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8.50 KB
  • 2021-06-08 发布

安徽省定远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6月模拟语文试题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定远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6月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仅在答题卷上作答。‎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小题。‎ 作家在写作某一个故事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以下的情形:笔下的故事的发展与原先的构想已经形成了冲突,作家是按照故事本身的逻辑来完成作品呢,还是削足适履式地回到原先设定的意图上去呢?换句话说,他是听命于自己的思想呢,还是听命于小说本身的智慧呢?‎ 米兰·昆德拉认为,“每一位真正的小说家都在等待听到那种超越个人意识的智慧之声”,“那是小说的智慧”。在这里,昆德拉使用了“等待”一词,它起码暗示了我们这样一个现象:这种存在于小说自身的“智慧”并不是先验的,它与创作过程一同产生,并且稍纵即逝。这个词还试图表明,这种智慧之声并不一定经常出现,而一旦它来临,它的光亮必然会照亮作家的道路。它是小说家真正的福音。正如威廉·福克纳在创作《当我弥留之际》时的情形一样,小说的智慧之光使他原先构思的人物、故事、情节结构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他受惠于这种“光亮”完成了自己的“神构妙品”。‎ 我们据此可以推断,如果在创作过程中,作家一直没有听到这种“智慧之声”,那么小说创作的意义和价值并未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法国学者兼批评家爱弥尔·法盖和米兰·昆德拉抱有近似的看法。他在评价司汤达的作品时曾经分析到:司汤达似乎在小说的开始就设想好了作品的结局。“当于连·索耐尔在《红与黑》中一露面,就注定了要在最后朝德瑞那夫人射去决定性的一枪”。法盖在这里至少说出了某种实情。‎ 与司汤达的《红与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一书的写作。我们可以从托尔斯泰研究专家日丹诺夫提供的材料中隐约推知《安娜·卡列尼娜》第一稿的雏形。作为一个狂热的教徒,托氏(注)‎ 原先构思的《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走向大致是这样的:安娜·卡列尼娜作为一个背离宗教原则的妇女,背弃了自已忠实可靠的丈夫与别人私通,最后遭到了惩罚。托尔斯泰原先的初始意图是要表现夫妻关系的永恒性。我们在此不妨引用一下俄国学者巴赫金的著名论点——作家在构思故事并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并非完全为“第一视野”所控制;“第一视野”的内容是先验的、抽象的、空洞乏味的。而我们在公开出版的成书《安娜·卡列尼娜》中,原先的故事框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安娜从一个丑陋、堕落的“妓女”摇身一变为一个风姿绰约、优美动人的贵族妇女。安娜这一人物的变化,作为一个象征性的信号,使托氏的目光从宗教、家庭伦理投向个人情爱的存在状况,他的兴趣和想象力也从社会学转向了存在境遇的复杂领域。实际上,托尔斯泰对故事初衷的背离不仅挽救了一部天才的巨著,而且使他卸下了道德重负,对家庭、婚姻、情爱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了崭新的见解。‎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作家赋予了作品以智慧,相反,小说自身的智慧却一直在引导和教育着作家。可以说,小说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作家在多大程度上对创作初衷构成了违背。‎ 这同样也可以说明,一个作家在构思作品时,不能过于周全,有时一个作家的初始意念过于强烈,其结果是,意念本身在写作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控制着作者,作者成了某种意念和价值的奴隶,这将妨害小说本身的价值。这样的例子在中外的小说创作中可谓屡见不鲜。‎ ‎(摘编自格非《故事的内核和走向》)‎ ‎(注)即列夫·托尔斯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威廉·福克纳“等到”了超越自身的智慧之声,这使《当我弥留之际》一书内容与福克纳的原先构思并不相同。‎ B.对比托氏留下的初稿和公开出版的成书可知,正是因为托氏背离了初衷,《安娜·卡列尼娜》才得以成为一部巨著。‎ C.安娜这一形象的变化,象征着托尔斯泰放弃了原先的宗教信仰,从而转向对于存在境遇这一复杂领域的探寻。‎ D.对于如何解决故事发展与原先构想的冲突,作者认为小说自身的智慧与作家的智慧都有价值,应一视同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式展开论述,结构严谨。‎ B.昆德拉的话表明,小说自身的智慧伴随创作过程产生,且会对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C.文章引用巴赫金的论点,说明了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作者本人视角的某种局限性。