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00 KB
  • 2021-06-08 发布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普宁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三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快感认为美感、把联想认为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此外还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证和批评认为欣赏。‎ 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了解是欣赏的预备,欣赏是了解的成熟。了解和欣赏是互相补充的。未了解决不足以言欣赏,所以考据学是基本的功夫。但是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只是做到了史学的功夫,却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考据就是一种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向来批评学者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我们把他们区分起来,可以得四大类。‎ 第一类批评者自居“导师”地位。他们对于各种艺术抱有一种理想而自己却无能力把它实现于创作,于是拿这个理想来期望旁人。他们欢喜向创作家发号施令,说小说应该怎样做,说诗要用音韵或是不要用音韵,如此等类的教条不一而足。他们以为创作家只要遵守这些教条,就可以做出好作品来。坊间所流行的《小说作法》《作文法》等等书籍的作者都属于这一类。‎ 第二类批评者自居“法官”地位。“法官”要有“法”,所谓“法”便是“纪律”。这班人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然后以这些纪律来衡量一切作品。这种“法官”式的批评家和上文所说的“导师”式的批评家常合在一起。处“导师”的地位,这派批评家向创作家发号施令说:“从古人的作品中我们抽绎出这几条纪律,你要谨遵无违,才有成功的希望!”处“法官”的地位,他们向创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莎士比亚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克白?”这种批评的价值是很小的。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范围活作品?谁读《诗歌作法》如法炮制而做成好诗歌?‎ 第三类批评者自居“舌人”的地位。“舌人”的功用在把外乡话翻译为本地话,叫人能够懂得。站在“舌人”的地位的批评家说:“我不敢发号施令,我也不敢判断是非,我只把作者的性格、时代和环境以及作品的意义解剖出来,让欣赏者看到易于明了。”这一类批评家的功用在帮助了解。‎ 第四类是印象主义的批评。属于这类的学者所居的地位可以说是“饕餮者”的地位。“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它的印象描述出来。他们主张各人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我自己觉得一个作品好就说它好,否则它虽然是人人所公认为杰作的荷马史诗,我也只把它和许多我所不喜欢的无名小卒一样看待。他们以为批评应该是艺术的、主观的,它不应该像餐馆的使女只捧菜给人吃,应该亲自尝菜的味道。‎ 就我个人说,我是倾向这一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印象派往往把快感误认为美感。在文艺方面,各人的趣味本来有高低。比如看一幅画,“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这两种印象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喜欢读《花月痕》和《吕东莱博议》一类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不禁赧颜,究竟是我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规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我们只说“我觉得它好”还不够,我们还应说出我何以觉得它好的道理。说出道理就是一般人所谓批评的态度了。‎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之《“灵魂在杰作中冒险”——考证、批评与欣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考据是文艺批评的一种,立足于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是欣赏的前提条件。‎ B. 四类不同派别的批评学者所认识的批评的意义不尽相同,方法也不相同。‎ C. 以“法官”自居的批评者比以“导师”自居的批评者更严厉,更重规范。‎ D. 印象主义批评者因为注重对文艺作品的主观感受,所以把快感当作美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形式展开,使论证纲目清晰,逻辑层次井然。‎ B. 文章开篇围绕考证和批评是否即欣赏这一论题,表明观点,并罗列各派做法。‎ C. 文章多处引用名家语录作为论据,充分论证各派观点的正确性,增强说服力。‎ D. 文章巧妙运用饕餮者和捧菜使女两个比喻,形象地指出印象主义批评的特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导师”自居的批评者发号施令,往往能引来一些追随者,因此《作文法》等书籍也还是有市场。‎ B. “舌人”批评者致力于将翻译、理解或查找出来的东西直接呈现给读者,而不会提供个性化的结论。‎ C. 作者对小时候喜欢读《花月痕》一类作品反思,表明人的欣赏趣味会随着个人的成长而不断变化。‎ D. 作为印象主义批评家,作者有自己评价作品的标准,绝不人云亦云,代表了正确的文艺批评的方向。‎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 A项,“考据是文艺批评的一种”错误。根据原文“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考据就是一种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可知,作者认为考据不是文艺批评。‎ C项,“更严厉,更重规范”之说于文无据。‎ D项,“因为注重对文艺作品的主观感受,所以把快感当作美感”强加因果。‎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引用名家语录”“充分论证各派观点的正确性,增强说服力”错误。