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8 MB
  • 2021-06-09 发布

语文卷·2018届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周练(2017-10-07-08)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三语文考试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现代的思想家们常常说,语言文字建构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可以呈现一个民族深层的思维和意识结构。那么从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 ‎ 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是由图画抽象、规范、滋生而成的。古代的汉字表明,古人不习惯于抽象而习惯于具象,比如“牛”,各种字形始终突出地显现着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又如食物,有“米”“稻”“禾”“黍”等,但并没有一个总的类名,如“庄稼”“粮食”之类。反过来看,汉字的这种象形性也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使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离,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 ‎ 汉字的衍生和分类也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的感知方式。汉字的衍生是一个树形滋生的过程,以造字时代独立产生的象形“初文”(章太炎语)为根,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几种造字的方法,滋蘖出“字”。从每个“初文”中产生的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字,在后来被视为同属于某一个“部首”,它们所表示的现象或事物,在古人看来就是事实世界的一个“类”。这种分类方式与近代西方有所不同,古代中国人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一个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为分类的依据。因此那些以类相从的字,无论以什么“初文”为义符,“初文”的象征性总是使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使人们一看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意思。这种归类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为依据,通过感觉与联想,甚至隐喻的方式进行系联。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那么以“木”为义符的字应该都表示树木,如梅、李、桃、桂等,但实际上,“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它可以是树木的一部分,如“本”“末”,可以是与树木有关的某些性质与特征,如“柔”“枯”,甚至还可以是与树木并不直接相关,却可以从树木引申的其他现象,如“杲”(日在木上,明也)、“杳”(日在木下,冥也)。再如“彳”字,本来是象形的纵横相交的十字路,殷商时代的卜辞中,不少字就与它有关。而“役”字,在甲骨文中本不从“彳”,但当它在后世以“彳”为丈符后,就使人觉得从役之人好像真的总是在路上奔波。当汉字作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思想运算的符号被接受时,人自己创造的文字就反过来影响、制约和规范了人对世界的认识。‎ ‎ 汉字的象形性也影响了汉语的句式,独立呈意性使汉字在任何场合均无需严密的句法即可表现意义。这就使得古代中国人的思维世界似乎不那么注意逻辑、次序和规则,话语发出者和接受者凭着共同的文化习惯,就能够表述和理解很复杂的意义。‎ ‎ 我们除了能从汉字本身大体了解古人“怎么想”,还可以从中了解他们“想什么”,比如能从汉字的字形中探寻某种思想和制度的起源,从汉字的分类中理解古人生活的重心和兴趣等。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古老的汉字置于思想史的视野之中,考察其中的思想史意义。‎ ‎(选自葛兆光《作为思想史的汉字》,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文字建构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因此从汉字中,我们能读出古代中国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中的一些东西。‎ B.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由具体图画演变而成,它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方式滋蘖,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符号体系。‎ C.在古代汉字中,“牛”的各种字形都突显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这体现了古代中国人习惯于具象而不习惯于抽象的思维特征。‎ D.