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4.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城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仁义礼智信”即儒家核心思想“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最终聚合为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是中国文化长期发展、传承和选择的结果。在孔子之前,“仁”“义”“礼”“智”“信”这些术语已经广泛流行,是当时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仁”作为一种品德,最初的含义是“爱亲”,即爱自己的亲人。孔子论“仁”,意蕴丰富,尤重视“爱人”和“忠恕”。“仁者爱人”扩展了“爱亲”,使“仁”突破了氏族的界限,上升成为人类社会的一般原则。“忠恕”是仁的具体化。“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是“忠”,指主动的推及行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是“恕”,指出了“为仁由己”的底线。论“仁”的同时,孔子也说“义”。“义”即“宜”。凡合乎道德义理的行为便是“义”,反之便是“不义”。而“礼”,起源于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历经数千年传表损益,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将其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同对又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认为“礼”不仅仅是形式化的东西;“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强调“礼"应根植于“仁”。孔子讲“礼”时轻其仪重其内的态度,为后来儒家的礼学思想奠定了基调。“智”,即聪明、有智慧。孔子所言之“智”,并非一般所说的小聪明,而是一种道德境界。孟子更是明确地将“智”与“仁”“义”“礼”相提并用,作为君子的“四德”之一。“信”,则是指诚实守约、言行一致的品德,孔子曾多次论及。到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谓“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首次将这五者并而论之,称之为永恒不变之道。至两汉之交,“五常”的提法就固定了下来。尽管后世儒家对“五常”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孔子的观点一直是他们阐说的根基。
- 29 -
对“仁”“义”“礼”“智”“信”诸范畴的阐发,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人不仅有自然性,更有道德性,而后者才是人不同于万物的根本,孔子的“仁”、孟子的“四德”、董仲舒的“五常”正体现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
作为传统中国的一种核心价值观,“五常”摆脱了时空等具体条件的限制,具有普适性,起到了凝聚民族精神、维系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种学说、文化碰撞不断,比如延续两千多年的本土儒、法等学说的对立与斗争,元、清两代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冲突,佛教传入后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冲撞等等。但正是因为有了像“五常”这样的价值理念,中华文明才具有无比强固的凝聚力,能容纳不同的文化元素,将产生于不同生活习俗和社会环境乃至于文明背景差异极大的众多文化融合在一起,使其共聚交融于一个极富弹性的文化结构之中。
今天,我们讲“仁义礼智信”,不只是认识它曾经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还应将它作为宝贵的思想资源,为浇灌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提供养料。
(摘编自景海峰《什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常”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的界定受孔子思想的影响最大。
B. 作为品德的“仁”,原意是“爱亲”,而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使“仁”突破了血缘关系的界限,上升为人类社会普遍遵守的原则。
C. “仁”“义”“礼”“智”“信”被合称为“五常”是在汉代,但早在孔子之前它们就已广泛流行,并获得了普遍的社会认同。
D. 在“礼”的发展历程中,周公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将史前留传下来的宗教祭祀活动,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对“仁“义”“礼”“智”“信”的阐释可能不尽相同,但它们都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揭示了人的道德属性。
B. 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但又认为不能像周代那样只注重玉帛之类形式化的东西,而应让礼植根于仁,这种轻仪式重内涵的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C. 孔子将“仁”视为做人的原则,把“忠恕”当作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方式。“忠”和“恕”虽然有异,但都强调将心比心,为人着想。
D.
- 29 -
因为有以“五常”为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存在,所以中华文明不但没有在与不同文化的冲撞中崩解或变质,反而能将众多文化融汇其中。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常”观念聚合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其具体构成来看,孟子的“四德”观应该对董仲舒“五常”观的提出有重要的影响。
B. 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充满着不同学说与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其中,以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碰撞最为激烈,也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弹性与包容性。
C. “五常”的“常”是“恒常不变”的意思。儒家学者将“仁义礼智信”视为恒常不变之道,表明他们认为这五个范畴所体现的人的本质属性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性。
D. “五常”作为传统中国的一种核心价值观,对构建当代中国的价值体系也有实际意义,比如,能启示我们要以人为本、传播爱心、恪守底线、重视诚信等。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D项,偷换概念,对原文“其”字理解错误。“其”不是指代“史前流传下来的宗教祭祀活动”,而是指流传到周公时代的“礼”。“礼”起源于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但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损益”后,到周公时,“礼”不可能只是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了。
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
B项,曲解文意,“像周代那样只重视玉帛之类形式化的东西”错误,孔子反对把“礼”仅仅看做形式化的东西不是针对周礼而言的,也不意味着周代的礼“只注重玉帛之类形式化的东西”,否则,孔子就不会主张“恢复周代礼乐了”。
故选B。
【3题详解】
- 29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以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碰撞最为激烈,也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弹性和包容性”无中生有,原文中只是列举了学说或文化冲突的几种情况,并未表明那种冲突最激烈,哪种冲突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弹性与包容性。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能手机的光速发展意味着更新迭代进程的加快,同时成为了废旧手机规模膨胀的催化剂。废旧手机内蕴巨大的隐形“金矿”,但是回收之路却遍布坎坷,原因何在?