根据原文“这种批评的价值是很小的。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范围活作品?谁读《诗歌作法》如法炮制而做成好诗歌?”可知,文章多次引用各派文艺批评学者的言论,是为了充分论证其观点的错误,而不是选项所说的正确性。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中,D 项,“作为印象主义批评家”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就我个人说,我是倾向这一派的”可知,作者只是倾向于印象主义,而没有把自己归类于印象主义批评家;“代表了正确的文艺批评的方向”于文无据。故选D。‎ ‎【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建设绿色社会无疑是形势所逼、规律所在、民生所需,但这是一个艰难的长期过程。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第一,相对于环境系统自身的演变而言,人类的干预和影响仍然是有限的。第二,相对于可视性强、具有流动性的和有明确污染致因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等而言,一些可视性不强、易固化而又致因复杂的污染往往容易被忽视,由于其不断的累积性、极端的复杂性和滞后的社会影响等,这类污染也更难治理,比如说土壤污染、基因污染、生物多样性损失等等。事实上,这类污染可能对人的健康和社会持续具有更深层次、更为全面的威胁,而我们目前在这些方面的应对还很薄弱。第三,在社会转变方面,目前的工作重点是转变行政体系、行政行为和调整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等,这是非常艰难的工作,尤其是持续转变是需要考虑其所面临的客观挑战的。第四,相对于制度建设而言,制度的执行是更为复杂、更为艰难的,尤其是制度内化为社会成员自觉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其中甚至还会有扭曲、冲突与反复,这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也是可以充分汲取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智慧的重要方面。第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虽然发生变化,但是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发展与环境的矛盾仍然具有长期性,我们仍然需要平衡发展与环保,在推动环境保护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摘编自洪大用《绿色社会的兴起》,《社会》2018年第6期)‎ 材料二:‎ 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情况趋势图(2007-2015年)‎ 废水排放总量(亿吨)工业废水排放量(亿吨)‎ ‎(数据《2015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材料三:‎ ‎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9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数的29.3%;23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0.7%。‎ ‎112个重要湖泊(水库)中,Ⅰ类水质的湖泊(水库)6个,占5.4%;Ⅱ类27个,占24.1%;Ⅲ类37个,占33.0%;Ⅳ类22个,占19.6%;Ⅴ类8个,占7.1%;劣Ⅴ类12个,占10.7%。‎ 全国31个省(区、市)223个地市级行政区的5100个监测点(其中国家级监测点1000个)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评价结果显示:水质为优良级、良好级、较好级、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分别占8.8%、23.1%、1.5%、51.8%和14.8%。‎ ‎(摘编自《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材料四:‎ ‎20多年前,安吉只知道追赶现代化。余村人靠着山上优质的石灰岩,自办水泥厂,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00多万元。GDP一路高速增长的红火,掩盖不住溪流浑浊、烟尘漫天的黯淡。1998年,安吉在国务院开启的太湖治污“零点行动”中受到了“黄牌警告”。在整治任务的倒逼下,县委、县政府当年就投入8000多万元铁腕治污。不久,大竹海吸引导演李安前来拍摄《卧虎藏龙》,也带来了一拨拨游客。‎ 安吉人初尝“生态”的馈赠,在2001年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并在2003年提出创建全国首个生态县。余村也下了狠心,相继关停矿山和污染企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直降到20多万元。‎ 纠结和苦闷之时,县委班子调整思路、果断决策,提出“坚持生态立县、突出工业强县、加快开放兴县”。这些年,安吉县历届领导班子对三大战略始终坚守不渝,所有引进项目都严格执行一条高压线:污染项目不进来,进来项目不污染。从2005年到2016年,安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12.5%,境内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曲线同向而行、同步而进。‎ ‎(摘编自《安吉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光明日报》2017年11月18日)‎ ‎4. 下列不属于建设“绿色社会”措施的一项是 A. 消除导致土壤污染、基因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损失等的根源。‎ B. 完善环保制度建设,重视制度的执行与制度内化为行为习惯。‎ C. 减少工业废水排放,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各类水源水质。‎ D. 关停各地矿山、水泥厂和石灰窑等企业,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基于环境系统自身的演变规律、环境污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环保制度建设与执行的困难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等诸多因素,建设绿色社会是艰难的漫长过程。