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3.50 KB
  • 2021-06-08 发布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统练试卷(四)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清华附中高2017级高三语文统练(四)‎ 一、本大题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至明清时代,中国古典家具的制造进入了鼎盛期。明清家具用料讲究,造型简洁,榫卯精密,宛若天成,表明当时中国的家具制作工艺已经登峰造极。‎ 评价一件古典家具的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古典家具的材质价值 不同的材质价位差别甚大,直接影响家具的价值。例如紫檀属植物约有十五种,而传统认识中的紫檀只有一种,为印度南部迈索尔邦特产,学名“檀香紫檀”,出材率非常低,只有10%到15%,做小件家具的短材一般6.5到7.8万元一吨,做大件家具价位则在10到20万元一吨。在紫檀属植物中,除檀香紫檀外,其余材种皆归属于“草花梨”种群内,出材率达70%,其价格要低得多,只要几千元一立方。所以,确定材质,在评定家具价值时至关重要。‎ 二、 ‎ 这在明式家具中反映得最为突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圈椅。其背板全部用厚板挖制而成,呈“S”形,它是根据人体脊背的自然曲线设计的。椅背后边柱上端微向后弯,搭脑正中亦向后弯,使后背形成100度至105度的背倾角。坐面多用弹性很强的藤席,人坐在上面,藤席受压下垂,与坐面前沿形成3度到5度的坐倾角,这个角度,按现代人体工程学研究,为人体休息最佳角度。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在500年前的明代已经把家具的造型和人体各部的关系科学地结合起来。‎ 三、 ‎ 无论何种器物,都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无可替代的实物见证,一般来说,年代越久其价值就越高。当然器物本身要有确凿的年代依据,如款识。款识有年号款、购置款和纪念款等。有的器物虽无款识,但有史料或其它记载可证实其制作年代以及流传过程,也属于有准确纪年之物。这些有明确纪年的家具对我们研究各时期家具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古典家具的文化价值 数千年来,家具始终与社会的政治、文化及人们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其设计理念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一件优美的家具必须具备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它既是物质载体,又富有精神内涵。‎ 总之,在评价一件古典家具的价值时,要在同类作品中反复比较衡量,确定它在同类物品中的地位,才能得出恰当的结论。 ‎ ‎ (取材于胡德生《谈谈古典家具价值》)‎ 材料二 吉祥图案在家具上的运用大约起源于商周,至宋代已被广泛使用,明清更盛,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它不仅有洪福吉祥之内涵,更是绘画艺术和语言艺术的珠联璧合。‎ 中国古典家具吉祥图案的构成手法如下:‎ 一、运用汉语谐音 利用汉语的谐音表达某种吉祥寓意,在吉祥图案的运用中十分普遍。例如“鱼”谐音“余”,“梅”谐音“眉”,“瓶”谐音“平”等。这样就可以组合成“吉庆有余”“喜上眉梢”等各种吉祥图案了。在有些图案中,将不同词汇中的同一个字转义成新的富有吉祥寓意的短语,然后再用相应的纹饰组合成吉祥图案。比如用百合花来组成图案,构成“百年好合”,寓意幸福开心一百年。‎ 二、借用生物生态属性 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由于生态环境条件、遗传等因素,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态属性,人们就借物寓志,附会象征。例如,鹿的不食荤腥、性情温顺比作仁;马之顺从主人谓之义;又如鸳鸯雌雄成对、形影不离,用雌雄鸳鸯并浮水面来寓意夫妻恩爱;葫芦因其多子,故在民间被用来象征多子多孙之意等。‎ 三、利用有代表性事物的象征寓意 用代表性事物来寓意吉祥喜庆,是吉祥图案对素材的直接应用,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例如金钱、玉石、元宝等都是属于财物象征的,表示对富贵的追求;再如玉器、鼎炉、书画和一些吉祥物配上盆景、花卉等装饰在家具上,寓意志趣高尚、品行优雅等。‎ 四、直接应用吉祥文字 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有较强的表现力,因此直接将吉祥文字装饰在家具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常用的吉祥文字有“福”“禄”“寿”“喜”四个字,常与室内艺术品或屏风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和民族工艺的相应相生,颇具意味。‎ 家具上很多吉祥图案综合运用了以上多种构成手法,含意更丰富,作品也更加成熟。‎ ‎(取材于吕九芳、徐永吉的《中国古典家具吉祥图案》)‎ 材料三 中国古典家具特别是明清家具,对现代家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硬木家具用材讲究,多数为黄花梨、紫檀等。这些高级硬木,都具有色调和纹理的自然美,给人以高贵、典雅之感。工匠们在制作时,除了精工细作外,不作大面积装饰,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调、纹理的特长,形成自己特有的审美趣味和独特风格。而且明清家具表面上也很少使用油漆,仅擦透明的树脂或蜂蜡,追求其本身质感,达到“硬、滑、素、净”的艺术效果。‎ 另外,明清家具装饰适度、繁简相宜,体现出一种少而精、以少胜多的简约美,虽然装饰性的附件少,却各自有着赏心悦目的内涵和形象。现在按这种简约思想设计的家具,都摒弃了豪华雍容的感觉,却更富于时代感;它们都本着“以人为本,简朴自然”的原则,针对现代人而设计, 更适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具体体现就是用最少的材料生产最多的产品,减少浪费,减少污染,达到最完备的功能。‎ 明清家具所蕴含的文化感让设计者们分外关注。这种淳厚的文化气息在其质朴纯正、简洁明快的艺术禀性和优美形式中得到直接的体现。它的形成与当时的家具使用环境,尤其是园林建筑有关。当时园林建筑是文人雅士的文化社交场所,因此文人雅士往往会按照中国传统士族文化的审美理念参与园林的家具设计。这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决定了明式家具的设计风格。‎ 总之,古典家具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不仅在“绿色设计”方面给现代家具很多启示,而且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体现着深入中国人骨髓的一种审美倾向。我们不应一味地去仿制,必须加以继承和创新,取其精华,把古典的、现代的、时尚的元素加以结合,充分考虑现代人追求生活化、功能化、人性化的需求,让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得以发扬光大。 ‎ ‎ (取材于郑娟《浅谈中国古典家具及其特色在现代家具中的传承与发展》)‎ ‎1. 对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 榫卯:卯,读音为mǎo。‎ B. 脊背:脊,全字共9笔。‎ C. 确凿:凿,义同“言之凿凿”中的“凿”。‎ D. 款识:识,“标志,记号”之意。‎ ‎2.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明代圈椅的设计中不能体现现代人体工程学的一项是 A. 背板全部用厚板挖制而成。‎ B. 背板造型呈“S”形曲线。‎ C. 背倾角呈100度到105度。‎ D. 坐倾角呈3度到5度。‎ ‎3.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各拟一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4.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古典家具上的吉祥图案,不属于谐音寓意的一项是 A. B. ‎ C. D. ‎ ‎5.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出现的加点成语的替换,有误的一项是 A. 宛若天成:可用“巧夺天工”替代。‎ B. 登峰造极:可用“炉火纯青”替代。‎ C. 珠联璧合:可用“并驾齐驱”替代。‎ D. 相应相生:可用“相辅相成”替代。‎ ‎6. 