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0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6课登泰山记课后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登泰山记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听昆曲,我们难免觉得冗长,但越听越觉得有味道,越听越觉得心灵在江南丝竹的余音袅袅中变得空灵澄澈。‎ B.谈及转型做导演的原因,赵薇慨叹再红的演员也只是时代的沧海一粟,演艺圈中的繁华热闹并不能使一个演员的演艺青春常在。‎ C.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D.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C项,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此处属于望文生义,使用错误。A项,余音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扬,连绵不绝。符合语境。B项,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符合语境。D项,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褒义词,此句中用它来修饰“中华典籍”,符合语境。‎ ‎2.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苏轼在政治上坚持儒家入世的精神,较多地在生活上采取庄禅旷达的态度,执着超脱,这种人生境界对宋人及以后许多文人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一场“乌台诗案”成为了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而正是这官场的失意造成了他文学创作的巅峰。‎ C.中国书协考察组经过岱顶、岱庙碑廊、雨花道院等泰山书法资源的实地考察,对泰山书法资源给予了充分肯定,正式确定将泰山命名为“全国第一个书法名山”。‎ D.他在《语文建设》“学术前沿”栏目发表的关于桐城派散文研究的文章,引发了众多争议。‎ 答案 D 解析 A项,语序不当,“较多地”应放在“采取”前;B项,“造成了他文学创作的巅峰”搭配不当,“造成”和“巅峰”不能搭配,可将“造成”改为“成就”等;C项,介词残缺,在“经过”后加“对”。‎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你是否羡慕过东坡的人生?是啊,他乐游赤壁,醉饮山林,写下光照千秋的激昂文字。然而,你是否看到他内心的累累伤痕?作为一个人,他肩负着出将入相、封妻荫子的期许,却接连惨遭贬谪。他的不平,他的郁闷,他的痛苦,他的无奈,你看到了吗?是啊,    ,于是羡慕他的生命,于是恨自己生命的苍白乏味。你何时才懂得去欣赏自己,去嗅一下窗棂旁栀子花的芬芳?‎ A.你把人们对苏轼的敬重与赞扬忽略了,把他的光环忽略了,却只看到了他生命中的伤痛 B.你只看到了世人对苏轼的敬重与赞扬,看到了他的光环,却忽略了他生命中的伤痛 C.你把苏轼生命中的伤痛忽略了,只看到了他的光环,看到了世人对他的敬重与赞扬 6‎ D.你不仅看到了苏轼生命中的伤痛,也看到了他的光环,看到了人们对苏轼的敬重与赞扬 答案 C 解析 A、D内容与上下文矛盾;B.与上下文内容不能衔接。‎ ‎4.从下列所给词语中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横线处。‎ 儒家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    “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    。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中写《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些士人都有    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    。‎ ‎①或是、还是 ②或者、甚至 ③熏陶、熏沐 ④充分、充足 ⑤基础、基本 答案 ①还是 ②或者 ③熏沐 ④充分 ⑤基础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应填“还是”,与前“无论”搭配,填“或是”也可。第二空应填“或者”,表选择关系,而“甚至”表递进关系,与文意不符。第三空应填“熏沐”,原指熏香沐浴,含有“熏陶的意思”,“熏沐”内涵较“熏陶”丰富。第四空应填“充分”(多用于抽象事物)。第五空应填“基础”,它是指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基本”指根本的、主要的,一般不能位于句末。‎ ‎5.