却要说,我的爹爹更像我身后的那盏灯,不耀眼,不炫目,但却给了我最温馨的守护!‎ ‎ 也许在以后的时光中,我的爹爹还是习惯与我保持一段距离,但我知道,维系这段距离的是爹爹力所能及的爱。幸好,他从未走远:幸好,他还未走远!‎ ‎ (原文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对父亲的称呼起笔,主要是为下文做铺垫,暗示爹爹既其貌不扬、穿着破旧,又特别不会说话,让我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很难为情,抬不起头来。‎ B. 文章中间写我女儿嫌爹爹身上臭时,我反应强烈,打了她一个耳光,我认为:这不只是因为女儿年幼不懂事,更是因为爹爹再一次受到了亲人的伤害。‎ C. 文章最后写到“幸好!他还未走远”等,指的并不是自己和爹爹之间的空间距离,而是爹爹尽管年迈多病,还在一如既往地给予我最大的宽容和支持。‎ D. 文章运用了多重对比,我对爹爹前后情感的对比,爹爹对我和我女儿态度的对比,批判自己的自私冷漠,赞美爹爹的无私伟大,讴歌亲情的美好可贵。‎ ‎5. 文中作者对父亲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6. 文章题目为“一段叫父爱的距离”,请结合全文,简析“一段距离”的具体含义。‎ ‎【答案】4. B 5. ①少女时:觉得父亲的“土气”丢自己的面子,故而嫌弃他。 ②懂事后:理解父亲的爱,心生愧疚、悔恨。 ③有了孩子后:想尽力用爱回报父亲,弥补懵懂少女时给父亲造成的伤害。 ‎ ‎6. ①空间上的距离,在外面,他怕自己土气甚至有点丑的外表会让我没有面子。②心理上的距离,我的不懂事让朴实憨厚的爹爹受到了伤害。③默默无语的父爱,这段不远又不近的距离既维护了我的尊严,也是父亲对我最温馨的守护。‎ ‎【解析】‎ ‎4. 试题分析:A 项,对“文章从对父亲的称呼起笔”的作用分析不当。“爹爹”的称呼有地域特点,不能起到“暗示爹爹既其貌不扬、穿着破旧,又特别不会说话,让我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很难为情,抬不起头来”等作用。 C项,“而是爹爹尽管年迈多病,还在一如既往地给予我最大的宽容和支持”分析不全面,“他还未走远”是指爹爹还健在。D项,“批判自己的自私冷漠”不当,是表达自己的愧疚。‎ ‎5.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答出作者对父亲感情的变化,解答时可通读全文,筛选出不同人生阶段作者对父亲的情感,然后逐条归纳。整体上看,作者对父亲的情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读中学之前,不让父亲送自己入手,觉得父亲会让自己丢人,对父亲的情感是“嫌弃”;第二阶段是“年龄渐长,我逐渐明白了父亲的用心”,“害怕,我害怕他又再刻意地拉开和我的距离”,开始理解父亲,感到愧疚;第三阶段是女儿出生之后,“试图通过我的女儿来消弥我对爹爹的愧疚和悔恨”,努力用爱回报父亲,弥补自己曾经给父亲造成的伤害。‎ ‎6. 试题分析:“一段距离”从表层含义来看,就是指一段空间上的距离,结合文中父亲在送“我”时“始终和我保持着一段距离”“在外面刻意地和我保持一段距离”“使自己和孩子保持着一段距离”,可确定“一段距离”有“空间上的距离”的含义。从深层含义来看,“我”少年时代不理解父亲,嫌弃父亲,和父亲有心理上距离;长大以后理解了父亲,感到愧疚,努力消除自己无知对父亲造成的伤害,可见,“一段距离”还指心理上的距离;从文章结尾来看,“我的爹爹还是习惯与我保持一段距离,但我知道,维系这段距离的是爹爹力所能及的爱”,“一段距离”还是指父亲默默的爱。‎ 点睛: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常见的命题形式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词语的深刻含意;从文中看,某词语指的是什么意思;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词语的意思。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对内涵比较丰富的词语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答题步骤:上下勾连;对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词语,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答题步骤:还原手法+作用+情感(把握修辞——由表及里)。本题所考查词语也出现在文章标题内,因此还需要结合全文来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材料一:‎ ‎ 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的60%以上。中国高铁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已达4万公里,将国内的政治和经济核心区与边远地区连接在一起。中国铁路投入运营的动车组已有2600余组,居世界首位,安全运行里程超过50 5亿公里。‎ ‎ 安全运行,来源于可靠的技术保障。