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许多表具体事物的文字,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如指食物时有“米”“黍”等字,却无表“庄稼”“粮食”这类抽象意义的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字的分类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的感知方式,分类的依据是一个现象、一个事物的表象,这种分类方式不同于近代西方的分类方式。‎ B.象形的“初文”是汉字衍生的根基,作为义符,每个“初文”都能提示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汉字的大体意思,后来“初文”又被视为该类汉字的“部首”。‎ C.由“木”引申出“梅…‘李”,进而引申出“本”“末”,再引申出“杲”“杳”,体现了汉字归类通过感觉、联想、隐喻等方式进行系联的特征。‎ D.“役”字原不从“彳”,后来才以“彳”为义符,因为“彳”是纵横相交的十字路的象形,所以人们看到“役”字就会产生从役之人奔波在路上的联想。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字既留下了创造者思维方式的烙印,反过来又会影响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古代中国人的思维始终与具体形象相联系,就与汉字的象形性大有关系。 ‎ B.象形性使汉字能独立呈现意义,因而说话者在缀词成句表达某个意思时,无需严密的句法,听话者就能借助共同的文化矿惯顺畅理解话语的意思。‎ C.古代中国人主要通过表象来感知世界,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这种感知世界的方式使汉字具备了强烈的象形性。 ‎ D.古老的汉字能让我们感知古人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观念,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应当被作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良翰字邦彦,台州临海人。蚤孤,事母孝。资庄重,为文恢博有气。中绍兴五年进士第。知温州瑞安县。俗号强梗,吏治尚严,良翰独抚以宽,催租不下文符,但揭示名物,民竞乐输。听讼咸得其情。或问何术,良翰曰:“无术,第公此心如虚堂悬镜耳。”殿中侍御史吴芾荐为检法官,迁监察御史。孝宗初元,金主褒新立,求和,而中原旧人多求归,诏问何以处此,良翰言:“议和,复纳降,皆非是。必定计自治,而和不和,任之乃可。”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金再移书求故疆,良翰言:“中原皆吾故土,况唐、邓、海、泗①”又金渝盟后以兵取之,安得以故疆为言而归之?”朝廷遣史正志至建康,与张浚议事乖牾。良翰劾之,上曰:“正志亦无罪。”良翰言:“陛下使浚守淮,则任浚为重,一郎官为轻,且正志居中,浚必为去就。”上悟,出正志为福建漕运。杨存中为御营使,总殿前军,良翰言:“存中久擅兵柄,太上皇罢就第,奈何复假使名?宜慎履霜之戒②。”疏三上,存中竟罢。 良翰在谏省,成恭皇后受册,官内外亲属二十五人,良翰论其冗,诏减七人。进给事中。改礼部侍郎,不拜。召为太子詹事,既见,上属以调护之责。一日,召对选德殿,出手书唐太宗与魏徵论仁德功利之说,俾极陈今日所未至者。良翰退,上疏。上为之嘉叹,诏兼侍讲。未几,以疾告老。卒,年六十五。光宗立,特谥献肃。‎ ‎(选自《宋史·陈良翰传》,有删改)‎ ‎(注) ①唐、邓、海、泗:指当时的唐州、邓州、海州、泗州。②履霜之戒:指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 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 ‎ B.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 ‎ C.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 ‎ D.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初元,我国封建时期皇帝即位之初,惯例要改元纪年,改元的第一年称元年,也称“初元”。‎ ‎ B.金,中国历史上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曾先后灭掉辽和北宋,与南宋长期对峙。‎ ‎ C.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广义上指以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 ‎ D.太上皇,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和不在世父亲的头衔。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陈良翰德才兼备,精于吏治。他孝顺母亲,稳重端庄,做文章恢宏博大有气概;他在吏治尚严的瑞安任知县时,用宽松的政令安抚百姓,成效显著。 ‎ ‎ B.陈良翰洞悉时局,富有见地。对如何处理金主求和、中原旧人求归一事,他认为关键在于谋求自治;他认为金主写信索要故土是无理要求,不应归还。‎ ‎ C.陈良翰正直无私,敢于进谏。他认为皇上对史正志和杨存中的任命不妥,坚决反对;他在担任谏官时,敢于直言成恭皇后的亲属封官太多。 ‎ ‎ D.陈良翰忠于国事,深受倚重。他为官公正,屡次从国家大局出发,建言献策;皇上托付他调护太子之责,又让他指陈当今,不足,他的奏书令皇上赞赏不已。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 (1)或问何术,良翰曰:“无术,第公此心如虚堂悬镜耳。”(5分)‎ ‎ 译文: ‎ ‎ (2)况唐、邓、海、泗又金渝盟后以兵取之,安得以故疆为言而归之?