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5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限时 35 分钟)
导读
文化创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人的素质提高为支点,
以环境建设为保障,以提高市民幸福指数为宗旨,使城市的文明程度在发展中得
到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文明创建是推动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
让城市有温度,在生存与秩序之间实现平衡,让地摊经济真正融入城市肌理,城
市居民才会更有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19 分)
材料一:
文化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
特魅力所在。近年来,哈尔滨以“文化创城”为牵动,打造冰城符号。通过深度
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培育出具
有标志性的城市精神,展现出生机勃勃、大气厚重的文化新境界和文明新高度。
哈尔滨是一座音乐之城。19 世纪末,歌剧、芭蕾、爵士乐等传入哈尔滨,与
本地文化交融,诞生了中国最早一批音乐学院和交响乐团。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
数以百计的业余合唱团定期、定点活动,音乐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2010 年,
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音乐,是哈尔滨深入骨髓的文化印记,
也是哈尔滨“文化创城”的发力点。2019 年 6 月至 10 月,哈尔滨音乐厅、老会堂
音乐厅等演出场馆及专业文艺院团,陆续推出 135 台 264 场国内外经典演出。
从今年起,道里区提出打造具有冰城音乐文化特色的 10 公里“松花江文化旅
游观光带”。将东起中东铁路公园、西至松花江公路大桥的沿江 10 公里地带打造
成集休闲、活动、学习、展示于一体的文旅融合观光带。
(摘编自姜雪松《“文化创城”打造冰城符号,滋养一座城市》)
材料二:
文化符号是记载人类发展历程的重要工具。文化是由多种多样、五彩缤纷的
符号组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符号体系,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合理地选择并运用文
化符号。对于文化符号的提取可以从当地文化、风土人情、民俗礼仪等方面入手,
也可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深入挖掘具有代表象征意义的符号。建筑本身就是凝
- 2 -
结的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恰到好处的文化符号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赋
予了建筑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符号包罗万象,如文字符号、色彩符号、图像符号、特色建筑等多
种样态。城市文化符号是构成城市文化的最外层,当人们提及北京这座城市时,
我们就会想到胡同、四合院、天坛、京剧等。法国作家雨果曾讲过,“人类没有任
何一种重要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位于黄河中游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
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在这座拥有浓厚文化的古城中有一条西大街,西大街的建筑
体现的是仿唐建筑的风格。经过多年的岁月洗礼,现代人发现了西安西大街珍贵
的文化内涵,将其进行新的改造。整个建筑立面的改造上延续着传统的历史文脉,
对沿街原有的和新建的建筑都采用以唐风为主的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并下大功
夫恢复了具有 600 多年历史的城隍庙牌坊,大大增强了古城的历史特色。
建筑立面的设计也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手段,它通过色彩、
形态、均衡、比例等造型元素,体现着建筑外立面对城市文化符号的表达。建筑
美不美观,好不好看,它需要经历岁月的检验,这些都是与建筑的色彩、形态、
光影、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的,往往这些就是设计师们所要表达的。中国有着上
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史需要不断地传承与弘扬,即通过对建筑立面的设计运用“象
征”“引用”等表现手法来展现它深刻的寓意。在中国人的思想里那些缺乏寓意的
造型符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那些蕴涵着丰富文化内涵、代表着城市文化的
城市文化符号应用于建筑立面的设计中才有真正的深刻寓意。
一座城市的建筑立面体现着城市面貌的特点和视觉连续性,体现着城市文化
特征,也可以说城市建筑设计的改造重点是对建筑立面的改造。在改造中,以尊
重原有年代风格和特点为核心,保留结构,改变外观,将城市文化符号运用到现
代建筑立面的设计上,不仅提高了使用价值,也提高了其艺术欣赏价值。在现代
建筑立面设计中应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在大和谐中寻求小变化,以城市文化符号
为设计手法进行改造设计,让现代建筑立面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的实
用艺术。
(摘编自李梅红《浅谈城市文化符号在
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应用》)
材料三:
- 3 -
每天一份报纸,每月固定的《读者》和《知音》,这些许的文字信息需求,在
小区门口的报刊亭就能逐一实现。作为城市重要“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承
