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50 KB
  • 2021-06-08 发布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古各个王朝的核心区域(中国)很小,但与当时王朝之外的文化,有着或密切或疏远的交换关系。即使在过去认为相对封闭的上古时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与周边的文化、种族、宗教、物品上的交融也相当密切。上古三代,各王朝血统都未必像古史传说中“黄帝之苗裔”那么单纯,比如商代,它真的是一个“汉族”或“华夏族”吗?傅斯年就不那么认为,他说,殷人就是“夷人”,殷商建立的王朝,是东夷与西夏冲突交融,甚至是“夷人胜夏”的结果。他还提醒人们,向来被认为是后来中国文化源头的齐鲁,其实也是夷人的中心。还有人更说,殷商的文化渊源“与日后的通古斯族群文化,有相当的关系”。‎ 在我看来,那种整齐同一、秩序井然、边界清楚的“周文化”,恐怕更多地是后世的追怀和想象,就像把周礼归之于周公制作一样。其实,大体能够称为周文化核心的,主要是两个传统的交织,即“礼乐传统”与“巫史传统”。现在看来,春秋战国之前,人们对于所谓“文化”或“传统”,其实处在一种并不“自觉”而只是“自在”的状态,看上去“混沌”的和谐,其实包孕着种种“七窍”的差异。正因如此,“礼崩乐坏”的时代,恰恰成为“文化启蒙”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便导致“百家往而不返,必不合矣”的分化现象,孔子、墨子和老子等学者,儒、墨、道等等潮流,加上各种各样冲突的知识、信仰和风俗,正是在这个多元而分裂的时代产生的,如同余英时先生所说,“道术将为天下裂”的时代,正是中国思想的“轴心时代”,也恰恰提供了后世各种思想与文化的无尽资源。‎ 因此,秦汉一统王朝继承下来并且扩而大之的“中国”,原本是一个杂糅了各种种族、思想、文化和地域,彼此混融交错的空间。不过,汉族“中国”的民族认同、国家意识和文化取向,却在秦汉大一统时代,将这些杂糅的元素第一次凝固重铸起来,从《吕氏春秋》到《淮南子》的思想兼容,从《春秋繁露》到《白虎通》的思想整合,开始形成“中国的”文化世界,而“中国的”文化认同,也逐渐在来自“匈奴”、“西域”、“西南夷”等等的压力下,开始浮现。‎ 应该承认,由于秦代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汉代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想象与传说中“九州”为中心区域的“中国”开始出现,以“华夏”为核心的汉民族开始形成,以天下中央的意识、阴阳五行的观念、王霸道(儒法)杂之的政治、汉字书写的习惯、宗族伦理的秩序等等为基础的“中国文化”开始成型。那个时代的“中国”,既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所说的“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也是《史记·货殖列传》中“汉兴海内为一”一句对中国的自我描述,说明古代中国对于“中国”的认知,到了司马迁那个时代,西面是关中、巴蜀、天水,南面到番禺、儋耳,北面是龙门碣石、辽东、燕涿,东面是海岱、江浙,这已经大体划出“疆域”,它表明“中国”的初步形成。‎ ‎(摘编自葛兆光《叠加与凝固——重思中国文化史的重心与主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原指中国古代王朝的核心区域,范围不大,与周边文化有某种联系。‎ B. “礼乐传统”与“巫史传统”是秩序井然、边界清晰的“周文化”的核心。‎ C. 秦汉一统王朝的“中国”与先秦时期的“中国”,在内容、含义上已有不同。‎ D. 汉民族的形成,既与秦汉时期的文化政策有关,也与“九州”的想象有关联。‎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中国”的概念变迁为主要脉络,阐述了汉民族文化初步形成的过程。‎ B. 作者引用傅斯年的观点是为了证明商代并没有真正的“汉族”或“华夏族”。‎ C. 对于“中国”内涵,作者引用各种史料加以辨析,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D. 作者认为“中国”主要是制度、思想、文化层面的内容,与地理疆域关系不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道术将为天下裂”的时代比大一统时代为后代提供了更多的思想文化资源。‎ B. “中国”文化世界的形成与相应的“中国的”文化认同几乎是同步出现的。‎ C. “中国文化”的形成是文化之间交流融合的结果,也是王朝政权统一的结果。‎ D. 《史记·货殖列传》中“汉兴海内为一”既着眼于地理疆域,也着眼于文化。‎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B 项,“周文华”是“秩序井然、边界清晰的”错,作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文中“在我看来,那种整齐同一、秩序井然、边界清楚的“周文化”,恐怕更多地是后世的追怀和想象,就像把周礼归之于周公制作一样。其实,大体能够称为周文化核心的,主要是两个传统的交织,即“礼乐传统”与“巫史传统””,文中的“大体能够”和“主要”两个词语,就可知题干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中,D项不符合文意。文章最后一段“那个时代的“中国”,既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所说的“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也是《史记·货殖列传》中“汉兴海内为一”一句对中国的自我描述,说明古代中国对于“中国”的认知,到了司马迁那个时代,西面是关中、巴蜀、天水,南面到番禺、儋耳,北面是龙门碣石、辽东、燕涿,东面是海岱、江浙,这已经大体划出“疆域”,它表明“中国”的初步形成”就是在补充说明“中国”初步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疆域”。