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50 KB
  • 2021-06-08 发布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学年语文试卷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课内知识考查 ‎1.对下列各句中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相信 ②主人何为言少钱 何为:为什么 B. ①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划分 ②将进酒 将:将要 C. ①美人和之 和:应和着一同唱歌 ②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结,终止 D. ①岁暮阴阳催短景 景:影子 ②足之所履 履: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①错误。“信”,实在;②正确。‎ B项,①正确。②错误。“将”,请。‎ C项,①②正确。‎ D项,①错误。“景”,时间。②正确。‎ 故选C。‎ ‎2.下列各项对古今异义词解说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幼稚盈室 幼稚:年纪小 ②地方千里 地方:土地方圆 B. ①依乎天理 天理: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②所见无非牛者 无非:没有不是 C. ①明星荧荧 明星:明亮的星光 ②吾见其难为 难为:使人为难 D. ①韩魏之经营 经营:筹划管理或组织 ②可怜焦土 可怜:可惜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考查的都是课内知识。解答本题考生需要注重积累,平时梳理相关的文言知识。‎ A项,①错误。幼稚:孩童。②正确。‎ B项,①正确。②正确。‎ C项,①正确。②错误。难为:难以做到。‎ D项,①错误。经营:收集的珠宝。②正确。‎ - 25 -‎ 故选B。‎ ‎3.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 ①因其固然 ②腹犹果然 D. ①此天之亡我 ②亡其两骑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①“一”,动词,统一;②“一”,数量词,一个。‎ B项,①“为”,介词,替,给;②“为”,是。‎ C项,①②“然”,形容词词尾,……样子。‎ D项,①“亡”,使用用法,使……灭亡;②“亡”,丢失。‎ 故选C。‎ ‎4.下列各项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①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②骑皆伏曰 B. ① 砉然向然 ②径须沽取对君酌 C. ① 列缺霹雳 ②技盖至此乎 D. ① 北冥有鱼 ②善刀而藏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通假字现象。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A项,①无通假;②“伏”,同“服”,心服;‎ B项,①“向”,同“响”,发出响声;②“沽”,同“酤”,买或卖;‎ C项,①“列”,同“裂”,分裂;②“盖”,同“盍”,何;‎ D项,①“冥”,同“溟”,大海;②“善”,同“缮”,修治。‎ - 25 -‎ 故选A。‎ ‎5.下列各项划线的词活用方式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B. ①未云何龙 ②良庖岁更刀 C. ①而后乃今将图南 ②朝歌夜弦 D. ①德合一君 ②此天之亡我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①“楚歌”,名词用作动词,唱着楚歌;②“东”,名词用作动词,向东;‎ B项,①“龙”,名词用作动词,出现龙; ②“岁”,名词用作状语,每年;‎ C项,①“南”,名词用作动词,南飞; ②“歌”,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D项,①“合”,使动用法,使……符合; ②“亡”,使动用法,使……亡。‎ 故选B。‎ ‎6.下列各项中对词语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弃掷逦迤 逦迤:连续不断 ‎②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拔出 ‎③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应当 ‎④缦立远视 缦立:久立 ‎⑤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麾下:部下 ‎⑥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骑:骑马 ‎⑦呼儿将出换美酒 将:请 ‎⑧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纵:放纵 A. ①③⑤⑧ B. ②⑥⑦⑧ C. ③④⑤⑦ D. ①②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①正确。‎ - 25 -‎ ‎②错误。“拔”,超出;‎ ‎③正确。‎ ‎④正确。‎ ‎⑤正确。‎ ‎⑥错误。“骑”,指马。‎ ‎⑦错误。“将”,把。‎ ‎⑧错误。“纵”,即使,纵使。‎ 故选B。‎ ‎7.下列各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翱翔蓬蒿之间 ②视止,行为迟 B. ①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 ①《齐谐》者,志怪者也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D. ①汉骑追者数千人 ②而莫之夭阏者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 A项,①省略句。翱翔(于)蓬蒿之间;②省略句。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B项,①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南亩之农夫多;②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坳堂之上覆杯水。‎ C项,①判断句……也,表判断;②判断句。