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鹤岗一中高三学年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2019.11.8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1. 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A.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 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在饱受旧社会、旧制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C. 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 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 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 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D. 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 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C. 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
D. 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奴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D是生活的具体事件,而本文论述的悲剧是“文学作品”。选项混淆范围。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文章倒数第二段“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选项C“这样人们就不会获得悲剧感”错误,曲解文意。“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的原因是“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选项强拉因果。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对“以悲为美”的解释错误,这是一道涉及文章中心的题目,“以悲为美”应该是“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选项“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应该是“悲剧感”,在这种“悲剧感”的基础上“欣赏”才能陶冶情操,获得美感。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中央推出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而《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是《改革方案》的配套措施。
《意见》抓住了技工短缺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多年来全国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也涌现了一大批大国工匠和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全国的就业人员有7.7亿,技术工人1.65亿,其中高技能人才有4700多万。技能劳动者约占就业人员的20%,而高技能人才不足6%,这两个比例都比较低。目前,就业市场上每100个技术工人对应150至200个岗位需求,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非常短缺。技工短缺是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体现,就业难与招工难同时存在。
《意见》抓住了技术工人的利益问题并推出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政策。当前存在问题的主因是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不够高,受社会环境、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再加上收入水平偏低,许多青年人不愿当技术工人,这些问题需要统筹研究、综合施策、长期努力。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政策的推出,第一次把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上升到全局高度,摆在一个重要位置。
(摘编自《<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政策解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8年5月2日)
材料二:
奋斗新时代,让我们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打赢三大攻坚战,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为劳动者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创造条件,才能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广大劳动群众勤于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就一定能够成就闪光的人生。
(摘自社论《书写新时代劳动者新的荣光》,《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
材料三:
在实践层面,重建劳动教育观要强化激励性与基础性,让劳动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劳动教育不是专门的课程,没有具体的可量化的育人任务、指标、考核标准;它不是刻意、强制的观念和行为,而是依存于自觉意识、自觉追求和自觉行为中。劳动教育虽难以落到实处,却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必须渗透到教育的基础和归宿,它不仅能够增强体质,磨练意志,能够培养爱劳动、依靠劳动生存与创造的品质,还能够丰富对人生的理解,增强对自我发展以及成功体验的审美意义,能够实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增进智慧等功能。
在学校教育层面,各地方政府要在国家相关文件指导下,制订劳动教育的实施细则,学校要结合学科教学制订劳动教育计划、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和公益劳动活动。在家庭教育层面,既要规定学校指导家庭配合实施家庭生活劳动教育计划,又要通过对学生个人劳动教育过程与成果的记载考核,督促引导家庭开展劳动教育。在社会教育方面,政府要制定政策要求社会各单位、企业有接收中小学生现场劳动教育观摩实践的义务和责任;规定各种公益性场馆、教育基地有接收中小学生参观、学习以及开展实验演示教育的任务;允许并支持社会助学机构开展多样化创新和实践活动。最后要把劳动教育过程、成果作为学生、教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进行考核评价的内容载入档案,形成全社会的劳动教育激励机制。
(摘编自宁本涛《重塑劳动教育观》,《新华文摘》2019年第9期)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家推出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及其配套措施,从规划路径到释放红利,使劳动者更有保障,有利于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社会氛围。
B. 技术工人推动了经济发展,而自身队伍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具体的数据显示,技能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所占的比重仍然较低。
C. 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使新增劳动力难以就业,另一方面使技术工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导致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匹配现象。
D. 《意见》不回避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抓住了技术工人最关心的利益问题,聚焦人才瓶颈并推出相应政策,把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上升到全局高度。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劳动者素质对国家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B. 因为劳动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应该把劳动理念和行为渗透到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环节,使之成为一种生存方式。
C. 劳动教育不是社会、学校或家庭单方面的事情,而是这三个教育渠道相互配合、密切联系、各司其职的整体性、综合性教育。
D. 把劳动教育过程、成果作为对学生、学校等进行考核评价的内容载入档案,这种措施能强化基础性,有利于重建劳动教育观。
6. 请结合材料,分析“重塑劳动教育观,让劳动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的意义。
【答案】4. C 5. D
6.
