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3.00 KB
  • 2021-06-09 发布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自测卷(三)线下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六安一中 2020 届高三年级语文自测试卷(三)‎ 命题人:‎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2003年,有一个词语让中国人听起来一度感到恐慌,那就是“非典”。这种疾病并非2003年才新出现,也并非中国才有。在此之前,人们对“非典”十分陌生,加之此次在中国流行的“非典”的病原体是以前从未见过的新的病毒,面对突如其来的流行疾病,人们显得束手无策。没有现成的治疗方案;没有有效的冶疗药物,传统的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隔离。‎ ‎“非典”是非典型性肺炎的简称。开始发作时有流感一样的症状,如发烧、咳嗽、头痛等;但体温一般超过38度,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有时伴有畏寒。感冒一般没有肺炎的迹象,而“非典”有明显的肺炎迹象。但它又不同于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的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等典型性肺炎,它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或其他较不寻常的微生物所引起的肺炎,它的传染力强多了。除了上述症状外,“非典”还伴有关节酸痛、乏力、腹泻,有时胸闷、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等症状。‎ 各国科研人员通力合作,终于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此次流行的“非典”的病原体。这种病毒能在人体内繁殖,伤害自身组织,破坏免疫系统,也可能引发无数并发症,致使患者的病情急剧恶化。它可以在体外存活3-6小时。现在的证据显示,“非典”是经飞沫传播的,病毒在飞沫(口水珠)内。由于水珠比空气重,所以病毒只会停留在1米范围内的物体表面;另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接触已有病毒的物体表面,然后接触自己的黏膜(眼、口、鼻),也会感染。“非典”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2-12天(通常为3-5天),潜伏期的患者一般不会传染,病症一般会维持10-14天。‎ ‎“非典”并非无法可疗。事实上,现阶段医学已有新突破,在治疗过程中已获很高的成功率。专家认为,保持环境空气的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心情愉快;加强锻炼,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尽量不与病人接触,是可以有效地预防“非典”的。对未知的恐惧,莫过于人群对出现流行病的反应那样,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流行疾病的原因不明时尤其如此。随着对“非典”的深入了解,人们的恐惧感会慢慢降低,正如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一样。‎ ‎1. 下列对“非典”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6 -‎ A. “非典”也是一种肺炎,它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或其他较不寻常的微生物所引起的。‎ B. “非典”发作时是既有流感的一般症状,也有典型性肺炎的迹象。‎ C. “非典”病毒是经过飞沫传播的,它的潜伏期一般为2-12天。‎ D. 流行感冒引起的咳嗽多带痰,而“非典”引起的咳嗽不带痰;典型性肺炎没有传染性,而“非典”有很强的传染性。‎ ‎2. 有关“非典”治疗和预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患者保持1米以上的空间距离,就完全可以免遭感染。‎ B. “非典”是可以治疗的,而且治愈率很高。‎ C. 尽量不接触病人,保持空气流通,勤洗手,可以有效地阻止病源的传播。‎ D. 保持心情愉快,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可以有效地预防“非典”病毒的感染。‎ ‎3.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健康人进入非典病人呆过但离开超过6个小时以上的房间,一般不会被感染。‎ B. 有发烧、咳嗽、头痛、乏力、腹泻、胸闷等症状,可以确诊为“非典”。‎ C. “非典”病毒不会浮游在空气之中,所以一般不会通过空气传播。‎ D. “非典”患者在15天内病情没有恶化,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D 项,“‘非典’引起的咳嗽不带痰”错,原文是“多为干咳少痰”,可见“非典”是少痰,并非无痰;“典型性肺炎没有传染性”错,原文有“但它又不同于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的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等典型性肺炎……它的传染力强多了”,注意“强多了”的比较,可见典型性肺炎也有传染性。‎ 故选D 。‎ ‎【2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A项,“与患者保持1米以上的空间距离,就完全可以免遭感染”错,原文有“另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接触已有病毒的物体表面,然后接触自己的黏膜(眼、口、鼻),也会感染”,可见“非典”还可以间接传染,选项说法太绝对。‎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本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题干内容筛选文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推断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生发。‎ B项,“可以确诊为‘非典’”说法绝对,原文说“开始发作时有流感一样的症状,如发烧、咳嗽、头痛等”,有这些症状也并不能“确诊”为非典。‎ 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材料一:‎ 校园欺凌是一种长时间持续、对个人施以心理恐吓、身体和言语侵害的恶意攻击。欺凌让受害者感到痛苦、羞耻、尴尬、恐惧、忧郁,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 欺凌有三大显著特征: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的不均衡性。‎ 校园欺凌的加害方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通常来讲,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体欺凌, 女生受言语欺凌或性骚扰的比例较大。