中铁总工程师何华武表示,中国高铁已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典范,我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同济大学教授孙章表示,覆盖范围扩大、成网运营地高速铁路,极大缩短了各区域间的时空距离,显著改善了大众的出行环境。特别是在西部交通欠发达地区,高铁开通运营,大大缩短了其与东、中部地区的时空距离,方便了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 ‎ (摘编自光明网《中国商铁成网世界第一,技术全面自主》)‎ ‎ 材料二:‎ ‎ 随着科技发展, “智能”成为高铁新的关键词。‎ ‎ 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工程师赵红卫表示:中国将研制智能高铁动车组,在这个动车组上应用自动驾驶功能,也就是说,从列车启动、加速,到减速、停车,司机只要按一个按钮就可以完成了;“接八媒体”、 “窗口电子屏幕”、“自动驾驶”,更加绿色环保,更加人性化地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智能高铁”正向我们缓缓驶来。‎ ‎ 在铁路建设速度快速发展之外,中国铁路服务也在不断创新升级,从互联网购票到高铁动车组自主选座、接续换乘,再到刷脸、刷证进站,免费WIFI,外卖上高铁、点餐到座位等等,使我们感受到铁路服务越来越人性化,使我们出行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 (摘编自中国交通在线《“智能”高铁,为您带来更多幸福感》)‎ ‎ (摘编自《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 材料四:‎ ‎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铁技术飞速进步,高铁“走出去”战略逐步实施。‎ ‎ 在国内,四纵四横高铁网基本形成;在国外,中国铁路在美洲、非洲、亚洲落地生根。越来越多线路在世界各地规划、建设、运营,中国铁路正给世界带来越来越多的改变和惊喜。‎ ‎ 高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蒙内铁路(蒙巴萨港一内罗毕)的开通不仅改善了当地交通、提供了就业岗位,还将改变肯尼亚人的生活方式,带给他们希望和未来,让人们更务实地用实际行动创造未来。“亚欧班列”的迅猛发展让更多货物跨越千山万水出现在更多人的面前,其模式已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 “一带一路”的建设将国家和地区之间联系得更加紧密,让越来越多国家之间互联互通,让更多地区之间打破隔阂和冲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 ‎ ‎ 中国需要高铁,世界更需要高铁。中国高铁正在改变世界,我们期待中国高铁更好更快地走出国门,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分享高铁红利,为更多人带来美好和未来。‎ ‎ (摘编自人民网《中国高铁,让世界更美好》)‎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高铁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已成为技术创新的典范,所有技术水平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B. 众多智能装备,将让中国高铁更加绿色环保,更加人性化,带给乘客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C. 从2015到2025年,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将翻一番,同时铁路网里程也将达到17.5万公里。‎ D. 高速发展的高铁技术不仅在改变中国,还在改变世界,中国希望更多国家来分享高铁红利。‎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高铁的开通运营,大大缩短了西部交通欠发达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时空距离,方便了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B. 中国将研制智能高铁动车组,这个动车组有许多高科技设施,更加人性化地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这意味着“智能高铁”正向我们驶来。‎ C. 在我国国内'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编织成4万公里的高速铁路网,将政治和经济核心区与边远地区连接在一起,极大地促进地区经贸交流。‎ D.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和高铁“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高铁技术取得飞速发展,有许多国家已经使用了用中国技术建造的高铁。‎ E. 中国高铁正走出国门改变世界,让越来越多国家问互联互通,让更多地区打破隔阂和冲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各国高铁发展树立了榜样。