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50 KB
  • 2021-06-08 发布

语文卷·2018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余姚中学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他的生命,完全熔合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láng)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B.男童撕心裂肺的哭声,夹(jiá)杂着一名打人者猥琐的嘻笑声,让这幅场景,显得极其残酷。这到底是怎样一种仇恨,才让他们对男童下此狠手?相信每个看了这条视频的人,都会出离愤怒。‎ C.味道落到笔上就成了风格,吃进胃里就成了乡愁,刻在心上就成了一辈子都解不开的一个结(jié)。就像法国作家法朗士曾经说的“让我们尽(jìn)情地去享受生活的滋味吧”!我们感受到的越多,我们便生活的越长久。‎ D.原本混(hún)沌的真伪是非,在媒体还原和警方调查下,终于渐渐得以廓清,这对公众的真相焦渴症也是种缓解。应看到,此次事件因医患双方“身份”、事发后医患双方“娘家”(中科院理化所和中国医师协会)的“公文助战”,而被某些人冠以“顶级医闹风波”之名。‎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题。(5分)‎ 人生好比文学。少年是春天的歌,老年是秋天的诗。‎ 少年在春天里放歌。这是他们天真、烂漫、稍纵即逝和永不复返的花季。‎ 初夏是属于青年的。事业和爱情时而浪漫时而实际,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和被击溃。‎ ‎【甲】然后就是盛夏——艰苦奋斗的中年,一个悲喜交加充满戏剧性的苦乐年华。‎ 现在,这一切都过去了。雁去叶飞,桔红穗黄,天高云淡,风静潮平。‎ 秋天到了,诗的季节到了。它是在不知不觉中到来的,然而又是何等地充满魅力。‎ 秋日的和阳不再光彩夺目不再火热骄人,暖暖地只是一片温情。‎ 秋日的田野不再燥动不安不再生机勃勃,静静地只是一片收获。‎ 秋日的林木不再满身披挂不再密不透风,默默地只是一片质朴。‎ ‎【乙】老年就是秋日的和阳、田野和林木,是秋天绵长、醇厚、丰富、深沉的诗。‎ 秋天的诗是人生的体验和领悟,是一种因太多的阅历而淡泊超脱的境界和情怀。‎ 面对秋日硕果和冬季将临,老年更接近生命的本真,就像秋日的天空格外澄明。‎ 这种纯净和澄明正是诗的品格。所以,诗总是天然地属于少年和老年。‎ ‎【丙】少年的纯净来自天真,天真可贵。青年的浪漫来自热情,热情可爱;中年的丰富来自执著,执着可取;老年的澄明来自超脱,超脱可敬。‎ 超脱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智慧,超越了生死荣辱,一种超越了生死荣辱的人生智慧。‎ 因为智慧,所以用不着喋喋不休;因为超脱,所以犯不着愤愤不平。‎ 有智慧垫底的豁达超然,有如一潭秋水清澈见底,却又深沉厚重,韵味无穷。‎ 老年应该是这样一首诗。‎ 老年能够成为这样一首诗。‎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稍纵即逝 B.和 C.天高云淡 D.纯净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在要求进步,活成标配的生活,而木心主动放弃进步,放弃俗世不管,他是向内找寻自我的人,是一个真正坚守内心的殉道者。‎ B.私人间互助用的车与办公事的私家车,与专门从事非法营运的“黑车”根本就不是“一条道上跑的‘车’”。黑车以拉客为业,跟出租车抢生意;私家车的拼车互助或为单位办公事,承载人员基本固定,影响到营运市场。‎ C.影响性诉讼的评选开启于2005年,当时博客成为个性化传播的主要行为,正改变着舆论的版图,许多追踪热点案件的都市报也正在兴起。这类评选始于那样一个时期并非偶然结果。‎ D.圣贤留下的经典当中,就有许许多多的暗锁,圣贤思想里的锁与日常门上的锁刚好相反,门上的锁是防君子不防小人,而圣贤经典里的锁是防小人也防君子。‎ ‎5.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完成问题。(4分)‎ ‎(1)给这幅漫画取一个合适的标题。(2分)‎ ‎(2)请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5个字)(2分)‎ ‎6.开场白是演出或其他开场时引入本题的道白。