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50 KB
  • 2021-06-09 发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问卷)‎ ‎(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问答分离式试卷,由问卷和答题卡(答卷)两部分组成,答案务必写或涂在指定位置上。‎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科别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答卷的密封区内)‎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的目的与诉求不同,方式与结果自然也不一样。有的阅读是为了消遣取乐,或者满足个人趣味,这样的阅读强调个体的兴会和悦纳,自由度大,个体差异也大。思辨性阅读则不同。它是为了获取真知,或者为了解决问题,个人的好恶与体验都要退居其次,阅读的准确性、明断性与合理性,则成了判断阅读效果的首要标准。这就要求读者的思维始终处在“思辨”的理性状态,自觉地分析与论证,审慎地权衡与判断。文本是思辨性阅读的根基,尊重文本,知易行难。文本似迷宫,其意蕴与逻辑并不会直接呈現在我们面前,而是隐藏在文本之中,等着读者去挖掘。迷宫里歧路纵横,浮云蔽日,走着走着,恐怕连自己都会走丢。干扰我们的因素很多,语言自身就是其中之一。语言是桥梁,是工具,这个道理人所共知;但语言又常常成为沟通与理解的障碍,成为横亘在我们与文本之间的一堵墙。‎ 譬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秦王”,如果对他一无所知,对他的理解就会走向脸谱化。就“完璧归赵”一节看,这个秦王看起来倒有点虚弱与怯懦,至少表面如此。你看,蔺相如在朝堂上斥责秦王倨傲轻慢,要求他举行一个隆重仪式来交换和氏璧。面对咄咄逼人的蔺相如,秦王没有暴跳如雷,而是满口答应。等到秦王布置好了场面,蔺相如却派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还公然指责秦王祖宗八辈都是背信弃义之徒。设身处地站在秦王的角度想一想,他能不恼火吗?但秦王的反应也只是“与群臣相视而嘻”,不仅没杀蔺相如,还好生款待他,很多人由此断言秦王“外强中干”。其实,教科书对秦王的介绍也大多如此,但历史上的秦昭襄王并非如此粗鄙与虚弱。秦昭襄王,19岁继位,在位56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之一。据历史记载,秦昭襄王“明而熟于计”,城府很深,有忧患意识。他起用范雎、白起等文臣武将,采用“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各个击破,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面对区区一个蔺相如,怎可能表现得如此不堪?显然,“外强中干”的判断难以立足。‎ 思辨性阅读要克服思维的懒惰。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秦昭襄王,被我们简称“秦王”之后,这个语词就成了一个空洞的概念。历史上,秦国暴政常常作为儒家仁政的对立面被表述,“秦王”也被抽象成为丑恶残暴的化身。显然,这个“知识”妨碍了我们对秦昭襄王的具体理解与评价。‎ 语言总是通过我们自己来遮蔽我们的。思辨性阅读,必须穿过语言的雾霾,厘清文本的事实,理清文本的逻辑,这就需要实证与分析的功夫。实证与分析看起来是两个范畴,实际上是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事实的认定,必须借助逻辑分析的力量;而逻辑的思辨呢,又必须建立在事实的辨别之上。如果断定秦王是虚弱的,那么,秦国的大国地位怎么解释?秦昭襄王的雄才大略又体现在哪里?显然,事实的认定出现了逻辑破绽。倘若秦王已经下了开战的决心,一个和氏壁岂能阻挡他的战争步伐?更何况蔺相如还诓骗了他,等于给了他名正言顺的杀伐借口。秦王“明而熟于计”,恰恰就表现在这里:不管你蔺相如怎么刺激,我自方寸不乱。这哪里还是怯懦和虚弱呢?可見,实证与分析是思辨性阅读的基本功。‎ ‎(摘编自余党绪《思辨性阅读:走向真知的必由之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 相对于消遣性阅读,思辨性阅读的自由度小,要求读者的思维要更为理性。‎ B. 文本虽然是理解桥梁,却又是理解的障碍,可见把握文本的内容知易行难。‎ C. 思辨性阅读要克服思维的懒惰,否则固有“知识”可能会影响理解和评价 D. 作者认为,完璧归赵故事中的秦王并不是“外强中干”,而是“明而熟于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阅读的目的与诉求说起,逐层分析,论证了文本在阅读中的重要性。‎ B. 文章在第二段中多处运用了比喻,论证了“尊重文本,知易行难”这一观点。‎ C. 文章结合秦昭襄王的相关史实,论证了我们对其外强中干的判断难以立足。‎ D. 文章末段阐明了实证与分析的关系,并论证了二者是思辨性阅读的基本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思辨性阅读要求不应有感性的兴会与悦纳,而应去分析论证,权衡判断。‎ B. 思辨性阅读的根基是文本,但文本的意蕴与逻辑常常隐藏在文本之中。‎ C. 对秦昭襄王的判断发生偏移,与我们思维懒惰、对他的理解脸谱化有关。‎ D. 