‎ D.文章将福克纳、司汤达、托尔斯泰三人创作过程进行类比,展示小说创作的矛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与作者观点最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本意是希望通过阿Q形象的塑造,刻画出沉默麻木的国民的灵魂,这使小说极具现实价值。‎ B.‎ 果戈里的《旧式地主》原本意在揭露地主阶级空洞的精神生活,却被后来的读者解读为揭露了人的某种真实状态,这使小说批判性减弱。‎ C.茅盾说自己创作《子夜》是想描述“没有出路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然而成书却展现出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这使小说意蕴更加丰富。‎ D.卡尔维诺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故事极具随意性,从任何一页读起都能连贯往下读,这使小说具有别样的文学成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小题。‎ 材料一:‎ 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等,江苏省的南京、无锡等,浙江省的杭州、宁波等,共26市。它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指明,长三角城市群要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6月24日,2019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在安徽芜湖召开。‎ 会议审议通过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2018-2019年度工作报告》等若干文件,启动了一批科创和产业合作平台,并聚焦质量标准、产融结合等六大高新地建设,签署了86项区域一体化合作项目,总投资达2192.19亿元。‎ 今年5月13日审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合作,持续有序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这标志着G60科创走廊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6月1日以来,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九城市集聚龙头企业845家,产值2.6万亿元。同时,九城市之间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交互投资2280亿元,促进科创要素高效对接。此外,在政务服务领域,九城市率先推进30个事项“一网通办”,被国务院办公厅确定为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试点区域。‎ ‎(摘编自韩俊杰、汪瑞华《长三角G60联席会议在安徽芜湖召开》,新华网2019年06月24日)‎ 材料三:‎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9年05月24日)‎ 材料四 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区域经济中的先发地区会形成强有力的“虹吸效应”,以更高的收益让后发地区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动汇集到中心城市。这就导致后发地区无法同步获得城市化红利,出现“被虹吸”的现象。要破解“被虹吸”难题,在一体化进程中获益,就需要了解自身的独特优势,确立发展的科学定位。安徽在自然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方面在长三角区域相对突出,这些优势需要与苏浙沪的金融资源优势、研发优势、国际贸易优势等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升安徽的竞争优势。‎ 突破行政壁垒的限制,才能够真正实现一体化的收益。正是因为许多地方行政壁垒的长期存在,才导致了长三角很多地区之间“最后一公里”无法连通,极大地限制了资源流动与市场发育,从而阻碍了长三角产业分工和市场互补。造成行政壁垒的原因主要是对地区利益的保护。地区利益通常会聚焦于如何分配既有“蛋糕”,而不去“做大蛋糕”。安徽不能被动地等待中心城市来“领跑”,要积极探索主动出击如何通过一体化创新“把蛋糕做大”,从而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全面彻底地消除行政壁垒的阻碍。‎ 在规划先行的基础上,还需要解决具体合作地点的利益共享问题。最近热议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创新对策。不过区域主要集中在苏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地区。安徽虽然不能采取强强联合式的发展示范区,但可以采取借势互补式的“产业合作示范区”。推动安徽与江苏、浙江临界的一些城镇先行获取先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优势资源,从而在快速发展中实现利益增进。