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有权力、体型、体能等方面的不对等因素,受害者无力进行有效反抗。‎ - 26 -‎ 通常有三类学生容易被欺负: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人际关系不佳,潜在欺凌者会基于情绪(看不顺眼)及工具(钱及地位)目的而展开攻击。受欺凌者因力量失衡而无力反抗,或害怕被报复不敢告诉他人。这越发会让欺凌者得寸进尺、不断重复。‎ ‎(选自南方网《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学生?》)‎ 材料二:‎ 对于欺凌这一社会问题,加拿大一些学生家长和专家有不同看法和主张。有人认为孩子面对肢体欺凌时要打回去,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会造成伤害程度加深。有人认为经历被欺凌可以磨炼孩子的性格,而专家指出欺凌会使孩子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损害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有人也悲观地认为欺凌不可避免,孩子们总会这样做。‎ 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欺凌行为可能是模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为。根据反欺凌网站 Bullying Canada.ca 的调查,93%的视频游戏对暴力行为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 ‎(报讯选自新华网《加拿大校园欺凌面面观》)‎ 材料三:‎ 注: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遭受校园暴力情况 注:不同胖瘦的学生遭受校园暴力情况 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学校管理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也对校园暴力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数据分析显示农村学校在各种类型的校园暴力发生率上都要高过城市的学校。‎ - 26 -‎ ‎(选自《光明日报》的《有多少校园欺凌不该发生》)‎ 材料四:‎ 精神医学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对记者表示,不同的孩子被欺负后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孩子会生气、闷闷不乐。有的孩子可能会对施暴者产生怨恨,出现明显的报复心理,而且可能长期存在这种报复心理。还有少部分人遇事总是忍着,但是他心里并没有释然, 长时间的压抑会导致其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心理医生会帮他做心理分析、心理辅导,让他去做心理调整,从而找到突破口,让他跳出这个心理阴影。只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药物治疗,还是能够治愈的。” 杨甫德说。‎ ‎(选自《工人日报》的《帮助孩子对校园欺凌说“不”》)‎ ‎4. 下列对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遭受校园欺凌后,只要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和正确的药物参与进来,心理疾病一定能治愈。‎ B. 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往往更易于受到持续性的、伤害性的和力量不均衡性的攻击。‎ C. 权力的差别、体型的差别、体能的差别、成绩的差别都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要因素。‎ D. 校园欺凌中作为加害方的个体或者群体往往会对受害者进行言语、身体、心理等方面的侵害。‎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三中都提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的诱发因素,在诱发因素的分析上, 它们是有交叉点的,其他材料则没能提及这一点。‎ B. 材料二和材料四中都说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除此之外,两则材料还提及了面对校园欺凌的共同做法。‎ C. 从材料三来看,成绩差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的比率是最大的,体型偏胖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有的比率也是最大的。‎ D. 材料一对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定义,并指出了它的三个显著的特征,同时也提到了受害者的三个易欺人群和他们的心理感受。‎ ‎6. 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发生校园欺凌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4. A 5. D ‎ - 26 -‎ ‎6. ①努力消除欺凌。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共同努力,制约限制不良的游戏电影电视对他们的负面影响。②尽早及时心理药物治疗。欺凌发生后,心理的危害要通过专业人士尽早消除。③不要以暴制暴。以暴制暴可能导致事态恶化。④告知学生校园欺凌的可能诱导因素,尽量避开或及时寻求帮助。‎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本题题干要求选出“对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项,“只要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和正确的药物参与进来,心理疾病一定能治愈”错误,“只要……一定能治愈”表达过于绝对化。材料一中说“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且材料四只是说“只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药物治疗,还是能够治愈的”,并不是“一定能治愈”。‎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其他材料则没能提及这一点”错误,材料二第二段中也有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 B项,“除此之外,两则材料还提及了面对校园欺凌的共同做法”错误,两则材料中提到的做法是不全相同的。材料二主要是说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而材 料四主要是说要进行心理治疗。‎ C项,“体型偏胖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有的比率也是最大的”错误,从材料三的图表来看,体型偏胖的同络欺凌中占有的比率不是最大的,在网络欺凌中,身材偏瘦的同学占有的比率最大。‎ 故选D。