‎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A项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比较,“并不能说为后代提供更多”,文中只是说到“如同余英时先生所说,“道术将为天下裂”的时代,正是中国思想的“轴心时代”,也恰恰提供了后世各种思想与文化的无尽资源”,从“因此,秦汉一统王朝继承下来并且扩而大之的“中国”,原本是一个杂糅了各种种族、思想、文化和地域,彼此混融交错的空间。不过,汉族“中国”的民族认同、国家意识和文化取向,却在秦汉大一统时代”也可知道二者不能分开进行对比。故选A。‎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碗匠和他的碗 周天红 烂泥田,一个村子最响亮的事儿就是烧碗了。‎ 烂泥田村子口一大块田,那泥巴,扶墙抹墙不行,真的是烂得扶不上墙了。栽秧种谷也不行,栽了秧,不走根,反倒要烂根,没得收成。那泥巴,就适合做碗烧碗。泥质沙细,糗性好,水质也好,捏成碗坯子,放到窑上一烧,轻轻一敲就能听见当当当的清脆响声。那釉质那花纹那造型,一看就是好货色呀。‎ 八爷是村子里最好的碗匠。‎ 八爷拿捏碗坯子,那是村子里最快的。八爷烧出的碗,那更是一绝。造型,釉色,图案,那都是没得挑。能在碗边碗底上搞出花花草草,有鱼有鸟,有人物有动物,买主点着要什么他就能给你烧制出什么。做大寿的能给你烧出老寿星图,结婚办喜事儿的能在上面烧出鸳鸯,外出发财回家造新房的能在上面烧出财神爷,那些图案活灵活现,逼真得惊人。有的人端起碗吃饭时,都只顾着欣赏,翻来翻去地看,碗里的东西打倒了全然不知道。‎ 八爷烧碗的手艺,那是跟着他师傅学的,足足学了三年,他师傅才把最关键那点儿真本事传给了他。师傅传授真本事时,只给八爷提了一个要求:留在他身边!‎ 师傅对八爷说,我一辈子教了数不清的徒弟,学了手艺,都跑出去闯荡了,没有一个能留下来的,其实,他们都只是一知半解,没有学到真本事。如果你一直留下来,我就把最关键最实在的那点儿本事传给你!‎ 八爷说话算话,一直留在师傅身边,烧碗。直到师傅去世,他都没有离开过烂泥田。‎ 八爷也讲究。无论是进门上货的还是收藏老玩意的,还是专门进屋看热闹的,八爷准抽出时间,把烧碗识货的道理和方法一五一十地给你介绍个明白,最后还问上一句,懂起没有?如果你摆脑壳说没听懂,他会继续给你说道说道,直到让你听真了为止。八爷这热情,生意当然好做了。‎ 八爷制碗烧碗的手艺是一绝,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的,每天上门进货的客商络绎不绝。这些年下来,八爷的房屋都翻新三回了,可他家里自己用的碗却还是老样子。‎ 八爷家的碗也是一大特色,没一个好碗,要么是歪的,要么是缺的,要么是花样图案烧残了的,全是歪瓜裂枣的残存货。‎ 碗匠家里用烂碗怪碗,是八爷用不起好碗吗?不是,成天满屋满仓库都是上等的好碗呢,随便用都没问题。是八爷缺心眼儿吗?不会哟,单凭他制碗烧碗的手艺,就知道他是个一等一的聪明人。是八爷脾气怪吗?肯定不是,你看有人进门,不管晴天阴天还是雨天,八爷都是一脸的笑呢。‎ 这是个什么道理呢?烧碗的同行不明白,村里人不明白,来进货买碗的人不明白,就是八爷家的二娃更不明白。二娃是什么人哟,走州下府,啥事情没见过。这些年,二娃靠着倒腾他老爹八爷烧的碗,那是发财了,在县城里有五间门市一个大仓库,小轿车都换了好几辆,不是八爷吼着,差点把老婆都换了。二娃是村子里第一个去过北京首都的。就单是他在人民大会堂广场前照的那张相片拿回村子,一整个村子的人围着看了半下午还舍不得离去,直到天发黑人才小步小步地散了。多大个事儿呀,进个京城,村里人念谈了大半年。‎ 八爷家吃饭喝酒用的那些怪头怪脑的碗,那也是村里人的大事儿,没有人不念谈的。‎ 八爷说,二娃呀,你不懂?你真不懂?‎ 二娃摇摇头。‎ 八爷端起那歪边子的酒碗,喝了一大口酒,说,二娃呀,你看看这个碗,要不是它是个歪边子的残缺货,它还能是我的酒碗?八年了,还是我的酒碗。‎ 二娃听了老爹的话,好像更糊涂了。‎ 八爷看了二娃一眼,继续说,碗匠手里的好碗,最终都不是自己的,留不住呀。就像你和你哥。你哥虽然老实甚至有点笨,可他就像一个我烧坏了的碗,能留在我身边呀。你从小聪明,是只好碗,可你成天在外漂来荡去的,有个大事儿小事儿的,我能靠得上你?‎ 二娃这下听明白了,一屁股坐在屋前的门槛上,半天站不起身来。‎ 这一下子,二娃清楚地记起,自己已经两年零三个月零五天没有回家了。‎ ‎(选自《短篇小说(原创版)》2018年第13期)‎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八爷的师父以“留在自己身边”为条件,答应把最关键最实在的本事传给八爷,一方面体现了师父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也揭示出他自私的性格。‎ B. 为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小说通过设置悬念,例如刻意渲染八爷自己碗的各种缺陷以及村里人的谈论,为的是将八爷的碗与二娃进行对照。‎ C. 小说的语言朴实无华,带有口语化和方言的味道,例如个别句子末尾的语气词,以及“没得收成”等类似表述,读起来亲切自然,而又不乏真情。‎ D. 小说结尾写二娃“已经两年零三个月零五天没有回家了”,说明家庭和亲人在他心中是有一定地位的,同时也暗示了他的悔恨之情。‎ ‎5. 小说中的八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原文概括分析。‎ ‎6. 你从这篇小说中读出了哪些人生哲理?结合自己的经历或阅读经验简要说明。‎ ‎【答案】4. A 5. (1)‎ 耐心诚恳。八爷听从师父的教诲,一直留在师父身边,终于学到了烧碗的真本事。(2)技艺高超,待客诚信。八爷根据不同人的需要烧制不同的碗,同时又给顾客耐心讲解。(3)处世精明,有慈父情怀。他放手让二娃去闯荡,但又期望儿子们能够多回家,可谓用心良苦。 ‎ ‎6. ①“愚”和“智”是相对的,表面的“愚”实则为“智”,所谓“大智若愚”。②残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美丽的,我们要学会珍惜已经拥有的人和物。每个人、每件物品都会有缺点,有缺陷,但自己加以珍爱,就会成为自己的,成为美丽的事物。③事物总有两面性,存在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结合自己的阅历,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A中,“另一方面也揭示出他自私的性格”错,由文章的主题和文中的“八爷看了二娃一眼,继续说,碗匠手里的好碗,最终都不是自己的,留不住呀”可知,八爷的师傅就是想把最好的留在自己身边,并不是他自私。