‎ ‎(摘编自王先柱《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中主动破局》,《安徽日报》2019年04月16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三角城市群是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也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区域之一。‎ B.在安徽芜湖召开的2019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取得丰硕的成果,标志着G60科创走廊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C.2008-2017十年间,三大城市群的GDP均稳步增长,但随时间推移,长三角地区优势不断扩大,2017年为全国GDP的贡献近60%。‎ D.一个地区之所以发展滞后,是因为先发地区会形成强有力的“虹吸效应”,以更高的收益吸引着落后地区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去年6月1日以来,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取得许多成果,其中,“一网通办”体现了长三角政务服务的一体化。‎ B.和京津冀、珠三角地区相比,长三角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都具有优势,2017年,长三角的人口几乎是其他两区之和,这更有利于拉动消费。‎ C.和京津冀、珠三角地区相比,2017年,长三角地区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都是最高的,可见,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最好,人民生活最幸福。‎ D.对地区利益的保护是造成行政壁垒的主要原因,而行政壁垒的长期存在,会极大地限制资源流动与市场发育,阻碍产业分工和市场互补。‎ ‎6.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如何主动破局?请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7~9小题。‎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一一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到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 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C. 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D. 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 ‎8.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6分)‎ ‎9.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小题。‎ 王构字肯堂,东平人。少颖悟,风度凝厚。学问广博,文章典稚,弱冠以词赋中选,为东平行台掌书纪。参政贾居贞一见器重,俾其子受学焉。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时丞相伯颜伐宋,先下诏让之,命构属草以进,世祖大悦。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取三馆围籍太常天章礼仅仗归于京师凡所荇技皆时之名士还,入觐,迁应奉翰林文字升修撰。时丞相阿合马为查击死,世祖亦悟其奸,复相和礼霍孙,更张庶务,构之谋画居多。历吏部、礼部郎中,审四河南,多所平反。改太常少卿,定亲享太庙仪注。属桑哥为相,俾与平章卜忽木检核燕南钱谷,而督其逋负。以十一月晦行期岁终复命。明年春还,宿卢沟驿,度逾期,祸且不测,谓卜忽木曰:“设有罪,构当以身任之,不以累公也。”会桑哥死,乃免。有旨出铨选江西。入翰林,为侍讲学士。世祖崩,构撰谥册。成宗立,由侍讲为学士,纂修实录,书成,参议中书省事。时南士有陈利便请搜括田赋者,执政欲从之。构与平章何荣祖共言其不可,辨之甚力,得不行。以疾归东平。久之,起为济南路总管。诸王从者怙势行州县,民莫敢忤视,构闻诸朝,徙之北境。学田为牧地所侵者,理而归之。官贷民粟,岁饥而责偿不已,构请榆以明年。武宗即位,以翠修国史,趣召赴阔,拜翰林学士承旨,未几,以疾卒,年六十三。构历事三朝,练习台阁典故,凡祖宗谥册册文皆所撰定,朝廷每有大议,必咨访焉。舂荐引寒士,前后省台、翰苑所辟,无虑数十人,后居清要,皆有名于时。‎ ‎(选自《元史·王构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幽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之名士 B.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名士 C.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之名士 D.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拨/皆时之名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后来“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B.