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 M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 晁错
由晁错之死所想到的
看到晁错之死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刘备和徐庶的分离。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利用奸计挟持徐庶老母,徐庶被迫离开刘备时,刘备心灰意冷,看着徐庶的背影离开了自己的视线,刘备哭泣着说“把前面这片树林给我全部砍了,它使我看不清元直的背影”。刘备为了救徐庶的母亲忍痛放徐庶走,没想到徐庶的母亲因徐庶弃刘投曹而含辱自杀。刘备失去了徐庶,徐庶失去了母亲,徐庶在离开刘备之前曾许诺他此生不为曹操献一计出一谋,他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就无为了一辈子。但是因为他的离开,刘备却得到了诸葛亮。就如同晁错死了,让朝廷看清了“诛晁错,清君侧”的骗局,使得汉景帝真正平定了七国之乱,开启了汉朝有为而治的新局面。
晁错的死和徐庶的离开都曾让我感受到历史苍凉的一面,也领悟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含义。多想置身于那个时代,去亲自体会英雄们的抱负、胸襟、胆识、忠义、孝道……
面对晁错之死,我有太多的话想对他说。晁错你最大的错误就是太相信皇帝了,你认为你忠心耿耿,你认为你一心为公,你认为你一往无前,你认为你奋不顾身,你认为你给皇帝出了这个好主意,皇帝怎么着也会保你,没想到,文帝、景帝虽然在历史上算是好皇帝了,同样是要杀人的。这就是晁错你的错,你太急于成功了,你就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干成一件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这也太个人英雄主义了,你不知道即使是一个英雄,也是需要有后援的,有后盾的。而你这种孤军奋战,既无后援,朝廷的大臣不帮你;也无后盾,最后皇帝也不帮你,皇帝也舍弃你。这就是历史的教训。
直言敢谏的“智囊”——晁错
28
晁错,颍川(今河南禹州)人。年轻时学法家学说,汉文帝时为太子家令,有辩才,号称“智囊”。汉景帝时为内史,后升迁为御史大夫。曾多次上书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减诸侯封地,重农贵粟。吴、楚等七国叛乱时,被景帝错杀。晁错的经济思想,散见于《汉书》的《食货志》《袁盎晁错列传》等篇。
汉文帝死,太子刘启继位,称汉景帝。晁错因受景帝宠信,先是被任命为内史,主管都城长安的行政管理工作。晁错多次请求景帝单独召见自己,和景帝商议国家大事,景帝对他言听计从,宠幸超过九卿。晁错依仗景帝的宠幸把法令制度该改的都改了一遍。这自然引起许多人的不满,可是这些人看晁错正独邀主宠,无人敢于发难。
不久晁错升为御史大夫,就是副丞相。他便在此时向景帝上《削藩策》,建议凡诸侯王有罪过的削其支郡,只保留一个郡的封地,其余郡县都收归朝廷直辖。
这个《削藩策》一提出来,立即在朝廷内外引起了极大震动。景帝下令,让公卿、列侯和宗室共同讨论,大多数人知道景帝是完全支持晁错的,因此没有人敢公开表示反对,最后,景帝决定:削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随后晁错又修改了关于诸侯王的法令三十条。诸侯王都喧哗起来,联合在一起准备武力抗拒削藩,借口请诛晁错以“清君侧”,景帝无奈,腰斩晁错,晁错当时四十六岁。
《史记》体例——列传
“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单传是一人一传,如《商君列传》《李斯列传》等。合传是记二人以上的,如《管晏列传》《老庄申韩列传》等。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循吏列传》《刺客列传》等。司马迁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也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大宛列传》等,这就为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颍川(yǐnɡ) 轵(zhǐ) 峭直(qiào)
袁盎(ànɡ) 垣(yuán) 喧哗(huá)
噤口(jìn)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雒”同“洛”)
(2)由此与错有卻(“卻”通“郤”,嫌隙,裂痕)
28
(3)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卒”通“猝”,突然)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间
(2)数
(3)治
(4)疾
(5)乃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2)外为诸侯报仇(名词作状语)对外
(3)错乃穿两门南出(名词作状语)向南
(4)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意动用法)以为……奇
(5)太子善错计策(意动用法)认为……善,称赞
(6)别疏人骨肉(使动用法)使……离别、疏远
(7)吾当先斩以闻(使动用法)使……知道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古义:文献经典。
今义:以语言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
(2)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
古义:汉朝时掌管图书的官名。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3)诏以为太子舍人
古义:让……做。
今义:认为。
(4)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古义:凭借这个。
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5)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古义:军中之事。
今义: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
(6)于是景帝默然良久
古义:对此。
今义:承接关系连词。
28
(7)因上便宜事
古义:利益,好处。
今义:方便合适。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晁错者,颖川人也(判断句)
译文:晁错是颍川人。
(2)此非庙垣,乃堧中垣(判断句)
译文:这不是太上庙的墙,而是庙外空地上的围墙。
(3)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状语后置)
译文:曾经在轵县张恢先生那里学习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学说。
(4)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被动句,“为……所……”)
译文:却先奏请,反而被这小子出卖,实在是大错。
(5)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省略句,“斩”后省略“于”,状语后置句)