好的开场白需要语言简洁生动,饱含情感。请为《朗读者》栏目中主题词“那一天”的节目写一段开场白,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120字。(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科举”可以说是统一王朝的中央政府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向全国各地的“士”阶层中选拔人才,纳入整体的行政系统,担任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级职务。为什么“士”成为治国人才的主要来源呢?这是根据中国传统政治理论中一个基本假定:“士”‎ 是精神修养和经典教育的产品,只有他们才能提供政治秩序所必需的道德操守和知识技能。。‎ 如果想了解科举为什么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便已在中国萌芽,而且先后延续了两千年之久,我们不能不从“士”的起源和流变说起。在西周的“封建”制下,“士”是古代贵族中最低的一级,但从春秋时期起,“封建”制逐渐解体。一方面,上层贵族有下降为“士”的,另一方面,下层的“庶民”也有上升为“士”的,于是“士”的数量开始激增。与此同时,“士”的性质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古代文武不分的“士”转变为研究“诗、书、礼、乐”的“文士”,相当于社会学家所谓“文化事务的专家”。这一社会变动至战国时期完成,“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正式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最先兴起的儒、墨两大学派便代表了“士”的原型。‎ 儒、墨两家在思想上虽有分歧,但却同以政治秩序的建立与维持为“士”阶层的最重要的任务。孔子“士志于道”的名言已对于“士”的社会功能作了明确的规定:他们必须担当起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的重任现代文阅读 “科举”可以说是统一王朝的中央政府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现代文阅读 “科举”可以说是统一王朝的中央政府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墨子处身于战国初期,“士”在政治上已远比春秋时代活跃,所以他更进一步要求各国国君“尚贤”和“亲士”。在积极方面,他强调“贤良之士”是“国家之珍,社稷之佐”,因为他们“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君主必须对他们“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在消极方面,他更发出警告:“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社会结构的转变和儒、墨的倡导终于引出了一个相当普遍的国君“礼贤”运动。从公元前5、4世纪之交起已有魏文侯受“经艺”于子夏和鲁缪公敬礼子思的记载。公元前4世纪中叶齐宣王重建稷下学宫,网罗“学士且数百千人”,则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一个“礼贤”机构。自此以后各国为了变法图强,无不以“招贤纳士”为当务之急,而政治舞台也完全操纵在“士”的手中。但当时的“士”都是所谓“游士”,不受“国”界的限制,他们人数十分庞大,又经常流动于于各“国”之间,形成了一股举足轻重的“国际”性的势力。正因如此,当时衡量一“国”或一个政治集团的实力,“士”的高下与多寡竟成为一项最重要的指标。‎ ‎(节选自余英时《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有改动)‎ ‎7.下列选项中关于“士”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科举很早已在中国萌芽,“士”阶层是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被纳入行政系统的,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B.