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下列表述不属于明清家具在“绿色设计”方面对现代家具的启示的一项是 A. 用材讲究,一般都使用高级的名贵木材。‎ B. 注重发挥木材本身具有的色调和纹理特长。‎ C. 不滥加装饰,追求材质本身的质感和自然美。‎ D. 繁简相宜,简朴自然,追求以少胜多的简约美。‎ ‎7. 明清家具的“文化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上述三个材料加以概括说明。‎ ‎【答案】1. B 2. A ‎ ‎3. 二、古典家具的科学价值(或科学性) 三、古典家具的历史价值 4. D 5. C 6. A ‎ ‎7. ‎ ‎①体现在设计理念方面,能充分反映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②体现在装饰图案的设计方面,是语言、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的相互融合、相辅相成。③体现在整体形式与风格方面,明清家具具有质朴纯正、简洁明快的艺术禀性和优美形式。‎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注意平时的知识积累,作答时能及时调动头脑中知识储备。本题中,B项,脊的笔顺:点,提,撇,点,撇,捺,竖,横折钩,横,横。全字共10笔。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明代圈椅的设计中不能体现现代人体工程学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能体现现代人体工程学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进行作答。本题中,A项,“背板全部用厚板挖制而成”是写背板的材质,而非体现现代人体工程学。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各拟一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然后结合上下文的提示,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文中第二点主要介绍明代圈椅的造型,结合原句“这个角度,按现代人体工程学研究,为人体休息最佳角度。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在500年前的明代已经把家具的造型和人体各部的关系科学地结合起来”可见此段强调:古典家具的科学价值。文中第三点,结合原文“无论何种器物,都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无可替代的实物见证”可知,重点强调:古典家具的历史价值。‎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古典家具上的吉祥图案,不属于谐音寓意的一项是”,然后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的提示,进行辨析。本题中,D项,原文有“又如鸳鸯雌雄成对、形影不离,用雌雄鸳鸯并浮水面来寓意夫妻恩爱”,这说明鸳鸯成双的寓意是借用的生物生态属性,而不是谐音。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注意平时的知识积累,作答时能及时调动头脑中知识储备。本题中,‎ A 项,宛若天成:就像天然形成的一样,没有经过人工雕饰。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形容技巧的高超(多指工艺美术)。两者可替换。‎ B项,登峰造极:登上顶峰的极点,意指到达最高点。比喻精绝的造诣。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二者可替换。‎ C项,珠联璧合,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多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感情。而“并驾齐驱”的意思是: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故不能替换。‎ D项,“相应相生”和“相辅相成”都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二者可替换。‎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下列表述不属于明清家具在‘绿色设计’方面对现代家具的启示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进行作答。本题中,A项,“用材讲究,一般都使用高级的名贵木材”强调的是明清家具的材质,而非在“绿色设计”方面对现代家具的启示。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明清家具的‘文化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上述三个材料加以概括说明”,然后到文中找到答题区域,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的提示,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由原文“它的形成与当时的家具使用环境,尤其是园林建筑有关。当时园林建筑是文人雅士的文化社交场所,因此文人雅士往往会按照中国传统士族文化的审美理念参与园林的家具设计。这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决定了明式家具的设计风格”可概括为:文化感体现在设计理念方面,能充分反映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由原文“吉祥图案在家具上的运用大约起源于商周,至宋代已被广泛使用,明清更盛,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它不仅有洪福吉祥之内涵,更是绘画艺术和语言艺术的珠联璧合”可概括出:文化感体现在装饰图案的设计方面,是语言、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的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由原文“这种淳厚的文化气息在其质朴纯正、简洁明快的艺术禀性和优美形式中得到直接的体现”可概括出:文化感体现在整体形式与风格方面,明清家具具有质朴纯正、简洁明快的艺术禀性和优美形式。‎ 二、本大题共7小题。‎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1)景公问晏子曰:“寡人意气衰,身病甚。今吾欲具圭璧牺牲,令祝宗【1】荐之乎上帝宗庙,意者祀可以干福乎?”‎ 晏子对日:“婴闻之,古者先君之干福也,政必合乎民,行必顺乎神。节宫室,不敢大斩伐,以无逼山林;节饮食,无多畋渔,以无逼川泽;祝宗用事,辞罪而不敢有所求也。是以神民俱顺,而山川纳禄。今君政反乎民,而行悖乎神。大宫室,多斩伐,以逼山林;羡饮食,多畋渔,以逼川泽。是以民神俱怨,而山川收禄。司过【2】荐罪,而祝宗祈福,意者逆乎!”‎ 公曰:“寡人非夫子无所闻此,请革心易行。”于是废公阜之游,止海食之献;斩伐者以时,畋渔者有数;居处饮食,节之勿羡;祝宗用事,辞罪而不敢有所求也。故邻国忌之,百姓亲之,晏子没而后衰。‎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1】祝宗:掌管祭祀祝祷的官员。【2】司过:古代官名,掌纠正过失。 ‎ ‎(2)故圣人之制事也,能节宫室、适车舆以实藏,则国必富、位必尊。能适衣服、去玩好以奉本,而用必赡、身必安矣。能移无益之事、无补之费,通币行礼,而党必多、交必亲矣。夫众人【1】者,多营于物而苦其力、劳其心,故困而不赡,大者以失其国,小者以危其身。故立身于中,养有节:宫室足以避燥湿,食饮足以和血气,衣服足以适寒温,礼仪足以别贵贱,游虞足以发欢欣。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故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矣;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是故君子上观绝理者以自恐也,下观不及者以自隐也。故曰: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福不择家,祸不索人,此之谓也。能以所闻瞻察,则事必明矣。‎ ‎(取材于《管子•禁藏》)。‎ 注释:【1】众人:这里是指一般的君主。‎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意者祀可以干福乎 干:求取 B. 羡饮食 羡:羡慕 C. 用必赡 赡:充足 D. 游虞足以发欢欣 虞:通“娱”‎ ‎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古者先君之干福也 能移无益之事 B. 行必顺乎神 意者逆乎 C. 