……也,表判断;‎ D项,①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数千汉骑追;②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而莫夭阏之。‎ 故选D。‎ ‎8.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与成语中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愿为诸君快战 大快人心 B. 如土委地 委曲求全 C. 戍卒叫,函谷举 举一反三 D.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步自封 - 25 -‎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快”,痛快;‎ B项,第一个“委”,散落;第二个“委”,曲意,曲折;‎ C项,第一个“举”,攻取;第二个“举”,列举、或说明;‎ D项,第一个“固”,顽固;第二个“固”,原来的。‎ 故选A。‎ ‎9.下面各项对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B. 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骚体”。‎ C.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D.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C项,“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编年体史书”,说法错误。《史记》是纪传体史书。‎ 故选C。‎ ‎10.下列各项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妃嫔媵嫱,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人,也可能成为嫔、嫱。‎ B.‎ - 25 -‎ ‎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流行一时。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后鲍照拟作为多。‎ C.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D. 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D项,“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说法错误。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5G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面向2020的移动通信技术”。毫无疑问,5G是推动新一轮数字变革的最重要角色。‎ ‎5G的出现,让物联网真正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只有5G网络,才能承载物联网产生的庞大无比的井喷式网络流量和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海量网络请求。可以看到,5G将成为实现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重要纽带,它首先将使前几年兴起的物联网概念真正成为现实,可穿戴智能终端、车联网终端以及各类大大小小的智能终端,都将连接上这张物联网。人们也毫不怀疑这些愿景很快就会实现:“手表、眼镜、牙刷、球鞋、自行车等个人资产,城市的停车位、垃圾箱、广告牌、路灯等基础设施,都将是庞大无比的物联网上的一颗颗小沙砾,工厂里的各种装备设施也都将被连接到移动网络上,从自动化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在这种连接的基础上,新的应用比如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虚拟现实等都将成为现实,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将更加深入、彻底。‎ 当然,人们在憧憬5G的同时,还必须面对诸如流量费用和网络安全等问题。便宜的流量资费无疑是使用5G服务的必要前提,否则再高的网速也只能让人望洋兴叹。因此,网络运营商必须切实“提速、降费”,以适应5G时代的发展。5G在满足人们移动网络海量数据的需求、为用户带来丰富服务的同时,对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的要求也显著提高。‎ - 25 -‎ ‎(摘自2018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余建斌《5G撬动新一轮数字变革》)‎ 材料二:‎ 本报福州1月13日电(记者刘成志、高建进)日前,在福州长乐区的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内,主刀医生坐在机器人前,通过实时传送的高清视频画面,利用5G技术操纵机器人的机械臂,远程控制手术钳和电刀,为位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中的一只小猪,切除了一片肝小叶。整个手术持续了近1个小时,手术创面整齐,全程出血量极少。这只小猪在手术完成半小时后,逐渐从麻醉中苏醒,各项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手术宣告成功。‎ 据了解,这台手术两地相距约50公里。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全球首例在5G环境下进行的远程外科手术测试取得圆满成功,为今后5G远程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创造了条件。‎ ‎5G技术低延时的优势,与手术机器人相结合,可以实现信号实时互联互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远程手术提供了可能。此次手术的成功,说明了5G技术在远程医疗上是完全可行的。‎ ‎(摘自2019年1月14日《光明日报》《福建成功实施全球首例5G远程外科手术》‎ 材料三:‎ 显然,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至20倍。‎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因5G而兴奋不已。