‎ ‎【6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发生校园欺凌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然后浏览几则材料,筛选出导致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根据这些原因概括出措施,还可以筛选出直接指明做法的文字,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 如根据材料一“通常有三类学生容易被欺负: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人际关系不佳,潜在欺凌者会基于情绪(看不顺眼)及工具(钱及地位)目的而展开攻击。受欺凌者因力量失衡而无力反抗,或害怕被报复不敢告诉他人。这越发会让欺凌者得寸进尺、不断重复”可以概括为“告知学生校园欺凌的诱导因素,尽量避开或寻求帮助”。‎ 如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孩子面对肢体欺凌时要打回去,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会造成伤害程度加深”可以概括为“不要以暴制暴”。‎ 如根据材料二“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和材料三“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学校管理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也对校园暴力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共同努力来消除欺凌”。‎ 如根据材料二“欺凌行为可能是模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为。根据反欺凌网站 Bullying Canada.ca 的调查,93%的视频游戏对暴力行为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可以概括为“制约限制不良的游戏电影电视的负面影响”。‎ 如根据材料四“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心理医生会帮他做心理分析、心理辅导,让他去做心理调整,从而找到突破口,让他跳出这个心理阴影。只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药物治疗,还是能够治愈的”可以概括为“要及早进行药物心理治疗”。‎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卜白 - 26 -‎ 袁良才 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申报》。《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却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 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幅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 在报社,他专司划版、校对,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幽默,或诗画配,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无所不包,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无不是锦绣文章。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涉笔成趣。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 别小看了卜白,实则大有学问,弄不好会闯下大祸。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国人悲愤。有位大学马校长给《时事新报》发去一首小诗《哀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主笔安排作补白之用,不想惹怒了少帅,差点派兵砸了报馆。‎ 怪才必有怪癖。他嗜茶。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有好事者悄悄作了统计,卜白每天饮茶能饮掉五瓶热水,可见嗜茶之深。但他很少如厕,你说怪也不怪? ‎ 据说卜白是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咋甘当划版、校对、补白的微贱活儿?没人去问,也没人说得清。但卜白似乎全不在意,甚至还有些乐此不疲。‎ 一天,主笔大人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衫袖口说,别把自己生生弄成套中人,以后同仁该改叫你别里科夫先生了。走!我陪您去见一位女士,我太太已候在那里了。卜白见到那位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人是谢晋元的部下,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了,撇下孤儿寡母,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事,主笔夫妇大感意外,又惊又喜。卜白一段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渓有好茶“铁观音”呢!‎ - 26 -‎ 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结识了梅兰芳,成为票友。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观者如堵,一票难求。卜白却接到了梅兰芳专门差人送来的戏票。卜白急急地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卜白听闻,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你在台前演,我在台边唱,合作一曲双簧。梅兰芳将信将疑,台下的观众已作哄叫闹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台去。“海岛泳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剧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混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事后,梅兰芳特意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 民国三十八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上海城郊,吴淞口外。汤恩伯率重兵扼守上海。《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 有一天,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得意之作”。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算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吧!‎ 解放后,卜白担任宣传文化部门的高级领导,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卜白留下遗嘱:丧事从简,请把我安葬在普通百姓的墓地之侧,为逝者补白。