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00 KB
  • 2021-06-08 发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 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近年来,《古剑奇谭》《琅琊榜》等一系列幻想类网络文学及其影视改编作品受到青年观众较多关注,一时间同类型作品大量涌现。这些作品多化用传统文化要素,其中一些在人物塑造和故事讲述上颇具匠心,然而相当一部分还存在想象力匮乏和文化营养贫乏的问题,甚至存在低端模仿的情况。随着读者、观众对作品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幻想类文艺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亟待反思和解决。‎ ‎②总体而言,当前我们的幻想类文艺作品还存在两类突出的创作问题。首先是对传统文化元素处理失当。应当说,任何成熟的幻想类文艺作品都离不开特定历史文化土壤。近年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的“修仙”和“盗墓”类作品,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工巧、物候等,试图吸引读者和观众目光,为故事增添历史文化厚度。然而,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使用,不少作品还仅仅停留在“名物”阶段,借用几个众所周知的人物和地理名词,随意改动意象的特定文化内涵,艺术传达也仅限于表面上的视听奇观和叙事上的铺陈猎奇,难免令人产生审美疲劳。‎ ‎③更深层次地,幻想类文艺作品还应当解决精神文化内涵贫乏的问题。虽然形式上五花八门,但一些作品的主题表达还停留在对青年群体的爱情和职场等切身感受的简单模仿和情感宣泄上。相当一部分作品讲述的都是宫斗和苦恋,不仅主体情节单薄,常受观众批评,而且价值层面也充斥着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代精神的落后思想。会出现这种打着传统文化幌子传播落后思想的现象,本质上是没有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传承传统文化不能简单搬用、套用,而要结合现实挑战和时代精神进行反省和甄别,面向未来、古为今用。‎ ‎④在创作过程中解决上述形态和价值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需要处理好以下三组关系:‎ ‎⑤首先,要处理好想象与历史的关系,就是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和多层次创造性转化。应该看到,中外成熟的幻想类作品塑造的想象世界和英雄人物,不仅在故事和视听细节上富有很强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质感,更重要的是承载和发扬了独特的文化价值和世界现。只有扎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生活智慧,才能从中获取创作滋养、收获文化自信,进而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⑥其次,要处理好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就是要深入当下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精确捕捉和艺术表达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时代精神。20世纪以来,幻想类作品中内分化出一个被称为“当地幻想”的重要类型。与置身历史时空的魔幻和置身未来时空的科幻不同,当代幻想的基本故事情节直接置身于现实世界,在想象的外衣下更加直接地反应真实的处境和生活经历。即使是《饥饿游戏》《镰仓物语》这类体现着亚文化特征的幻想作品,也在表达青年群体的切身情感和青春叛逆的同时,凸显勇气、责任、公平、正义等主流价值观。‎ ‎⑦此外,还需处理好想象与世界的关系, 就是要在全球环境下将幻想类文学作品视作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平台,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在讲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基础上,幻想类文艺作品创作还应当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让中国故事为世界所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崇尚自然、虚实相应的审美现,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且能够贡献于人类文明,《功夫熊猫》等文艺作品的成功就体现了这一点。‎ ‎(选自樊君健《幻想类作品亟持提升文化内涵》,有删节)‎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能扎根传统精华,凸显时代主流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幻想类作品的未来可期。‎ B. 具有历史、社会和文化质感,承载和发扬独特的文化价值和世界观,是优秀幻想类作品的共性。‎ C. 置身于历史时空的魔幻作品难以反映真实的生活处境和经历。‎ D. 《功夫熊猫》的成功证明将幻想类作品作为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的平台,具有可行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②段,以“修仙”和“盗墓”类型幻想文艺作品为例,说明了当前一些幻想类文艺作品对传统文化的使用还存在问题。‎ B. 作者认为只要扎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生活理想,从中获取创作滋养,收获文化自信,就能创造出优秀的幻想类作品。‎ C. 文章的第⑥⑦自然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分别说明了在创作中应如何处理好想象与现实的关系、想象与世界的关系。‎ D. 文章观点明确。指出只有处理好想象与历史、想象与现实、想象与世界的关系,才能解决幻想类作品创作的形态、价值问题。‎ ‎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简单借用人物和地理名词,随意改动意象的文化内涵等,都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不当使用,这样做会降低幻想类作品的吸引力。‎ B. 《古剑奇谭》《琅琊榜》等作品,多化用传统文化要素,人物想象和故事讲述上颇具匠心,但仍然存在着想象力匮乏等问题。‎ C. 当前的幻想类作品,虽然在形式上多种多样,但实际上并未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本质是打着传统文化幌子传播落后思想。‎ D. “修仙”“盗墓”类文艺作品,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工巧、物候等,增添了故事历史厚度,吸引了读者和观众目光。‎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项,“置身于历史时空的魔幻作品难以反映真实的生活处境和经历”错误,选项曲解文意,第六段的表述是“与置身历史时空的魔幻和置身未来时空的科幻不同,当代幻想的基本故事情节直接置身于现实世界,在想象的外衣下更加直接地反应真实的处境和生活经历”,这是说“当代幻想”的特点,不能由此得出“魔幻”“科幻”作品“难以反映”这一结论。