废旧手机闲置浪费资源。废弃手机的零配件中蕴含着贵金属,类似摄像头这样的还能直接拆卸,安装在其他地方进行再利用。
废旧手机丢弃污染环境。废旧手机一旦处理不当,这些资源反而会成为环境污染的“帮凶”,随意丢弃这类电子产品很容易将其中有害物质挥发到环境中。
那么在回收有利,丢弃有害的大背景下,缘何废旧手机回收如此艰难?四大问题制约废旧手机回收。
隐私问题引发恐慌。很多人会选择在更换手机的同时删除旧手机上的信息,但是即便如此,隐私问题依旧是横在废旧手机回收面前的天堑。
废旧手机回收动力不足。一方面,废旧手机的“以旧换新”或者是单纯回收的价格普遍都不高。另一方面,废旧手机中的“金矿”需要有提取的技术为前提条件。没有国家补贴,降低不了再利用成本,这就导致,愿意收的人无法加价。
小作坊引发翻新机担忧。一些小作坊以较低的成本回收二手手机,一番处理之后直接以新机价格放入市场,牟取暴利。
回收机制不完善。除了人们对于手机回收意识的欠缺,市场的不规范等原因,行业政策不完善,回收机制不完整也非常关键,如果没有政策导向和约束力,这些都会制约回收再利用市场的健康发展。
新版《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将手机纳入其中,已经向市场发出了积极信号,政策和标准的落实,技术的优化升级将助力废旧手机回收市场走向繁荣。
- 29 -
(摘编自《废旧手机回收之路遇阻 沉默的千亿市场何时爆发》)
材料二
废旧手机回收主要涉及手机生产商、 电信运营商、手机销售商、二手手机商、手机拆解商和消费者。目前,手机回收过程中的法律、经济责任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并没有明确规定,责任主体的不明确导致手机回收过程无序性较为明显。
将废旧手机从消费者家中请出来并非易事,有待于完善废旧手机回收处理体系。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保证废旧手机的高效回收与合理利用。
依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只有进行高效的无害化处置,才能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谁生产谁收购,构建环保回收产业链。只有构建一个包含手机厂商、回收企业、处理企业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发挥其各自擅长的业务优势,才能彻底解决废旧手机回收问题。
规范管理回收市场,让用户维权时有法可依。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废旧手机回收企业的监督管理,做好手机回收处理成本的研究,在保证企业获取利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回收价格,保障用户权益。
打造全程可追溯的管理体系。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手机生产商可通过设置二维码或植入APP等方式:实现手机生产、销售、使用、回收整个使用周期的全程可追溯,让消费者知晓回收手机的价值、流向和处理方式。
(摘编自《废旧手机回收须完善体系》)
材料三
手机厂商事实上是站在旧手机回收链条上最有利的位置,它相对二手交易平台来说,手机厂商回收旧手机,即便定价不合理或者偏低的问题,用户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无需消耗用户讨价还价的时间成本以及交易过程中的沟通成本,以及避免了交易过程中的欺诈现象,关键是渠道正规、用户对其信任度高。
正是由于二手回收市场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现象以及局限性太大、交易过程有太多痛点没有解决,所以,手机厂商们建立旧手机回收机制往往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况且手机厂商需要拉动新机的销售,还面临着手机零部件成本上涨的问题。
对厂商们来说,回收后的手机可以竞价卖给下游回收厂商,或者拆解元器二次利用应对今年手机元器件价格大涨的局面,或者可以从中提炼贵重金属。
- 29 -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通过贴补购买新手机费用的消费者,同时又建立了一种回收二次销售或者重要元器件提炼机制。因此,总的来说,拉动用户对废旧手机的处理,以销量带动其上行势头,是手机厂商未来拉动销量甚至新的增长点的重要竞争力环节。
手机厂商可以设计一套完整的价值估计体系,让用户可以在网站或者APP里拿二手机换取不同的商品,也可以二手机+现金换取手机等商品。其次建立一套分级的流程处理机制,针对较新、损坏程度较小的手机经过分类处理、翻新后放到二手市场:损坏程度较深的手机,可以将可用零部件拆解再利用。另外,还可以提供专业化的鉴定保障、合理估价以及清洁翻新等增值服务。
(摘编自《废旧手机回收会不会是手机厂商未来的一个大生意?》)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废弃手机的零配件中蕴含着“金矿”,如果有提取的技术,而且再利用的成本降低,那么废旧手机的回收再利用市场可以健康发展。
B. 废旧手机是环境污染“帮凶”,其中的有害物质会挥发到环境中。如果进行高效的无害化处置,就能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C. 我国的废旧手机存量很大,可是回收利用率却并不高,对这个沉默的千亿市场的关注,会给相关企业带来利润,并且保障用户的权益。
D. 目前来看,手机厂商在废旧手机回收链条上是最受用户信任的,回收废旧手机可以拉动用户对新机的需求,还可以有效解决手机零部件上涨的问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认为,我国的废旧手机市场规模庞大,虽废旧手机回收之路阻力重重,任重道远,但回收市场会走向繁荣。
B. 废旧手机回收涉及的对象较多,但是目前责任主体不明确,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手机厂商回收废旧手机应该对各方都是最有利的。
C. 材料一主要是分析原因,而材料二和材料三主要从怎么办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找出废旧手机回收利用的良方。
D.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废旧手机回收企业的监督管理,在手机回收处理成本上做好前期的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回收价格,让用户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6. 为什么说手机厂商回收废旧手机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D
6.