“士”的综合素质是当时社会各阶层中最高的,他们为当时社会的政治秩序的建立和维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C.“士”的原型主要是最先兴起的儒、墨两大学派,这两大学派的倡导引出了一个相当普遍的国君“礼贤”运动。‎ D.春申君、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等“战国四公子”及吕不韦等都拥有众多的“士”,这是他们政治及经济实力的表现。‎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士”曾经是古代贵族中身份最低的一级,后来逐渐被各国国君所看重,成为一股举足轻重的势力。‎ B.春秋时期起,“士”的数量开始激增,从而“士”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从古代文武不分的“士”转变为“文士”。‎ C.儒家学派的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他们强调贤良之士是国家社稷的珍宝,认为君主应该善待他们。‎ D.齐宣王重建稷下学宫,是当时规模最大的“礼贤”机构,受此影响,各地君主纷纷有礼贤之举,如魏文侯礼遇子夏等。‎ ‎9.根据相关内容,说说“士”之于一国的作用。(4分)‎ ‎ ‎ ‎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赵家米铺 赵长春 ‎(1)三教九流,各有其道。五行八作,各有其味。‎ ‎(2)赵家米铺,也如此,米味儿、糠味儿四时不断。远近走过,即有那种淡香,过于敏感的,甚至啊哟——来个喷嚏,得揉揉鼻子,心里头赞一声,这米,香味冲。‎ ‎(3)赵家米铺前店后仓。店门正对大街,后仓临河,袁店河。从汉口过来的米船,就在赵家米铺后门处的自家码头停下。青条石,高台阶,长跳板。伙计们背米,跳板悠然,人影晃荡水中。看着这些,赵掌柜就想也背上一两包米。‎ ‎(4)赵掌柜是靠背米起家的。他不只背米,还看老板怎样验米、卖米,包括跟着出去看米、选米。他不多说话,心里头学了不少本事,三十岁从汉口回到袁店河。十年打拼后,就有了这袁店老街上的“赵家米铺”。人们对他有份敬,总讲起“赵掌柜背米起家”的故事,来激励自己和别人。‎ ‎(5)对此,赵掌柜笑笑,在心里。‎ ‎(6)对于如袁店河水流淌的日子,赵掌柜也是笑笑。他有一句口头禅:急啥?再急,也得慢慢来。‎ ‎(7)这句口头禅有深意,是赵掌柜人生经历的总结。那年,他还不是掌柜,还在街头摆摊售米。进了腊月,快小年了,他从南阳贩了一车好米回来,想趁着年关,赚些钱。车是骡拉的,两匹大骡,悬了铜铃,咣咣地响。风急雪猛,过丰山脚下的袁店河老桥时,天色已晚,雪野茫茫。桥头,一老人团卧雪中。他恻隐之心顿起,坚持扶起老人,安放在米车上,绕道去了药铺,给老人看了病,喂了饭。如此一耽误,晚上就歇在了药铺,陪护老人。‎ ‎(8)也巧,就在当晚,罗汉山上的“红枪会”早已通过骡夫对他布下眼线,准备在袁店河的沙湾里劫他的米车!见他心好,所雇的骡夫对他说了这一心事。骡夫说,“掌柜的,您心好,救人一命啊,也救了您自己……”‎ ‎(9)赵掌柜握紧了骡夫的手,“以后,我就雇定你了!”‎ ‎(10)米铺卖米。大米、小米、香米、糯米。米分等,好米当然是富有人家买去,糙米多是小户人家买的。赵掌柜就坐在柜后,看人流,看伙计量米。量米用升、斗,量时,吆喝,报数。别的不要求,赵掌柜要求升尖、斗满,有赚的即可。薄利就多销。如此,来买米的就更多。不少人家成了常客。谁家喜欢什么米,谁家该来买米了,谁家买米的唤什么,赵掌柜都记得清。这也是本事。‎ ‎(11)还有个本事,是赵家米铺的大本事,别的米铺不干,也不敢干。逢腊月初八,逢五月端午,赵掌柜要开棚舍米:熬腊八粥,煮粽子,都用一个特大号的大铁锅。那锅特大,别的不说,熬粥,二百斤大米进去刚盖锅底,煮粽子,能管全袁店镇的人吃。逢这两天,赵家米铺前人满为患,不再做生意。腊八就舍粥,为穷人,为要饭的,热气腾腾,粘粘稠稠。端午就煮粽子,头天晚上天一擦黑就上锅,直到端午早上,各色的粽子摆开,摆在长长扁扁的竹匾里,任人来吃。民国三十年大旱,赵掌柜竟然舍了四个月的粥,从九月到腊月!包括罗汉山的“红枪会”员,也换了衣服,下山喝粥。赵掌柜一视同仁。人们都说好。‎ ‎(12)谈起赵掌柜的好,还有一件。每进入腊月二十三,赵掌柜把好米掺入糙米,还当糙米卖。“过年了,都吃点好米吧。”晚上,在柜上,他看着伙计把一半好米、一半糙米掺匀,随手捻了几粒,在嘴里一嚼,点点头。‎ ‎(13)——这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解放后,这样那样的运动,有的人要找赵掌柜的茬儿,就有人站出来拦挡;还有人,会把自己的孩子叫回去,“啪!”一掌,“你吃饱了撑的!