重视实证与分析,厘清文本的事实,理清文本的逻辑,才可能走向真知。‎ ‎【答案】1. B 2. A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B项,“文本虽然是理解的桥梁,却又是理解的障碍”错误,“语言”是“理解的桥梁”和“理解的障碍”,而非“文本”。‎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中,A项,“论证了文本在阅读中的重要性”错误,论证的是“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A项,“不应有感性的兴会与悦纳”错误,原文只是说“个人的好恶与体验都要退居其次”,而不是说“不应有”。‎ 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 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第一部较为完整的长故事片《桥》。该片以崭新的工人阶级形象及其内蕴的智慧和力量,为新中国的建立推出恰切的行动者与杰出的代言人。改革开放之初,影片《海外赤子》里的归国华侨,虽经磨难而矢志不移地献身新中国的建设。近年来,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较为普遍地出现在主流大片及各种类型的电影创作中。《中国合伙人》既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生动缩影,也是时代激流中生命个体的人生故事。《烈火英雄》更是塑造了普通消防战士的形象,呼唤人们致敬牺牲的烈火英雄。检视电影讲述的新中国70年故事,梦想的表现方式各有不同,但梦想的内涵高度一致。这是由不胜枚举的影片目录所构筑的梦想话语,也是由民族复兴的梦想话语所积淀的精神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中国电影里的中国梦,开始突破物质层面和个人情感的领域,更多地跟人民大众的精神诉求联系在一起。在《流浪地球》里,国际空间站的中国航天员刘培强,为了给地球提供燃料并延续人类生存的希望,毅然牺牲自己,把空间站推向了木星。中国梦里的民族英雄,第一次担负起了人美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使命。‎ ‎(摘编自李道新《光影抒写巨变梦想照亮征程》,中国文明网‎2019年10月12日)‎ 材料二:‎ 国庆档全国电影票房达50.6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2.62%;观众达到13.5亿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19.06%。其中《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三部现实题材主旋律大片的市场份额在九成以上。《我和我的祖国》的七个故事短小精悍,以普通劳动者的视角展示新中国70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攀登者》通过两代登山队员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展示了他们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心路历程。《中国机长》将机组群体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的英雄奇迹,演绎为惊心动魄的影像奇观。这三部作品都注重类型化和多样化的创新表达,把真实事件、平民视角、家国情怀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深刻提炼生活,生动表达生活,全景展现生活。电影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形象标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档重点献礼影片产生热烈社会反响,取得两个效益双丰收的成绩,必将引领未来中国电影创作。‎ ‎(摘编自《以精品力作演绎奋斗史诗》,《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4日)‎ 材料三 以往的宏大题材,比较容易只拍成事件,见物难见人。我们认识到,新中国70年巨大成就的背后是无数普普通通中国人一代代的接力奋斗。正是这些普通中国人的坚韧努力,改变了我们国家的面貌,他们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我们把着眼点和兴趣点放在普通人的身上,见物又见人,平凡中见伟大,是我们的追求。虽然大家年龄各异,对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感知,但每一位导演接到电话都如同得到征召,感到很光荣。后来,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各自认领希望拍摄的事件,把自己心中所思所想、对国家非常朴素的情感通过电影语言表达了出来。可以说,《我和我的祖国》是中国电影人对新中国七十华诞的深情礼赞。作为电影人,我清楚地知道,电影也许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实际问题,但它可以提供对理想希望的眺望、对精神力量的仰慕。