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5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16-217学年下学期高三年级第八次模拟考试
语文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问题意识,才有文脉传承
胡泉纯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历史的逻辑,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要面对的问题是不同的,公共艺术创作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有所回应,也就是说,有问题才有艺术。这些问题赋予了艺术创作背后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否则,公共艺术创作只会成为艺术家的自说自话和城市管理者的一厢情愿,作品与城市无关,更与城市中的人无关。
从城市建设、改造、升级的角度,对城市文脉的延续、回应和当代性转换是首要的“问题”。国际式风格千城一面的结果超然于历史性和地方性之上,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现代主义建筑和规划过于关注对象本身,没有注意彼此之间的关联和脉络,忽视了对于城市文脉的理解和转换。在世界范围来看,公共艺术的文脉思想从20世纪60年代正式被提出来后,一直受到建筑师、规划师、城市管理部门的关注,从研究成果和实践效果来看成效斐然。相对于建筑和规划来讲,公共艺术对于城市空间的介入属于一种软性的视觉文化植入,能有效缓解城市空间的冷漠与乏味,增强空间的趣味与情感的黏稠度。然而,在我们的实践中,只要一提城市历史文脉,往往会背负沉重的历史文化包袱,似乎作品中不带有强烈的、明显的文化符号,就不文化,就不艺术,这种思想显然是对城市文脉的浅层理解和简单处理。文化传统、城市文脉的形成是根植于一定历史语境的,也是一个漫长发展和积累的过程。我们今日的语境和环境与过去已迥然不同,但是却拥有共同的基因。我们谈城市文脉的延续和转换正是对这种文化基因的追寻与转换,这不仅是涉及文化传统的问题,更是一个极具当代性的话题。城市文脉的延续和转换不是表层文化符号的罗列和堆砌,而是深层问题的发掘,需要带着问题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公共艺术作品只是城市空间中的一件摆设,无法产生文化认同和沟通。
城市建设、改造是人为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城市文脉是城市的历史记忆,也是人的记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这些“问题”其实就是“人的问题”或者说是“与人有关的问题”,公共艺术创作必须关注人的需求,也就是说,作品需要被理解。公共艺术作品最终的评判话语权不在城市管理部门也不在艺术家自身,而在于市民。在实践中,城市管理者和艺术家往往会带有强烈的精英意识,居高临下恨不得将所有历史都倾注于作品之中,使得作品晦涩、带有文化之累。这种意识显然是与公共艺术精神相违背的。公共艺术注重交流性和沟通性,希望引发公众的关注,最终达到认同与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作品的公共效应。当然,通俗不代表庸俗,轻松不代表肤浅。
都市公共空间艺术创作和研究所关注的命题分为纪念碑性和日常性研究。纪念碑性主题研究的方向是都市公共空间中有关宏大叙事题材的艺术创作,以此回应都市“文脉与记忆”的命题;日常性主题以现代都市公共场域为研究范围,以艺术的视角探讨日常都市中“栖居”的话题。城市历史文脉及其在当代语境的转化与延续是个很大的课题,针对这一课题,建筑和规划有其解决的方法论,公共艺术也应该建立有自身专业的特点研究和创作方法,不能简单地罗列、拼凑文化符号,否则,创作出的只是一堆煞有介事的物质空壳。往日的历史有其辉煌和厚重,当下时代也有其特点和活力,今日的现状和语境与过去拥有共同的历史基因,我们需要做的是敏感性的发掘和创造性的转换。公共艺术创作应理解历史,立足当下,发现问题,回应问题,关注人,关注人的需求,只有具备这种姿态,才能谈延续文脉,才能谈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历史逻辑,这些逻辑衍生出的问题规定了城市公共艺术的基本创作内容。
B. 城市公共艺术能有效缓解城市空间的冷漠与乏味,增强空间的趣味与情感的黏稠度,可以让人产生文化认同感。
C. 市民掌握着城市公共艺术作品最终的评判话语权,城市管理者和艺术家进行公共艺术创作必须关注市民的需求。
D. 城市公共艺术不应是文化符号的简单罗列和拼凑,而应体现着对历史与当下语境所共有的文化基因的合理转换。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过于强烈的精英意识会使城市公共艺术作品晦涩、带有文化之累,成为艺术家的自说自话,这种意识违背了公共艺术精神,不利于作品公共效应最大化。