没有赵掌柜,也不知道你在哪里?爹早就饿死了!”‎ ‎(14)找不到赵掌柜的茬儿,就有人在某个晚上,把赵家米铺前的那口大铁锅给砸了,指把厚的铁锅裂纹五六道,就没法熬粥、煮粽子了。其实,已经好几年不用,那锅就锈蚀着,又加上这碎裂,没有用了。袁店老街改造时,大铁锅就被移到了墙角。时间长了,里面长出了一棵槐树。树越长越高,高出了屋檐,高高地看着老街的变化。根越长越粗,竟翻出了锅沿,扎出了缝隙,树根形成的疙瘩,把铁锅紧紧地抱住,锅与树一体,搬不动,移不走,成了袁店镇的一景!‎ ‎(15)有景就得有名儿:锅槐。‎ ‎(16)也有人称为“郭槐”,说是唐朝大将郭子仪来过袁店街,用此树拴过马,人称“郭槐”。瞎扯的。‎ ‎(17)依我说,“赵槐”最合适。‎ ‎10.概括第(2)段赵家米铺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4分)‎ ‎ ‎ ‎ ‎ ‎11.理解(5)(6)两段加点的两个“笑笑”的不同含义。(4分)‎ ‎ ‎ ‎ ‎ ‎12.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6分)‎ ‎ ‎ ‎ ‎ ‎13.小说另一版本删除了(17)段,以“瞎扯的”为结尾。你认为哪种结尾更好?为什么?(6分)‎ ‎ ‎ ‎ ‎ 三、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学舍记 曾巩 予幼则从先生受书,然是时,方乐与家人童子嬉戏上下,未知好也。十六七时,窥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知好之,则于是锐意欲与之并。‎ ‎ 而是时,家事亦滋 出。由斯以来,西北则行陈、蔡、谯、苦、淮、汴、睢、泗,出于京师;东方则绝江舟漕河之渠,逾五湖,并封、禺、会稽之山,出于东海上;南方则载大江,临夏口而望洞庭,转彭蠡,上庾岭,由浈阳之泷,至南海上。此予之所涉世而奔走也。蛟鱼汹涌湍石之川,巅崖莽林貙虺之聚①,与夫雨旸寒燠、风波雾毒不测之危,此予之所单游远寓而冒犯以勤也。衣食药物,庐舍器用,箕筥碎细之间②,此予之所经营以养也。天倾地坏殊州独哭数千里之远抱丧而南积时之劳乃毕大事此予之所遘祸而忧艰也。太夫人所志,与夫弟婚妹嫁,四时之祠,属人外亲之问,王事之输,此予之所皇皇而不足也。予于是力疲意耗,而又多疾,言之所序,盖其一二之粗也。得其闲时,挟书以学,于夫为身治人,世用之损益,考观讲解,有不能至者。故不得专力尽思,琢雕文章,以载私心难见之情,而追古今之作者为并,以足予之所好慕,此予之所自视而嗟也。‎ 今天子至和之初,予之侵扰多事故益甚,予之力无以为,乃休于家,而即其旁之草舍以学。或疾其卑,或议其隘者,予顾而笑曰:“是予之宜也。予之劳心困形,以役于事者,有以为之矣。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砻饭,芑苋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予之疾则有之,可以进于道者,学之有不至。至于文章,平生之所好慕,为之有不暇也。若夫土坚木好、高大之观,固世之聪明豪隽挟长而有恃者所得为,若予之拙,岂能易而志彼哉?”遂历道其少长出处,与夫好慕之心,以为学舍记。‎ ‎【注】①貙(chū)虺(huǐ):貙是兽名,像狸,这里泛指猛兽。虺是毒蛇。②筥(jǔ):圆形的竹筐。‎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锐意欲与之并 比肩,齐等 B.而是时,家事亦滋出 增益,加多 C.属人外亲之问 询问,提问 D.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 实现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南方则载大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盖其一二之粗也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C.以役于事者 然微以其文于君亲 D.予之力无以为,乃休于家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巩幼时“乐与家人童子嬉戏上下”,不懂得念书的好处,而一旦觉悟,便下决心与古今文章大家并驾齐驱。‎ B.曾巩经历的风险、祸患等种种不幸,并没有挫伤他好学的进取心,他说:“只要有空闲时间,我便拿起书本学习。”并为自己一时还不能“专心尽思”“琢雕文章”来表达内心难以言传的情感而叹息。‎ C.