我也清楚地知道,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我们所完成的一切都是从这个了不起的时代获得的,我们也应该用作品回馈这个时代。‎ ‎(摘编自陈凯歌《致敬创造历史的人民》)‎ ‎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往宏大题材——(较易只拍成)—→事件——(结果)—→见物难见人 B. 普通中国人——(通过)—→坚韧努力——(创造)—→历史 ‎ C. 每一位导演——(自选)—→希望拍摄的事件——(表达)—→所思所想和情感 ‎ D. 电影——(可能不能解决)—→所有实际问题——(但可)—→提供理想希望和精神力量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二通过具体数据说明国庆档主旋律电影热度空前,并列举三部作品予以肯定;材料三体现了陈凯歌作为电影人思考、追求与担当。‎ B. 之前,新中国电影里的中国梦关注物质层面和表达个人情感,后来更多地跟人民大众的精神诉求联系在一起,《流浪地球》就是典型代表。‎ C. 国庆档的三部重点献礼影片追求类型化和多样化的创新表达,并把真实事件、平民视角家国情怀有机结合,演绎奋斗史诗,并献礼国庆。‎ D.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可以看出,虽然中国电影梦想的表现方式各有不同,但内涵实则一致,都展现了国家的发展和平凡岗位上的英雄奇迹。‎ ‎6. 为什么说电影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形象标识?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D ‎ ‎6. ‎ ‎①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国人的智慧力量、坚韧努力和家国情怀等在电影中得以体现。②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新中国电影开始突破物质层面和个人情感的领域,更多地跟人民大众的精神诉求联系在一起。③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流浪地球》体现了中国梦里的民族英雄第一次担负起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使命。‎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项,“提供理想希望和精神力量”错误,提供的应是“对理想希望的眺望、对精神力量的仰慕”。‎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D项,“都展现了国家的发展和平凡岗位上的英雄奇迹”说法绝对。‎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较为普遍地出现在主流大片及各种类型的电影创作中”“新中国电影里的中国梦,开始突破物质层面和个人情感的领域,更多地跟人民大众的精神诉求联系在一起”“中国梦里的民族英雄,第一次担负起了人美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使命”。据此分条表述即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鱼米之乡 纪富强 老皮是第三次去新疆,前两次,为旅游。北疆风光旖旎,南疆风情浓郁,都令他陶醉不已。‎ 老皮是生意人,这次去,另有目的。‎ 老皮早年靠卖大米发迹,这两年市场生意不好做,想换换思路。‎ 老皮冥思苦想出各种法子贴标,什么常香米、珍珠米、胭脂米,还有各类贡米,只要市场认,去找家作坊,专供包装,然后就“功夫在诗外”了。‎ 老皮擅长交际,大商超市说不好,其他渠道疏通难不倒。这样,米还是原来的米,贴了标收却增加了好几倍。他还打算把正上高一叛逆期的儿子送到墨尔本读书去,可想归想,毕竟是违法的。老皮心里不踏实。他在电视里见过,有人卖洋酒就这么干,疯狂两年就栽了。他们更损,酒还掺假,直接致癌。有一晚,老皮做梦被警察抓住,就地枪毙,身上射出好多洞来,喷出的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大米。‎ 老皮迟迟没有行动,但又被欲望折磨得抓狂,直到他同学聚会时遇到热依木·买买提。‎ 那是场小学同学聚会,联系人说班主任八十大寿,所有同学都要去捧场。老皮就怵同学聚会,小学没毕业,自卑。果然,班主任怎么都没认出他来。‎ 正热闹时,他发现还有个人坐在角落里,一问才知道那个人是女同学王琳的爱人热依木,维吾尔族人,老家新疆喀什。老皮因为同学王琳的关系,感觉与热依木也很亲近,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有点儿相见很晚。言谈中,老皮又惊喜地发现,原来这热依木也是卖米的。‎ 起初,老皮不太相信。新疆地广人稀,干旱少雨,并不适合种水稻。但他毕竞走南闯北,知道乌鲁木齐的米泉产米,内地市场也不鲜见。但南疆素来大漠荒沙,气候恶劣,真没听说那里也出大米。‎ 热依木却告诉他,由他起名的“昆仑米”,产自喀喇昆仑山下的一小块土地。灌溉全靠雪水,生长缓慢,成熟期长,产量很低,但口感好,一般只在乡下供应。‎ 聚会结束,老皮迫不及待地把王琳夫妻请来,终于见到和尝到了“昆仑米”。热依木带的米,无论个头、形状、色泽还是香味儿,摆在超市里卖相都不出众,但是硬度高,腹白少。煮时清香四溢,满屋都飘着香气,闻起来仿佛能勾动肠胃最原始的记忆,让人心里莫名地充满感动和敬意,吃起来更是甘甜筋道,余味悠长。‎ 老皮对这种米赞不绝口。