(5分)‎ ‎ 译文: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 (2)屈原的诗歌中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如《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引用鲛人的民间传说,描绘出一种奇妙的情景,同时也营造出阔大而寂寥的意境。‎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就在两年前,韩国总统朴槿惠还在说有关自己前助手“幕后干政”的报道是无中生有,纯属谣言,但如今“闺蜜干政”事件却被坐实。‎ ‎②与大多数因惨淡经营而倒闭的民营书店不同,这家书店较早引入了资本运作,为其在全国扩张市场助力,但此举也让它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③美国总统竞选终于落幕,地产大亨特朗普让全世界大跌眼镜,他以美国新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理念成功击败了原有体制和精英主义的代表希拉里。‎ ‎④俄罗斯总统专机在途经瑞士领空时,曾遭到该国三架战机的包围拦截,并在几分钟内被抵近跟踪,场面云谲波诡,险象环生。 ‎ ‎⑤有媒体称,印度对中国阻止其加入核供应国集团的指责显得目光如炬,这只会给世界留下“情绪化”且“缺乏战略性”的负面印象。‎ ‎ ⑥关闭核电站必然要留下大量核废料,既要关闭核电站,又不愿把核废料存放在自己的家园,这个死结使得德国反核能运动进退维谷。‎ ‎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向社会发布了15项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互联网科技新成果,真正体现了创新改变未来,也是真正的“互联网之光”。‎ ‎ B.神舟十一号回收着陆亮点明显,除首次使用特大型降落伞外,还将着陆缓冲技术应用于飞船返回舱的着陆系统来提升宇航员返回地面时的乘坐舒适度。‎ ‎ C.戏曲进校园将为学生们架起文化上连通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自觉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获得思想涵养,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向善向上。‎ D.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荣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而获奖的理由是因为他“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 ‎19.填人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人生的绿色阅读, ① 从梦想起飞的少年时代开始。少年最宜学诗, ② 入门得句, ③ 清新可喜。 ④ 这与童眼观察,童心体味,终以无忌童言天真道出大有关系。少年脱口吐秀,不关堆垛,不倚雕琢,只关性灵, ⑤ 难能可贵。 ⑥ ‎ ‎,当今寄望子女成龙成风的父母,更应洞开诗窗,让孩子们翱翔于充满想象和创造力的文学天地,在孩子的人生初始阶段培育一颗优雅的诗心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最好 如果 则 当然 ‎/‎ 而且 B 不妨 一旦 大都 ‎/‎ 当然 因此 C 应当 虽然 但是 其实 ‎/‎ 可见 D ‎/‎ 即使 也 因为 因而 所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春雷始鸣,惊醒地下冬眠的昆虫。实际上,①__________,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现代气象科学表明,②__________,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③__________, “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21‎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2017年度《中国诗词大会》落幕,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在三轮比拼之后,夺得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很多粉丝惊呼这位“00后”美少女“满足了我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给中国诗词的传承带来了希望”;有的网友则认为:“诗词是心灵与自然借助传统文化的对话,它没有那么功利,那么直接,那么剑拔弩张”“一部手机在手,哪首唐诗查不到?干吗还要背”。‎ 对于上述材料中的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就此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最好 如果 则 当然 ‎/‎ 而且 B 不妨 一旦 大都 ‎/‎ 当然 因此 C 应当 虽然 但是 其实 ‎/‎ 可见 D ‎/‎ 即使 也 因为 因而 所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春雷始鸣,惊醒地下冬眠的昆虫。