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2.50 KB
  • 2021-06-08 发布

2020_2021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7古代诗歌鉴赏第4讲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新人教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总复习 第4讲 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指诗(词)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各种手法。近年来,从考查角度来看,高考主要从4个角度命题: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 一、把握“2部曲”‎ ‎(一)分类要清——熟知技巧“4类型”‎ ‎(二)通法要明——掌握审题“4审”和解题“3步骤”‎ ‎1.审题“4审”‎ ‎2.解题“3步骤”‎ ‎[温馨提示]‎ ‎①若题干中已明确表达技巧,“第一步”可省略。,②作答时“第二步、第三步”可以合并,也可以调换顺序。‎ 21‎ 高考总复习 ‎ (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 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                                    ‎ ‎                                    ‎ ‎                                    ‎ ‎[解析] 诗歌描写了李将军的居住环境——“冷静”,书房的陈设——“墨画”“一架书”等,借环境描写来烘托李将军有文人的趣味;对次要人物的描写——“侍儿知礼数”,从旁衬托出李将军知书达理、富有文化修养等特点。另外,李将军最突出的特点是喜爱置身书房“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体现了他喜爱读书、个性狂放的一面。答题时要点明手法,将手法的运用同人物形象的塑造结合起来分析。‎ ‎[答案] ①通过环境描写,(明技巧)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释运用)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析作用)②运用衬托手法,(明技巧)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释运用,析作用)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明技巧,释运用),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析作用)‎ 二、突破“4角度”‎ ‎ 表达方式 角度 阐释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因为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 设问 方式 ‎(1)(2019·浙江卷)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2017·浙江卷)这首诗的叙述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3)(2015·浙江卷)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4)(2014·全国卷Ⅱ)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一)描写方式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1.白描 21‎ 高考总复习 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如实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情态面貌,具有传神和突出主体的作用。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只是运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田 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本诗表现了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个议论和抒情的句子,那么,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简要回答。‎ ‎                                    ‎ ‎                                    ‎ ‎[教你分析]‎ 要 求 关键词句 手法 效 果 无抒情议论,怎样表现主题 原上田、山下荒、禾未秀、已修仓 白描 农人辛苦,官府压榨,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主题 ‎[答案] 本诗运用白描手法,(明技巧)寥寥数语勾勒出农人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释运用)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析作用)‎ ‎2.细节描写 一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借助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临发又开封”这一行动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絮二阕(其二)‎ 韩 琦 絮雪纷纷不自持,乱愁萦困满春晖。‎ 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 这首诗中的“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21‎ 高考总复习 ‎                                    ‎ ‎                                    ‎ ‎                                    ‎ ‎[教你分析]‎ 要 求 关键词句 手法 效 果 赏析其妙处 穿入花枝过、蜂儿作队飞 细节描写 狡狯轻薄,语言活泼有致,富有意趣 ‎[答案] ①诗歌第三、四句,通过细节描写来描绘柳絮。(明技巧)②柳絮穿过花枝,巧妙地借来了色香,引来无数蜂儿成队追逐。(释运用)③将柳絮的狡狯轻薄表现得极为形象。这两句语言活泼有致,富有意趣。(析作用)‎ ‎3.正侧结合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为侧面描写。‎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亭柳·赠歌者①‎ 晏 殊 家住西秦,赌②博艺随身。花柳③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 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②赌:与人竞赛。③花柳:借指欢场上的歌舞技艺。‎ 词的上片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歌者技艺的?请简要赏析。‎ ‎                                    ‎ ‎                                    ‎ ‎                                    ‎ ‎[教你分析]‎ 要 求 关键词句 手法 释运用 效果 上片如何表现 歌者技艺 赌博艺随身,斗尖新,高遏行云 正面描写 具有多种歌舞技能,敢和人竞争;技艺新颖独创,不同流俗;声音嘹亮 歌者技艺 高超 21‎ 高考总复习 蜀锦缠头无 数 侧面描写 博得赏赐无数 ‎[答案] ①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明技巧)②词的上片从正面描写了歌者的多才多艺,对歌舞技艺的追求以及高亢嘹亮的歌声,又从侧面描写了歌者受人追捧的情景。(释运用)③表现了歌者的技艺高超。(析作用)‎ ‎4.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写动。动静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动态和静态相互结合,相互映衬。