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5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向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 务。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包含了更多文化期待。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近年来,我国公 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图书 馆、文化馆、农家书屋、电子阅报栏等来到群众身边,正在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当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设施建起来之后,提升使用效率的问题便摆在了人们面前。 有群众反映,一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农家书屋“只见房子不见读者”等现 象在一定范围存在。究其原因,是由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日渐 呈现出差异化、多样化趋势,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错位”。改变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等现象,关键要在供给侧发力,找准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需要改变此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内容单一、供给缺 乏弹性等问题,更好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对接。现实中,我国农村人口结构不断变 化,相关需求也日益多元。在这种背景下,围绕公共文化的投入不能是一次性的,应当在 内容资源上不断进行更新,同时在载体上也应与时俱进,更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人们 更便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比如,现在不管城市还是农村,父母都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 阅读习惯,儿童图书馆经常人满为患,儿童图书的借阅量占不少图书馆外借图书的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理应加大儿童图书的采购量、扩大儿童阅览室的面积。让服务内容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才能缩小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之间的差距。
我国文化资源日益丰富,群众的文化选择空前广泛,欣赏水平也日渐提升。如果公共文化供给更新缓慢,不对群众胃口,自然会导致吸引力不足。需要看到,我国的公共文化 需求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当群众呼唤动态的、社交化的文化服务时,公共文化服务就不 能全都是静态的、非社交化的读书、看报、看电影;当群众习惯于从移动互联网上获取资讯 和娱乐时,公共文化服务就不能仅停留在物理空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就必须重 视群众在文化需求方面发生的变化,掌握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让文化之风 充盈社会空间,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比如,一些地方探索以“智慧+”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 务,打造社区“智慧书房”;一些地方突破传统服务界限,充分呼应群众所需,为放学后无人 看管的孩子开办“四点半课堂”;还有地方挖掘本地戏曲、民乐的优势,构建有鲜明地方特 色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等。事实证明,立足本地特点,贴近群众需求,才能有效提 升群众的获得感,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
(摘编自张贺《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精准供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随着政府逐渐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力度,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 化服务设施网络。
B.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不高,是导致一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 用率低下的原因。
C.为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需要在内容资源上和文化载体上不断有所创 新,与时俱进。
D.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就要根据群众需求的变化,将文化服务由静态、非社交化转 变为动态、社交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一段阐释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及我国政府在这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B.文章围绕公共文化服务需精准供给的观点,采用了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进行论证。
C.第四段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了公共文化服务应重视群众文化需求方面发生的变化。
D.文章列举某些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措施,以论证立足当地特点满足群众需求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的建立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宣传以提升其使用效率。
B.公共文化服务,要随着群众文化需求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才能实现“精准供给”。
C.不顾城乡差别,只以城市人需求为标准的单一化的模式,导致了农村书屋没有读者。
D.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文化事业,应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材料一: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生活垃圾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维护生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