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理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不可泛泛而谈。本题中,“小说中的八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原文概括分析”,文中“八爷说话算话,一直留在师傅身边,烧碗。直到师傅去世,他都没有离开过烂泥田”可看出八爷耐心诚恳;“八爷也讲究。无论是进门上货的还是收藏老玩意的,还是专门进屋看热闹的,八爷准抽出时间,把烧碗识货的道理和方法一五一十地给你介绍个明白,最后还问上一句,懂起没有?如果你摆脑壳说没听懂,他会继续给你说道说道,直到让你听真了为止。八爷这热情,生意当然好做了”可看出技艺高超,待客诚信;“八爷看了二娃一眼,继续说,碗匠手里的好碗,最终都不是自己的,留不住呀。就像你和你哥。你哥虽然老实甚至有点笨,可他就像一个我烧坏了的碗,能留在我身边呀。你从小聪明,是只好碗,可你成天在外漂来荡去的,有个大事儿小事儿的,我能靠得上你?”可看出八爷处世精明,有慈父情怀。‎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人文精神的发掘。作品意蕴的发掘,可以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本题要求“你从这篇小说中读出了哪些人生哲理?结合自己的经历或阅读经验简要说明”,可以从文中“师傅对八爷说,我一辈子教了数不清的徒弟,学了手艺,都跑出去闯荡了,没有一个能留下来的,其实,他们都只是一知半解,没有学到真本事。如果你一直留下来,我就把最关键最实在的那点儿本事传给你!八爷说话算话,一直留在师傅身边,烧碗。直到师傅去世,他都没有离开过烂泥田”看出八爷看似表面上是有点傻,没有像别人一样走出去,可是留下来他学到了师傅真正的手艺,为自己和家庭创造了很多财富,由此可知,我们学习八爷身上的“大智若愚”。由“八爷家的碗也是一大特色,没一个好碗,要么是歪的,要么是缺的,要么是花样图案烧残了的,全是歪瓜裂枣的残存货”“八爷看了二娃一眼,继续说,碗匠手里的好碗,最终都不是自己的,留不住呀。就像你和你哥。你哥虽然老实甚至有点笨,可他就像一个我烧坏了的碗,能留在我身边呀。你从小聪明,是只好碗,可你成天在外漂来荡去的,有个大事儿小事儿的,我能靠得上你”可知残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美丽的,只要我们自己学会珍惜。以上两处可以看出事物是有两面性的,得与失也是相对的,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与认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俄罗斯移动支付笔数同比增长75 倍,加拿大增长12 倍,澳大利亚增长6倍,马来西亚增长8倍,新西兰增长7倍,芬兰增长 5 倍……8 月 15 日,来自支付宝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暑假,伴随着中国人的出境游高峰,一股移动支付的发展浪潮正席卷多国。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去年暑假发表演讲,认为不普及移动支付会让中国游客嫌弃新加坡落后。一年过去,新加坡移动支付普及度果然出现明显增长,出租车、樟宜机场、知名景点中,已经有超过七成支持使用手机付款。新加坡旅游局甚至官方出马,在暑期联合商家向中国用户推出“支付宝价”,对于中国人熟悉的优惠方式,他们显得完全不陌生。不仅是新加坡这样的热门目的地,像迪拜这样的新兴目的地也在奋起直追,银行表示他们正加强与支付宝的合作,期望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将接入支付宝的零售商从现在150家拓展到1000家。‎ ‎(摘自《暑期全球“抢人”招数多:多国移动支付几何级增长》,《北京青年报》2018 年 8 月 17 日)‎ 材料二:‎ 当今,我国的移动通信用户发展迅猛,在医疗支付方面各种移动支付手段都相继推出,移动支付手段在医疗领域能解决传统“挂号、收费、候诊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弊病。因此,应该更好地普及移动支付融入医疗领域。之前患者到医院就医,挂号、候诊、支付都需要排队等候,绝大多数的时间浪费在排队等候上,使得患者的就诊体验降低。医院通过缴费自助设备来进行挂号缴费等项目,减少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在当今社会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应用广泛的投入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中,作为移动支付与医院的患者服务系统的一个交接点,可以让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让患者自助完成就医的各个环节。例如掌上 APP,一个可以支持挂号、患者取药、检查、入院和手术的费用支付软件。在移动支付的过程中,仅通过个人手机就可以悉知医院就诊的各类信息,让患者在家里就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医院排队叫号情况,预约挂号也可以提前在网上预约,手机也会推送检测报告,通过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方式实现在线支付医疗费用,减少就医时间。‎ ‎(摘自胡川《移动支付在医院收费系统中应用的现状与思考》)‎ 材料三:‎ 移动支付的整个过程都是自主的,现在的扫码乘车出售的都是单程票,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售票环节进行结合,避免了现金交易,使得进出站口时间大大缩短。在进站时,乘客可以使用有地铁专门开发的支付 APP 或者是第三方软件(例如支付宝、微信等)购买虚拟的二维码电子票。乘客进站时,只需在具有二维码识别功能的检票机上进行扫码即可进站,此时乘客进站点的位置信息就通过二维码传输到系统中;乘客出站时,经过二维码识别检票机进行扫码,此时的二维码包含出站点的位置信息,通过后台计算进行资金的扣除就完成了整个乘坐和支付过程。二维码电子票验证系统是整个地铁移动支付系统的核心,一般来说传统的地铁站必须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均做出一些调整。