‎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8期,有删减)‎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借鲁迅、郁达夫等超级大腕,体现了《申报》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力。‎ B. 因为嗜茶的癖好,卜白爽快地应承了与谢晋元部下的遗孀的婚事。‎ C. 小说写卜白爱好京剧并为梅兰芳“补台”,可见他艺术造诣深厚。‎ D. 小说在塑造卜白形象时,综合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 ‎8. 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从不同方面加以概括说明。‎ ‎9. 小说以“卜白”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外在形象对比。其他编辑、记者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他却着装简朴,土得掉渣。②才学对比。马校长的补白文章得罪少帅闯下祸端,但他的补白文章却深受读者欢迎。③思想境界(觉悟)对比。在选派战地记者时,其他记者沉默逃避,但他却主动请缨。 ‎ - 26 -‎ ‎9. ①“卜白”既是小说主人公的姓名,又与“补白”谐音,一语双关。②“补白”是主人公一生的主要行为,突出了主人公谦卑处世,顾全大局的形象。③全文以“补白”为线索,串连起人物的多个生活侧面,使互不相联的内容集中紧凑。④“补白”的行为看似只是填补边角,实则意义非凡,有利于表现小说的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情节、主旨和环境。B项,“因为嗜茶的癖好,卜白爽快地应承了与谢晋元部下的遗孀的婚事”,原因解读不全,除了“你的娘家福建安渓有好茶‘铁观音’呢”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艺术技巧能力。本题是一道具体考查对比手法的题目,做题时要从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的内容入手进行对比分析,分条整合。原文“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幅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这段文字是从外形上用其他编辑、记者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与卜白着装简朴,土得掉渣相对比,表现卜白的精神境界。“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幽默,或以诗画配,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无所不包,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无不是锦绣文章。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朴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涉笔成趣。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可见卜白的才学高超,“有位大学马校长给《时事新报》发去一首小诗《哀沈阳》……主笔安排作补白之用,不想惹怒了少帅,差点派兵砸了报馆”,可见马校长的补白文章惹怒了少帅,文笔措辞可待商榷,才学稍逊,两厢对比,突出其才学。“《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这是那些“大笔杆子”们和卜白在思想境界上的对比,突出了主题。‎ ‎【9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考生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突出主题等角度作答本题,从情节角度考虑以“补白”为线索,串连起文中给报纸补白、给烈士家庭补白、岗位的补白、对敌斗争补白、墓地补白及让妻子补白等情节,这样使得文本情节简洁,内容集中紧凑;从人物形象塑造角度考虑,结合“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涉笔成趣。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可见 “卜白”既是小说主人公的姓名,又与“补白”谐音双关,语意相关;“补白”是主人公一生的主要行为,突出了主人公乐于助人的性格和品质,如“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 “ 事后,梅兰芳特意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体现了人物“补白”功绩;从主题方面,“补白”的行为看似只是填补边角,实则意义非凡,结合“据说卜白是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咋甘当划版、校对、补白的微贱活儿?没人去问,也没人说得清。但卜白似乎全不在意,甚至还有些乐此不疲”等,可见卜白一生淡泊明智,谦卑处世,顾全大局的优秀品格。以“补白”为题更好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 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从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注] 。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府、大同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注] 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 - 26 -‎ 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八》)‎ ‎【注】墩堠: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 詈:责骂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B. 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C. 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D. 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11. 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永乐,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明清两代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故可以年号称之。‎ B. 抚辑,亦作"抚缉",为安抚辑和之意。文中指官员到地方安抚灾民的行为。‎ C. 刑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D. 朔望,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在文中,皇帝照顾魏源有足疾,此两日朝见即可。