‎ B. 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近年来持续下降,而废水排放总量却一路攀升,工业废水排放量在废水排放总量中占比已不足三分之一,可见工业废水对环境影响不大。‎ C. 透过影响生态环境状况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我国大中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湖泊与地下水水质并不理想,其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地下水质被评为差级。‎ D. 浙江省安吉县开展绿色生态乡村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保护环境与增加收入之间应该如何取得平衡,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不具备可持续发展动力。‎ ‎6. 请结合材料,分析安吉县能成功走上绿色发展之路的原因。‎ ‎【答案】4. D 5. B ‎ ‎6. ①正确认识到保护环境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唯眼前的经济利益是图;②强有力的领导,在环保制度的制定与落实上坚持到底;③村民同心,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D 项,“关停各地矿山、水泥厂和石灰窑等企业”错误。原文根据材料四说的“相继关停矿山和污染企业”是安吉的做法,建设绿色社会,强调的是改善或关停污染企业,而不是所有。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中,B项,“工业废水排放量近年来持续下降”错误。根据材料二图表可知,2010年是上升趋势;“工业废水对环境影响不大”于文无据。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本题的答题区间在材料四,主要从思想认识、政府领导、基层群众三个角度分析。关键句有:“在整治任务的倒逼下,县委、县政府当年就投入8000多万元铁腕治污”“余村也下了狠心,相继关停矿山和污染企业”“安吉县历届领导班子对三大战略始终坚守不渝,所有引进项目都严格执行一条高压线:污染项目不进来,进来项目不污染”。据此概括即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胜儿 孙犁 那英勇壮烈的一仗后,小金子受伤回到家里,他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那些东奔西散的马匹,同志们趴在道沟里战斗牺牲……老在他眼前转,使他坐立不安。黑间白日,他尖着耳朵听着,好像那里又有集合的号音、练兵的口令、主任的命令、马蹄的奔腾;过了一会又什么也听不见。他的病一天一天重了。‎ 敌人在田野拉网清剿,村里成了据点。邻居小胜儿母女两个整天为小金子担心,焦愁得饭也吃不下去。她们不让小金子出来,每天把饭食送进小金子藏身的洞里去。‎ 那天,小胜儿两只手抱着饭罐,从洞口慢慢往里爬。爬到洞中间,洞里的小油灯忽的灭了,她小声说:“是我。”把饭罐轻轻放好,从身上掏出洋火,擦了好几根,才把灯点着。洞里一片烟雾,她看见小金子靠在潮湿的泥土上,脸色苍白得怕人,一言不发。她问:“你怎么了?”  ‎ ‎“这样下去,我就死了。”小金子说。‎ ‎“这有什么办法呀?”小胜儿坐在那像在水里泡过的褥子上,“鬼子像在这里住了老家,不打,他们自己会走吗?”她又说,“我问问你,杨主任牺牲了?”‎ ‎“牺牲了。我老是想他。”小金子说,“跟了他两三年,年纪又差不多,老是觉着他还活着。可是哪里去找他呀,想想罢了。”  ‎ ‎“他的面目我记得很清楚,”小胜儿说,“那天,他跟着你到咱们家来,我觉着比什么都光荣。说话他就牺牲了,他是个南方人吧?”  ‎ ‎“离我们有九千多里地,贵州地面哩。你看他学咱这里的话学得多像!”小金子说。  ‎ 小胜儿说:“不知道家里知道他的死讯不?知道了,一家人要多难过!”‎ 小金子说:“先是他同我顶着打。叫同志们转移,后来我受了伤,敌人冲到我面前,他跳出了掩体和敌人拼了死命。打仗的时候,他自己勇敢得没对儿,总叫别人小心。平时体贴别人,自己很艰苦。那天行军,他渴了,我说给他摘个瓜吃,他也不允许。”‎ ‎“为什么,吃个瓜也不允许?”小胜儿问。‎ ‎“因为不只他一个人呀。我心里有什么事,他立时就能看出来。那天,我玩着你捎给我的小马鞭儿,他批评了我。”‎ ‎“他为什么批评你哩?”小胜儿说。‎ ‎“他说是花花绿绿,不像个战士样子,我就把马鞭子装起来了。可是,过了一会,他又叫我谢谢你。”  ‎ ‎“有什么谢头,叫你受了批评还谢哩!”小胜儿笑了一下,“我们别忘了给他报仇就是了!你快着养壮实了吧!”‎ 小胜儿从洞口出来,就和她娘说:“我们该给小金子买些鸡蛋,称点挂面。”  ‎ 娘说:“叫鬼子闹的,今年麦季没收,秋田没种,高粱小米都吃不起。”  ‎ 小胜儿说:“娘,我们赶着织个布卖了去吧!”‎ 娘说:“整天价逃难,提不上鞋,哪里还能织布?你安上机子,知道那兔羔子们什么时候闯进来呀。”‎ ‎“要不我们就变卖点东西?人家的病要紧哩!”小胜儿说。‎ ‎“你这孩子!”娘说,“什么人家的病,这不像亲兄弟一样吗?可是,咱一个穷人家,有什么可变卖的哩,有什么值钱的物件哩?”‎ 小胜儿也仰着脖子想,她说:“要不,把我那件袄卖了吧!”‎ ‎“哪件袄?你那件花丝葛袄吗?”娘问着,“哪有还没过事①,就变卖陪送②的哩?”‎ 小胜儿说:“整天藏藏躲躲的,反正一时也穿不着,不是埋坏了,就是叫他们抢走了,我看还是拿出去卖了它吧!”‎ ‎“依我的心思呀,”娘笑着说,“这么兵荒马乱,有个对事③的人家,我还想早些打发你出去,省得担惊受怕哩!那件衣裳不能卖,那是我心上的一件衣裳。”‎ ‎“可是,晚上,他就没得吃了。”小胜儿说,“今儿个是集日,快拿出去卖了吧!”  ‎ 到底是女儿说服了娘,包起那件衣服,拿到集上去。集市变了,看不见年轻人和正经买卖人,没有了线子市,也没有了花布市,小胜儿的娘抱着棉袄,在十字路口靠着墙站了半天,才得了个买主,把那件衣裳卖了。她心痛了一阵,好像卖了女儿身上的肉一样。称了一斤挂面,买了十个鸡蛋,拿回家来,交给小胜儿,就啼哭起来。‎ 小胜儿没有说话,下炕给小金子做饭。现在天快黑了,她手甩劈着干柳树枝,眼望着火,火在她脸上身上闪照,光亮发红。她好像看见杨主任的血,看见小金子苍白的脸,看见他的脸慢慢变得又胖又红润了。她小心地把饭做熟,早早的把大门上好,就爬到洞口去拉暗铃。一种微小的柔软的声音,在地下响了。不久,小金子就钻了出来。‎ 这一顿饭,小金子吃得很多。吃完了饭,抹嘴说:“有什么吃什么就行了,干什么又花钱?”  ‎ ‎“哪里来的钱呀,孩子,是你妹子把陪送袄卖了,给你养病哩!你可别忘了你妹子!”小胜儿的娘说。‎ ‎“我们这是优待八路军,用不着谢,也用不着报答!”小胜儿低着头笑了笑,收拾了碗筷。‎ 小金子躺在炕上。小胜儿用棉被把窗子堵了个严又严,把屋门也上了。她点起一个小油灯,放在墙壁上凿好的—个小洞里,面对着墙做起针线来,不住尖着耳朵听外面的风声。‎ ‎“你做什么哩?”小金子说。‎ ‎“做我的鞋,”小胜儿低着头说,“整天东逃西跑,鞋也要多费几双。”‎ ‎“像我整天钻洞,不穿鞋也可以!”小金子说。‎ 听着他的声音,小胜儿的鼻子也酸了,她说:“你受了伤,又有病。