曾巩呆在“卑巷穷庐”,穿“冗衣”吃“砻饭,芑苋之羹”,虽穷困窘迫却泰然处之,是因为这可以使其“遂其志而有待”,这犹如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境界,体现了曾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高尚节操。‎ D.曾巩一一叙述自己从小到大,进退去就的情形,以及喜好倾慕文章大家之心,写成了《学舍记》,对我们今天仍有学习借鉴之意。‎ ‎17.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断句。(3分)‎ 天倾地坏殊州独哭数千里之远抱丧而南积时之劳乃毕大事此予之所遘祸而忧艰也。‎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十六七时,窥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知好之。(4分)‎ ‎ ‎ ‎ ‎ ‎ (2)若予之拙,岂能易而志彼哉?(4分)‎ ‎ ‎ ‎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8分)‎ 临江仙 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19.“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 、 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 、‎ ‎ 的品格。(4分) ‎ ‎20.“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两句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 ‎ ‎ ‎ ‎(三)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21-22题。(6分)‎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梁惠王上》‎ ‎21.孟子劝说梁惠王的这段话反映了他 的政治主张。‎ ‎22.孟子从哪两个方面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各有哪些具体措施?(4分)‎ ‎ ‎ ‎ ‎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个小题)‎ ‎(1)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3)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4)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为了激励高三学生冲刺复习,各地学校都会出现励志标语,近年来更是出现了许多“神标语”。如山西某中学一高三教室的标语——“人丑还不多读书,哪儿来的自信?还玩,说你呢!”,“不学?将来别人壁咚的墙是你砌的”,“我一定不会就这样轻易地go die(去死)”。四川内江某中学的励志标语——“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还有一些中学出现的“明天,绅士一样地活!”“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 凡此种种,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这种鼓励学生刻苦读书的做法,有很好的励志效果;有人觉得“有意思”,“有个性”“轻松”,贴近学生生活;也有人认为这样的“神标语”和学校所担负的教育使命背道而驰。‎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2017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C【解析】A.熔为融 朗为lǎng B.夹为jiā 嘻为嬉 D.混为hùn ‎2.B【解析】和改为或 ‎3.C【解析】第一个句号改为分号 ‎4.B【解析】A.“活成标配的生活”搭配不当,“放弃俗世不管”句式杂糅;C.“博客成为……行为”搭配不当;D.表意不明,最后一句改为“防小人不防君子”。‎ ‎5.(1)吹牛简历 拼凑简历 注水简历(意思大致相同即可)‎ ‎(2)讽刺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拼凑简历的造假现象。