太庙,古代呈帝祭奠祖先的家庙。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 C.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农历每月第一天称为“朔”;农历每月十五日可以称为“望”。‎ D.铨选,选官制度。吏部主选文武官员。官员有的由皇帝任命,有的由有关部门补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构富有文才获得赏识。他从小聪明,学问渊博,文章雅典,凭文章人仕;他被贾居贞器重,贾居贞让儿子跟他学习;他写的诏书得到皇帝的欢心。‎ B.王构恪尽职守,主动担当。他为朝廷积极谋划;平反了一些冤案;他和卜忽木去办事,因故可能获罪,他主动要求承担责任,最终被朝廷免职。‎ C.王构积极议政,不惧权贵。有人上书主张搜刮民众,他和何荣祖极力反对,予以阻止;有人倚仗权贵作恶,百姓侧目面视,他把此事上报朝廷。‎ D.王构富有威望,引荐后生。他是三朝元老,熟悉一些事务,朝廷碰到大事都会向他咨询他江欢推荐贫寒之士,所推荐的几十人后来都身居高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年春还,宿卢沟驿,度逾期,祸且不测,谓卜忽木曰。(5分)‎ ‎(2)官贷民粟,岁饥而责偿不已,构请输以明年。(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15~16小题。‎ 叹庭前甘菊花 ‎(唐)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代了诗人“叹菊花”的原因是“移时晚”,错过了重阳这一赏菊的好时机。‎ B.颈联写“众芳”被精心采撷烘托甘菊生不逢时,即使甘菊的花蕾缀满枝头也无人观赏。‎ C.尾联从侧面反映了甘菊花傲煞霜雪的气概,衬托出了菊花高层次、高品味的风格美。‎ D.这首诗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众芳喻小人。菊花的内蕴为诗人心内之象的写照。‎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 (1)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翻拍经典,成为当下不少创作者的选择,其中,不乏超越前作的精品,但随着翻拍频率、数量的不断提升,问题愈发 ,不少翻拍剧泯然众人, 遭遇口碑危机。颠覆的改编、雷人的剧情,让不少观众对翻拍剧产生抵触情绪。‎ 翻拍剧遭质疑,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比如,有的翻拍剧只顾热度和流量,导致作品 ;有的为搏眼球,一味搜奇猎艳,牵强附会;有的为了创新而创新,加入不合逻辑和常识的内容;有的海外取材,却机械地复制粘贴,导致严重的“水土不服”……‎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是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今天,各种拍摄、制作技术不断进步,而我们的胸怀、创意也要跟进。( ),才能发现 的素材,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17.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突显 甚至 粗枝大叶 源源不断 B. 凸显 或者 粗制滥造 滔滔不绝 C. 凸显 甚至 粗制滥造 源源不断 D. 突显 或者 粗枝大叶 滔滔不绝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B. 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C. 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D. 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唯有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 B. 唯有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 C. 唯有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 D. 唯有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 ‎20.下面是某投资咨询公司的一则广告,有五处表达不符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贵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请教,我们将不吝赐教,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并惠赠《实用投资指南》一册。‎ ‎21.下面是某公司进行岗位培训的流程图。请根据这个流程图,向客服中心的员工简要说明他们在“顾客回访流程”中的具体职责。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得体,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致答谢词的时候曾提及,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莫言的这番话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者联想 写一篇文章。