B. 现代主义建筑和规划过于关注对象本身,没有注意彼此之间的关联和脉络,忽视了对于城市文脉的理解和转换,消除了城市的历史性和地方性。
C. 城市文脉的形成是根植于一定历史语境的,也是一个漫长发展和积累的过程,但带有强烈的、明显的文化符号的作品未必能有效延续城市文脉。
D. 日常性主题是都市公共空间艺术创作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以艺术的视角探讨日常都市中“栖居”的话题,与城市中人的生存状态密切相关。...
3. 下列各项举措,不能充分体现城市公共艺术精神的一项是
A. 2006年,何香凝当代艺术馆曾邀请3位颇负盛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为深圳地铁车站专门创作3幅壁画并将其展示一周,作品产生了良好的视觉体验效果。
B. 武汉市在江汉路商业步行街上设置了“乘凉”“热干面”“卖水”和“配眼镜”四组青铜雕塑,真实再现了老武汉人当时的生活场景,有着绵长的怀旧情绪。
C. “回”字纹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苏州市的部分道路护栏采用了“回”字形纹样,单体纹样由“点”形成“面”铺展开来。
D. 北京地铁的《北京·记忆》装置艺术墙上,4000多块橙黄色琉璃块构成遛鸟、说相声的人物形象剪影,琉璃块内嵌有由北京市民捐赠的粮票、弹球等老物件。
【答案】1. A 2. B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A. 城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历史逻辑,这些逻辑衍生出的问题规定了城市公共艺术的基本创作内容。“城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历史逻辑”“这些逻辑衍生出的问题”理解有误。
2. 试题分析:B. 现代主义建筑和规划过于关注对象本身,没有注意彼此之间的关联和脉络,忽视了对于城市文脉的理解和转换,消除了城市的历史性和地方性。“消除了城市的历史性和地方性”过于绝对。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3. 试题分析:A. 2006年,何香凝当代艺术馆曾邀请3位颇负盛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为深圳地铁车站专门创作3幅壁画并将其展示一周,作品产生了良好的视觉体验效果。由原文第三段内容可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鱼骨
迟子建
他们说这条江在几十年前是用麻绳捕鱼的。他们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陶醉的光辉。
漠那小镇的人们一到冬天就谈论起关于这条江的故事。风雪像铠甲一样包围了镇子的时候,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望大地,都给人一种白茫茫的感觉。而逼人的寒冷也像瘟疫一样弥漫了整个小镇。
也记不得是哪一天了,总之是有那么一天,漠那小镇最敏感的女人旗旗大婶忽然向全镇的人宣告了一条重要的消息:镇长成山家门前晃着一堆鱼骨。其中有一根鱼脊骨像大拇指那般粗。它们是鲜鱼的鱼骨,鱼骨上缠着带着红色腥味的血丝。
于是,镇子上男女老少就像去赶着看一场露天电影似的,纷纷走出自家的门院,带着惊喜和疑惑去看那一堆鱼骨。
那真的是一堆鱼骨,旗旗大婶没有说错。它们很生动地躺在一片白雪地上,极北的太阳很冷清地照出它们象牙般的肤色。
“嗬呀,这么漂亮的鱼骨,一定是条二三十斤的大鱼!”旗旗大婶在人群中感慨着,然后把目光投在我的身上说,“外乡人,你没有见过这样的鱼骨吧?”
“这么粗的我见过,但这么漂亮的没见过。”
“是啊,这条江开了怀了!”有人跟着说。
这条江在几十年前,可以很随意地用麻绳系起一张网,撒在江中,然后鱼就像爬满了篱笆的葫芦似的钻了一网。起网时鱼尾翻卷,鳞光闪烁,那真是让人百思不厌的美好时光。
可是几十年后,江水不似往昔那般喧嚣,它平静而沉稳,就像个行将入土的人。而漠那小镇的人们,一到漫漫长冬的时刻,就热切地思恋起她的过去。
人们议论了一番,兴致就蓬勃起来了。大家纷纷回家,准备着捕鱼的工具。旗旗大婶很慷慨地把那块最精彩的鱼骨送给我了。
傍晚,天气骤然冷起来。白蒙蒙的江面上弥漫着无边的寒气。旗旗大婶凿好了第一口冰眼,将一张大网甩进江底。
平素寂静的江面霎时活跃起来了。远远近近的都是人影。近处的人影像被风摇摆的黑橡树,而远处的人影则模模糊糊,像夜空中的云彩。
一个小时过去后,旗旗大婶打算起第一片网了。
“这网头很轻,好像是……”旗旗大婶顾自说着,蹲在冰眼前熟练地拽起网来。...