南疆天高地远,昼夜温差大,灌溉无污染,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当地人从不跟老天抢收成,米也从不抛光、上色、熏染,原汁原味,确实非同一般!他当即有了实地考察的心思。但为遮掩,只和热依木相约过些日子喀什见,说自己爱钓鱼,去新疆两次都没钓到传说中的“五道黑”,还想再去试试……‎ 老皮下了飞机,先是租车导航直奔稻田,独自看了一大圈,感觉很满意,这才与热依木联系。‎ 进了家门,老皮先把想法向老同学王琳和盘托出。王琳说,她虽然当家,但这事,还得问热依木,老皮就和热依木碰杯,就着大盘鸡,一杯杯干大乌苏。桌上还真就上了条红烧“五道黑”鱼肉鲜嫩酥滑无刺,拌在大米饭中,堪称绝配。‎ 酒酣耳热,老皮提出,要与热依木合作。老皮负责更新设计和生产包装,同时负责线上渲染、线下宣传,外加跑订单,没准做好了能上新三板。热依木听了也高兴,但不解:大米产量低,怎么供货?‎ 老皮笑笑,又夹一块“五道黑”送进嘴里:“大米也是我供,我有的是米!”热依木更加不解,“你的是你的,不一样的米。”老皮继续:“我的就是你的,进了包装袋,都是‘昆仑米”。因为稀缺,这就是噱头,就是卖点!我们要专门走高端、特供,你以前卖的米才几块钱一斤,今后我们要卖几十块一斤!‎ 哪料热依木断然拒绝:“不行不行!这是造假坑人,乡亲们买不起米了。”老皮坚持说:“我的米也是好米!”热依木不认:“但不是新疆的米!”‎ 老皮起身告辞,热依木却追上来:“走,老哥,我陪你钓五道黑去。”‎ 王琳开车,驶出几百公里,老皮愣是和热依木一路无语,只是望着窗外广袤的戈壁和秃山发愣,不觉间也被道边沙漠里那些横斜粗壮的胡杨震撼了。‎ 来到流水潺潺的叶尔羌河边,老皮拿出钓竿,想上面筋,热依木却塞过来一小块肉。钩子刚甩进水,就往下坠,提上来竟是条半斤左右的“五道黑”!‎ 老皮纳闷,都说“五道黑”可遇不可求,极难上手,今天是怎么了?这样想时,鱼又频频咬钩,半小时不到,竟然钓上来十几条。‎ 热依木见老皮疑惑,坐下来点了支烟,望着远处说:“‘五道黑’为什么难钓?因为快绝迹了。这种鱼是冷水鱼,爱吃肉。‎ 远处,一场沙尘暴正铺天盖地袭来。‎ ‎(选自《小说月刊》2019年第5期,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皮是个生意人,第三次去新疆的时候,他就不像前两次那样单纯为旅游,而是另有打算,想在目前生意不顺的情况下,找些新路子。‎ B.‎ ‎ 在同学聚会上,老皮结识了热依木,虽然不善言谈都坐在角落里,但因为热依木是同学王琳的爱人,也做米的生意,所以二人十分投缘。‎ C. 因为合作事话不投机,老皮和热依木一路无语,此处以老皮视角所展现的景物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却表现出新疆独特的广袤、苍劲。‎ D. 小说中多次出现有关“五道黑”的内容,看似闲笔,实则大有深意,同时也具有推动情节发展、体现人物性格和揭示作品主题等多重作用。‎ ‎8. 请以热依木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9. 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结尾一段的作用。‎ ‎【答案】7. B 8. ①语言描写。通过热依木的言谈,作品表现出他的质朴厚道。②动作描写。例如写他点起香烟、望着远方沉思的举动,表现他想劝告警示老皮的用心。③对比手法。以老皮的利欲熏心、老谋深算,凸显热依木的美丽心灵。 ‎ ‎9. ①渲染当时的气氛。沙尘暴即将袭来,营造了一种令人忧心恐惧的氛围,有震慑人心魂的力量。②表现人物的心情。表现利欲熏心的老皮此时内心的恐慌和受到的警示。③具有含蓄的意蕴。以景收束,戛然而止,简洁有力,意味深长。‎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B项,“虽然不善言谈都坐在角落里”于文无据,原文说“老皮擅长交际”。‎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能力。具体考查人物描写所用的手法。小说塑造人物主要通过人物的直接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神态),以及间接烘托(环境、情节、人物的衬托)来表现人物形象特点。从整体构思上看,小说主要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热依木的形象与老皮的形象,很明显热依木的善良、诚实与老皮的狡诈、利欲熏心形成对比。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小说主要运用了直接描写,通过“不行不行!这是造假坑人,乡亲们买不起米了”“‘五道黑’为什么难钓?因为快绝迹了。这种鱼是冷水鱼,爱吃肉”这样对待语言描写,以及“热依木见老皮疑惑,坐下来点了支烟,望着远处”动作描写等正面描写的手法表现热依木的善良朴实、劝诫老皮的良苦用心。‎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的能力。具体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有“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解答时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本题可以人物塑造、表现主题、艺术效果等方面入手分析。首先理解小说的主题,即市场经济下对人性的思考。小说的结尾是一句景物描写,“远处,一场沙尘暴正铺天盖地袭来”含蓄而又耐人寻味,“一场沙尘暴”表面上是沙尘暴即将袭来的紧张氛围,深层含义预示着经济大潮对人性的改变。