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见解,不得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首先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对比托氏留下的初稿和公开出版的成书可知”错误,原文说“我们可以从托尔斯泰研究专家日丹诺夫提供的材料中隐约推知《安娜·卡列尼娜》第一稿的雏形”,可知,托尔斯泰并未留下初稿,我们是通过日丹诺夫的研究中隐约看到第一稿的雏形的。‎ C项,“托尔斯泰放弃了原先的宗教信仰”错误,由原文“安娜这一人物的变化,作为一个象征性的信号,使托氏的目光从宗教、家庭伦理投向个人情爱的存在状况,他的兴趣和想象力也从社会学转向了存在境遇的复杂领域”可知,只是托尔斯泰的目光从宗教、家庭伦理投向个人情爱的存在状况,并不能说明他放弃了原先的宗教信仰。‎ D项,“应一视同仁”错误,由原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作家赋予了作品以智慧,相反,小说自身的智慧却一直在引导和教育着作家。可以说,小说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作家在多大程度上对创作初衷构成了违背”可知,对于解决故事发展与原先构想的冲突,应该遵循小说自身的智慧,而不是“一视同仁”,因为小说自身的智慧一直在引导和教育着作家。 故选A。‎ ‎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文章将福克纳、司汤达、托尔斯泰三人创作过程进行类比”错误,福克纳和托尔斯泰的创作过程类似,而司汤达与他们相反,故不能说是“类比”。故选D。‎ ‎3.C ‎【解析】A项,创作本意与成书相符,所以与本文观点不符。‎ B项,创作本意与文学接受(文学解读)不符,与本文观点无关。‎ C项,作者的本意是想描述“没有出路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成书却展现出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这使小说意蕴更加丰富,超出了作者的本意,使作品成功。与本文观点相符。‎ D项,小说特殊的写法,与本文观点无关。故选C。‎ ‎4.C【解析】试题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选项变未然为已然,结合材料一“长三角城市群要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分析,原文是说“要建设”,是未然,选项变成了已然。‎ B项,“标志着G60科创走廊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错误。结合材料二“今年5月13日审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这标志着G60科创走廊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这”指的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D项,“一个地区之所以发展滞后,是因为先发地区会形成强有力的‘虹吸效应’”错误。结合材料四内容“区域经济中的先发地区会形成强有力的‘虹吸效应’,以更高的收益吸引着后发地区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动汇集到中心城市。这就导致后发地区无法同步获得城市化红利,出现‘被虹吸’的现象”分析,意思是先有发展的不均衡,才出现“虹吸效应”,而不是先有“虹吸效应”,才使某地区发展滞后。故选C。‎ ‎5.C【解析】试题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最好,人民生活最幸福”无中生有。结合材料三图表内容分析,长三角地区的GDP总量和人均GDP都是最高的,但是不能推断出“经济发展最好,人民生活最幸福”。故选C。‎ ‎6.①将自身优势和苏浙沪的优势紧密结合,破解“被虹吸”难题。②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全面彻底地消除行政壁垒的阻碍。③在与江苏、浙江临界的一些城镇建“产业合作示范区”,实现利益增进。‎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要破解‘被虹吸’难题,在一体化进程中获益,就需要了解自身的独特优势,确立发展的科学定位。安徽在自然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方面在长三角区域相对突出,这些优势需要与苏浙沪的金融资源优势、研发优势、国际贸易优势等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升安徽的竞争优势”分析,将自身优势和苏浙沪的优势紧密结合,破解“被虹吸”难题。结合“突破行政壁垒的限制,才能够真正实现一体化的收益”“要积极探索主动出击如何通过一体化创新‘把蛋糕做大’,从而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全面彻底地消除行政壁垒的阻碍”分析,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全面彻底地消除行政壁垒的阻碍。结合“在规划先行的基础上,还需要解决具体合作地点的利益共享问题”“安徽虽然不能采取强强联合式的发展示范区,但可以采取借势互补式的‘产业合作示范区’。