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 MB
  • 2021-06-09 发布

新课标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抢分点三比较鉴赏题__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课件

  • 5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比较鉴赏要注意的四个角度 1 . 形象角度 —— 意境意象的比较 这个角度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较。一般来说,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 “ 象 ” 入 “ 意 ” ,由 “ 象 ” 至 “ 境 ” 。 2 . 语言角度 —— 遣词造句的比较 语言比较鉴赏主要分微观语言比较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题两类。其中对 “ 字词句 ” 型的微观语言比较题主要通过 “ 炼字题 ” 在单首诗歌内进行比较。但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也屡有考查。风格类试题主要是就诗歌、诗人的整体风貌而言的。 3 .技巧角度 —— 手法技巧的比较 在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中,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居多,有的没有点明表现手法,需要考生辨别相关手法;有的点明了表现手法,但要求结合作品分析、比较。 4 . 情感角度 —— 内容、感情的比较 本角度往往考查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读懂诗歌,理解内容、把握情感是前提。 考点诠释 比较 鉴赏题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 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 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相异点,因此,答题时不仅要求同更要求异。 古诗歌比较鉴赏题表面看来较难把握,实则有规律可循,纵观近年试题,一般是从诗歌的 形象 ( 意象、意境 ) 、语言、表达技巧 和 情感 方面设置题目。 角度一:形象角度 —————————————————————————————— [ 典例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 ② ,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 注 】  ① 临洮 : 在今甘肃临潭西 。 北庭 : 唐六都护府之一 , 治所为庭州 ( 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 。② 轮台 : 庭州属县 , 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 与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 分 ) [ 答题流程 ]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 1 步:读文本,知大意 《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 是作者 时所作。全诗从 “ 闻说 ” 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 景象和 风物,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描写了 景色,抒写 之情,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 以及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 赴北庭途经临洮 奇寒 边地 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豪迈 西域八月飞雪的 壮丽 塞外送别、雪中送客 爱国热情 第 2 步:审题干,明角度 (1) “ 与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相比 ” ,明确 的诗篇; (2) “ 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 ,明确 ; (3) “ 简要分析 ” ,答题时先要 ,再 。 对比 对比点和答题角 度 概括 分析 第 3 步:列要点,找对应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从题目看 “ 将赴 ” , ; “ 留别 ” , 身在 ,送友人回京 从形象看 “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 汉使亦应稀 ”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中军置酒饮归客 ” 将去还没 去 与友人 告别 西域 [ 规范作答 ] 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 , 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 “ 闻说 ” 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 评分细则 ] 能准确说明两首诗写景的不同点 , 2 分 ; 能从两个角度具体分析 , 且分析正确 , 4 分 。 1. 形象特点比较两注意 (1) 注意意象本身所包含的传统内涵。如杜鹃代表着悲情,松柏象征着坚贞。 (2) 揣摩诗中意象自身的特点。要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与内在特点,归纳出其表层义和深层义。 2 . 形象的作用 (1)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2) 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 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3) 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诗歌中的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是由具体诗歌决定的。 (4) 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穿始终。 角度二:语言角度 —————————————————————————————— [ 典例 2]   (2019 · 高考全国卷 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插田歌 ( 节选 )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 纻 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 《 竹枝 》 。 [ 答题流程 ]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 1 步:读文本,知大意 从题目看,这是一首 的诗歌,诗歌用 的语言描写了 的情景。 第 2 步:审题干,明角度 题目要求从 角度分析这首诗与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的 处。应分别指出各自的 。 描写田中劳动 通俗晓畅 田间风光和农民边插田边唱歌 语言风格 不同 风格特征 第 3 步:列要点,找对应 “ 酬乐天 ” 从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等句可知,这首诗长于 ,语言 。 “ 插田歌 ” 从 “ 燕子东西飞 ”“ 农妇白 纻裙,农父绿蓑衣” 等描写语句可知,这首诗语言 ,有 的特点。 用典 工整、典雅、华丽 通俗易懂 民歌 [ 规范作答 ]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对仗工整 , 用典精当 , 语言雅丽平整 ; 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 , 语言通俗浅显 , 清新流畅 。 [ 评分标准 ] “ 酬乐天 ” 一诗语言工整雅丽 , 这首诗通俗浅显 , 能围绕这两点比较即可 。 每点 3 分 。 语言角度两注意 (1) 用词方面的比较 ,可结合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 “ 炼字 ”“ 炼句 ” 分析优劣。 (2) 语言风格方面的比较 ,要了解诗歌的风格类型和评价用语: ①豪放型: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宏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高旷壮阔、雄浑苍茫、辽阔深远 ②清幽型: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淡雅闲适、奇伟诡谲、含蓄深幽、空灵高远 ③ 伤感型:空蒙迷茫、冷落萧疏、孤寂冷清、迷离恍惚、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肃杀凄凉 ④悲苦型:苍凉悲壮、冷森幽僻、凄清凄寂 ⑤欢快型: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 角度三:技巧角度 ——————————————————————————————————————— [ 典例 3]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北来人二首 [ 宋 ] 刘克庄 试说东都 ① 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② 。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 注 】  ① 东都 : 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 宣和 : 宋徽宗年号 。 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简要分析。 (6 分 ) [ 答题流程 ]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 第 1 步:读文本,知大意 这两首诗题作 《 北来人 》 ,所谓 “ 北来 ” ,即 。第一首侧重 ,表达 之情。第二首侧重写 ,表达 心境。 第 2 步:审题干,明角度 (1) “ 在叙事上有何特色 ” ,明确 的角度; (2) “ 简要分析 ” ,明确答题的 。 从金朝回来的 人 回忆靖康间那段不堪回首的悲惨往事,企望 “ 胡运难久 ” 思归 自己国破家亡后 流亡闽地的悲惨生活 北归无望的凄凉 对比 方式 第 3 步:列要点,找对应 第一首 第二首 叙事手法 直接叙述了自己为 ,白发渐增,多次打探战况的现状和 “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 的普通百姓的 。 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 ,表达 之情;以 境况的对比,表现 。 叙事视角 两首诗都以 “ 北来人 ” 的口吻叙事,亲见亲历,真实感人 国事 担忧 爱国情结 对比 忧国忧民 自己一 家亡国前后 百姓流离之苦 [ 规范作答 ] ① 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 。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②以 “ 北来人 ” 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 “ 今成独雁飞 ” 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 评分细则 ] 能从叙事的手法和叙事的视角两个角度分析即可 。 每点 2 分 。 1. 诗歌表达技巧比较三步骤 第 1 步: 要熟悉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与内涵。 第 2 步: 审清题干要求比较的方向、角度,是只要答出术语还是兼有效果的分析。 第 3 步: 鉴于表达技巧的复杂性,要立足于对原诗准确的判断,尤其注意甄别那些易混淆的表达技巧。 2 .常用表达技巧术语 (1)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2) 表现手法 ①抒情方法 直接抒情 ( 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 (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 。 ②描写手法 虚实关系、动静关系、远近上下关系,象征、抑扬、白描、工笔、烘托、对比、渲染、衬托、联想与想象,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间的关系。 3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衬托、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4 . 结构形式 首句点题、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画龙点睛等。 角度四:情感角度 —————————————————————————————— [ 典例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西 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 【 注 】 黄昏。 【 注 】   耿 : 微明的样子 。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记游诗 《 游山西村 》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 《 西村 》 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6 分 ) [ 答题流程 ]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 第 1 步:读文本,知大意 《 西村 》 一诗表达了对西村 “ 高柳簇桥 ”“ 数家临水 ” 的 的喜爱和赞美。 《 游山西村 》 一诗表达了诗人对 ,最终 的 的思考以及对 。 第 2 步:审题干,明角度 (1) “ 比较这首诗和 《 西村 》 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 ,要从 “ ” 角度作答; (2) “ 内容上 ” 体现在 ,要注意两首诗描写的对象和抒发的情感。 幽 静、自然的乡村环境 战胜困难 成功 人生哲理 农家朴素平和的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相同与不同 描写的景物和抒发的情感上 第 3 步:列要点,找对应 西村 游山西村 相同点 ① 乱山深处小桃源; ② 数家临水自成村 ① 衣冠简朴古风存; ②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同的 ① 往岁求浆忆叩门; ② 一首清诗记今夕 ① 莫笑农家腊酒浑; ② 丰年留客足鸡豚 [ 规范作答 ] 相同点 : 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 不同点:① 《 西村 》 侧重写自然风光, 《 游山西村 》 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② 《 游山西村 》 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 评分细则 ] 能准确答出两首诗的内容和情感的相同点 , 3 分 ; 对不同点的分析 , 也要注意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 , 3 分 。 两点巧答情感的 比较鉴赏题 1 . 同一诗人描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 (1) 要熟悉课本诗句,并能准确鉴赏。 (2) 了解作者生平,熟悉作者思想,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分析。 (3) 分析思想感情时,用语要准确恰当,不能胡乱套用。 (4) 分层或分句分析,先找同再找异,先整体再局部,准确把握思想感情。 2 .