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以动衬静是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后池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                                    ‎ ‎                                    ‎ ‎[教你分析]‎ 要 求 关键词句 手法 效 果 ‎“静”与“动”的角度,赏析 水面平、明镜、照檐楹、忽起、垂杨舞、万点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雨后池塘春景图 ‎[答案] ①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释运用)②诗歌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析作用)‎ ‎5.虚实结合 ‎“实”指的是眼前的、现实的景、物、人、事;“虚”指的是不在眼前的景、物、人、事,不是事实,为心中所想,梦中所见。虚和实之间或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虚实相生”或“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 21‎ 高考总复习 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5.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客 意 元好问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①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客中忆二女 高 启 每忆门前两候归,客中长夜梦魂飞。‎ 料应此际犹依母,灯下看缝寄我衣。‎ ‎【注】 ①了了:了然,清楚。‎ 两首诗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                                    ‎ ‎                                    ‎ ‎                                    ‎ ‎[教你分析]‎ ‎[答案] 虚实结合。(明技巧)元诗中,实写自己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虚写归途出现在眼前,仿佛见到儿女们在山间眺望等候父亲归来、听到他们在计算父亲归期的情景。高诗中,实写自己在客居他乡的长夜中,常常梦回家乡;(释运用)虚写回忆中两个女儿一起在门前等候父亲归来,想象她们在灯下依偎在母亲身旁,看着母亲缝制衣服的情景。(释运用)‎ ‎6.多种感觉结合(视听结合等)‎ 多种感觉结合指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个角度,相辅相成,相互衬托,使其所描写的景物更具立体感,使读者身临其境。‎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 杜 牧 21‎ 高考总复习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 ①本诗作于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期间,当时杜牧常去城中开元寺游赏。此篇抒写俯瞰宛溪、眺望敬亭山的今古感慨。②范蠡:辅佐越王勾践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泛舟五湖,经商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后人尊称他为“商圣”。‎ 本诗中间两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绘景物?请简要分析。‎ ‎                                    ‎ ‎                                    ‎ ‎[教你分析]‎ 要求 关键词句 手法 释运用 效果 中间两联如何绘景 ‎ 鸟去鸟来山色里、深秋帘幕千家雨 视觉 看见鸟出没山中,深秋密雨如帘 描绘了安静祥 和的湖光山色 鸟去鸟来山色里、深秋帘幕千家雨 听觉 歌声哭声水声随岁月流逝,楼台笛声悠扬 ‎[答案] 采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诗人抓住山间飞鸟来去之态,秋雨连绵家家挂上天然雨幕之形,绿水之畔人歌人哭、楼台夕照竹笛悠悠之声进行描写,将视觉与听觉有机结合,形态与声音相得益彰,描绘了一幅安静祥和的湖光山色图。‎ ‎(二)抒情方式 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作者直接对有关的人物、事件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少年行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①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 ①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21‎ 高考总复习 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                                    ‎ ‎                                    ‎ ‎                                    ‎ ‎[教你分析]‎ 要 求 关键词句 手 法 效 果 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未收、不拟 直接抒情 收复失地的决心,爱国激情,义无反顾和公而忘私 ‎[答案] ①直接抒情。(明技巧)②后两句直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不收复河湟一带失地,誓不回头眺望故乡。(释运用)③表达了将士们收复失地的决心,克敌制胜的爱国激情,为国捐躯的义无反顾和公而忘私的英雄主义精神。(析作用)‎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可分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情写乐景、托物言志、借古喻今、用典抒情,使情与景有机融合,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渔家傲 朱 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词上阕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                                    ‎ ‎                                    ‎ ‎                                    ‎ ‎[教你分析]‎ 要 求 关键词句 手 法 效 果 景情关系的角度,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 小雨、风、杨柳、恋树湿花 借景抒情 恋春惜春,感伤 ‎[答案] 上阕借景抒情。(明技巧)写暮春时节,纤风细雨,烟笼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在杨柳的青烟绿雾中;水流花落,春光将尽,惹人愁思,(释运用)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惜春,表现了诗人的感伤情绪。(析作用)‎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21‎ 高考总复习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 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ɡ):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                                    ‎ ‎                                    ‎ ‎[教你分析]‎ 要 求 关键词句 手法 释运用 效 果 整体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的情感 朝饮醴泉、鸣彻九州、望八荒 托物言志 性情高洁、心系苍生 表现自己志向高洁,心系苍生,但受排挤打击,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内心苦闷 摧藏、处非位、怆悢、心伤 受打击、不被重用、壮志难酬 ‎[答案]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明技巧)通过对性情高洁、心系苍生、没有同伴、没有共鸣的“凤凰”这个意象的描写,(释运用)抒发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也充分反映了他坚守高洁志向和忧愤深广的情怀,同时反衬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析作用)‎ ‎ 表现手法 角度 阐释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重点考查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对比、衬托、用典、比兴等。