推动安徽与江苏、浙江临界的一些城镇先行获取先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优势资源,从而在快速发展中实现利益增进”分析,在与江苏、浙江临界的一些城镇建“产业合作示范区”,实现利益增进。‎ ‎7.B【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错误,这一内容在文中未提及,文中说“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由这些内容可知,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主要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故选B项。‎ ‎8.①不善言辞: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泪。②充满母爱:为儿子四处筹钱准备学费。③忠厚、老实: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④好强:偷偷去万寿宫拜佛,为了我能赶上堂兄而早早让我读书、发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然后要到文中圈出有关母亲的细节描写,根据这些细节来分析母亲的性格。本题中,如“我”考入北大,母亲给“我”收拾行李的时候,“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母亲不舍儿子,却只是流泪,这说明母亲不善言辞;从母亲为“我”筹措学费的表现来看,“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这表现处母亲的一片爱子之心;从因无子面对祖父的讽刺时的表现来看,“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母亲忠厚老实又内心要强。‎ ‎9.‎ ‎①从内容上,体现了我收到了通知书,令我和母亲都格外高兴,所以“笑”;但这一分别,将是我终身的遗憾,从此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所以“哭”。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我对母亲深深愧疚之情。②在结构上,文章是以回忆式的结构安排,以幸福的情节开头,忏悔的情绪结尾,而此句正好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奠定了感情基调,自然地引出下文叙述,有助于读者对散文情感的把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然后到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引文,先理解其意思,理解“笑”和“哭”指什么,“同一时刻”又是指什么,理解意思之后,再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开头写这句话有什么作用。从文中来看,“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中“笑”是指“我”考上了北京大学而开心,“哭”是指以后将与母亲分别,不能再侍奉母亲左右,同时母亲也舍不得“我”的离去而哭,而这开心和伤心都发生在“我”接到大学通知书这一时刻;从结构上来看,这句话也就引出了下文的相关情节;开头是幸福的情节,结尾是忏悔的心理,这句话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也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文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10.C【解析】.试题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是“取”的宾语,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D项。‎ ‎“凡所荐拔”是凡是他所推荐和选拔的人的意思,表示完整的意思,和后“皆时之名士”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分析,排除B项。‎ 句意:宋囯灭亡后,王构同李槃一起接受了皇帝的旨意,到杭州收取宋三馆的藏书图册、太常及天章阁所藏的礼器和仪仗,将这些物品带回京师。凡是他所推荐和选拔的人,都是当时的名士。故选C。‎ ‎11.D【解析】试题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吏部主选文武官员”错,应是吏部主选文官,兵部主选武官。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察、升降、调动等事务。兵部,掌武将选用、兵籍、军械、军令等。故选D。‎ ‎12.B【解析】试题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最终被朝廷免职”错,结合“会桑哥死,乃免”分析,应是因桑哥死去,他们免于被治罪。故选B。‎ ‎13.(1)第二年春季他们返回,住宿在卢沟的驿站中,他们估量此行已超过了期限,将会有不可预测的灾祸发生,王构对卜忽木说。‎ ‎(2)官府将粮食借给老百姓,闹饥荒而官府却不断地要求百姓们偿还借贷,王构为百姓请求在第二年交纳。