辞罪而不敢有所求也 寡人非夫子无所闻此 D. 斩伐者以时 宫室足以避燥湿 ‎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以神民俱顺,而山川纳禄 因此神灵和民众都很顺从,而山川收回了财富 B. 而党必多、交必亲矣 这样盟国就必定多,邦交就必定亲睦了 C. 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 即使没有灾祸,幸福却也不会来到 D. 是故君子上观绝理者以自恐也 因此君主首先要看到违反常理者的下场并引以为戒 ‎11.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故邻国忌之,百姓亲之,晏子没而后衰。‎ ‎②福不择家,祸不索人,此之谓也。‎ ‎12. 以上两则短文都谈到“福”,请概述晏子与管子祸福观的异同。‎ ‎【答案】8. B 9. C 10. A ‎ ‎11. 参考答案:①因此邻国对齐国有所顾忌,百姓都来亲附,直到晏子死后齐国才衰败下去。②幸福不主动选择人家,灾祸也不主动找寻某一个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 ‎12. 答案要点:‎ 相同:施政者求福的关键在于自身的行为,要节制欲望,省察过错;否则可能招来祸患。‎ 不同:晏子还强调求福在于敬畏神灵与百姓,不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管子主要强调君主要严格修身以致福,即要俭约恭敬,多借鉴他人经验教训,勤于自省。‎ ‎【解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做本题时,除了将实词放入上下文推断它的语境义,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也是判断正误的非常有效的方法。B项,羡,本意为“因喜爱而希望得到” ,在这里翻译为“贪恋”,这句话可意译为:饮食奢侈。故选B。‎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C ‎。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可以通过词性差异、位置不同来判断虚词意思。同时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A项,主谓之间无意义/助词,的;B项,介词,相当"于"/疑问语气词;C项,用在动词前形成所字结构;D项,介词,按照/用来。故选C。‎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A项,纳,缴纳,贡献。这句话翻译为:因此神灵和民众都很顺从,而山川献出财富。故选A。‎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忌,怕,顾虑;亲,依附,亲附;没,同“殁”,死去;“而”,连词,才,表示目的关系。(2)索,寻找;此之谓也,宾语前置,判断句,正常语序为 “谓此也”。‎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一定要结合文本,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间,然后划分层次进行概括,绝不能抛开原文随意拓展。结合材料,找到每一段与“福”相关的句子,材料一,“古者先君之干福也,政必合乎民,行必顺乎神。节宫室,不敢大斩伐,以无逼山林;节饮食,无多畋渔,以无逼川泽;祝宗用事,辞罪而不敢有所求也。是以神民俱顺,而山川纳禄”‎ ‎,意思是:古代先君要求福,政治必定符合民心,行为必定顺从神的意志。修建宫室有节制,不敢大肆砍伐树木,以便不侵害山林资源;饮食有节制,没有过多地狩猎捕鱼,以便不侵害山川湖泽的野生资源;祝官宗官祭祀祈祷时,只是请罪而不敢有所要求。因此神灵和民众都很顺从,而山川也献财造福。材料二,“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故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矣;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是故君子上观绝理者以自恐也,下观不及者以自隐也。”,意思是:不花于事无补的功夫,不做没有好处的事情。所以克制自身,奉行适中,节俭谨慎,即使没有福分,灾祸却也不会临头;骄傲奢侈,背离法度,违反常理,即使没有灾祸,幸福却也不会来到。因此君主首先要看到违反常理者的下场并引以为戒,其次要看到没有坚持做到适中者的不良后果并进行自我检查。。根据这些句子进行提炼概括即可。‎ ‎【附:文言文译文】‎ ‎  (1)齐景公问晏子:“寡人精神元气衰弱,身体的疾病也很严重。现在我想备办美玉礼器和牛羊祭品,让祝官宗官把这些敬献给上帝和祖宗神灵,我想通过祭祀可以求福吧?”‎ 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古代先君要求福,政治必定符合民心,行为必定顺从神的意志。修建宫室有节制,不敢大肆砍伐树木,以便不侵害山林资源;饮食有节制,没有过多地狩猎捕鱼,以便不侵害山川湖泽的野生资源;祝官宗官祭祀祈祷时,只是请罪而不敢有所要求。因此神灵和民众都很顺从,而山川也献财造福。如今您的政治违背了民心,而行为违背了神的意志。大建宫室,过多砍伐,于是侵害了山林资源;饮食奢侈,过多渔猎,于是侵害了山川湖泽的野生资源。因此民众和神灵都怨恨,而山川也收回了财富。司过官在列举罪过,而祝官宗官却在求福,我想这是互相违背的吧!”‎ 景公说:“寡人要是没有先生您就听不到这样的话,请让我改变想法和行为。”于是打消了去公阜游玩的念头,不再让人进献海鲜食品;砍伐树木按照时令进行,狩猎捕鱼有限定的次数;住房饮食,有节制而不奢侈;祝官宗官祭祀祈祷,只请罪而不敢有所要求。因此邻国有所顾忌,百姓都来亲附,直到晏子死后齐国才衰败下去。‎ ‎(2)因此,圣明君主管理国事,能够节制宫廷、减少车马来充实储藏,这样国家就必定富裕,君主的地位就必定尊贵。能节省衣服,抛开玩乐之物来发展农业,这样国家的财用必定富足,君主也必定安全。能去除无益的事情、无效的支出,用礼品来开展外交活动,这样盟国就必定多,邦交就必定亲睦了。一般君主,多迷惑于物质享受而费力劳心,国家因此弄得困顿不堪,财用不足,严重的可能因此亡国,轻一些的可能因此危害自身。因此要立足于适中,生活给养要有节制:宫室要以能避免燥热或潮湿为满足,饮食应以能调和血气为满足,衣服应以能适应冷热为满足,礼仪应以能分别尊贵和卑贱为满足,娱乐应以能欢快高兴为满足。不花于事无补的功夫,不做没有好处的事情。所以克制自身,奉行适中,节俭谨慎,即使没有福分,灾祸却也不会临头;骄傲奢侈,背离法度,违反常理,即使没有灾祸,幸福却也不会来到。因此君主首先要看到违反常理者的下场并引以为戒,其次要看到没有坚持做到适中者的不良后果并进行自我检查。所以说,荣誉不会凭空出现,祸患不会偶然产生,幸福不主动选择人家,灾祸也不主动找寻某一个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能对所闻所见加以考察,事情就必定清楚了。‎ ‎【点睛】‎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 ‎13. 下列对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B. 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C. 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D. 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14. 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 ‎【答案】13. D 14. 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从之,完善自己,还要乐于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的提示,进行辨析。本题中,D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无中生有,与文无据。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然后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的提示,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作答。本题中,原文“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的意思是: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那么高兴。大禹听到有教益的活,就拜。伟大的舜帝又更为了不得:总是与别人共同做善事,舍弃自己的缺点,学习人家的优点,快乐取决于人们觉得他很有用。可见,作者想表达的是:做人要谦虚好学,与人为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②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那么高兴。