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5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朝阳中学2019年12月月考
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本就是一句特别有文学气息的话。而文学也不失为涵养初心的一剂良药。用文学构筑审美和爱的精神家园、探寻人性的向度和人生的可能性,尤为可行。
为何初心那么容易被忘却?因为身在滚滚红尘中,人在不断地异化,最典型的是物质、资本对人的异化。以金钱为衡量一切的价值标准,以物质欲望为人的最高追求,必然导致人性的扭曲、初心的迷失。这并非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利,中国先秦时期的庄子就开始抗议物质、财富、享受、欲望对人的异化和由此带来的剥削、掠夺、压迫。李泽厚说:庄子抗议“人为物役”,要求“不物于物”,要求恢复和回到人的本性,这很可能是世界思想史上最早的反异化的呼声。《庄子》是哲学,更是文学,所以这可能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反异化的光辉篇章。
两千多年后,西方思想家哈贝马斯也从广义的文学的视角深刻分析了资本对人的异化:一开始,通过对哲学、文学和艺术的批评领悟,训练和培养了能够进行理性思考的公众,使得个体可以通过阅读和讨论进入文化共同体中,形成了文学公共领域;但随着资本主义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文学公共领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文化消费的伪公共领域,公众从文化批判转为文化消费;市场规律成为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在法则,不再凸显理性的公共运用这一公共领域的核心。文学公共领域的缺失,是西方社会难以抵御资本对人的异化的结构性因素。
除此以外,权力对人的异化也不容忽视。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趋于腐败,也会导致人被奴役。古今中外,用文学对抗权力对人的异化,既是当然之理,亦是知识分子的无奈之举。以阮籍、嵇康、陶潜等文学家为代表的“魏晋风度”,不仅是对战乱频仍的衰世的抗议,更是一种“人的觉醒”,是反礼教运动与反专制潮流的汇合。在当代西方的文学谱系里,乔治·奥威尔、米沃什、布罗茨基、格罗斯曼……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能够在世界文学史上流传下去,是因为他们用文字表达出了一种普遍的良知和永恒的价值。正如班达所言:“知识分子的活动本质上不追求实践的目的,只希望在艺术的、科学的或形而上学沉思的活动中获得快乐,简言之,他们旨在拥有非现世的善。正是由于有了他们,在两千年里,人类虽然行恶,但是崇善。这一矛盾是人类的荣耀。人类文明正是在这一矛盾所造成的夹缝中发展出来的。”
- 22 -
以文化人,人能弘道。用文学守护初心,对抗异化,是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在《会饮篇》中苏格拉底说:“诗人、立法者、教育者以及一切创造者都是心灵方面的生殖者。”新时代的中国作家,要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学作品播撒美与爱的种子,使之在人们的心灵中深深扎根。
(选自2017年12月29日《学习时报》文章《用文学守护初心》,作者顾超)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所谓物质、资本对人的异化,是指以金钱作为衡量一切的价值标准,以物质欲望作为人的最高追求。
B. 因为《庄子》是哲学,更是文学,所以它可能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反异化的光辉篇章。
C. 哈贝马斯认为,资本主义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文学公共领域的缺失,导致物质力量凌驾于人类理性之上。
D. 权力对人的异化,就是指不受制约的权力趋于腐败,导致底层人民受到当权者的剥削、掠夺、压迫。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宗明义,首段便提出利用文学的力量来守护人类初心的主张。
B. 文章从几个方面论说文学对人的异化所作出的对抗与批判,彰显文学守护初心的力量。
C. 文章论及“文学公共领域缺失”之弊,从反向证明文学有守护初心、对抗异化的功能。
D. 文章引用苏格拉底《会饮篇》中的话,旨在指导中国当代作家应如何播撒美与爱的种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中的“初心”,是指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那些美好特质,如追求真、善、美。
B. 说“魏晋风度”是一种“人的觉醒”,是因为阮籍等人认识到了反专制、反礼教的必要。
C. 班达认为,如果没有包括文学家在内的知识分子们的努力,人类就不会持续崇善。
D. 应对人的异化,是人类难题。利用文学守护人类初心,对抗异化,可行,但并非唯一途径。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本题A项,于文无据,原文是“以金钱为衡量一切的价值标准,以物质欲望为人的最高追求,必然导致人性的扭曲、初心的迷失”;
B项,因果不成立,属于强加因果;
- 22 -
D项,“导致底层人民受到当权者的剥削、掠夺、压迫”错误,表达范围缩小了,原文是说“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趋于腐败,也会导致人被奴役”。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D项,“旨在指导中国当代作家应如何播撒美与爱的种子”错误,文章引用苏格拉底《会饮篇》中的话,是为了说明“ 以文化人,人能弘道。用文学守护初心,对抗异化,是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本题B项,“是因为阮籍等人认识到了反专制、反礼教的必要”错误,原文是说“古今中外,用文学对抗权力对人的异化,既是当然之理,亦是知识分子的无奈之举”。
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雪继续下
田杕
- 22 -
我不叫父亲“爹”有很多年了,万不得已就叫他“哎”。这种局面的形成,始于上高一那年。
那年的冬天,放寒假了,父亲赶着牛车出现在了县一中的大门口。父亲让我把铺盖全都搬到车上。我愕然。父亲说:“你娘病了,家里没钱了,你在县里花销大,咱供不起了,还是转到咱乡高中吧。”我当然一万个不愿意,县一中是省重点,进了县一中,一只脚就算迈进大学门了,我费了很大劲才考上的。乡高中一年也就能考上两三个吧。坐在牛车上,我一路哭,父亲一路抽烟,下了一路的大雪,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工作后,我就很少回去,除了过年。有了孩子,就更有了借口,孩子小嘛,家里没有暖气嘛,于是 连过年也不回去了。