好好养些日子,等腿上有了力气,能走长路了,就找队伍去。做上了我的,就该给你铰底子做鞋了!”‎ 小胜儿放下活计,转过身来,她的眼睛在黑影里放光。‎ ‎(有删改)‎ ‎[注]①过事:方言,办婚事。②陪送:结婚时娘家送给新娘的嫁妆。③对事:合适,相称。‎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金子虽是文中的次要人物,然而作为抗日队伍中的一员,他杀敌负伤,作者着力刻画了一个爱国爱家、勇敢善战、保护百姓的英雄形象。‎ B. 文中描写小胜儿烧火做饭细节,由闪烁的火光联想到杨主任的牺牲和小金子的康复,生动传神且别具匠心,曲折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C. 本文围绕小胜儿与小金子展开,再现了抗战期间白洋淀人民的真实生活,歌颂了军民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中国农村青年女性的美好心灵。‎ D. 孙犁的小说笔触细腻,写人叙事,多用白描,本文结尾处灯下做鞋的细节,虽只寥寥数语,但朴素自然的语言中饱含深情,末段意韵悠长。‎ ‎8. 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作品擅长刻画农村青年女性的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文中小胜儿的形象。‎ ‎9. 文中大量使用语言描写,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语言描写的作用。‎ ‎【答案】7. A 8. ①爱憎分明。小胜儿爱八路军,恨侵略者。②果敢,有主见。为筹钱救治小金子,坚持卖掉自己准备作为嫁妆的花丝葛袄。③善良朴实。细心照顾小金子,为他的身体担忧;担心杨主任的家人。④心灵手巧,勤劳。做饭,送饭,做鞋子,做马鞭,样样都会,每天忙个不停。 ‎ ‎9. ①推动情节发展。围绕“卖袄救人”的故事,开端、发展、高潮都是通过对话展开。②交待故事背景。文中对话揭示抗日战争正处于激烈胶着状态,反映敌占区人民生活极其艰苦。③塑造人物形象。通过语言,展示小说中各个人物的所思、所为。④丰富小说内容。杨主任是没有正面出场的人物,但通过小金子的语言,杨主任的故事跃然纸上。‎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A 项,“着力刻画一个爱国爱家、勇敢善战、保护百姓的英雄形象”错误。小说主要写小金子在老百姓家养伤的情节,更多的写老百姓如何爱护、照顾小金子,没有着力刻画他爱国爱家、勇敢善战、保护百姓的英雄形象。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分析可知,小说主要通过对小胜儿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我们别忘了给他报仇就是了!你快着养壮实了吧!”体现她爱憎分明;“不知道家里知道他的死讯不?知道了,一家人要多难过!”体现她善良朴实;“我们该给小金子买些鸡蛋,称点挂面”“要不,把我那件袄卖了吧!”体现她有主见;“好好养些日子,等腿上有了力气,能走长路了,就找队伍去。做上了我的,就该给你铰底子做鞋了”体现她心灵手巧。据此概括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具体考查人物描写中的语言描写。‎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通过人物的直接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神态),以及间接烘托(环境、情节、人物的衬托)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形象特点。分析可知,本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开篇部分小金子和小胜儿围绕部队战斗情况以及杨主任的一段对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小胜儿与母亲围绕卖掉准备作为嫁妆的花丝葛袄的对话部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塑造了小胜儿善良朴实、果敢有主见的人物形象。‎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方法。步骤一:仔细审题,明确方向。(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做解释。(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若问的只是“特点”,则略等同于形象特点。步骤二:总体把握,划句分析。确定作者感情倾向是褒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祖父歆,为汉司徒。父延,为太尉。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征命无所就。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承弟昭时为议郎,适从长安来,谓承曰:“今欲诛卓,众寡不敌,且起一朝之谋,难以成功。卓阻兵而无义,固不能久;不若择所归附,待时而动,然后可以如志。”承然之,乃解印绶间行归家,与范避地扬州。袁术备礼招请,范称疾不往,术不强屈也。遣承与相见,术问曰:“昔秦失其政,汉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欲拟迹高祖,何如?”承对曰:“在德不在强。夫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由匹夫之资,而兴霸王之功,不足为难。若苟僭拟,干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术不悦。是时,太祖将征冀州,术复问曰:“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可谓不量力矣!子以为何如?”承乃曰:“汉德虽衰,天命未改,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敌百万之众可也。”术作色不怿,承去之。太祖平冀州,遣使迎范。范以疾留彭城,遣承诣太祖,太祖表以为谏议大夫。范子陵及承子戬为山东贼所得,范直诣贼请二子,贼以陵还范。范谢曰:“诸君相还儿厚矣。夫人情虽爱其子,然吾怜戬之小,请以陵易之。”贼义其言,悉以还范。太祖自荆州还,范得见于陈,以为议郎,参丞相军事,甚见敬重。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守。太祖谓文帝:“举动必谘此二人。”世子执子孙礼。救恤穷乏,家无所余,中外孤寡皆归焉。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及去,皆以还之。建安十七年卒。‎ ‎(选自《三国志•魏书•张范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 B. 