‎ ‎【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明年”,第二年;“还”,返回;“度”,估量、估计;“逾”,超过;“且”,将;“不测”,不可预测;“谓……曰”,对……说。(2)“贷”,借;“而”,连词,表转折,却;“责”,要求;“已”,停止;“输”,交纳;“以”,介词,在;“……以明年”(状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王构字肯堂,是东平人。年少时就聪明有悟性,气度深沉庄重。学问渊博,文章典雅,刚成年时就因词赋写得好而中选,任东平行台的掌书记官。参政贾居真一同他见面就很器重他,并让自己的儿子跟从他学习。授予他翰林囯史院编修的官职。当时朝廷派丞相伯颜征伐宋国,事先下诏谴責宋囯,命令王构起草诏书进奏,世祖读后特别高兴。宋囯灭亡后,王枸同李槃一起接受了皇帝的旨意,到杭州收取宋三馆的藏书图册、太常及天章阁所藏的礼器和仪仗,将这些物品带回京师。凡是他所推荐和选拔的人,都是当时的名士。王构回到京师,入朝晋见皇帝,调任应奉翰林文字,升任修撰。当时丞相阿合马被强盗杀死,世祖也已觉察到阿合马的奸恶,于是再度以和礼霍孙为丞相,革新政务,其中以王构参与谋划的事情居多。他历任吏部、礼部郎中,到河南密查被押在狱的罪犯,其中很多人是王构给平反昭雪的。改任太常少卿,制定了亲享太庙的仪注。当时桑哥为丞相,让他同平章卜忽木检查校核燕南的钱谷财政情况,并督贲那里拖欠的赋税。他们在十一月三十日前往,限期在年底回朝复命。第二年春季他们返回,住宿在卢沟的驿站中,他们估量此行已超过了期限,将会有不可预测的祸发生,王枸对卜忽木说:“假如要被治罪的话,我将自担其罚,不连累您”恰逢桑哥死去,他们才免于被冶罪,朝廷有旨命他出京到江西选拔人才。回京入翰林院,任侍讲学士。世祖去世,王构负责撰写谥册。成宗登上帝位,王构由侍讲任学士,编纂实录,书编完后,他被任为参议中书省事。当时南方有士人上书陈述便利请求朝廷搜括田赋,执政的官员想接受这一建议。王构与平章何荣祖共同进言认为此事不能做,他们的辩解十分有力,此事终于没有施行。他因患病回到东平家乡。很久之后,被起任为济南路总管。有诸王的侍从下属依仗主子的势力横行州县,百姓没有人敢正眼相看的,王构将此事上报了朝廷,朝廷把这些侍从下屬放逐到了北方边境地区。学田被牧地所侵占,王构予以处理归还学田。官府将粮食借给老百姓,闹饥荒而官府却不断地要求百姓偿还借贷,王构为百姓请求在笫二年交纳。武宗登帝位后,因要编写国史,緊急征召他入朝,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承旨,不久,他就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三岁。王构曾先后在三朝做官,熟悉台阁典故,凡是有关皇帝的谥册册文都是由他撰写定稿的,朝廷中每当有重大事情商议时,必定要向他咨询。他喜欢推荐贫寒出身的读书人,省台、翰林中,他先后推荐并得到任用的,不下几十人,后来都身居高位,在当时都很有名。‎ ‎14.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中B项,“‘众芳’被精心采撷烘托甘菊生不逢时”表述错误,不是“烘托”,而是“反衬”。故选B。‎ ‎15.①表达作者对“众芳”细琐被采回摆放厅堂的现象的不满;②对甘菊花的遭遇表达了惋惜与同情。③同时,以花喻人,表达了自己没有机会为国家平定叛乱尽一份绵薄之力的愤慨。‎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的情感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候,首先分析时注意结合诗句赏析内容,答题时不能笼统地回答情感,分析本题情感可以主抓咏物诗这个题材去分析,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经历,关注托物言志这种手法在咏物诗中的运用。本诗是咏物诗,咏叹的对象是菊花,注意结合句子分析菊花的形象和遭遇,“移时晚”、“不堪摘”是菊花没能赶上重阳开放,是生不逢时,“结根失所缠风霜”是菊花生存的环境,菊花与风霜抗争。作者对此是惋惜同情的。作者除了咏叹菊花外,还把“众芳”和“菊花”命运遭遇对比,菊花生不逢时不被欣赏,众芳被人们“采撷细琐升中堂”,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现象的不满。根据咏物诗的特点,咏物不是根本目的,而是为了托物言志,所咏之物往往有比喻义象征义,联系作者经历,作者以菊花托物言志,表明自己像菊花一样不受重用,希望能够为国效力。‎ ‎16.(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 ‎【解析】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沮、豗、砯、壑的写法。‎ ‎17.C【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凸显:清晰地显露,强调原本存在的事物更加清晰化。突显:突出地显露,强调的是原先看不到的事物突然地或者突出地显露。和“问题”搭配,选用“凸显”。‎ 甚至: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或者: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表示等同关系;或许。从“泯然众人”到“口碑危机”构成递进关系,故用“甚至”。‎ 粗枝大叶:形容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粗制滥造: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结合“有的翻拍剧只顾热度和流量”分析,只顾热度和流量导致作品的质量不高,选用“粗制滥造”。