‎ ‎9. “高铁红利”包含哪些内容?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答案】7. A 8. AB ‎ ‎9. 国内:①极大地缩短时空距离,方便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②改善了出行环境,让国人出行更安全,使人们出行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 国外:①改善当地交通。②提供就业岗位。③改变生活方式。④使国家和地区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解析】‎ ‎7.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项,“所有技术水平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理解不当。由材料一可知,“部分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8. 试题分析:C项,“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编织成4万公里的高速铁路网”不当,原文说的是“中国高铁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已达4万公里”,并不是高铁网已达4万公里。D项,无中生有,“许多国家已经使用了用中国技术建造的高铁”文中没有依据。E项,张冠李戴,“中国高铁正走出国门改变世界,让越来越多国家问互联互通……”不当,原文说的是“‘一带一路’的建设将国家和地区之间联系得更加紧密,……”‎ ‎9.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材料一“极大缩短了各区域间的时空距离,显著改善了大众的出行环境”“方便了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材料二“使我们感受到铁路服务越来越人性化,使我们出行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材料四“改善了当地交通、提供了就业岗位”“改变肯尼亚人的生活方式”“将国家和地区之间联系得更加紧密”等。考生把这些信息分点概括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长孙晟字季晟,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初未知名,人弗之识也,唯高祖一见,深嗟异焉,乃携其手而谓人曰:“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 ‎ 宣帝时,突厥摄图请婚于周,以赵王招女妻之。然周与摄图各相夸竞,妙选骁勇以充使者,因遣晟副汝南公宇文神庆送千金公主至其牙。前后使人数十辈,摄图多不礼,见晟而独爱焉,每共游猎,留之竞岁。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两箭与晟曰:“请射取之。”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而双贯焉。摄图喜,命诸子弟贵人皆相亲友,冀昵近之,以学弹射。其弟处罗侯号突利设,尤得众心。而为摄图所忌,密托心腹,阴与晟盟。晟与之游猎,因察山川形势,部众强弱,皆尽知之。时高祖作相,晟以状白高祖。高祖大喜,迁奉车都尉。‎ ‎ 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仍恐染干惊惧,先遣晟往喻旨,称述帝意。染干听之,因召所部诸国,奚、室韦等种落数十酋长成萃。晟以牙中草秽,欲令染干亲自除之,示诸部落,以明威重,乃指帐前草曰:“此根大香。”染干遽嗅之曰:“殊不香也。”晟曰:“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染干乃悟曰:“奴罪过。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特以边人不知法耳,赖将军恩泽而教导之。将军之惠,奴之幸也。”遂拔所佩刀,亲自芟草,其贵人及诸部争放效之。乃发榆林北境,至于其牙,又东达于蓟,长三千里,广百步,举国就役而开御道。帝闻晟策,乃益嘉焉。‎ ‎ 五年,卒。帝深悼惜之,赂赠甚厚。后突厥围雁门,帝叹曰:“向使长孙晟在,不令匈奴至此!”晟好奇计,务功名。性至孝,居忧毁瘠,为朝士所称。贞观中,追赠司空、上柱国、齐国公,谥曰献。‎ ‎ (节选自《隋书·长孙晟传》)‎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B. 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C. 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做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D. 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牙”指将军之旗,也指军队主将所在位置或官署,在这里指的是突厥王庭。‎ B. “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情况下指升职,而“左迁”、“迁谪”则指的是贬官。