①将学校劳动教育落到实处,促使学生养成自觉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②以劳动教育促进德智体美教育,从而使其与德智体美教育融合起来。③以劳动教育联通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风尚。④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贯彻国家战略任务。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一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使新增劳动力难以就业,另一方面使技术工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错误,选项因果倒置,从材料一来看,当前存在的问题是“技工短缺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第三段说“当前存在问题的主因是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不够高,受社会环境、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再加上收入水平偏低,许多青年人不愿当技术工人”,由此可知,“新增劳动力难以就业……技术工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是原因,而“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是结果。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D项,“……这种措施能强化基础性,有利于重建劳动教育观”错误,材料三最后说“最后要把劳动教育过程、成果作为学生、教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进行考核评价的内容载入档案,形成全社会的劳动教育激励机制”,由此可知,“把劳动教育过程、成果作为对学生、学校等进行考核评价的内容载入档案”这种措施在于强化激励性。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分析‘重塑劳动教育观,让劳动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的意义”,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引文圈定设题的区域,再理解题干引文的意思,如“重塑劳动教育观”的具体做法是什么,这样做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最后圈出与之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概括。从文中来看,题干的引文源自材料三,由“劳动教育……它必须渗透到教育的基础和归宿,它不仅能够增强体质,磨练意志,能够培养爱劳动、依靠劳动生存与创造的品质,还能够丰富对人生的理解,增强对自我发展以及成功体验的审美意义,能够实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增进智慧等功能”可知,应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基础中,与其他教育融合起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由“在学校教育层面,各地方政府要……学校要……在家庭教育层面……在社会教育方面,……”“把劳动教育过程、成果作为学生、教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进行考核评价的内容载入档案,形成全社会的劳动教育激励机制”可知,用劳动教育将学校、家庭和社会联通起来,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风尚。考生可以围绕上面的内容分点作答。
【点睛】实用类文本主观题解题思路如下:
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内容,并根据材料内容回归选文,找出选文与材料有所关联的内容;
第二步,对材料内容及相关联选文内容进行分析探究,得出全面的判断结果;
第三步,用准确、简洁的语言组织答案内容,注意有点齐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
席慕蓉[注]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个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
“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
“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安静的黑色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刀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以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的确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有改动)
【注】席慕蓉:当代画家、诗人和散文家。蒙古族,1943年生于重庆,现居台湾。
7.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第一处画线句子连用了四个反问句,增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作者突然在南国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B. 当父亲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是因为自己感动了这么多年竟然是听错了,由此产生了深深的悔意。
C. 文章中“朦胧的欢喜”是作者想到了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朦胧的悲伤”是作者对故土的思念无法排解。
D. 文章在叙述“我”从把“乌秋”误认为燕子,到最后得知真相的过程中,运用了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