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 C. 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 D. 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征即征召,常见于科举制形成之前,多由皇帝出面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B. 绶是一种丝质带子,古代常拴在印纽上,也用于拴勋章;后印绶合称以借指勋章。‎ C. 僭是超越本分的意思,古代指地位居于下的人冒用地位高的人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D. 世子是古代对王爵长子的称呼,对贵族嗣子也可用,以示尊重,但不做正式称谓。‎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范性格恬静,不爱争名逐利。虽然祖父、父亲和弟弟都是汉朝官吏,但他一直没有入朝为官,直到见到曹操后,才出任议郎一职。‎ B. 张范以德服人,决不趋炎附势。面对袁术的盛情邀请,他假称身体有疾,拒不相见;派遣弟弟与袁术面谈时强调汉王室的正统地位。‎ C. 张范勇敢果断,能够讲求道义。在自己的儿子和弟弟的儿子同时被贼人擒获的情况下,他宁愿舍弃自己的孩子,也要保全弟弟的儿子。‎ D. 张范德才兼备,深受各方敬重。曹操请他为自己的军事行动做参谋,世子用对待长辈的礼节对待他,受他救助的人们都衷心归附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卓阻兵而无义,固不能久;不若择所归附,待时而动,然后可以如志。‎ ‎(2)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可谓不量力矣!子以为何如?‎ ‎【答案】10. A 11. B 12. B ‎ ‎13. (1)董卓只是仗恃军队的力量(依仗兵权)而且不讲道义,一定不可能持久;不如选择归附的地方,等待时机再行动,这样之后就能够实现我们的志向。‎ ‎(2)现在曹公打算用几千疲困的军队,来抵御十万的士兵,可以说是没有正确估量自己的力量啊!你认为怎样呢?‎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本题中,“征”征召,“以方正征”是由于做人方正而被征召,表意完整,故应在其后断开;“拜”,授予官职,“拜议郎”,任命为议郎,表意完整,故应断开,排除BC;“董卓作乱”结构完整,应断开,“承欲合徒众”“合徒众”的主语是“承”,故应断开,排除BD。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B项,“印绶合称以借指勋章”错误。印绶,绶带。解下印绶,指辞去官职。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中B项,“派遣弟弟与袁术面谈”错误。根据原文 “术不强屈也。遣承与相见”,意思是,袁术没有强逼他,而是派人请张承与他相见。可知,是袁术请张承与他相见,而不是张范派遣弟弟与袁术面谈。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准确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语句要结合语境,将所翻译的句子放到语境中理解其大概的意思。翻译之前先确定句子中的重要的得分点,比如特殊句式、重点词语、词语的特殊用法等;然后再逐字落实;最后要对所翻译的句子加以润色,如调、删、补、换等。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的重点词语有:(1)阻兵,仗恃军队的力量;固,一定;如志,实现我们的志向。(2)弊兵数千,几千疲困的军队,定语后置句;何如,怎样。‎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他的祖父张歆,做汉司徒。他的父亲张延,做太尉的官职。他性格恬静,乐于道义,淡泊名利,从不接受公荐。其弟名承,字公先,也是知名人士,由于做人方正而被征召,任命为议郎,又升任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想聚合亲信与天下共起讨伐董卓。承之弟张昭时任议郎,恰从长安来,对承说:“现在想讨伐董卓,寡不敌众,况且此事只是缘于一天偶然的商议,驱使田间的百姓作战,士子没有经常安抚,兵士没有训练,难以成功,董卓如果抵挡天下的讨伐,得不到道义上的支持,其统治本来就不稳固、长久;不如先呆在一个地方等待时机行动,然后才能实现志向。”承同意了张昭的建议,于是他解下印绶,辞官不做,从小路回到家乡,与张范一同在扬州隐居。袁术准备好厚礼招请他们,张范假称有病而不能前往,袁术没有强逼他。然后派人请张承与他相见,袁术问他:“往昔周朝衰落,于是有了称霸的桓、文二帝;秦国丧失法度,汉朝把天下接管过来而以法度治理。现在我拥有广阔的土地.众多的人口,想效法汉高祖主事,称霸天下,你有何意见?”张承回答说:“称霸之资在于道义而不在强大。假如以道义而取天下,即使只有一个人的力量,而成就王业,不足为难。但是如果超越本分,自比在上位者,逆时而行,为人民所弃,谁能使他兴旺发达起来?”于是袁术不高兴。在这时,太祖将要进军冀州,袁术又问他:“如今曹操要以弱兵三千,抗拒十万大兵,真可谓不自量力,你认为结果会是怎样呢?”张承于是说:“汉朝虽然不修文德,但是天命没有改变,而今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即使抵抗百万之众也可以了。”袁术于是脸现怒色不高兴,张承就离开袁术回到扬州。太祖平定冀州,派使者迎请张范。张范因为得病而留在彭城,他让张承去见大祖.太祖表奏他为谏议大夫。范之于陵和承之子戬被山东强盗抓住,张范直接到强盗住所去要还二子侄,强盗只把张陵放回。范谢道:“诸君把儿子相还,已经十分厚道了。但是以人之常情,虽然爱怜自己的孩子,然而我却可怜幼小的张戬,请把张陵换回张戬。”强盗被他的大义所感动,把两个都还给了张范。大祖从荆州回来,张范得以在陈州见到他,任张范为议郎,参谋丞相军事,范非常得大祖的敬重。每当大祖征伐之时,常让范和邴原留在许都,辅佐太子。大祖对文帝说:“如有什么行动.一定要向这二人咨询。”世予以子孙之礼相待他们。他经常救济穷困人家,家中无多余的资财,远近孤寡都归附到他那里。别人对他的赠遗他从不反对,但也不用它们,等到他们走的时候,都把它们还回。张范在建安十七年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客怀注 于谦 年年马上见春风,花落花开醉梦中。‎ 短发经梳千缕白,衰颜借醉一时红。‎ 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萧涩行囊君莫笑,独留长剑倚晴空。‎ ‎[注]这首诗是作者任山西、河南两省巡抚时所作。‎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春风”“花开”“醉梦”等字眼,反复回应诗题中的“春日”,开宗明义。‎ B. 