实际上,①__________,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现代气象科学表明,②__________,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③__________, “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21‎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2017年度《中国诗词大会》落幕,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在三轮比拼之后,夺得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很多粉丝惊呼这位“00后”美少女“满足了我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给中国诗词的传承带来了希望”;有的网友则认为:“诗词是心灵与自然借助传统文化的对话,它没有那么功利,那么直接,那么剑拔弩张” “一部手机在手,哪首唐诗查不到?干吗还要背”。‎ 对于上述材料中的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就此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考试答案 ‎1.D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 [解题思路] “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说法绝对。由原文第三段中的“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可知,“木”便是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 ‎2.C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 [解题思路] “进而引申出……再引申出……”理解错误。原文列举的几种情况彼此之间是并列关系,而非选项表述的一脉相承关系。‎ ‎3.C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 [解题思路] “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理解有误。原文只是说中国人“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 ‎7.C(Cf让梁思礼对工作中外行领导内行的做法深恶痛绝”错误,于文无据)‎ ‎8.①缺乏专业人才。从事研究工作的几百人中,大多是刚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②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专家。③没有材料、液氧和元器件。(写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9.①热爱祖国。著名无线电公司RAC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他选择了回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无私奉献。②生活朴素。为了省钱,他曾裹着大衣在零下40摄氏度的储物室挨了一夜,险些冻死,也曾在罐头厂靠着冷冻豌豆过了一个暑假。③‎ 眼光独到。20世纪80年代初,梁思礼开始进军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领域,他充分认识到“硬件是躯体,软件是灵魂”。④勤于钻研。以无畏的勇气从事科学研究, 突破了一个个难关,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写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A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文言断句题,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结构,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而议者争献防江策”中,“防江策”是“争献”的宾语,其间不能断开,排除C、D。“误矣”是一个判断句,是对前面所述内容的总结,其前应断开,故排除B,选A。‎ ‎11,D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 ‎[解题思路] 太上皇是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 ‎12.C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题思路] “他认为皇上对史正志和杨存中的任命不妥”理解有误,原文“朝廷遣史正志至建康”只是说朝廷派遣史正志到建康,而未说对他有新任命,且陈良翰反对的也不是这件事。‎ ‎13.[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 ‎[参考答案] (1)有人问他用的是什么方法,陈良翰说:“没什么方法,只不过我使自己的心保持公正,好像空堂上悬挂明镜一样(能洞察一切)。”(得分点:或、第、公各1分,大意2分)‎ ‎(2)何况唐州、邓州、海州、泗州又是金国违背盟约后用武力夺取的,怎么能用旧有的疆土为借口要求归还呢?(得分点:渝、兵、安得各1分,大意2分) ‎ 参考译文 ‎ 陈良翰字邦彦,是台州临海人。他很早就没了父亲,服侍母亲很孝顺。陈良翰天性端庄稳重,做文章恢宏博大有气概。绍兴五年进士及第。任温州瑞安县知县。(瑞安)民风以骄横跋扈著称,官吏治政崇尚严厉,陈良翰偏偏用宽厚的办法安抚当地的百姓,催租不下丈书,只公布需要吏纳的物品的名目,百姓争着高高兴兴地交纳。审理诉讼案件都能查得实情。有人问他用的是什么方法,陈良翰说:“没什么方法,只不过我使自己的心保持公正,好像空堂上悬挂明镜一样(能洞察一切)。”殿中侍御史昊芾举荐他为检法官,升为监察御史。孝宗初立,金国的君主完颜褒登上君位,请求讲和,中原地区原来的宋人很多请求回来,皇帝问如何处理此事,陈良翰进言:“与金议和,又接受那些曾经投降金国的人,都是不对的。一定要制定计划自治,而议不议和,随它去好了。”