译文: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把他处死。
(6)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省略句,“《尚书》”后省略“于”)
译文:太常派遣晁错到伏先生那里学习《尚书》。
第7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
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文脉·梳理]
[文本·精析]
1.《晁错》记叙了晁错哪些方面的事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
2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被派到齐向伏生学习,他学习回来后上书讲述其所学,得到文帝的赏识。②晁错善于辩论,智谋出众,深得太子宠信,称他为“智囊”。③多次上书孝文帝,探讨削弱诸侯的事以及更改法令的事。④景帝时更改了许多法令制度。击败了丞相对自己的中伤。⑤向景帝提出削藩策,在朝廷内外引起极大震动,诸侯以此为借口发动叛乱。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向景帝提出削藩策,在朝廷内外引起极大震动,诸侯以此为借口发动叛乱。
2.晁错最后落得腰斩东市的结果,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司马迁塑造的晁错这个形象,性格鲜明,主要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答案】 ①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②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③通过反面衬托和侧面烘托表现人物。
晁错是颍川人。曾经在轵县张恢先生那里学习过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学说,与洛阳人宋孟和刘礼是同学。凭着文章典籍学问,担任了太常掌故。
晁错为人严峻刚正,却又苛刻严酷。汉文帝的时候,天下没有研究《尚书》的人,只听说济南伏先生是原来秦朝的博士,研究过《尚书》,年纪已经九十多岁,因为太老无法征召前来,汉文帝于是下令太常派人前往学习。太常派遣晁错前往伏先生那里学习《尚书》。学成回来后,趁着向皇上奏陈应当办理的事,称引解说《尚书》。汉文帝下诏令,任命晁错担任太子舍人、门大夫、太子家令。晁错凭着他的辩才,得到太子的宠幸,太子家称他为“智囊”。晁错多次上书汉文帝,说到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可以修改的法令。几十次上书,汉文帝都没有采纳,但认为他有奇特的才能,提升为中大夫。当时,太子称赞晁错的计策谋略,袁盎和诸位大功臣却大多都不喜欢晁错。
汉景帝继位后,任命晁错为内史。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总是采纳,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丞相申屠嘉心里不满意,但又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毁伤他。内史府建在太上庙外墙之间里的空地上,门朝东,出入很不方便。晁错便向南边开了两个门出入,因而凿开了太上庙的围墙。丞相申屠嘉听到了这件事,非常生气,打算就这次晁错的过失写成奏章,请求诛杀晁错。晁错听到了这个消息,当夜请求单独进见皇上,具体详细地向皇上说明了这件事情。丞相申屠嘉上朝奏事,乘机禀告了晁错擅自凿开太上庙外空地上的围墙做门,请求皇上把他交给廷尉处死。皇上说:“晃错所凿的墙不是太上庙的墙,而是庙外空地上的围墙,不致于触犯法令。”丞相谢罪。退朝之后,生气地对长史说:“我本当先杀了他再报告皇上,却先奏请,反而被这小子给出卖,实在是大错。”丞相不久生病死了。
28
晁错因此更加显贵,被提升为御史大夫。请求按照诸侯的过错相应地削减他们的封地,收回各诸侯国边境的郡城。奏章呈送上去,皇上命令公卿、列侯和皇族一起讨论,没有一个人敢非难晁错的建议,只有窦婴与他争辩,因此和晁错有了隔阂。晁错所修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们都叫喊着反对,痛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了这个消息,就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刚继位,你执掌政权,侵害削弱诸侯的力量,离别疏远人家的骨肉,人们纷纷议论怨恨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晁错说:“事情本来就应该这样,不这样的话,天子不会受到尊崇,国家不会得到安宁。”晁错的父亲又说:“(照这样下去)刘家的天下安宁了,而我们晁家却危险了。我要离开你回去了。”于是便服毒药而死,(死前)说道:“我不忍心看到祸患连累自己。”晁错的父亲死后十几天,吴楚七国果然反叛,以诛杀晁错为名义。等到窦婴、袁盎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把他处死。
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担任校尉,攻打吴楚的军队时,他担任将领。回京城后,上书报告军事情况,进谏皇上。皇上问道:“你从军中来,听到晁错死了,吴楚的军队退了没有?”邓公说:“吴王蓄意谋反已经有几十年了啊,他为您削减他的封地而发怒,所以以诛杀晁错为名义,他的本意并不在晁错呀。再说我担心天下的人从此都将闭口,再也不敢进言了。”皇上说:“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担心诸侯强大了不能够制服,所以要求削减诸侯的封地,借以尊崇朝廷,这实在是关乎万世的好事啊。计划才开始实行,突然遭到杀戮。对内堵塞了忠臣的口,对外反而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做是不足取的。”此时景帝沉默了好久,说:“您的话很对,我也悔恨这件事。”于是任命邓公担任城阳中尉。
[课内·素材]
晁错是一位功臣。他不仅服侍文、景两位皇帝,而且还是汉景帝的老师,正是他将汉景帝教育成了一位治世明君,为汉武帝以后的大一统打下了深厚而又坚实的基础。
晁错是能臣。他可以说是慧眼独具地发现了分封制的严重弊端,特别是在人人都以为汉高祖刘邦实行的“郡国并行”和“非刘不王”的政策能够很好地巩固大汉朝天下的时候,晁错却一语道破其后果:“这样下去,恐怕迟早要发生不利于国家的事情,以至于重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大乱局面。”
晁错的忠诚,体现在他为了国家甘愿奉献一切的精神上。《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中有记载: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晁错的言行,足以证明他是一个耿直忠贞的大忠臣。
【应用角度】 “为国忘家”“爱民爱国”“不计个人得失”“从国家利益出发,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精神境界”等。
[热点·素材]
春草鹿呦呦
——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
28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媒评文摘】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
