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84 KB
  • 2021-06-09 发布

专题61(语言文字应用 简明、连贯、得体)第02课 典型例题-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年高三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 一、(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②③⑥④⑤①‎ B.②④⑥③①⑤‎ C.⑤①②⑥③④‎ D.⑤②③⑥④①‎ ‎【答案】B 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分析题面所给各句的语意及其相互之间的语意关系。按照6个语句的内容特点与语言形式,②与⑤打头都可以与前面的内容相接,B项承着前面所说的中国珠算借助算盘和口诀,用②打头照应前面的“算盘”,接着用④说明算盘结构与坐标几何的蕴含式联系,再用⑥介绍珠算口诀,照应了前面的“口诀”,将③置于⑥后面说明珠算口诀的内涵价值,介绍了算盘和口诀特点之后,继续说明珠算的使用价值,①是说它不受文化程度限制,⑤是说它不比电子 计算器差,①⑤的内容看起来不分先后,但联系前面几句的内容来看,带有关联词“即便”的①在语气和语意上与上面的关系更直接,宜先说,六个语句都说明珠算了不起,最后说它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            ,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 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 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重点是通过选用句式,实现语言表达连贯、得体、准确。正确选项是C项。A项、B项和D项都不恰当。从语义上来看,四个选项大致相同,都是说大脑在某些刺激下释放出内啡肽,句子的构成要素也基本一样,所要考虑的主要是如何排列这些要素,也就是选择哪个当主语,哪个当宾语,最后构成句子。这个题目看起来简单,背后其实有信息结构理论为支撑。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的,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是先说旧信息,再说新信息。第一句旧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到第二句,原来的新信息就成为旧信息,再推衍出新信息,如此不断推衍,这是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的。如果这一规律被打破,通常不是有毛病,就是有特殊的表达需要。从本题的选项来看,“这些兴奋性的刺激”和“大脑”在前文都已经出现过,是旧信息,而“内啡肽”在前文中未见,是新信息,这样“内啡肽”在前面做主语的B项可以首先排除,剩下A、C、D三个选项。A、D两项虽然主语不同,但都是“把”字句。“内啡肽”原来是动词“释放”的宾语,这里“把”把宾语“内啡肽”提到动词“释放出”的前面,这样它就与下一句句头的旧信息“内啡肽”的距离就远了,在衔接上就不是很顺。而C句,符合从旧信息到新信息的语言表达方式,C句的最后是“释放出内啡肽”,下一句马上接 ‎“内啡肽如何”就很顺,比起A、D两句当然更恰当;另外“使”字句的使用说明了大脑释放内啡肽的原因,符合上下文语义。因此,C项是正确选项。‎ 三、(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   ,       ,       ,       ,       ,       ,马已经成为力量与神行的代表。‎ ‎①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 ‎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④作为六畜之首 ‎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⑥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③②④①⑤⑥‎ B.③⑥①④⑤②‎ C.⑤③②⑥①④‎ D.⑤④②③①⑥‎ ‎【答案】D 不能换位,③①⑥分别说明马对人们生活影响的不同方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从具体生活作用到关于马的习俗活动,再到故事传说,由实到虚、由近到远进行排列,而且通过“它”“还”“也”来帮助体现顺序的先后,③的“它”与前面呼应,①的“还”接应③,⑥用“也”继续接应,三者不能换位,并作为明证与后面的“马已经成为力量与神行的代表”顺利衔接。整个语段从总述开始,中间6个语句说明作为人类朋友和伴侣的马怎样影响人们生活,最后用力量与神行作结,形成了一个自然有序的整体。其他几项都有衔接问题。A项是两两一组的格局,③②没有问题,但④“作为六畜之首”与①“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之间是没有必然的关系的,六畜之首不是形成某些习俗的原因,⑤的“马是人 四、(201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   B.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⑤②①⑥③   D.④⑥⑤①③②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方面衔接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本题正确选项是C项,只有这一项各句的衔接最为恰当,整段文字为:“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分析题面所给各句的语意及其相互之间的语意关系。文段首句提出展览的性质和参展的几位主角,句④接着介绍所展作品的地域性来源,句⑤说明所展作品在内容方面的特点,句②着重说明作品的艺术风格之一:用细节带出重点,句①用“因此”承着句②说明很不起眼的东西都可能变成艺术主题,句⑥着重说明作品的艺术风格之二:作品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一个故事,最后,基于以上的艺术特点,用句③进行 概括,说这些作品彰显出独到的艺术力量,文段尾句接着说具有如此艺术力量的作品对我们发现身边的景致和诗意有启发。其他几项都有衔接问题。A项先用句②句⑥说作品的艺术风格,再用句⑤和句④说作品内 五、(201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默默地注视着学校红色的大门,由衷地感谢她带给我的一切。‎ ‎①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 ‎②这时你可能非常留恋过去的日子 ‎③突然发现它写得真好 ‎④你回过头来,其实一切都在改变 ‎⑤不禁哼出一句“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 ‎⑥现在要离开这个工作了七年的学校 A.①②④⑤⑥③‎ B.①⑥②⑤③④‎ C.⑥②⑤①④③‎ D.⑥⑤③①④②‎ ‎【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方面衔接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本题正确选项是D项,只有这一项各句的衔接最为恰当。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分析题面所给各句的语意以及相互之间的语义关系。文段首句是一种常态表达,很多人在平常的日子里都不会有特别的感觉,句⑥话锋转了一下,表明生活要变了。现在要离开熟悉的地方了,自然可以接上句⑤,情不自禁地哼出一句歌词。平时哼这句歌词的时候可能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现在要离开熟悉的地方,对这句歌词就有新的感受,发现这歌词写得很好,所以接句③。接下来说的是为什么认为这句歌词写得好,因为具体度过每一天的生活不一定会觉得有什么变化,日子长了再回过头来看,就会发现一切都在悄悄地变化,所以需要接句①,然后是句④。最后,等到 要离开这一切时,自然就会有句②的心理。留恋过去会产生珍惜感恩的心态,所以接上文段末尾的“我默默地注视着学校红色的大门,由衷地感谢她带给我的一切”。整个语段从“我”开始,中间6个语句中,⑥⑤③继续说“我”的具体情况,①④②引发到普通人的一般心理,最后又以“我”结束。其他几项都有衔 六、(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方面的衔接连贯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只有这一项各句的衔接最为恰当。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分析题面所给各句的表义及其相互之间的语义关系。文段首句已给出,该句明确指出,“葫芦”在古代就被用作容器。由此可推知,接下来的表达应该围绕“葫芦”来进行。题面中六个句子说的也确实都是关于“葫芦”的相关内容,然而仅凭这一点还是无法确定孰先孰后。接下来应该考察和分析各句的具体语义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方面的特点。句①指出“葫芦”作容器用的最早书证;句②是说用“葫芦”作容器是人类具有较高认知能力的一种表现;句③直接交代“葫芦”‎ 是什么;句④说明“葫芦”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作容器;句⑤从外形上对“葫芦”加以描述,该句用代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