‎ 设问 方式 ‎(1)(2018·浙江卷)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2)(2017·浙江卷)这首诗的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3)(2016·天津卷)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4)(2015·安徽卷)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一)衬托 衬托又称“映衬”“陪衬”,就是利用其他一些近似或对立的事物当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 21‎ 高考总复习 形象更加鲜明。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处用桃花潭水之深正衬汪伦对我的情谊之深。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要分出主次,对比是两者分量相当,相得益彰。‎ ‎10.(2014·福建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 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                                    ‎ ‎                                    ‎ ‎                                    ‎ ‎                                    ‎ ‎[教你分析]‎ ‎[答案] 起因: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释运用)表达效果: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明技巧、析作用)‎ ‎(二)对比 对比是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人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封建贵族“朱门酒肉臭”的奢华生活和穷苦百姓“路有冻死骨”的悲惨命运对比得更加鲜明突出,形象地揭露出当时社会的悲惨丑恶状况。‎ 21‎ 高考总复习 ‎11.(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                                    ‎ ‎                                    ‎ ‎                                    ‎ ‎[教你分析]‎ 要 求 关键词句 手法 释运用 效 果 对比手法、分析 终年、寸诚 对比 ‎“终年”与“寸诚”对比 决心之坚 山石细、海波平 细石与大海对比 抱负之大 功难见、命已轻 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 命运之悲 ‎[答案] “终年”与“寸诚”对比,(释运用)表现了决心之坚;(析作用)细石与大海对比,(释运用)表现了抱负之大;(析作用)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释运用)表现了命运之悲。(析作用)‎ ‎(三)用典 用典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分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语典指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诗歌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即运用了与冯唐有关的典故。‎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虞美人 用李后主韵二首(其一)‎ 刘辰翁①‎ 21‎ 高考总复习 梅梢腊尽春归了,毕竟春寒少。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 年光老去才情在,唯有华风改。醉中幸自不曾愁,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 ‎【注】 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词人,入元不仕。‎ ‎“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引用了哪个著名的典故?请简要说明其作用。‎ ‎                                    ‎ ‎                                    ‎ ‎[教你分析]‎ 要求 关键词句 寻典故 效 果 典故出处及作用 阴山海上窖群 ‎“阴山”为匈奴世居之地,“海上”指“北海”,为匈奴极北之地,“窖”指地窖,“群”指羊群,此句出自《汉书·苏武传》‎ 词人借用苏武的故事,表现了对苏武气节的敬仰;结合上句“乱山残烛雪和风”,词人说自己即使身在山中,遭受风雨摧残,但境遇也好过苏武,襟怀之高尚令人感叹;“乱山”“残烛”“风雪”与“阴山”“海上”“窖群”一一对应,表现了词人以古人为师友,砥砺志节,不忘故国之思 ‎[答案] 词人引用的是苏武牧羊的典故。(明技巧)这一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词作的内容,表现了词人从容面对风雪,以古人为师友,砥砺志节,不忘故国的高尚襟怀。(析作用)‎ ‎(四)比兴 ‎“比”不是单纯的比喻,包括的面较宽,这就如朱熹所说的“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时;“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兴”就是托物寓情,是寄托,也是联想,其作用是含蓄、蕴藉,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比、兴经常一起用而不分彼此,只要用了比或者兴,就可以说用了比兴手法。不要做单一分析。如《孔雀东南飞》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比兴手法的作用是为了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13.(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桃 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21‎ 高考总复习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                                    ‎ ‎                                    ‎ ‎                                    ‎ ‎[教你分析]‎ ‎[答案] ①以“桃之夭夭”起兴,(明技巧)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析作用)②以桃设比,(明技巧)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释运用)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析作用)③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析作用)‎ ‎(五)渲染 渲染是用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容、描绘或烘托,以营造某种气氛,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增强艺术感染力的表现手法。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的着力描写。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渲染了春涧的寂静。