屠呦呦获奖只是中国科学家获得诺奖的一个开始,随着科学家不断钻研,随着科研体制不断革新,随着创新土壤不断优良,会有更多的科学家摘得诺奖桂冠。
——网易
[佳作·领悟]
汉代风云人物——晁错
易中天
晁错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但是,这些不等于说他是一个适合搞政治的人,他其实只适合当“政论家”,并不适合当“政治家”。
晁错有问题。
第一个问题,晁错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汉景帝继位,任命晁错为内史。 内史负责的是京城地区所有的行政工作,相当于现在首都市的市长。他仗着汉景帝信任自己,不停地提意见,不停地提建议,今天要改革这个,明天要改革那个,汉景帝还言听计从,均采纳了他的建议。就这样,晁错成为炙手可热的权贵。
俗话说,树大招风。第一个被晁错惹毛的是当时的丞相申屠嘉。申屠嘉被惹毛了以后,找了个岔子就要杀晁错。 内史有一个办公机构叫内史府,内史府有一个门朝东边开,晁错觉得这个门朝东边开,出出进进不方便,就在南边开了一扇门。南边是太上皇的庙。南边开一扇门就是把太上皇的庙外面围墙打了一个洞,这是大罪。申屠嘉于是与几位大臣商量说:我们明天上朝的时候就弹劾他。
28
不知道这个消息怎么走漏了风声。晁错得到消息之后连夜进宫去见汉景帝,把情况都说了。汉景帝说:这个事情朕给你做主了。第二天一上朝,丞相申屠嘉就把这件事提出来。汉景帝说:哎呀!这个事儿朕知道了,这个晁错他是在太上皇庙的墙上开了一个洞,不过那个墙不是内墙,是外墙。那是安置闲散官员的,没什么了不起的。最后汉景帝说了一句关键的话:这个事儿是朕让他做的。申屠嘉没有话说了,回到家里吐血而死。
第二个问题,晁错性格不好。《史记》和《汉书》讲到晁错的时候都用了4个字:峭、直、刻、深。峭,严厉;直,刚直;刻,苛刻;深,心狠。一个人又严厉,又刚直,又苛刻,又心狠,讨人喜欢吗?不讨人喜欢。这就是晁错性格上的原因。
他的性格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执着。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政治理想,他可以不顾一切,包括自己的身家性命。晁错推出削藩的政策以后,朝野哗然,晁错的父亲千里迢迢从颍川赶到长安来找晁错,他是这样说的:“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并说“吾不忍见祸及吾身”。这个情节表现了晁错的忠心耿耿。晁错是一个既忠心耿耿又深谋远虑的人。按说这实在是国家的栋梁。但是,晁错的忠心耿耿和他的深谋远虑都有一点儿问题。他是为国深谋远虑,为自己一点儿都不深谋远虑,所以《汉书》对他的评价是:“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他自己要倒霉了,却一点也不知道。
第三个问题,晁错总是一往无前。一往无前是一种很高尚的品德,但是对政治家而言却不行。政治家必须是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该坚持的时候坚持,该妥协的时候妥协,该让步的时候让步,该迂回的时候迂回。政治家要考虑的问题是:一件事情不仅仅是该不该做,还要考虑能不能做,现在就做还是将来再做——这是一个政治家所需要的素质。晁错是执着的,他坚持,认死理,只看一步,认为削藩是对的,就要做;对于能不能做,他不考虑;现在就做还是将来再做,他也不考虑。
……
吴楚叛乱以后,晁错蒙了,景帝、群臣也都蒙了。他们虽然有一点儿思想准备,讨论过削藩以后,诸侯会不会反,但晁错说:不管这个了,总之“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反正是要反的,管他呢!汉景帝也说:“是啊,是要反的,我们就搞他一下。”等到吴楚真的反了时,他们就没有了主张,完全没有了主张。
28
晁错还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是杀袁盎。他不该提出杀袁盎,他不提出杀袁盎,袁盎也不会杀他。第二个错误更糟糕,他提出请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苏东坡说:谁都知道外出打仗是危险的,留下来看家是安全的。你怎么能在这个紧急关头,把最危险的事情派给皇帝,最安全的事情留给自己呢?这是任何人都不会同意的。
当然了,晁错最大的错误就是太相信皇帝了。他认为自己忠心耿耿,一心为公,给皇帝出了这个好主意,皇帝怎么着都会保他。没想到,文帝、景帝虽然在历史上算是好皇帝了,但也是要杀人的。这就是晁错之错。他太急于成功了,他就想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干成一件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他也太个人英雄主义了,他不知道,即使是一个英雄,也是要有后援,要有后盾的,这就是历史的教训。
【佳作赏析】 易中天的这篇文章抓住了晁错性格中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执着和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说晁错“只适合当政论家,并不适合当政治家”实在是精辟的论断。用现代的语言风格去评价古代的人和事是易中天文章最突出的特点,这篇文章也不例外。 比如,“俗话说,树大招风。第一个被晁错惹毛的是当时的丞相申屠嘉”,“晁错总是一往无前。一往无前是一种很高尚的品德,但是对政治家而言却不行”。这就撕掉了读者与古人之间的那层窗户纸,让古代的人和事变得亲切可感,不再陌生遥远。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无治《尚书》者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B.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顷襄王怒而迁之
C.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相如奉璧奏秦王
D.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解析】 A项,第一句中的“治”为“研究”的意思,第二句中的“治”为“对付”的意思;B项,第一句中的“迁”为“升任”的意思,第二句中的“迁”为“贬官”的意思;C项,第一句中的“奏”为“上奏”的意思,第二句中的“奏”为“献给”的意思;D项,两个“疾”都为“嫉恨”“痛惜”的意思。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为诸侯报仇
如姬为公子泣
28
B.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
独畏廉将军哉
C.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
广故数言欲亡
D.故请削地以尊京师
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解析】 A项,第一句中的“为”是介词,“替”的意思,第二句中的“为”是介词,“向”“对着”的意思;B项,第一句中的“独”是副词,“仅仅”的意思,第二句中的“独”表反问语气,“难道”的意思;C项,都是“屡次”“多次”的意思;D项,第一句中的“故”是“所以”的意思,第二句中的“故”是“特”的意思。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是景帝默然良久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C.因上便宜事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D.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解析】 A项,“故事”古今异义,此处是“旧例”“老路”的意思;B项,“因此”是“借此机会”的意思,“共事”是“共同生活”的意思;C项,“便宜”意思是“利益”“好处”;D项,“文学”意思是“通晓典籍”。