孩子三岁了,母亲打电话催回去过年,带着哭腔,说家里装暖气了。我再也没有借口了,只好应承。母亲在电话里立马显得高兴了,说:“让你爹去接你,咱邻居二满刚买了一辆小面包。”
我一直拖到除夕那天上午才走,到县城火车站的时候,已是下午三点多。这是个小县城,火车站已经空了,除了漫天飞舞着的雪花,就只有几辆接站的车。
一出站,就看见父亲瑟缩着身子,跺着脚,双手凑在嘴边,捧着一团白气,见了我们就赶紧上前,笑得有些谄媚:“回来了?”“嗯,甜甜,叫爷爷。”“爷爷。”“唉,好孩子。”
我们没看见小面包,却见到了一辆牛车,还搭着棚子,一头老牛披着一身雪,在左顾右盼。“下大雪,二满说路滑,他不敢开。大年除夕的,都不出车了,钱再多也不中。好不容易才凑了这么一套,现如今都不怎么养牛了,牛不好找,排车倒还是咱家的排车。”父亲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
甜甜倒是挺高兴,又跳高又拍手。看见孩子高兴,我老婆也说:“嗯,牛车,我也没坐过。”看见他俩高兴,我也跟着高兴起来:“那就快上车吧,怪冷的。”父亲连忙制止,等一下,我上去先把火盆点着。
这辆车父亲可真是费心了,铺着一圈褥子,摞着两床被子,中间是一个小火盆,下面垫着几块砖头,砖头固定在车上,火盆固定在砖头上,火盆上还罩着一个罩子,安全工作也做得很足。父亲手忙脚乱地把火盆点着,怕我不放心,解释道,上好的木炭,没烟。
- 22 -
外面的雪泼剌剌地下,已经看不清雪花的模样。甜甜站起来,爬在车窗上向外看。父亲在帆布上掏了两个洞,用透明塑料布封起来,就成了窗户。透过门帘的缝隙,我看到了一道晃动着的白,当然,这就是父亲落满雪的后背的一部分。我老婆说:“外面太冷了,让咱爸到里面来赶车吧。”我说:“甜甜,叫你爷爷进来赶车。”“爷爷,外面冷,你到里面来赶车吧。”父亲很高兴的声音传进来:“好孩子,不用,那样透风撒气的,别冻着你们。”
我掀开帘子,只见天地间一片混沌,远远近近的村庄都隐在雪后,只能看到屡屡升起的爆竹的火光,路只剩下一条长长的轮廓,雪中的老牛很是吃力。父亲偶尔扬起的鞭子,将漫天的雪抽出一道缝隙。父亲成了一个雪人,我觉得这漫天的雪仿佛全都落到了父亲一个人身上。
我挪到父亲身边,将一件羽绒服披在他身上。父亲说:“我不冷,你娘给我做的棉袄棉裤厚实着呢。你们那衣服不行,一冻就透。”然后,羽绒服就转移到了我身上。
“小波,你还记恨爹吧?那年,爹不该让你转学,害得你多复读了两年,多遭了两年罪。”“也不全怨你,我娘不是生病嘛。”
“其实,可以把牛卖了,也可以豁出去一张厚脸皮再借借。”风雪中,父亲嘴巴上的烟头使劲地亮了两下。
到家的时候,鞭炮声已经连成片。
吃过年夜饭,母亲在厨房里刷碗,我过去跟她聊天。母亲说:“刚才你叫他爹,他可恣坏了,你看他喝成那个熊样,多少年没喝醉过了。”我说:“那辆车我爹可是费心思了,他说下雪路滑,二满不敢开车。”母亲一撇嘴:“人家二满是老司机,多大的雪没见过?你爹跟我说给你打过电话,是你说甜甜想坐牛车。”我愣了一下,没再接茬,赶紧将目光转移到窗外。
雪继续下,父亲的车伫立在院子里,越发厚实。
(有删减)
4.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运用倒叙手法,既点出“我”与父亲之间的感情隔阂,设置悬念,又自然地导入下文。
B. 我工作后很少回家,后来就以孩子小为借口过年都不回去,这强化了“我”与父亲的隔阂之深。
C. 父亲见到我们时“笑得有些谄媚”,“谄媚”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想得到“我”谅解的心理状态。
D. 父亲骗“我”说二满不敢在下雪天开车,对母亲却说是孩子想坐牛车,体现了父亲言行不一的性格特点。
5. 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雪”在文中的作用。
- 22 -
6. 小说最后一段意蕴深长,请结合文本内容对其作用进行探究。
【答案】4. D 5. ①文中两次写“雪”,是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景,营造了故事发展的氛围;②第一次写“雪”,衬托“我”被父亲强制带回的伤感;③第二次写“雪”,是“我”对父亲的情感由冷漠到温暖变化的触发点,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6. ①照应标题,营造氛围,使小说结尾富有诗意;②突出人物形象,体现了父爱深沉、浑厚;③升华主旨,进一步突出我的情感变化,引发读者思考。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D项,“体现了父亲言行不一的性格特点”分析错误,父亲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利用牛车这个工具唤起“我”对过去的回忆,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希望得到孩子的谅解。
故选D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题详解】
- 22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语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分析“雪”在文中的作用,首先要分别找到描写“雪”的相关内容,然后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安排、情感的表达、暗示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我一路哭,父亲一路抽烟,下了一路的大雪”,衬托“我”被父亲强制带回的伤感。“外面的雪泼剌剌地下,已经看不清雪花的模样”“透过门帘的缝隙,我看到了一道晃动着的白,当然,这就是父亲落满雪的后背的一部分”“雪继续下,父亲的车伫立在院子里,越发厚实”,“我”对父亲的情感由冷漠到温暖变化的触发点,体现深沉的父爱。本题涉及两处有关雪景的描写,要结合情节分开回答。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最后一段的作用。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雪继续下”,照应标题,交代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景,营造了故事发展的氛围。“父亲的车伫立在院子里,越发厚实”,突出人物形象,体现了父爱的深沉、浑厚。“越发厚实”,结合文本内容“我不叫父亲‘爹’有很多年了,万不得已就叫他‘哎’”“我一直拖到除夕那天上午才走,到县城火车站的时候,已是下午三点多”“见了我们就赶紧上前,笑得有些谄媚”“我挪到父亲身边,将一件羽绒服披在他身上”“也不全怨你,我娘不是生病嘛”分析可知,进一步突出我的情感变化,引发读者思考。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5年12月22日,习近平主席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习近平强调,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访问世界卫生组织并会见陈冯富珍总干事。习近平强调,中国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堪称典范。中国欢迎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建“健康丝绸之路”。中国愿同世界卫生组织加强协作,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作出努力。陈冯富珍表示,世界卫生组织赞赏中国在全球卫生安全和卫生治理领域的领导能力,愿加强同中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以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健康卫生水平。会见后,习近平和陈冯富珍共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协议的签署。