8. 文中第二处画线的句子含意深刻,你是怎么理解的?试简要说明。
9. 本文以“燕子”为题,有什么好处?试简要说明。
【答案】7. B 8. “美丽的错误”在文章是指”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这些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们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排解我们远在他乡的孤寂,缓解我们的思乡之苦。
9. ①是全文的线索,本文围绕“燕子”来行文布局,条理清晰,内容集中。②“燕子”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突出主题,中心明确。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其中B项,“由此产生了深深的悔意”错误,不是“悔意”。
【8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探究语句的丰富意蕴,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句所在语段的具体语境,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的角度思考其蕴含的丰富意蕴。本题注意结合上文的情节分析“美丽的错误”指“‘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以及‘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然后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为什么“美丽”:它们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排解我们远在他乡的孤寂,缓解我们的思乡之苦。
点睛: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章题目的含意和分析题目作用的试题。题目的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解释其表层意、深层意和象征意等。本题是分析标题的作用的题目,注意从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主旨的角度分析,从结构看,标题是全文的线索,本文围绕“燕子”来行文布局,条理清晰,内容集中。从主旨看,“燕子”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突出了主题,使文章中心十分明确。
标题的作用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2)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4)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5)兴趣: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振基,字肖冈,潼关卫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除莘县知县,调繁安丘。三十六年四月,以治行征,授给事中,先除礼部主事。四十年十月命始下,振基得户科。时吏部推举大僚,每患乏才,振基力请起废。
韩敬受业宣城汤宾尹。宾尹分校会试,敬卷为他考官所弃。宾尹搜得之,强总裁侍郎萧云举、王图录为第一。榜发士论大哗知贡举侍郎吴道南欲奏之以云举图资深隐不发事三年会进士邹之麟分校顺天乡试所取童学贤有私于是御史孙居相并宾尹事发之。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振基谓议者庇之,再疏论劾。帝乃下廷臣更议。
初,宾尹尝夺生员施天德妻为妾,不从,投缳死。诸生冯应祥、芮永缙辈讼于官,为建祠,宾尹耻之。后永缙又发诸生梅振祚、宣祚朋淫状。御史熊廷弼素交欢宾尹,判牒言此施、汤故智,欲藉雪宾尹前耻,杖杀永缙。时南北台谏议论方嚣,各自所左右。孙振基等上疏
持勘议甚力。而给事中官应震、张笃敬、元诗教等驳之,疏凡数十上。振基及诸给事御史复极言廷弼当勘,斥应震等党庇,自是党廷弼者颇屈。帝竟纳言,令廷弼解职。其党大恨。吏部尚书赵焕者,惟诗教言是听,乃以年例出振基于外。
振基劲直敢言。居谏垣仅半岁,数有建白。既去,科场议犹未定,策复上疏极论。而宾尹党必欲十七人并罪,以宽敬。孙慎行代正春,复集廷臣议。仍坐敬关节,而为十七人昭雪。宾尹、敬有奥援,外廷又多助之,故议久不决凡与敬为难者,朝无一人。振基寻以忧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孙振基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榜发士/论大哗知贡举/侍郎吴道南欲奏之以云举/图资深隐/不发事三年/会进士邹之麟分校顺天乡/试所取童学贤有私/于是御史孙居相并宾尹事发之
B. 榜发/士论大哗/知贡举侍郎吴道南欲奏之/以云举/图资深/隐不发/事三年/会进士邹之麟分校顺天乡试/所取童学贤有私/于是御史孙居相并宾尹事发之
C. 榜发士/论大哗知贡举/侍郎吴道南欲奏之/以云举/图资深/隐不发/事三年/会进士邹之麟分校顺天乡试/所取童学贤有私/于是御史孙居相并宾尹事发之
D. 榜发士论大哗/知贡举侍郎吴道南欲奏之/以云举/图资深/隐不发事三年/会进士邹之麟分校顺天乡试/所取童学贤有私于是/御史孙居相并宾尹事发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也称秋闱,考中的人称举人。会试是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也称春闱,考中的人称贡士。
B. 生员,明、清指经本省各级考试入府、州、县学者,通名生员,俗称秀才。
C. 礼部,掌礼仪、祭祀、贡举、学校、宗俗教化、接待外宾之事,也称春官。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等,也称秋官。
D. 疏,文中指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振基勤于治政。他在安丘任职时,尽管当时的安丘政务很繁重,但他还是以优异的政绩被皇上征召,授予了给事中的官职。
B. 孙振基爱惜人才。吏部推举大官,总是忧虑朝廷内外没有优秀人才,孙振基于是极力请求重新启用被贬黜的官员。