因为移动支付发展得很迅速,所以在当时检票口进行设计的时候,很多地铁站的检票口都预留了二维码的识别接口,因此只需在闸机上接入二维码扫描器即可,无须投入过多的成本。‎ ‎(摘自耿伟娜《移动支付在地铁中的应用及发展》)‎ 材料四:‎ 移动支付如今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时代趋势。与国外不同的是,海外发达经济体在“轻现金化”过程中,路径大都从纸币到信用卡再到移动支付,而信用卡普及率仍不高的中国,则直接进入了移动支付阶段。不过,对于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移动支付实现了“弯道超车”,专家持谨慎态度。任何国家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模式都与其习惯、文化、经济密切相关,各国情况不同,相关监管模式及监管制度也不同,因此,不能照抄照搬。同时,随着轻现金社会到来,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技术层面,二维码支付可能产生安全漏洞和隐患。市场层面,部分支付机构可能会挪用备付金或开展不正当竞争,扰乱市场秩序。合规层面,部分市场机构可能会违规收单等。另外,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轻现金社会易对老年人、文盲、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造成伤害,造成个人敏感信息泄露,不利于个体管理金融风险等。此外,取消现金也不能杜绝金融犯罪。‎ ‎(摘自周军《移动支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的出境游促进了世界部分国家移动支付的发展,其中俄罗斯在移动支付方面的发展步伐最大,仅 2018年其移动支付笔数的同比增长率就是芬兰的15倍。‎ B. 在医疗领域,手机等移动设备可以成为移动支付与医院的患者服务系统的一个交接点,比起医院缴费自助设备来,更有利于减少患者就医的时间。‎ C. 作为整个地铁移动支付系统的核心,二维码电子票验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传统的地铁站在软件与硬件两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D. 中国的移动支付不能照抄照搬其他国家,原因是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模式,而且在相关的监管模式及监管制度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加坡在移动支付的普及度方面出现明显增长,特别是在交通、购物和旅游等领域,手机付款的比例很高,这与李显龙总理在 2017 年暑假的演讲有一定的关系。‎ B. 开发一款可以支持挂号、患者取药、检查、入院和手术的费用支付的手机 APP,可以在医疗领域有效解决传统“挂号、收费、候诊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等弊病。‎ C. 乘客乘坐地铁时通过地铁专门开发的支付 APP 或者是第三方软件购买的二维码电子票,既包含了乘客进站点的位置信息,也包含了后台自动计算生成的票额信息。‎ D. 比起海外发达经济体来,中国的移动支付缺少了信用卡这个阶段,这就使得移动支付在技术、市场、规范以及人群歧视、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漏洞。‎ ‎9. 综合四则材料,你认为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应对移动支付带给各领域的变化?请简要概述。‎ ‎【答案】7. A 8. D ‎ ‎9. (1)支持和肯定。对于移动支付为境外游、医疗、城市交通带来变化,特别是在医疗和交通方面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应该支持肯定。 ‎ ‎(2)谨慎。在使用移动支付时,也要抱着审慎的态度,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 ‎(3)研究革新。对于移动支付在技术、市场、合规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方面的漏洞,要通过技术与制度的革新尽快弥补,减少问题的发生。‎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来确定答案。A项,“俄罗斯在移动支付方面的发展步伐最大,仅2018年其移动支付笔数的同比增长率就是芬兰的15倍”表述有误,原文只是说“俄罗斯移动支付笔数同比增长75倍,加拿大增长12倍,澳大利亚增长6倍,马来西亚增长8倍,新西兰增长7倍,芬兰增长5倍”。故选A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辨析,判断正误。D项,强加因果关系,“移动支付在技术、市场、规范以及人群歧视、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漏洞”并非因为“中国的移动支付缺少了信用卡这个阶段”。原文“而信用卡普及率仍不高的中国,则直接进入了移动支付阶段”“任何国家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模式都与其习惯、文化、经济密切相关,各国情况不同,相关监管模式及监管制度也不同,因此,不能照抄照搬。同时,随着轻现金社会到来,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故选D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材料中作者的情感倾向,要结合文中的内容简要概述,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材料一谈的是我国移动支付通过境外游对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影响;材料二主要是谈我国的移动通信用户发展迅猛,在医疗支付方面各种移动支付手段都相继推出及其带来的便捷。材料三谈的是我国移动支付在扫码乘车方面的便捷。