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7.00 KB
  • 2021-06-08 发布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20年春四川省叙州区第二中学高一第一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美国文化和图书分类中,虚构文学与非虚构文学是两种主要的类型,虚构文学主要指小说"戏剧、诗歌等,非虚构文学则是纪实文学、散文、传记、调查报告等。1966年美国新闻记者杜鲁门•卡波特《冷血》被视为非虚构文学的发端,作品凭借对新闻背后故事的深入发掘,参与到美国社会60年代的自我反思、批判之中。‎ 回到中国语境,非虚构写作的流行大致有两个脉络,一个集中在文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如《中国在梁庄》《大地上的亲人》等作品;二是集中在新闻领域,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非虚构式的新闻报道如《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少年杀母事件》《了不起的茅侃侃》等成为“10万+”文章。前者主要是专业作家或和文学有密切关系的写作者完成,后者基本上是新闻人、媒体人,很多有在传统新闻媒体工作的经验。‎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对纸媒等传统媒体带来多方面的冲击,使得传统新闻业面临危机,体现之一是很多资深记者跳槽到移动互联网平台,如正午故事、谷雨故事、真实故事计划、《人物》、《南方人物周刊》等。由于非虚构文章经常成为“爆款”,这导致自媒体公号文章追求非虚构的风格,成为新闻性非虚构写作兴起的内在原因。‎ 非虚构写作还与社会学、人类学有一定的关系。一些经典的社会学报告和人类学田野调查现在看起来都带有非虚构的色彩,如美国机械专家韩丁的《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中国社会学家吕途的《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等,都是典型的非虚构作品,呈现出了新中国社会与历史的变迁。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人类学所使用的民族志、口述史、田野调查,对非虚构也完全适用。‎ - 26 -‎ 非虚构写作的伦理问题,主要是写作者与被写作对象的关系,是一种自我与他者的遭遇和交流的过程。好的非虚构作品强调的是自我与他者的平等意识和倾听理念,不是先入为主地用自我的理念来讲述他者的故事,而是首先学会倾听,去站在他者的位置上来理解别人的逻辑,进而把自我的认同相对化,这种自我与他者的对话,既是为了使他者发出主体性的声音,又是对自我的一次反思。非虚构写作“天然”带有一种平民性和人民性。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非虚构作品经常关注平民、底层和社会边缘群体,非虚构的文化职能是让弱势者变得可见;二是非虚构写作者本身也带有去专业化、去职业化的倾向,如新中国以来特别注意培养工人作家、农民作家,也就是说要让工农兵从被描写对象,变成书写的主体,这种“文化翻身”是通过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作为支撑的,而美国创意写作也是一种让非职业作者掌握写作方法,先学会用非虚构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总之,非虚构有两种基本的理念,一是平民意识,写普通人,让弱势者发声,二是全民写作,非虚构打破了写作的专业化、圈子化,鼓励非职业作者借非虚构讲述自己的故事。不过,非虚构写作对流量、点击率的追求,造成新闻性非虚构写作有时候为了吸引眼球,也带有猎奇性和揭秘性,这恰好是需要警惕的地方。‎ ‎(摘编自张慧瑜《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非虚构写作》)‎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虚构文学和非虚构文学是美国文化和图书分类的两种主要类型,而杜鲁门•卡波特《冷血》被视为美国非虚构文学的发端之作。‎ B. 中国非虚构写作大致集中在文学领域和新闻领域,作者来源不同,但他们的作品均有对新闻背景的挖掘、自我批判、自我反思。‎ C. 新闻性非虚构写作的兴起离不开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而非虚构文章经常成“爆款”,导致自媒体公号追求非虚构风格。‎ D. 好的非虚构作品注重倾听和对话,强调自我与他者的换位与平等意识,既可以使他者发出主体性声音,又是对自我的一次反思。‎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非虚构写作”为论题,分析阐释了非虚构写作的由来、类型、特点及创作理念。‎ B. 文章中多处运用了例证法对非虚构文学的不同层面的知识进行阐释,论证颇为有力。‎ C. 文章从非虚构平民化以及去专业化、去职业化阐释了非虚构写作的平民性和人民性。‎ D.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述了中国非虚构写作的发展,逻辑缜密,结构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缺少了那些在传统新闻媒体工作过又有经验的新闻人、媒体人,非虚构文学就不可能得以流行。‎ B. 非虚构作品因采用了社会学、人类学所用的民族志、口述史、田野调查等方法,所以具有真实的魅力。‎ C. 在非虚构写作上,中、美两国均有让非职业作者掌握写作方法,用非虚构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D.‎ - 26 -‎ ‎ 非虚构写作中的平民意识、全民写作、去专业化等方法,导致媒体对流量、点击率、猎奇性、揭秘性的追求。‎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但他们的作品均有对新闻背景的挖掘、自我批判、自我反思”张冠李戴,原文内容为“作品凭借对新闻背后故事的深入发掘,参与到美国社会60年代的自我反思、批判之中”,是对杜鲁门•卡波特《冷血》意义的阐发。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述了中国非虚构写作的发展”错,文章阐释了非虚构文学的由来、类型、特征(跨学科)、两种理念(人民性)等,论证层次应为并列式。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如果缺少了那些在传统新闻媒体工作过又有经验的新闻人、媒体人,非虚构文学就不可能得以流行”错,原文“由于非虚构文章经常成为‘爆款’,这导致自媒体公号文章追求非虚构的风格,这成为新闻性非虚构写作兴起的内在原因”,且“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对纸媒等传统媒体带来多方面的冲击,使得传统新闻业面临危机”是非虚构流行的原因。