材料二
- 22 -
荷兰一位叫哈利的肝癌患者陷入深度昏迷,西医几乎已无能为力,家人情急之下把哈利送到了林国明的诊所。林国明诊断后开出中药处方,哈利连服三剂后,奇迹般地苏醒了。此事轰动了布鲁塞尔,林国明诊所一炮打响。长期受腰痛困扰的比利时前国王阿尔贝二世听闻此事,专门致信表达了想尝试中医治疗的愿望。如今,林国明的诊所早已得到比利时医学会的承认,并列入了医保名录。
从“将信将疑”到“国王想预约”,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辨证论治、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等优势正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了解并接受,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的疗效和作用日益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如青蒿素快速防治疟疾技术方案在东南亚、非洲等疟疾高发地区的应用,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
材料三
2016年12月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显示,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中外政府已签署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86个,中国政府支持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了16个中医药海外中心。每年约13000多名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约20万人次境外患者来华接受中医药服务。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 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
2015年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0年针灸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列入世界记忆名录。200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已陆续制定颁布7项中医药国际标准。2012年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首次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
(中国中医药报2017.5)
7. 阅读材料三,找出下列关于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建了16个中医药海外中心,还使中医药传播到了183个国家和地区,103个国家认可使用针灸, 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B. 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突破思维定势,不只采用“走出去”的方式,也采用“请进来”的方式。不只让中国中医药人才去传播,也让外国民众来体验去传播。
C. 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要有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要得到沿线各国政府的认可和配合,要加强国与国的合作。
D. 屠呦呦因青蒿素的发现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针灸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既表明了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精华的认可和接受,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中医药“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最恰当的两项是
- 22 -
A. 上述几则材料传递的重要共同信息是“中医药”与“一带一路”。“中医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带一路”建设助推 “中医药”振兴发展。
B. 材料一是几段新闻短讯,言简意赅,侧重说明没有习近平主席的这些努力,就没有材料三所列举的中医药发展的现有成果。没有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就没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健康。
C. 材料二注重用事实来说话,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西医药的劣势恰是中医药的优势,实实在在的疗效赢得民众信任,推动中医药的传播。案例真实生动,以点带面,让人信服。
D. 材料三注重用数字来介绍,时间数字的列举让人明了中医药国际化所走过的一些历程,数量数字的列举让人明了中医药国际化所取得的突出成绩。用数字增强材料真实性,产生视觉冲击力,加深读者印象。
E. 同是间接引用,材料一多粗略述说,材料三却注重细腻。仔细分析材料三,“183个国家”只有“16个海外中心”,“2009年成立”迄今只有“7项国际标准颁布”,用细节暗示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艰难,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9.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中医药一度超过武术,成为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根据材料阅读,概括列出四条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辉煌成果的原因。
【答案】7. A 8. CD