大禹听到有教益的活,就拜。伟大的舜帝又更为了不得:总是与别人共同做善事,舍弃自己的缺点,学习人家的优点,快乐取决于人们觉得他很有用。‎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①‎ 南北朝谢朓,‎ 宛洛②佳遨游,春色满皇州③。‎ 结轸④青郊路,回瞰苍江流。‎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桃李成蹊径,桑榆荫道周。‎ 东都已俶载⑤,言归望绿畴。‎ 注释:①昧旦:即黎明、拂晓。新渚:即新亭,东吴时建,在都城建康的郊外②宛洛:南阳和洛阳,这里指建康。③皇州:帝都,指建康。④结轸:停车。⑤俶载:指农事伊始 ‎15. 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 A. 《乐府诗选》 B. 《古诗菁华》‎ C. 《诗余选集》 D. 《律诗集粹》‎ ‎16. 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叙述与写景结合 B. 寓情于景物之中 C. 用典而不失自然 D. 铺陈和比喻兼用 ‎17. 你认为本作品哪一组联句写景写得最好?请赏析其妙处所在。‎ ‎【答案】15. B 16. D ‎ ‎17. 我觉得“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 ”一联写得最好。这一联写日光遍布江上,青草沐浴着阳充,在微风中摆动。其中“动”“浮”二字,捕捉精准,感受细腻,化虚为实,最有表现力,阳光本是最难以捉摸的,作者却能抓住阳光落于江上、波光粼的画面,写出日光仿佛在江上跳跃的效果。日光又落在草叶上,风吹草动,仿佛风也有了光,浮动在草际。这一联描绘的画面清新灵动,明丽旖旎,我们读诗时也能感受到作者赏景的喜悦,很有感染力。‎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体裁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目要求“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然后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解答。本题中,《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一诗,从题材上来讲,是南朝时期的诗人谢朓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是一首纪游诗,原题扼要说明了此诗的创作缘起、具体时间和地点,为鉴赏提供了可靠依据。并不是乐府。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到了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排除A。诗余,指诗词中词的别称,因词是由诗发展而来并被认为是诗的降一格的文学式样,故称"诗馀"。南宋以后,文人称词为诗余。排除C。律诗应为八句,排除D。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写作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目要求“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在理解原诗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内容,进行解答。本题中,D项,“铺陈和比喻兼用”表述错误,文中并没有用到“比喻”的修辞。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目要求“你认为本作品哪一组联句写景写得最好?请赏析其妙处所在”,然后在理解原诗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内容,进行解答。本题中,第三联“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 ”转入京郊晨景描绘。“迥瞰”也许本是偶然的举动,可一下子被吸引住,便索性停车留步,悉心观赏京郊风光了。这个时候,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万道霞光洒满江面,远远看去,江水滔滔,波光粼粼,仿佛阳光在水面上泛动着;而青青原草,沐浴着火红的朝霞,在晨光春色中迎风招展,充满着勃勃生机,所以延颈远眺,宛如春日风光浮现在青草绿叶之上一样,煞是可爱。这一联绘景,清鲜明丽,细腻新颖,最富魅力。阳光只有亮感、温感,绝无“动”感,但诗人别具匠心,通过江水泛动的反射,写出“日华”的“动”感来;至于“风光”,本为虚景,不可确指,诗人却通过春草这一具体物象将其准确捕捉住,维妙维肖地显现出来。所以“动”、“浮”二字,措辞细腻传神,笔端流露了无限的赏爱之情。‎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读到屈原《国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仿佛看到了楚国将土披坚执锐的雄姿和战车交错、短兵相接的激战情景。‎ ‎②屈原《国殇》中的“___________”一句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场上敌军之众多,来势之凶猛。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展现了楚军将士争先恐后,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③《出师表》中诸葛亮阐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治国的贤能,也规劝刘禅应该自行谋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追先帝遗诏。”‎ ‎【答案】 (1). 操吴戈兮被犀甲 (2). 车错毂兮短兵接 (3). 旌蔽日兮敌若云 (4). 受任于败军之际 (5). 奉命于危难之间 (6). 以咨诹善道 (7). 察纳雅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犀”“毂”“蔽”“诹”。‎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四、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小题。‎ 想起那个傍晚——纪念路遥 作者:阿莹 ‎①我想起那个傍晚心里就热乎乎的。那天好像是一个天气已经渐渐凉了的傍晚,我和庞一川按与路遥约好的时间敲开了陕西作协后边一栋小楼顶层的房门。‎ ‎②记得屋里很暗,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开门的路遥是朦胧的,屋里的家具摆设也是朦胧的。路遥领我们坐进一间所谓的“小客厅”‎ ‎ ,好像也就七八平米的样子,好像里边有张四腿的小桌子,地上有几只木板凳,朦胧中我们只感觉到这个简陋空间的存在,只感觉到路遥就似个轮廓坐在我们对面,连他的面庞也是朦胧的。因为平时就熟稔,也没多少客套,我们就从《平凡的世界》获奖说起,直奔长篇小说的创作。‎ ‎③他把一支香烟的过滤嘴捏掉,点燃了猛吸一口,顿了顿就接住我的问话说,我们就不说那些主题之类的套路了,你们不要被学校里那些文艺理论给框住了,一要动笔就先想主题是什么,要表现个什么思想。当然,不想不是没有,这创作长篇小说的关键是要学会把你要创作的故事放到历史的背景里去考虑,考虑那每一个情节每一个人物在历史环境下的行为意义。我们似懂非懂。他又说,比如我写《平凡的世界》的时候,就跑到图书馆把故事发生的那十多年的《人民日报》齐齐翻了一遍,读了好多当时的报道和文章,可能你写的人物和情节与报纸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你掌握了那个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动态,你就会考虑这个情节这个人物在那个历史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历史环境对人物行为的影响,这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人物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里活动起来,主题也就自然会冒出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作品要观照历史,要有历史的深度。‎ ‎④我看到路遥手上的烟灰长了,便把一只作为烟灰缸的玻璃杯朝他面前推了一下,问道:“那你一般是怎样考虑人物的设计的呢? ”路遥提起水壶把我们杯子里的水倒满,也没有问我们的创作,就说他知道我们的创作实力,知道都有了搞长篇的念头,便直接了当地说,我说点实用的吧。老庞半玩笑地说我们今天来找你,这就是想听你说几句实话。