‎ B项,“因采用……所以……”错误。结合“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人类学所使用的民族志、口述史、田野调查,对非虚构也完全适用”分析,“因采用……所以……”强加因果关系。‎ D项,“非虚构写作中的平民意识、全民写作、去专业化等方法,导致媒体对流量、点击率、猎奇性、揭秘性的追求”错,原文为“非虚构写作对流量、点击率的追求,造成新闻性非虚构写作有时候为了吸引眼球,也带有猎奇性和揭秘性,这恰好是需要警惕的地方”。‎ - 26 -‎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瞠目。校园欺凌对未成年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认为,欺凌事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她向记者讲述,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 ‎“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处理力度不够,会导致他们之后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防治校园欺凌 68.3%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 材料二:‎ 说到底,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显示了儿童社会化进栏中某一环节的缺失,对此,父母难辞其咎。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发嗲、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圆滑市侩、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申明原则。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这种看似离谱的错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园霸凌事件,很多最终只能以“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为结局。‎ - 26 -‎ 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疏浚与治理,也涉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校园霸凌:被娇纵的“邪恶宝宝”》)‎ 材料三:‎ 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Tell them to stop.)‎ 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Walk away.)‎ 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Protect yourself.)‎ 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变现。(Tell an adult you trust.)‎ 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Find a safe place.)‎ 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Stick together.)‎ 寻找新的朋友。(Find opportunities to make new friends.)‎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校园霸凌中校方责任刍议》)‎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众多校园欺凌案频频曝光,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危害,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B. 欺凌事件发生在课间、校外,未能引起老师的重视,是校园欺凌现象越演越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C. 起侮辱性绰号属欺凌的一种表现形式,危害不容小觑。受害者在遭受语言欺凌时,可能产生自卑心理。‎ D. 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完全不适用于校园欺凌事件,有效法律手段的缺失,使霸凌者变本加厉。‎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校园霸凌案发生的原因,但材料一主要从学校的角度加以分析;材料二则主要从家庭的角度进行探究。‎ - 26 -‎ B. 材料二认为,校园霸凌是成人社会权势地位问题的“投射”。“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这种处世态度,会使孩子将暴力奉为真理。‎ C. 因为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所以一个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 D. 外国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应对校园霸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伴而行;二是不跟霸凌者去偏僻的地方;三是勇敢机智应对霸凌者;四是事后要寻求帮助。‎ ‎6. 如何才能预防校园暴力?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答案】4. D 5. C ‎ ‎6. ①老师要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事件,要教育学生正确应对校园欺凌。②学校要加强对校园欺凌的监督和管束。③政府要岀台制裁校园欺凌的有效法律法规。④相关部门和学校之间职责分工要明确。⑤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⑥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广泛参与,通力合作,做好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⑦借鉴别国较好的应对校园欺凌的办法。