【答案】 B
4.对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太子善错计策 ②别疏人骨肉 ③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④内杜忠臣之口 ⑤吾当先斩以闻 ⑥将军身披坚执锐 ⑦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使之贫 ⑧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⑩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A.①③⑧/②⑤/④⑥⑦/⑨⑩
B.①②③/④⑩/⑤⑥⑦/⑧/⑨
C.①⑥/②③④/⑤⑦/⑧⑨/⑩
D.①⑧/②⑤⑦/③⑨/④⑩/⑥
【解析】 ①⑧为形容词意动用法;②⑤⑦为使动用法;③⑨为名词用作动词;④⑩为名词作状语;⑥为形容词作名词。
28
【答案】 D
5.下列各句括号内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错常数请间言事,(景帝)辄听。
B.吾当先斩(晁错)以闻
C.上令晁错衣朝衣斩(晁错)东市。
D.太常遣错受《尚书》(于)伏生所
【解析】 省略“于”。
【答案】 C
[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9题。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堧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堧垣。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上曰:“此非庙垣,乃堧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
错以此愈贵,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卻。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 难:反驳
B.错乃穿两门南出 穿:越过
C.吾去公归矣 去:离开
D.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疾:痛恨
【解析】 “穿”是“开通”“凿通”的意思。
【答案】 B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具为上言之
28
不足为外人道也
D.错以此愈贵
申之以孝悌之义
【解析】 A项,第一句中的“因”是介词,“趁此”“借此”的意思,第二句中的“因”是介词,“经由”“通过”的意思;B项,第一句中的“乃”表转折,“却”“竟然”,第二句中的“乃”强化判断语气,“就是”的意思;C项,都是介词,“对”“向”的意思;D项,第一句中的“以”是介词,“因为”的意思,第二句中的“以”是介词,“用”“拿”的意思,
【答案】 C
8.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帝即位后,晁错被任命为太史,他经常请皇上单独听取他的意见,法令因之多所改定,丞相申屠嘉心中不满,却无力对晁错加以伤害。
B.内史府处于太上庙墙外的空隙地上,为出入方便,晁错就在太上庙南面的外墙上开了两个门。丞相申屠嘉想借此事加害晁错,但没得逞。
C.晁错因要削减诸侯封地而招致诸侯及大臣们的反对,他的父亲为保全家族也从颍川赶来劝说,晁错根本不为所动。
D.晁错得到景帝的信任,终于达到了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解析】 “终于达到了削弱诸侯的目的”理解不正确。
【答案】 D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总是采纳,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2)晁错听到这个消息,当夜请求单独觐见皇上,具体详细地向皇上说明了这件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
28
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袁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节选自《汉书》)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 适:通“谪”,贬谪
C.绐载行市 绐:欺骗
D.吾亦恨之 恨:痛恨
【解析】 D项,恨:遗憾。
【答案】 D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A项,都是连词,连接前后的动词短语,表示目的。B项,①结构助词,的;②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C项,①代词,指代吴、楚七国;②副词,表示推断语气。D项,①连词,表递进,而且,况且;②连词,表让步,尚且。
【答案】 A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 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③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 ⑤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A.①②③ B.②③⑤
28
C.③⑤⑥ D.④⑤⑥
【解析】 ①是晁错为人的特点,②是汉文帝时的事,不是汉景帝时的事,④是晁错父亲的话。
【答案】 C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干。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袁盎的话错杀了晁错,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解析】 C项,“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这个说法不符合文意。
【答案】 C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
(2)计划刚刚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
【参考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皇帝看重他,于是任命他做太子家令。那时候匈奴强大,屡次骚扰边境,皇上派兵抵御。晁错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汉文帝很赏识他。后来命令有关负责官员举荐贤良文学士,晁错在人选之中。
28