他微微笑道:“这长篇小说里的人物形象是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动笔以前,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清楚你写的‘这一个’人物在文学历史长廊中的位置。 ”他话锋一转:“我在参加工作以前读过一些文学名著,但老实讲没有系统地去阅读,但在我有了写长篇的打算以后,我用了大半年时间借了上百本中外的历史名著,把那些名著一本接一本地通读了一遍。那时候读书也是个拼命呢,常常是一借十几本就放在我的床头,好读的我一看就是一夜,不好读的我把好读的读一半放下,再读几章不好读的。我特别喜欢俄罗斯的文学,记得那一个夏天下来,我把俄罗斯的名著全部读了一遍,对那些欧洲的小说,主要是法国的我还有兴趣,其它的我就没那么多的兴趣了,只是读一遍知道个大概。坦率地说这次阅读对我的文学积累是致命的,给了我最厚实的文学滋养,也让我对俄罗斯文学有了异常的偏爱。读书也苦呢,跟在学校里读名著不一样,好像是为了完成个任务呢,每天我也就睡一会儿,吃饭我也就在作协门口找碗面,人都瘦下来了。 ”我跟老庞面面相觑,想不到这位陕北汉子干什么都喜欢玩命。我问写长篇是不是都要做足了准备,他点头说道:‎ ‎ “知道了整个的文学史,了解了那些名著的特点和典型人物,你就对自己将要进行的创作有了基本的把握,也就清楚了你创作的‘这一个’人物在文学史上的位置了。写的时候,你就会明白是在玩文史,还是创造历史。 ”‎ ‎⑤他想必是看出了我们的疑惑,便说,你们肯定遇到了长篇小说的人物结构问题,这里有个窍道我告诉你们俩吧。老庞接上说: “你不讲些真经,我就去看《延河》了,就不跟你在这扯淡了。 ”路遥瞅着朦胧的门口又点燃一支烟说: “这个窍道是我阅读名著后悟出来的,今天是第一次跟人说。长篇小说的人物是必须要有层次有反差的,你们去看那些中外名著中的人物群像,有善良的必有邪恶的,有慷慨的必有吝啬的,有美丽的必有丑陋的,这样就形成了人物的反差和矛盾。这样的人物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人物的行为容易形成矛盾冲突,故事能够顺畅地走下去;二是人物的形象容易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塑造典型形象。我在《平凡的世界》中所有的人物都是这样考虑的,感觉非常实用,也非常好架构故事,矛盾和情节一下子就活了。你们只要进入创作状态也会体会到的,不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会在你笔下呈现一个全新的感觉。 ”我抄起笔匆忙把这几句记录下来,不停地看着路遥点头。后来他的情绪又一次得意地走进了《平凡的世界》 ,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起了主人公孙少安和孙少平的命运。我们感觉有好多问题要请教,便几次小心地打断话题,想引到我们的思路上去,但路遥坐在那儿一支烟接一支烟地抽着,嘴巴还不停地倾吐着,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们知道那段时间找他的“粉丝”是多了去了,能给我们这样一个宽松的时间来深入地谈论我们渴望知道的文学秘籍,感觉非常有收获。‎ ‎⑥不知不觉间,夜幕已经完全落下来了,小屋里已是一片幽暗,但他没有把顶灯打开,只是把桌上的小台灯拉亮,屋里反而愈显得朦胧了,一切都在朦胧中呈现出神秘的状态。我们知道到了要告辞的时候,但他没有站起来,只是略略欠欠身,我们就离开了,然而我们走到门口,他像突然想起什么,又站起来赶到门口朝我们招招手,嘴里说了一句特关中的话:“遇到啥就来啊。 ”‎ ‎⑦我们从作协大院走出来,天已经黑尽了,但我很久还在想这大作家的家庭就这样子啊。回去以后,我几次把那次谈话的内容告诉那些萌生了写长篇的念头的朋友,他们后来都感觉那个朦胧傍晚的谈话确实对于作品主题的把握、人物形象的构思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路遥真是一个坦率的人,他愿意把他的创作体会与你分享,毫无保留地告诉朋友他所得的秘籍,也愿意朋友们都有进步,期望文友们也能取得创作成绩。这一点对我的触动很大,也对我如何对待同事、对待工作产生了影响。‎ ‎⑧过了一段时间,我看到那篇散文《早晨从中午开始》 ,知道一天的那段时间是路遥最宝贵的,后来才知道那时候无情的病魔已经侵入了他魁伟的身躯。‎ ‎⑨大约两三年后,这位伟大的作家被病魔狠狠地击倒了,我简直不相信,‎ 他那虎背熊腰的身躯会离开那作协的小院,每每到纪念的日子,我会想起那个朦胧的小屋,那次朦胧中的谈话,我于是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把那天的聊天记录下来,但始终没有动笔,总是担心泪水会模糊我的双眼……‎ ‎1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平时就熟稔 熟稔:非常熟悉、了解。‎ B. 坦率地说这次阅读对我的文学积累是致命的 致命:影响和作用巨大。‎ C. 你不讲些真经 真经:真正的经典名著。‎ D. 嘴巴还不停地倾吐着 倾吐:完全说出真心话。‎ ‎20.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开篇,“我想起那个傍晚心里就热乎乎的”这句,为本文定下了温暖真诚的情感基调,并且暗示了“那个傍晚”所发生的事之于我具有特殊意义。‎ B. 第④段中“他话锋一转”之后,路遥自述:在动笔创作长篇小说之前,曾通读大量中外名著,这一做法不仅增加了文学积累,还获得了最厚实的文学滋养 C. 第⑥段作者写了“特关中的话”这一细节,这是路遥与作者谈完文学的重大话题之后说的话,流露出典型的关中口音,由此可以感受到路遥的轻松自在。‎ D. 第⑨段写到“他那虎背熊腰的身躯会离开那作协的小院”,从中分明感受到作者对路遥被病魔打倒这一耗的震惊和悲痛,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缅怀之情。‎ ‎21. 文中写道路遥毫无保留地将“文学秘籍”告诉来访者,请结合全文,请阐述此“文学秘籍”。‎ ‎22. 文章中多次用到“朦胧”一词,从写作技巧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词的具体内容。‎ ‎【答案】19. C 20. C ‎ ‎21. ①这创作长篇小说的关键是要学会把你要创作的故事放到历史的背景里去考虑考虑那每一个情节每一个人物在历史环境下的行为意义。(或者,作品要观照历史,要有历史的深度。)②这长篇小说里的人物形象是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动笔以前,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清楚你写的‘这一个’人物在文学历史长廊中的位置。③要广泛阅读,了解文学史和名著的特点,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厚的滋养。④长篇小说的人物是必须要有层次有反差的,这样就形成了人物的反差和矛盾 ‎ ‎22. ‎ ‎①营造出某种神秘的氛围。②串联起全文的故事内容,行文首尾照应。③对比衬托人物形象,光线朦胧,而路遥的形象却越发显得清晰,路遥的思想观点越发显得明确且深刻。借着朦胧光线的遮掩,路遥忍着巨大的病痛,耐心细致且毫无保留地倾吐长篇小说创作的秘籍,越发凸显出路遥非凡的见识、深邃的思想、坦荡的胸怀、真诚的态度、朴实的人格。‎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先审请题目要求“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根据该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含义,进行作答。本题中,C项,“真经:真正的经典名著”错误。正确的含义是“真正有用的经验、办法等。”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进行作答。本题中,C项,“流露出典型的关中口音,由此可以感受到路遥的轻松自在”表述错误,结合上下文可知,此细节意在凸显路遥那股关中人的坦率、真诚、热情。故选C。‎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内容、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中写道路遥毫无保留地将‘文学秘籍’告诉来访者,请结合全文,请阐述此‘文学秘籍’”,然后浏览文章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进行作答。本题中,由原文“人物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里活动起来,主题也就自然会冒出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作品要观照历史,要有历史的深度”可见:作品要观照历史,要有历史的深度。由原文“这长篇小说里的人物形象是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动笔以前,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清楚你写的‘这一个’人物在文学历史长廊中的位置”可总结出:要清楚你写的‘这一个’人物在文学历史长廊中的位置。