‎ ‎【解析】‎ ‎【4题详解】‎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D项, “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完全不适用于校园欺凌事件”错误,表述过于绝对。原文说“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并不是“完全不适用”。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C项因果倒置,根据原文可知,应是因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所以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故选C。‎ ‎【6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校园暴力涉及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及政府和相关部门。涉及的各方要做好自己分内之事。而且相关方要互相沟通协作。文中相关信息有“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父母难辞其咎。”“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园霸凌事件”。“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材料三中有借鉴外国应对校园欺凌的办法等。照此筛选文中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得出答案。‎ ‎【点睛】实用类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没有自己的名字 余华 有一天,我挑着担子从桥上走过,拿起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脸上的汗水,他们笑得哗啦哗啦地问我:“你在脸上擦什么?”‎ 我说:“擦汗水呀。”‎ 他们哇哇笑了一会儿后,有一个人喘着气问我:“你是谁?”‎ 我没有自己的名字,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想起来了,他们叫我叫得最多的是:喂!‎ 我就试探地对他们说:“我是……喂!”‎ 他们问我:“我是不是你的爹?”‎ 我点点头说:“嗯。”‎ 我爹死掉后,这镇上的人,也不管年纪有多大,只要是男的,差不多都做过我的爹了。‎ 陈先生还活着的时候,看到别人问我什么,我都答应,陈先生就说:“你们是在作孽。只要是人,都有一个名字,他也有,他叫来发……”‎ 陈先生又对我说:“来发,从今往后,别人不叫你来发,你就不要答应,听懂了没有?”我点点头说“嗯。”‎ 这些天,我常想起从前的那条狗来,他们也叫它傻子,我知道他们叫它傻子是在骂它,我不叫它傻子,我叫它喂。‎ 那个时候我挑着煤一户一户人家送,时常看到那条狗,所以翘鼻子许阿三把它提过来时,我一眼就认出它来了。许阿三说:“喂,你想不想娶个女人?”他们在一边哈哈笑着,一边对我说:“傻子,接过来,这就是你的女人!”‎ 我说:“它是一条狗,是小狗。”‎ 他们哈哈笑起来说:“这傻子还知道狗……还知道是小狗……”‎ - 26 -‎ 我再看到那条狗时,轻声叫了它一下,我说:“喂。”它听到了我的声音后,对我汪汪叫了好几声,我就给了它半个吃剩下的馒头,它叼起馒头后转身就跑。后来,这条狗就天天跟着我了。‎ 后来,这狗就在我家里住了。我出去给它找了一堆稻草回来,铺在屋角。‎ 我坐到稻草上,和我的伴坐在一起。我的伴对我汪汪叫了两声,我对它笑了笑,我笑出了声音,它听到后又汪汪叫了两声,我又笑了笑,还是笑出了声音,它就又叫上了。‎ 我的狗大了,也肥肥壮壮了,翘鼻子许阿三他们见了我就说:“喂,傻子,什么时候把这狗宰了?”‎ 翘鼻子许阿三他们要吃我的狗了,他们拿着一根骨头,把我的狗骗到许阿三家里,关上门窗,拿起棍子打我的狗。‎ 我的狗也知道他们要打死它,它钻到许阿三床下后就不出来了,许阿三他们用棍子捅它,它汪汪乱叫。‎ 他们把一个绳套塞到我手里,他们说:“勒死它。”‎ 我摇摇头,我把绳套推开,他们说:“拿着绳套……去把狗勒死……不去?不去把你勒死……”‎ 我看到陈先生的两只手插在袖管里,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 陈先生在一边说话了:‎ ‎“你们要他帮忙,得叫他真的名字,这么乱叫乱骂的,他肯定不会帮忙,说他是傻子,他有时候还真不傻。”‎ 许阿三他们便围住了陈先生,陈先生说:“他叫来发。”‎ 许阿三搂着我往他家里走,他边走边说:‎ ‎“来发,你我是老朋友了……来发,去把狗叫出来……来发,你只要走到床边上……来发,你只要喂的叫上一声……来发,就看你了。”‎ 我走到许阿三的屋子里,蹲下来,看到我的狗趴在床底下,身上有很多血,我就轻轻地叫了它一声:‎ ‎“喂。”‎ 它一听到我的声音,呼地一下蹿了出来,扑到我身上来,用头用身体来撞我,它身上的血都擦到我脸上了,它鸣鸣地叫着,我还从来没有听到它这样鸣鸣地叫过,叫得我心里很难受。我伸手抱住它,我刚抱住它,他们就把绳套套到它脖子上了,我还没觉察到,我抱着狗的手就空了。‎ 他们回头看看我,哈哈哈哈笑着走出屋去了。‎ - 26 -‎ 这天晚上,我一个人坐在狗睡觉的稻草上,想了很久,我知道是我自己把狗害死的。我摇了很长时间的头,摇完了头,我对自己说:以后谁叫我来发,我都不会答应了。‎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镇上的人,也不管年纪有多大,只要是男的,差不多都做过我的爹了”表明镇上的男人,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在来发面前称“爹”,以此欺侮来发。‎ B. 小说中既写了许阿三他们一帮人的笑,也写了来发的笑。这些笑声里既有许阿三他们的嘲弄,也有来发心中的悲苦和他与小狗交流时的一丝温情。‎ C. 来发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处于劣势,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作为参照物的狗出现后,来发将它由小狗养成了肥壮的狗,这是来发身上人性的光辉的反映。‎ D. 在承蒙别人把自己当人看的一连串亲切的“来发”声中,在自己一直没有名字而现在别人喊出自己名字的时候,来发竟一时冲动出卖了自己的良心。‎ ‎8. 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的“我对自己说:以后谁叫我来发,我都不会答应了”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答案】7. D 8. 