颔联中的“千缕白”和“衰颜”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日夜操劳而憔悴的形象。‎ C. “无尺寸功”既是诗人的自谦之辞,更是他渴望报国、建功立业的内心剖白。‎ D. “萧涩行囊”是身居高位而两袖清风的诗人“只留青白在人间”的真实写照。‎ ‎15. 诗的末句“独留长剑倚晴空”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这首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①我仅留一柄倚天长剑直刺苍穹,②句中“长剑”象征诗人的肝胆和志向,“倚晴空”是顶天立地的意思;“独留”则与上句的“萧涩行囊”相对应。③表现了诗人一心为国为民、廉洁坚贞的高风亮节,再现了诗人赤胆忠心、壮志凌云的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A项,“开宗明义”错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辞劳苦,赤忱报国的高尚情怀。首联写作者长期马上颠簸,春日巡行各地的生活,点题,但没有表明主旨,“开宗明义”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该诗首联写作者自己长期马上颠簸,巡行各地。颔联写自己终年劳瘁,以至头发斑白,容颜日衰。颈联引发感慨,离家别乡乃是寻常之事,而报国无功却使自己惭愧不安。尾联慷慨述志,说自己为官清廉,不耻寒酸,只愿能长剑倚天,报效国家。首先理解末句的含义,再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得到感情。独留长剑倚晴空,意思是,可我独留一柄倚天长剑直刺苍穹。那独倚青空的耿耿长剑,正是忧国忧民,顶天立地的诗人胸中的赤胆忠心和凌云壮志的象征。表达了诗人不辞劳苦,赤忱报国的高尚情怀。‎ ‎【点睛】解答情感题要四看,看题目,看作者,看内容,看注释。而内容是主要的,把握内容需要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以雄鹰自喻, 以“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雄鹰自古以来就不可能与那些燕雀同群。‎ ‎(2)在《行路难(其一)》中,李白反复咏叹“行路难”之后,寄寓了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沧海》中,写望海的初得景象,描写大海神奇壮观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鸷鸟之不群兮 (2). 自前世而固然 (3). 长风破浪会有时 (4). 直挂云帆济沧海 (5). 水何澹澹 (6). 山岛竦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鸷、沧海、澹澹、竦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看历史,距离我国第一次提出自主建造天文望远镜已经过去了61年。中国的天文工作者__________从建造60厘米望远镜到利用领先的技术建造著名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经历了__________的蜕变。( )。中国在天文望远镜领域方面的发展也并非仅仅__________于光学方面,而是全方位的。2016年,我国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其直径达到500米。而2017年,中国第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成功发射并于2018年年初正式投入使用。回顾中国天文科学数十年的发展,其中的__________也许只有亲身参与到这场征程的人才能切身体会。中国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史见证了每一个科研工作者体会到新中国许多学科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变化;更能体会到,这也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在每个科学领域的体现。‎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顺藤摸瓜 脱胎换骨 限制 酸甜苦辣 B. 摸着石头过河 旧瓶装新酒 限制 爱恨情仇 C. 摸着石头过河 脱胎换骨 局限 酸甜苦辣 D. 顺藤摸瓜 旧瓶装新酒 局限 爱恨情仇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的技术与人才经过61年的积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B. 61年的积累将我们的技术与人才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C. 为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我们的技术与人才积累了61年 D. 积累了61年,我们的技术与人才被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科研工作者都体会到中国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史,见证了新中国许多学科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变化。‎ B. 中国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史,见证了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科研工作者体会到新中国许多学科发展从有到优,从无到有的变化。‎ C. 中国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史和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科研工作者都见证了体会到新中国许多学科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变化。‎ D. 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科研工作者都能从中国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史中,体会到新中国许多学科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变化。‎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本题中,顺藤摸瓜,比喻按照某个线索查究事情。摸着石头过河,是在勇敢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此处指中国的天文工作者在研究中从无到有,不断总结积累的过程,应选用“摸着石头过河”。