C. 孙振其有正义感,汤宾尹任会试考官时徇私舞弊,强迫王图等录取韩敬为第一。御史孙居相揭发了此事.孙振基两次上疏。
D. 孙振基敢于谏言。对熊廷强的罪恶,他主张审问,虽然皇上反对,公开袒护,但他仍和众给事御史极力进言,最终使皇帝改变主意。
13.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冯应祥、芮永缙辈讼于官,为建祠,宾尹耻之。
(2)吏部尚书赵焕者,惟诗教言是听,乃以年例出振基于外。
【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诸生冯应祥、芮永缙等人向官府控告(上告),给(施天德的妻子)建祠堂,汤宾尹以此为耻。
(2)吏部尚书赵焕,只听亓诗教的话,于是借助常例将孙振基调到外地。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榜发”,意思科考成绩张榜,这是事件的起因。而“大哗”的主语是“士论”,即读书人的言论一时喧腾。所以必须在“士论”前断开。从而就排除了ACD。这件事“知贡举侍郎吴道南欲奏之”,即“吴道南”对此事准备上奏,但是“以云举”、“图资深”而“隐不发”。其中的“以”,表原因;“云举”和“图”是人名;“资深”是资历深厚的意思。“事三年”,表示时间推移,又过了三年,所以在“事”之前必须断开,进一步排除AD;“会进士邹之麟分校顺天乡试”“所取童学贤有私”表示事情的转机,而“于是御史孙居相并宾尹事发之”表示事情的结果。即“于是”前必须停顿,进一步确定C项错误,应排除。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C项错在六部官员与“春官”、“秋官”
等之说的对应上。事实上,“吏、户、礼、兵、刑、工”对应的分别是:天、地、春、夏、秋、冬。即选项中的“吏部”应该是“天官”。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错在“虽然皇上反对,公开袒护”这个地方,从原文 “而给事中官应震、张笃敬、元诗教等驳之”可知,文中没有提到“皇上反对,公开袒护”,选项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第(1)句的采分点:“辈”,复数概念的名词,可译为“等”;“讼于官”,是状语后置句,意思是向官府控告(上告);“为建祠”,是“为(之)建祠”的省略;“耻”,形容词活用作意动,译为“以……为耻”。
第(2)句采分点:“吏部尚书赵焕者”,是判断句;“惟诗教言是听”,是宾语前置句,即只听诗教的话;“乃”,于是;“以”,凭借;“例”,惯例;“出”,外调做官。
【点睛】参考译文:
孙振基,字肖冈,潼关卫人。万历里二十九年进士。授官莘县知县,有人到政务繁重的安丘。三十六年四月,由于为政有成绩被征召,授给事中,先授官礼部主事,四十年十月任命才下达,孙振基得任户科。当时吏部推举大官,总是忧虑朝廷内外没有优秀人才,孙振基于是极力请求重新启用被贬黜的官员。
韩敬受业于宣城汤宾尹,汤宾尹任会试阅试卷的考官,韩敬的试卷被其他考官所摒弃。汤宾尹找到了它,强迫总裁侍郎萧云举、王图录用韩敬为第一。发榜后,文士议论强烈。知贡举侍郎吴道楠想上奏这件事,因为萧云举、王图资历深,隐忍没有揭发。事情过去了三年,恰巧进士邹之麐任校阅顺天乡试的考官,录取童学贤有偏私,于是御史孙居相以此事连同汤宾尹的事一起揭发。交付礼官,会同吏部都察院商议,只是没有涉及汤宾尹的事。孙振基于是上疏直言请求一并议处,没有得到同意。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论罢黜童学贤,贬谪邹之麐,也没有议论汤宾尹等人。孙振基认为商议的人庇护他们,再次上疏弹劾。皇帝才交付朝臣重新审议。
当初,汤宾尹在家居住时,曾经夺取秀才施天德的妻子为妾,施天德的妻子不屈从,自缢而死,诸生冯应祥、芮永缙等人控告到官府,给施天德的妻子建祠堂,汤宾尹以此为耻。后来芮永缙又揭发梅振祚淫乱的罪状。御史熊廷弼素来和汤宾尹交好,判决的文书说这是施天德对付汤宾尹的老办法,打算借此洗雪汤宾尹以前的耻辱,用木杖打死了芮永缙。当时南北台谏正争论喧嚣,各有所袒护。孙振基等人上疏主张审核很是用力。而给事中官应震、张笃敬、元诗教等人反对这样,奏疏共几十封上呈。孙振基及众给事中御史又极力进言熊廷弼应当审问,斥责官应震等结党营私,此次与熊廷弼结党的人大为理屈。皇帝终于采纳了进言,下令熊廷弼解除职务。他的同党非常怨恨,吏部尚书赵焕,只听元诗教的话,于是借助常例将孙振基调到外地。
孙振基刚强正直敢于进言。任谏官仅半年,多次有进谏。离开后,科场的争议还没有平息,刘策又上疏竭力论述。而汤宾尹的同党一定要将十七人治罪,来安慰韩敬。孙振基代替翁正春,再次召集朝臣商议。仍然判定韩敬暗中行贿勾结官吏有罪,为十七人昭雪。汤宾尹、韩敬有外援,朝廷又多帮助,所以议论长久不能决定。凡与韩敬作对的,朝中没有一人。孙振基不久因忧虑成病离开,在家中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桐庐李明府官舍
崔峒
讼堂寂寂对烟霞,五柳门前聚晓鸦。
流水声中视公事①,寒山影里见人家。
观风竟美新为政,计日②还知旧触邪③。
可惜陶潜无限酒,不逢篱菊正开花。
【注】①此句暗用宓子贱“弹鸣琴,不下堂而单父(地名)治”的典故。②计日:典出《后汉书·羊陟传》,意为计日受俸,指为官清廉。③触邪:弹击奸邪。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三句中“流水声”语意丰富,既指水声,也指鸣琴声
B. 第四句“见”字显示悠然的心境,“影”字尤具缥缈的韵致。
C. 颈联对仗工整,语言质朴,内涵丰富,情感表达含蓄而委婉。
D. 在李明府治下,桐庐境内政清讼简,安宁和谐,众人竞相赞美。
15. 首联是怎样刻画李明府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侧面烘托,“讼堂寂寂”“门前晓鸦”,写出讼堂空闲寂静的环境,侧面烘托出李明府是位治理有方的县令。②用典,”五柳”即五柳先生陶渊明。诗人用陶渊明来比拟李明府,表现了他像陶渊明一样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高洁品行。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C项,错在“情感表达含蓄而委婉”这个地方,从“竞美”“触邪”等字眼看出是直白表达对李明府的称颂。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刻画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都是文学类的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塑造具有个性化、代表性的经典艺术形象是艺术家们创作过程中追求的一个重要方面。