9. ①国家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战略部署,严格要求,外交努力.②面对西医药几已无能为力的病症,中医药的神奇疗效,赢得民众口碑.③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沿线国家医药行业的认可,法律政策的准入.④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医药人才克难攻关,勇攀高峰,致力合作,不懈努力.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A项“一带一路”建设前已有中医药在各国传播,针灸在各国使用,材料原文没有说明是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促使中医药传播到了183个国家和地区。故选A。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将选项分别带入文本进行比较分析,A项材料主要反映中医药“一带一路”的提出、努力和成果等,“一带一路建设助推中医药振兴发展”缺乏证据。B
- 22 -
项“没有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就没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健康”说法过于绝对。E项“同是间接引用”的判断错误,材料一属于直接引用。故选CD。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题干要求分析概括“四条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辉煌成果的原因。” 阅读几则材料寻找相关段落进行概括,如材料一中“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访问世界卫生组织并会见陈冯富珍总干事。习近平强调,中国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堪称典范。中国欢迎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建“健康丝绸之路”。”;“材料二中“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的疗效和作用日益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的认可和接受。”;材料三“中外政府已签署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86个,中国政府支持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了16个中医药海外中心。……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2015年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已陆续制定颁布7项中医药国际标准。2012年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首次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然后从“严格要求,外交努力”“赢得民众口碑”“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中医药人才”的方面作答。
点睛:信息筛选、概括内容要点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和综合两种,局部指答题的区间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指答题的区间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还是综合,局部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 22 -
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B.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C.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D.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的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B. “博士”是古代学官名。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
C. “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贬职。
D. “诔”和“奠”都属于祭文,“诔”多用作“上对下”“尊对卑”,“奠”则没有这样的要求;诔文是韵文,奠文则不一定是韵文。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李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李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B. 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C. 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
- 22 -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2)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答案】10. A 11. C 12. B
13. (1)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生,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2)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才能,(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子”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尤”表强调,前面断开;“恶”的对象是“其无行”,不要断开;“来游京师”和前面的主语不一致,前面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迁”,一般指升职。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李商隐在令狐楚的幕下是担任巡官,但并非是朝廷命官。开成二年,他才考中进士,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
【13题详解】