由此他升任中大夫。晁错又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书三十篇。孝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认为他是个奇才。当时,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袁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汉景帝即位,让晁错任内史。许多法令都(按照晁错的意见)更改修定。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支郡。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诸侯一片哗然。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本该如此。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自身”。后来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全都造反了,名义上是说要诛杀晁错。皇上问袁盎:“如今吴、楚谋反,依你的意见怎么办?”袁盎回答说:“这件事不值得忧虑,现在就可以解决。”皇上问道:“怎样定计呢?”袁盎回答说:“吴、楚送来书信,说高祖皇帝分封子弟为王各有领地,如今贼臣晁错擅权贬谪诸侯,削夺他们的土地,因此才反叛,名义是共同向西来诛讨晁错,恢复原有的封地也就作罢。如今谋划对策,只有斩杀晁错,派出使者赦免吴、楚七国(造反的罪过),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不必动用武力就完全可以平息叛乱。”皇上沉默许久没有说话。后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就被杀害了。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回到京城见皇上。皇上问他:“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叛乱平息了没有?”邓公说:“吴地谋反几十年了,(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借诛讨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而且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皇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的是诸侯强大了无法控制,所以请求削弱他们的势力,借以提高朝廷的尊严,这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计划刚刚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你说得对。我也感到遗憾了!”
[语言运用层]
15.请仿照前人为司马迁写的对联“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怨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为晁错写一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峭直刻深,招致丞相口中怨;贸进削藩,落得朝衣东市斩。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__①__。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__②__,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
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__③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8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气候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既能为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所以,人类要设法改变气候,使它有利于人类。①处根据上文的“不仅”与下文语意,可推导出气候“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句。②处根据上文“但是”与下文语意,可推导出“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句。③处根据上文“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及文段意思,可推导出“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句。
【答案】 (示例)①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②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 ③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自读文本 郅 都
[助读·参考译文]
郅都是杨县人。以郎官的身份侍奉汉文帝。景帝时代,郅都当了中郎将,敢于向朝廷直言进谏,在朝廷上当面驳斥别人。他曾经跟随天子到上林苑,贾姬到厕所去,野猪突然闯进厕所。皇上用眼示意郅都,郅都不肯行动。皇上想亲自拿着武器去救贾姬,郅都跪在皇上面前说:“失掉一个姬妾,还会有姬妾进宫,天下难道会缺少贾姬这样的人吗?陛下纵然看轻自己,对祖庙的祭祀和太后的侍奉怎么办呢?”皇上回转身来,野猪也离开了。太后听说了这件事,赏赐郅都黄金百斤,从此重视郅都。
济南姓的宗族共有三百多家,强横奸猾,济南太守不能制服他们,于是汉景帝就任命郅都当济南太守。郅都来到济南郡所,就把氏家族首恶分子的全家都杀了,其余姓目间的坏人都吓得大腿发抖。过了一年多,济南郡路不拾遗。周围十多个郡的郡守畏惧郅都就像畏惧上级官府一样。
郅都为人勇敢,有气力,公正廉洁,不打开私人求情的信,送礼他不接受,私人的请托他不听。他常常自己说:“已经离开父母来当官,我就应当在官位上奉公尽职,保持节操而死,终究不能挂念妻子儿女。”
郅都调升为中尉之官。丞相周亚夫官最高而又傲慢,而郅都见到他只是作揖。这时,百姓质朴,怕犯罪,都守法自重,郅都却首先施行严酷的刑法,以致执法不畏避权贵和皇亲,连列侯和皇族之人见到他,都要侧目而视,称呼他为“苍鹰”。
28
临江王被召到中尉府受审问,临江王想得到书写工具,给皇上写信,表示谢罪,郅都却告诉官吏不给他书写工具。魏其侯派人暗中给临江王送去书写工具。临江王给皇上写了谢罪的信,于是就自杀了。窦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发怒了,用严法中伤郅都,郅都被免官归家。汉景帝就派使者拿着符节任命郅都为雁门太守,并让他乘便取道上路,直接去雁门上任,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处理政事。匈奴人一向听说郅都有操节,现在由他守卫边境,所以匈奴人便领兵离开汉朝边境,直到郅都死去时,一直没敢靠近雁门。匈奴甚至做了像郅都模样的木偶人,让骑兵们奔跑射击,没有人能射中,害怕郅都到了如此的程度。匈奴人以郅都为祸患。窦太后最后竟以汉朝法律中伤郅都,景帝说:“郅都是忠臣。”想释放他。窦太后说:“临江王难道就不是忠臣吗?”于是就把郅都杀了。
自读文本 张骞
[助读·参考译文]