诗歌是形象的艺术,而诗歌由于其文字凝练、简约的特点,所以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着力于用经济传神的文字,寥寥数笔就把人物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我们在分析的时候,要善于从诗人刻画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角度,去分析和鉴赏。换言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是沟通作家、作品、读者之间的桥梁,是破解作品旨趣的一把钥匙。本题要求回答:“首联是怎样刻画李明府这一人物形象的”? “讼堂寂寂”“门前晓鸦”等语句,写出了讼堂空闲寂静的环境,这从侧面烘托出李明府是位治理有方的县令。而“五柳门前”中的“五柳”, 即五柳先生陶渊明。诗人引用典故,用陶渊明来比拟李明府,表现李明府像陶渊明一样具有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高洁品行。
【点睛】诗歌是形象的艺术,凝练、简约、含蓄。我们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这把钥匙去打开作家的心灵,去感受描述的意象(物象、人物形象)、意境,去剖读作品中表现的思想、情感、旨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8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阐述了何为“小年”。
(2)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了自己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实却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逍遥游》中点明列子虽能御风而行,但仍然达不到逍遥游境界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答案】 (1). 朝菌不知晦朔 (2). 蟪蛄不知春秋 (3). 了却君王天下事 (4). 赢得生前身后名 (5). 此虽免乎行 (6). 犹有所待者也 (7). 谈笑间 (8). 樯橹灰飞烟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第一句的关键点:《逍遥游》、形象阐述了何为“小年”;“朝菌”和“蟪蛄”都是微小的生物,它们不知“晦朔”,即不知“早晨和晚上”; “春秋”,即年年岁岁,这正是“小年”。注意“晦朔”是时间名词,所以它们的字形与“日月”有关。第二句的关键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愿望与现实的对比”;答案“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正是诗人美好的愿望,而现实是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第三句的关键点:《逍遥游》、“列子御风而行”、“仍然达不到逍遥游境界”,答案“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中的“免乎行”呼应了“御风而行”,而达不到的原因是“犹有所待者也”。第四句的关键点:《念奴娇•赤壁怀古》、“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很显然“谈笑间”正是神态描写;“”
樯橹灰飞烟灭,用敌船被摧毁来描写周瑜指挥若定,大获全胜,这正是侧面描写。
【点睛】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日前,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共同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亮点纷呈,直抵人心。无论规定之细还是针对性之强,乃至措施之实,都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果不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其结果就会让新《规定》沦为银样镴枪头,看起来 ,实则不中用、不实用。
校园食品安全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由于监督失灵,该监管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纵观新《规定》,在监管方面至少有三个新的特点。一是强化学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二是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学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三是重视学校食品安全的社会共管共治。( )如果家长也能参与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学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并拥有 ,准确掌握食品进货来源、供餐单位等信息,那么校园食品安全就会多一重保障。 ,道德自觉是靠不住的,多一些监管才会少一些隐患,校园食品安全的重锤须“砸”进监管者的心里。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可圈可点 煞有介事 尺寸之柄 一言以蔽之
B. 可圈可点 凶神恶煞 一时之权 一言以蔽之
C 乏善可陈 凶神恶煞 尺寸之柄 归根结蒂
D. 乏善可陈 煞有介事 一时之权 归根结蒂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校园食品安全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监督失灵,想监管的监管不了,该监管的不监管。
B. 校园食品安全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由于监督失灵,该监管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
C.