- 22 -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素:向来,平时;秉:把持,掌握;用:起用;为:担任;恃:依仗;为当涂者所薄,被动句;当涂者:当权者;坎壈:坎坷,困顿。
参考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狐楚出镇河阳,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二十岁还不到。令狐楚因为他少年英俊,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汴州,让李商隐跟随他为巡官,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开成二年,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县尉。会昌二年,李商隐又以书判中拔萃科。
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李商隐为掌书记,得侍御史。王茂元爱惜李商隐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生,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既然替王茂元干事,李宗闵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的儿子令狐绹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他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年,白敏中执掌朝政,令狐绹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将李德裕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党,也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绹做了宰相,李商隐几次上启陈说内心的苦衷,令狐绹不予理睬。卢弘正出镇徐州,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后辞去徐州府职又入朝,以文章干谒令狐绹,于是补他为太学博士。正遇河南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到郑州,没多久也就病死了。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令狐楚能写章奏,于是就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起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他和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体”。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才能,(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风(其二)
杜 甫
- 22 -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4.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 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 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E. 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
15. 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CE 15. ①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②但悲情中却有乐笔,“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③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
- 22 -
E项,“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理解有误,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归家之日早已白发满头,极写心中悲苦。
故选CE。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此题要求分析诗歌的最后四句的情感“悲中有乐,乐而更悲”的特征,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找到其中的“悲”和“乐”即可。
“明月”“归”“倚庭树”为喜;“不知”“早晚孤帆”“他夜”“故园池台今是非”为悲。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五、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
16.下面是一份家长会邀请函,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时光如梭,转眼间犬子即将进入生死攸关的高三年级攻坚阶段。在这个关键的时期,他更希望得到您悉心的帮助。为了指导您有效地对孩子作心理疏导,鄙校决定于本月18日上午10时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家长会,聘请省内知名的心理辅导专家做专题讲座。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准时参加,不得缺席或迟到。
××中学高三年级部
2019年7月10日
【答案】(1)“犬子”改为“您的孩子”;(2)“生死攸关”改为“至关重要”;(3)“指导”改为“帮助”;(4)“鄙校”改为“本年级”;(5)“不得”改为“请勿”。
【解析】
- 22 -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犬子”,指对自己儿子的谦称,结合“家长会邀请函”分析,可以改为“您的孩子”。“生死攸关”,指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使用程度不当,结合“高三年级攻坚阶段”分析,改为“至关重要”。“指导”,指示教导,指点引导等。此处应该是讲学校开家长会的目的是帮助家长有效地对孩子作心理疏导等,改为“帮助”。“鄙校”,结合家长会的邀请部门“××中学高三年级部”分析,改为“本年级”。“不得”,不能,不许,语气太强硬,改为“请勿”。