‎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青玉案 贺 铸①‎ 凌波②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③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 ①贺铸:为人耿直,才兼文武,可惜官职低微。此词作于作者晚年退居苏州时。②凌波:形容女子轻盈的步态。③蘅皋:长满杜蘅的沼泽地。‎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                                    ‎ ‎                                    ‎ ‎[教你分析]‎ 21‎ 高考总复习 要求 关键词句 手法 释运用 效 果 鉴赏 表现 手法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博喻 把闲情比作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梅子成熟时下的雨 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 渲染 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 闲愁之浓闲愁之深 ‎[答案] 这里运用了渲染的手法,(明技巧)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释运用)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析作用)‎ ‎ 修辞手法 角度 阐释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是考查重点。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 设问 方式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 ‎(3)诗中某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它的艺术效果。‎ ‎(一)比喻 内涵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修辞手法。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 运用比喻可以使语言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举例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五首(其二)》]‎ 分析: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垆边女子光彩照人、洁白明媚,表现了诗人对江南风景、人物的痴迷和依恋之情。‎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 近 王 铚①‎ 山雪银屏晓,溪梅玉镜春。‎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莫②贫游世,龙钟老迫身。‎ 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注】 ①王铚:曾为枢密院编修官,因忤奸相秦桧意,‎ 21‎ 高考总复习 遭到贬斥。②索莫:孤寂沮丧的样子。‎ 第一联写“山”和“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加以分析。‎ ‎                                    ‎ ‎                                    ‎ ‎[教你分析]‎ 关键词 修辞 释运用 效 果 山雪银屏 比喻 山如银色屏风 突出山的巍峨、雪景的明净 溪梅玉镜 比喻 溪如玉镜 突出溪水的清澈 ‎[答案] ①首联写“山”和“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明技巧)②包裹着积雪的山峦像一道银色的屏风;清澄的溪水像一面白玉的镜子。(释运用)③形象地展示出一幅春日将临的明丽画面。(析作用)‎ ‎(二)比拟 内涵 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彼物来写。‎ 作用 使用比拟可以让描绘的事物更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表意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感人。‎ 举例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分析:本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①‎ 姜 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②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③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 ①丁未: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吴松:今江苏吴江,是晚唐诗人陆龟蒙生前隐居之地。②商略:商量讨论。③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词的上阕。‎ ‎                                    ‎ ‎                                    ‎ ‎                                    ‎ ‎[教你分析]‎ 关键词 修辞 释运用 效 果 21‎ 高考总复习 燕雁无心 拟人 把燕雁人格化 表现鸿雁悠然自在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拟人 把山峰人格化 表现山峰萧瑟愁苦,正酝酿着一番雨意 ‎[答案] 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明技巧)燕雁随季节而飞的“无心”,暗示了词人自己无心机,纯粹天然;第三、四句写山峰似呈清寂愁苦之色,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雨意,描绘出了雨意酣浓、垂垂欲下的江南烟雨风景。(释运用)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无情物着上了有情色,道出了无限沧桑之感。(析作用)‎ ‎(三)夸张 内涵 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着意夸大或缩小。‎ 作用 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举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李白《秋浦歌》) ‎ 分析:本句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明了诗人愁思之深重悠长。‎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崖州城作①‎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 ①此诗为诗人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请从运用修辞和抒发情感两方面分析“鸟飞犹是半年程”一句的妙处。‎ ‎                                    ‎ ‎                                    ‎ ‎                                    ‎ ‎[教你分析]‎ 关键词 修辞 释运用 效 果 鸟飞、半年程 夸张 即使是鸟儿,也要半年才能飞到,言离开京师之遥远 对京城深深的眷念之情,对回京之难的感叹 ‎[答案] ①这一句使用夸张手法。(明技巧)②人不能像鸟那样自由快速地飞翔,可是即使是鸟儿,也要半年才能飞到,极言自己离开京师之遥远。(释运用)③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京城深深的眷念之情,以及对回京之难的感叹。(析作用)‎ ‎(四)借代 21‎ 高考总复习 内涵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或借事物的局部(或特征)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作用 借代的运用可以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 举例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分析:句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指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了词人的伤感情怀。