‎ 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修饰“素材”,选用“源源不断”。故选C。‎ ‎18.C【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A项,表意错误,关联词使用不当,“翻拍本身的问题”“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之间是选择关系,应该用“不是……而是……”。‎ B项,结构混乱,“因为……造成的”句式杂糅。‎ D项,表意错误, “翻拍本身的问题”“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之间是选择关系,应该用“不是……而是……”。故选C。‎ ‎19.D【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结合“才能发现……的素材”分析,考虑与后文句式整齐,排除A项、B项。‎ 考虑与“发现素材”“创作作品”相照应,应该是先“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然后“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排除C项。‎ 故选D。‎ ‎20.①“贵公司”改为“本公司”;‎ ‎②请教”改为“垂询”;‎ ‎③“不吝赐教”改为“竭诚为您服务”;‎ ‎④“鼎力相助”改为“全(大)力相助”;‎ ‎⑤“惠赠”改为“敬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本题中①“贵公司”是敬辞,不能用于形容自己的公司,应改为“本公司”;②“请教”是谦辞,不能用于对方,应改为“垂询”;③“不吝赐教”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竭诚为您服务”;④“鼎力相助”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全(大)力相助”;⑤“惠赠”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敬赠”。‎ ‎21.你们先从售后中心那里拿到顾客的资料,然后给顾客打电话,询问他们的满意度。如果满意,就直接记入档案;如果不满意,就通知相关部门处理。最后记得把相关部门报送的不满意原因和处理结果也记入档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简洁、通顺的能力。此题是一道流程图的语言表达题,作答流程图类试题,首先要找准流程图表述的中心主题,然后从流程图箭头的指向上去语言描述,最后是主题试题的要求,例如本题中心主题要素,“售后中心”“客服中心”“顾客”“相关部门”要做的事情。重点注意“满意度”处的两种情况的处理方式。最后要注意要求: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得体,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字数的限定是最关键的,考生要注意语言的简洁。‎ ‎22. 参考立意:‎ ‎1、“无用”实为“大用”‎ ‎2、“无用之事”果真无用吗?‎ ‎3、我们就该做些“无用之事”‎ ‎ 范文:“无用”实为“大用”‎ 贾平凹的散文《丑石》记录了这样的石头:它形状怪异,质地脆硬,可以说是一无是处。但就是这个石块,吸引了省城的地质学家,并被小心翼翼地搬运走了。‎ 原来,它是一块陨石,曾寄托着千万人的梦想划过天际。‎ 同样一块石头,在不同人的眼中,它的价值发生了天壤之别的变化。生活中是不存在无用的东西的,缺少的是发现它用途的慧眼。人生亦是如此。何必武断地区分事物于无用及有用之间呢?孟尝君三千食客中,有毫无用处的鸡鸣狗盗之辈,却能拯救孟尝君于危难之际。范蠡在辅佐勾践时精研商业经营之术,最终在功成名就之际能全身而退,演绎了他的另一番传奇。试想他们若以有用无用来对待一切,孟尝君便会客死秦国,范蠡也难逃“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又何必去一味追求名利这些“有用”之物,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物质化的空壳呢?梵高将他一生的狂热献给艺术,却只卖出一幅画;巴尔扎克夜以继日地创作,最终还是贫穷潦倒;米开朗琪罗在雕刻和绘画上穷尽一生,却只换来无数病痛的折磨......然而正是他们这些“无用”的作品,打开了艺术一扇又一扇辉煌的大门,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发出璀璨的光芒。‎ 相比那些钻营于蝇头小利之间的人来说,有些人一生都在做“无用”之事。然而正是他们赢得了举世的瞩目。三毛,这位精通多国语言,颇有律师天赋的奇女子,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投向了撒哈拉粗犷的怀抱。用她的话来说,“只是追寻前世的一个梦而已”。正是这无用的近似疯狂的举动,为我们展现了异域的精彩,让我们疲惫的心灵有了一个暂时的精神家园。‎ 可是,今天,人们越来越急功近利。他们用“有用”与“无用”区分事物,于是,无数先辈留下的优秀文化被置之一边,低俗、刺激、暴力的作品一窝蜂地出来,让一具具空壳从中得到了片刻的慰藉,又重新陷入了寂寞之中。这样的文化导向,是应该重新审视了!‎ 纵观古今中外,“有用”之物往往只是满足人们物质的产物,而真正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繁荣的,往往是那些“无用”的东西。所以,请在学会生存的技能之后,让看似无用的东西来充实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