这一新标准之所以能够提升速度,是因为需要占用毫米波频段。这一宽广的无线电频段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是因为毫米波极难使用,非常复杂,非常棘手。‎ 这个频段的频率要比现有的手机网络频段高得多(你的WiFi使用的是2.4G或5.8G频段,而毫米波使用的是24G以上的频段)。这意味着它能提供前所未有的速度,但也要接受覆盖范围的损失。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这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发设备(小型基站),还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因此,只有那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才能充分享受毫米波支持下5G带来的超高速快感。一旦到了荒郊野外,5G就“只”能提供9倍的速度提升。‎ 但是5G这列快车已经无法减速,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和自己的孙子讲起视频网站时常延迟卡顿的往事,把这当成怀旧的笑谈。而这,都要归功于今天的工程师和他们的毫米波。‎ ‎(摘自2018年11月14日《光明日报》戴维·波格《5G会带来什么》)‎ ‎1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5 -‎ ‎ 5G作为“面向2020的移动通信技术”,它的运用将使诸如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虚拟现实等成为现实,社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将更彻底。‎ B. 高网速是以高流量为前提的,而且网络的资费是按流量计算的,那么高流量就意味着高额资费,为了5G的发展,广大用户将迫使网络服务商降费。‎ C. 利用信号实时互联互通和5G技术与手术机器人的结合,医生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手术进行远程控制,此次为小猪手术的成功说明其可行性。‎ D. 利用毫米波频段的特性,工程师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使未来的人们体会到5G网络的超高速快感,而诸如视频网站延迟卡顿的现象也将成为历史。‎ ‎1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网络尽管将推动新一轮的数字变革,但是也将给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必须同时构建适应5G时代需求的网络安全体系。‎ B. 利用5G网络技术,物联网将可能真正实现,人们通过各类智能终端将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紧密联系一起,这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 5G远程外科手术的成功意味着运用5G技术,医生将来还可能实现远程查房、远程B超等,这可能让优质医疗资源能迅速影响到偏远地区。‎ D. 网络频段越高,基站覆盖的范围越小,要保证利用24G频段以上毫米波的5G网络的速度,服务商就需要升级现有的基站和安装更多的基站。‎ ‎13. 5G网络有哪三大主要特征?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11. B 12. D ‎ ‎13. ①超高的网速。据材料三“显然,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至20倍”。②超低的时延。据材料二“5G技术低延时的优势,与手术机器人相结合,可以实现信号实时互联互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远程手术提供了可能”可概括出“超低的时延”。③超大的容量(或连接)。据材料一“也只有5G网络,才能承载物联网产生的庞大无比的井喷式网络流量和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海量网络请求”,可概括出“超大的容量(或连接)”。‎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检索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本题B项,“广大用户将迫使网络服务商降费”错,原文说“便宜的流量资费无疑是使用5G服务的必要前提,否则再高的网速也只能让人望洋兴叹。因此,网络运营商必须切实‘提速、降费’,以适应5G - 25 -‎ 时代的发展”,可见,“降费”是网络运营商必须考虑的问题,而不是“广大用户迫使”的。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基本倾向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D项,“网络频段越高,基站覆盖的范围越小”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这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发设备(小型基站),还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整合时注意归大类。本题要求概括5G网络有哪三大主要特征。据材料三“显然,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至20倍”可概括出“超高的网速”;据材料二“5G技术低延时的优势,与手术机器人相结合,可以实现信号实时互联互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远程手术提供了可能”可概括出“超低的时延”;据材料一“也只有5G网络,才能承载物联网产生的庞大无比的井喷式网络流量和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海量网络请求”,可概括出“超大的容量(或连接)”。‎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帽子给我戴正了 刘正权 协警也是警察,你们给我记好了!局长说完这话,走到队列左侧,冲最边上的陈大华瞪圆双眼,举手,敬礼,然后迸出这么一句话,帽子给我戴正了!‎ 有人想笑,却没敢笑出来。,‎ 局长正就警容警纪警风做训示呢。‎ 陈大华努力去正头顶的警帽,他头小,警帽总是不愿意配合他的脑袋,自然正不起来。‎ - 25 -‎ 上岗第一天,就在局长那留下不好的印象,陈大华有点沮丧。