银白的渔网从黑沉沉的江水中被提出来了。一出水面,它们就变成了一块大花布。网上有的地方恰恰被火光照着,就成了一片霞光;有的地方隐在夜色中,就变成了灰蓝。旗旗大婶沉默着,我沉默着,寒风也冷峭地沉默着,只有火盆热烈地响着,那些贪婪的火舌活跃地舔着夜色。
整片网起出来了,没有一条鱼。旗旗大婶一屁股坐在冰上,阴郁地抽起烟来。旗旗大婶抽烟抽得很凶。
我走上江岸,把皮袄裹紧,站在黑沉沉的柳毛丛中。此时的漠那小镇,在风雪中静静地沉睡了。镇子中听不见狗吠,所有的房屋都融在蒙蒙的夜色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这条冰封的大江,却渔火点点,人影绰绰,全然一幅原始村落的平和的生活图画。
旗旗大婶起了三片网,基本都空,她忽然怀疑起那一堆鱼骨来。
后半夜是最难捱的时光。寒冷、饥饿、疲乏同时袭来。我觉得双腿已经冻得麻木不堪。夜空中的繁星好像离我们这般的近,又那般的远。
凌晨四点多钟,旗旗大婶已经起了十二片网了。冰面上扔着几条杂鱼。
天有些灰蒙蒙了,灿烂的群星也显得不那么灿烂。江面上泼墨似的摊着一堆堆火盆燃尽的残渣,而寒气把每个人的脸都弄得又红又粗的,像是松树皮。
旗旗大婶守了一夜,虽然哈欠连天,但精神却很饱满。她说这几条杂鱼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于是她又讲起这条江的过去。她说每次渔汛到时,捕上来的鱼摆满了江面,家家都要套上狗爬犁才能把鱼装回去。
江面上残灭的渔火忽明忽灭。而远方大山的轮廓却渐渐澄澈起来。八点左右,在东边天出现一团毛茸茸的太阳,被寒气包裹着的像堆羽毛的太阳。漠那小镇的上空升起了一缕缕迷茫的炊烟。
这时,镇长成山突然出现在江面上。他像巡逻兵似的从南走到北,又从北走到南,然后把江面上所有捕鱼的人召集在一起,庄重地宣布了一桩秘密。
那堆鱼骨是他故意摆在那的。因为他们接到了一个任务:要把这山林中的一头大黑熊活活捉住。他们已经多年不做这样的事了,他担心他们胜任不了猎熊的工作。所以,就试探着摆出鱼骨,看他们是否还像几十年前一样的敏感而有耐力。
(有删改)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外乡人,目睹了人们晚上冒着严寒在江面捕鱼却所获无多的情景,“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B. 小说对镇长成山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从他的三言两语中,我们却能看到一位决心带领全镇人们致富奔小康的优秀基层领导人的形象。
C. 几十年前人们可以在“这条江”里轻松地捕到很多鱼,如今它却失去了活力,这是人类过度打渔造成的,小说借此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
D. 小说故事由主人公旗旗大婶发现一大堆漂亮而罕见的鱼骨而展开,她向人们宣告了她的发现,这激发了小镇人看鱼骨、前去捕鱼的热情。
E. 从鱼骨出现时漠那小镇人们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曾经的传统渔猎生活还是那般热切地憧憬、思恋,这体现了小镇人思想的顽固性。
5. 小说中画横线的三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 小说以“鱼骨”作为题目,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 AD 5. ①烘托人物心情。第一处用沉默的寒风,活跃、明亮的火光烘托出第一网出水时人们紧张、忐忑的心情;第二、三处则突出人们的坚忍和淡淡的失落。②营造寒冷的气氛,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环境。③从夜里的火盆到不再灿烂的群星再到初升的太阳,显示了时间的推移,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6. ①从情节结构上,鱼骨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鱼骨叙写了发现鱼骨、看鱼骨、议论鱼骨、在鱼骨的启示下捕鱼及说出鱼骨真相等内容;②在人物形象上,通过写旗旗大婶宣告鱼骨消息,受鱼骨感召寒夜捕鱼,突出了她敏感、坚韧执著的形象;③在主题上,借鱼骨突出主题。小说借与鱼骨有关的一系列事件,写出了人们对过去的怀恋,表达对小镇人身上那种敏感和耐力并没 有丧失的精神的礼赞;④在情感上,鱼骨凝聚了镇长成山对人们像几十年前一样的敏感和耐力回归的期许,以及旗旗大婶对捕获大鱼的期盼。
【解析】
4. 试题分析:B项概括镇
长是一位“决心带领全镇人们致富奔小康的优秀基层领导人的形象”有意拔高;C项“小说借此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牵强;E项“体现了小镇人思想的顽固性”说法欠妥。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扣住人物和情节等方面作答本题。①烘托人物心情。第一处用沉默的寒风,活跃、明亮的火光烘托出第一网出水时人们紧张、忐忑的心情;第二、三处则突出人们的坚忍和淡淡的失落。②营造寒冷的气氛,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环境。③从夜里的火盆到不再灿烂的群星再到初升的太阳,显示了时间的推移,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小说的题目的用意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扣住小说的情节、人物、主旨来作答本题,①从情节结构上,鱼骨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鱼骨叙写了发现鱼骨、看鱼骨、议论鱼骨、在鱼骨的启示下捕鱼及说出鱼骨真相等内容;②在人物形象上,通过写旗旗大婶宣告鱼骨消息,受鱼骨感召寒夜捕鱼,突出了她敏感、坚韧执著的形象;③在主题上,借鱼骨突出主题。小说借与鱼骨有关的一系列事件,写出了人们对过去的怀恋,表达对小镇人身上那种敏感和耐力并没 有丧失的精神的礼赞;④在情感上,鱼骨凝聚了镇长成山对人们像几十年前一样的敏感和耐力回归的期许,以及旗旗大婶对捕获大鱼的期盼。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语言会通中外思想,超越文化藩篱,推动文明创新,是促进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工具,是服务“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贸通道,也是文明互鉴之路。语言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通过掌握彼此的语言,可以获得一种观察世界的新途径和新起点,增进彼此的交流与对话。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加强语言教育与语言传播,能够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语言互通和文化交流,进而实现“民心相通”。