通过日常生活故事的叙述,将许阿三等人与陈先生对来发的态度形成对比;通过对来发与许阿三等人对狗的态度的叙述,将不正常的人(傻子)的善良与正常人的残忍(杀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狗对来发的友善忠诚与许阿三等人对来发的嘲讽戏弄也形成巨大的反差;陈先生对来发表面上的善 意与本质上的伪善残忍形成对比。通过一系列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的炎凉,以及卑劣的 人性与善良的兽性形成的反差,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 ‎9.‎ - 26 -‎ ‎ ①表明来发完全丧失了对世人的信任。这句话源于来发对狗的死亡进行的反思。许阿三等人在假意把来发当人看而称他为“来发”时,利用狗对来发的信任以及来发对他们言不由衷的谎言的信任,最终将狗残杀。道德上的欺骗和精神上的打击,使来发完全丧失了对世人的信任。②说明来发已经完全封闭了做一个正常“人”的念头。叫“来发”是世人把他当“人”看,来发“不答应”是一种精神上觉醒后的抗争,抗争的结果却是堵塞了自己通向正常人性的自由意志。变成一个正常人的外部条件有限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在心态的排斥,源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引发的自悲自怜,把来发推向更加非“人”的境地,来发寻求做人权利的个体意识彻底丧失。③提升了作品反映人性及世俗众生相的高度。来发个体身心受到的摧残所昭示的是整个弱势群体的无助状况,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无疑也是最让读者感到震撼与痛楚的地方。‎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项,“来发竟一时冲动出卖了自己的良心”错。结合“许阿三搂着我往他家里走,他边走边说:‘来发,你我是老朋友了……来发,去把狗叫出来……来发,你只要走到床边上……来发,你只要喂的叫上一声……来发,就看你了’”分析,来发在别人把自己当人看待的一连串亲切的“来发”声中,在自己一直没有名字而现在别人不但喊出了自己的名字,而且居然还认为自己是他们的“老朋友”的情况下,来发情不自禁地喊出自己的狗,是想让狗一起来分享自己的喜悦,并不是因为冲动而出卖良心,故意将狗送到许阿三他们手上。故选D。‎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8题详解】‎ - 26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题已经明确分析对比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结合“他们哇哇笑了一会儿后,有一个人喘着气问我:‘你是谁?’我没有自己的名字,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要是男的,差不多都做过我的爹了”“许阿三说:‘喂,你想不想娶个女人?’他们在一边哈哈笑着,一边对我说:‘傻子,接过来,这就是你的女人!’”“陈先生还活着的时候,看到别人问我什么,我都答应,陈先生就说:‘你们是在作孽。只要是人,都有一个名字,他也有,他叫来发……’”分析,许阿三等人与陈先生对来发的态度形成对比;结合“那个时候我挑着煤一户一户人家送,时常看到那条狗,所以翘鼻子许阿三把它提过来时,我一眼就认出它来了”“我再看到那条狗时,轻声叫了它一下,我说:‘喂。’它听到了我的声音后,对我汪汪叫了好几声,我就给了它半个吃剩下的馒头,它叼起馒头后转身就跑”“我的伴对我汪汪叫了两声,我对它笑了笑,我笑出了声音,它听到后又汪汪叫了两声,我又笑了笑,还是笑出了声音,它就又叫上了”“他们就把绳套套到它脖子上了,我还没觉察到,我抱着狗的手就空了”等分析,将不正常的人(傻子)的善良与正常人的残忍(杀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合“我的狗也知道他们要打死它,它钻到许阿三床下后就不出来了,许阿三他们用棍子捅它,它汪汪乱叫”“它一听到我的声音,呼地一下蹿了出来,扑到我身上来,用头用身体来撞我,它身上的血都擦到我脸上了,它鸣鸣地叫着,我还从来没有听到它这样鸣鸣地叫过,叫得我心里很难受”分析,狗对来发的友善忠诚与许阿三等人对来发的嘲讽戏弄也形成巨大的反差;结合“陈先生还活着的时候,看到别人问我什么,我都答应,陈先生就说:‘你们是在作孽。只要是人,都有一个名字,他也有,他叫来发……’”“陈先生在一边说话了:‘你们要他帮忙,得叫他真的名字,这么乱叫乱骂的,他肯定不会帮忙,说他是傻子,他有时候还真不傻。’许阿三他们便围住了陈先生,陈先生说:‘他叫来发’”等分析,陈先生对来发表面上的善与本质上的伪善残忍形成对比。运用对比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将卑劣的人性与善良的兽性形成的反差,写出了社会的炎凉,人性的虚伪、卑劣、冷漠等。‎ ‎【9题详解】‎ - 26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整体阅读,宏观感受,把握作品思想内容,就等于抓住了探究的精髓。抓关键性语句。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作者的评述、诠释的一些关键语句。抓住“文眼”就把握了探究的方向,所以小说中一些内涵丰富的语句,如意蕴丰富的哲理句、意味深长的双关句、生动可感的修辞句、观点鲜明的议论抒情句以及结构上起到重要作用的语句。注意小说这一文体的特征,解读时紧扣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剖析主题。“陈先生在一边说话了:‘你们要他帮忙,得叫他真的名字,这么乱叫乱骂的,他肯定不会帮忙,说他是傻子,他有时候还真不傻’”“许阿三搂着我往他家里走,他边走边说”“这天晚上,我一个人坐在狗睡觉的稻草上,想了很久”等分析,表明来发完全丧失了对世人的信任。在承蒙别人把自己当人看的一连串亲切的“来发”声中,在自己一直没有名字而现在别人喊出自己名字的时候,“来发”情不自禁地喊出自己的狗,许阿三等人最终将狗残杀。使“来发”完全丧失了对世人的信任。结合“陈先生又对我说:‘来发,从今往后,别人不叫你来发,你就不要答应,听懂了没有?’我点点头说‘嗯’”“许阿三搂着我往他家里走,他边走边说:‘来发,你我是老朋友了……来发,去把狗叫出来……来发,你只要走到床边上……来发,你只要喂的叫上一声……来发,就看你了’”“我刚抱住它,他们就把绳套套到它脖子上了,我还没觉察到,我抱着狗的手就空了”等分析,“以后谁叫我来发,我都不会答应了”,说明来发已经完全封闭了做一个正常“人”的念头。“来发”是他的名字,称呼他名字是把他当正常人来看的,但是这样的称呼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不答应”是一种抗争,以沉默来抗争,堵塞了自己通向正常人性的自由意志。