材料四表述的是我国移动支付在技术、市场、合规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方面存在的漏洞和隐患。根据四则材料内容,考生应对移动支付带给各领域的变化所持的态度,应是面对移动支付带来的好的影响及便捷应持支持和肯定的态度;对其存在的漏洞和隐患,在使用时要保持谨慎的心态,并对这些漏洞和隐患要想办法予以解决。考生作答时,要结合四则材料进行简要概述。‎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话,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及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正平字子夷,学行甚高,虽庸言必援《孝经》、《论语》。父纯仁卒,诏特增遗泽,官其子孙,正平推与幼弟。‎ 绍圣中,为开封尉,有向氏于其坟造慈云寺。户部尚书蔡京以向氏后戚,规欲自结,奏拓四邻田庐。民有诉者,正平按视,以为所拓皆民业,不可夺;民又挝鼓上诉,京坐罚金二十斤,用是蓄恨正平。及当国,乃言正平矫撰父遗表。‎ 又谓李之仪所述《纯仁行状》,妄载中使蔡克明传二圣虚伫之意,遂以正平、之仪、克明同诣御史府。正平将行,其弟正思曰:“议《行状》时,兄方营窀穸之事,参预笔削者,正思也,兄何为哉?”正平曰:“时相意属我,且我居长,我不往,兄弟俱将不免,不若身任之。”遂就狱,捶楚甚苦,皆欲诬服。独克明曰:“旧制,凡传圣语,受本于御前,请宝印出,注籍于内东门。”使从其家得永州传宣圣语本有御宝,又验内东门籍皆同。其遗表八事,诸子以朝廷大事,防后患,不敢上之,缴申颍昌府印寄军资库。自颍昌取至,亦实,狱遂解。正平羁管象州,之仪羁管太平州。会赦,得归颍昌。唐君益为守,表其所居为忠直坊,取所赐“世济忠直”碑额也。正平告之曰:“此朝廷所赐,施于金石,揭于墓隧,假宠于范氏子孙则可;若于通途广陌中为往来之观,以耸动庸俗,不可也。”君益曰:“此有司之事,君家何预焉?”正平曰先祖先君功名人所知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异时不独吾家诒笑君亦受其责矣竟撤去之。正平退闲久,益工诗,尤长五言,著《荀里退居编》,以寿终。‎ ‎(节选自《宋史·范正平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正平曰/先祖先君功/名人所知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异时不独吾家诒笑/君亦受其责矣/竟撤去之 B. 正平曰/先祖先君功名/人所知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异时不独吾家诒笑/君亦受其责矣/竟撤去之 C. 正平曰/先祖先君功名/人所知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异时不独吾家诒笑君/亦受其责矣/竟撤去之 D. 正平曰/先祖先君功/名人所知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异时不独吾家诒笑君/亦受其责矣/竟撤去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自该书。‎ B. 行状,也称“行述”,旧时死者家属叙述死者世系、籍贯、事迹的文章,多随讣闻分送亲友。‎ C. 御史府,中国古代一种官署名,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D. 五言,即五言诗,又分为五言古诗、绝句、律诗、乐府等,陶潜的《饮酒》就是五言律诗。‎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正平学问很高。他的日常言语经常援引《孝经》《论语》;退位闲居后,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很有成就,《荀里退居编》就是他的代表作。‎ B. 范正平敢于为民做主。向氏在他的坟地上建造慈云寺,范正平在查验时发现坟地实际上是百姓的产业,不能被侵夺,因为这件事得罪了蔡京。‎ C. 范正平十分关爱幼弟。范纯仁去世后,皇帝下诏让他的儿子做官,正平推让给弟弟。当蔡京污蔑《纯仁行状》与事实不符时,正平又代替弟弟被捕入狱。‎ D. 范正平非常爱惜家族名声。颖昌守唐君益上表将正平的住所标为忠直坊,正平认为这是哗众取宠之举,有损自己家族名声,坚决不同意这样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户部尚书蔡京以向氏后戚,规欲自结,奏拓四邻田庐。‎ ‎(2)遂就狱,捶楚甚苦,皆欲诬服。‎ ‎【答案】10. B 11. D 12. B ‎ ‎13. (1)户部尚书蔡京因向氏是皇后的亲戚,谋求跟他们暗中结交,上奏扩展四邻田舍。‎ ‎(2)于是正平去到牢狱,鞭打很厉害,都想屈招服罪。‎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这句话的意思为:正平说:“先祖先君的名望,是人所共知的。十室的乡邑,一定有忠信之人,以后不只是我们家被耻笑,你也会受到责备。最后就撤掉了。”功名在此处是名望的意思,不能分开,且后一句的主语不是“名人”,而是“人”,在名后断开,故排除AD;“亦受其责矣”的主语为君,应在君前断,故排除C。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古诗是一个泛称,包括很多的内容,这样分类不准确,同时乐府诗是从诗歌内容上来分的。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文中“有向氏于其坟造慈云寺。户部尚书蔡京以向氏后戚,规欲自结,奏拓四邻田庐。民有诉者,正平按视,以为所拓皆民业,不可夺”的意思是:户部尚书蔡京因向氏是皇后的亲戚,谋求跟他们结交,上奏扩展四邻田舍。有百姓上诉,正平前去察看,认为所扩展的都是百姓产业,不能侵夺。由此知不是因为向氏在他的坟地上建造慈云寺,而是“户部尚书蔡京因向氏是皇后的亲戚,谋求跟他们结交,上奏扩展四邻田舍,有百姓上诉”而获罪。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以,因为;自结,暗中结交;奏,上奏;整句话的意思户部尚书蔡京因向氏是皇后的亲戚,谋求跟他们暗中结交,上奏扩展四邻田舍。第二句,就,进入;捶楚,鞭打;诬服,屈招服罪;整句话意思为:于是正平去到牢狱,鞭打很厉害,都想屈招服罪。