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监督失灵,该监管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
D. 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由于监督失灵,想监管的监管不了,该监管的不监管。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的是家长,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最关心孩子健康。
B. 最关心孩子健康的是家长,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
C. 从一定程度上说,家长最关心孩子健康,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
D. 从一定程度上说,家长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最关心孩子健康。
【答案】17. A 18. C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可圈可点:意思是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乏善可陈:乏,缺乏,缺少;善,优点。可,可以。陈,述说。说不出有什么优点,没有什么好称道的,叫做“乏善可陈”。前文是“无论规定之细还是针对性之强,乃至措施之实”,应用“可圈可点”;煞有介事:指装模作样,活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凶神恶煞:煞,凶神。迷信指凶恶的神。喻指非常凶恶的人。前文是“看起来”,应用“煞有介事”;尺寸之柄:柄,权力。指尺寸长大小的权力。比喻微小的权力。一时之权:暂时的权宜。前文强调的是“权力”,应用“尺寸之柄”;一言以蔽之:蔽,原意为遮蔽,引申为概括。指用一句话来概括。归根结蒂:意思是归结到根本上,这里是“总之”的意思,应用“一言以蔽之”。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第一分句的搭配不当,主语应为“食品安全事件”;第二分句句式杂糅结构混乱,也重复啰嗦。应删掉“由于”;最后两个分句的语序应该为“该监管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的能力,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本题中,从语意逻辑来看,“最关心孩子健康”在前,“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在后,可排除A、D;为了使表达更严密,“从一定程度上说”应放在句首,可排除B,故选C。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正月晦日巷死”中,“晦日”,是指正月初一。
②《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文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的命名方法分别是地名、书室名、谥号、字、号、官职。
③《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句中的“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7点到19点,“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19点21点。
④《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再别康桥》《小狗包弟》的作者分别是东晋王羲之、北宋王安石、现代戴望舒、巴金。
⑤《老人与海》《祝福》《孔雀东南飞》《包身工》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别有圣地亚哥、祥林嫂、刘兰芝、芦柴棒。
⑥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A. ①②⑥ B. ②⑤⑥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文学、文体、文章、风俗、礼仪等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而对于外国作家作品,我们要知晓其内容,掌握其国别;对于中国的作家作品,古代部分的重点记清楚他们的朝代、代表作、创作风格等,现代作家主要是记住代表作或主要作品及其大概内容。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①“‘晦日’,是指正月初一”错误,“晦日”应该是正月最后一天;“朔”才是农历初一。③“‘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7点到19点,‘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19点21点”错误,黄昏是19—21点,人定是21—23点;④ 《再别康桥》的作者不是戴望舒,而是徐志摩。所以凡是选项含有①③④的就应排除。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B。
2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
B. 诈骗犯有一种特长,讲究“适销对路”: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利,他就以权利相诱。
C. “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
D. 据考证,古历下亭址在今名士阁西侧(该处现有一石碑,正面题“古历下亭址”五个大字,背面刻有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可以帮助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快速准确地理解文段,因此,在阅读文段的过程中,不仅要阅读文本的有效信息,还要观察文段中的标点符号。平时应该勤于总结常见标点符号使用规则,然后熟练记忆。本题考查“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宜采用排除法。
A项,考查选择问句,应该把前三个问号改成逗号,只保留最后一个问号。
B项,倒数第二个逗号要改为分号,因为前后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并且分句中已经包含逗号。
C项,考查引号与句号的综合应用。本句应把最后的引号内句号放在引号外,因为引文只是这句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应放在后引号的外面。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D。
22.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D.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语句增色不少,娴熟地运用修辞手法,是我们合理、正确、巧妙地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一个标志,平时要熟练记忆并掌握:比喻、借代、夸张、拟人、排比、对偶、反复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内涵及其用法。本题要求选择“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C项,“孤蓬”比喻远行的朋友。