【点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艺评论最基本的要求是“讲真话”。真话是实话,实实在在,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乔装打扮,不涂脂抹粉,( )。真话是中肯之语,诚诚恳恳,直言相告,可能不中听,甚至还刺耳, 但古人早就说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真话是 ,信而有征,与大话、套 话、戏说、炒作等判然有别。真话是家常话,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不像“场面上话”,时常 ,拿腔拿调,或言不由衷、虚与委蛇。
巴金《真话集》有言:“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但要做到并不容易。”在《二十年前》这篇短文里,他对自己曾 批判过一些文艺家的行为,沉痛反省和自责:“那些年我口口声声‘改造自己’,究竟想把自己改造成什么呢?我不用自己脑筋思考,只是跟着人举手放手,为了保全自己,哪管牺牲朋友?”看似极为质朴简单的话,却是他经历血与泪的磨难后发出的理性领悟,是他获得的生命呐喊,更是他希望重铸文化人人格的箴言。反观当今文坛,尽管巴金“讲真话”的告诫已过去三十多年,尽管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已经深入人心,尽管解除禁锢的文艺疆场已是各路好手策马扬鞭的广阔天地,但在文艺评论领域,秉持“说真话,讲道理”原则、醒人耳目的作品却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言之凿凿 装腔作势 随波逐流 凤毛麟角
- 22 -
B. 言之有物 装腔作势 言不由衷 寥若晨星
C. 言之有物 装模作样 随波逐流 寥若晨星
D. 言之凿凿 装模作样 言不由衷 凤毛麟角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拔高,不护短,不贴金,不抹黑
B. 不抹黑,不贴金,不拔高,不护短
C. 不贴金,不抹黑,不拔高,不护短
D. 不贴金,不抹黑,不护短,不拔高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看似极为质朴简单的话,却是他经历血与泪的磨难后获得的理性领悟,是他发出的生命呐喊,更是希望他重铸文化人人格的箴言。
B. 看似极为质朴简单的话,却是他经历血与泪的磨难后发出的生命箴言,是他获得的理性领悟,更是他希望重铸文化人人格的呐喊。
C. 看似极为质朴简单的话,却是他经历血与泪的磨难后获得的生命箴言,是他发出的理性领悟,更是他希望重铸文化人人格的呐喊。
D. 看似极为质朴简单的话,却是他经历血与泪的磨难后获得的生命领悟,是他发出的理性呐喊,更是他希望重铸文化人人格的箴言。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言之凿凿,形容说得非常确实;言之有物,文章或讲话有具体内容。第一处语境强调“确凿”,所以选择“言之凿凿” 。 装腔作势,拿腔拿调,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装模作样,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第二处横线后面强调“拿腔拿调” ,所以选择“装腔作势” 。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言不由衷,指心口不一致。第三处横线后面有“只是跟着人举手放手” ,所以选择“随波逐流”。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寥若晨星,指为数极少。根据第四处横线语境,选择“凤毛麟角”。故选A。
【18题详解】
- 22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还要要注意句子的前后成分和句式特点;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感,确保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第一步,先分类组合,“黑”“金”属外在修饰,是表层类,“拔高,护短”是主观评论,属深层类,逻辑顺序应由浅入深,而且从括号前的“不乔装打扮,不涂脂抹粉”也可以确定将颜色词排在前面,从而与前文连贯,所以排除A;第二步,“金”与“高”是让评论对象呈现出好的一面,二者照应,“黑”与“短”属于对它主观贬低,二者照应,排除BD。故选C。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首先应判定选项中句子的成分,看有无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然后关注上下文,确定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与上下文保持一致,从而选出最佳选项。从动宾搭配看,“获得”与“领悟”搭配,“发出”与“呐喊”搭配,排除B、C;从主谓搭配看,“经历”“发出”“希望”的主语应为“他”,所以排除A。故选D。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掊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为“一分钟试卷”下定义,要求要点完备,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提示:答案必须为单句)
【答案】“一分钟试卷”是由美国帕曲卡·克罗斯提出的,以课堂重点、难点、疑点为测试内容,以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的,在课堂结束前进行的一种测试形式。
【解析】
- 22 -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简明表达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图表下定义,首先考生要分析图表,图表由四部分构成:提出者,目的,内容,时间。然后考生根据下定义的方法进行答题。一般来说下定义首先写出定义的提出者,接着采用以下方法:1、准确找出临近属概念,所谓“邻近属概念”,即比被定义概念高一级的概念,本题的属概念是“测试形式”;2、准确提取“种差”,所谓“种差”是指被定义概念不同于同一属概念下其他种概念的的属性;3、规范排列“种差”,准确定位“邻近属概念”,所有“种差”在“下定义”的公式中都属于“邻近属概念”的定语,多项定语的排列应该有一定的顺序,即:①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②指名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本题的种差是“以课堂重点、难点、疑点为测试内容”“以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的”“在课堂结束前进行的”,考生根据分析得出答案。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②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离骚》)
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④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魏征)