‎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范正平字子夷,学问操行很高,即使日常言语也一定援引《孝经》《论语》。父亲范纯仁去世,皇帝下诏特增加恩荫,让他的子孙做官,正平推让给幼弟。‎ 绍圣年间,任开封府尉,有向氏在他的坟地上建造慈云寺。户部尚书蔡京因向氏是皇后的亲戚,谋求跟他们结交,上奏扩展四邻田舍。有百姓上诉,正平前去察看,认为所扩展的都是百姓产业,不能侵夺;百姓又击鼓上诉,蔡京获罪罚铜二十斤,因此对正平积下仇怨。等到蔡京当政,就上书说正平假托伪作父亲遗表。‎ 又说李之仪记述的《纯仁行状》,虚妄地记载中使蔡克明传达二圣虚位以待的旨意,就把正平、李之仪、蔡克明一起逮捕到御史府。正平将要去时,他的弟弟正思说:“讨论《行状》时,兄正在经营墓穴之事,参加修改是我范正思,和兄长有什么关系?”正平说:“当朝宰相之意是针对我,而且我是兄长,我不去,兄弟都将不能逃脱,不如我自己承担。”于是去到牢狱,鞭打很厉害,都想屈招服罪。只有克明说:“按照旧制,凡是传达圣上的话语,在皇上面前记在本子上,拿出御印盖上,在内东门注册。”于是让人从他的家中拿来永州时传达圣上话语的本子上盖有御印,又验证内东门注册都相同。他遗表上的八件事,儿子们因为是朝廷大事,为防备后患,不敢上奏,上交给颍昌府加印寄放在军资库。从颖昌拿来遗表,也都符合实情。此案就撤销。正平被羁管到象州,李之仪被羁管到太平州。正逢赦令,正平得以回到颖昌。唐君益任守臣,上表将正平的住所标为忠直坊,取自皇帝所赐的“世济忠直”的碑额。正平告诉他说:“这是朝廷所赐,刻在金石上,标于墓道,用来恩宠范氏子孙是可以的;如果在通途大道上成为往来的景观,让平凡庸俗的人产生轰动,是不可以的。”唐君益说:“这是官吏的事,与你们家有何关系呢?”正平说:“先祖先君的名望,是人所共知的。十室的乡邑,一定有忠信之人,以后不只是我们家被耻笑,你也会受到责备。”最后就撤掉了。正平退位闲居时间长了,作诗更精,尤其擅长五言诗,著有《荀里退居编》,因年老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①‎ 唐·柳宗元 寓居湘岸四无邻,世网难婴每自珍。‎ 莳②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 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 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 注释:①此诗是作者元和九年在永州时作。②莳:种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作者跟随崔中丞应邀造访郊外居住的卢少尹一事。‎ B. 首联点明郊居之地是在湘江岸边,四周无邻,渲染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 C. 古代称甘草为国老,浊酒为贤人,此处既写药、樽照应,又暗示崔中丞的身份。‎ D. 尾联自然高妙,语意双关,“为五禽戏”既写实,又暗指自己被小人戏弄。‎ ‎15.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颈联描绘了一幅环境清幽的闲居画面。清泉浅浅,回漩在石上,傍依着高高的柳树,而小路婉转在垂下的藤条间隔的绿竹中。抒发了作者对卢少尹郊居生活的羡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闲适、诗意、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为五禽戏’既写实,又暗指自己被小人戏弄”错误。“五禽戏”,后汉名医华佗创造的一种强身运动,因动作模仿五种禽兽的姿态而得名。听说你还善于作五禽之戏,难怪出门时鸥鸟都与你亲密无间。这里是指胸中没有机心的自然无为状态。领悟了某种道理后,就可以锻炼形体、修身养性为已任,忘却机心,胸中坦荡,这样就真正地融人大自然。而不是“又暗指自己被小人戏弄”。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本题为两问,立足颈联内容,抓住相关意象及特征等分析概括画面的特点;然后回答诗句表达的作者的情感,除了回答出具体的情感,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回答诗句的表现手法,要先答出具体的手法,然后再回答此手法的具体表现和表达效果。联系诗文作答是鉴赏的必然步骤。“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清泉萦回在浅浅的石滩上,高高的柳树也种植在周围;小路弯曲在青藤之间,时时有绿竹相衬。写一路上的景色,泉、径、石、藤、高柳、绿筠,诸种景致都显示出一种田园雅趣,身处其中的诗人一行自然也觉得心清神爽,飘然尘外。这两句也有提起下文的作用:在如此环境中归隐田园、忘却尘世,也应该是必然的选择吧。结合标题“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及注释内容“此诗是作者元和九年在永州时作”等分析可知,诗中极力描摹卢遵摆脱尘网后的欣悦生活,虽然其居所清冷寂寥,但可以心无挂碍、悠然自得。抒发了作者对卢少尹郊居生活的羡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作者写“________,________”,不仅渲染出阴沉昏暗的雨前景象,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直接写出了浔阳城里的民歌声音嘶哑,反衬出琵琶声的美妙动听。‎ ‎(3)苏轼在《赤壁赋》中善用对比手法。例如同是饮酒,自己是“举酒属客”,曹操则是“_________同时乘舟,自己是“驾一叶之扁舟”,曹操则是“________”。‎ ‎【答案】 (1). 俄顷风定云墨色 (2). 秋天漠漠向昏黑 (3). 岂无山歌与村笛 (4). 呕哑嘲哳难为听 (5). 酾酒临江 (6). 舳舻千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顷、漠、笛、呕哑嘲哳、酾、舳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近,第 28 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深圳拉开帷幕。为什么书博会能成为一个 的具有节日特质的盛会?因为书籍从来都是让人怀有崇敬情愫的载体。农耕时代,即便不是读书人也会把读书放在 的位置,所谓“耕读传家”即是此意。而书籍反过来推动生产力发展,改变人生命运,助力个人梦圆成真,更有 的实证。