由“坦率地说这次阅读对我的文学积累是致命的,给了我最厚实的文学滋养,也让我对俄罗斯文学有了异常的偏爱”可总结出:要广泛阅读,了解文学史和名著的特点,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厚的滋养。由“长篇小说的人物是必须要有层次有反差的,……一是人物的行为容易形成矛盾冲突,故事能够顺畅地走下去;二是人物的形象容易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塑造典型形象”可概括出:长篇小说的人物是必须要有层次有反差的,这样就形成了人物的反差和矛盾。‎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中多次用到‘朦胧’一词,从写作技巧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词的具体内容”,然后浏览文章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从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等方面进行作答。本题中,从氛围上来讲,原文开头写到“记得屋里很暗,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开门的路遥是朦胧的,屋里的家具摆设也是朦胧的”营造出某种神秘的气氛。从情节上看,文章结尾写到“每每到纪念的日子,我会想起那个朦胧的小屋,那次朦胧中的谈话,我于是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把那天的聊天记录下来,但始终没有动笔,总是担心泪水会模糊我的双眼……”,这样首尾照应,串联起全文的故事内容。从人物形象上看,原文写到“过了一段时间,我看到那篇散文《早晨从中午开始》 ,知道一天的那段时间是路遥最宝贵的,后来才知道那时候无情的病魔已经侵入了他魁伟的身躯”,朦胧的光线更能凸显人物的形象,更能反衬出路遥非凡的见识、深邃的思想、坦荡的胸怀、真诚的态度和朴实的人格。‎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红楼梦》第三回中有《西江月》词二首如下:‎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①。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②,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23. 下列选项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相关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 “好皮囊”说的是贾宝玉相貌好,小说中描写他第一次出场时“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 B. 怕读文章”说的是贾宝玉不愿读科举时文,更不愿意读那些“圣贤”的说教文章,并不是真的说贾宝玉不读书,其实贾宝玉读的书很多,他只是不愿意为科举而读书。‎ C. “行为偏僻”就是说贾宝玉不乐于与人交往,整日只在女儿堆里混;“性乖张是说贾宝玉性格乖巧、张扬,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富家公子。‎ D. “纨绔”指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膏粱”意为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借指富贵。人家及其后嗣。‎ ‎24. 你是否同意词作中划线的两处句子对贾宝玉的评价?请任选一处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小说中的情节说一说你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 ‎【答案】23. C 24. ‎ 参考答案:①腹内原来草莽:原意是指一个人肚子里全是如杂草一样的无用之物,形容个人没有才学。我不同意这个评价。贾宝玉并非没有才学,相反,他杂学旁收,读书很多,懂得的东西也很多,而且还很有才华。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中,他所题写的“有凤来仪”、“沁芳亭”等匾额和“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等对联的内容都清新脱俗,在晴雯死后撰写的《芙蓉女儿诔》应邀题写的《姽婳词》中均可见他的博学与才华,(情节答出一处即可给分)可见他其实读书多,知识博,文思快,才情高。“腹内原来草莽”,只是从世俗的评判标准来看,他腹内没有那些迎合科举仕途的八股文章和经济才学。这里是反话,似贬实褒。‎ ‎②行为偏僻性乖张:原意是指一个人行为古怪,性格偏执,不驯服。我不同意这个评价。贾宝玉的行为的确与众不同,比如他爱护呵护丫头婢女,尊重欣赏美好的女孩子们,不喜欢自己一个人天生有玉要摔了它等,表现出与当时那个讲究等级、特权和男尊女卑的社会习俗不一样的行为、态度与价值观,从当时世俗的标准来看,的确是古怪偏执的,但是今天看来,却是可贵的和进步的是对贾宝玉叛逆性格的集中评价。这里是反语,似贬实褒。‎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选项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相关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然后分析题干所给的词,根据词的内容确定人物,再根据人物相关的事例进行解答。本题中,C项,“‘行为偏僻’就是说贾宝玉不乐于与人交往,整日只在女儿堆里混;‘性乖张’是说贾宝玉性格乖巧、张扬,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富家公子”表述错误,行为偏僻:是说贾宝玉的行为与众不同,偏激古怪;性乖张:是说贾宝玉性格叛逆,不顺从于世俗的要求。故选C。‎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名著中人物形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你是否同意词作中划线的两处句子对贾宝玉的评价?请任选一处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小说中的情节说一说你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然后结合名著中的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本题中,“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的意思是:虽然生就一副好面容,肚子里却没有半点学问。“”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的意思是:行为奇怪性格乖张,那里管世人对自己不好的评价呢?但从原文看,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中,以及在晴雯死后撰写的《芙蓉女儿诔》应邀题写的《姽婳词》中,均可见他的博学与才华。而作品中贾宝玉又是一个爱护呵护丫头婢女,尊重欣赏美好女子的形象,因此,这两首词,字面上句句是对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从封建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可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蠹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两首词句句都是反话,集中地描绘了宝玉的叛逆性格,这个典型的意义也在于对封建阶级的反抗。‎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3分。‎ ‎25.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甲]用于新闻报道:‎ ‎①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争,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考验的一位中国人民伟大的母亲。‎ ‎②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一位母亲,她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争,她自己也为革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的考验。‎ ‎[乙]用于小学语文课本 ‎③有时太阳走入云里,它的光线却仍从云里透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人们要分辨出何处是水,何处是天,很不容易,因为只能够看见光亮的一片。