- 29 -
参考示例:①对于用户来说,渠道正规、信任度高。②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可以拉动新机的销售,还可以有效解决手机零部件成本上涨的问题。③手机厂商又建立了一种回收二次销售或者重要元器件提炼机制。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选项,“如果进行高效的无害化处置,就能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材料二第四段原文“只有进行高效的无害化处置,才能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B选项是假设关系,原文是条件关系。所以B选项错误。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D选项,“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废旧手机回收企业的监督管理,在手机回收处理成本上做好前期的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回收价格,让用户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材料二第六段原文“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废旧手机回收企业的监督管理,做好手机回收处理成本的研究,‘在保证企业获取利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回收价格,保障用户权益。”所以原文是有条件限制的“在保证企业获取利润的同时”,所以D选项错误。
故选D。
【6题详解】
- 29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为什么说手机厂商回收废旧手机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然后到材料中找到“手机厂商回收废旧手机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的原因”。材料三第一段中,“即便定价不合理或者偏低的问题,用户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无需消耗用户讨价还价的时间成本以及交易过程中的沟通成本,以及避免了交易过程中的欺诈现象”,从而得出“对于用户来说,渠道正规、信任度高”。材料三的第三段“对厂商们来说,回收后的手机可以竞价卖给下游回收厂商,或者拆解元器二次利用应对今年手机元器件价格大涨的局面,或者可以从中提炼贵重金属。”从而得出“还可以有效解决手机零部件成本上涨的问题”。材料三第四段“对于手机厂商来说,通过贴补购买新手机费用的消费者,同时又建立了一种回收二次销售或者重要元器件提炼机制”,从而得出“手机厂商又建立了一种回收二次销售或者重要元器件提炼机制”,“以销量带动其上行势头,是手机厂商未来拉动销量甚至新的增长点的重要竞争力环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仁慧
汪曾祺
小时候,我的母亲盼我能长命百岁,让我在观音庵里寄了名。庵里的住持我已经记不得她的法名,我的祖母叫她二师父。
二师父是个面色微黄的胖胖的中年尼姑,是个很忠厚的人,一天只是潜心念佛,对庵里的事不大过问。在她当家的这几年,弄得庵里佛事稀少,香火冷落,房屋漏雨,院子里长满了荒草,一片败落景象。庵里的尼姑背后管她叫“二无用”。
二无用也知道自己无用,就退居下来,由仁慧来当家。
仁慧是个能干人。
二师父大门不出,仁慧对施主家走动很勤。谁家老太太生日,她要去拜寿。谁家小少爷满月,她去送长命锁。每到年下,她就会带一个小尼姑,提了食盒,用小瓷坛装了四色咸菜给我的祖母送去。别的施主家想来也是如此。观音庵的咸菜非常好吃,是风过了再腌的,吃起来不是苦咸苦咸,带点甜味。祖母收了咸菜,道一声:“叫你费心。”随即取十块钱放在食盒里。仁慧再三推辞,祖母说:“就算是这一年的灯油钱。”
仁慧到年底,用咸菜总能换了百十块钱。
她请瓦匠来检了漏,请木匠修理了窗槅。窗槅上尘土堆积的槅扇纸全都撕下来,换了新的。院子里的杂草全锄了,养了四大缸荷花。正殿前种了两棵玉兰。她说:“施主到庵堂寺庙,图个幽静。荒荒凉凉的,连个坐坐的地方都没有,谁还愿意来烧香拜佛?
我的祖母隔一阵就要到观音庵看看,她的散生日都是在观音庵过的。那天总要在观音庵吃一顿素斋。素斋最好吃的是香草(冬菇)饺子。荠菜、香干末作馅,包成薄皮小饺子,油炸透酥,倾入滚开的香草汤,嗤啦有声,以勺舀食,香美无比。
- 29 -
仁慧募化到一笔重款,把正殿修缮油漆了一下。正殿完工,菩萨“开光”之日,请赞助施主都来参与盛典。这一天观音庵气象庄严,香烟缭绕,花木灼灼,佛日增辉。施主们礼赞拜佛之后,在过厅里设了四桌素筵。素鸡、素鸭、素鱼、素腿使这些吃长斋的施主们最不能忘的是香蕈饺子。
二师父对仁慧这样的做法很不以为然,说:“这叫做什么?观音庵是清静佛地,现在成了一个素菜馆!”但是合庵尼僧都支持她。
尤其使二师父不能容忍的,是仁慧学会了放焰口。放焰口本是和尚的事,从来没有尼姑放焰口的。仁慧想:一天老是敲木鱼念那几本经有什么意思?为什么尼姑就不能放焰口?哪本戒律里有过这样的规定?她要学。善因寺常做水陆道场,她去看了几次,大体能够记住。她去请教了善因寺的方丈铁桥。铁桥听说一个尼姑想学放焰口,很惊奇,就一字一句地教了她。她学会了,就找了本庵几个聪明尼姑和别的庵里的也不大守本分的年轻尼姑,学起放焰口来。起初只是在本庵演习。咳,还真像那么回事。尼姑放焰口,这是新鲜事。于是招来一些善男信女参观。你别说,这十几个尼姑的声音真是又甜又脆,比起和尚的痕猫嗓子要好听得多。仁慧正座,穿金蓝大红袈裟,戴八瓣莲花毗卢帽,两边两条杏黄飘带,美极了!于是渐渐有人家请仁慧等一班尼姑去放焰口,不再有人议论。
观音庵气象兴旺,生机蓬勃。
解放。
土改。
土改工作队没收了观音庵的田产,征用了观音庵的房屋。
观音庵的尼姑大部分还了俗,有的嫁了人。
有的尼姑劝仁慧还俗。
“还俗?嫁人?”