阅读下面登泰山线路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暑假到了,高中生张天和秦浩相约去泰山游玩,主要有A和B两种途径登上泰山之巅,请你分别为张天和秦浩设计一段话,阐述自己选择该线路的理由并说服对方。每条理由阐述不超过60字。‎ A线路:从天外村路进入,天地广场至中天门有盘山公路,中天门至南天门有高山索道,乘完汽车换乘索道,可达泰山之巅。‎ B线路:从红门路进入,徒步攀登陡峭的山路,可直达岱顶。‎ 张天:我选择A线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浩:我选择B线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答案 张天:我选择A线路,步行既消耗体力又浪费时间,旅游是为了放松身心,如果选择快捷舒适的A线路,坐车就可轻松登上山顶“一览众山小”,何乐而不为呢?‎ 秦浩:我选择B线路,徒步登山既可欣赏沿途风景又可锻炼意志,我们年轻人不仅要站在山顶,更要靠自己征服被称为“五岳独尊”的泰山,尝试挑战自己吧!‎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答题时要先把图表意思读懂,把A、B两条线路的优劣找出来,然后分别从张天、秦浩的角度说明选择的原因(即所选路线的好处,也可指出未选路线的不足)。‎ 二、阅读素养培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秋阳赋 苏轼 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之诗①,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夫是以乐而赋之,予以为何如?”‎ 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帏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何自知秋阳哉?若予者乃真知之。方夏潦之淫也,云烝雨泄;雷电激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几席;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耕于三吴,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②耳,稻方秀而泥蟠。沟塍交通,墙壁颓穿。面垢落塈之涂,目泫湿薪之烟。釜甑其空,四邻悄然。鹳鹤鸣于户庭,妇宵兴而永叹。计有食其几何,矧③无衣于穷年。忽釜星之杂出,又灯花之双悬。清风西来,鼓钟其镗。奴婢喜而告予,此雨止之祥也。早作而占之,则长庚④澹澹,其不芒矣。浴于旸谷⑤,升于扶桑,曾未转盼,而倒景飞于屋梁矣。方是时也,如醉如醒,如瘖而鸣,如痿而起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公子亦有此乐乎?”‎ 公子曰:“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异宜。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⑥。自今知之,可以无惑。居不墐户,出不御笠,暑不言病;以无忘秋阳之德。”‎ 公子拊掌,一笑而作。‎ ‎(选自《苏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 ①这里的“贤公子”指的是赵令畤。“不土之里”为“田”,“无言之诗”为“寺”,合而为“畴”,即暗藏赵令畴之名。②生:发芽。③矧:又。④长庚:金星。⑤旸谷:传说中指日出的地方,亦作“汤谷”。⑥群狙之三四:狙,猕猴。《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 B.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 6‎ C.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 D.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两句结构对仗工整,这就排除A、B两项;“……者,……者也”为判断句式,“者也”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士,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同时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如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李清照自称易安居士。‎ B.江湖,与河流、湖泊并无关系,也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场所,它在文中是指四处流浪、卖艺、卖药的人的一种生活状态。‎ C.扶桑,神话中的树木名,“汤谷上有扶桑”。