A项,“朱门酒肉臭”中“朱门”是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王公贵族;“冻死骨”代指死人。B项,“管弦”代指音乐。
D项,“桑麻”代指农事。
故选C。
23.除夕那天,父亲让李明贴对联,依次贴在厨房、书房、卧室三处。下列对联对应正确且符合贴对联要求的是
① 粒米皆从辛苦得,寸薪不是等闲来
②厨中妙手调美味,只凭巧手煮清羹
③汉石周金鸿文永宝,林风山月雅兴长留
④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
⑤菱花光映纱窗晓,杨柳春风拥画图
⑥窗前草色侵吟席,帘外花香入睡轩。
依次贴在厨房、书房、卧室三处(填序号)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1). ① (2). ③ (3). 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属于仿写、选用句式。应注意对联仿写、选用的一些规则:(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应的位置上。(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仿写时,一定要注意形似和神似两方面,即仿修辞,仿句式,仿内容。本题要求选择“对联对应正确且符合贴对联要求的”句子。第① “粒米皆从辛苦得,寸薪不是等闲来”中的“”粒米与厨房有关,而“寸薪”指的是一点点柴禾,也与厨房有关。而②虽然是写厨房,但上下联不对仗,不符合对联要求。第③“汉石周金鸿文永宝,林风山月雅兴长留”中的“金石”等看出与书房有关。第④“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不是写书房的对联,是用在客厅的对联,使用场合不对。⑤“菱花光映纱窗晓,杨柳春风拥画图”是写卧室的,但上下联不对仗。第⑥“窗前草色侵吟席,帘外花香入睡轩”中,“席”、“睡轩”可看出是卧室。
24.请用五个短语准确概括“太平猴魁”的特点,每个短语不超过6个字。
太平猴魁,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沃,云雾笼罩。此茶具有清汤质绿、水色明、香气浓、滋味醇、回味甜的特征。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太平猴魁精工细制,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太平猴魁茶叶有利尿、减肥、防龋齿、美容护肤等多种功效。
【答案】①自然条件优越;②色香味俱佳;③采摘时机讲究;④制作精细;⑤功效较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请用五个短语准确概括“太平猴魁”的特点,每个短语不超过6个字。然后分析材料,材料中一句话可以作为一个层次,根据每句话的内容对其进行概括,“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沃,云雾笼罩”指自然条件;“此茶具有清汤质绿、水色明、香气浓、滋味醇、回味甜的特征。”指色味;“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指采摘时间标准;“太平猴魁精工细制,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指制作;“太平猴魁茶叶有利尿、减肥、防龋齿、美容护肤等多种功效。”总结为功效等,并且要注意字数的限制,宜采用主谓结构的短语。学生自行组织语言即可。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月18日,河北体育学院40名学生因长期旷课且未办理任何手续,而被退学。
清华大学劝退处理了两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两位博士生;
华中科技大学多名本科生学业表现太差,被降为专科生;
合肥工业大学一次性清退了46名硕士研究生;
……
在10月31日教育部举办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再次表示:“时代变了,学校不再是温室,大学生不再是“铁饭碗”,现在有学生不对自己负责,不对家长负责,不对社会负责,他就应该付出自己应有的代价。要让一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谈恋爱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请结合以上材料发表你的观点和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拒绝颓废,肩负使命
今年6月18日,河北体育学院40
名学生因长期旷课且未办理任何手续,而被退学。而类似的事件屡屡见诸媒体。据报道,清华大学劝退处理了两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两位博士生;华中科技大学多名本科生学业表现太差,被降为专科生;合肥工业大学一次性清退了46名硕士研究生……这一系列的被“清退”、被“开除”的现象令人震惊。而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些被开除的学生的背后,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谈恋爱等等无所事事、颓废堕落的表现。
也许有人说大学的做法太过了,甚而至于,有人为这些被清退的学生鸣冤叫屈,更是荒唐至极。说什么“十年寒窗苦读,却被大学一朝抛弃”,这些论调简直是悲哀。笔者认为,这些人的同情心,似乎是在往“农夫和蛇”的方向发展。你今天的同情,换来的将是他对家庭的不负责、不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和民族的不负责,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那么,“少年弱,则国必弱”!
那些仍旧无所事事、浑浑噩噩的青年和那些糊涂的同情者们需知:时代变了,学校不再是温室,大学生不再是“铁饭碗”说开去。告诫当代青年,尤其是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就会被时代的潮流湮没道理。大学生不再是“铁饭碗”,大学教育也不再是精英教育。大学不是“温室”,更不是“象牙塔”,更不是升官发财的敲门砖或终南捷径。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谈恋爱”的现象说开去,说明这些学生在精神退步、不思进取,堪称当今新世纪“垮掉的一代”。他们精神颓废、无所事事,沦为网瘾少年、变为家庭、社会的寄生虫,这是个人、家庭乃至社会、时代的悲剧。被大学开除只是一个惩戒,是一点点代价,如若不悬崖勒马,他们要付出的代价远比被开除学籍,惨重得多。清醒吧,那些堕落的灵魂!
令人可喜的是,我们多数青年,秉承“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精神,在不断地开拓进取,不断地重塑当代青年应有的风范。前一段刷爆“朋友圈”的名校博士兄弟,值得所有人深思。李国平和李国安兄弟俩,一个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五年直博;另一个被保送到中科院物理所,五年硕博连读。但是这两个超级学霸,假期内却在工地上帮母亲打工。他们说“赚钱是其次,我俩只有在工地上,才能亲身体会妈妈多年的辛苦付出。”能懂得父母的苦,经历过生活的苦,遭受过社会的苦,这样孩子怎么会不努力读书呢?