从老皮的角度表现恐惧与警示的效果。‎ ‎【点睛】小说几种常见结尾的作用:‎ ‎1、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处: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2、悲剧结局。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从表达效果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大团圆结局。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4、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邕,字泰和,扬州江都人。既冠,见特进李峤,自言“读书未遍,愿一见秘书”。峤曰:“秘阁万卷,岂光阴能习邪?”邕固请,乃假直秘书。未几辞去,峤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峤叹曰“子且名家!”‎ 峤为内史,与监察御史张廷珪荐邕文高气方直,才任谏诤,乃召拜左拾遗。御史中丞宋璟劾张昌宗等反状,武后不应,邕立阶下大言曰:“璟所陈社稷大计,陛下当听。”后色解,即可璟奏。邕出,或让曰:“子位卑,一忤旨,祸不测。”邕曰:“不如是,名亦不传。”‎ 五王诛,坐善张柬之,出为南和令,贬富州司户参军事。韦氏平,召拜左台殿中侍御史,弹任职,人颇惮之。谯王重福谋反,邕与洛州司马崔日知捕支党,迁户部员外郎。岑羲、崔浞恶崔日用,而邕与之交。玄宗在东宫,邕被礼遇,羲等忌之,贬邕舍城丞。‎ 帝封禅 还,邕见帝汴州,诏献辞赋,帝悦。然矜肆,自谓且宰相。邕素轻张说,与相恶。会仇人告邑赃货枉法,下狱当死。后得减死,贬遵化尉。开元二十三年,起为括州刺史,熹兴利除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始,邕蚤有名,重义爱士久斥外,不与士大夫接。既入朝,人间传其眉目瑰异,至阡陌聚观,后生视风内谒,门巷填隘中人临问,索所为文章,且进上。以谗媚不得留,出为汲郡、北海太守。天宝中,左骁卫兵曹参军柳勣有罪下狱,邕尝遗勃马,故吉温使引邕尝以休咎相语,阴賂遗。宰相李林甫素忌邕,因傅以罪。诏刑部员外郎祁顺之、监察御史罗希奭就郡杖杀之,时年七十。‎ 邕之文,于碑颂是所长,人奉金帛请其文,前后所受钜万计。邕虽诎不进,而文名全国,时称李北海。卢藏用尝谓:“邕如千将、莫邪,难与争锋,但虞伤缺耳。”后卒如言。杜甫知邕负谤死,作《八哀诗》,读者伤之。邕资豪宕,不能治細行,所在贿谢,畋游自肆,终以败云。‎ 选自《新唐书·李邕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 B. 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 C. 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 D. 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特进,官名,始设于西汉末年,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唐代为散官 B. 东宫,太子所居之宫,借指太子。此处的“东宫”与《陈情表》中的不同 C. 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一般在泰山举行,也有在其他山上举行的。‎ D. 阡陌,田界,田地中纵横交错的小路;也指田野、垄亩。在文中代指路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邕方直敢言,尽职尽责。担任左拾遗时,即便武后发怒,仍为宋璟辩解;担任左台殿中侍御史时,弹劾在职官员,人们十分忌惮他。‎ B. 李邕为人骄矜,仕途不顺。他自夸将要做宰相,还一向轻视张说;也曾因岑羲等人的忌恨,被贬为舍城丞,又因遭谗言而出京为官。‎ C. 李邕博闻强志,文采出众。短期内遍读秘阁书文且应答如流;皇帝来到汴州,曾下诏令让他献上辞赋,他也因善写文章被称为“李北海”。‎ D. 李邕风采卓异,天性豪宕。他眉眼俊异,年轻人为一睹其风采前去拜谒,以至门庭里卷拥挤;他不拘细节,收纳馈赠,游猎尽兴,最终败毁。‎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邕出,或让曰:“子位卑,一忤旨,祸不测。”邕曰:“不如是,名亦不传。”‎ ‎(2)邕蚤有名,重义爱士,久斥外,不与士大夫接。‎ ‎【答案】10. C 11. B 12. A ‎ ‎13. (1)李邕出来后,有人指责说:“你职位卑微,一旦触怒天子,会有不测之祸。”李邕说:“不这样,我的声名也不会传扬。”‎ ‎(2)当初,李邕早就有声名,看重爱护侠义之士,长久被排挤在朝廷之外,(李邕)也不与(朝中)士大夫交往。‎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在断句时特别要注意:①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②句子结构的对称性。③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④句子成分的省略。⑤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划线句的翻译是:喜欢兴利除害,又因为被诬陷将被判罪。皇帝知道他的名字,下诏令不判罪。