在全球化时代,欧美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制定语言战略,用以处理和解决世界市场带来的跨文化沟通问题,从而消除误解, 减少冲突。以美国IBM为例,该公司不仅指定英语作为公司通用语言,同时还确定其他八种语言作为公司沟通语言的选择,为跨文化团队管理和沟通,以及本地化战略积极开展规划。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进行海外投资,都需要语言文化知识作为重要支撑。在对我国海外直接投资风险评估中,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风险覆盖率高达71.3%,高于主权风险(46.9%)。近来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生存和发展境遇即表明,中国企业遭遇到的语言障碍,给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和破产。语言是互联互通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建设“一带一路”,必须语言先行!
(摘编自光明网《沈骑:语言能力建设是“一带一路”的基础性工作》,2017年5月8 日)
材料二:
“一带一路”涵盖世界三大宗教、四种文明、上百种语言,如何在不同文明、文化之间取得共识将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石。
在人类文化的基底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体现出“一带一路”大战略的高远文明境界。因此中国最终在一带一路上的崛起,必须是以一个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
历史上,每一个帝国崛起都有与它崛起相关的全球化地带和文化影响圈,如何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呢?
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应该能较好地与该国的标志性公司及个人相结合,即能够比较自然且有效地被呈现。比如微软和比尔·盖茨,苹果和乔布斯,“脸书”和扎克伯格,谷歌和拉里·佩奇,特斯拉和埃隆·马斯克等就成为“美国梦”的新偶像……如何把中国明星公司及其创始人与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更好地相结合并加以有效传递,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还要避免一些认知误区,比如简单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其实传统文化更多是资源,只有被成功转化,才能转化为软实力。要想实现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的目标,需要整合和转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全球资源,才能打造出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文化价值体系。
应对文化挑战还要善于利用宗教规律,解决宗教问题。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的广大民众都是某一种宗教的信仰者。如果不尊重宗教规律,甚至回避、抑制宗教,必然导致沿线诸多信教民众的疏离感。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的一些突发事件,往往与员工无意识地侵犯了驻在国民众的宗教禁忌有关。
(摘编自中华网《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2017年5月15日)
材料三:
从现实情况来看,“一带一路”沿线上有多种文明和上百种语言并存,国家(地区)间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因此,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以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差异为着眼点,通过大力促进双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碰撞及融合等方式来化解潜在的壁垒,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蓝图的顺利实现。对于文化对话的内容,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加强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展示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另一方面也要将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中国现代文化门类和成果展示在各国民众面前,增加文化的辨识度和亲近感。中华文化要想得到“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就要加强双向良性互动和合作沟通,即考虑各国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俗和阅读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宣传。
我国边疆地区一些民族与境外使用相近的语言,他们的民族语言同时也是“跨境语言”,对不同文化的融合能起到很强的润滑和推动作用。北京语言大学等学校已为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几十万留学生,其汉语教育几乎涵盖了“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培养了大量国际知名汉学家,这些人都是文化对话的潜在参与者。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约有50多种国家通用语和200多种民族语言,且大多为非通用语种。而目前我国此类人才奇缺,亟须培养大量精通沿线国家语言的高层次外语专业人才和语言能力过硬、具有国际视野、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的领域和行业专才。
由于我国自身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不足,如国际传播力不够、少数商品的质量问题、一些国人在国外旅游中存在不文明行为等问题,对国家形象造成了影响。对此,我们必须主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国家形象,赢得周边国家的普遍好感与认同。
(摘编自《光明日报》《以文化对话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2017年05月20日 02版)
7. 针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都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深度思考,都强调了语言对文化的互通、共识和共融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求解决现存问题的办法。