‎ 队长是知根知底的,队长在分配陈大华执勤点时安慰说,工作态度端正,比警帽戴得正,更有说服力。‎ 陈大华这才宽了心。‎ 春节期间,像鸟儿归巢,在外地上班务工的人全部回来了,车多人多,警力严重不足,协警就成了传说中的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通常是一个警察带三四个协警镇守交通要道。‎ 主要是查酒驾,醉驾。‎ 毒驾,陈大华只在新闻里见过,他们这种五线城市,难得一见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小城人,想要如同队长所说的工作态度端正,毕竟不那么容易,好几次敬礼完毕,人家车窗摇下,探出一个脑袋,热热落落骂一句,陈大华你狗日的啥时眼睛近视了?‎ 骂这句话的,自然非亲即故,好在,闻不见酒气,开车手续也齐全,陈大华挨了骂,心里还美气,说狗日的买车都不晓得请我喝顿酒。‎ 小县城规矩,买车是大事,跟搬新家一样,要请喝酒的。‎ 陈大华意思很明显,公是公,私是私。‎ 不是所有人都守规矩的。‎ 初一走父母,初二走丈母,长辈面前,不好放肆。初三初四初五,敞开喝酒的日子,有亲朋故旧知道陈大华所镇守的街道在哪儿,喝酒时就打好了算盘,到时迎着那条路走,陈大华自然晓得网开一面。‎ 偏偏,网在那支着,别说一面,半面都没开。‎ 自投罗网,简直是,好几个熟人因为酒驾,抓了现行。‎ 还让人过节不?‎ 陈大华正一下头顶的警帽,就是要让人好好过节,才这么严的。‎ 你一个协警,不信你能给人敬一辈子的礼!有人这么口不择言骂他。确实,协警中很多人干着干着,因为没有指望转正,加上得罪人,悄悄谋了新的出路。‎ 协警也是警察!陈大华在心里,顶撞了对方一句,以画外音的方式。‎ 事是在初五早上出的。‎ - 25 -‎ 值了通宵班的陈大华正准备下班,换班的同事已经在街对面冲他招手,示意他可以走人了。一辆白色轿车疯了般从右边抢过来,绿灯数字明明白白显示只剩下一秒了,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这是所有小孩都熟知不过的道理,身为司机怎么可以犯浑。职业习惯令陈大华一边挥手一边上车道上阻拦,示意对方暂停。‎ 暂停的却不是那辆轿车,是陈大华的思维。‎ 随着一声脆响,陈大华整个身体被撞得腾空飞起来,刚落地随着惯性一个侧滚,惨了,后面一台越野车再度碾上他的腰身。‎ 事故现场,局长发现一个特别反常的现象,陈大华的身体都支离破碎了,警帽却端端正正戴在头上,他的手,以敬礼的姿势呈现在大家眼里。队长告诉局长,为了把帽子戴端正,陈大华在帽子里层缝制了两层松紧带子,为的是警帽能端端正正箍在头上。‎ 肇事车辆被抓住,白车司机解释是,他的车辆不小心刮擦了后边的越野车,想要逃避赔偿才加大油门抢红绿灯的。‎ 越野车司机确实因为追着前面车辆讨要说法才对陈大华造成的二次碾压。‎ 看似站得住脚的解释在局长那儿遭到质疑,局长早先干过刑警,白色轿车司机那话太经不起推敲,眼下车辆都购买了强制险,别说一点刮擦,就是撞了车,也犯不着逃逸,有保险公司理赔的。‎ 醉驾?肯定不是,司机身上没酒气。‎ 莫非是?局长心里一个激灵。‎ 检测结果跟局长怀疑的一样,毒驾。‎ 在给陈大华追认英雄的会议上,有网站记者提出质疑,一个协警,而且是走在下班路上,追认英雄,合适吗?‎ 协警也是警察,请你给我记好了、人民警察的责任担当,有上下班之分吗?局长的声肯猛地提高八分,走到那个记者面前,瞪圆双眼,举手,敬礼,跟着迸出这么一句话,帽子给我戴正了!‎ 帽子,我有戴吗?记者摸了摸光秃秃的头顶,这么情绪化的人,怎么当上的局长。‎ 是说你无冕之王的帽子呢!队长上前,轻轻补上一句。‎ 我不过是个网站记者啊?‎ 网站记者也是记者!‎ 队长拍拍手中的警帽,端端正正戴上头顶,会议结束,得出警了。‎ ‎1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帽子给我戴正了”为题,强烈的命令语气,既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将小说的意蕴引向深处:有职有权者应该时刻注意保持清正廉明的形象。‎ - 25 -‎ B. “毒驾,陈大华只在新闻里见过,他们这种五线城市,难得一见的”为后文陈大华殉职及局长的敏锐做了铺垫。‎ C. 队长是个次要人物,但总是在适当的时机,以最少的语言,或安抚部下,或反映下情,或阐释、传达局长的未尽之育、言外之意,精当而细致。‎ D. “他们这种五线城市”,是故事展开的环境,主人公陈大华的遭遇与这里的区位特点和人际关系特色有一定的关系。‎ ‎15. 小说中的陈大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16. “协警也是警察”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答案示例:①爱岗敬业。他虽只是一名五线小城的不在编协警,但兢兢业业,责任心强,交班之后不忘职责,不幸殉职;为维护道路安全,他坚持原则,决不徇私,即使是熟人亲朋违章,他也不会“网开一面”。②严于律己。为保持警容严整,头小的他在帽子里缝制两道松紧带来箍住警帽,将警帽戴正。③待人和善。在执法过程中,陈大华挨了骂,心里还美气,和熟人随和地说笑,哪怕有人口不择言骂他,他也只在心里顶撞。 ‎ ‎16. ①第一次是在陈大华上岗第一天,局长对协警做训示时提到的,意在提醒协警们应该有正确的身份定位。该句位处小说开篇,既交代了主人公身份,又立刻将读者带入情境之中。②第二次是陈大华的内心独白。对责难他严格执法的人,他不当面顶撞,表现了他既坚持原则又待人和善的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③第三次是局长对网站记者说的。这是对社会上轻视协警,以身份评判人的不良风气的批评,有力地表现和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A项,“又将小说的意蕴引向深处:有职有权者应该时刻注意保持清正廉明的形象。”分析有误,这篇小说更深的意蕴不是“有职有权者应该时刻注意保持清正廉明的形象”,而是“无论是谁,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站正自己的立场”。故选A。‎ ‎【15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核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题干是“小说中的陈大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分析人物形象,一般从人物身份、职业及各种细节入手,解答本题主要根据相关情节内容与人物描写方法分析概括,本文主要通过陈大华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以及侧面描写来叙述的。例如他的身份只是一名五线小城的不在编的协警,但他兢兢业业,再交班之后不忘职责,最终不幸殉职的事,可见其爱岗敬业;从“作为土生土长的小城人,……,探出一个脑袋,热热落落骂一句,陈大华你狗日的啥时眼睛近视了?