后来(李邕)历任淄、滑二州刺史,送计簿到京师。“天子”与“识其名”是主谓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后”是时间副词,与下文联系紧密,排除AB。‎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B项,“此处的‘东宫’与《陈情表》中的不同”错误,《陈情表》中的“东宫”与文中的相同,均指“太子”。‎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本题中,A项,“即便武后发怒”错误,此时武后并未“发怒”,只是“不应”。‎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让,指责;一,一旦;如是,像这样。(2)蚤,通“早”,斥,排挤;接,交往。‎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李邕,字泰和,扬州江都人。李邕二十岁成年后,去拜见特进李峤,自己陈说“有些书还没读过,希望能读一读宫廷藏书”。李峤说:“秘阁有万卷书,哪能短时间读完呢?”李邕再三请求,于是(李峤同意)让他暂任秘书一职。不久,李邕辞去(这一职务)离开。李峤很惊讶,试着拿秘本书和未公开的文章问他,(李邕)对答清楚敏捷。李峤感叹说:“你将来会成为名家!”‎ 李峤担任内史,与监察御史张廷珪推荐李邕文章高深,人品端方正直,他的才能能任谏诤(一职)。于是(朝廷)征召他授官左拾遗。御史中丞宋璟揭发张昌宗等谋反的事,武后没有回应。李邕站在阶下大声说:“宋璟所陈说的是社稷大事,陛下应该听取。”武后的脸色缓和了,随即同意了宋璟的奏请。李邕出来后,有人指责说:“你职位卑微,一旦触怒天子,会有不测之祸。”李邕说:“不这样,我的声名也不会传扬。”‎ 五王被杀,(李邕)因与张柬之交好受到株连,被调出京城担任南和令,又被贬为富州司户参军事。韦氏叛乱被平定,(朝廷)召回(李邕)授予他左台殿中侍御史,(他)揭发在任官员,人们十分忌惮他。谯王李重福谋反,李邕与洛州司马崔日知追捕余党(有功),升任户部员外郎。岑羲、崔湜厌恶崔日用,但是李邕却与他交往。玄宗还是太子时,李邕受礼遇,岑羲等人忌恨他,(设法把)李邕贬为舍城丞。‎ 皇帝封禅大典归来,李邕在汴州拜见皇帝,诏令他献上辞赋,皇帝看了很高兴。但是李邕骄矜放纵,自己说将要做宰相。李邕一向轻视张说,与张说交恶。恰好有人告李邕贪赃枉法,投入大狱判他死罪。后来(李邕)得以减免死罪,被贬为遵化尉。开元二十三年,(李邕)被起用担任括州刺史。喜欢兴利除害,又因为被诬陷将被判罪。皇帝知道他的名字,下诏令不判罪。后来(李邕)历任淄、滑二州刺史,送计簿到京师。当初,李邕早就有声名,看重爱护侠义之士,长久被排挤在朝廷之外,(李邕)也不与(朝中)士大夫交往。入朝做官后,人们传说他的眉眼俊异,以致路人围观。年轻人慕名去拜谒,门庭里巷都塞满了。宫中近臣来访,索要(李邕)所写的文章,并进献给皇帝。因为别人的嫉妒和谗言,李邕不能留在朝中,出京城担任汲郡、北海太守。天宝年间,左骁卫兵曹参军柳勣犯罪被投入大狱。李邕曾经赠马给柳勣,所以吉温就让(柳勣)引出李邕曾经与他议论国家吉凶的话(来诬陷他),私下厚赂柳勣。宰相李林甫一向忌恨李邕,于是连及李邕(也被)判罪。诏令刑部员外郎祁顺之、监察御史罗希奭到李邕所在的郡县杖杀了他。李邕当时七十岁。‎ 李邕的文章,在碑颂方面是所擅长的。人们送上钱物请他写文章,前前后后所收受的钱物数以万计。李邕虽然仕途上不得意,但文章闻名全国,当时人称李北海。卢藏用曾说:“李邕就像干将、莫邪,(一般人)很难与之争锋芒,只是担心它破损啊。”后来(李邕的命运)最终(果然)如他所说。杜甫知道李邕遭受诽谤而死,作《八哀诗》,读这首诗的人(都)为他感伤。李邕天性豪宕,不拘细节,收纳馈赠,游猎尽兴,最终因此而败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还陕述怀 李世民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旗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注】此诗是唐王朝创建初期,李世民平定关东回师时所作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从前线凯旋,面对刚刚统一的河山,手抚长剑,慨然长叹 B. 中间三联再现以往规模宏大的战争,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之势。‎ C. 尾联说虽经历残酷的战争,但换来了如今的天下太平,有欣慰之情。‎ D. 本诗综合运用议论、记叙、描写与抒情等方式,语言凝练,含蓄隽永。‎ ‎15. 这首诗风格遒健,“遒健”即“刚劲有力”之意。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14. D 15. ①场面宏阔:千军万马,迅如闪电,漫山遍野,旌旗蔽空,军威雄壮。②情感高昂:浴血奋战,平定天下,不计个人名利,只为济世救民。③用语豪壮:“万骑”“神兵”“麾”“纵”等词语勇武有力,音节铿锵,一气呵成。‎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含蓄隽永”错误,全诗整体上是直白而非“含蓄”的。‎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赏析诗歌风格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可从诗歌题材特点、选取的意象、展现的意境、抒发的情感等角度分析。首先理解“遒健”风格的含义,然后找出诗中体现此风格的方面,再结合诗句分析。