载着许许多多海口市民以及阅读爱好者的美好回忆。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互联
网的迅猛普及,这一原本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风景线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
正在逐渐消失。在第 24 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记者对海口市的多家报刊亭
进行了实地走访。
“以前的报刊亭很多,相隔一公里就有一个,现在两三公里都不一定能见到
一个,甚至有些新的小区周边乃至整条街上都没有一个。”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报刊亭没有那么深的需求,但像他们这拨人都已经保持了 30
多年的阅读习惯了,每天一份报纸是必不可少的。
经营者也普遍反映生意不好做,读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少,收入也就相应的少
了很多。经营者章女士告诉记者:“原来一天从早到晚开门 12 个小时,现在能有
4、5 个小时就不错了。没有生意守着也白守,你看现在好多人都增加了很多‘副
业’,要不然真没办法。”
每天在报刊亭购买报纸的人鲜而有之,记者蹲守海口某处报刊亭 2 个小时,
才有一人路过购买一份报纸。市民李女士也表示,定期阅读的那些杂志和期刊,
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了。“现在工作都比较忙,能闲下来阅读一下自己喜欢的
书籍和杂志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虽然现在网络发达,很多人是手机不离手的,
加上电商的出现也对传统书店和报刊亭等行业的冲击很大。但对于我们普通市民
来讲,回家的途中路过报刊亭,买上一份读物,很方便的,这对于我来说才是‘生
活’。”李女士说,现在的报刊亭少了,没有以前那么方便了,但就算多走两公
里也还是希望到店里翻一翻、看一看,这是一种情怀。
希望这一抹充满文化魅力的城市风景线不会消失,而是更好地为那些心存情
怀的阅读爱好者们营造一个文化驿站、一个心灵港湾,也为这个城市,留下充满
人情味的无限美好与遐想……
(摘编自《海口城市“文化符号”——报刊亭现状:
经营难“副业”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哈尔滨着力打造冰城符号,提升城市魅力,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境界
和文明高度。
- 4 -
B.各种符号按既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庞大的符号体系,形成了世界上各具
特色的文化。
C.作为城市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文化符号诸如文字、色彩等可成为
城市的标志。
D.材料三以记者实地调查的形式报道海口文化符号报刊亭的现状,比材料一
更具权威性。
A [B 项,原文说的是“文化是由多种多样、五彩缤纷的符号组合而成的一
个庞大的符号体系”,可见并不是“按既定规则组合”,选项主观臆断,于文无
据。C 项,原文中说的是“城市文化符号是构成城市文化的最外层”,“最外层”
不等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表意有区别。D 项,“材料三……比材料一更
具权威性”说法错误。写作的内容和目的决定了表现的形式,两则材料在这一方
面无法比较。]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音乐作为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演出常态化、多样化,
而且深入市民内心,成为城市文化印记。
B.设计师在建筑立面中艺术化地表达各种造型符号,就能赋予建筑丰富的精
神文化内涵,展现这些符号的深刻寓意。
C.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造城市建筑设计的重点是对建筑立面的改造,城市文
化符号又居于建筑立面改造的重要地位。
D.城市建筑立面体现着城市的文化特征,对城市建筑立面的恰当改造可以有
效地提升建筑的实用功能以及审美价值。
B [B 项,原文中说的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恰到好处的文化符号运用到
建筑设计中,赋予了建筑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并不是只要“艺术化地表达各
种造型符号”,就能赋予精神文化内涵。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A.四合院屋檐上雕刻的蝙蝠与寿字等,使北京四合院成为蕴涵着我国传统文
化内涵的建筑。
B.徽派建筑,以白墙黛瓦,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黛色又称青色,合在一起
谐音为:清白。
C.旧时南京秦淮河两岸商铺林立,许多文人在乌衣巷、朱雀桥边尽显诗酒风
- 5 -
流,一片繁华。
D.随着 2008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鸟巢、水立方传遍世界,这些建筑无疑成
为北京的代表。
C [C 项,“旧时南京秦淮河两岸商铺林立……一片繁华”说法不正确。选项
陈述的是秦淮河相关的历史事实,而材料二中主要论证对象是城市建筑中的文化
符号,选项内容不属于“城市建筑中的文化符号”。]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答案] ①以阐释概念内涵开篇,引出论题;②逐层深入展开论证;(由文化
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到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立面中的运用。在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之后,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③论证中综合使用多种论