骂这句话的,自然非亲即故,好在,闻不见酒气,开车手续也齐全,陈大华挨了骂,心里还美气”,可见其待人和善;从队长告诉局长的侧面描写,说“为了把帽子戴端正,陈大华在帽子里层缝制了两层松紧带子,为的是警帽能端端正正箍在头上。”,可见其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句段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审题,题目要求简要分析“协警也是警察”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的不同作用。然后要到文中找到这三处,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分析这句话是谁说的、对谁说的、为什么这样说、反映怎样的人物形象或表现怎样的主题等。最后结合语句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本题内容上第一次在文章第一段的首句话,结合下文知是陈大华作为协警上岗第一天,局长对协警做训示时提到的,意在提醒协警们应该有正确的身份定位。第二次在文章第二十二段,结合下文“陈大华在心里,顶撞了对方一句,以画外音的方式。”知这句话是陈大华的心理独白,根据上文可知此话是针对责难他严格执法的人的无声反驳,表现了他是个坚持原则又待人和善的人。第三次在倒数第六段,结合上文可知是局长在给陈大华追认英雄的会议上,面对网站记者的质疑,而对网站记者说的。结合下文,可知此次表现小说的主题:对社会上轻视协警,以身份评判人的不良风气的批评。‎ ‎【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个人物的?‎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形象特点。‎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指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 ‎②找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 25 -‎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四、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入太学,以程颐之友为师。与论经史大义,深奇重之。中绍圣四年进士第,哲宗亲擢为第三。提举湖南学事,有诏举遗逸,安国以永州布衣王绘、邓璋应诏。二人老不行,安国请命之官,以劝为学者。零陵簿称二人流人邹浩所请托也。蔡京素恶安国,得簿言大喜,命置狱推治,卒无验,安国竟除名。未几,簿以他罪抵法,台臣直前事,复安国元官。政和二年,丁内艰,移江东。父没终丧,谓子弟曰:“吾昔为亲而仕,今虽有禄万钟将何所施?”遂称疾不仕。靖康元年,除太常少卿,辞;除起居郎,又辞。朝旨屡趣行,至京师,以疾在告。门下侍郎耿南仲言安国意窥经筵,不宜召试。钦宗不答。安国屡辞,南仲又言安国不臣。钦宗曰:“渠自以病辞,非有向背也。”每臣僚登对,钦宗即问识胡安国否。金人薄都城。子寅为郎在城中,客或忧之,安国愀然曰:“主上在重围中,号令不出,卿大夫恨效忠无路,敢念子乎?”敌围益急,钦宗亟召安国,诏竟不达。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侯仲良言必称二程先生,他无所许可,后见安国,叹曰:“吾以为志在天下,视不义富贵真如浮云者,二程先生而已,不意复有斯人也。”安国所与游者,谢良佐、杨时皆程门高弟。安国之使湖北也,时方为府教授,良佐为应城宰,安国每来谒而去,必端笏正立目送之。安国少欲以文章名世,既学道,乃不复措意。有文集十五卷、《资治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 ‎(节选自《宋史·胡安国传》)‎ ‎1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官/实历不及六载 B. 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 C. 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 D. 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5 -‎ A. 御史台是我国古代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这个部门里的官员常被称为“台臣”。‎ B. “告”在古代是指官吏休假,此处的“在告”表示传主一直想向皇帝请假。‎ C. “经筵”是我国古代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在宋代正式制度化。‎ D. “登”本义是上车,引申为“进入”,因此“登对”就是指大臣上朝回答皇帝询问。‎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安国学问深厚,多蒙长上关爱。他在太学读书时,师从大儒程颐的朋友,并受到老师的器重;中进士时宋哲宗亲点第三,后来为官又多次得到宋钦宗的关照。‎ B. 胡安国尽心王事,却遭无端陷害。他在湖南时,奉旨向朝廷推荐乡里的才俊之士,本出自一片诚心,却由于权臣听信诬告,导致他被追究,莫名其妙地被免职。‎ C. 胡安国屡被征召,但却无意仕宦。朝廷多次授他官职,他则屡辞不就;他早年出来做官都是为了奉养双亲,等到父亲去世后,他觉得纵然俸禄再多,也无用处。‎ D. 胡安国道德高尚,备受他人敬重。他虽不愿为官,但仍为国分忧;有人把他和二程相提并论,即便程门高徒见到他到访,个个都是谨执官礼、规规矩矩地迎送。‎ ‎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国屡辞,南仲又言安国不臣。钦宗曰:“渠自以病辞,非有向背也。”‎ ‎(2)安国愀然曰:“主上在重围中,号令不出,卿大夫恨效忠无路,敢念子乎!”‎ ‎【答案】17. A 18. B 19. D ‎ ‎20. (1)胡安国屡次辞官,耿南仲又说胡安国有对皇上不忠的心思,钦宗说:“他是因为有病而辞官,并没有背离我的意思。”‎ ‎(2)胡安国神情严肃地说:“皇上也在重围之中,如今圣上号令发不出来,卿大夫遗憾的是想要效忠却没有办法,我又怎能只惦记自己的儿子呢?”‎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于其身”是“痛切”的部位,语意联系紧密,不要断开,由此排除CD项,“自……迄……”的意思是“从……到……”,不要点开,由此排除B。故选A。