仁慧摇头。
她离开了本地,云游四方,行踪不定。西湖住几天,邓尉住几天,峨眉住几天,九华山住几天。
有许多关于仁慧的谣言。有些谣言仁慧也听到了。一笑了之。
仁慧后来在镇江北固山开了一家菜根香素菜馆,卖素菜、素面、素包子,生意很好。柴根香的名菜是香蕈饺子。
菜根香站稳了脚,仁慧把它交给别人经管,她又去云游四方。西湖住几天,邓尉住几天,峨眉住几天,九华山住几天。
仁慧六十开外了,望之如四十许人。
(摘编自《小说家》)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9 -
A. 小说开篇点出“二师父”,接着描写观音庵的衰败景象,是为了引出主人公仁慧,并以二师父的无用反衬仁慧的能干。
B. 仁慧请工匠修理了观音庵的屋瓦、窗槅,并将原来败落的院子打理得生机勃勃,为香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 小说结尾最后一句话以仁慧外貌超出常人的年轻暗示了她收人优厚、心无杂念和生活无忧的状态。
D. 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富有生活气息,句式长短错落,富于节奏感,将寻常用语叙写得有滋有味。
8. 汪曾祺在谈论自已作品《受戒》时说:“我认为和尚也是一种人,他们的生活也是一种生活,凡作为人的七情六欲,他们皆不缺少,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文本中的仁慧也体现着他的这一观点,仁慧身处观音庵,却不同于传统的尼姑,“是个能干人”。请依据作品内容,简要概括仁慧的性格特征。
9. 香蕈饺子在文本中被多次写到,它起到什么作用?请依据文本内容,分条简述你的理解。
【答案】7. C 8. 仁慧性格特征主要有四方面:①仁慧深谙世俗人情。她主动到施主家走动,构建人情联系,用咸菜拉近关系,为庵里搭建人脉,又能得到施主们的回报施舍。②仁慧善于经营。做大庵里香蕈饺子特色饮食,办素席增加了庵里收入,翻新了庵堂殿舍,优化了环境。③仁慧勇于变革。她打破世俗偏见,率领尼姑们学习放焰口,获得成功。让观音庵有了名声,气象兴旺,生机蓬勃。④仁慧豁达洒脱。在设法兴盛观音庵的过程中,对于有关她的谣言,“一笑了之”;把自己创办一手起来、生意又好的素菜馆无条件交给别人经营,造福他人,自己“去云游四方”。
9. 主要作用:①丰富了小说内容增添了内容的生活味和情趣性。作品从视觉、听觉、味觉多角度展现香蕈饺子的制作过程和食用效果,生动,形象,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②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香蕈饺子的特色和香美,引来了更多香客,为观音庵增加了人气:开设以香蕈饺子为招牌菜的素菜馆,增加了庵内收入,观音庵得以由败落转为兴盛;③表现了主人公性格。仁慧创办以香草饺子为特色的菜馆也让观音庵红火了起来,后来观音庵被没收后,仁慧在镇江又成功开起素菜馆,进一步表现了仁慧的能干。
【解析】
【7题详解】
- 29 -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选项,“小说结尾最后一句话以仁慧外貌超出常人的年轻暗示了她收入优厚、心无杂念和生活无忧的状态”,这里面“收入优厚”分析不恰当。仁慧外貌超出常人的年轻主要是因为“她离开了本地,云游四方,行踪不定。西湖住几天,邓尉住几天,峨眉住几天,九华山住几天”,“有许多关于仁慧的谣言,有些谣言仁慧也听到了。一笑了之”,“菜根香站稳了脚,仁慧把它交给别人经管,她又去云游四方”,这些都说明仁慧外貌超出常人的年轻,是因为仁慧“豁达洒脱”。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核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此题考核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在题干中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情节即可,性格特征是“深谙世俗又自由超脱”,根据文中的“仁慧对施主家走动很勤。谁家老太太生日,她要去拜寿。谁家小少爷满月,她去送长命锁”“每到年下,她就会带一个小尼姑,提了食盒,用小瓷坛装了四色咸菜给我的祖母送去”“仁慧到年底,用咸菜总能换了百十块钱”“尼姑放焰口,这是新鲜事。于是招来一些善男信女参观”概括其深谙世俗;根据“一天老是敲木鱼念那几本经有什么意思?为什么尼姑就不能放焰口?哪本戒律里有过这样的规定”“这叫做什么?观音庵是清静佛地,现在成了一个素菜馆!”“菜根香站稳了脚,仁慧把它交给别人经管,她又去云游四方”分析其自由超脱的形象特征。
【9题详解】
- 29 -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多次出现的物象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结合物象的特征,一般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等角度分析作用。文中“素斋最好吃的是香蕈(冬菇)饺子。荠菜、香干末作馅,包成薄皮小饺子,油炸透酥,倾入滚开的香辈汤,嗤啦有声,以勺舀食,香美无比”等多角度写香蕈饺子,丰富小说内容,增强小说可读性;“仁慧募化到一笔重款”“土改工作队没收了观音庵的田产,征用了观音庵的房屋”“仁慧后来在镇江北固山开了一家菜根香素菜馆,卖素菜、素面、素包子,生意很好。菜根香的名菜是香蕈饺子”等联系情节,前面为后面开素菜馆多铺垫;“最不能忘的是香辈饺子”“菜根香的名菜是香蕈饺子”“菜根香站稳了脚,仁慧把它交给别人经管僧都支持她”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点睛】分析文中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博宇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卒免成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自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镜,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①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成严。
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橡吏皆移②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乃召见诸曹吏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郡中大惊。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迁延尉,职典决疑,当谳③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椽吏,谓曰:“延尉本起于武史,不通法律。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椽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椽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成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节选自《汉书·薛宜朱博传》)
【注】①二千石:指郡太守。②移:旧时公文的一-种。③谳(yàn):审判定罪。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29 -
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诸君覆意之
B. 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特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
C. 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特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