阅读作为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既是文化的主要内容,又是文化发展的手段工具,无论对个人、城市还是民族、国家而言,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新时代更要奏响阅读最强音。‎ 深圳近年来秉承“阅读永恒,载体创新”为理念,将发展数字阅读视为培育新阅读的重点,让阅读形成了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同步发展。首家无人书店现身深圳,刷脸进店、刷脸出门,让未来感十足的购书空间与传统纸质书籍组合产生的“冲突感” ,给读者带来新的体验与惊喜。这也启示我们,只有不断倡导读书求知、奋发好学、蓬勃向上的文化观念,(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举世瞩目 五体投地 俯拾即是 扑面而来 B. 闻名遐迩 顶礼膜拜 俯拾即是 首当其冲 C. 举世瞩目 顶礼膜拜 比比皆是 扑面而来 D. 闻名遐迩 五体投地 比比皆是 首当其冲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深圳近年来秉承“阅读永恒,载体创新”为理念,将发展数字阅读视为培育新阅读的重点,让阅读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同步发展。‎ B. 深圳近年来秉承“阅读永恒,载体创新”的理念,将发展数字阅读视为培育新阅读的重点,让阅读实现了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同步发展。‎ C. 深圳近年来秉承“阅读永恒,载体创新”为理念,将发展数字阅读视为培育新阅读的重点,让阅读实现了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同步发展。‎ D. 深圳近年来以“阅读永恒,载体创新”为理念,将发展数字阅读视为培育新阅读的重点,让阅读形成了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同步发展。‎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才能让城市书香浓郁、内涵丰蕴,才能让城市品位高雅、温暖美好,也才能厚植文化底蕴、焕发创新活力 B. 才能让城市品位高雅、温暖美好,才能让城市书香浓郁、内涵丰蕴,也才能厚植文化底蕴、焕发创新活力 C. 才能让城市书香浓郁、内涵丰蕴,才能厚植文化底蕴、焕发创新活力,也才能让城市品位高雅、温暖美好 D. 才能厚植文化底蕴、焕发创新活力,才能让城市书香浓郁、内涵丰蕴,也才能让城市品位高雅、温暖美好 ‎【答案】17. C 18. B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举世瞩目,指的是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书博会”是大家都关注的盛会,不是人,不能用名声来形容,故“举世瞩目”合适。五体投地,指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顶礼膜拜,比喻降服自我的傲慢,对于真修行的僧人并不需要别人的顶礼,而通过顶礼来表示自心放下自我的一些不良习惯 去觉悟佛法,后形容对人崇拜崇敬到了极点。形容位置,应该用顶礼膜拜,表示崇敬而不是佩服。首当其冲,意为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扑面而来,就是朝着你的方向过来,可以说风雨雪等扑面而来。语境中“让未来感十足的购书空间与传统纸质书籍组合产生的“冲突感””不是灾难也不是攻击,故用扑面未来。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深圳近年来秉承“阅读永恒,载体创新”为理念”句式杂糅,应该是“以﹍﹍为理念”和“秉承﹍﹍的理念”,故排除AC;D项,“让阅读形成了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同步发展”成分残缺,缺少“形成了”的宾语。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城市”与“城市品位”具有递进关系,故排除BD;“文化底蕴”与“创新活力”在内涵上又高于前面“城市品位”,应放在后面,故选A。‎ ‎20.下面是一回信的主体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您寄呈小说初稿《江乡旧事》已经收到!我抽空浏览了一下,感觉良好。小说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曲折,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不过部分词语使用不当,我已加以斧正。个人意见,务请参考!‎ ‎【答案】①“寄呈”改为“寄来”②“抽空浏览了一下”改为“再三拜读”③“一定”改为“很高”④“斧正”改为“改正”⑤“务请参考”改为“仅供参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一回信的主体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本题中,“寄呈”是个谦词,“呈”字是指自己将书信等恭恭敬敬地给对方看。寄呈说白了就是“寄给”。这里要改为“寄来”。前面人称用语为“您”,可知对对方是尊敬的,此处不该用“抽空浏览了一下”,显得太随意不够重视尊敬。“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表示有一些价值,并不是很大,故“一定”改为“很高”。"斧正"一词,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此处主语是“我”,故改为“改正”。“务请参考”语气太强硬,故改为“仅供参考”。‎ ‎21.下面是某商场的商品销售过程流程图,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答案】用户下单后,订单将经过检验,不合格的订单发回用户修改,合格的订单将进行出库处理,同时将发货票发给顾客。如果商品缺货,将通知采购员进行采购。