来发受到伤害后,只能改变自己,无力改变大环境,写出了社会弱势群体的无助,提升了作品反映人性及世俗众生相的高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楼钥字大防,明州环县人。隆兴元年,试南宫,有司伟其辞艺,欲以冠多士,策偶犯旧讳,知贡举洪遵奏,得旨以冠末等。投贽谢诸公,考官胡锋称之曰:“此翰林才也。”试教官,调温州教授,为救令所删定官,修《海熙法》。议者欲降太学释莫为中祀,钥曰:“乘舆临幸,于先圣则拜,武成则肃播,其礼异矣,可钧敌乎?”改宗正寺主簿,出知温州。属县乐清倡言方腊之变且复起,邑令捕数人归于郡。钥曰:“罪之则无可坐,纵之则惑民。”编隶其为首者,而驱其徒出境,民言遂定。堂帖问故,钥曰:“苏洵有言:有乱之形,无乱之实,是谓将乱,不可以有乱急,不可以无乱弛。’”丞相周必大心善之。迁给事中,朱焘以论忤韩侂胄,除职与郡。钥言:“熹鸿儒硕学陛下因耆者老当此隆寒立讲不便何如俾之内祠仍令修史少俟春和复还讲筳。”不报。赵汝愚谓人曰:“楼公当今人物也,直恐临事少刚决耳。”及见其持论坚正,叹曰:“吾于是大过所望矣。”宁宗受禅,侂胄以知阁门事与闻传命,颇有弄权之渐,彭龟年力攻之。侂胄转一官,与在京宫观,龟年除待制,与郡。钥与林大中奏,乞留龟年于讲楚,或命侂胄以外祠。龟年竟去。寻知婺州,移宁国府,罢;仍夺职。告老至再,许之。侂胄诛,诏起钥为输林学士,迁吏部尚书兼输林侍讲。时钥年过七十,精敏绝人,词头下,立进草,院吏惊诧。位两府者五年,累疏求去。嘉定六年薨,年七十七,赠少师,谥宣献。‎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四》)‎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熹鸿儒硕学/陛下闵其耆/当此隆寒立讲/不便/何如俾之内祠/仍令修史少/俟春和/复还讲筵。‎ B.‎ - 26 -‎ ‎ 熹鸿儒硕学/陛下闵其耆老/当此隆寒立讲/不便/何如俾之内祠/仍令修史/少俟春和/复还讲筵。‎ C. 熹鸿儒硕学/陛下闵其耆老/当此隆寒/立讲不便/何如俾之内祠/仍令修史/少俟春和/复还讲筵。‎ D. 熹鸿儒硕学/陛下闵其耆老/当此隆寒/立讲不便/何如俾之内祠/仍令修史/少俟/春和复还讲筵。‎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宫,原为天区名,后指尚书省。宋代指礼部,掌管典礼事务、科举及官吏升迁等事。‎ B. 释奠,古代学校陈设酒食以祭奠先圣先师的一种祭祀典礼。释奠礼属于“君师”之礼。‎ C. 降兴、嘉定,均为年号。年号是帝王用以纪年的名称,一个皇帝可以使用多个年号。‎ D.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及其生育的皇子公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楼钥学富才高。他的文辞奇伟,应试时虽因犯讳而未能夺得桂冠,却得到考官的赏识;任温州教授时负责修订国家法令。‎ B. 楼钥治政有方。他对造谣者的处置,既不违背律例,又有效地平息了谣言,使民心安定,也得到了丞相的赞赏。‎ C. 楼钥优柔寡断。他在朱熹因得罪韩侂胄而被放到外地做官一事上,虽然替朱熹抱不平,却没有向皇帝上奏。‎ D. 楼钥坚持正义。对于彭龟年因抨击韩侂胄作威作福而被任命为待制去外郡一事,他极力上奏主持公道。‎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罪之则无可坐,纵之则惑民。‎ ‎(2)有乱之形,无乱之实,是谓将乱。不可以有乱急,不可以无乱弛。‎ ‎【答案】10. C 11. A 12. C ‎ ‎13. (1)处治他们又没有定罪的理由,释放他们(他们)又会继续制造谣言迷惑民众。‎ ‎(2)有作乱的形迹,没有作乱的事实,这就叫作将乱。不可以因为有作乱的行迹就操之过急,也不可以因为没有作乱的形迹就放松警惕。‎ ‎【解析】‎ ‎【10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立讲不便”即“站着讲书不方便”,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少俟春和”即”稍微等待春天天气暖和”,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官吏升迁由吏部主管,并不是选项中说的“礼部”主管。‎ 故选A ‎【12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却没有向皇帝上奏”说法错误,原文是说“奏书呈上没有答复”,因此评价楼钥“优柔寡断”也不正确。‎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采分点:“罪”,处治;“坐”,定罪、治罪;“纵”,释放、放纵;“惑”,迷惑。第二句采分点:“是”,这;“谓”,叫作;“以”,因为。‎ - 26 -‎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楼钥字大防,明州鄞县人。隆兴元年,(楼钥)参加礼部考试,有关部门认为他的文章文辞奇伟瑰丽,想要把他列为众多士人中的第一名。由于他的策论中偶然触犯旧讳,知贡举洪遵奏明皇帝,得到旨令将其置于末等的第一名。(楼钥)送诗文感谢各位考官,考官胡称赞他说:“真是翰林的人才。”任用为教官,调任温州教授,做敕令所删定官,编修《淳熙法》。议者想把太学释奠礼降为中等祭祀,楼钥说:“皇帝亲临,见到先圣就行叩拜之礼,见到武成就恭敬地拱手行礼,这些礼节是不同的,能够对等吗?”楼钥改任宗正寺主簿,离京任温州知州。下属乐清县境内传言方腊的祸乱将再次发生,县令速捕了几个散布谣言的人,押送至州府。楼钥说:“处治他们又没有定罪的理由,释放他们(他们)又会继续制造谣言迷惑民众。”(楼钥)将为首的人编为奴隶,又将那些党徒驱逐出境,民间的流言于是平息。政事堂发文书询问缘由,楼钥回答说:“苏泡曾说:"有作乱的形迹,没有作乱的事实、这就叫作将乱。不可以因为有作乱的行迹就操之过急,也不可以因为没有作乱的形迹就放松警惕。”丞相周必大心里很欣赏他。升任给事中。朱熹因为议论时事得罪了韩胃,被削去职名放到外地做官。楼钥上书说:“朱熹是饱学大儒、皇上怜悯他年老,现在正值隆冬季节,站着进不方便,不如给他宫观之职:仍让他修史,稍待春天天暖和、再让他回到讲学之处”奏书呈上没有答复。赵汝愚对人说:“楼公是当今的人才,只是担心(他)遇事较少刚正明决罢了。”等到(他)看到楼钥坚决坚持自己的看法,赞叹说:“这件事情大大超出我的预料。”宁宗继承帝位,韩侂胃作为知阁门事参与听事传达命令,很有窃弄权力的苗头,彭龟年极力攻击他。韩侂胃官升一级,给予在京宫观之职,彭龟年被任为待制,离开京城去外郡。楼钥与林大中上奏,请求留下彭龟年任经筵官,或者让韩侂胄出外主管宫祠。彭龟年最后还是离京。不久(楼钥)为婺州知州,调任宁国府,罢免又被削去职名。(楼钥)两次上书告老,得到了准许。韩侂胄被杀后,宁宗下诏起用楼钥为翰林学士,升礼部尚书兼翰林侍讲。当时楼钥已年过七十,精力充沛,反应灵敏,超过常人,诏敕的提要刚传下,(楼钥)立即献上草稿,院吏都惊诧不已。在两府任职五年,多次上疏请求离职。嘉定六年逝世,终年七十七岁,追赠少师,授予“宣献”的谥号。