张浚驻军在淮、泗一带谋划进攻,而议论的人争着进献防守长江的计策,陈艮翰进言:“‎ 应当巩固国家的屏障,使托付专一。如今舍弃淮河防守长江,是放弃土地舍弃便利条件,朝廷误听、误信,使得军事督府不能够专心统兵抵御外敌之事,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金国再次送信要求得到原来的疆土,陈良翰进言:“中原地区全都是我们原来的国土,何况唐州、邓州、海州、泗州又是全国违背盟约后用武力夺取的,怎么能用旧有的疆土为借9要求归还呢?”朝廷派遣史正志到建康,和张浚议事意见不合。陈良翰弹劾他,皇上说:“史正志也没有罪过。”陈良翰进言:“陛下派张浚守卫淮河,那就应主要依靠张浚,一名邓官无足轻重,而且史正志处在朝中,张浚必然会有所动作。”皇上醒悟,派遣史正志出朝为福建漕运。杨存中任御营使,统率殿前军队,陈良翰进言:“杨存中长期把持军权,太上皇将他罢免回家,怎能再次任命他?应当谨记踩到霜上知道坚冰将至的古训。”奏书上了三次,杨存中终于被罢免。陈良翰任谏官时,成恭皇后接受册封,她父母亲戚有二十五人被授予官职,陈良翰议论说授官太多,皇上下诏减少七人。升为给事中。改官礼部侍郎,不接受任命。召为太子詹事,觐见之后,皇上把调教保护太子的责任托付给他。一天,皇上召他在选德殿觐见,拿出亲手书写的唐太宗和魏徽谈论仁德功利的对话,让他尽情陈述现在没有做到的事情。陈良翰退下来,上奏书。皇上(对他的奏书)赞叹,下诏让他兼任侍讲。不久,陈良翰因病请求退休。去世,享年六十五岁。光宗登基后,特赐谥号献肃。‎ ‎14.CD(选C得3分,选D得2分)‎ ‎[解析]A.“五言古体诗”有误,应为“五言律诗”;B.”用笔着力表现”的不是“山野”与“江水”,而是“营”与“城”;E.“次写想象之景”有误,应为”眼前实景”。‎ ‎15.①相同点:诗人在两首诗中均流露出了对古人(王昭君、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2分)‎ ‎②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古人缅怀敬仰的具体情感。(1分)《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主要表达对王昭君凛然勇毅的家国大义的敬佩;(1分)《公安县怀古》中,诗人主要表达对像 “刘、关、张、孔”等君臣和睦关系的向往。(2分)(意思对即可)‎ ‎16.[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解题思路] 易错字:(1)霏,暝;(2)掩;(3)沧。‎ ‎[参考答案]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2)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3)沧海月明珠有泪 ‎17.B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题思路] ①无中生有:把没有的说成有,指凭空捏造。使用正确。②惨淡经营:指下笔之前竭力劳神构思;也指苦心谋划、经营。此处望文生义。③大跌眼镜:对出乎意料的结果或不可思议的事物感到非常惊讶。使用正确。④云谲波诡: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此处要表现场面充满危险,不合语境。⑤‎ 目光如炬:眼光像火炬那样亮,形容见识远大。不合语境。⑥进退维谷:进退两难。使用正确。‎ ‎18.B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解题思路] A项,偷换主语。“真正体现了创新改变未来,也是真正的‘互联网之光”’的主浯应该是“15项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互联网科技新成果”。C项,成分残缺。可在“自觉”前面加上“让他们”。D项,句式杂糅。可将“因为”删去。‎ ‎19.B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解题思路] 回答此题,应注重把握语句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排除法。①处提示信息较少,可先从②③处入手,经分析可知,“虽然……但是”“即使……也”明显不合适,故排除(:、D两项;⑥处,其后的句子是结论句,故⑥处应填“因此”,排除A项。故答案为B。‎ ‎20.[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解题思路] 回答此题,应注重把握语段的意思和横线前后的内容。语段主要表述的是节气“惊蛰”。①处,前文写惊蛰的含义,即春雷惊醒地下冬眠的昆虫;后文写昆虫结束冬眠是因为天气变暖。由此分析,此处应该填写昆虫苏醒与春雷没有关系等内容。②处,前文写“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现代气象科学表明”,后文写春雷出现的具体原因,由此判断此处应该填写“惊蛰前后之所以会有雷声”等内容。③处,前文写“我国南北跨度大”,后文写“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由此分析,此处应该填写惊蛰的雷声不是各地都能够听到的等内容。‎ ‎[参考答案] ①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或昆虫并不是被雷声惊醒的或昆虫苏醒和春雷无关) ‎ ‎②惊蛰前后之所以会有雷声(或惊蛰前后出现雷声) ‎ ‎③春雷始鸣的时间不一(或惊蛰时并非各地都能听到雷声)(5分;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 [试题解析]首先了解①的句式,是“不是……,……就……”,其次了解材料中包含“热性食材”“凉性补品“专家提醒”“消暑健脾利湿的食材”之间的关系。最后模仿①的句式根据材料的逻辑关系进行仿写。‎ ‎[参考答案]②不是热性食材不宜多食,凉性补品就要多服用。‎ ‎③不是专家提醒,消暑健脾利湿的食材就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