‎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项,“只要扎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生活理想,从中获取创作滋养,收获文化自信,就能创造出优秀的幻想类作品”错误,选项中“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结合原文第五段“只有扎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生活智慧,才能从中获取创作滋养、收获文化自信,进而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分析,原文是“只有……才……”的关系。‎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古剑奇谭》《琅琊榜》等作品,多化用……”错误,选项张冠李戴,第一段的表述为“一时间同类型作品大量涌现。这些作品多化用传统文化要素”“然而相当一部分还存在想象力匮乏和文化营养贫乏的问题”,并非指《古剑奇谭》《琅琊榜》;‎ C项,“当前的幻想类作品”错误,选项范围扩大,第三段说的是“相当一部分作品讲述的都是宫斗和苦恋”“会出现这种打着传统文化幌子传播落后思想的现象”,并非指所有“当前的幻想作品”;‎ D项,“吸引了读者和观众目光”错误,选项化未然为已然,第二段表述为“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工巧、物候等,试图吸引读者和观众目光,为故事增添历史文化厚度”,文中是说“试图”。‎ 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你多么需要他那点草莽精神 黄永玉 家宝公: ‎ 来信收到。我们从故乡回京刚十天,过一周左右又得去香港两个月,约莫六月间才转得来,事情倒不俗,只可惜空耗了时光。 奉上拙诗一首,是类乎劳改的那三年的第一年写的,诗刊朋友问我要近作,而目下毫无诗意舒发,将信将疑,从匣中取出这首给他看,却说好。人受称赞总是高兴。但这诗不是好,是公开的私事满足了人的好奇心而已。不过我老婆是衷心快意的,等于手臂上刺着牢不可破的对她的忠贞,让所有的朋友了解我当了三十六年的俘虏的确是心甘情愿。歌颂老婆的诗我大概可以出一个厚厚的集子了。只可惜世界上还没有这么一个禁得起肉麻的出版社。‎ 说老实话,真正地道的情诗、情书、情话,怎么能见得人?伟大如鲁迅,特精熟此道。说是“两地书”,买的人图神奇,打开看来却都是正儿八经、缺乏爱情的香馥之感。全世界若认真出点这种东西,且规定人人必读的话,公安局当会省掉许多麻烦。人到底 太少接触纯真的感情了。‎ 曹公曹公!你的书法照麻衣神相看,气势雄强,间架缜密,且肯定是个长寿的老头, 所以你还应该工作。工作,这两个字几十年来被污染成为低级的习俗。在你的生涯中,工作是充满实实在在的光耀,别去理那些琐碎人情、小敲小打吧!在你,应该“全或无”,应该“良工不示人以朴”。像萧伯纳,像伏尔泰那样,到老还那么精确,那么不饶点滴,不饶自己。 在纽约,我在阿瑟·米勒家住过几天。他刚写一个新戏《美国时间》,我跟他上排练场,去看他边拍边改剧本。那种活跃,那种严肃,简直像鸡汤那么养人。他和他老婆,一位了不起的摄影家,轮流开车走很远的公路回到家里,然后一起在他们的森林中伐木, 砍成劈柴。米勒开拖拉机把我们跟劈柴一起拉回来。两三吨的柴啊!我们坐在米勒自己 做的木凳、饭桌边吃饭。我觉得他全身心的细胞都在活跃。因此,他的戏不管成败,都充满生命力。你说怪不怪,那时我想到你,挂念你,如果写成台词,那就是:“我们也有 个曹禺!”但我的潜台词却是,你多么需要他那点草莽精神。‎ 你是我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 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 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释、分析得也不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的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 那一箩一筐的隽语,都消失了。‎ 谁也不说不好。总是“高!”“好!”这些称颂虽迷惑不了你,但混乱了你,作贱了你。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莎翁《麦克白》中的一句话:“醒来啊麦克白,把沉睡赶走!”‎ 你知道,我爱祖国,所以爱你。你是我那一时代现实极了的高山,我不对你说老实话,就不配你给与我的友谊。如果能使你再写出二十个剧本需要出点力气的话,你差遣 就是!艾侣霞有两句诗,诗曰:“心在树上,你摘就是!”‎ 信,快写完了,回头一看,好像在毁谤你,有点不安了。放两天,想想看该不该寄 上给你。‎ 祝你和夫人一切都好!‎ 晚 黄永玉 谨上 三月二十日 我还想到,有一天为你的新作设计舞台。永玉,又及 我还想贡献给你一些杂七杂八的故事,看能不能弄出点什么来!永玉,又及。‎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私人书信,开头几段行文随意,信笔写来,但其间“只可惜空耗了时光”“人受称赞总是高兴”“人到底太少接触纯真的感情了”等语又似话中有话,值得玩味。‎ B. 此信多处引用名人、名言,信手拈来,又恰切贴合,不经意间体现出了黄永玉渊博的学识,也能体现他活泛的思维。‎ C. 信快写完了,才发现是在毁谤曹禺,心有不安,乃至犹豫该不该寄出,颇能说明黄永玉写信时那种热情得忘情状态。‎ D. 此信语言亦庄亦谐。庄严如深刻批评曹禺时,简直叫人冷汗淋漓;诙谐如笑谈自己甘心做了老婆“三十六年的俘虏”时,简直叫人忍俊不禁。‎ ‎5. 黄永玉在此信中讲述了他在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家中小住的见闻,有何用意?‎ ‎6. 请结合书信内容分析黄永玉对曹禺的情感态度。‎ ‎【答案】4. C 5. ①内容上:突出并赞美阿瑟•米勒充满生命力创作和生活状态;②主旨上:表现了黄永玉对曹禺的关切与激励,以及深情厚谊;③结构上:上承黄永玉认为曹禺还该向萧伯纳、伏尔泰那样积极创作,下启黄永玉对曹禺近期为势位所误的创作状态的批评;④效果上:对比鲜明,让人警醒,也丰富了信件内容。 ‎ ‎6. ‎ 情感:①深切的挂念,在美国看到阿瑟•米勒时,不由自主地的想起了曹禺,为他的近况而忧虑;②由衷的敬爱,始终把曹禺视为中国戏剧的高山,像敬爱祖国一样敬爱他;③深厚的友谊,无论是谈家常还是论艺术,无论是批评还是鼓励,无不体现了对曹禺的深厚友谊;态度:①坦诚的劝诫,劝诫曹禺应当继续努力工作,勤奋创作,不饶点滴,不饶自己;②尖锐的批评,尖锐指出曹禺解放后创作的根本问题,为势位所误,作品艺术水平低下;③倾心的激励,激励曹禺不要被称颂之语影响,而要尽快清醒过来;④热切的期待,希望曹禺还能创作更多的作品,且愿意为之提供一切之帮助。‎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C项,“才发现是在毁谤曹禺”错误,表述绝对,原文为“好像在毁谤你”,这是作者的自谦之语,怕有冒犯不恭,有意这样说,事实上是真诚的劝告,没有丝毫毁谤。故选C。‎ ‎【5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某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主旨等角度分析作用,此题要求回答黄永玉在此信中讲述了他在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家中小住的见闻的用意,首先分析内容,根据文中的句子“我觉得他全身心的细胞都在活跃。因此,他的戏不管成败,都充满生命力”概括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上看,上文写“像萧伯纳,像伏尔泰那样,到老还那么精确,那么不饶点滴,不饶自己”,下文写“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 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此情节承上启下,并且和前后内容形成对比,表达自己的态度;从情感看,由“你说怪不怪,那时我想到你,挂念你”可见黄永玉对曹禺的关切与激励,以及深情厚谊。