‎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源心存正义,勤政爱民。辨明松江知府黄子威被诬陷的事,上奏减免浙东沿海一带渔民的赋税。‎ B. 魏源颇有作为,深得信任。他成功整治大同、宣府等边务,皇帝准许他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处理事情。‎ C. 魏源治政有力,却遭弹劾。治边时,请求换掉不称职的官员,却被谏官以临边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为罪名弹劾。‎ D. 魏源勤于政务,他审核上奏疑难案件,并且请求推行到全国,得到了朝廷许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 - 26 -‎ ‎(2)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 ‎【答案】10. B 11. D 12. B ‎ ‎13. (1)还未到达,官军已抓获夏九旭,于是皇帝又命令他们二人在四川采集木材,同时整顿边防事务。‎ ‎(2)魏源认为他所说的过于苛刻,上奏停止了这一做法。‎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同时注意上下文对应句子的断句,“奏”,上奏,一般上奏的对象是朝廷,不是“诸府”,“言”说的意思,后面一般要断开。排除A、C项。“一千九十余万石”表示粮食数量,“石”是计量单位,后面一般要断开。“支”是支出(维持),“十年”表示时间,后面一般要断开。“民疫妨农”中“民疫”是百姓发生瘟疫,而“妨农”根据句意看,是妨害了农事,所以中间要断开,排除D项。故选B。‎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望”为农历每月十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为“晦”。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B项,“正统二年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只是命他整饬,并未表明“成功”。故选B。‎ ‎【13题详解】‎ - 26 -‎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的“至”,到达;“因”,于是;“采木四川”,状语后置句;“饬”,整顿。(2)中的“以”,认为;“深刻”,过于苛刻;“寝”,停止。‎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考中进士,授职监察御史。辨明松江知府黄子威被诬陷的事,上奏减免浙东沿海一带渔民的课税。魏源巡视考察陕西,西安发生大瘟疫,治疗救活了很多人。上奏说:“各官府粮仓储存的粮食有 1090 多万石,足以维持十年。现如今百姓因发生瘟疫而妨害了农事,我请求(让他们)交纳钞券代替两税的一半。”皇帝听从了他的请求。他两次遭遇父母丧事,都在守丧期间被重新任用。‎ 宣德五年,黄河以南地区因干旱发生饥荒,百姓大多辗转迁徙。皇帝认为魏源清廉正直又有作为,任命他为左布政使,让他乘驿马快速赴任。当时侍郎许廓前往河南安抚灾民,朝廷商议又起用在家守丧的布政使李昌祺,让他官复原职。魏源与许廓、李昌祺打开粮仓救济,免除拖欠的赋税和各种杂役,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不久,雨也降了下来,当年粮食大丰收。过了三年,魏源被召回朝廷,任刑部左侍郎。第二年,永丰百姓夏九旭等占据大盘山作乱。皇帝认为魏源是江西人,命令他前往安抚,都督任礼率兵跟随其后。还未到达,官军已抓获夏九旭,于是皇帝又命令他们二人在四川采集木材,同时整顿边防事务。‎ 英宗即位,(魏源)升任刑部尚书。正统二年,命令魏源整治大同、宣府各边镇,准许他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处理事情。魏源派遣都督佥事李谦守卫独石。巡察天城、朔州各要塞,命令将吏分区守卫。 设置威远卫,增加修筑开平和龙门城,从独石到宣府,增设瞭望敌情的堡垒。免除屯军租税一年,储存火器作为边防装备,那些依附权贵逃避兵役的人全部收编到军队中。不久,因为宣府、大同的军务长久松懈,请求朝廷召回巡抚佥都御史卢睿,推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这时,谏官把身临边关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作为魏源的罪名,一起上疏弹劾他。皇帝认为魏源有功劳,放置不予追究。事情办完后回到朝廷,魏源与都御史陈智在值班房相互责骂,陈智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皇帝下发诏书,责备了他们俩。‎ - 26 -‎ 有一年发生旱灾,魏源审核上奏疑难案件,并且请求推行到全国,朝廷批复同意。不久因断案不当获罪,跟侍郎何文渊一起被关进监狱。得到宽恕,又因为上奏辽王朱贵烚的罪状,不说跟他有关内乱的事,和三司官员一起都被关进钦犯监狱。过了几个月,魏源被释放并官复原职。魏源在刑部时间长,断案大多平和宽缓。陕西佥事计资说,武官犯其他罪的,等同专类罪名,给予俸禄减半(的惩罚),并贬黜到最边远的地方。魏源认为他所说的过于苛刻,上奏停止了这一做法。六年,因为脚病,朝廷特命他只须在初一和十五上朝。八年,退休回家,去世。‎ ‎(二)诗歌鉴赏(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各题。‎ 除夕【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屠苏:药酒名。‎ ‎14. 下列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两首诗都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题,但抒发感情不同,来诗表达的是虚度年华的悔恨和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今朝教育网收集;王诗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乐观自信的心态和喜悦的心情。‎ B.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是指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憔悴的人儿又迎来了春风。“又”字表达诗人漂泊他乡的时间之长。‎ C.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 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D. 王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15. “又将憔悴见春风”和“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相同: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差异:①“又将憔悴见春风”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发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②“春风送暖入屠苏”则以乐景写乐情,通过新年热闹的场景抒发诗人愉快的心情。‎ ‎【解析】‎ ‎【14题详解】‎ - 26 -‎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来诗表达的是虚度年华的悔恨和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说法错误,这首诗没有表现虚度年华的悔恨,只是表达思念之情。