(意思大致相同即可)‎ ‎6.参考答案:我们今天这期节目的主题词是:那一天。‎ 那一天一定是让你难忘的一天,也许是金榜题名时,也许是洞房花烛夜,也许是十九世纪的某一天,左拉、雨果、巴尔扎克在左岸咖啡馆构思者着传世之作;也许,是阿姆斯特朗自身的一小步,代表人类的一大步,被载入史册。‎ 如果说,时光的藤蔓攀爬着光阴的故事,那一天,一定是千回百转的一枝。今天就让我们和一位又一位朗读者一起,来回顾那一天。‎ ‎7.D【解析】 A项“‘士’阶层是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被纳入行政系统的”说法有误,原文“‘科举’可以说是统一王朝的中央政府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全国各地的‘士’阶层中选拔人才,纳入整体的行政系统”,是说科举纳入行政系统;B“最高的”文中没依据;C“这两大学派的倡导引出了一个相当普遍的国君‘礼贤’运动”说法有误原文说“社会结构的转变和儒、墨的倡导终于引出了一个相当普遍的国君‘礼贤’运动”。‎ ‎8.A【解析】B无因果关系;C是墨子观点;D并非“受此影响”。‎ ‎9.(1)“士”能提供政治秩序所需的道德操守和知识技能;(2)“士”能担当建立与维持政治秩序的重任;(3)“士”能操纵各国的政治舞台。(答对两条3分,答对两条3分,答对三条4分)‎ ‎10.写出了赵家米铺米香四溢(香味醇厚)。(2分)作用:①引出小说主人公米铺赵老板。②衬托赵老板,品行端正、为人厚道。(2点,1点1分)‎ ‎11.第一个“笑笑”写出因赵老板受人尊敬而喜悦;也写出赵老板为人低调随和。(2分,1点1分)第二个“笑笑”写出赵老板不同于袁店人的从容、淡定;也体现了他的生活智慧。(2分,1点1分)‎ ‎12.①大量运用短句,语言富有节奏感。②整句与散句结合,句式富于变化,行文自如。③语言口语化,活泼、亲切、朴实。(每点2分)‎ ‎13.(1)以“瞎扯的”结尾好。‎ ‎①语言简约,戛然而止。给读者留出了更多思考想象的空间。‎ ‎②感情强烈、直露,断然否定了槐树与郭子仪的关系。‎ ‎③含蓄揭示文章主旨。批判了时人急功近利,热衷攀附。‎ ‎④暗含对赵老板的勤奋、厚道、善良、大义、从容、智慧(能写出其中两点即可)的赞美。(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2)原文结尾更好。‎ ‎①情感表达更为直接,赞美之情更加明朗。‎ ‎②与文章题目暗相呼应,突出小说主人公赵老板的品质。‎ ‎③以“赵槐”结尾,槐树上升为一种象征。象征赵老板身上那种勤奋、厚道、善良、大义、从容、智慧(能写出其中两点即可)的精神。‎ ‎④强调“郭槐”实为“赵槐”,否定了当代人的急功近利、热衷攀附,引发读者对时代的反思。(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 ‎14.C(问候,慰问)‎ ‎15.B(“其”都是指示代词,译为“其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A副词,加强判断连词,却。C被动向。D于是才。)‎ ‎16.C(“体现了曾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高尚节操”对原文的概括和推断不合理,属无中生有)‎ ‎17.天倾地坏,殊州独哭,数千里之远,抱丧而南,积时之劳,乃毕大事,此予之所遘祸而忧艰也。‎ ‎18.(1)十六七岁的时候,看到六经的言论,读到了古往今来的非同一般的文章,才知道应该喜欢它们。(得分点:窥-看到,读到;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好-喜欢;语意通顺)‎ ‎(2)像我这样的愚笨之人,怎么能改换了自己的志趣,转而去追求那些呢?(得分点:若—像;易—改变、改换;岂……哉—反问句式;彼—翻译出指代的内容或“它”亦可。)‎ 译文:‎ 我年幼时便跟随老师读书,然而这时候,正以与家人小孩们打打闹闹、四处玩耍为乐,对书还不懂得爱好。十六七岁时,看出六经中的话与古今作家的文章,有超过常人的见解,才懂得读书,从此一心一意希望将来能与古今作家并驾齐驱。‎ 然而这时候,家中不幸的事也就连续发生了。从那以来,西北方我到过陈州、蔡州、谯县、苦县,睢水、汴水、淮水、泗水流域,到达京师开封。东方我渡过大江,放舟运河,越过五湖,沿着封山、禺山、会稽山,到达东海边。南方我乘船沿长江而上,抵达夏口,远望洞庭湖,再转向彭蠡泽,登上大庾岭,由浈阳到泷水,直达南海之滨。这便是我进入社会而奔走四方的情形。