脱胎换骨,常用来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旧瓶装新酒,比喻用旧的形式表现新的内容。此处强调蜕变,变化大,应选用“脱胎换骨”。限制,规定范围,不许超过。局限,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此处指天文望远镜发展没有固定在某些领域,应选用“局限”。酸甜苦辣,指各种味道。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种境遇。爱恨情仇,各种感情体验。此处指天文研究的各种体验感受。应选用“酸甜苦辣”。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文段主要讲中国天文望远镜的发展,所填句子是对第1层次得到总结,根据上文“回看历史,距离我国第一次提出自主建造天文望远镜已经过去了61年”,应该强调天文望远镜经历漫长岁月得到积累,发展变化之大。故“61年的积累”作主语,与上文衔接更紧密,同时突显积累的重要作用。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本题中,原语句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见证了”与“体会到”是两套句子结构,保留其一;二是主客体颠倒,“中国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史见证了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应该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见证了中国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史”,排除BC;“体会到中国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史”动宾不搭配,排除A。故选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一项新研究发现,植物对触碰极其敏感,频繁碰触会使植物的生长速度显著变慢。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优化作物生长及增收的新方法。即使对植物轻微触碰也会触发“基因防御反应”,这种机制反复发生就会导致①______。实验显示,②______,“基因防御反应”使其基因组中一定比例的基因发生某种改变,这一过程消耗大量能量,导致植物生长减缓。研究人员表示,尚不清楚植物为何对触碰反应如此强烈,但这项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基因防御反应”机制,③______,以提高产量。他们同时强调,未来还要弄清降低植物敏感性是否会带来负面后果,比如使植物对某些疾病更易感等。‎ ‎【答案】 (1). ①植物生长变慢 (2). ②植物被持续触摸后 (3). ③可以寻找新方法降低作物对触碰敏感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 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分析本题,根据上文研究结论“植物对触碰极其敏感,频繁碰触会使植物的生长速度显著变慢”,关键信息是“植物”“触碰”“生长速度显著变慢”。第1空,根据“这种机制反复发生就会导致”应填出现的结果,就是“植物生长变慢”,第2空,根据下文“这一过程消耗大量能量,导致植物生长减缓”,应填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即“植物被持续触摸后”;第3空,根据下文“以提高产量”的结果,可知应填原因,而原因一定与“植物对触碰”的反应有关,据此应填“寻找新方法降低作物对触碰敏感性”。‎ ‎21.下图是某中学“感受中国文化”计划的构想框架,请将下面的构想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答案】本次“感受中国文化”计划开设书法、象棋、水墨画三个课程,并开展三项活动:利用体育课体验武术,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年终举行太极拳表演和作品展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具体考查框架图的转换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应当先对图形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并提取有效信息,关注图形细节。解答图形转换成文字题,除了要注意图形细节,还要细心审清题目的要求,抓住题眼,确立重点。要根据题干的指令要求和题目所给的条件以及图中所示的内容去找答案,不能抛开题中的条件、图形和作者意图,只凭自己的想当然。还要注意图形中的文字信息不能丟落,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明、得体。如本题,首先看题干文字提示部分,是某中学“感受中国文化”计划的构想框架,可知这个图的主体内容,表述时应该先从下部写起,话头是“感受中国文化”。再关注细节:“课程”与“书法、象棋、水墨画”是包含关系;“活动”与“武术、中国结和剪纸”是包含关系;“体育课”与“手工课”分别与“武术”“中国结和剪纸”构成解说关系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西周时期,当时学校的教学内容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也曾经长期作为我们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今天,国家提出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要求。然而,有的学校、家长、学生,只注重其中某一方面,而不能做到全面培养、全面重视、全面发展。‎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结合材料内容,作为一名高三毕业生,请你准备一次在班会课面向本班同学的主题发言,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分清主次,追求全面发展 各位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分清主次,追求全面发展》。‎ 前几天上网,无意看到一篇有关袁隆平先生的文章,在此之前说到他,我也仅能联想到杂交水稻之类,却未曾想到他除了专业知识,对文史地理的许多知识也颇为熟悉,年轻时还是游泳能手和乒乓健将,更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一次与朋友聊天时,袁隆平更是从圣彼得堡讲到列宁格勒,从列宁格勒又说到了立陶宛,然后再从立陶宛的篮球说到了最近土耳其男篮世锦赛上的波多黎各。