‎ ‎④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丙]用于会议讲话 ‎⑤我们党的幼年时期,也就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一再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外国经验神圣化的幼稚病。患着这种病,只能使中国革命在黑暗中摸索,甚至陷于绝境 ‎⑥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本题中,甲、乙、丙就是三个语境限制条件,面对传媒的众多读者,句①一个中心词(母亲)带含6项内容的长定语,这种句式读来费力,不如句②改为几个说明性分句,使全句的节奏显得比较舒缓。面对很少和文言文打交道的小学生,句③中用了一些文言味较重的词语,就不如句④改为口语化、形象化的表述更合适。丙引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胡耀邦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既然语境条件限制为口语表达,接受者解码依靠耳听心记,在这样的情况下,句⑤的口语化短句就比句⑥的书面语长句用的得体。故选C。‎ ‎26.阅读下面的材料,从①②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答。不少于150字。‎ ‎“习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习惯”有“好习惯”和“不良习惯”之分,常常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 ‎①请从《平凡的世界》《呐喊》《红岩》《老人与海》《边城》几部作品中,选择一个文学形象,谈谈她(他)的某一种行为习惯对塑造其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②请用一段细节描写,表现你的某一个习惯 ‎③请以“有一个好习惯”为题,写一首小诗。‎ ‎【答案】①《边城》里的爷爷,是一位敦厚朴实,恪尽本分的老人。为了让过渡人能赶回家吃晚饭,在渡船上忙个不停。疼爱翠翠,感情上尽力体谅,在她烦心的时候为她讲故事、唱歌;操心她的亲事,想促成她的爱情,引翠翠注意夜晚的歌声。生活上无比关心,不让坐热石头。对从小失去父母从翠翠满心的温和和悲悯,无微不至的地顾翠翠依然成了爷爷的习惯。在爷爷无尽的关爱中,翠翠成长为一个朴实、善良、纯真的姑娘。‎ ‎②在那个杂乱的书堆中,你只能看到我的头发。旁边的那几个女生不停地嘻嘻哈哈地聊着天,我只是在那里看着我的书。口中默默地念叨着,念叨着书上的自认为关键的东西;时而,提起笔,画着一些自认为难以记住而又应该记住的东西。女生,还在说话,嬉笑,而我,还是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眉头时而皱一下,时而在旁边的纸上画下些什么东西。课桌左上角的咖啡已经凉了,可还是满的;在那窗外,黑暗的夜里,时而急驶过一辆汽车,灯光闪过了桌前,我只是这样静静的看着我的书……‎ ‎③有一个好习惯 礼仪是歌,一首焕发向上的歌 礼仪是诗,一首没有结尾的诗 礼仪是泉,一股清澈透亮的泉 遵守礼仪, 是你生活中的亮点 学会礼仪,说明你正走向成熟 ‎ 如果礼仪已经在你心中成长,‎ 那么 用真诚去浇灌 用热情去哺育 ‎ 用理解去培养 用行动去践行 孔融让梨敬父 黄香暖被敬亲 礼仪之花永不败 礼仪之邦代代传 中国礼仪不能忘 文明礼仪伴我行 ‎【解析】‎ ‎【详解】①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从所给材料入手,所给材料给出了“习惯”的含义和分类。题目要求“请从《平凡的世界》《呐喊》《红岩》《老人与海》《边城》几部作品中,选择一个文学形象,谈谈她(他)的某一种行为习惯对塑造其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考生要熟悉这些名著里的主要人物形象,对文章的相关内容要在平时的阅读中形成积累。如纵观《平凡的世界》全书,字里行间流淌的全是浓浓的爱意,对土地、对父老乡亲的深厚情意,有亲情、友情、爱情。少安与润叶的爱情,少平与晓霞的爱情,润生与红梅的爱情,少平与金秀的爱情,润叶与福堂的亲情,晓霞与福军的亲情,李向前与李登之的亲情,少平与金波的友情,少平与师傅的友情,润叶与晓霞的友情……考生可从中选取一人,通过某一种情感来体现其习惯对塑造其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②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语段,语段的主要内容是《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习惯”一词解释,还包括“习惯”的类别。这些材料都指向一个关键词语:习惯,我们应围绕该词语来写作文。本题要求写一段细节描写,来体现某一个习惯。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因此,在写作时,考生要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示自己的人物形象。‎ ‎③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给材料给出了“习惯”的含义和分类。习惯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如果从整体上来说习惯,会给人很空的感觉,我们应该加上一些限制性的词语,使其范围变小,内涵变窄,使抽象内容具体化,更容易写。写作时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景和物、人和事;引导学生从另一视角或独特视角来审视熟悉的景和物、人和事;引导学生用思考的眼光去观察人、事、景、物,关注自然、社会和人生;更在于引导学生热情拥抱已经拥有的生活,全身心地投入生活,用真情实感来体会、体悟、顿悟生活,成为生活的知音。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所以我们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不要说一些人云亦云的观点,让看卷老师有审美疲劳的感觉。也可以写自己与习惯的事或者感受,也可以写别人的事或者感受。尤其应该注意的是,题目要求写成一首小诗,这就要求考生要注意语言的优美,注意情感的抒发和辞藻的修饰。‎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7.①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洞庭湖畔,伴随着古朴豪放的渔歌,老渔夫燃香祭拜,祈祷丰收与平安,拥有数千年历史的牧渔纳福仪式被重新演绎。‎ 奧运赛场,伴随着雄壮嘹亮的国歌,英姿飒爽的运动员热泪盈眶,面向国旗注目行礼,颁奖仪式总让人心潮澎湃。‎ ‎……‎ 有人说,仪式不过是一种形式,其实可有可无;有人认为仪式内涵丰富,不可或缺;有人觉得,身处快节奏的社会,可以没有仪式,但不能没有仪式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答案】生活需要仪式感 仪式感,似乎常常被人所提及,却极少有人真正去诠释它到底是什么,或是其中所蕴含的特殊意味。仪式感仿佛是每个人心中都存有的一个模糊的感受,但又难以被看得真切。也许在每个人眼里,仪式感的含义各不相同,却又有所相通。我向来觉得生活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这跟矫情无关,而是关于你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敏感。‎ 奥黛丽·赫本的经典影片《蒂凡尼的早餐》里,霍莉会穿着黑色小礼服,戴着假珠宝,在蒂凡尼精美的橱窗前,慢慢地将早餐吃完,可颂面包与热咖啡,宛若变成盛宴。这诗意的仪式感,让苍白的生活光华熠熠,映照着霍莉心中美好的向往。‎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喧嚣,杂乱,无序,甚至沉沦,这时候,请慢下脚步,给它加入一点仪式感,这如同是在咖啡里加了一点糖,回味无穷,美妙非常! 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惊喜、每一个特殊的日子……都值得纪念一次,呼朋唤友去吃一顿大餐,去商场为自己挑一件小礼物……仪式感会让生活变得活色生香!    ‎ 古人“沐浴焚香,抚琴赏菊”,这是怎样一种美好的仪式感?现代人即便做不到如此周到,至少也可以让生活慢一点,庄严一点,颜色也就会多一点。‎ 仪式感,是感性理性间的权衡。今人总是惊羡歌颂古人的一举一动,不管是待人处事时的洒脱逍遥,还是与山河比肩的豪迈肆意,抑或是痛哭朗笑的纯粹真情。殊不知生活中的我们也能够轻易做到,因为仪式感,也是一种对任何事物放下成见的回归本心。‎ 时代的洪流里,我们要去坚守的不是刻板的规章,而是一份热爱生活的态度和相信自我的信念。摘一束鲜花,自己修剪再插进精美的花瓶,摆在餐桌上;又或是好好打扮自己,优雅吃完每一份早餐。这些都是一种仪式感,令人幸福的仪式感。