‎ ‎【18题详解】‎ - 25 -‎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表示传主一直想向皇帝请假”错误,“在告”就是官员处在休假期。故选B。‎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原文和选项,找到细微差别。题中D项,“迎送”理解有误,原文“安国每来谒而去,必端笏正立目送之”,是强调送别胡安国时规规矩矩、端端正正。故选D。‎ ‎【20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题中(1)句注意,屡:屡次;言:说;不臣:对皇上不忠;渠:他;以:因为;向背:背离我;后半句是判断句。(2)句注意,愀然:神情严肃的样子;主上:皇上;不出:发不出来;恨:遗憾;无路:没有办法;念:惦记。‎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 25 -‎ 胡安国,字康候,建宁崇安人。进入太学后,拜程颐之友为师。老师跟他讨论经史大义,十分器重他。胡安国在绍圣四年考中进士,宋哲宗亲自将胡安国选为第三名。胡安国提举湖南学事,当时皇帝下诏要求举拔未被发现的有才能的人,胡安国便将永州平民王绘、邓璋推荐给朝廷,以响应皇上的诏书。王绘、邓璋二人年老不能赴朝,胡安国请求给二人任命官职,用以鼓励治学之人。零陵主簿说此二人是流放之人邹浩所请托的。蔡京一向厌恶胡安国,所以听到零陵主簿的话后非常高兴,他命人对胡安国追究刑事责任,然而最终未找到什么证据,但胡安国还是被免官了。不久,零陵主簿因为犯别的罪而伏法,御史追究其诬损胡安国之事,恢复了胡安国的原官。政和二年,由于母亲去世,胡安国离职移居江东。其父去世,胡安国服丧完毕后,对子弟们说:“我以前是为奉养双亲而进入仕途的,现在就算再多的体禄又有什么用呢?”于是,胡安国称病不再为官。靖康元年,朝廷授胡安国为太常少卿,胡安国不就职;朝廷再授胡安国为起居郎,胡安国又不就职。朝廷多次下旨催促胡安国赴朝上任,胡安国到了京师后,因病休假。门下侍郎耿南仲说胡安国意在获取经筵之职,不应召试。宋钦宗没有理会耿南仲的话。胡安国屡次辞官,耿南仲又说胡安国有对皇上不忠的心思,宋钦宗说:“他是因为有病而辞官,并不是有背离我的意思。”每次有臣属上朝应对,宋钦宗都问他是否认识胡安国。金人迫近都城。胡安国的一个任郎官的儿子胡寅尚在城中,门客为此感到担忧,胡安国神情严肃地说:“皇上也在重围之中,如今圣上号令发不出来,卿大夫遗憾的是想要效忠却没有办法,我又怎能只惦记自己的儿子呢?”敌人的围城形势越发紧急,宋钦宗急召胡安国,但诏书却始终没能送达。胡安国看到中原沦陷,黎民百姓横遭涂炭,就好像痛在自己身上。他虽然多次因不同的罪名被罢官,但每当皇帝有命令时,他就会把家事放到一边。可是他从考中进士到离职有四十年,而实际任职还不足六年。候仲良言必称二程先生,对其他人无所赞许,后来见到了胡安国,感慨道:“我以为志在天下,视不义富贵真如浮云的人,只有二程先生,没想到还有胡安国也是如此。”胡安国所交往的人如谢良佐、杨时等都是程门高足。胡安国出使湖北,杨时正担任府教授,谢良佐任应城县令,胡安国每次拜见后离去时,二人一定要拿着笏板、肃立目送。胡安国少年时想以文章称名于当世,自从学道之后,便不再有这种想法。他著有文集十五卷,《资治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 梅 ‎〔宋〕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2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诗人借世俗之人对梅花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 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 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 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22. 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21. C 22. (1)意为世俗之人满眼看到的只是艳丽的桃杏,却不识凌寒独放色香俱佳的梅花。(2)诗人把世俗之人对桃杏和梅花的态度作对比,讥讽世俗之人的浅薄与庸俗。(3)借梅花自喻,暗示自己的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 - 25 -‎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不正确,“淋漓”望文生义,这里“淋漓红袖”指美貌女子,“淋漓红袖趣传杯”意思是呼唤侍女传递酒杯。‎ 故选C。‎ ‎【22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句子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鉴赏的是哪句诗句,然后找到诗句在诗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从内容、手法、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本题要求分析的诗句是诗歌的最后两句,需要结合上文来分析。从内容上来看,尾联“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结合上文可知,“此”指的是梅花凌寒独自开放色香俱佳的特点,尾联诗句的意思是,世俗中人的眼中哪知道梅花的这些高贵品质,他们只知道买一些艳丽的桃花、杏花来栽种。上下句之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世俗之人对梅花和对桃杏的态度进行了对比,说明世俗之人只喜欢桃杏,反映出世俗之人的浅薄和庸俗,表达出诗人的讥讽之意。另一方面,联系诗人毕生的理想和追求,结合全诗内容,可知诗人写梅花,也是在写自己,借梅花自喻,表达出自己改革志向不被理解的复杂心情。‎ ‎【点睛】第1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本题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句内容和意象,B项鉴赏诗歌修辞手法及意象,C项鉴赏诗句内容,D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3.古诗文填空。‎ - 25 -‎ ‎(1)《庄子·逍遥游》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2).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 (2)小楼昨夜又东风 (4).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鉴。