B. 材料一中我国海外投资风险评估中文化风险的高覆盖率,充分说明了“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语言教育与语言传播对跨国企业的重要性。
C. 材料二中每一个帝国崛起的事实,说明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是中国以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的必经之路。
D. 材料三着眼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差异,以双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碰撞及融合等方式来确保周边国家和地区对我国“一代一路”建设的认同。
8. 针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认为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的语言,既是促进“民心相通”的保障,也是服务“互联互通”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
B. 材料一中美国IBM的语言战略和中国企业在国外的生存和发展境遇,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语言在世界跨文化沟通中的重要性。
C. 材料二侧重报道的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复杂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挑战,及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强国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D. 材料三指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在与沿线国家文化对话方面的优势、劣势及不足,这些劣势和不足急需语言建设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来消除和弥补。
E. 三则材料摘编自两家不同的媒体,文章风格虽相近,但由于考虑所面对的读者群体,两家媒体在用词方面还是有各自的特点的。
9. 要打造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价值文化体系,除加强语言能力建设外,我们还需做出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7. C 8. CD ...
9. (1)把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与中国明星公司及其创始人相结合,使之自然有效传播;(2)走出认知误区,整合和转化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全球资源;(3)通过与沿线国家的双边对话与交流,展示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华现代文化门类和成果丰富多样,化解潜在壁垒,增加文化的辨识度和亲切感;(4)文化宣传要有针对性,要尊重沿线国家的宗教规律,关注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俗和阅读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取向 ;(5)主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国家形象,赢得周边国家的普遍认同和好感。
【解析】
7. 试题分析:A项,材料二并未涉及语言建设方面的内容;B项,应该是“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风险”的高覆盖率;D项,应该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材料内容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材料的内容,结合材料分析所给选项中存在的细微的问题,考生要仔细的比照和认真的琢磨。
8. 试题分析:C项,“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强国”不准确;D项,“商品质量、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不足非“语言能力建设”可弥补。
9.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材料的理解和拓展类的试题,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答题,本题可以作答为,(1)把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与中国明星公司及其创始人相结合,使之自然有效传播;(2)走出认知误区,整合和转化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全球资源;(3
)通过与沿线国家的双边对话与交流,展示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华现代文化门类和成果丰富多样,化解潜在壁垒,增加文化的辨识度和亲切感;(4)文化宣传要有针对性,要尊重沿线国家的宗教规律,关注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俗和阅读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取向 ;(5)主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国家形象,赢得周边国家的普遍认同和好感。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折节为吏,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人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其他事率多如此。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当时士大夫坐法皆不受测,远度己无赃,就测立三七日不款,犹以私藏禁仗除名。
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彬去,远送至境,进斗酒只鹅而别。彬戏曰:“卿礼有过陆纳,将不为古人所笑乎。”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