‎ ‎【6题详解】‎ 此题考核探究文中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要求结合书信内容分析黄永玉对曹禺的情感态度,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分析,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句子“你说怪不怪,那时我想到你,挂念你” “你是我那一时代现实极了的高山,我不对你说老实话,就不配你给与我的友谊”概括其对曹禺的情感;根据“像萧伯纳,像伏尔泰那样,到老还那么精确,那么不饶点滴,不饶自己” “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 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醒来啊麦克白,把沉睡赶走!” “如果能使你再写出二十个剧本需要出点力气的话,你差遣 就是!”概括其对曹禺的态度。‎ ‎【点睛】‎ 分析文中的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一般从内容、结构和艺术效果三个角度分析,内容上一般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等;结构上一般为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照应前文或标题,和文中的某情节形成对比等;效果上一般为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情节陡转,产生戏剧性效果、引人深思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的武大樱花季除了传统的樱花看点之外,就要数武汉大学在校园管理上的优化了。除了保持“实名限额、免费预约、双重核验”等基本政策外,还特别引入了人脸识别闸机,预约而来的游客需要“刷脸”才能进入校区。‎ 从2015年到2017年,人脸识别技术经历了从快速落地到多领域应用的井喷式发展。如今,坐车可以刷脸、支付可以刷脸、自动取款也能刷脸、甚至连公厕取纸都能够刷脸……没有一点点防备,“刷脸”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金融、交通、教育、安防、社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什么人脸识别能够独得市场认可,落地与应用都如此迅速呢?‎ 首先,相比于指纹识别必须要采集指纹信息,人脸识别具有非强制性。它不需要被测者主动提供任何信息,只要你露出你的脸,它就能在不经意间对你完成识别。因此,人脸识别在便利性和隐蔽性方面更具优势。其次,因为人脸识别是利用可见光获取人脸图像信息,无需接触设备,因此不用担心病毒的接触性传染,在安全性和卫生方面更有保障。最后,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断及识别,并发性特点让其在识别速度和范围上具有明显优势。‎ ‎(中国智能制造网)‎ 材料二:‎ 上周公布了iPhoneX应用脸部识别功能,就在几天前,杭州一肯德基餐厅宣布可以刷脸支付了;农业银行总行下发通知,要求全国推广人脸识别系统;旅游业界很多领域已经开始试水应用刷脸技术——“刷脸”应用呈爆发式增长。但不少人也对该技术的安全性提出质疑。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对此做专题报告,对齐爱民教授进行专访。‎ 记者:指纹、虹膜、面容甚至基因等个人生物信息被大量搜集存储,目前这些已经被采集的生物信息,其利用和保护现状如何?我们该用怎样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 齐教授:指纹、虹膜、面容等生物信息毫无疑问是个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同于地址、电话号码等由社会生活经验等而形成的其他社会性抽象符号,这些生物信息直接采集于人体,体现个人的生理特性且与唯一对应。通常正是由于此唯一对应性降低了用户的被“复制”和“替代”的担忧。但在特殊情形下,指纹、虹膜、面容等此类唯一识别生物信息的收集,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推入更大的不确定风险中,一旦为他人非法使用,造成的个人信息侵权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个人生活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都将远远大于其他社会类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处理和利用。‎ 鉴于此类个人生物信息可直接且唯一识别到个人,从个人信息理论分类角度,其敏感程度远高于一般信息,甚至可称之为“敏感信息”中的“敏感信息”。鉴于其存在特殊风险,因此在保护层级上要高于“一般信息”,需要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但是以上讨论还仅限于学术领域,未列入立法实践的议程。‎ 记者:技术革新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包括生物信息、健康数据、生活习惯等在内的个人信息被国外厂商大量搜集利用,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 齐教授:由于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个人信息早就突破了地域的局限,成为各国竞争和关注的焦点。在当今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个人信息跨国传输问题早就超越个人信息保护的层面,上升到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领域。在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为他国厂商广泛收集的情况下,其除了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等透视我国公民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倾向外,同样可以了解我国整体社会发展状况及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我国国家安全面临极大的安全隐患。2013年出现的斯诺登事件就是一个例证,但这只是被揭露出的冰山一角,事件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上述安全威胁却并未停止。在生物识别信息相关法律保护体系还未成熟之前贸然授予个人权限存在风险,尤其是在支付领域,因此较为稳妥的做法是保留个人权限或者为其设定上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数据人》第732期)‎ 材料三:‎ 用户上网产生的位置信息、购物历史、网页浏览痕迹等数据归谁所有?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大规模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是否合法?日前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论坛上,与会者就人工智能背景下数据财产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现行《物权法》把物权分为动产和不动产,而数据作为一种新型财产,难以按照此种分类方法进行归类。”