先对全诗作整体理解,“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表达作者为匡扶世道而起义的慷慨志向,表达自己并非为了沽名钓誉,而是为了天下安定的理想。中间六句写战争场面,描写出诗人经过激烈的战斗获胜而意满志得的气概。“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则体现出战争的流血牺牲最终换来天下太平的局面,令人感慨。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平定战乱后的志得意满之情,诗人胸怀天下,治国安邦,造福百姓的浩然正气。然后从用词、场面、意境以及情感等角度分析其刚劲有力的特点即可。‎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巧用比兴手法指出群臣妒忌贤才,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写出周瑜的指挥若定、胸有成竹,又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概括了战争的胜利场景。‎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出当把学习作为乐事时,物质的贫乏将不值一提。‎ ‎【答案】 (1).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2). 谣诼谓余以善淫 (3). 谈笑间 (4). 樯橹灰飞烟灭 (5). 以中有足乐者 (6).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嫉、蛾眉、谣诼、樯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国之所需、民之所急,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方向。随着疾病谱的变化,“第二次卫生革命”面临挑战,慢性病成为难解方程式。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大家把目光聚焦在了中医药学上。当前,我们看到,( )。‎ 能不能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①  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②  可以说③  不善于传承,创新就没有基础④  不善于创新,传承就缺乏动力。青蒿素的发现,就是屠呦呦等科研人员从祖国传统医药学得到启示,进而进行创新的成果。“单打独斗”式的科研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集智攻关。我们要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建成以围绕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城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融预防保健、康复和疾病治疗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应当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共同答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考题,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中医药,这体现出它虽古老,但却历久弥新 B. 古老的中医药历久弥新,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接受它 C. 古老的中医药历久弥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D. 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古老的中医药,这使它历久弥新 ‎18. 依次填入文中空处的标点,下列表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②‎ ‎③‎ ‎④‎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A. A B. B C. C D. D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建成以围绕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B. 建成围绕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融预防保健、康复和疾病治疗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C. 建成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D. 建成围绕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为中心,融预防保健、康复和疾病治疗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答案】17. C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段文字的话题是“中医药学”,本着话题一致的原则,“中医药”应作主语,排除AD;B项换了主语,与前句不连贯,排除B。