‎ ‎(二)古代诗歌阅读 - 26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南海 文天祥①‎ 朅来②南海上,人死乱如麻。‎ 腥浪拍心碎,飙③风吹鬓华。‎ 一山还一水,无国又无家。‎ 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注】①文天祥(1236~1283),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此诗写于文天祥兵败被执,被押解南去又回返的途中。②朅来:指离开。③飙:暴风。‎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离开南海,看到死人多得像乱麻一般,侧面交代了这里曾发生过激烈的战争。‎ B. 最后一联借景抒情,并卒章显志,写出了作为抗元名臣的文天祥凛然的民族气节。‎ C. 颈联中“还”和“又”二字很有分量,加强了句中语气,增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 D. 暴风吹来,波涛涌起,浪花里散发出浸泡尸体的腥味,作者鬓发已白,心情难抑。‎ ‎15. 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答案①途中见到人民死于屠刀之下而生的极度悲愤之情。②时光逝去,自己早生华发却不能救民于水火的无奈伤痛。③被押解北上,国破家亡的痛苦和感伤。④男儿志向不变,要继续与敌人进行长期斗争的坚贞不屈的决心。‎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歌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最后一联借景抒情”分析错误,“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意思是“男儿千古以来的志向,我的生命没有尽头志向便不会停止”,直抒胸臆,表达出坚定的志向和凛然的民族气节。因此最后一联抒情方式应为直接抒情,“借景抒情”表述有误。故选B。‎ ‎【15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诗歌情感,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本题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解答时可根据平时对诗人了解,结合注释逐句分析诗歌内容,然后归纳。文天祥是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由诗下注释可知,这首诗写在文天祥兵败被执,被押解南去又回返的途中,诗中充满了亡国破家的痛苦之情。首联“朅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写离开南海北上,看见由于战乱死人多得如乱麻一般,既写出了战争的惨烈,又写出了人民惨遭杀戮的情况,表达出诗人的极度悲愤之情。第三句“腥浪拍心碎”写血腥味的海浪拍打着沙滩,使诗人的碎,表达出诗人不能杀敌报国的悲伤与痛苦。第四句“飙风吹鬓华”写海风吹白了诗人的鬓发,慨叹自己年华老去,表达不能上阵杀敌的无奈。颈联“一山还一水,无国又无家”写诗人悲叹丢失了一座又一座的山,一片又一片的海,没有国家又何来的家庭,抒发国破家亡之痛。尾联“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直抒胸臆,表明要与敌人坚持斗争的决心,表达出诗人坚定不移的志向和永不改变的民族气节。‎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之后,舰船连绵、旗帜遮天的景象。‎ ‎(3)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秋天辽阔高远,流水远去的景象。‎ ‎【答案】 (1).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2). 谣诼谓余以善淫 (3). 舳舻千里 (4).‎ - 26 -‎ ‎ 旌旗蔽空 (5). 楚天千里清秋 (6). 水随天去秋无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蛾”“诼”“舳”“蔽”“清”“际”。‎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徽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____,并可根据需要______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____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中国人民的贡献。‎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26 -‎ ‎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 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勘查任务。‎ D. 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 “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 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 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应俱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东山再起 B. 应有尽有一览无余轻而易举再接再厉 C. 一应俱全一目了然轻而易举东山再起 D. 应有尽有一目了然易如反掌再接再厉 ‎【答案】17. B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修改。“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这句话的句子主干为“这艘船经历了任务”很显然“经历了任务”搭配不当,应该把“经历”改为“执行”或者“完成”。故选B项。‎ 点睛:作答病句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另外,像这类题目还要结合语境辨析。‎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 - 26 -‎ 连贯。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该句之前是“对不熟悉的人而言”,因此AB不恰当,后面强调实验室多,并未提及迷失方向,因此选C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该词不符合语境,因此排除A、C项;“再接再厉”,用以指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符合语境。