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人 居 市 里 城 隍 厩 库 所 过 若 营 家 焉 田 秩 奉 钱 并 无 所 取 岁 暮 择 人 尤 穷 者 充 其 租 调 以 此 为 常然其听讼犹人也,不能过绝。而性果断,人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
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何远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
B. 人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
C. 人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
D. 人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践阼,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称作“登庸”“御极”“践祚”“践极”“践统”“登极”。
B. 淫祀,指不合礼制的祭祀,不当祭的祭祀,妄滥的祭祀。包含越份之祭与未列入祀典之祭两种。
C. 太守,古代地方职官,是战国至秦朝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主要负责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政治事务。
D. 立祠,此指立生祠,古代立生祠是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的一种民俗,其对象大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远生活朴素,为官清廉。任武昌太守时,所用车驾和器物都很朴素,经常吃的食物是极便宜的干鱼,从不收受他人的馈赠之物。
B. 何远坚守节操,不喜逢迎。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无论是与达官贵人还是与平民百姓书信往来,都一视同仁。
C. 何远尽职爱民,政绩斐然。他判案能力过人,性情果敢,深受百姓爱戴;任始兴内史时,县内一草一木都未被盗匪抢掠侵犯。
D. 何远生性耿介,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他人很难找到他说谎的证据。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
(2)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答案】10. D 11. D 12. C
13. (1)吏员大多因琐碎的小事挨鞭受罚,于是他被人状告,查验后下交廷尉,被检举揭发出十多条罪状。(“细事”“征”“劾”)
(2)宣城郡经受过盗匪的抢掠,何远尽心安抚,其名声和政绩又很显著了。(“抄”、“绥”、“名迹”)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城隍”“所过”“岁暮”“以此”。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 试题分析:D. 立祠,此指立生祠,古代立生祠是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的一种民俗,其对象大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自发地”的说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是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
12. 试题分析:C. 何远尽职爱民,政绩斐然。他判案能力过人,性情果敢,深受百姓爱戴;任始兴内史时,县内一草一木都未被盗匪抢掠侵犯。“判案能力过人”错,“然其听讼犹人也,不能过绝”的意思是“他处理诉讼的能力与其他人差不多,不能超过他人。”
13.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 “细事”“征”“劾”。(2) “抄”、“绥”、“名迹”。
参考译文:
何远字义方,是东
海郯县人。武帝登基时,担任后军鄱阳王萧恢的录事参军。何远与萧恢向来交好,在其府任职竭尽心力,凡是明白的事没有不去办好的。萧恢也推心置腹地依仗他,对他推恩托付,很是亲密。升任武昌郡太守。何远本是风流倜傥之人,崇尚轻财好义。直到这时一变平时的志趣行为,做好本职,他杜绝交游,馈赠之物一丝一毫也不收受。武昌的习俗都是汲取长江水饮用,盛夏时节,何远嫌江水热,经常用钱买百姓井中的凉水。如有人不收钱,就担着水还给他。其他事情也多是如此。行迹虽似虚伪,但能委婉地表达其用意。车辆服饰十分破旧朴素,所用的器皿物件没有铜制漆过的。江南水产品十分便宜,但何远每顿饭只不过吃数片干鱼罢了。但他的性情刚正严厉,吏员大多因琐碎的小事挨鞭受罚,于是他被人状告,查验后下交廷尉,被揭发检举出十多条罪状。当时士大夫犯法后都不接受测立等拷问,何远忖度自己并未犯有赃罪,就接受测立,二十一天没有招供,但还是以私藏违禁甲仗罪被除名。
后来任武康县令,他更加砥砺清廉节操,革除不合礼制的祭祀,以身作则,为吏员表率,百姓都很称赞他。太守王彬巡察下属各县,其他县都大设帷帐来款待他。到武康后,何远只为王彬准备了干粮、饮水而已。王彬离去时,何远送他到县境,送上一斗酒、一只鹅就告别了。王彬开玩笑说:“你的礼物有超过陆纳之处,将不会被古人讥笑吗?”梁武帝听说何远有才干,便提升他为宣城太守。从县令提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这种情况是近代从未有过的。宣城郡经受过盗匪的抢掠,何远尽心安抚,其名声和政绩又很显著。过了一年,升为树功将军、始兴郡内史。当时泉陵侯萧渊朗出任桂州刺史,沿途多见抢掠,但到了始兴县内,看到一草一木也未被侵犯。
何远在任时,喜欢开辟街巷,修整房屋墙壁,人们居住的市镇里,城墙城壕、马厩仓库,经过之处都像经营自己的家业那样来加以修治。官田俸米俸禄,并未取过多少,年底就选择最穷困的百姓用自己的俸禄为他们交税,并且长期这样做。然而他处理诉讼的能力与其他人差不多,不能超过他人。而他性情果断,百姓心中畏惧又爱惜他。当他在世时所到之处百姓就为他建立生祠,上表时言及治理的情况,梁武帝总是以褒美嘉奖的诏书来答复他。
何远为人耿直,不徇私情,为人处世,谢绝别人的拜谒,自己也不拜访别人。无论是与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书信往来,都是平等对待。与人交往时,从不给人脸色看,让人觉得低人一等,因此多受到庸俗之士的厌恶。他的清廉公正确实是天下第一。 他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后,数年不谈荣誉耻辱之事,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他轻财好义,周济别人的窘急,说话从不虚妄不实,这些大概出于他的天性。常常和人开玩笑说:“你如果能够听到我一句假话,那么我就用一匹绢酬谢您。”人们都暗地里观察他,一点都不能记下来。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意诗
沈约
挟瑟丛台①下,徙倚②爱容光。
伫立日已暮,戚戚苦人肠。
露葵③已堪摘,淇水未沾裳。
锦衾无独暖,罗衣空自香。
明月虽外照,宁知心内伤?