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景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 (1) 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 (2) 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3) 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 1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 (1) ~ (2) 题。 读 书 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 注 】 。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清 明 王禹 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 注 】   元元 : 人民 、 百姓 。 (1) 下列关于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陆诗首句是说,就算没有五亩田园依然归隐,透露出诗人不追求名利的情操。 B .陆诗前两句属于间接抒情,表意含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 C .陆诗的三、四句细节描写真实,油灯的意象比较典型,整体表意平中见奇。 D .陆诗浅易平淡,王诗平淡质朴,但是在立意上陆游一诗更关注百姓疾苦。 解析: “ 间接抒情,表意含蓄 ” 不当,应该是 “ 直抒胸臆 ” 。 答案: B (2)( 比较形象 ) 两首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 答案: ①陆诗:塑造了一位年老仍坚持苦学,并且读书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士人形象。从诗歌的最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虽年老但仍坚持读书,从第二句 “ 本意在元元 ” 可知,他读书为民的心志。②王诗:寂寞清贫但又喜好读书的知识分子形象。从诗歌的前两句可以看出,诗人是寂寞的,生活又是清贫的;但最后一句则可以看出诗人是喜好读书的。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 (2) 题。 北 山 ①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 ② ,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 注 】  ① 北山 : 即今南京东郊的钟山 。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 (1084) 。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 , 辞职退居江宁 ( 今南京 ) 。② 陂 (bēi) : 池塘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作者退居江宁,春日到北山游玩,为春水潋滟、花落草长的美景所陶醉而流连忘返。 B .作者笔下春水多情,或直流无碍,或曲流迂回,带着粼粼波光,以种种秀姿漫映着北山。 C .诗的三、四句对仗工整,同时又富于变化,叙述自己的行动,巧寓主观情绪,境界全出。 D .全诗前两句写所见之景,着笔雄浑壮阔;后两句叙事寓情,情感纡徐平缓,韵味悠长。 解析: “ 雄浑壮阔 ” 错,是 “ 细腻工巧 ” 。 答案: D 答案:① 陆诗 : 塑造了一位年老仍坚持苦学 , 并且读书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士人形象 。从诗歌的最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虽年老但仍坚持读书,从第二句 “ 本意在元元 ” 可知,他读书为民的心志。②王诗:寂寞清贫但又喜好读书的知识分子形象。从诗歌的前两句可以看出,诗人是寂寞的,生活又是清贫的;但最后一句则可以看出诗人是喜好读书的。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 (2) 题。 诣红楼院寻广宣 ① 不遇留题 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② 。 【 注 】   ① 广宣 : 一位善诗的僧人 , 与李益诗酒唱和 , 过从甚密 。 ② 户钩 : 开门的工具 。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首句写诗人进入红楼院后,看到眼前的柿叶经霜后都已变红,给秋日的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B .次句写诗人抬头仰望湛蓝湛蓝的天空,感觉它像水洗过一般明净,把巍峨的红楼衬托得更加清晰壮丽。 C .末句写诗人访友不遇,并不急于返回,反而反客为主,设法开门,乍看似乎不合情理,细思却极富韵味。 D .纵观全诗,前面的壮美秋色,和诗人的磊落胸襟相映照。全诗气脉流贯,洋溢着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解析: “ 诗人进入红楼院后 ” 错,结合诗题看,李益来到红楼院,适值广宣外出,未能入内,但又不想离去,遂于门外观赏。 答案: A 答案:相同点:①都使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主人公的品格。李诗写出广宣所居的红楼院的清新雅静,烘托出广宣的高雅洒脱;贾诗写出隐者采药的山之高,以白云显其高洁,以青松赞其风骨,烘托出隐者的超然脱俗。②都从不遇入手,巧妙进入侧面描写。 不同点:①李诗对环境的描写注重渲染,红叶、碧天、红楼、翠竹掩映生姿;贾诗对环境的描写纯用白描,用笔简省。②李诗在环境烘托之外,还通过对自己动作的描写,借自己貌似唐突实则亲密无间的 “ 觅户钩 ” 之举,间接写出广宣的洒脱不羁;贾诗则通过与童子问答的形式,暗寓自己对隐者的渴慕,写出了隐者的飘逸绝尘。 4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 (1) ~ (2) 题。 州 桥 ① 王安石 州桥踏月想山椒 ② ,回首哀湍 ③ 未觉遥。 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 州 桥 ④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 注 】   ① 州桥 : 位于汴梁 ( 今河南省开封市 ) , 本诗为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回想旧游汴京所作 。 ② 山椒 : 山顶 。 指在王安石金陵住宅不远处的钟山 。 ③ 哀湍 : 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流 。 ④ 州桥 : 与王诗所咏为同一座桥 。 此诗为宋孝宗乾道六年 (1170) 诗人奉命出使金国经过当时被金占领的汴京时所作 。 (1) 下列对两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诗先写于州桥踏月,思念家乡,后写在家乡赏月,因再次听到生民哭声而忆及汴京。 B .王诗中两次写到州桥和溪流,时空转换,交叉渲染,写出了人事的变迁和情感的变化。 C .范诗通过两个典型细节 “ 等 ”“ 询 ” ,将强烈感情浓缩于此,真切而炽热,撼人心灵。 D .范诗末句用一个 “ 真 ” 字作结,真切写出了被金占领区 “ 父老 ” 的哀怨、思念与失望之情。 解析: “ 因再次听到生民哭声 ” 错误,由注释中的 “ 哀湍: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流。 ” 可知,此处的 “ 旧呜咽 ” 是指想象中家乡的溪水的声音。 答案: A (2)( 思想情感 ) 这两首诗虽内容各异,但都体现了一个 “ 思 ” 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 “ 思 ” 的异同。 答: 答案: 同:两首诗都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思考,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异: ① 王诗先写自己在京时对家乡的思念,后写晚年回到家乡后对京都的思念以及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想,虚实结合,感情丰富深沉; ② 范诗主要写中原父老的故国之思,暗含了自己的亡国之痛,隐晦地流露出对议和政策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