‎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手法、形象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又将憔悴见春风’和‘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然后找出两句诗中的景,分析景的特点,即乐景还是哀景,接着分析情感,即乐情还是哀情,最后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先看“又将憔悴见春风”,诗句中景是“春风”,这是乐景,“憔悴”表达情感,应是哀情,景和情相反,这是反衬手法,即乐景衬哀情,更加凸显诗人身处异乡恰逢佳节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再看“春风送暖入屠苏”,诗中景是“春风送暖”,属于乐景,结合前后写元日人的活动,可以看出这情是乐情,这是正衬,借助元日的热闹来抒发人物的愉悦心情。‎ 最后分析两者异同。‎ ‎【点睛】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男主人公迎娶女主人公后变得粗暴无礼。‎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孤独和漂泊之苦,也暗含与苦难命运的抗争。‎ ‎(3)李贺在《雁门大守行》中表现将士们视死如归、报效朝廷豪迈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言既遂矣 (2). 至于暴矣 (3). 万里悲秋常作客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报君黄金台上意 (6). 提携玉龙为君死 - 26 -‎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遂、暴、携。‎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强力推动了媒体融合,带来了一场“传播革命”, 极大地改变了文艺创作、生产、评论、传播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文艺生态发生了 的变化,文艺评论也出现了 的新特征。但是,近年来,作为文艺评论的重要对象,文艺作品因为资本等市场力量和互联网等科技力量的强力介入,其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但质量上却 。‎ 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 )。不管技术如何进步,也改变不了评论者对文学作品创作主体的决定性影响,不管网络文艺如何喧嚣热闹,更改变不了文艺评论引领大众审美潮流和社会价值判断的功能和作用。优秀的文艺评论,不仅能够发现和解决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 而且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因此,文艺批评者要 、主动应对,坚守艺术理想、批评精神和独立品格,引领文艺朝着健康繁荣的方向阔步前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翻天覆地 空前绝后 参差不齐 首当其冲 B. 铺天盖地 空前绝后 良莠不齐 当仁不让 C. 翻天覆地 前所未有 参差不齐 当仁不让 D. 铺天盖地 前所未有 良莠不齐 首当其冲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B. 是多出精品、引导创作、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C. 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引领风尚、提高审美的重要力量。‎ - 26 -‎ D. 是提高审美、引领风尚、引导创作、多出精品的重要力量。‎ ‎19.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优秀的文艺评论,能够发现和抵制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而且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 B. 优秀的文艺评论,不仅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而且能够发现和抵制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 C. 不仅优秀的文艺评论,能够发现和解决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而且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 D. 优秀的文艺评论,不仅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而且能够发现和解决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 ‎【答案】17. C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和成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理解词语要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句子中有关生词和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正确理解与运用常见成语则需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辨析常见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等。‎ 第一处,“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铺天盖地”,形容来势猛,声势大,到处都是;此处指文艺生态的变化而不是声势,故应使用“翻天覆地”;‎ 第二处,“前所未有”,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空前绝后”,指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也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此处新特征应该是之前未有,不能断言包括以后,故使用“前所未有”。‎ 第三处,“参差不齐”,本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侧重于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此处对象为文艺作品质量,故应使用“参差不齐”。‎ - 26 -‎ 第四处,“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 不推让;“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此处是指文艺批评者要积极主动,故应使用“当仁不让”。‎ 故选 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 此处根据后文提示,文艺评论作用对象首先应是文学作品的创作主体,其次是文艺作品和文艺评论等的阅读者即大众,最终是对社会风气的作用,排除C项、D项;‎ 再根据行为先后逻辑顺序排序,应是先创作,才有精品,排除B项。