张骞是汉中人,汉武帝建元年间当过郎官。这时,天子问投降的匈奴人,他们都说匈奴攻打并战胜月氏王,用他的头骨当饮酒的器皿。月氏逃跑了,因而常常怨恨匈奴,只是没有朋友和他们一块去打匈奴。这时汉朝正想攻打匈奴,听到这些说法,因此想派使者去月氏联络。但是去月氏必须经过匈奴,于是就招募能够出使的人。张骞以郎官身份应招,出使月氏,和姓堂邑的匈奴奴仆甘父一同从陇西出境。经过匈奴时,被匈奴抓到,又移送给单于。单于留住张骞,说:“月氏在我们北边,汉朝怎能派使者前去呢?我们想要派使者去南越,汉朝能允许我们吗?”扣留张骞十余年,赐予他妻子,有了孩子,但是张骞一直保持着汉朝使者的符节,没有丢失。
张骞留居匈奴,匈奴对他的看护渐渐宽松,张骞因而得以同他的随从逃向月氏,向西跑了几十天,到达大宛。大宛听说汉朝钱财丰富,本想与汉朝沟通,却未成功。如今见到张骞,心中高兴,便向张骞问道:“你想到哪儿去?”张骞说:“我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拦住去路。如今逃出匈奴,希望大王派人引导护送我们去月氏。若真能到达月氏,我们返回汉朝,汉朝赠送给大王的财物是用言语说不尽的。”大宛认为张骞的话是真实的,就让张骞出发,并给他派了向导和翻译,到达康居。康居又把他转送到大月氏。这时,大月氏的国王已经被匈奴杀死,又立了他的太子当国王。这位国王已征服大夏,并在这里居住下来,这地方土地肥美富饶,很少有敌人侵犯,心情安适快乐;自己又认为离汉朝很远,根本没有向匈奴报仇的心意。张骞从月氏到了大夏,终究没有得到月氏对联汉击匈奴的明确态度。
张骞在月氏住了一年多,回国而来,他沿着南山行进,想从羌人居住的地方回到长安,却又被匈奴捉到了。他在匈奴住了一年多,单于死了,匈奴左谷蠡王攻击太子,自立为单于,国内大乱,张骞乘机与胡人妻子和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汉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父为奉使君。
28
张骞为人坚强有力量,心胸宽大,诚实可信,蛮夷之人都喜欢他。堂邑父本来是匈奴人,善于射箭,每当穷困危急之时,就射杀飞禽走兽当饭吃。最初,张骞出使时有一百多随从,离开汉朝十三年,只有他和甘父两个人回到汉朝。
综合测评(一)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济南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 豪猾:强横奸猾
B.而都独先严酷 严酷:严厉
C.得以便宜从事 从事:处理政务
D.以危法中都 危法:危险的法令
【解析】 “危法”应解为“严厉的法律”。
【答案】 D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②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两个“之”用法相同,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①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两个“以”字都是介词,但意义不同,前一个可译为“凭借”,后一个可译为“因为”。
C.①诚得至,反汉
②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两个“诚”字用法和意义不同,前一个是副词,确实;后一个是连词,如果,果真。
D.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燕王欲结于君
两个“于”用法和意义不完全相同,同是介词,前一个译为“在”,后一个译成“跟”。
【解析】 两个“诚”都是副词,果真。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的一句是( )
A.且庸人尚羞之
B.孝文不听,然奇其材
C.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D.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解析】 “病”为使动用法,其他三项都是意动用法。
【答案】 C
28
4.下列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 )
A.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B.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C.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D.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解析】 A项,不去;C项,上前进献;D项,左右的人。
【答案】 B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君幸于赵王
A.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B.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D.刘备天下枭雄
【解析】 例句和B项都是被动句,A、D为判断句,C为定语后置。
【答案】 B
二、阅读鉴赏(40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10题。(20分)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
28
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6.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右欲刃相如 刃:杀
B.赵王鼓瑟 鼓:击鼓
C.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顾:回头看
D.相如引车避匿 引:调转
【解析】 B项,“鼓”意为“演奏”。
【答案】 B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解析】 C项, 以:连词,表目的,来。A项,之:代词,他们/助词,的。B项,为:是/介词,替,给。D项,今:名词,现在/连词,如果。
【答案】 C
8.下列能够分别直接表现蔺相如勇敢与高义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解析】 A、B两项的第二句不能直接表现蔺相如的高义。D项的第一句不能直接表现蔺相如的勇敢。
【答案】 C
9.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对“秦王怒,不许”“秦王不怿,为一击”的描写,表现了秦王色历内荏、难以下台的窘态。
B.蔺相如“前进,因跪请秦王”中,“前”这一极为普通的动作,却表现出蔺相如极不平常的机智;而“跪”表现了他对秦王的恭敬,显示出二人地位的悬殊。
C.“渑池之会”表现了蔺相如能言善辩、娴于辞令的外交家的身份,同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蔺相如蔑视权贵的凛然气概。
D.在“将相和”中,舍人的一番话从侧面烘托了蔺相如能忍能让的性格,突出了他心胸宽广、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
【解析】
28
B项,“对秦王的恭敬”评述不准确。这里的“跪”貌似恭敬,实则表现了蔺相如的不卑不亢。