第三条 本市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程分类体系,积极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
本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市场运作、城乡统筹、系统推进、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四条 本市生活垃圾按照以下标准分类:
(一)可回收物,是指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
(二)有害垃圾,是指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及其容器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
(三)湿垃圾,即易腐垃圾,是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
(四)干垃圾,即其它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
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标准,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活垃圾特性和处置利用需 要予以调整。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生活垃圾管理 工作综合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生活垃圾管理工作。
……
市房屋管理部门负责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义务。
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生活垃圾处理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市城管执法部门负责对查处违反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行为的指导和监督。
……
(节选自《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材料二
垃圾分类判别流程图
材料三:
要让垃圾真正减量化、资源化,关键在前端分类。如果政府预算能够考虑到“前端”需要,提供专项资金激励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对分类指导志愿者、从事“二次分拣”的
保洁工等给予补贴,加大环卫分装、分运设备的投入,那么垃圾分类的推行效果就会更明显。
北京 北京市从2011 年起,每年新增多个城镇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府陆续向试点小区免费发放分类垃圾桶等设施,并确保分类后的垃圾能分类运输、处理,真正实现垃圾减量。
上海 在上海市,居民将垃圾进行分类,投交可回收物便能换得积分,并获得自己的一本“绿色账户”。今后,加入“绿色账户”不仅可以兑换礼品,还有希望获得上海市动物
园等五大公园的门票。
杭州
在杭州市部分社区回收厨余垃圾的垃圾桶里,绿色塑料袋上标明了每袋垃圾的门牌号。居民每天扔出的厨余垃圾,都会有专人蹲守验收打分,得分情况则公示在垃圾分类试点积分示意图上。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一目了然。
(摘编自张春燕《关于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环卫科技网)
4.根据材料,下列行为不符合有关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的一项是(3 分)
A.王晓红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自家没开包装的过期药品都投放到有害垃 圾桶。
B.某社区有一居民临时找了个空塑料矿泉水瓶,装了油漆,用完后就把空桶扔到了路边的可回收物垃圾桶。
C.一场秋雨过后,复兴小学的学生刘娜娜把校园内枯黄的落叶清扫收拢在一起,并倒入 湿垃圾桶。
D.文文准备把她的废弃陶瓷花盆扔到垃圾桶,仔细阅读《条例》后,她就把陶瓷花盆扔到 干垃圾桶。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海市制定《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是立法工作,所以条例第一条内容体现出依法治理 先要有法可依。
B.从《条例》第五条,可以看出生活垃圾的管理,是在人民政府领导和统筹协调下各部门 分工明确的系统工作。
C.在农村,将剩饭剩菜喂养牲畜家禽,瓜皮果核还有残花落叶用作肥料等,是对生活垃 圾的资源化处理。
D.源头减量、前端分类和循环利用是生活垃圾管理的三个重要环节,它们各自独立,互 不关联。
6.请结合材料,概括有关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前端分类的具体措施。(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新鲜空气可以使你致命
阿尔特•布克伍德
烟雾曾经一度是洛杉矶最大的吸引力,而现在则遍及全美国,从比尤特、蒙大拿到纽 约城,人们都在习惯于这种被污染了的空气,以致呼吸别的空气反而感到很困难。
最近我到各处讲演,我停留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亚利桑那州的弗拉格斯塔夫,那里 海拔大约7000 米。
当我走出机舱的时候,立即就闻到一种独特的东西。
“这是什么味道?”我问了一下在机旁接我的人。
“我什么也没闻到。”他答道。 “有一种很明显的气味,这是我所不能适应的。”我说。
“啊,你讲的一定是新鲜空气。许多人从飞机走出来呼吸到他们从未呼吸过的新鲜空气。” “这会怎么样呢?”我不免有所顾虑地问。
“没关系。你刚才呼吸的就像别的空气一样,这对你的肺部会有好处的。”
“我也听过这种说法,”我说“,不过,要是这是空气的话,我眼睛为什么不淌水呢?”
“对于新鲜空气,眼睛是不淌水的,这就是新鲜空气的优点;你还可以节省许多揩眼泪
的优质纸。”
我环顾周围一下,各种物体一片清晰明澈。这可是一种奇特的感觉——我反而感到 非常不舒服。
我的主人意识到这一点,他想使我消除顾虑,说:“这不必担心。反复试验证明你可以 日日夜夜呼吸新鲜空气,对你的身体是不会有任何损害的。”
“你刚才所讲的,无非是叫我不要离开这里。”我说,“在大城市生活过的人,谁也不能 长时间呆在新鲜空气的地方,他忍受不了新鲜空气。”
“好吧,新鲜空气要是烦扰你的话,你为什么不给鼻子捂一块手帕而用嘴巴呼吸呢?”
“对了,我要试试。不过,如果我早就知道要到一个除了新鲜空气便没有别的空气的地方的话,我就应该准备好一个外科手术用的面罩。”
沉默地开车大约15 分钟后,他问“:现在你觉得怎样?”
“是了,我想对了。现在可以肯定,我不打喷嚏了。”
“这里是不需要打喷嚏的。”这位陪同的先生承认说,他又问道,“你原来那地方是不是要打大量的喷嚏?”
“老是要打。有些日子,整天要打。”
“你喜欢打喷嚏吗?”
“打喷嚏并非必要,可是,你要是不打就会死亡——让我请问别的事情吧,这一带为什 么没有空气污染呢?”