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5.作为海口“城市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近年逐渐消失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分析。(6 分)
[答案] ①城市不断发展,报刊亭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或者“面临着巨大的
生存压力”)。②互联网迅猛发展,阅读纸质刊物的人更少,对报刊亭需求降低,
营业额少使经营难以维系。③电商大量出现,对报刊亭等实体行业产生了巨大冲
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10 题。(19 分)
材料一: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是人类最原
始、最有生命力的商业活动之一,由来已久。它是城市里的边缘经济,一直由于
影响市容环境而不能登堂入室。
地摊经济具有“三低”特质。创业门槛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高学
历、技能要求;失败风险低,船小好调头,从业者即便失利也能迅速“满血复活”;
商品价格低,能让居民拥有更多选择,享受更多实惠。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地摊经济也是如此。地摊经济由于属于边缘经济,在
- 6 -
实际操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流动商贩自身不具有充分
的合法性,包括经营规格、经营场地等;对依法经营、依法纳税、甚至承担高额
租金的合法经营商户构成不公平竞争;妨碍行人和车辆正常通行,以及各种扰民;
售卖假冒伪劣商品,尤其是不合格食品等等。
(摘自《百度百科》,有增删)
材料二:
近来,地摊经济火遍大江南北,各地政府关注民生,纷纷传递出支持地摊经
济发展的好声音。地摊经济筑起了民生的“里子”,把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转化
为群众“真金白银”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引发社
会的广泛关注。
发展地摊经济是一切为了人民的集中彰显。人民至上本身就是要造福人民。
今年的疫情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冲击,其中消费市场低迷、群众就业困难
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发展地摊经济,一方面解决了疫情防控下消费者在餐饮、卖
场等室内消费信心不足的问题。摊主经营费用低,没有装修费,没有铺面租金压
力,没有雇员工资压力,不用交税,降低了商户运营成本,从而增强了消费市场
主体活力。另一方面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就业难题。因疫情影响而失去工作岗位的
群众通过摆地摊实现灵活就业,如西部一个城市,因设置 3.6 万个流动商贩摊位,
一夜之间实现 10 万人就业。与此同时,发展地摊经济还方便了市民百姓的生活需
求,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
发展地摊经济是一切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人民至上本身就是要依靠人民力
量。面对今年的疫情影响,要稳住经济基本盘,就业摆在第一位。而实现就业不
仅需要政府千方百计扩大内需,稳岗扩岗,增加公益岗位,也需要依靠广大有就
业意愿的劳动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通过摆地摊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
一个地摊不仅解决了一个人的就业,还圆了一个家庭的增收梦,甚至是致富梦。
发展“地摊经济”,正是依靠群众实现就业增收愿望,实现增收致富梦想的鲜活例
证。
发展地摊经济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又一场考验。人民至上本身就要求政府提
高服务能力。十年前全国不少城市都将地摊经济列为取缔对象,甚至以简单粗暴
的手段对待小商小贩,损害了群众利益,增加了社会就业压力和城市管理成本。
近日各地陆续提出放开地摊经济,纷纷为小商小贩“松绑”,允许市民在指定的时
- 7 -
间或区域占道摆摊经营,帮助低收入群体和失业人员度过经济“寒冬”。这是城市
发展治理观念的转变,更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
与此同时,这种转变也给城市主管部门更好地服务民生提出了新的思考。发
展地摊经济要避免地摊经济走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就要做好“放
管服”结合。一方面要切实担当起我市管理的主体责任在“管”字上下功夫。深
入调研,问需于民,研究出台符合街区地摊经济发展的制度、标准和规范。强化
法治保障,对在占道经营过程中严重侵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及时依法纠正,为地摊
经济的规范经营、有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确保“放”而不乱。另一方面
要坚持服务为了人民,在“服”字上下功夫。强化对地摊经营者的规范引导,营
造公平、整洁、宽松的地摊经营环境,发挥街道社区的主阵地作用,宣传发动群
众参与到对地摊经济的管理和服务中来,增强群众自治能力,使城市治理能力在
发展地摊经济中经受住考验,得到提升。
(摘自《发展地摊经济是对人民至上的生动诠释》,有增删)
材料三:
“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到此摆摊的商铺注册时必须出示营业执照、货品资
质证明书,以及个人有效证件等。”呼和浩特某物业管理人向谷河传媒表示。
“其实,政府部门加强资质管理应成为地摊经济的基础。低门槛是地摊经济
的标签,加强资质管理不仅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渠道,也让经营者感受到了平等与
保障,让他们能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意,更愿意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
量。”金台咨询报道称。