“易如反掌”和“轻而易举”;都表示“事情容易办”;但易如反掌一般用于一些确实容易办到的事。因此排除D项,故本题选B项。另外,“一应俱全”,一切齐全,应有尽有。“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这里强调的是应该有的全都有了,一切齐备。‎ ‎20.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 50 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教书”改为“从教”; (2). ②“光临”改为“前往”或“参加”; (3). ③“惠赠”改为“奉上”“奉送” 或“敬赠”; (4). ④“先睹为快”改为“指正”或“斧正”; (5). ⑤“快来了”改为“将至”或“将临”。‎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命题者设计了一封信的主要内容,有意在其中用错部分词语,然后在题干中指出“有五处不得体”,答题时一要注意找出不得体之处,二要注意符合“五处”的要求。题目切合生活实际,难度不大。“教书”属于口语,同前面的书面色彩较浓的“获悉”不对口径,应改为书面语色彩较浓的“从教”或“执教”;“光临”是敬词,用在表述对对方的尊重,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前往”或“参加”;“惠赠”也是敬词,不能用于己方,应改为表示尊敬的“敬赠”或“奉上”;“先睹为快”只能用在表示自己希望能尽先之意,不能用于对方,可改为使用敬词“斧正”或“指正”;“快来了”口语色彩较浓,宜改为同全文书面语体一致的“将至”或“将临”。‎ - 26 -‎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弄懂语言场合。题干指出这是一封信,就已经在暗示应使用书面语体,加之信一开头使用的“获悉”一词,更明确交代所用语体。又由“隆重庆贺先生”一语可知这是一封写给尊长的信,更明确信中应对对方使用敬词,对己方使用谦辞。根据这个标准,在信中不难找出答案。‎ ‎21.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下面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答案】示例:面对拒绝,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束这件事,另作打算;有人会说“好吧”,心中闷闷不乐,感觉被挫败;有人会问“凭什么”,随后不断怀疑、批判;有入会问“为什么”,接着分析原因,再作尝试。‎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命题提供一个框架图,答题前必须先读懂这个框架图的意思,弄明白题干对答题的要求。必须注意的是,题干说的是“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要求“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因此答案除了必须符合题干明确提出的要求之外,在内容上还必须包括四种反应及其应对方式。组织此题答案,应该要注意话语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因此,在开头必须有一句话指出语境,后面的内容应该将框架图中所有的内容组织进去。比如下面的答案:面对拒绝,有人会潇洒地说一句“算了”,然后彻底结束,换个想法;有人会怏怏地说“好吧”,内心却深感郁闷,产生挫败感;有人则会反问“凭什么”,然后怀疑之,批判之;还有一些人会追问“为什么”,然后不断地分析,勇敢地再尝试。‎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框架图内容。此图圆圈中的“拒绝”照应题干中的“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一语,而四个方框内写的则是四种反应的具体内容,因此答案必须将四种反应完整的写进去,同时注意词语的准确和表达的清晰。‎ 四、写作 - 26 -‎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               ……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十八岁的你:‎ 你好!‎ 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有言:“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这种爱国的豪迈之情令人动容。已过而立之年的我们,和十八岁的你们,心手相连。同为中华儿女,我们共同担负新时期的使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其实,一代人的成长实为在进取中服务祖国的过程,唯有将小我融入“立德立言立功”的家国情怀中,才能书写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 百年前,梁任公先生曾高呼的“少年中国”已破茧成蝶,浴火重生;“天宫一号”摇曳升空,惊艳世人;柏油马路从灯红酒绿,走向泥土与芬芳;互联网从陌生到熟悉,从殿堂到寻常巷陌;“一带一路”让过往重生,让未来绽放;小康之梦已近在咫尺;社会主义现代化如骏马在野,一路奔腾……新时期的弄潮儿,在进取中服务祖国无疑仍是你们的应有之义。 ‎ 服务祖国,需要好学精进。复旦大学陆谷孙教授,将一颗执着的赤子之心安放于语言学的研究上,编写了最为权威的《英汉大辞典》;青蒿素的发现,沙漠水稻的诞生,高铁的提速,这都是一代人的砥砺奋进,是一个时代的无畏与坚守,他们一任在肩,毫无怨悔,并且甘之如饴。这些几十年如一日的探索,无一不向我们诠释了好学精进的智慧。 ‎ - 26 -‎ 服务祖国,需要勇担大任。毕业于哈佛大学秦玥飞选择当大学生村官,改变农村面貌,名校光环并未让他远离乡土。试问,若没有家国情怀和奉献之心,他怎能这般拋却小我,燃烧自我?马克思曾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道:“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美。”这一字一句都饱含深情,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难道不是最美好的吗! ‎ 其实,每个时代都不乏心浮气躁的短视主义者和好高骛远的功利主义者,在宠溺中成长的“心理巨婴”,极易滋生骄娇二气的“富二代”有梦想无行动的“空想主义者”……他们或许都欠缺披荆斩棘的家国梦想。可见,在砥砺自我中燃烧激情,才能不负总书记的嘱托。