东方潮阔,时代有我。我们当今的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们,应该不断地唤醒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把自己锻造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相信更多的有志青年,一定会以李国平和李国安兄弟等一大批杰出的青年才俊为楷模,不断地打磨自己、提升自己。加油,青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本题要求就“6月18日,河北体育学院40名学生因长期旷课且未办理任何手续,而被退学。清华大学劝退处理了两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两位博士生;华中科技大学多名本科生学业表现太差,被降为专科生;合肥工业大学一次性清退了46名硕士研究生”等系列现象说开去。重点是把握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的话。细读他的话,无疑是对部分无所作为的青年的当头棒喝!那些“垮掉的”青年是清醒的时候了。吴岩的话,包含着三层意思:被开除(“清退”)的学生是咎由自取,学校的做法是对的;第二层,时代在发展变化,必须顺潮流而动,必须与时俱进。大学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了。第三层,不思进取的青年是自甘堕落、是对自己、家庭、社会的不负责,应该受到惩戒。而惩戒不是根本,教育、挽救才是根本,希望这些青年悬崖勒马,不要让更大的悲剧发生,更大的代价出现。
立意角度:
1.从时代变了,学校不再是温室,大学生不再是“铁饭碗”说开去。告诫当代青年,尤其是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就会被时代的潮流湮没道理。大学生不再是“铁饭碗”,大学教育也不再是精英教育。大学不是“温室”,更不是“象牙塔”,更不是升官发财的敲门砖或终南捷径。
2.从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谈恋爱”的现象说开去,说明这些学生在精神退步、不思进取,堪称当今新世纪“垮掉的一代”。他们精神颓废、无所事事,沦为网瘾少年、变为家庭、社会的寄生虫,这是个人、家庭乃至社会、时代的悲剧。要自我拯救,才能实现灵魂的救赎。
3.从被大学屡屡退学、开除的现象说明,这些学生不对自己负责,不对家长负责,不对社会负责,他就应该付出自己应有的代价。被大学开除只是一个惩戒,是一点点代价,如若不悬崖勒马,他们要付出的代价远比被开除学籍,惨重得多。青少年是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清醒的时候了。
素材积累:
1. 6月18日,河北体育学院40名学生因长期旷课且未办理任何手续,而被退学。清华大学劝退处理了两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两位博士生;华中科技大学多名本科生学业表现太差,被降为专科生;合肥工业大学一次性清退了46名硕士研究生……
所以在10月31日教育部举办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再次表示:
“现在有学生不对自己负责,不对家长负责,不对社会负责,他就应该付出自己应有的代价。要让一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谈恋爱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2.前一段刷爆“朋友圈”的名校博士兄弟,值得所有人深思。李国平和李国安兄弟俩,一个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五年直博;另一个被保送到中科院物理所,五年硕博连读。
但是这两个超级学霸,假期内却在工地上帮母亲打工。他们说“赚钱是其次,我俩只有在工地上,才能亲身体会妈妈多年的辛苦付出。”能懂得父母的苦,经历过生活的苦,遭受过社会的苦,这样孩子怎么会不努力读书呢?
3. “读书无用论”是世界上最荒谬的谎言。这两天,“朋友圈”连续爆了两个大事件。一个是,深圳市龙华区“年薪30万聘中小学老师”共吸引了海内外3.5万人报考,其中76人毕业于清华北大,博士23人,近9成是研究生。另一个是是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高级中学招聘20人,其中19人毕业于清华、北大,20人均为硕士以上学历。。
4. 只有遇见生活的苦难,才会获得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获得觉醒。就像清华寒门“学霸”林万东,抑或是北大寒门才女王心仪。不管一个人的处境怎样,是贫寒是落魄也好,是优越是平凡也罢,只要努力,他就能站在比别的孩子更高的起点。世界这么大,我想去走走!在奋斗的年代,你选择了蹉跎,你凭什么能拥有美好生活?
结构层次:
这是一段引语式的材料。“河北体育学院40名学生因长期旷课且未办理任何手续,而被退学”这一现象引出话题。当今的青年应该怎样顺随时代的发展,怎样才能成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必须慎重思考的问题。面对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谈恋爱”的现象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对他们给予了当头棒喝!对此,我们的观点和看法是什么,这自然就应该写成议论文。大就知道,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本题带有新闻时评的味道,而且据媒体报道,对被“清退”的学生,有为其鸣冤叫屈的“同情者”,认为大学的举措失当。故,本文在结构让,可以采用驳论的方式,也就是现在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同时,为了让广大的读者明白,消极颓废、堕落无为的危害性,可以选取充满正能量的例子来说明,我们应该朝好的方向来发展。因此,具体行文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式进行。可举清华寒门“学霸”林万东,抑或是北大寒门才女王心仪,以及李国平和李国安兄弟的例子来与被“清退”的学生进行对比,从而呼告广大青年应该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做有益于家庭、社会、民族和国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