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提到,有观点认为,数据财产权的基本原则是谁的数据归谁所有,没有任何主体指向的数据是公共资源,但人工智能收集、储存、加工信息的过程中,数据的占有和转移是无形的,也没有有效的权属证明。如何对数据进行确权并且建构起权利内容和权利转移制度,这些问题尚未解决,需要立法予以回应。‎ ‎(财新网)‎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脸识别技术经历了从快速落地到多领域应用的井喷式发展,说明“刷脸”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B. 由于在便利性和隐蔽性、安全性和卫生方面以及识别速度和范围上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人脸识别能够独得市场认可。‎ C. 个人信息的“唯一对应性”虽然可以避免用户的被“复制”和“替代”的担忧,但在特殊情况下会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推入更大的不确定风险中。‎ D. 指纹、虹膜、面容等生物信息不同于其他社会性抽象符号,它体现个人的生理特性且与唯一对应。‎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鉴于个人生物信息存在特殊风险,因此在保护层级上需要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但此讨论还未列人立法实践的议程。‎ B. 唯一识别生物信息一旦为他人非法使用,带来的损失和危害都将远远大于其他社会类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处理和利用。‎ C. 个人信息被国外厂商大量搜集,对方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等透视我国公民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倾向,还可能会给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安全带来隐患。‎ D.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认为数据财产权的基本原则是谁的数据归谁所有。‎ ‎9. 请结合材料概括利用个人生物信息的利弊,并就个人生物信息在未来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给出建议。‎ ‎【答案】7. C 8. D ‎ ‎9. 好处:个人生物信息的唯一对应性降低了用户的被“复制”和“替代”的担忧。弊端:生物信息一旦被非法使用,会使个人信息侵权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个人生活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处于危险之中,甚至给国家安全带来隐患。个人生物信息需要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并立法对其进行法律保护。‎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C项,“虽然可以避免用户”这里的“避免”用词不当,根据原文,是“降低”,而非“避免”。‎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D项,“王利明认为数据财产权的基本原则是谁的数据归谁所有”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应是“有观点认为”,而非“王利民认为”。‎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题干要求分析“结合材料概括利用个人生物信息的利弊,并就个人生物信息在未来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给出建议”,两问,第一问的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材料二中,根据原文内容“通常正是由于此唯一对应性降低了用户的被‘复制’和‘替代’的担忧。但在特殊情形下,指纹、虹膜、面容等此类唯一识别生物信息的收集,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推入更大的不确定风险中,一旦为他人非法使用,造成的个人信息侵权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个人生活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都将远远大于其他社会类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跨国传输问题早就超越个人信息保护的层面,上升到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领域。在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为他国厂商广泛收集的情况下,其除了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等透视我国公民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倾向外,同样可以了解我国整体社会发展状况及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我国国家安全面临极大的安全隐患”可概括出好处就是:个人生物信息的唯一对应性降低了用户的被“复制”和“替代”的担忧。弊端是:生物信息一旦被非法使用,会使个人信息侵权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个人生活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处于危险之中,甚至给国家安全带来隐患。第二问是就个人生物信息在未来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给出建议,可从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角度分析。根据原文“鉴于其存在特殊风险,因此在保护层级上要高于‘一般信息’,需要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但是以上讨论还仅限于学术领域,未列入立法实践的议程”可从个人生物信息需要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并立法对其进行法律保护角度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日用,滑州灵昌人,其先自博陵徙家焉。进士举,初为芮城尉。大足元年,则天幸长安,路次陕州。宗楚客时为刺史,日用支供顿事,广求珍味,称楚客之命,遍馈从官。楚客知而大加赏叹,盛称荐之,由是擢为新丰尉。无几,拜监察御史。‎ 神龙中,秘书监郑普思欲纳女后宫,潜谋左道,日用遽奏劾之。普思方承恩,中宗不之省。日用廷争恳至,词甚抗直,普思竟伏其罪。时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等递为朋党,日用潜皆附之,骤迁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中宗暴崩,韦庶人称制,日用恐祸及己。知玄宗将图义举,乃因沙门普润、道士王晔密诣籓邸,深自结纳,潜谋翼戴。玄宗尝谓曰:“今谋此举,直为亲,不为身。”日用曰:“此乃孝感动天,事必克捷。望速发,出其不意,若少迟延,或恐生变。”及讨平韦氏,其夜,令权知雍州长史事。以功授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封齐国公,食实封二百户。 ‎ 为相月余,与中书侍郎薛稷不协,于中书忿竞,由是转雍州长史,停知政事。寻出为扬州长史,历婺、汴二州刺史、兗州都督、荆州长史。因入奏事,言:“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上曰:“诚如此,直恐惊动太上皇,卿宜更思之。”日用曰:“臣闻天子孝与庶人孝全别。庶人孝,谨身节用,承顺颜色;天子孝,安国家,定社稷。今若逆党窃发,即大业都弃,岂得成天子之孝乎!伏请先定北军,次收逆党,即不惊动太上皇。”玄宗从其议。及讨萧至忠、窦怀贞之际,又令权检校雍州长史,加实封通前满四百户。寻拜吏部尚书。‎ 十年,转并州大都督长史。寻卒,时年五十,赠吏部尚书,谥曰昭。后又赠荆州大都督, 子宗之袭。日用才辩过人,见事敏速,每朝廷有事,转祸为福,以取富贵。及先天已后,复求入相,竟亦不遂。‎ ‎(选自《旧唐书•崔日用》有删节)‎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B. 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C.‎ ‎ 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D. 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尉,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如县尉、都尉、卫尉、太尉。文中的“芮城尉”和“新丰尉”是指不同级别的官员。‎ B. 雍州,历史上的九州之一,在秦汉隋唐时期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文中崔日用被暂时任命为雍州长史,说明了朝廷对他的倚重。‎ C. 社稷,社稷本义分别指谷神和土神,君主为了祈求安定和丰收,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五谷神和土地神,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D. 检校,检校之衔始于晋朝,最初有审查、核实的职责,后来指在本官之外暂时兼任他职,朝廷对宠信、敬重的大臣多加此名。‎ ‎12. 下列各项中,对于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崔日用在负责调度行旅宴饮所用之物时打着陕州刺史宗楚客的名号为武则天的随行官员送上山珍美食,因而得到宗楚客的推荐。‎ B. 崔日用知道玄宗打算铲除韦氏及其党羽后,劝说鼓励玄宗尽早行动,免生变故。平定成功后,他便被任命为雍州长史。‎ C. 朝廷每有祸事,崔日用往往能准确迅速地预判,让朝事转危为安。为此朝廷再次请他出任宰相之职,但他最终没有答应。‎ D. 郑普思深得恩宠,中宗不想追查他。崔日用在朝堂之上极其恳切地谏诤,言辞刚正不屈,郑普思最终被治罪。‎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秘书监郑普思欲纳女后宫,潜谋左道,日用遽奏劾之。‎ ‎(2)今若逆党窃发,即大业都弃,岂得成天子之孝乎!‎ ‎【答案】10. D 11. C 12. C ‎ ‎13. (1)秘书监郑普思想把女儿送到后宫,暗中谋划,使用邪魔歪道,崔日用得知后立刻上奏弹劾他。‎ ‎(2)如果现在逆党暗中发动叛乱,连江山社稷都不复存在了,怎么能成就天子的孝道呢!‎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作答时可先忽略选项中停顿一致的地方,分析停顿不一致的地方,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句意为:太平公主早就想谋逆了,陛下过去住在王府,想要讨伐逮捕她,尚且有子道、臣道的限制,必须用计谋,借助外力。现在您已经登上天子之位,只需下一道诏令,谁敢不听从呢?万一让犯法作乱的坏人暂时得逞,那么危害一定很大。“有期”是修饰“谋逆”的,是说很早之前就想造反了;后面“陛下”另起一句话,“陛下”作主语,所以在“陛下”之前断句。排除A、B两项。“则”表顺承,前面是假设会出现的情况,后面是结果,在“则”之前断开。排除C项。‎ 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C项,“社稷,社稷本义分别指谷神和土神”说法有误。“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故选C。‎ ‎12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力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各项中,对于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项,“为此朝廷再次请他出任宰相之职,但他最终没有答应”说法有误。据原文语句 “复求入相,竟亦不遂”可知,是他还想着能入朝为相,最终未能如愿。‎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点有:‎ ‎(1)“纳”,使进入;“纳女”,把女儿送到;“潜”,暗中;“左道”,邪门旁道;“遽”,立刻。‎ ‎(2)“若”,如果;“窃发”,暗中发动;“大业”,江山社稷、帝业;“弃”,废,废除;“岂……乎”,固定句式,难道……吗。‎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崔日用,是滑州灵昌人,他的先祖从博陵迁居到此。崔日用进士及第,一开始做芮城尉。大足元年,武则天巡视长安,中途驻扎在陕州。宗楚客当时为陕州刺史,崔日用负责调度行旅宴饮所用之物,到处寻找山珍美味,谎称是宗楚客的命令,送给每一个随从武则天出行的官员。宗楚客知道后十分赞赏,在武则天面前大力称赞举荐他,因此被破格提拔为新丰县尉。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唐中宗神龙年间,秘书监郑普思想把女儿送到后宫,暗中谋划,使用邪魔歪道,崔日用得知后立刻上奏弹劾他。当时郑普思正深得恩宠,中宗不想追查这件事。崔日用在朝堂之上极其恳切地谏诤,言辞刚正不屈,郑普思最终被治罪。当时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等相继结党营私,崔日用暗中都依附于他们,很快升迁至兵部侍郎,同时兼任修文馆学士。后来中宗突然驾崩,韦庶人(韦皇后,后被贬为庶人)代行皇帝的职权,崔日用担心会祸及自己。他知道玄宗打算铲除韦氏极其党羽,于是(崔日用)通过和尚普润、道士王晔秘密到籓邸去拜见,表示愿意为此效劳,暗中辅佐拥戴玄宗。玄宗曾经对他说:“我现在谋划这件事举,只是为了李唐的天下,不是为了自己。”日用曰:“此举孝心感动上天,事情一定会成功。希望您尽早行动,出其不意,如果稍有延迟,也许会有其他的变故。”等到平定了韦氏极其党羽,当晚,就让崔日用暂且担任雍州长史之职。后来,崔日用凭借功劳被授予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参与处理朝中重大事务,朝廷加封他为齐国公,食邑实际拥有二百户。‎ 做宰相一个多月后,崔日用和中书侍郎薛稷有了矛盾,两人在中书省内忿怒相争,因此(崔日用)被改任为雍州长史,停止参与管理朝中事务。不久,崔日用又被迫离开京城,担任扬州长史,后来先后担任了婺、汴二州刺史、兗州都督、荆州长史等职务。崔日用趁机入宫陈奏事务,他对玄宗说:“太平公主早就想谋逆了,陛下过去住在王府,想要讨伐逮捕她,尚且有子道、臣道的限制,必须用计谋,借助外力。现在您已经登上天子之位,只需下一道诏令,谁敢不听从呢?万一让犯法作乱的坏人暂时得逞,那么危害一定很大。”玄宗说:“如果真的这样做,只怕惊动了太上皇,你应该再想其他办法。”崔日用说:“我听说天子的孝道和百姓的孝道是不同的。百姓的孝道,只是修整自身的行为,节省其用度,顺从承受长辈的颜色;天子的孝道,必须使江山社稷安定。如果现在逆党暗中发动叛乱,连江山社稷都不复存在了,怎么能成就天子的孝道呢!我请求先稳定北衙禁军,接着逮捕逆党,这样就不会惊动太上皇了。” 玄宗听从了他的建议。等到讨伐萧至忠、窦怀贞的时候,又让他暂且负责雍州长史的事务,增加了他的实际封邑封,连同之前的共400户。