现在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造梦时代,唯有你、我、我们每一个人都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自觉服务祖国,才能让每一个日子闪光,远离生命的荒凉。 ‎ ‎ 你的朋友 ‎2035年6月7日 ‎【解析】‎ 本题属于新材料作文。作文题目给出了7个年份以及该年发生的大事,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中国的改革发展,关注时事;引导学生走出书斋,要把自己投入到时代中,要求考生既要扎根中国国情,又要拥有世界眼光。同时在回顾过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17年以后,这样对考生写作的要求不仅仅是了解我们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还需要考生发挥想象,设想一下十几年后的情况。‎ 立意方向指导:‎ ‎1、必须结合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来写,文中应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青年人的人生际遇。在这个难得的机遇中,我们必须要大有所为。‎ ‎2、必须结合个人成长来写,18岁的青春必须是扎根在中国的辉煌发展上,不能脱离从2000年到2018年这18年来中国的变化。‎ ‎3、青年的成长是与祖国的成长共同发生的,因此文中两者必然是相互融合的。‎ ‎4、后面的18年,考生可以发挥想象,根据所给内容写写巨大的成就。‎ ‎5、通篇文章应该注意是写给未来青年的,因此这篇文章是对未来青年的人生做一定的指导,要有建议,有分析,利与弊的权衡一定要从有利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这样的大局着眼。‎ - 26 -‎ 布局谋篇的建议:‎ ‎1、今年的作文审题的难度不是很大,应该是人人有话说。大家的立意也不可能太偏,几乎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去写作。这样就存在一个如何避免千篇一律的问题。‎ ‎2、不建议考生故意追求新奇,还是要随大流。‎ ‎3、别人有,我也有,但是我们可以比别人更深刻,从深刻上下工夫,这样也可以脱颖而出。‎ ‎【写作示例】‎ 穷尽世间理,殷殷报国情 ‎——写给17年后的新青年 陌生而熟悉的青年:‎ 你好!‎ 当你打开“时光瓶”发现这封信时,一定会非常惊讶!是啊,可能你怎么也不会想到,17年前有一个和你现在年龄相仿的人会越过时光给你写信。‎ 而我现在却是坐在高考的考场上思绪翻飞,回顾18年的成长经历,想象着17年后的发展变化,心潮涌动,任凭眼前一幕幕画面依次展现。‎ 作为新千年的“世纪宝宝”,别看我现在只有18岁,可是却见证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蓬勃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烟花照耀过我稚嫩的脸,“天宫一号”上精彩的授课内容激荡着我的心,“村村通”的乡间公路带我去旅行,互联网的普及令我的生活无比快捷。汶川地震,我为遇难同胞揪心,为灾后重建捐款,更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真情感动。18年,我和祖国一起成长,有过挫折,但更多的是成绩。当不知不觉间长大成人时,蓦然发现,我正在经历着伟大祖国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相信,当你读着我的这封信时,我们亲爱的祖国已经实现了“强起来”的梦想,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年轻的朋友,此时此刻我特别想和你说的是,没有祖国的强大,就不会有我们个人的幸福。而这份幸福恰恰需要我们去奋斗。17年后,18岁的你一定会像今天18岁的我一样面临人生的抉择,请不要迷茫,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建设祖国的伟大行动中吧,如果你还在犹豫自己的前途,那么不妨听听我的建议。请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用自己的知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 26 -‎ 科技兴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每当看到我们的生活变得一天比一天好时,我都深切地体会到科技带来的变化,因此,我建议你趁着现在年轻,一定要努力投身于科技创新中。因为投身科研可以成为你展现才华的舞台,让你的赤诚之心有所慰藉。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兼济天下自是你我最宏伟的目标。虽然科研领域看似远离社会,但你的任何学术成就乃至重大科研成果都将被打上华夏儿女的烙印,都会让我们这个大国再前进一步。想当年钱学森教授,不畏美国的封锁阻挠,毅然回国,在火箭导弹领域抛头颅、洒热血,终成一段佳话。中国的“天眼之父”南仁东几十年目不窥园,焚膏继晷,餐风露宿,为了中国的天文事业呕心沥血。“两弹一星”的元勋们,隐姓埋名,在戈壁荒漠一干就是几十年,终于使世人不敢再小瞧我们的祖国。他们的事迹并没有愈行愈远,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贡献越来越大。‎ 我也曾经迷茫过,追随着“丧文化”,热衷于“佛系心态”,但是我更信奉“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所以,今天坐在考场的我也希望17年后的你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内涵,无论我们的国家多么富强,作为年轻一代,我们都需要用奋斗来诠释青春的含意。‎ 请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吧,任何时代,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会有油腻与荒芜。只有天真的内心才能最真切地感受大自然最隐秘的律动,才能在纷乱的物质世界中发现规律。一个圆滑世俗的人,一个对世界失去好奇失去探寻欲望的人,他的生命只能过早的凋零。‎ 年轻的朋友,多么希望这封18年前的来信能够扫除你眼前的雾霾,坚定你奋斗的决心。我更希望2035年到来时,年轻的你和中年的我一道携手共建我们伟大的祖国。‎ 纸短情长,还有好多好多的话想和你讲,就让“穷尽世间理,殷殷报国情”成为我们共同的座右铭吧。再会!‎ 同样18岁的青年人 ‎2018年6月7日 - 26 -‎ ‎ ‎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