【答案】 B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秦王直到酒筵完毕,始终不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也部署了很多军队来防御秦国,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2)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的原因,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20分)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28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画线句子的大意是陈登云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所犯的罪过,“且”表示更进一层,前面应断开,据此可以排除A、D两项,当然,也可根据主语“承宪妻”与前面断开,排除A、D两项。比较B、C两项,区别点在“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之间。根据语法关系,“扬言”是动词,应紧接宾语“事由己发”,另外“用以”一词在此处表示目的,也应该与前面断开,故排除B项。
【答案】 C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移疾: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委婉语。
【答案】 D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解析】 本题从曲解词义的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D项“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有误,原文中说“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此处的“赍”是“赏赐、给予”的意思,不是“筹措”的意思。
【答案】 D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6分)
28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涉及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1)“弗胜”是“禁不住”的意思;“龃龉”是“抵触不合”的意思;“安”,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2)“啖”是“吃”的意思,如学过的苏轼《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中的“啖”就是这个意思;“矢”通“屎”,是“粪便”的意思;“囊”,名词作状语,是“用口袋装”的意思。
【答案】 (1)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译出大意给3分;“弗胜”“龃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译出大意给3分;“啖”“矢”“囊”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是万历五年(1577)的进士。授职鄢陵知县,(因政绩好)被征召回朝授予御史。外出巡视辽东,上奏章陈述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上奏请求加速建立赏赐首功的制度。皇帝改派他巡视山西。陈登云回到朝廷,恰逢朝廷的大臣正在争论设立太子的事情。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由于贵妃家人暗中阻挠。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直言,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而且广泛交结术士一类的人。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由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功臣权贵之人,用巧言蛊惑朝廷士绅。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皇后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因为尊重圣德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扰乱设立储
28
君,暗中谋划奸邪之事,以后还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奏章呈上,贵妃、郑承宪都大怒,同朝官员也替陈登云畏惧,但皇帝把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复。过了很久,他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又奏告贬谪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奏告罢免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奏告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员,壬午年以前害怕淫威,就摧残刚正为柔顺;壬午年以后拘于情面,就把正直变为谄媚。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二十年来,因为刚强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百分之一二。背着朝廷培植党羽,追求贪欲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的,谏官反而占了一半。谏官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备受屈辱到这种地步,怎么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家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当初进用的人选。”趁机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外出巡视河南。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分发库银赈济百姓。陈登云多次巡视地方,裁断事情严厉。因为久居此官位应当提升为京官,却多次搁浅,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
三、语言运用(15分)
15.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蔺相如和刘和珍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颁奖词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写颁奖词时,内容上要能用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人物的事迹与品质;语言上要寓情于叙,融情于议,要对人物的精神进行赞颂,以达到感染人、鼓舞人的效果。
【答案】 (示例1)蔺相如:身为门客,胆识超强。完璧归赵,智勇无双;渑池赴会,舌战群狼;位超廉颇,忍辱避让;国家为先,如海器量。伟哉蔺相如,千秋美名扬!