不久崔日用被任命为吏部尚书。‎ 开元十年,崔日用转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不久就去世了,享年50岁,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昭”。后来,朝廷又追赠他为荆州大都督,儿子崔宗承袭了他的官爵。崔日用论辩才能出众,对事情的发展预判得准确而迅速,朝廷每有不祥之事都会因他而转祸为福,他也因此为自己谋取了富贵。崔日用料定先机之后,还想着能入朝为相,最终未能如愿。‎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曲江二首(其一)①‎ ‎(唐)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②,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③,苑边高冢卧麒麟④。‎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唐军暂时击退叛军收复长安后。杜甫时任左拾遗,因屡次谏言,被皇帝疏远冷落,频遭贬官。曲江:又名曲江池,是唐朝长安城南的一处游览胜地。②经眼:从眼前经过。③翡翠:翡翠鸟。④麒麟:麒麟状的石雕墓饰。‎ ‎14. 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从花瓣飘飞的景象入手,描绘出“风飘万点”的暮春图景,“落花时节”所牵动的不仅是诗人的伤春之愁,还有对国家大难未靖、自己忠而见弃的哀愁。‎ B. “一片花飞减却春”表现出诗人非同寻常的敏锐感觉,美好事物的一点点缺憾便引起诗人的惆怅,“一片花飞”与成语“一叶知秋”异曲同工,堪称锤炼语言的典范。‎ C. 颔联写趁花还未落尽,赶快欣赏,不怕酒多会伤身,开怀畅饮。句子中的“且看”是只管看的意思,“莫厌”是不推辞的意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珍惜时光、尽情行乐的意愿。‎ D. 颔联两句不仅形象丰富,对仗工整,而且“且”“莫”等虚字的使用,更利于传达丰富的意蕴和幽微的情绪,展现了格律与灵活辩证统一的特色。‎ ‎15. 本诗尾联的“物理”指事物变化的规律。诗中诗人“细推”的有哪些“物理”,体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C 15. 本诗中的“物理”既有自然界美好事物、美好生命的盛衰枯荣,也有家国盛衰人事兴亡的无常。尾联表面上是写诗人的感想:世间万物盛衰无常、得失难料,既然无法实现理想,何必留恋官位荣华,索性抛开世俗功名的束缚,自在行乐。而实际上,旷达之语背后隐藏的还有诗人有志难伸、报国无门的悲哀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句子中的‘且看’是只管看的意思,‘莫厌’是不推辞的意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珍惜时光、尽情行乐的意愿”错误。“且看”中的且是姑且的意思,诗人没有“只管看”“不推辞”的率性无忌,看花和饮酒都是表现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无法挽留的悲哀,不能说尽情行乐。故选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考生要结合对诗歌本身的理解作答本题,通过对诗歌的理解,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江上小堂巢翡翠”,是指快乐自由的豪放之士;“苑边高冢卧麒麟”,则是指人生易老,都会走向衰亡的,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王公贵族也不可避免。由苑边高冢即足以见得。结合此联总体,就是说人生苦短,而面对这些则需像翡翠一样好好快乐一番,即说了前边愁思在徘徊于不徘徊之间的纠结情绪,又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本诗中的“物理”,既有自然界美好的事物、美好生命的盛衰荣枯,也有家国盛衰人事兴亡的无常。情感分析,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及作者个人经历等分析。“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在这个世界上乐是一个人毕生所追求的,那为什么不去痛快的了一次呢。既叹春光易逝,又有慨于难于直陈的人事问题。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为人,结合注释内容“杜甫时任左拾遗,因屡次谏言,被皇帝疏远冷落,频遭贬官”分析,了解言外之意,旷达之语的背后,向我们展示的是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哀。‎ ‎(三)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其他人热情款待渔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 ‎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自述,写出刘备将国事托付于他的原因。‎ ‎(3)三峡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___________。‎ ‎(4)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出送别地点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 ‎【答案】 (1).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 皆出酒食 (3). 先帝知臣谨慎 (4).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5). 清荣峻茂 (6). 城阙辅三秦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是情景默写,作答时注意认真审题,选准所填语句,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延、酒、谨、慎、茂、阙”等字。‎ ‎【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里的“无我之境”是指深入学习对象,意识不到“我”的存在。学习任何一门艺术或任何一种风格,对其形式语言进行模仿和运用是最为重要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遵从要比变通重要,只有因为达到信仰的程度才会深入其中,专一不二是为“无我之境。”‎ 进一步的学习则是了解与掌握书法经典的方法和原则,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即达到“有我之境”。这是对方法论的学习和掌握,大致属于“遗貌取神”,“神”就是艺术本体的方法和原理。例如,黄庭坚的笔法充满律动和涩势,如千里阵云,力透纸背,对后世影响很大。上述对黄庭坚书风的研究与熟练运用,属于“有我之境”。这个阶段不再是 地搬用形式,而是开始回味 所学对象,并运用其原理形成新的形式。不过,这个阶段还不是真正的“自我”,因为自我的独创性还未形成。‎ ‎“本我之境”是出乎对象之外,发现与形成独特的艺术“自我”,即形成个人艺术独特的风格面貌。通过艺术历程中漫长的“无我”“有我”阶段,有作为的艺术家一定会形成独特的“自我”,即“本我”。“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是黄庭坚关于书法原创性的宣言,显示出他 的铮铮风骨。黄庭坚最终从自然中获得书法创造的原动力。黄庭坚找到了书法艺术与自然规律相通之关键——“同是一笔法”,也就是从自然界发现书法创造的原动力。实质上,艺术家只有回到自然,( )。