‎ C. “娼赠”指在别人办丧事时赠送的财物,表示对逝者的哀悼,对家属的安慰。‎ D. “司空”于西周始置,为虚衔,无实职,一般只用于加授给年高望重的大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孙晟通达聪慧,能文善武。高祖一接触长孙晟即赞叹他武艺超群,多有韬略,预言他定会成为名将。‎ B. 长孙晟把握时机,侦查地形。他先主动与处罗侯结盟,后借游猎之机查看突厥地形,搜集到不少情报。‎ C. 长孙晟足智多谋,宣示国威。他借染干召集部落聚会,用除草之计来震慑他人,使御道开辟十分顺利。‎ D. 长孙晟屡建功勋,甚得圣眷。由于在与突厥打交道时表现突出,他获得皇帝赞赏,死后仍被皇帝惦念。‎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而双贯焉。‎ ‎(2)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 ‎【答案】10. C 11. D 12. B ‎ ‎13. (1)长孙晟于是拉满弓纵马上前,正好赶上两只雕争抢食物纠缠在一起,于是射出一支箭贯穿了双雕。 ‎ ‎(2)我的身体,都是皇帝的赏赐,能够为皇帝效力,哪里敢推辞呢?‎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画线句子中“大业”是年号,“大业三年”是年号纪年法;“炀帝”是名词;“榆林”是地名;“塞外”是名词,表示地点;“突厥”是名词,指突厥民族;“涿郡”地名,再结合上下文可推知画线句子的大意是大业三年,炀帝欲北巡至榆林,欲出塞外,率领军队耀武扬威,要突厥中部,到达涿郡,根据句意,可知C项断句正确。‎ ‎11. 试题分析:D项对“司空”的解释错误。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春秋、战国时沿置。是周代掌管当时代表最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工部的手工业制造官员。‎ 点睛:本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他先主动与处罗侯结盟”不当,由原文“其弟处罗侯号突利设,尤得众心。而为摄图所忌,密托心腹,阴与晟盟”可知,当时摄图的弟弟处罗侯号突利设,很得人心,遭到摄图猜忌,(处罗侯)暗中托心腹之人,偷偷与长孙晟结盟,是处罗侯主动与长孙晟结盟。‎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乃”,于是;“弯弓”,拉满弓;“攫”,攫取,争夺;“贯”,贯穿。(2)“骨肉”,古今异义词,身体;“皆天子赐也”,判断句,都是天子赏赐的;“效筋力”,效力;“辞”,推辞。‎ 参考译文: ‎ 长孙晟字季晟,性情通达聪慧,粗略懂得文字,擅长弹射,矫健敏捷超过一般人。长孙晟十八岁时,在北周担任司卫上士。起初没有名气,只有隋文帝一见,深赞其异才,对人说:“长孙晟武艺超群,又多有韬略。将来的名将,不是他还有谁呢?” ‎ 大业三年(607年),炀帝欲北巡至榆林,欲出塞外,率领军队耀武扬威,要突厥所在地到达涿郡。因怕启民可汗惊惧,便先派长孙晟到启民可汗部喻旨。启民可汗闻后,便召所部奚、室韦等数十个部落的酋长齐集迎帝。长孙晟见此处杂草丛生,欲令启民可汗亲自除之,并让各部酋长看到,使之明白天子之威重。于是长孙晟手指帐前之草说:“这草很香。”启民可汗闻后说:“一点也不香。”长孙晟又说:“天子走到哪里,诸侯亲自洒扫,锄草铺路,以表至敬之心。现在牙帐前杂草荒芜,以为是留的香草呢!”启民可汗这才悟其本意,说:“我的罪过。我的身体,都是皇帝的赏赐,能够为皇帝效力,哪里敢推辞呢?只是边疆的人不知礼法,全赖将军您的教导。将军您的恩惠,是我的幸运。”于是拔佩刀,亲自除草。其余各部族长见后,争相效仿。启民可汗又发命举国就役开御道。隋炀帝听到此事,对长孙晟的办法非常赞赏 大业五年,(长孙晟)去世,享年五十八岁,皇帝悼念痛惜他。后来突厥攻取雁门,皇帝感叹:“假使长孙晟在,不会使匈奴像现在这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杪江亭有作①‎ 刘长卿 寂寞江亭下,江枫秋气斑。‎ 世情何处澹,湘水向人闲。‎ 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 扁舟如落叶,此去未知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后,前往南巴的途中。‎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开头选用“寂寞”一词,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写作这首诗歌时的情绪,这种情绪贯穿全诗。‎ B. “江枫秋气斑”写了江枫经霜变红的过程,但因内心愁苦,作者丝毫感受不到自然之美。‎ C. 颔联触景生情,诗人由眼前舒缓闲适的湘水引发联想,对不公正、险恶的世情感慨万分。‎ D. 尾联中作者由“扁舟”联想到自己被贬放逐的现状,用“落叶”表达了回归故乡的愿望。‎ E. “秋杪江亭有作”说:时值秋末,诗人在江亭看景观物,有感而作。诗的内容紧扣诗题。‎ ‎15. 诗歌的颈联为什么要写“孤雁”和“千万山”?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D 15. (1)“孤雁”和“千山”是诗人在江亭所见的景物。这两种景物勾起了作者的联想,景中寓情。(2)“孤雁”表现了此时诗人的真实处境是孤独无依的。