又如竹简倒豆般说起波多黎各的维度面积人口等等,语惊四座。‎ 这篇文章给我留下的印象不浅,不仅是因为老人的博学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更是因为它使我重新思考了全面发展这个问题,细想来,许多历史上有影响的人不也十分全面吗?像鲁迅、郭沫若等本都是学医学,后来能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领域中都做出了辉煌贡献,这自然离不开对文史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文化巨人达・芬奇既是美术大师,又是自然科学家,他的绘画把科学知识和艺术想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当时的绘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而众所周知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音乐方面也有很高造诣。‎ 反观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成长在和平幸福的21‎ 世纪,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极大丰富,正是学习的好时代。我们应该比袁隆平老先生他们幸运得多。但在高三一年的学习中,我发现在全面发展的问题上,有不少同学还存在认识误区。因为受到现行教育制度的影响,在学习中会忽视甚至放弃一些学科,轻视一些知识,甚至连一些非高考学科的课都不想上,认为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就是浪费时间。其实不然,知识之间本就不可能是完全独立的,各种知识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促进的益处从我刚才所说的名人事例中就不难看出。‎ 我们应做一个有心人,留心你手边的一本科学画报,亦或是翻杂志时看见的一首小诗,电视上的几条今日要闻,又能耽搁多少时间呢? ‎ 当然,也要提醒文学爱好者、体育运动爱好者还有社会活动爱好者们,还应注意处理好基础课程学习及课外阅读,体育运动等的关系,分清做事的主次,虽是很简单的道理,却也十分考验我们每个人的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学们,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国家的要求,在全面发展的问题上我们质疑过学校,责问过家长,反观我们自己,我们做到了吗?作为即将毕业的高中生,迈向大学的脚步,你调整好了吗?最后,祝愿所有同学都能全面成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 审题:本则材料围绕教育培养人才标准的演变,从三千多年前的“六艺”,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再到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思考“教育要全面发展”的问题。同时提出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学校、家长、学生,只注重其中某一方面,而不能做到全面培养、全面重视、全面发展。据此材料的立意非常清晰,即新的教育体系下如何贯彻全面发展的思想,剖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考生可以从学校、家长、学生任何一个角度展开,也可以综合三个方面分析。写作时还要注意指令性要求,作为一名高三毕业生,在班会时作主题发言,即写一篇演讲稿。‎ 参考立意:1、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2、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分析全面培养人才的意义3、全面发展是新时代人才的自我需求 参考素材:‎ ‎1、人生犹如部汽车,没有一台好的发动机的汽车不叫好汽车。有了一台性能好的发动机,但没有好的车轮,那也不过是一辆一般车。人生在世,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所以有一技之长的同时,还需要其他技能。‎ ‎2‎ ‎、法国一数学家,能把圆周率背到好多位,但他却不会上街买东西,坐公交车,他把这些东西想得太复杂,以致不能完成一些生存所需要的基本东西。很明显,如果你想生存,你必须有一技之长,且必须与其他方面全面发展。否则你将会被这个世界所抛弃。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因此,我们要二者兼得。‎ ‎3、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但不会游泳。有一次被狼追到河边差点丢了性命。与此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狮子、老虎在森林里称王称霸,但在水里,他们不得不屈服于鱼。无论他们再做多少挣扎,那都是徒劳,只能束手就擒,成为鳄鱼的一顿美餐。‎ ‎4、我们学习也是一样。我们每人都有自己强项与弱项,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比別入稍微逊色那么一点。如果我们能把我们的弱项练习得像我们的强项那样,我们也许就不会在考试时有所顾忌。老师在平时也教我们,要我们在保持自己的特长下,将其他学科提上去,保持全面发展。就好像四匹马拉车一样,哪一根绳松了都不行。高考是万人过独木桥,无论你有多么强的优势,只要有弱势学科,就不可能走向理想中的大学。‎ ‎5、我们要保持自己的特长,但在保持自己特长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其他方面的发展。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社会需要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如果只局限于某一种技能,将一事无成。‎ 因此,我们要保持特长,全面发展。既为自己提供更多的生存机会,也为子孙提供更多的生存机会。‎ 仅供示例:“分清主次,追求全面发展”,文体:议论文,格式:演讲稿。开篇以袁隆平学问广博的事例引入,引出话题“全面发展”;进一步举例分析历史上很多伟人都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对比现实,指出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偏科问题;辩证分析发展自我不能走极端,要学会分清主次;最后希望与建议。‎ ‎【点睛】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