“弗拉格斯塔夫大概吸引不了工业的光临,我猜想我们确实是落在时代的后头了。当 印第安人相互使用通讯设备的时候,我们弗拉格斯塔夫才开始嗅到唯一的一点烟尘,可是 风似乎又把它吹跑了。”
新鲜空气实在使我感到头晕目眩。
“这里周围有没有内燃汽车?”我问道“,让我呼吸三四分钟也好。”
“现在不是时候。不过,可以找一部载重汽车。”
我们找到了载重汽车的司机。我在暗中给他一张五美元的钞票。于是,他让我把脑袋凑近汽车的排气管半小时,我立即就恢复了充沛的精力,又能够和人家长谈了。
离开弗拉格斯塔夫,再也没有人像我这样高兴的了。我的下一站是洛杉矶,当我走出飞机的时候,我在充满烟雾的空气中深深地吸了一口长气,我的双眼开始出水了,我开始 打喷嚏了,我觉得又像一个新的人了。
(选自《外国百篇经典微型小说》)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采用夸张笔法,将弗拉格斯塔夫城市设置在海拔7000 米,暗示了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已十分普遍,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态。
B. 小说中写到“我们沉默地开着车”大约有十五分钟,是主人为了让“我”有一段适应这 里空气的时间,也说明他们对给“我”造成的伤害感到愧疚。
C.小说开头由洛杉矶写到全美严重的空气污染以及人们在这种环境之下的不正常表 现,既是概述,也为下文埋下伏笔,匠心独具,手法高明。
D.小说直接展现“我”的主观感受,间接提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极度夸张的言行举止,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观感冲击。
8.小说中的题目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9.小说中的“我”在新鲜的空气中有哪些异常的感受和表现?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请结
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题。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元至正初,举江浙乡试,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安进曰:
“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难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
“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安从克集庆,进郎中。吴元年,初置翰林院,首召安为学士。时征诸儒议礼, 命安为总裁官。寻与李善长、刘基、周祯、滕毅、钱用壬等删定律令。黄州初下,思得重臣 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坐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陈友定兵 攻城,安召吏民谕以顺逆,婴城固守。援兵至,败去。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 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 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及官侍从,宠愈渥。御 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 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洪武元年四月,江西行 省参政阙,帝以命安,谕之曰:“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安辞。帝不许。至任,政绩益著。其年九月卒于官。疾 剧,草上时务十二事。帝亲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
(节选自《明史•陶安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朕渡江 / 卿首谒军门 / 敷陈王道 / 及参幕府 / 裨益良多 / 继入翰林 / 益闻谠论 / 江西 上游地 / 抚绥莫如卿 /
B.朕渡江卿首谒 / 军门敷陈王道 / 及参幕府 / 裨益良多 / 继入翰林 / 益闻谠论 / 江西上 游地 / 抚绥莫如卿 /
C.朕渡江 / 卿首谒军门 / 敷陈王道 / 及参幕府 / 裨益良多 / 继入翰林 / 益闻谠论江西 / 上游地抚绥 / 莫如卿 /
D.朕渡江卿 / 首谒军门 / 敷陈王道 / 及参幕府 / 裨益良多 / 继入翰林 / 益闻谠论 / 江 西上游地 / 抚绥莫如卿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含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山长,宋元时为官立书院设置的官名,讲学兼领院务;明清时改由地方聘请,直到清 末山长制被废除。
B.幕府,古代军队出征,使用帐幕做将军府署,称之幕府,后世也称地方军政大吏出行 时的府署。
C.玉帛,指玉器和丝织品,古代常用来作祭祀物品以及国与国之间交往的礼物,后来泛
指珍贵的财物。
D.生祠,旧时指为活人而建的祠庙,建生祠始于西汉,多为民间为纪念官员功德,而自 发地在其生前所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陶安悟性极高,学识渊博。他从小就博览经史书籍,在《易经》方面特别有造诣。在 元朝至正初年就考中了举人,曾经担任过书院山长。
B.陶安有政治眼光,见识超凡。他于乱世避居家中,听闻朱元璋攻占太平,就率众出 迎,向其提出战略谋划,并鼓励他攻取金陵,进而夺取天下。
C.陶安遇事沉着冷静,心怀仁慈。他在陈友定攻来时,召集官吏百姓,坚守城池,打败 敌军后,又释放了敌军胁从者,这些胁从者为此建生祠感念他。
D.陶安任官政绩显著,尽心尽责。他为官一向颇有政绩,任江西行省参政时成绩更加 突出,就在临死前,还草拟了有关国家时务的十二件事,献给朝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坐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