(3)“千万山”写出了诗人此去前路险远,也写出了人生之路前途迷茫。‎ ‎【解析】‎ ‎14. 试题分析:B项,“作者丝毫感受不到自然之美”分析不当,作者已经看到了枫叶的变化,诗中描写枫叶变红正是为了表达愁苦之情。D项,“用‘落叶’表达了回归故乡的愿望”分析错误,“扁舟如落叶,此去未知还”是说诗人乘坐的小船像落叶一样漂泊而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借“落叶”表达漂泊无依的愁苦。‎ 点睛: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歌的情感,B项鉴赏诗句的内容,C项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法,D项鉴赏诗歌的意象,E项鉴赏诗歌选材特点。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及情感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先找到意象所在位置,解释意象的表层含义,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及写作背景分析意象的作用。本诗中,“孤雁”和“千万山”都出现在诗歌的颈联,“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意思是,看到江中清冷的小岛上有一只孤零零的大雁,夕阳西下,千万座山峰连绵不断。表面上看,“孤雁”和“千万山”都是诗人看到的景象,联系写作背景可知,这里的“孤雁”恰恰是诗人的象征,而“千万山”遮挡视线则正反映出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之感。‎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 一文中用舟船作喻,阐述学习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抒写出傍晚时分,飘零在外的游子内心的悲苦。‎ ‎【答案】 (1). (1)假舟楫者 (2). 非能水也 (3). 而绝江河 (4). (2)夕阳西下 (5). 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假、楫、绝、夕、肠、涯。‎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开始再造新城,房地产产业过度发展,以致很多新建的小区十室九空,入住率极低,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②欧洲多国长期坚持的财政高支出、居民高福利的制度已经积羽沉舟,从而导致欧盟经济多年来举步维艰,各国的福利改革阻力重重。‎ ‎③美国国务卿蒂勒森突然被解除职务。媒体认为,特朗普因在美朝首脑会晤等问题上与蒂勒森存在分歧而解除其职务有些罚不当罪。‎ ‎④校外辅导班泛滥,家长们踊跃报名,这本无可非议。但过度辅导给孩子带来了沉重的学业负担,也给家长们增加了额外的经济负担。‎ ‎⑤令人担忧的是,日本传统革新政党及和平主义势力的影响力日渐式微,已不足以形成遏制日本政坛“保守化和右倾化”的有生力量。‎ ‎⑥几千年来,“嫦娥奔月”的故事在中国口耳相传。而今年,这个故事即将成为现实:“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①⑤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十室九空: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此处望文生义。②积羽沉舟:比喻细微的东西可以汇成巨大力量;也比喻坏事虽小,积累下去会产生严重后果。此处感情色彩不当。③罚不当罪:指处罚和罪行不相当。使用正确。④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不合语境。⑤日渐式微:指事物逐渐地由兴盛而衰落。使用正确。⑥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使用正确。故答案应为B项。‎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文在寅通常在青瓦台接见外宾,但金英哲由于被视为“天安舰”事件的主谋,且最大在野党强烈抗议,因此决定在平昌奥运场馆接见金英哲。‎ B. 我国将加大司法保护力度,依法保护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商业行为,坚决防止违法事件的发生,让企业家安心经营、专心创业、放心投资。‎ C. 华为、小米等手机销量保持高速增长固然得益于产品创新、质量提高,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价格的下调,使一些低收入者愿意更换手机。‎ D. 日前权威人士指出,在修宪背景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要加快推动治军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语序不当,“但金英哲由于被视为‘天安舰’事件的主谋”应改为“但由于金英哲被视为‘天安舰’事件的主谋”。