①丛台:战国时赵王所筑,在邯郸城内,数台相连,故名。②徙倚:徘徊。③露葵:葵之别名,俗称滑菜。《本草》载:“古人采葵,必待露解,故曰露葵。”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前四句运用白描手法,写一女子挟着瑟于丛台之下逡巡徘徊,顾影自怜,暮色四合时独自伫立,内心忧愁痛苦。
B. “露葵已堪摘”一句为想象之语,写女子悲戚地熬过一夜,清晨见日出露消,遥想家乡园中之葵已能采摘。
C. “淇水未沾裳”一句系从《诗经·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化来,写女子对男女姻缘期待而不得的惆怅。...
D. “罗衣空自香”一句与李清照“有暗香盈袖”趣味相似,写女子丛台之中生活优裕,雅致脱俗,但闲愁绵绵不绝。
E. 末二句以明月衬托女子内心的感伤,她内心深处的苦楚自无人领会,何况无情冷月,以反问作结,倍增幽怨。
15. 钟嵘评沈约诗“长于清怨”,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D 15. ①意境凄清朦胧。或暮色凄凉,或月夜清冷。②抒情含蓄婉约。借“徙倚”“伫立”暗示情感,借“露葵”“淇水”含蓄点出情感,借“独”“空”等渲染情感,借“明月”衬托情感。③情感哀怨绵长。全诗情调温婉舒缓,无激切之语,将孤寂、思乡之情抒发得绸缪淋漓,韵味悠长。
【解析】
14. 试题分析:C. “淇水未沾裳”一句系从《诗经•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化来,写女子对男女姻缘期待而不得的惆怅。“写女子对男女姻缘期待而不得的惆怅”错,应为写女子的思乡之情;D. “罗衣空自香”一句与李清照“有暗香盈袖”趣味相似,写女子丛台之中生活优裕,雅致脱俗,但闲愁绵绵不绝。“雅致脱俗”“闲愁”错。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抒情特点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结合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本题,①意境凄清朦胧。或暮色凄凉,或月夜清冷。②抒情含蓄婉约。借“徙倚”“伫立”暗示情感,借“露葵”“淇水”含蓄点出情感,借“独”“空”等渲染情感,借“明月”衬托情感。③情感哀怨绵长。全诗情调温婉舒缓,无激切之语,将孤寂、思乡之情抒发得绸缪淋漓,韵味悠长。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3)《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用“静影沉璧”描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用“_______________”描写微波时水面的月光。
【答案】 (1).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3). 浮光跃金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 错误。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①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鱼龙混杂)
②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仍然能与当代中国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仍然可以用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脍炙人口)
③NBA季后赛中,由于缺少了主力队员,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观众们为此感到非常失望。(捉襟见肘)
④“群众的话你也相信”被网民评为“流行语”,是因为这句语录透露了当下的个别官员对民声置若罔闻、把民意当成耳旁风的根由。(置之度外)
⑤ 一座静谧宜人、古韵悠长的百年石寨——英谈村,三面环山,东面临河,端庄古朴,引人入胜,素有“江北第一古石寨”之美誉。(别有天地)
A. ①② B. ②⑤ C. ③④ D. ③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①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②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适合人们兴趣。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③顾此失彼: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太多,不能兼顾。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④置若罔闻:形容不重视,不关心。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⑤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等引人入胜。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矿难发生后,大批子弟兵在前往救援时,许多专业心理救助人员也赶赴救援现场,第一时间对获救矿工及遇难矿工家属进行心理治疗。
B.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7年1月25日签署行政命令,在美国和墨西哥边界修建高墙,其目的是为了阻止非法移民涌入美国。...