“城管是城市建设的核心管理者,其在公共服务管理层面对地摊经济发展产
生重要影响。释放地摊经济活力、缓解抗业压力,对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大的考
验。相关管理部门务必通过‘绣花一样精细’的管理,让地摊经济尽可能地少出
现卫生、市容、秩序等问题,更多地体现正面效益。”《第一财经日报》消息称。
“我觉得还要提升摊主的公共素养,按照规定有序经营,保障食品质量,自
觉维护秩序,保持环境卫生。多方相互协调才能让地摊经济长久健康发展。”呼和
浩特一市民向谷河传媒表示。
(摘编自《以史为鉴,地摊经济如何发展长久?》)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地摊经济是城市里的一种边缘经济形式,自古以来就有,是一种原始的、
- 8 -
落后的商业活动形式。
B.地摊经济的“三低”特质,让它具有独特的创业优势,在疫情防控背景下
能够完全解决群众就业问题。
C.地摊经济除了人工成本和进货成本,需要投入的成本较低,如果产品销售
状况不好,可以及时退出,没有运营风险。
D.发展地摊经济不是一放了之。如何把握“放”与“管”的分寸,考验着城
市综合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
D [A 项,“落后的商业活动形式”错误,无中生有,原文是“是人类最原始、
最有生命力的商业活动之一,由来已久。它是城市里的边缘经济,一直由于影响
市容环境而不能登堂入室”,不能表明地摊经济落后。B 项,“在疫情防控背景下
能够完全解决群众就业难题”错误,表述绝对,应该是能够解决部分群众就业难
题,或者缓解就业压力。C 项,“没有运营风险”错误,由原文“失败风险低,船
小好调头,从业者即便失利也能迅速‘满血复活’”可知,有风险,只不过风险
低。]
7.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分析事物发展规律,辩证思维必不可少。虽然地摊经济有诸多利好,但是
也不要忽视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
B.只要城市主管部门担当起城市管理的主体责任,在“管”字和“服”字上
下足功夫,地摊经济就一定能解决民生问题。
C.发展地摊经济并不是拆了城市秩序的“墙”去补失业的“墙”。要看到地
摊经济具有的独特优势,立足长远,做好规范化管理。
D.以往简单化地取消和严格限制地摊经济,不仅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
便,更堵塞了一部分人的谋生途径,是一种因噎废食的保守行为。
B [B 项,“只要城市主管部门……地摊经济就一定能解决民生问题”表述过
于绝对。“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很多因素。]
★8.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A.为发展地摊经济,成都推出“五允许一坚持”制度,建立摊点设置引导机
制、摊主清洁卫生责任机制、群众投诉现场快速处置机制等。
B.江苏文明办执行中央文明办关于“不将占道经营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
评考核内容”的规定,要求各地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保障民生需求。
- 9 -
C.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骤然加大。为此,各地各部门坚持统
筹兼顾,一手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
D.南京市玄武区的曹先生因疫情影响了收入,当地政府放开地摊经济后,晚
上在夜市摆起移动摊位卖衣服,每天净赚 100 多元。
C [C 项,“各地各部门坚持统筹兼顾,一手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
社会发展”讲述的是各地各部门坚持统筹兼顾,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发展地摊
经济是对人民至上的生动诠释”,因此,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二的核心观点。]
★9.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答案] (1)从整体上看,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三个角
度进行论证;(2)从论证过程看,主要采用并列式结构,依次从“造福人民”“依
靠人民”“政府提高服务能力”三方面论述。
10.地摊经济在我国由来已久,几经波折未能持续发展。怎样才能保障地摊
经济健康长久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案] 政府部门:出台便民政策,加强从业质量管理;城管:制定相关制度,
引导规范经营,维护经营环境;摊主:规范、有序经营,保证商品质量。
相关文档
-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论述类2021-06-0830页
-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刷题精选模2021-06-0859页
-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2021-06-0849页
- 2021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2021-06-079页
-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论述2021-06-074页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2021-06-0738页
-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论述类2021-06-0741页
- 2021新高考语文二轮配套学案:复习任2021-06-079页
- 新课标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2021-06-0749页
- 2021新高考语文二轮配套练习题:复习2021-06-0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