‎ 五、语文运用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言人人殊, 。《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 。‎ 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认识。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 )。在这里,茶就像人们自身气象万千的人生经验。茶之“绿”,不仅是茶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而茶之“苦”,不但是茶之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如此,茶才 ,回味不尽,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的感悟与体验。前人于此常有 的描绘。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有茶的“三泡”之境说,认为茶在二泡时最妙。第一次冲泡时宛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而“二泡”时则如十六七岁之妙龄女郎,至“三泡”时已是少妇了。这正是对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极为传神的演绎。此外,中国人在品饮时,注重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即融茶之色、香、味、神、境于一体,融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一体,于无形之中完成从生理享受到精神享受的过程。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2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众说纷纭 难以置信 耐人寻味 炉火纯青 - 25 -‎ B. 莫衷一是 不足为据 意味深长 出神入化 C. 莫衷一是 难以置信 意味深长 炉火纯青 D. 众说纷纭 不足为据 耐人寻味 出神入化 ‎2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茶里面既有色彩斑驳的大千世界,更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B. 茶里面既有色彩斑驳的大千世界,又有酸甜苦辣的生活 C. 茶里面既有生活的酸甜苦辣,更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 D. 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2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B. 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一杯茶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C. 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艺术的完整世界。‎ D. 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答案】24. B 25. D 26. D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众口纷纭: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言人人殊: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同一消息或事情,各人却说成各不相同的情形。“众口纷纭”与“言人人殊”重复。同时,文意强调“得不岀一致的结论”,应选“莫衷一是”。不足为据:不能作为依据。难以置信,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语境说《食经》是伪书,不吧、能做依据,应选“不足为据”。意味深长:含蓄深远,耐人寻味。耐人寻味: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意味深长强调“使人回味不尽”,与后文“回味不尽”吻合,应选“意味深长”。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语境说中国人对品茶的“描绘”达到一定境界,应用“出神入化”。故选B。‎ ‎【25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根据上文“品茶就是品味人生”,重点应是谈“人生”,因此,“斑驳色彩”与“酸甜苦辣”均应放在句子最后,且“大千世界”在前,“生活”在后。故选D。‎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A项,主客颠倒,不合逻辑。“中国人”不是“艺术世界”。B项,语序不当,“完整的”应调到“一个”后;C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造成歧义。“艺术”应与“完整”对调;“一个”与“艺术”也不搭配,同时,是“一个艺术”还是“一个世界”?有歧义。故选D。‎ ‎【点睛】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2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近日,国产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爆红,片中申公豹的口吃撑起了全片近一半的笑点,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作为一种言语障碍,口吃以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为主要症状,表现为说话时经常非自愿地重复、停顿或者延长。______,但就是在表达上有困难。口吃在儿童中比较常见,一般都是在5岁前形成,也最容易在幼儿期矫正,如果不及时娇正,____。口吃是多种原因造成的,_____,儿童在受到惊吓、严厉的训斤;突然而强烈的精神打击;遇到环境变化,如上幼儿园、与陌生人相处时就容易产生紧张和胆怯情绪,说话时就会结结巴巴,时间一久就会形成口吃。