(示例2)刘和珍:你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始终微笑的刘和珍君,你激励我们每个热血青年,为了祖国更加强盛,“奋然而前行”!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__①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更令人称奇的是__②__,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__③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整个语段介绍花青素对花的颜色的决定作用。第一空是对前面一句原因的揭示,也是对其后花青素在不同溶液中呈现不同颜色的总括;第二空是对其后三种情况的总括;第三空和前后内容形成顺承关系,可以判断第三空应填花青素的变化。
【答案】 (示例)①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 ②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 ③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17.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5分)
2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从构图的分支关系来看,“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总体分“活动”和“讲座”两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几项具体内容。要按顺序介绍清楚“活动”和“讲座”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式。做到内容全面,表达连贯,语言简洁,不要超过字数要求。
【答案】 (示例)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开设旗袍、围棋、国画三个讲座,并开展三项活动:利用体育课体验太极拳,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年终举行太极拳表演和作品展示。
四、写作训练(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对西班牙父子因一些事情关系变得紧张,男孩离家出走,父亲心急如焚,遍寻不到后,在马德里的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儿子名叫帕科,在西班牙这是个常见的名字。寻人启事上写着:“亲爱的帕科,爸爸明天在马德里日报社门前等你,一切既往不咎。我爱你。”
隔天中午,报社门前来了800多个“帕科”,等待宽恕。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8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故事型的材料作文。认真阅读材料,不难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等待宽恕”,也就是宽容或宽恕。从材料的主要内容来看,父子之间的矛盾具有普适性,因为有很多人都等待着被宽恕。在思考立意时,要注意从父子亲情的层面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去思考为什么会产生矛盾、误解和怨恨,产生矛盾、误解和怨恨之后如何解决,宽容(宽恕)是不是对待罪错的唯一可行之径。据此材料的立意如下:
(1)从父亲的角度谈宽容(宽恕)的价值与意义,宽容(宽恕)者所需要的品格,为什么要宽容(宽恕)。
(2)从儿子的角度谈被他人宽容(宽恕)所需要怎样的条件和个人品格。
(3)对宽容(宽恕)加以质疑,具体辨析什么情况下谈宽容(宽恕),什么情况下“不宽恕”。
【参考例文】
让宽恕为人性摆渡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异端的权利》一书中写道:“这个世界之大,容得下许多真理。人们若是心怀友善,便能和谐共处。”的确,以世界之大,真理之多,我们实在不应该拘泥于偏执之见,而应该学会宽恕,用爱拥抱他人。
是什么让父亲的一则寻人启事唤起800个儿子的共鸣?究其本源,宽恕彰显着人性的光辉。诚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拥有君子之腹宰相之心的宽宏大量,但是,我们或许可以多一些宽恕理解,少一些斤斤计较。因为一旦如此,不仅我们生命的宽度得以拓展,温度得以提升,社会精神河流的水位也将不断地上升。因此,让宽恕为人性摆渡,让大爱充满人间,我们的社会定然能搭上更好更快发展的快班车。
在社会的道德高地上,敢于提升“爱与宽恕”这个高线,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都是大有裨益的。对国家而言,当德国积极反省二战历史错误后,欧洲各国大度宽恕,大大促进了各国的共同发展,从个人来看,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27年牢狱生活结束后,不但宽恕了昔日的政敌,而且积极保护曾经虐待他的狱卒。正是因为适时的宽恕,西欧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曼德拉赢得了世界广泛的赞誉。正如托尔斯泰曾说:“人类被赋予一种工作,便是精神的成长。”让爱与宽恕的善行蔚然成风,让真挚友爱成为道德标尺,人类才能收获不断充盈的精神世界。
然而,在宽恕之时我们也应当奉道德法律为圭臬,切忌失去原则。就如孔明拒绝宽恕以身犯法的马谡,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一样,当我们面对厚颜无耻的贪官污吏和穷凶极恶的恐怖分子之时,何妨不再忍让宽恕,用法律的武器将之绳之以法,正本清源,还我们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不容乐观的是,随着物质世界的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日趋贫瘠,有些人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拌嘴斗殴,有些人计较于自身利益,在名利场上勾心斗角。前不久的香港反水货游行,更是把两地人民拉入对立的极端。在此背景下,我们更应当寻找问题的最优解,用宽恕融合人性裂缝,用友爱消弭人性坚冰。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曾说:“我心中已经听到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种种是非议论。”当我们选择远方,不正应当宽恕对待身边琐碎小事吗?当我们多一些宽恕友爱,相信我们一定能够驱散冷漠的阴霾,让这个蔚蓝色的星球更加美好。
28
【点评】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让宽恕为人性摆渡”这个标题既新颖别致、形象生动,又恰切文意、暗扣中心。作者围绕“宽恕彰显着人性的光辉”这个观点运用典型的事例“欧洲各国对德国反省二战错误大度宽恕、曼德拉宽恕昔日政敌”从社会道德的层面阐述“宽恕”的意义,很有针对性。作者阐述“宽恕”很有分寸,特别指出“在宽恕之时我们也应当奉道德法律为圭臬,切忌失却原则”,这样让全文更具有了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是一篇难得的上乘之作。
28
相关文档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7:第2021-06-0911页
-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202021-06-0910页
- 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铁肩担道义2021-06-097页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下册知识梳理2021-06-0947页
- 语文卷·2019届广西贺州市桂梧高中2021-06-0914页
- 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2021-06-0910页
- 2020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探索科学2021-06-095页
- 2020版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文言文(2)第2021-06-0922页
- 【语文】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2021-06-0915页
- 2020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的唐朝2021-06-0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