生活中需要仪式感,表达着背后的爱意,更是令这平淡无趣的岁月增添一份值得回忆的小幸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作文的能力。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写作材料作文的时候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要结合材料中重要的语句进行具体分析,把握材料的核心内涵精神。这则材料通过洞庭湖畔古朴豪放与歌的响起,老渔夫燃香祭拜祈祷丰收平安,这是充满着古典气息的传统习俗在当今社会的演绎。奧运赛场上,伴随着雄壮嘹亮的国歌,英姿飒爽的运动员热泪盈眶,面向国旗注目行礼,这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爱国。有人认为这些是形式,有人认为这些是传承。实际上这样的方式给人一种文化的内涵气息,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洗礼,更是在物质文明极度充裕的条件之下,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无比憧憬。本文要求写成议论文,因此,文章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 参考立意:‎ ‎1.精神的馈赠;‎ ‎2闻名的洗礼;‎ ‎3.当形式与传统文化发生碰撞。‎ ‎4.生活需要仪式感 可用素材:‎ ‎1. 仪式感是诗人丰沛内心的必要土壤,而今仪式感的土壤愈发贫瘠,诗人也渐趋寥寥。在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中,生活的仪式感和诗意变得无用且奢侈,人们似乎已经忘掉一点最为重要的真谛:我们到世上是要生活的而不是生存的。仪式感便是生活的前提,或许仪式感并没有人们所排斥得那样庞大且不可负担。仪式感可大可小,对于一位远在异乡的人来说千里迢迢返乡是一种仪式感,而对于在家生活的人来说细腻地感受幸福也是一种仪式感。‎ ‎2. ‎ 古时,仪式感在人们是生活中无处不在,不论是端午飘散着的粽子清香、响彻着的赛舟呐喊,还是中秋团坐一席的赏月团圆和精巧月饼,还是春节时的合家团圆、守岁叙话。可现如今,花朝节被遗弃在历史的角落里,各类佳节的形式也不断简化,又是为何?‎ ‎3. 仪式感并不是满室金光、富贵堂皇的住所,不是精致昂贵、价值上万的佳肴。它是让你的心灵感到愉悦、特殊的美丽触动。如车站临别前,好友间真挚的拥抱,是为这次相见的时光的定格,和为下次相逢的期冀。轻轻一拥的仪式感,让你们的分离不再常含泪水而是饱含思念,让相隔的每天都因这一次庄重的告别仪式而闪闪发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你思念的生长中,诚心诚意地写一封信,配上精巧的信纸,为它熏上芬芳的味道,从这绵绵思念中涌出诚恳动人的心意,寄出一份动人的想念。‎ ‎4. 除夕在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的流传中,早已内化人们的心中的一种情怀,那是思亲念归的急切,也是辞旧迎新的喜悦。而使人们产生这种情怀的,便是那代代相传的仪式感。正是因为仪式感,才使除夕夜不同于一年中的其他三百六十四个日子,使它成中华儿女心底割舍不去的情。‎ ‎5. 在众多诸如“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了紧迫感的威胁下,我们用复制粘贴的祝福代替了亲笔书信的庄重,在花朝节却不留一点空闲赏花喝茶,将丰富充实的仪式随意删减,空留下完成任务般的冷漠死板。‎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生活需要仪式感”这一中心论点从“经典影片《蒂凡尼的早餐》”、“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等角度进行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构时要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28.请以“减去多余的部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答案】减去多余的部分 从小就迷恋江南。“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这等诗句牵引着我的思绪,无数次梦里游走在烟雨蒙蒙的江南。‎ 我想象中的江南应该是隐在南国山水间的荆钗布裙、不着铅华的小家碧玉。她没有都市的繁华喧闹,仅仅是几方青石桥、几条水巷,几座临水的黑瓦白墙,间或几声唉乃桨声和着舒缓的评弹之音,悠然弥散在小镇上。‎ 然而,当我真正置身在江南小镇上时,她却并非想象中的那样。‎ 行走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两旁黑瓦白墙的江南小院里游人如织,各种照相机的闪光灯闪烁不停。散落在各个景点的购物点里,讨价还价声不绝,吴侬软语中多了几份急躁少了点舒缓安静。门前那方青石桥还在,只是来来往往的游客步履匆匆。没有谁坐在桥畔,摸摸那些古老的栏杆。河面上游船如织,荡起一圈圈波纹,久久不能平静。‎ 这就是江南?我在内心问自己,我那梦中的江南简单朴素,哪来这些多余的粉饰?‎ 我避开这些喧嚣,一个人默默朝着那不知名的小巷深处走去。小巷深深深几许?它安静,全没有外面的繁闹,有的只是人家后院围墙上攀着的几尾野花,孤独地开在风里。‎ 其实不仅是江南,我们太多东西都在“娱乐致死”的今天变卦。我们中太多的人正在追求那些“多余的部分”:各地甚嚣尘上的“选秀文化”,相声界此起彼伏的叫骂之声,娱乐界愈演愈烈的炒作之风,文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抄袭风波,体育界层现错出的兴奋剂丑闻……难怪余秋雨先生说:我们的兵法太多,权谋太深,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对一切都“构思过度”。‎ 我叹了口气。罗丹说:艺术就是减去多余的部分,那我们的文化和文化理念是否也到了该挥起手术刀的时候了?‎ 我回到了北方的骄阳下,却依旧在梦里怀念江南,我相信,下一次再到江南,她定会洗尽铅华,给我简简单单的一河流觞,一树绿荫,一巷古意,一船诗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作文的能力。这是一则命题作文,意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反思生活,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在审题过程中,首先应考虑生活中该减去些什么,例如减少对名利的过度追求, 减少对物质生活的贪图享受,减轻过重的生活负担,减少繁琐的生活环节。还可深层次地分析“减”与“加”的辩证关系,比如,减少对子女的溺爱,增强孩子的独立能力。减少对名誉地位的过度追求,增加淡泊朴实的生活情趣。作文要求写作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 参考立意:‎ 多余的贪念要减去 提升生活品位,提高生活质量,‎ 丰富生活情趣,享有生活的纯粹高尚 丢掉一些成规,丢掉一些积习 减去冗杂,放飞心灵 可用素材:‎ ‎ 1.一个成功的服装设计师,成功之道便是不吝惜那多余的边边角角的布料;一个富有经验的农民知道,要想来年有个好收成,必须将麦苗变密为稀,给它们以充足的生长空间。其实人生也是如此。‎ ‎2.莎士比亚说过: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我获得多少,而在于一生我做了最有价值的那件事。是的,对于生命的仓库也是如此,我们必须放下那些小资小利,因为我们所追求、奋斗的是满仓的春色与豪情。‎ ‎3.一生是一段旅程,而现实中总有一些人手握车票,却无法安闲地欣赏道旁的美丽风景,原因只有一个:他时时担心他众多行李会不会不翼而飞。这种心态从而使他错失了一生的时机,只有在风烛残年蓦然回首,才顿悟:生活其实真的很简单,背上一个行囊,拥有一颗专注的心,将花花世界中的众多诱惑抛开,将行李中的无用的软带白银丢弃。‎ ‎4.“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如烟花般初见端倪,绽放,掉落。但我们常常仍坐在别人的灰堆中等候熟语自己的烟花绽放。”席慕容曾在她的《彼岸天堂》中用这段话来形容生命中的那些无价值、虚幻的事物,也许诗人正是看破这些劳什子的无用之处,才勇敢地减去那些多余的部分,从而早就清新脱俗的一代诗风。‎ ‎5. 减去多余的部分,不让欲望淹没销蚀你的天性,不让浮躁奴役左右你的纯真。生活并不像我们感受的那样沉重,只是欲望的木枷和浮躁的锁链让我们成为另类的蚨蝂。减去多余的部分,不过是再现千帆散尽的粼粼波光,重见秋风荡过的湛湛晴空。‎ 行文结构:‎ 文章以记叙文的形式展开书写,先写江南如何让“我”魂牵梦绕,然后写带着一腔深情来到江南,却发现此时的江南有了太多的粉饰,作者不禁感叹:我们的文化和文化理念是否也到了该挥起手术刀的时候了?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强调自然美景的重要性,呼吁“减去多余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