‎ ‎【答案】 (1). ①脑子里很清楚自己想说什么 (2). ②就可能伴随终身(可能难以治愈) (3). ③心理因素是其发生的原因 - 25 -‎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第一处的语句于后面的“但是”构成转折关系,从“在表达上有困难”可以得出答案来。第二处的句子,与前面的“如果”构成了假设关系,前面是假设的条件,横线上就应该填写其结果:可能伴随终身,或可能难以治愈。第三处,联系前一句的“多种原因”和后面儿童“容易产生紧张和胆怯情绪”可以推知,这里填写的关键词是“心理原因”。‎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条在微信圈流传的“稻草定律”说,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卖白菜的人用它捆绑了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了;卖螃蟹的人拿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人的价值有时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觉得“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稻草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什么时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远不会散发的,稻草不要以攀龙附凤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本,它孕育的米香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环境与价值 一位渴望成功的青年一直在寻求获得成功的捷径,但一直未能如愿。一天,一位老婆婆拿了一块石头,让年轻人拿去菜市场门口卖,结果无人问津。年轻人很 无奈地拿着石头来问老婆婆,说石头一文不值;老婆婆让他拿到珠宝店门口去卖,结果有人出价30块钱,年轻人没卖;又拿着石头再去问老婆婆,老婆婆说明天你 再拿到外国人经常出入的文物商店门口去卖,结果一个日本游客愿意出价300块买这块石头。‎ 年轻人突然醒悟,原来同样一块石头,放在不同的环境产生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故事……‎ - 25 -‎ 荀子曰:“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可见环境对事物的影响不可低估。人取得成功的要素很多,一般分为天时、地利、人和,要其内涵,除了自身的能力 优势外,他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其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譬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它甚至会决定孩子一生的价值取向,左右孩子对人生观、幸福观的评 判标准。一个在父母的争吵打骂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她)的家庭观念会很淡泊,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也会很偏激,对家庭、对社会缺乏责任感,而在一个温馨宽 松的家庭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对家庭充满依恋、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宽厚而平和,从而有更多的机会走向成功。‎ 错综复杂的社会大熔炉,可以锻造一个君子,也可以成就一个小人,而这善与恶的标准取决于我们自身的价值取向,而这种价值取向的形成又取决于我们身处 的环境和接触的人和事,因为人都有可塑性,这种可塑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终究会凸显出来,一个正直的好人,在龌龊的圈子里呆久了,也会改变自己最初的观念,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也。‎ ‎“孟母三迁”的故事之所以广泛流传,原因也即在此。‎ 一个遍地谎言、推委扯皮、充满争斗的圈子毒害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群人,在一个乌烟瘴气、暗流涌动的环境里,人们的心思不是用在工作上,而 是挖空心思地去沽名钓誉,去设下圈套、乱箭穿心而后快,长此以往,再好的人也会慢慢中毒。而在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充满友爱的圈子里,人们会以积极的 心态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得到的评价与自身的表现竟截然不同,原因何在?答案不言自喻。‎ 常言到:“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又云“于君子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市,久而不闻其臭。”正因如此, 我们才应该扬善惩恶,才应该在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下,打造一个个和谐的小环境,如此,我们心灵的绿荫才更繁茂,我们工作的热情才更高涨,我们对事物的分析才 更入理,也更透彻。‎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综合的角度:(1)从文中关于稻草价值的不同观点出发,探讨:何为“价值”/人(事物)的价值由什么决定/人(事物)的价值应怎样体现。(2)从稻草卖了螃蟹价却并不具备螃蟹的价值这一点出发,①论述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而应深入本质(看问题不能看表象)。②联系社会现实(如奢侈品消费、过度包装等)探讨“价格”与“价值”倒置的现象。‎ ‎2.从“有人”角度:①依附他人可能会抬高自己的身价,却不一定能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 ‎②人(事物)的价值取决于自我的品质(质量、作用等)。‎ - 25 -‎ ‎3.从“稻草定律”的角度:①环境可以影响/决定事物的价值。②联系现实探讨如何增加人(事物)的附加值。‎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 25 -‎ ‎ ‎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