‎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修改的能力。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辨析修改病句需要了解高考六种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本题着重考查语序不当和关联词语不当,应了解病句类型并注意辨析修改。‎ 此题“不仅”应放在“优秀的文艺评论”之后,因为前后公用一个主语“优秀的文艺评论”,排除A、C两个选项;‎ ‎“解决”和“倾向”属于搭配不当,排除C、D两个选项;‎ 根据内容的递进关系,应先是具体性的帮助创作者、读者和观众,然后才是对抽象性的文艺风气、文明风尚等产生影响,故可排除A选项。‎ 故选B。‎ - 26 -‎ ‎【点睛】语意连贯要注意: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事理的逻辑性,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行文的照应性,既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分承的对应性,在几句话中,前后提出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并列成分,后面也必须按照前面的提到的次序,分别加以说明、描写或补充,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紧密衔接。风格的趋同性,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的语言的风格应该同一。组合的俗成性,有些并列词语,句子的先后顺序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音节的协调性,对音节数错落不同的短语的排序,需要将音节数少的短语排在前,音节数长的短语排在后。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要注意句子或短语格式的一致性。‎ ‎20.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25 个字)‎ 北京商报 1 月 25 日消息,中通、申通、韵达、圆通、百世、德邦等中国主要快递物流企业,以及 AirCity 国际物流集团、辛克物流、丹马士物流、4PX 递四方、宏远物流、斑马物流等海内外物流企业联合菜鸟平台发布公告, 正式开通国内及全球绿色通道,免费从海内外各地为武汉地区运输社会捐赠的救援物资。该绿色通道面向各地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益组织、商业机构和医疗用品生产企业开放,将优先确保口罩、消毒液、护目镜、防护服等防护用品第一时间送达。‎ ‎【答案】全球物流开通武汉救援物资免费运输绿色通道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况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分析材料的性质,如本题的材料是“新闻”,所以应回顾新闻的结构特点,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来筛选概括信息,然后看新闻一共几句话,句子和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最后采用主谓句进行概括。‎ 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部分构成,导语是新闻内容的总括,主体是对导语的阐述和补充。本则新闻共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导语,这句话的主语是“中通、申通、韵达、圆通、百世、德邦等中国主要快递物流企业,以及 AirCity 国际物流集团、辛克物流、丹马士物流、4PX 递四方、宏远物流、斑马物流等海内外物流企业”,据此可以概括出事件的对象,即“全球物流”,所做的事情是“正式开通国内及全球绿色通道,免费从海内外各地为武汉地区运输社会捐赠的救援物资”;第二句是主体,是对第一句中“绿色通道”的具体介绍。明确了这些,考生即可根据第一句概括出主要信息。‎ ‎21.某先生同事的女儿考上了名牌大学,他因有事不能参加贺宴,特编辑了一条表示祝贺的微信。此微信内容有 5 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惊悉令爱在今年高考中蟾宫折桂,忝列名校,谨示衷心祝贺。因俗务缠身,不能前往贵府出席贺宴,特惠赠路遥《平凡的世界》,祝她学习进步万事如意,还望收下。下次有时间,一定莅临府上,当面致贺!‎ ‎【答案】(1)“惊悉”改为“欣闻”。 (2)“忝列”改为“考取”。 (3)“惠赠”改为“敬送”。‎ ‎(4)“收下”改为“笑纳” (5)“莅临”改为“到”或“前往”。‎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语言使用的场合,然后结合语言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是否得体,并进行修改。‎ 第一处,“惊悉”错误,“惊悉”是指听到消息后大受震动,多为不好的事情,而本题是祝贺同事女儿考上名牌大雪,是祝贺的微信,所以使用不恰当,应改为“欣闻”。‎ 第二处,“忝列”错误,“忝列”,有愧于排列在其中,是谦辞,用于自己,而本题用于对方,谦敬不当,可以改为“考取”。‎ 第三处,“惠赠”错误,“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不能说自己赠予对方,应改为“敬送”。‎ 第四处,“收下”不当,此处是请对方收下,可以改为“笑纳”,“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 第五处,“莅临”不当,“莅临”,敬辞,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不能用于自己,可以改为“前往”。‎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河北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河北省学校安全条例》,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制定学校免责条款。学校安全有了法治保障。‎ 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讨论。赞成者认为,中小学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小惩大戒对孩子成长有积极意义;反对者认为,中小学和教师不应拥有“惩戒权”,惩戒容易助长体罚学生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同时也有人认为,学生犯错应当惩戒,但应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把握好惩戒尺度。‎ 对这一问题,你是怎样看的,请结合材料和现实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教育乌托邦应当缓行 近日,河北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河北省学校安全条例》,明确教师对学生有惩戒骑。为教育立法,肯定惩戒在教育中的地位,肯定惩戒教育的合法性,我为此举叫好!