(2)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及官侍从,宠愈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题。
渡河到清河作
王维
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
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
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
回瞻旧乡国,渺漫连云霞。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是一首写景诗。首联选取大河、积水、天涯等意象,描写了一幅开阔壮观、气势磅 礴的景象。
B.随着船行,原来看见水天相接之处忽然分开,远远望去拥有万千人家的郡邑轮廓呈 现在诗人面前。
C.下了船再走进城镇近观,宛然可见一片片的农家桑麻,诗人在此勾勒出城乡自然和 谐的画面。
D.全诗语言凝炼自然,于清新淡雅中独具匠心,营造出一份诗中有画的意境,使人产生 如临其境的感受。
15. 这首诗的尾联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今之众人之所以愚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慨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
刘裕住过的地方如今却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沉痛情感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 题。
文化越开放,越要提高文化安全意识,筑牢文化发展的安全______,这是历史和现实给予我们的宝贵启示。16 世纪以后世界历史发展方向主要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进行的,殖民地的扩张加速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传播,这种强势文化不断_________着其他文化的民族自主性,_________着人类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伴随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基督教节日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由于纽约、伦敦为模板的现代城市文化景观在全球推行,使得许多地方性文化成为被观赏的“文化标本”或消失。这一看上去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文化变迁,( ),其不仅在现实中构造起一个西方化的世界景观,也在人们头脑中植入了西方价值体系,从而深刻影响着人类文化发展进程。如果说早期西方文化霸权具有某种“自发性”的话,那么,“后冷战”时代西方的_________却越来越表现出主动进行议程设置的特征。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藩篱 消弭 销蚀 文化倾销
B. 屏障 销蚀 消弭 文化输出
C. 藩篱 销蚀 消弭 文化倾销
D. 屏障 消弭 销蚀 文化输出
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事实上自始至终是由资本逻辑推动的
B.事实上资本逻辑自始至终都在推动着它
C.推动着它的事实上自始至终都是资本逻辑
D. 自始至终由资本逻辑推动的是事实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由于纽约、伦敦为模板的现代城市文化景观在全球推行,许多地方性文化成为被观 赏的“文化标本”或消失。
B.由于纽约、伦敦为模板的现代城市文化景观在全球蔓延,使得许多地方性文化消失 或成为被观赏的“文化标本”。
C.以纽约、伦敦为模板的现代城市文化景观在全球蔓延,许多地方性文化消失或成为 被观赏的“文化标本”。
D. 以纽约、伦敦为模板的现代城市文化景观在全球被推行,使得许多地方性文化成为 被观赏的“文化标本”或消失。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8 个字。(6 分)
古代中亚各民族中,有些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① ,历史通过口口相传保 留至今。近代以后, ② :一是操突厥语系的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和土库曼人,分布地域较广;二是操东伊朗语支的塔吉克人,主要居住在中亚的南部山区和平原;三是后来的操斯拉夫语系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等,主要居住在 城镇。 ③ ,也保留了自己的语言,比如中亚的东干人等。
21. 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70 个字。(5 分)
2011 年,美国圣路易大学与纽约大学合作开展了一项水稻DNA 基因研究。研究在 针对630 个水稻基因片段的分析下得出,栽培水稻的起源时间大致在公元前8500 年前,地点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在这里,野生稻米被驯化为粳稻,中国的粳稻随后由商人和农民传到印度,与恒河流域的野生稻杂交之后变成籼稻,后又传回中国。由此,中国水稻种植起源说算是铁板钉钉,华夏祖先才是最早驯化野生稻的人。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
我国交通管理部门积极作为,应对城市发展形式的客观要求。大数据、云计算、智慧灯杆、高清探头等,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保障。
材料二:
某市一辆公交车在正常行驶中,突然冲出护栏,坠入江河,后据权威媒体得知事件原委,一名乘客忘记到站下车,与司机发生冲突最终导致惨剧发生。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你结合材料,发表你的看法,写一篇不 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