D. 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时/得为诸君覆意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迁,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调。
B. 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语令文书的文体名称,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C. 行部,指巡行所属部城,考核政绩,如《三国演义》第二回:“适督邮行部至县,玄德出郭迎接,见督邮施礼”
D. 视事:指官吏到任开始处理政事,也可理解为办公。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
B. 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几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
C. 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
D. 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
(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答案】10. B 11. B 12. C
13. (1)朱博伪装成医生进了监狱,得以见到陈成,完全了解了他所犯的罪。
- 29 -
(2)(按照)旧例,新太守刚刚到任,总要派遣官员慰问,表达问候之意,我们才敢起来正式去任职。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B选项,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特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郡”“狱”两个名词,分别做“治”和“断”的宾语;“二十年”为名词做状语,因此在此处断开。
“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剽”为动词,“三尺律令”是名词性词组做“剽”宾语,于是此处断开。
“人事出其中”,“其中”为名词做状语,因此断开。
“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难知前世决事吏议”,“决事吏议”两个并列的名词做“知”的宾语,故此处断开。
“特以问廷尉”,“廷尉”为名词做“问”的宾语,故此处断开。整句话的翻译是“廷尉(我)本来是从武官出身,不通晓法律。然而廷尉自从治理郡县,判决狱讼以来将近二十年,单单是耳濡目染的时间也很长了,三尺法律条文,人事尽在其中。掾吏试着和正监一起写出过去判决狱讼时官吏讨论难以明白的几十个案件,拿来询问廷尉,廷尉能够替你们再行臆断”,这样就可以排除A C D三个选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选项,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语令文书的文体名称,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错误,应该是“中国古代帝王”语令文书的文体名称,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故选B。
- 29 -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选项,“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错误,文中说的是“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意思是“事后朱博慢慢询问,果然是老从事教唆百姓聚会,朱博杀了这个官吏”,句中的“立即斩杀”理解错误,C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中,“诈”,伪装,“狱”, 监狱;“具”,完全;“坐”,犯罪。
(2)中,“故事”,旧例;“二千石”,新太守;“辄”,总;“存问”, 慰问;“致意”, 表达问候之意;“乃”,才,副词;“就职”,正式去任职。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译文:
朱博字子元,是杜陵人。家境贫困,年轻时在县里供职当亭长,逐渐升迁为功曹,刚直仗义,喜爱交游。当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由于是公卿子弟才能显著而为人所知,朱博都和他们相友善。陈咸任御史中丞,因泄露宫禁之内的话而犯罪,被关进监狱。朱博辞去官职,偷偷地步行到廷尉府中,刺探陈咸的案子。陈咸被拷打询问,伤势很重,朱博伪装成医生进了监狱,得以见到陈成,完全了解了他所犯的罪。终于免去陈咸的死罪。陈咸得以判处出狱,而朱博因为这件事名声显扬。
- 29 -
升任冀州刺史。朱博本来是武官,没有经历过用法令条文办事的文职,等到当了刺史巡视部属时,官吏和百姓几百人拦路自行投诉,官署都满了。从事请求暂时留在这个县,事情办完了再出发,想要以此来观察试探朱博。朱博心里明白,告诉侍从赶紧准备车马。于是会见自行投诉的人,派遣从事明确地告谕官吏百姓:“想要投诉县里丞尉的,刺史不监察佩戴黄色绶带(官体二百石)的官员,各人自己到郡里去。想要投诉二千石的墨绶长吏的,等使者巡视部属回来,到刺史的官署去。百姓被官吏所冤枉,以及投诉强盗小偷诉讼之事的,要到各自所属的部从事那里。“朱博停车判决发落,四五百人都离去了,如同神明。官吏百姓大为震惊。后来朱博慢慢查问,果然是一个老从事教唆百姓集会。朱博杀了这个官吏,州郡都畏惧朱博的威严。
朱博升为琅邪太守。齐郡风俗是人们都性情迟缓,以自高自大来涵养名声,朱博刚刚任职,右曹掾吏都移书称在家躺着养病。朱博询问原因,回答说:“恐惧!(按照)旧例,新太守刚刚到任,总要派遣官员慰问,表达问候之意,我们才敢起来正式去任职。”朱博于是召见各个曹史书佐和县大吏,挑选其中看起来可以任用的,发布教令让他们填补空缺。驱逐罢免各个称病的官吏,让他们戴着白巾走出府署大门。郡中大为震惊。他就是像这样来拒绝别人。朱博任职几年,大大改变了齐郡的风俗。
朱博升任廷尉,职责是掌管解决疑难之事,主持平议天下的狱讼。朱博担心被属吏所欺骗,任职后,召见正监典法掾吏,对他们说:“廷尉(我)本来是从武官出身,不通晓法律。然而廷尉自从治理郡县,判决狱讼以来将近二十年,单单是耳濡目染的时间也很长了,三尺法律条文,人事尽在其中。掾吏试着和正监一起写出过去判决狱讼时官吏讨论难以明白的几十个案件,拿来询问廷尉,廷尉能够替你们再行臆断。”正监认为朱博只是要逞强,料想他不一定能够做到,就一起逐条陈述出来。朱博把掾吏都召来,一同坐着来问难,朱博为他们判断刑罚的轻重,十个里说对了八九个。属吏都佩服朱博的干练,才能超过常人。朱博每次升调改换官职,所到之处总是用这样奇特怪异(的手段),来明确地告诉下属(自已)是不可以欺瞒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草书屏风
唐·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注】怀素,唐代书法家,以狂草著名。
14. 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9 -
A. 首联,写诗人惊奇对方从哪里得到了这个书作屏风,因他一眼就看出字是怀素写的,说明诗人对怀素的草书风格很熟悉。
B. 颔联上句的“尘色染”形象写出了屏风不被人重视的现实,表达出诗人看到屏风被灰尘沾染的伤感。下句中的“墨痕浓”三字则饱含着诗人的惊喜爱惜之情。
C. 前四句一句一转,“何处”“分明”“虽多”“犹见”,在转折中步步顿宕,峰回路转,引人入胜,表达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D. 颈联上句,诗人将书作笔画中的“点”比作奔向秋涧的“怪石”,下句把“竖”和“弧钩”比作“寒藤”和“古松”,从点画角度来赞美书作的苍劲有力。
15. 尾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14. B 15. 艺术手法:①想象,诗人想象如果把这个屏风放到水边的话,怀素的字就会化成入水的龙。②比喻,“以龙喻字”,表现怀素草书飞动的气势和苍劲的形象,仿佛有生命一般。(答“化静为动”并结合诗句分析也可以。)