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 D.小人,古代指地位低的人,后代也用为自己的谦称。“吾侪小人”是指我们这些普通人。‎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江湖,与河流、湖泊并无关系……它在文中是指四处流浪、卖艺、卖药的人的一种生活状态”错误,从文中来看,“雷电激越,江湖为一”,这里的“江湖”应指江河湖海。‎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贵族公子要写一篇歌颂秋阳的赋,苏轼听了他的构思后哈哈大笑,认为他出生在富贵之家,出入朝廷,养尊处优,缺乏真实感受,矫情为文,写不出好的作品。‎ B.本文以秋阳为题,却花很大篇幅叙述阴雨带给人的苦楚:小船行于城郭,鱼虾游入房屋,霉菌长满用具等。抑扬结合,表达对贫困百姓生活的关注。‎ C.夏日阴雨连绵,洪水泛滥,人们在连日的阴雨中困难生活,以及天晴之后人们的欣喜,都源于苏轼的亲身经历,亦是他贬居生活的缩影。‎ D.文章模仿汉赋对话的形式,表现了不同境遇的人对于太阳的不同感触,行文流畅,文采出众。‎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B项,“抑扬结合,表达对贫困百姓生活的关注”错误,该表述与文意不符。本文强调的是创作要缘于真实感受,不能矫情为文,关注贫困百姓生活并不是主要目的。‎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晚上睡觉为了躲避漏雨,一夜得换五个地方,白天要多次换烤衣裳。这些都还不足以忧虑。‎ ‎(2)好啊!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我能够想象到。‎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1)句中,“夜”“昼”,名词做状语,“在晚上”“在白天”;“违”,躲避;“燎”,烤;“三”,指多次;“易”,换,更换;“是”,这,这些;“犹”,还;“病”,担忧,忧虑。第(2)句中,“善”,好;“虽”,虽然;“身”,亲身,亲自;“履”,经历;“而”,表转折,却,但是;“意”,想象,意料,猜测。‎ 参考译文 越王的子孙里,有一个很贤达的公子,住在不沾泥的华屋高堂,他作的诗歌空洞无物,(一天)他对我说:“我的心像秋天的太阳一样明亮;我的气像秋天的太阳一样澄澈;我好善而且喜欢成人之美,就像秋阳让万物生长成熟一样;我憎恨邪恶而想施之以刑,就像秋阳让树木枯萎凋零一样。我因此乐于为它作赋,你觉得怎么样?”‎ 我笑着说:“公子从哪里了解秋阳呢?你生在富贵华美的大房子里,长大后结交的都是朝廷上的人;出去有人给你撑着很大的华盖,回去有人侍候你在锦绣的帏幄里睡觉;你在酷暑感受的最多只是微热,冬天感受到的只是微冷罢了,哪儿知道什么秋阳?像我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知道秋阳的人。正当夏季,淫雨连绵,炎热的蒸气上升,变成大雨瓢泼而下,电闪雷鸣,江河湖泊连成一片;大地被淹,城里街道上都可以划船,屋子里时不时还有鱼虾蹦了进来;屋里的器物都长了霉菌,床几上有青蛙和蚯蚓等爬行;晚上睡觉为了躲避漏雨,一夜得换五个地方,白天要多次换烤衣裳。这些都还不足以忧虑。我在江南躬耕时,有一块田地,庄稼已经成熟,却因阴雨而发芽,稻谷正当吐穗,却因淫雨而倒在泥水之中。沟渠与田埂因积水而相通,家里的土墙都浸泡坍圮了。满脸都是屋顶落下的泥垢,满眼都是被湿柴的青烟熏出的泪水。家里的盆盆罐罐都是空的,四邻八舍家里也都没什么声响。只有鹳、鹤这种野鸟在院子里叫两声,妻子深夜里起身长叹。算一算有饭吃的日子还有几天,又没有衣服度过这一年。突然,灶里的柴草火星四溅,晚上点灯,见灯芯双悬。一阵凉风从西边吹来,敲敲鼓面,发出咚咚的干响。奴婢高兴地告诉我,这些都是雨天将要过去的祥兆。我早早起来观察占卜,长庚星淡淡的,没有光泽。太阳在旸谷沐浴之后,升上了扶桑,转眼工夫,太阳的光芒就通过门外的积水反射到屋梁上。正在这个时候,我像是喝醉了酒,像久睡初醒,像长久的哑巴忽然能发声,好像卧病多年忽然能起来步行,又好像回到故乡见到久违的父兄一样(高兴)。公子你也有过这样的欣喜吗?”‎ 公子说:“好啊!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我能够想象到。”‎ 我说:“太阳在天上运行,南北冷暖不同是正常的。太阳炽热如火并不是它要施虐于人,太阳很温暖也不是它对人慈悲。况且今天温暖的太阳,就是昨天那个炎热的太阳。为什么要把夏天的太阳说成赵盾般可畏,而把冬天的太阳说成赵衰般可爱呢?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易喜易怒。对于冬夏的畏惧和喜爱,就像《庄子·齐物论》中讲的那个楚国人养的群猴一样愚昧。现在了解了这些,心中就可以没有什么疑惑了。住在家里不需要封门闭户,出门不必头戴斗笠,不把炎热视为太阳的缺点;这样才能铭记秋阳的光照之德。”‎ 公子听了拍手大笑,然后把这些写了下来。‎ 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