C. “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旨在寻找、发现、推选身边好青年,引领广大青年崇德向善,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
D. 海关将进一步加大对上海等自贸试验区先进经验的复制推广,提高通关效率,与口岸相关单位携手打造新型口岸监管体系,全面促进贸易便利化。
【答案】C
19.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所以,中国古人有时干脆略过神祗,直接强调积德行善对于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意义。
A. 中国古人无论是否强调取悦鬼神的那些善行和心态,都保留了对鬼神的信仰
B. 中国古人虽然保留了对鬼神的信仰,但强调的却是取悦鬼神的那些善行和心态
C. 中国古人因为只强调取悦鬼神的那些善行和心态,因而保留了对鬼神的信仰
D. 中国古人即使没有保留对鬼神的信仰,依然强调取悦鬼神的那些善行和心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雾霾中含有大量悬浮颗粒物, ① 。主要表现为:悬浮颗粒物进入呼吸道损害肺部,而且通过血液循环破坏身体其它器官。5微米粒径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粒径以下的颗粒物几乎可以全部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并通过血氧交换进入血液中,影响肺、心脏等。因此, ② 。另外,随着含有多种致病微生物的悬浮颗粒物吸入增多,有害颗粒物就会伤害肺部,导致人体呼吸系统以至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患病。从上可知, ③ ,可能会首先诱发呼吸道疾病,进而导致全身性疾病。
【答案】①它们对人体危害很大②悬浮颗粒物粒径越小的损害越大③吸入过量的雾霾
【解析】本题解答时第一空可以根据后面主要表现的内容判断,此处应是说的悬浮颗粒对人的危害;第二空说的是微小颗粒对人的危害巨大,由因此这一词语可知此处因为对上一分句的结论;第三空是雾霾导致诱发疾病的原因。
点睛:对语句填空的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材料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空格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前后分句的连贯分析,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同时也要借助材料中的关联词等标志来判断书写。
21. 下图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中心图形和边线采用金色),请说明该标志中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寓意。(80字以内)
【答案】徽标由字母CJR和梅花构成。由“残疾人”三字的拼音缩写CJR组成,表示残疾人;外形是梅花,象征残疾人顽强拼搏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金色,象征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充满生机。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徽标的题目,分析徽标常见的题目是写出构图要素和分析寓意,构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徽标中索要的图案的内容,重点注意徽标中的一些抽象变形的图案,时间、地点、主题的汉语或英文的首字母的变形;分析寓意要结合徽标的名称分析,徽标由字母CJR和梅花构成。由“残疾人”三字的拼音缩写CJR组成,表示残疾人;外形是梅花,象征残疾人顽强拼搏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金色,象征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充满生机。
六、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通常来说,我们都是用脑筋学习,用双手做事。可是我们的智者先贤却告诉我们要“用心学习”,“用心做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学习搞好,把事情做好。其实,要干好一切事都得用心,不是吗?
请你联系现实,深入思考,写一篇文章,谈一谈“如何用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用心生活
“如果明天我就要死去,今天若没有好好珍惜地度过,我一定会恨死自己。”
这是我的个人想法,但并不代表“什么时候去死我都无所谓”。
起床,工作,看电视,一天结束。如果这就是我人生在世的最后一天,我一定会死不瞑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希求每天都发生梦幻般的邂逅或是充满惊奇的冒险。
如果要我说即使明天生命走到尽头也不觉遗憾,能够安详辞世的方法,那就是每天都要带着敬意对待生活。我认为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够了。...
要怀有对生活的敬意,你必须制造一个契机,能够用来提醒你那一天的重要意义。这契机哪怕只是一件小事也没关系,试着给日常生活添加一些新意吧。
今年夏天,我在《生活手帖》编辑部制造的一个小小的新鲜事,就是扇子。
夏日炎炎,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我一直在思考要怎么做才能享受炎夏。最后,我决定送每位员工一把扇子。
“各位,让我们用扇子打败高温吧!”
我一说完,每个人都笑了。或许有人会想“与其扇一把小小的扇子,开冷气不是更能解暑吗?”。殊不知,仅仅是在日常中丢进一把扇子——以往不曾有的新意——这年夏天就变得不同以往。
每次看到这扇子,有人或许就会想,“今年夏天好好努力吧”;大家一起扇着风时,扇子也仿佛成了“齐心协力”的象征。
一把扇子这样微不足道的变化就能让每一天都变得新鲜。就像使用全新的笔记本时会特别珍惜,只要日子过得新鲜有趣,人就有用心过生活的动力,对生活肃然起敬。
然而扇子不过是物质方面的契机,要使每天都过得新鲜有趣,最好的方法,其实是保持好奇心。好奇心能够帮助你找到潜藏在庸常的每一天里的新鲜点,妙用无穷。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吧。
发现新鲜事的早晨即将展开,但愿你的今天也是无可取代的一天。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关注现实的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材料的理解,可以确定材料的中心是“用心”,紧接着考生就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关于用心方面的作文,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写作。
点睛:既然本题是一篇关注现实的评论性的材料作文,所以考生就得关注身边事情,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充分结合现实和实际生活,把握材料的同时也要拓宽对材料的理解,这样才能使作文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