情感表达:尾联的想象和比喻描写,表现出作者对怀素草书的喜爱、推崇、珍爱、赞美之情。(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选项,“表达出诗人看到屏风被灰尘沾染的伤感”表述错误,从“虽多”二字的分析,表达的应该是爱惜中的惋惜之情,故B选项错误。
故选B。
【15题详解】
- 29 -
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内容、情感、主题的鉴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1)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此题可结合词的注释,抓住关键词,通过联想来体会其表达的情感。(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①奇妙的想象。尾联说“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若”“恐”,是“如果”“恐怕”,表明是想象出来的。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把屏风搬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龙,游到水里去了”。这一想象非常奇特,表现怀素书法的灵动、矫健。“恐“字,不仅有估计的意思,也还恐怕它真化为龙,从水中飞走,而失去这珍贵难得的字幅的意思,有一种风趣的意味隐含其中,曲折委婉地表达了对怀素草书遗墨的万分珍爱之情。
②新奇的比喻,把“怀素草书”遗比喻成“水里的龙”,如果把屏风搬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龙,游到水里去了。这一想象奇特,但也并非无来处。古人把写草书比为“笔走龙蛇”,这一句则是突出其书法苍劲,有力、雄浑自然。字里行间中也传达出诗人对怀素草书的喜爱,赞美和推崇之情,生怕它真化成龙飞走。
情感表达,“字字恐成龙”的“恐”,不仅有估计的意思,也还恐怕它真化为龙,从水中飞走,而失去这珍贵难得的字幅的意思,有一种风趣的意味隐含其中,曲折委婉地表达了对怀素草书遗墨的万分珍爱之情。“成龙”,“真化为龙”,如果把屏风搬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龙,游到水里去了。这一句则是突出其书法苍劲,有力、雄浑自然。字里行间中也传达出诗人对怀素草书的喜爱、推崇、珍爱、赞美之情,生怕它真化成龙飞走。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间接抒情:借助……意象(或画面),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感情。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29 -
(1)《阿房宫赋》开篇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分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日中,同学们来到美丽乡村,看到家家户户被绿树掩映,不禁赞叹这正是陶渊明归隐园田时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景啊!
【答案】 (1). (1)覆压三百余里, (2). 隔离天日 (3).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 (3)榆柳荫后檐, (6). 桃李罗堂前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覆压、隔离、誉、沮、荫。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杂志刊登了一项重要发现: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在火星南极冰盖下首次发现大面积液态水。过去12年间,意大利科学家通过“火星快车”雷达系统的低频脉冲,对火星地下进行了详尽的测绘。每当探测到不同物质的边界,例如冰-岩床界线,数据都会被反射回探测器中。在液态水存在时,反射尤为强烈,在图像上会呈现出____________的亮斑。2012—2015年间,“火星快车”对南极高原进行了29次探测,最终确认了南极冰盖下这处直径20千米的亮斑的存在。该发现不仅提供搜寻当前甚至是过去火星生命的关键证据,还为研究数十亿年间火星环境的转变提供了新线索。
- 29 -
数十亿年前,火星也布满了液态水。但随后,这些液态水却____________,火星变得干燥,只留下海洋、湖泊曾经存在的地质痕迹。过去,科学家推测,其中一些液态水可能进入太空,但更多的水并未离开火星,而是以冰的形式冻结在地下。如今,这一发现意味着,并非所有水都处在冻结状态。一位科学家的模型表明,大量液态水仍可能隐藏在火星深处,( )“我们在研究火星时绝对不能污染它,”科学家强调,“否则,不仅会使生命探测实验的结果变得____________,而且还会污染可能与液态水____________的生命栖息地,从而对火星本土生物圈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与众不同 杳无踪迹 模棱两可 息息相关
B. 与众不同 销声匿迹 不置可否 休戚相关
C. 不同凡响 杳无踪迹 不置可否 息息相关
D. 不同凡响 销声匿迹 模棱两可 休戚相关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很久之前生命从不再适宜生存的火星表面撤退,来到了这个遍及全球的避难所。
B. 但是很久之前火星表面变得不再适宜生存,生命就撤退到火星深处的避难所。
C. 为很久之前从不再适宜生存的火星表面撤退的生命提供了一个遍及全球的避难所。
D. 为生命提供了一个遍及全球的避难所,而火星表面很久之前已变得不再适宜生存。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该发现不仅为当前甚至是过去火星生命的搜寻提供了关键证据
B. 不仅该发现为当前甚至是过去火星生命的搜寻提供关键证据
C. 该发现不仅提供了搜寻过去甚至是当前火星生命的关键证据
D. 不仅该发现提供了搜寻当前甚至是过去火星生命的关键证据
【答案】17. A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 29 -
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不同凡响: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结合横线前面“在液态水存在时,反射尤为强烈,在图像上会呈现出”分析,修饰“亮斑”,选用“与众不同”。查无踪迹:指一点踪迹都没有。谓不知去向,下落不明。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结合“火星变得干燥,只留下海洋、湖泊曾经存在的地质痕迹”分析可知,应选用“杳无踪迹”。不置可否: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模棱两可:对事物不置可否,这样也行,那样也行,没有明确的态度或意见。结合“会使生命探测实验的结果变得”分析可知,选用“模棱两可”。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结合“液态水”与“生命栖息地”之间不存在祸福关系,应选用“息息相关”。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本题结合前面内容“大量液态水仍可能隐藏在火星深处”分析,所填内容的主语为“液态水”,且火星表面不再适宜生存,排除A、B两个选项:结合后面“我们在研究火星时绝对不能污染它”分析,应该是为火星表面撤退的生命提供了一个避难所,排除D选项。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本题BD两个选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把“不仅”放在“该发现”后面。C选项,语序不当,把“提供”放在“关键证据”前面。