⑤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龚自珍)
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
名言警句意蕴深厚,启悟后人。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来确定立意(注意句子间的关联),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夯实基础,戮力前行
夯实基础,是为学之道,更是处世之道。基础牢,则步履稳健;步履稳健,则斗志昂扬;斗志昂扬,则日行万里。故而,固本培元,戮力前行,乃其中之义。
作为一名中学生,要打好文学基础,培养、提升审美能力。文学素养,是立人之本。通过阅读文学,可以培养朋友们的道德感、荣辱心;通过感受文学之美,可以培养朋友们的细腻心境与同理心,从而提升自己的包容度。
- 22 -
另外,在日后专业能力的提升方面,良好的文学素养,也为一保障。良好的文学素养,可以助你起草严谨的文书,可以助你在学术会议上表达自如,可以令你在进行公共沟通之时得体不怯场。
作为一名中学生,要打好历史和地理基础。文史哲不分家,历史地理不分家。无论日后是否从事历史、政治相关的工作,良好的历史功底,都是必要的。当面对国际友人时,我们打动对方的不仅仅应是流利的英文,更应当是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熟稔以及对世界局势的深刻洞见,以及对全人类福祉的深切关怀。——这些,都少不了对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作文深入了解。
作为一名中学生,亦当打好数理化的基础。夯实科学基础,助力前行步履。无论日后是否从事理工科的工作,科学素养与通过学习基础学科而培养的思维习惯,都会成为日常思考与决策的辅助。
基础牢固,大学方能游刃有余。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有了良好的基础,才有指点江山的魄力与实力基础。
未来终究是属于年轻人的。走好每一步,为你的未来添砖加瓦。
进入大学,更要打牢基础。大一的基础课,一定要努力学习。基础课是专业课的基础。不经历残酷的砥砺过程,难得学术真谛。或许你有指点国际金融市场的豪情,但你首先要学习好经济学、金融学相关课程,要学好这些课程,首先必须学好高等数学。进一步地,学好高等数学,从学好微积分开始,学好微积分,从学好极限开始。学好极限,从入学的第一讲课开始。
一切都是一环扣着一环,所谓“不能掉链子”之谓。
一切皆是结局,一切皆是基础。从今天开始,认真地,过好每一天,认真夯实每一寸地基。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首先需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审题。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在写作时需要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①句主要讲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②句没人理解我,就让他去大放厥词吧,只要我内心是真正的馥郁芳芬。
- 22 -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③句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④句强调根本的作用。⑤句主要讲要消灭别的国家,一定要先除掉它的历史,以毁灭他们的精神和意志。⑥句主要讲诗人的豪情,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渴望,对未来斗争的渴望。参考立意:生活需要“仁”;自信、自强,活出真实的自己;失败是成功之母;实践出真知;文化的影响;做一个坚强、有豪情的人;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等。
点睛:作文题的材料要求为6个古诗句,要求选择其中的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首先,需要理解材料的意思。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就这道作文题本身来讲,材料与生活紧密相连。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有诗词有随感,或豪迈或温婉,有的抒怀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坚持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提升境界、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小我”与家国、社会“大我”等不同层面;既各自独立,言简意赅,又彼此关联,声气相通。综合这六句诗句的意思,选择意思相近的或有共同点的诗句立意。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转化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而在审题立意、文体选择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开放度,便于考生发挥。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 22 -
- 22 -
相关文档
- 【语文】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一中2021-06-0811页
- 河南省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2021-06-0815页
- 2019-2020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2021-06-0816页
- 2019-2020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12021-06-0817页
-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平川中学信丰2021-06-0829页
- 语文卷·2019届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2021-06-0815页
- 语文卷·2018届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2021-06-0814页
- 语文卷·2018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2021-06-0810页
- 语文卷·2018届山西省大同市一中高2021-06-0814页
- 语文卷·2018届【全国百强校】山西2021-06-08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