B项,语序不当,“安心经营、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应改为“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经营”。C项,句式杂糅,“原因还是由于价格的下调”,“原因”和“由于”去掉一个。‎ 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某国手在参加“环保杯”象棋公开赛决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上届公开赛的冠军,希望他在明天的比赛中能够承让。”‎ B. 两位担任校长助理的学生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提出整改意见,责成学校相关领导去落实。‎ C. 小明对前来祝贺自己习作发表的小红说:“我续写的那篇《祝福》只能算是狗尾续貂,还是你续写的那篇《故乡》精彩!”‎ D. 李强匆忙来到移动营业厅,正准备选择到哪个窗口去办理业务,此时移动营业厅里的服务员对李强说:“你来干什么?”‎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项,“承让”,是承蒙相让的意思,一般是在比赛后优胜者谦虚客气时说的话。此处不得体。B 项,“责成”,指定某人或某机构办成某件事,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的文件中,此处不得体。D项,顾客到移动营业厅办业务,服务人员应和蔼亲切,而“你来干什么”语气过于强硬,不得体。‎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宇。‎ 隋唐时期,中国与波斯一直保持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者不断,①____,不论是作为波斯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②______ 。同时撒马尔罕壁画上手捧丝绢的唐朝使者,波斯、阿拉伯文献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八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____③。事实上,古代中西之间的交流,不论是丝绸、玉器、香料、陶瓷、珍禽等物质层面的物品,还是佛教、景教、伊斯兰教、儒家思想、道教等思想层面的结晶,都是通过这条东西交往的道路进行的。‎ ‎【答案】 (1). ①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多彩 (2). ②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3). ③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所给材料说的是中国古代与西方的交流情况,①上文说“中国与波斯一直保持非常友好的关系”,下文说“物质文化代表……精神文化……”据此可推知,此处应填“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多彩”一类内容;②上文说波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传入中国,据此可推知应填“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类内容;③上文说的是撒马尔罕壁画,波斯、阿拉伯文献、考古发现等都有中国物产的痕迹,据此可推知此处可填“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一类内容。‎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亲和力指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一个人如果没有亲和力,就一定没有人愿意和他交往。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待人接物的方法,不管身处何位,都应该尊重别人、善待别人。反之,如果待人不友善,就一定会失去合作的同伴。千万不要当一个没有合作伙伴的员工,没有合作伙伴就会降低工作效率,必然导致失业。‎ ‎①一个人如果没有亲和力,不一定意味着没有人愿意和他交往。‎ ‎②‎ ‎③‎ ‎【答案】②一个人如果待人不友善,不一定会失去合作的同伴。 ③没有合作伙伴不一定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就业。)‎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仔细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推断的依据,然后仔细阅读①句,明确①句的表达方式,再从文段中找出推断错误的地方,得出答案。本题从所给文段看,①句是对文段中“一个人如果没有亲和力,就一定没有人愿意和他交往”的否定,也就是说否定的是表述不符合客观实际且绝对化的句子,依照这个形式,可找出文段中存在同样问题的另外两个句子:“如果待人不友善,就一定会失去合作的同伴”“没有合作伙伴就会降低工作效率,必然导致失业”。最后按①句的形式表述出来就可以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①网络流行词“佛系青年”,指的是那些崇尚看淡一切、得过且过、不大走心的生活方式的青 年人。