‎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此类试题解答时,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某商场的商品销售过程流程图”,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需要注意要素“用户下单”“检验”“出库处理”“采购员”等,结合箭头指向,用概括性的语言,准确表述。‎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街头“小广告”被称为是城市的“牛皮癣”。近日,某地城管部门启用了一种“城管网络执法系统”,对违规小广告上留存的号码,开展持续性的呼叫提醒。其中有一位张贴租房广告的居民,在 20 多个小时内被自动呼叫了 7000多次。据报道,该系统已对 100 多个涉及乱张贴小广告的手机号码进行轮流不断地呼叫,已有十余人接受教育并改正错误,并保证清除自己张贴的小广告。对于此举,有的人表示支持,认为应该在全国推广,也有的人担心会误伤无辜的人。 ‎ 你怎么看待城管部门的这种做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 ‎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答案】“城市牛皮廯”让人深恶痛绝 通过电话追呼系统对违法张贴小广告者进行警告,其实已为全国多城市城管部门所用,也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治理成效。但由于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公民的通讯造成影响,在实施过程中,城管部门要严格遵循相关的行政处罚程序,把握好处罚的尺度。‎ 城管部门应当首先查明违法者的违法事实,进行立案登记并做好证据的保存,告知违法者其违法事实及理由,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主动消除违法情形、接受处理等,并告知其拒不改正、逾期不接受处理的后果(即将采用电话追呼系统进行处罚)。在尽到完全的提醒、告知义务后,城管执法人员应当通过相关的审批制度,经负责人批准后才可采用此种方式,对违法者进行警告处罚。‎ 一是要完善法规,从严震慑。目前《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规定,“在树木、地面、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上刻画、涂写、张贴的,责令限期清除,处以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可见,违法成本很低,难以形成震慑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处罚权限,严格处罚标准,对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给予加倍处罚,增大其违法成本,如此才能让乱贴乱涂者不敢再“肆无忌惮”。‎ 二是要部门联动,切断源头。除了城管部门外,公安、工商、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都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惩处。要加强执法联动,对“小广告”中的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进行登记分类,对借贷、假证、假票等违法“小广告”的信息进行摸底排查,对违法人员实施严厉打击,将其身份信息加入“黑名单”,从源头上根治“小广告”。同时,相关部门也要疏堵结合,划定一些公共信息广告栏,设置合法信息发布窗口,为市民提供生活便利。‎ 三是要加强监督,全民参与。要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宣传“牛皮癣”带来的危害,激发市民保护城市环境的积极性、自觉性,教育引导市民劝导制止城市乱贴“小广告”行为,同时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加大对违法者的曝光力度,让城市“牛皮癣”无处容身,从而形成全民共同参与治理“牛皮癣”的良好氛围。‎ 根治城市“牛皮癣”,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还需要相关部门肩负起责任来,不仅要加大执法力度,打好整治组合拳,而且要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社会监督的积极性,做到既能治标,也能治本,让讨厌的“牛皮癣”不再“野火烧不尽”,让城市环境重新变得光彩亮丽!‎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从命题导向上看,材料及命题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法治等内容。考生如何看待社会热点问题,体现自己的思考,这是本题设计的初衷。引导考生围绕固定的话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态度。根据材料的表述可知,写作话题是围绕“城管部门通过持续性的呼叫提醒促使部分人改正乱张贴小广告行为”展开的。论述对象应该是城管部门的行为,而不是“乱张贴小广告”这种行为。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区分。从写作范式上讲,考生不能脱离城管部门的行为,空谈社会法治、遵守社会公德等内容,而是要具体分析城管部门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基本的价值判断。从具体观点上看,考生既可以从“利”的角度谈“持续性的呼叫提醒”这种行为在矫正乱张贴小广告这种行为方面的突出效果;也应该看到其“弊”,那就是容易伤及无辜。特别是在持续性呼叫提醒之前,应该进行摸底调查,区分“恶意张贴”“初次张贴”“被陷害张贴”等不同的行为,核实情况之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呼叫提醒。这就要求考生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够从具体的层次与细节分析问题,并尝试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