故选A。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般来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则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的任务是通过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揭示自然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目的在于认识自然;技术的任务是通过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②_________________。科学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技术则具有物化形态。科学上的突破叫发现,技术上的创新则叫发明。总之,二者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 -
【答案】 (1). 科学解决理论问题 (2). 目的在于改造自然 (3). 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7月13日,中国产铁路客车在哈瓦那至圣地亚哥线路上投入运行。长期以来,从哈瓦那到圣地亚哥约800公里的里程,乘坐火车耗时长达24小时。随着中国产列车投入使用,这段旅行时间缩短到了14个小时。同时,列车的运力和效率也大幅提升。哈瓦那至圣地亚哥之间的旧列车仅能载客400余人,如今每列客车能载客760人以上。
【答案】关键信息:2019年7月13日;中国产铁路客车在哈瓦那至圣地亚哥线路上投入运行;缩短旅行时间;提升列车运力和效率。
【解析】
- 29 -
【详解】本题考查概括语段主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找出材料的基本信息点,如时间、事件,等等,再按一定的逻辑把这些信息组合成一段话。本则材料时间是“2019年7月13日”,即第一个关键信息;中心事件是“中国产铁路客车在哈瓦那至圣地亚哥线路上投入运行”;还要注意结果,“这段旅行时间缩短到了14个小时。同时,列车的运力和效率也大幅提升”,即后两个关键信息。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材料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材料三: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荀子《荀子·大略》
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有必要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权实有必要,也本应如此。中国古代教育中,惩戒权从来不是问题。《尚书》就记载了“朴作教刑”的教育理念,“朴”就是鞭打的意思。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记载,老师有一条戒尺,也有罚跪的规则。虽不常用,但教育是有惩戒的,老师是有惩戒权的。教师管教学生本是天经地义之事,“严师出高徒”这句名言国人都不陌生,一直以来,国人也大体认同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
所以从目前国内的教育现状看,赋予教育者适当的惩戒权,实有必要。
- 29 -
缺乏惩戒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适当惩戒是教育者的义务。儿童心理学开创者皮亚杰认为,适当的惩戒可以让学生树立规范意识。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赏识教育,也离不开适当的批评和惩戒。教育要靠两条腿走路,既教给孩子们知识,也教给他们规则。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做错了事,说服、劝导无效,就要加以惩戒,这是所有社会的基本规则。学校教育没了惩戒,孩子就会对人、对事缺乏敬畏感,这是不健全的教育。没有惩戒权的教育是瘸腿的教育,只会培养出畸形的孩子。
从学生个体成长看,教育惩戒不仅是教育者的需要,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惩戒权不只是在国内愈演愈烈,为了培养优秀的人才,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惩戒权也得到广泛应用。新加坡小学教室后面的墙上,通常也会悬着一把戒尺来适当惩罚表现不好的学生。英国议院通过了一条法规:“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英国伊顿公学甚至拥有关学生禁闭的权利。
从国外在教育上赋予教师惩戒权的成功实践来看,赋予教师适当的惩戒权是很有必要的。
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令人欣喜的是,已经有地方政府和学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前不久,江苏常州一所小学决定,把“戒尺”还给老师,出台制度惩戒“熊孩子”。
从意见到立法,从立法到实施,路还很漫长,但意见的出台毕竟是社会的进步,我们期待教育的良性回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由多则材料组合而成的,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六则材料的契合点。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 29 -
【审题】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任务十分明确——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综合立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惩戒”这一社会热点的理解、分析和探究能力。既有对理性思维的考查,也有对个体价值观、人生观的追问。首先把握材料的内容,本题给了三段材料,材料一简要介绍了教师教育惩戒权,材料二引述了鲁迅散文中关于老师的“戒尺”的文字,材料三则谈论尊师重教与家国兴亡的关系。考生在阅读材料时,既要分析归纳各则材料大意,还要认真思辨、深入探究,全面把握和理解材料内容,防止偏题或跑题。然后明确材料的价值判断,材料一和材料三对教育惩戒和教育惩戒权有明确的价值肯定,考生不得否定。接着要分析材料的要求,题目要求考生思考“教育惩戒”问题,并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一己认知。立意方向不仅应包含对“教育惩戒”的价值判断,更应关注到“教育惩戒”与“学生”“国家”“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文体,“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谈谈你的认识”,这些提示语暗示考生以写议论文体为宜。确定立意时,要联系当下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构思文章时,要理清“教育惩戒”与“个体发展”“国家”“社会”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分析探究,抓住思考的兴趣点,写出独到的、言之有物的、有深度的作文。
参考立意:
1.惩戒也是良药。
2.明确教育惩戒权是社会的进步。
3.无金箍,不成佛。
4.惩戒是素质教育的钙质。
5.惩戒乃师之担当。
6.教育惩戒是教师的权利。
7.从“刑赏忠厚之至论”谈教育惩戒的必要性。
参考素材:
1、中华五千年,有源远流长的文化教育,每一个年代都会有着约束时代的法度。这就告诉我们自古以来都有都有戒尺、惩戒、规则,惩戒让人更早学会了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
2、然而这样的教育方法延续了几千年,培养了无数的饱学之士、国家栋梁。从古代诗人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孟子到李白、苏轼、欧阳修……以至现代的詹天佑、梁思成、林徽因……再到今日的俞敏洪、马云、秦玥飞……哪一个没有挨过老师的戒尺?哪一个不是在戒尺下长大的?哪一个不是在戒尺的训导中成才成功成名的?