‎ ‎1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①韦苏州: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                                    ‎ ‎                                    ‎ ‎                                    ‎ ‎[教你分析]‎ 诗歌 关键词 修辞 释运用 效 果 韦诗 月皎如烛 比喻 月光如烛 描绘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 赵诗 冷晕 借代 用“冷晕”代月光 突出月夜寒气袭人,预示天气变化 ‎[答案] 韦诗:比喻。(明技巧)以烛喻月,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释运用)渲染了寂静的气氛,流露出诗人的孤独无依。(析作用)‎ 赵诗:借代。(明技巧)借“晕”代月,并配以“冷”字,(释运用)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析作用)“晕”又预示天气变化,结构上引出下句,含蓄地道出内心的孤独凄凉。(析作用)‎ ‎ 结构技巧 21‎ 高考总复习 角度 阐释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诗歌的篇章结构即诗歌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的构思技巧主要指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抑扬、铺垫等。‎ 设问 方式 ‎(1)(2016·全国卷Ⅱ)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2)(2011·湖北卷)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3)(2010·全国卷Ⅱ)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一)卒章显志 诗言志,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方式,是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这种构思立意追求的是“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19.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渡百里湖 查慎行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 涸鳞①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注】 ①涸鳞:比喻处于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百姓。‎ 诗歌的尾联在谋篇布局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                                    ‎ ‎                                    ‎ ‎                                    ‎ ‎[教你分析]‎ ‎[答案] ①卒章显志。(明技巧)②诗歌前三联描写了湖面宽阔,湖水较浅,船行速度缓慢,岸边的树木越显高大,百姓在盼望下雨的情景。最后一联则表明,只要能让百姓得到雨水缓解旱情,即使自己渡湖时遇到风浪也在所不惜的心情。(释运用)③直抒胸臆,突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析作用)‎ 21‎ 高考总复习 ‎(二)以景结情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 ①元和五年(810),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首诗尾句在写法上与中间两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                                    ‎ ‎                                    ‎ ‎[教你分析]‎ 关键词 修辞 释运用 效 果 暗风吹雨 以景结情 暗风寒雨渲染悲凉气氛,惋惜、愤懑、痛心等诸多情感融于景语之中 无尽的想象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案] ①中间两句是叙事抒情,尾句是以景结情。(明技巧)②诗人借暗风寒雨渲染悲凉气氛,将自己的惋惜、愤懑、痛心等诸多情感融于景语之中。(释运用)③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析作用)‎ ‎(三)抑扬 抑扬是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损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分为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无论哪种表现形式,都是为了突出后者,强调后者。‎ ‎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21‎ 高考总复习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                                    ‎ ‎                                    ‎ ‎                                    ‎ ‎[教你分析]‎ ‎[答案] ①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②山泉虽无名,却有映地照天、飞空作雨之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形成先抑后扬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明技巧,释运用)这样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铺垫。(析作用)‎ ‎(四)铺垫 铺垫是指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从全诗看,诗歌重心应当在后两句勾勒的特立独行、孤傲超绝的“钓翁”形象上,而诗歌前两句展现的冰天雪地、万籁俱寂的景象,便是这“钓翁”的背景,其居于次要地位,起到辅助作用。也正是因为有了诗歌第一、二句的铺垫,“钓翁”的形象才更加鲜明。‎ ‎22.(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 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阊阖④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⑤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 ①曹将军霸: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                                    ‎ ‎                                    ‎ 21‎ 高考总复习 ‎[教你分析]‎ 关键词 修辞 释运用 效 果 画工如山貌不同 铺垫 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 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 迥立阊阖生长风 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 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答案] (1)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释运用)②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析作用)‎ ‎(2)①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释运用)②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析作用)‎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