‎ ‎17.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审视 生吞活剥 卓尔不群 B. 审查 生吞活剥 出类拔萃 C. 审查 亦步亦趋 卓尔不群 D. 审视 亦步亦趋 出类拔萃 ‎18. 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这个阶段,遵从要比变通重要,因为只有达到信仰的程度才会深入其中,专一不二是为“无我之境。”‎ B. 在这个阶段,遵从要比变通重要,只有因为达到信仰的程度才会深入其中,专一不二是为“无我之境”。‎ C. 在这个阶段,遵从要比变通重要,因为只有达到信仰的程度才会深入其中,专一不二是为“无我之境”。‎ D.‎ ‎ 在这个阶段,遵从要比变通重要,只有因为达到信仰的程度才会深入其中,专一不二是为“无我之境。”‎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获得艺术创造的本源,通过“天人合一”的体验,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从而在自然、社会、人生中得“道”‎ B. 在自然、社会、人生中得“道”,才会通过“天人合一”的体验,从而获得艺术创造的本源,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 C. 在自然、社会、人生中得“道”,才会获得艺术创造的本源,从而通过“天人合一”的体验,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 D. 通过“天人合一”的体验,获得艺术创造的本源,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从而在自然、社会、人生中得“道”‎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结合语境时要考虑到词性、搭配、使用对象、情感色彩、语意轻重、是否重复等情况。本题要求选出“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 第一处,审视:仔细地看,反复分析。审查: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妥当。结合语境客知,这里强调的是不再需要对创作技法的研究与分析,应选“审视”。‎ 第二处,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者机械地照搬别人的言论、经验、方法等。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者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结合后面语境“并运用其原理形成新的形式”,应选“生吞活剥”。‎ 第三处,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出类拔萃:指超出一般,多用于形容品德才能。“卓尔不群”侧重指人的才华,结合语境应选“卓尔不群”。‎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 划线句有两处错误:“只有因为达到信仰的程度才会深入其中”,关联词语语序不当。应改为“因为只有”;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引用句子不独立,句号应该放在引号外。排除A、C、D三项。‎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 结合前一句“回到自然”,所以衔接上文应该是在“自然、社会、人生中得‘道’”,排除A、D两项。结合前文语句“也就是从自然界发现书法创造的原动力”,所以“道”,即创作的原动力。按照逻辑顺序,获得创作的原动力就获得了本源,接着再去进行实践创造,据此排除B项。‎ 故选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 ‎“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2019年1月16日,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于敏院士去世,享年93岁。①____________。被视作舆论声量重要参照指标的两微(微博和微信)数据即是明证。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16日首发的于敏院士去世消息,阅读量已经超过10万;光明日报法人微博上该消息的阅读量约2300万。②_______________。回顾先生惊人的事业和沉默的人生,重温那段艰辛的岁月和不屈的探索,脑补他在黄沙大漠中大声吟诵“不破楼兰终不还”和《后出师表》的场景。有网友留言说:“③_____________。”追于敏院士这样的星,当然是出于他在我国核武器事业中不可撼动的地位和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似乎又不止于此。他在时代的漩涡中如何张弛,在功名和真理之间如何选择,又在时间的巨大馈赠面前如何淡然处之,都让每一个走近他的人着迷不已。‎ ‎【答案】 (1). ①先生的离去,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2). ②每一份阅读都是一份怀念和致敬。 (3). ③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第一处前“重要奠基人于敏院士去世,享年93岁”后面“被视作舆论声量重要参照指标的两微(微博和微信)数据即是明证”,可见横线处应填“先生的离去,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第二处“阅读量已经超过10万;光明日报法人微博上该消息的阅读量约2300万”,横线上可填“每一份阅读都是一份怀念和致敬”;第三处的“追于敏院士这样的星”,可填“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21.“你走了,却把岳阳楼的忧思,撒落在我们垂下的头颅上。”这是人们用时下流行的“三行诗”为杜甫所写的文字。请从戴望舒、徐志摩、路遥、巴金、金庸、南仁东、霍金中任选两位,为他们各写一首“三行诗”。要求:能体现所选人物特点,富有感染力。‎ ‎(1)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徐志摩:你走了,却把康桥下的青荇,缠绕在我们多情的心扉上。 (2). 巴金:你走了,却把大动乱的反思,留在了我们忏悔的路途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型,明确相关要求。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显性要求,即句子的结构、表达形式、修辞方法等;还要审清例句,明确隐性要求,使仿句在语境、思想感情、风格等方面与原句协调一致。‎ 本题:‎ 分析例句特点,句式上:你走了,却把……,……在我们……;内容上:第一句是强调题干中的某个名人已经去世,第二三句是人物把有种思想或情怀留在我们的什么地方,要体现人物的特点,有感染力。由此分析,我们可以选择人物“徐志摩”,写他走了,却把“康桥下的青荇”,“缠绕”在我们“多情的心扉上”;还可以选择人物“巴金”,写他走了,却把“大动乱的反思”,“留在”我们“忏悔的路途上”。‎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果戈里说: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村上春树说:没有小确幸的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 所谓“小确幸”,就是个人自我的那种微小而确实的幸福。若个人的小确幸为“独乐乐”,对公共利益有所贡献的幸福是“众乐乐”,则孰乐?‎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论述文。