他们的典型语言是“都行”“可以”“没关系”等。‎ ‎②2013年12月5日,习近平在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写到:“青年一 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请以“我看佛系青年”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 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事事随大流,只能迷失掉自我 ‎——我看佛系青年 据人民日报 12 月 13 日消息,油腻大叔 " 还没走远," 佛系青年 " 又刷屏了。您别误会,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讲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 双 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 无可无不可的 " 佛系 " 一夜风行,其实是击中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痛点:累。生活节奏快、事业追求高、精神压力大成为常态,一看这文章,心里激灵一下。哪怕扭过头,扒拉两口饭又改文案去了,活不成这样,但也想给它点个赞,转发一下。‎ 朋友圈中,有一个干媒体的哥们的转发打动了我:工作之外,真想这么干!——请注意,他也向往,但加了一个前提。‎ 这让我想起了乔布斯。同款牛仔裤、T 恤衫,可能得有十几条不止。脏了随手一换就得,不在这方面花心思。可是,在工作上,一个细节不满意,能把自己和下属都折腾个半死。金庸笔下的张三丰也这样,一件青道袍污秽不堪,人称邋遢道人,但是大节大义不含糊。‎ 云淡风轻、浑不着意好不好?太好了,但必须守住一条:总得有走心的地方。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那只能是淹没于人潮、迷失掉自我。‎ 有所坚持之后的 " 佛系生活 ",本质是断舍离,是极简主义,是聚焦。是心系做实验把怀表搁锅里煮,是撞上大树还道歉,不拘小节,不理细务,是所求者大,是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好求一针捅破天。‎ 自然界中,也有 " 佛系动物 "。比如老鹰和老虎,鹰立如睡,虎行似病,瞧着可随意了,可是一旦锁定目标,咔嚓一下,闪电一击,也不睡了,也不病了,往往一下毙命。本质上也是抓大放小。如果真是啥也不用心,那是肯定通不过自然选择的大剪刀的。脖子上挂饼不知道转,只能饿死嘛。‎ 除了坚持与随意的辩证法,还有一层分寸感的道理。古人也好闲好从容,但讲究 " 偷闲 ",不从容,人生太急;太从容,生命浪费,其要在度。终日碌碌不是美好生活,但光轻轻松松、敲锣打鼓,美好生活肯定也实现不了。‎ 有人戏言," 佛系 " 也行,愿做一个 " 斗战胜佛系 " 青年。西行路上,那悟空会玩耍、敢担当、勇打拼,做下偌大事业,此真有志者言。‎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给出材料和副标题的半命题作文。给出副标题也就限定了话题,文章的立意则要从所给材料中得出。本题给出的材料有两则,第一则材料是对“佛系青年”的解释,第二则材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期盼和要求。显然佛系青年的“看淡一切”“得过且过”“不大走心”,当年青年人应该具有的“有理想”“有担当”的品质是完全相违背的,佛系青年的这些思想反映出的是一种颓废、缺乏主见、没有理想、没有追求、不思进取、缺乏拼搏精神的状态。无论是在哪一个时代,青年人身上都承担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佛系青年的这种状态显然对个人对国家对社会都是有害无益的,写作中可分析佛系青年思想的根源,也可指出其危害性,提出解决办法等。‎ 参考立意:摒弃“佛系”,学会担当;没有追求,终究会失去自我;人人“佛系”,民族无望;等等。‎ 点睛:本题兼有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特点。题目中给出了副标题,也就确定了写作的话题,明确了写作的任务,但是作文的立意还是要从所给的两则材料中得出。两则材料所谈内容相对,那就要比较两则材料,找出应肯定或否定的内容,确定中心。通过比较就会发现“佛系青年”的思想和行为反映出的是当代青年的一种颓废状态,他们无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得过且过,无疑是错误的;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则正是当代青年人应具备的素质。由此就可确定,写作中应批判“佛系青年”的心态,肯定“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的要求。另外,本题审题时要特别注意“请以‘我看佛系青年’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中的“副”字,写作时必须先确定好立意,拟好正标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