3
- 29 -
、曾几何时,教育主管部门发布这样那样的文件、条款、规范,不能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能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等,虽然无可厚非,但结果却是让老师们不敢管学生,原因是有些家长在孩子犯下错误受到老师惩罚后去讨罚老师,以致有关教育部门会为了平息家长而无原则的去处罚富有责任感的老师,这样的情况长此以往,又会有哪个老师还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甚至是生命人身安全而去严加管教犯错误不好好学习的孩子们呢?敢问大家,在如此背景下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又怎能顺利实现呢?
4、俗话说:鞭子不响,学问不长。为什么孩子犯了错家长能打,但作为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老师就不能有分寸的、小小的惩戒一下?特别是对于那些屡教不改、屡犯不止的孩子,是没有多少道理可讲的,你再春风化雨,再苦口婆心,再循循善诱,耳提面命,谆谆告诫能起多大作用?
5、可见,教育在任何时代都离不开惩戒,它与说服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个没有法律的社会,会出现很多做了坏事还理直气壮的人;一个没有惩戒规则的教育,就会出现很多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还言辞咄咄振振有词甚至蛮不讲理没理辩三分的熊孩子。
6、正所谓:无规距,不成方圆。所以我支持老师手中的戒尺,并且认为相关教育部门制定的法律条文可以再放开一些,唯此才能让我们的孩子身心健康以至茁壮成长顺利成才。希望《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能早一天颁布,让面对叛逆、不听话、屡教不改的问题生们不再心有所怵、束手无措、无可奈何地徒然叹息。我期待规则能早日出台,别再让恪尽职守一心为好的老师们流汗、流泪又流血,溺爱出败儿,严师出高徒,有震慑力威严性的教育惩戒权是课堂上老师们施展教育手段的最好保障。
7、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每个人都会犯下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错误。正如圣人孔丘所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可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有些人可以自我纠正错误,有些人却必须借助外力来纠错,而作为学生来讲,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在这方面的作用尤为关键。
8、有人说老师是盏明灯,照亮了学子的求学路;也有人说老师是座灯塔,为求学的航者指引着方向。无论怎么说,在我的意识里,老师就指南针,无论是在做学问上还是在做人方面。可这枚指南针的作用,有时需要通过批评的方式来发挥。
9、当你在求学路上因没有足够的坚强和毅力而选择放弃的时候,老师的批评就是当头棒喝,让你意识到自己的懦弱,因而重整旗鼓,奋发向上;当你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遇到一些小小的磨难就自暴自弃、怨天尤人的时候,老师的批评就是春风化雨,让你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因而鼓足勇气,迎难而上;当你在人生的选择中偏离本性与正义,价值观念开始扭曲的时候,老师的批评就是矫形器,让你明白自己的盲目,因而明辨是非,通晓大义。总而言之,老师的批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它能使学生成长。
10、当然,我所说
- 29 -
批评是指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而并不是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惩罚。批评,可以是学子犯错误后的几声责备,可以是学子误入歧途时的几句提醒,更可以是学子迷失自我后的一个信任的眼神。这几声责备、几句提醒、一个眼神,就很可能让迷途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11、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人才,而教育的方式却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不同的学生适合不同的方法,因此教育也必须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误人子弟。
12、作为学生的我们,行走在艰辛的求学路上,需要放松,也需要压力;需要鼓励,也需要批评;需要自由,也需要约束。
行文结构安排:
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有必要”。然后开篇由国务院印发的文件引出话题。正文主体部分先借助古今对比印证赋予教育者适当的惩戒权的必要性,然后分析教育惩戒权对学生成长的意义,最后结合国外的事例和荀子的名言进行印证。结尾部分提出期望,回扣开头。
【点睛】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1)相同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2)相反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3)相对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4)递进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5)综合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
- 29 -
- 29 -
- 29 -
相关文档
-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高级中学2019-22021-06-0815页
- 2017-2018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2021-06-0821页
- 河南省新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2021-06-0824页
-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二上2021-06-0822页
- 2017-2018学年天津市红桥区高二上2021-06-088页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18-22021-06-0812页
- 语文卷·2018届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2021-06-0814页
-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1-06-0813页
- 语文卷·2018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二上2021-06-0812页
- 英语汉语文卷·2018届西藏拉萨市北2021-06-0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