那蛟鱼伏藏、波涛汹涌、激流转石的大河,那高峻的山岩、莽莽的林野,以及猛兽毒蛇聚居之地,加上雨淋日晒,严寒酷暑,江河中的风波和浓雾瘴毒,到处是难以预料的危机,这便是我只身漂泊、寄居远方,而遇到的各种艰难困苦。家中的衣食药物,房屋用具,以及簸箕篾筐之类琐碎的小事,都是我必须操办而用以养亲活口的。那年在南京,父亲忽然病故,一下子仿佛天倾地裂,在他乡独自呼抢痛哭,从数千里之外,运着父亲的灵柩南归,又经过多时的操劳,才完成安葬的大事,这就是我遭家祸而丧父的情形。母亲生前的遗愿,以及弟弟结婚,妹妹出嫁,四季的祭祀,内外亲属的问候庆吊,向官府缴租纳税,这些就是我终日忙忙碌碌还办不到的。我因此被弄得精疲力尽,加上又多病,能用言语叙述的,只不过是其中一两点粗略的情况。得到一点空闲时间,拿起书本学习,对于如何立身治民,对社会现存的一切何者当增、何者当损,在好些方面我都未能加以考究观察、讨论分析。因此也就不能专心致志地琢磨文章,用以表达个人心中难于表现的情志,从而追赶古今的作家,取得可与他们相比的成绩,以满足我的爱好和向往之情,这就是我回顾自己而深为叹息的。‎ 当今皇帝至和初年,我所受到的干扰和事故之多更加严重,我的力量实在无法应付,于是只得在家休息,而到宅旁的草屋里读书。有人嫌这屋子太低矮,也有人说它太窄小,我回头笑着说:“这对我来说是很适合的了。我多年心神操劳、身体困乏,而为家事役使奔走,是想有所作为,我居住小巷陋室,破衣粗食,吃野菜汤,虽穷困而仍然安心,自然是想实现自己的志向而等待着机会。我所恨的倒也是有的,那就是本可掌握圣贤们的大道,可是学问还达不到。至于文章,是我平生的爱好和向往,倒是常常写作而没有空闲过。至于那建筑坚固、木材美好、高大壮观的房舍,本是世上那些聪明豪俊、有优越条件和强大势力可以依靠的人才能修得起的,像我这样愚拙的人,怎么能改换了自己的志趣,转而去追求那些呢?”于是我一一叙述了自己从少小到成年的经历,以及个人的爱好和向往之心,写成这篇《学舍记》。‎ ‎19.(1)运用了比喻、对偶、化用诗句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4分)‎ ‎20.①‎ 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②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③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4分,其中“看法”1分,联系作品分析3分)‎ ‎21.仁政(或“王道”)‎ 评分标准:共1分。答“仁政,,“王道”“施仁政”“施仁政于民”等都给分,答“仁者无敌”不给分。‎ ‎22.(1)在物质生产方面,发展丰产以“养民”:减轻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2)在精神文明 (教化)方面,重视教育,以“教民孝悌忠信”为教育的内容。‎ 评分标准:共4分。一个方面2分,其中角度和措施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 ‎《梁惠王上(节选)》译文:‎ 孟子回答说:“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 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 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 枪的秦楚军队了。因为那些秦国、楚国的执政者剥夺了他们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作 来贍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东离西散。他们使老百姓陷入深渊之中,大王去征佟他们,有谁 来和您抵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大王请不要疑虑!”‎ ‎23.(1)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3)可以横绝峨眉巅,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4)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5)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24.作文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