‎ 惩戒,就是惩罚不规范行为,以示警戒,它是通过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的否定性的制裁,促进符合规范的意识和行为的产生。惩戒是在关爱的基础上,使用适度的处罚,来引起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警觉,促其进行自我教育,其出发点不是为了让学生产生痛苦和耻辱,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如果说,爱是对孩子心灵的呵护的话,那么,适当的惩戒就是告诉他们:做人,要守规矩!‎ - 26 -‎ 教育需要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教育当然应当坚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但是教育不能只有说服教育,还应当有批评和惩戒。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培养受教育者对真理道义的敬畏之心。不作说服教育,人心无以生“敬”,没有批评惩戒,则人心无以生“畏”。考试前没有考纪方面的宣传教育,人们就会无视考场规则,而不惩处违纪者,守纪者也会渐渐心生怠慢。有敬有畏,有敢有惧,才是健全的人,有奖有惩,赏罚分明,才是健全的教育。‎ 海伦·凯勒就曾经被她的老师沙利文作过关禁闭的惩戒。海伦·凯勒刚开始并不认可她的沙利文老师,沙利文老师就把海伦关在一座只有她和沙利文的房间里,发脾气也不管,不吃饭就让她饿着。正是这样的惩戒矫正了海伦的不羁,最终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女性。其实,在国外,如顶撞老师、打骂同学等违纪行为,老师是可以按照规定给予相应惩罚的。韩国和新加坡规定,老师可以用戒尺、藤条抽打犯错学生的指定身体部位;在法国,犯错学生必须接受节假日到学校反省补课或做作业的处罚。‎ 在我国的教育领域里,一直都推崇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然而事实证明,一味地追求道德教化效果并不理想。相关制度对犯错的学生过于宽容,导致学生及家长“维权意识”越来越强,老师哪怕只给学生一点轻微的惩罚,就仿佛是犯了滔天大罪,遭到家长的殴打辱骂甚至投诉。为了不招惹麻烦,有的老师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犯错学生,往往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任由其一步步滑向错误的深渊,这显然也是教育的一种悲哀。‎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教育需要激励,需要说服教育,也需要批评和惩戒,教育乌托邦应当缓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任务十分明确——针对材料给出的教师惩戒权这一问题来谈自己的看法和理由。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 26 -‎ ‎【审题】首先分析材料。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事件,即河北省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第二部分是人们对此的态度。然后分析立意的角度,第一个角度是肯定,即可以适当惩戒。河北出台的条例中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制定学校免责条款,这让学校安全有了法治保障,由此可以围绕“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学校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等进行立意。第二个角度是不认可,即学校和教师不应该拥有“惩戒权”,现在老师主要是采取批评教育为主,手段也就是写个检查。没有老师会体罚学生,老师也要学会自我保护。因为现在学生都知道老师不能体罚学生,所以经常以此‘威胁’老师,不服管教。对于“惩戒”出现在当地法规中,会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围绕“学校、教师不应该拥有‘惩戒权’”“因为拥有‘惩戒权’可能导致暴力被合理合法地‘植入’教育中,伤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等进行立意。第三个角度,从教育角度来看,惩戒本身不是目的,对学生合法的惩戒是有必要的。惩戒对集体管理来说有必要,在班集体中适当运用惩戒方式教育,对多数孩子也是一种保护,它可以起到威慑作用。可以围绕“学校、教师有没有惩戒权,或要不要将惩戒权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下来都不是最要紧的,如何采取最有效的措施降低孩子犯错的可能性,帮助孩子规避或改正错误才是最重要的”进行立意。然后分析文体,材料虽然没有限定文体,但从写作的任务来看,应该写作议论文,这就要求文章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 参考立意:‎ 赞成者的角度:①把惩戒权还给学校;②教育惩戒是爱的另一种表达;③校园不搞乌托邦;④跛足的教育行不远。‎ 反对者的角度:①教化育人,惩戒有害;②触及皮肉,伤及心灵;③春风化雨,润物无声;④眼中有光,心中有爱。‎ 辩证的角度:①惩戒进校园,法律要监管;②惩戒有度,激励为主;③手握戒尺,心存敬畏;④惩戒不可无,适度不可忘。‎ 行文构思:文章先简述材料,以“肯定惩戒在教育中的地位,肯定惩戒教育的合法性”进行简明扼要的评论,再以“我为此举叫好”领起全文;然后从惩戒教育的实质、说服教育和惩戒的关系、国外对惩戒教育的重视以及我国教育忽视惩戒的现状等四个方面展开阐述;最后概括中心,以“教育乌托邦应当缓行”结束全文并点题。‎ 素材:‎ ‎1.乾隆的太子嘉庆小时候因为读书不用功,被老师王杰惩罚下跪,恰好被乾隆看到,乾隆让太子起来,责备王杰:“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乾隆的意思是:(太子)教导是天子,不教导也是天子,还有没有君臣上下之分了?王杰当场怼了回去,说:“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王杰的意思是,(太子)教导就是尧舜,不教导就是桀纣,这是我做老师的责任和权力。最后,乾隆无奈,只能让嘉庆继续跪着……‎ - 26 -‎ ‎2.在瑞士,无故旷课,法院就要对他提出诉讼,一般都要处以罚款。在美国的一些地方,学生不努力读书,要判刑入狱,曾有7名学生因学业成绩差,被判刑坐牢两个月。在英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还将对其父母处以5000英镑以下的罚款。地方教育部门对教师体罚学生也有具体规定,如用鞭子或皮带必须是经过认可的标准,必须备有惩罚记录,年龄在8岁以下的儿童禁止体罚,打手心时每双手不得超过三下,鞭打男生臀部不得超过六下等。‎ ‎3.人每违背一次理智,就会受到理智的一次惩罚。——托霍布斯 ‎4.法律的出发点不是惩罚人,而是保护人。——李银河 ‎5.不惩罚犯罪的人就是下令犯罪。——达·芬奇 ‎6.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乌申斯基 ‎7.没有所谓命运这个东西,一切无非是考验、惩罚或补偿。——伏尔泰 ‎8.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 - 26 -‎ - 26 -‎ ‎ ‎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