‎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  当中国在世乒赛上包揽所有金牌的消息传来,我心里立即涌上一种莫名而强大的自豪感,一个大国正在崛起。然而,当满腔热血与激情平静下来,我不由得怀疑起这种成就来:难道中国仅仅是乒乓所向无敌就够了吗?难道仅仅一个国家的发展强大就可以了吗?答案将会是否定的,古人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仅仅一个人的快乐不如大家的快乐来得深刻。同样,仅仅一个国家发展也不会长久,只有世界一起进步,国家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下去。‎ ‎  我不禁想到足球与篮球这两项在20世纪迅速发展、风靡全球并且至今方兴未艾的运动。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过陪爸爸熬夜看球的经历,当英超、意甲、世界杯、NBA开始在那些国家吹响号角之时,那声音竟有着穿越千山万水的魔力,拨动我们的心弦。至此,足球与篮球已不是单纯的运动。它们已经升华为一种文化与艺术,带着美国、英国、巴西、西班牙等强国的民族精神传递到世界各地。它们强大的影响力与生命力使全世界都不得不心怀敬意。的确,如今乒乓球在中国是欣欣向荣,然而与其一枝独秀孤芳自赏,为何不让乒乓球像足球与篮球一样,走向世界,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与中国文化一起感染世界呢?‎ ‎  乒乓球运动是如此,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民族的复兴更是如此。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更何况在如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想要一个人独大不但不可能,而且会阻碍自身的发展。只有在其他国家也足够强大时,才能找到与自己相符的合作伙伴,实现互助双赢。‎ 如今中国经济迅速腾飞,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中国的崛起却任重道远,所幸中国已经开始了努力,譬如中国对非洲各国的援助,金砖五国之间的合作,一带一路的推进……我们期待着中国这个强大而古老的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早在千年之前,古人就曾告诉我们“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枝独秀只是秀美,而姹紫嫣红才是壮美。“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的言论自有其道理。由此,无论是一个人的成长,一项运动的发展乃至一个国家的壮大,绝不可只顾自己前进,让你身边的世界与你一起走向幸福,你才能更加幸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本题是材料作文。材料主要由两句名言组成。分析材料,果戈理这句话强调了维护公共利益会得到回报和快乐,对公共利益有所贡献的幸福是“众乐乐”;村上春树的话强调个人自我的那种微小而确实的幸福,个人的小确幸为“独乐乐”。综合两句话,材料旨在提醒我们正确处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是,优先考虑公共利益,放弃或牺牲某些个人利益或群体利益,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所以考生可以从对我们自身赢得自尊自信,被他人和社会接纳,无私奉献,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等方面分析维护公共利益才是最大的幸福。‎ 参考立意:1、独乐乐不如众乐乐2、维护公共利益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3、真正的幸福感来自维护公共利益得到的回报和快乐4、为他人奉献才能赢得自尊自信5、互助共赢促进世界发展 参考素材:‎ ‎1、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说对立,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不同概念,有不同的载体。公共利益是相对的,个人利益是绝对的。公共利益在某个事物或者某个阶段是能够量化,可以确定“质”的范围。人既然是生活于社会之中,个人利益就应该从属予公共利益。在等量或者同“质”下的公共利益所对应的个人利益要求是不同的,这就是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对立关系,矛盾关系。说统一,公共利益是因为个人利益的存在而存在,但她应该属于所有人的利益,不单独属于某个个人的利益。保护了公共利益,也就保护了个人利益。保护了个人的绝对利益,就不能保护等量或者同质下的大多数个人的利益,这就破坏了公共利益。为了统一或者平衡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对立,必须要以道德或者法律手段来消除这种个人与公共之间的矛盾对立。‎ ‎2、个人利益从属于公共利益,而不是公共利益服从于个人利益。如果要绝对保护每个人的极端个人利益,千奇百怪,千变万化下的个人利益面前公共利益根本无法存在。没有法律秩序下的公共利益,就没有大多数人正常的个人利益。‎ ‎3、就像在图书馆,当人们在认真阅读时,我们就不应该不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影响他人学习;当我们在车站等车时,一定要按顺序依次上车,不应该为了自己的时间而打乱乘客的秩序,甚至因为一时利益而伤了和他人之间的和气;当我们过马路时,一定要自己觉遵守交通秩序,决不能逞一时之勇或只为抢几秒钟的时间而闯红灯,一念之差可能危及自身或他人的生命安全。公共秩序是维持我们日常生活安定和谐极的基本保证,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所以我们要从小抓起,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公共秩序,争取做一个合格、文明的好公民!‎ ‎4‎ ‎、无论是在哪里,我们都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如果我们只顾自身的自由,随心所欲而不去为他人着想,就会影响人们对生活,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养成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 结构示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文体:议论文。开篇从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引入话题“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提出观点:仅仅一个国家发展也不会长久,只有世界一起进步,国家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下去。正文部分采用递进式结构,首先分析足球与篮球运动的欣欣向荣,进而谈到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指出在如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想要一个人独大不但不可能,而且会阻碍自身的发展。只有在其他国家也足够强大时,才能找到与自己相符的合作伙伴,实现互助双赢。文尾回扣标题,总结全文。‎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阅读的意义。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