‎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一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分类,掌握并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常用标点符号;二要掌握标点符号书写的位置;三要会体会常用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不善于传承,创新就没有基础”与“不善于创新传承就缺乏动力”结构对称,中间应该使用表并列关系的分号,排除BC;“能不能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是“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的主语,为陈述语气,故第1处为逗号,排除A。‎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项,“以围绕……为龙头”句式杂糅。‎ B项,“预防保健、康复和疾病治疗”语序不当。‎ D项,“围绕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为中心”句式杂糅;“预防保健、康复和疾病治疗”语序不当。‎ 故选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雪莲花,因其顶形似莲花,①__,简称雪莲。多分布在新疆天山(乌鲁木齐、博格达山、和硕)、青藏高原等地。②__,一般的植物根本无法存活,而它却能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和空气稀薄的缺氧环境中傲霜斗雪、顽强生长。雪莲产量极低,从发芽到开花需历经五年,其种子在零摄氏度发芽,三至五摄氏度生长,幼苗能够抵御零下二十一摄氏度的低温,实际的生长期不到两个月。③__,雪莲却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其植株高度能超过其它植物五到七倍。‎ ‎【答案】 (1). 故得名雪莲花 (2). 生长环境极其恶劣 (3). 虽然生长期很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 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本段文字主要介绍雪莲花的名称由来、生存环境以及旺盛的生命力。(1)根据“因其顶形似莲花”“简称雪莲”,推知此处应填雪莲花得名;(2)根据前后文的内容是说其生长环境恶劣,但雪莲花生命力顽强,推知应填“生长环境极其恶劣”;(3)根据上句“实际的生长期不到两个月”的内容和下句“雪莲却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推知与下句发生转折,应填“虽然生长期很短”。‎ ‎21.提取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写出5个关键词语。‎ 希望工程是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发起实施的,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为使命的社会公益事业。2019年是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30年来,希望工程聚焦助学育人目标,植根尊师重教传统,创新社会动页机制架起了爱心互助和传递的桥梁,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上学梦,使之成长为奋斗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材。希望工程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答案】①希望工程 ②社会公益事业 ③30周年 ④救助贫困家庭青少年 ⑤重要作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本题主要运用删减法,首先找到关键句,再提炼关键词。本段文字的话题是“希望工程”,“社会公益事业”是其性质;“30年”是希望工程实施的时间;“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上学梦”是其效果;“希望工程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其重要作用。‎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教育部日前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教师的教育惩戒权该意见稿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 有教师认为,“教不严,师之惰”。教师拥有惩戒权非常必要,这既是对我们职业的保护也为我们安心从教提供了保障。‎ 有家长表示支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若孩子犯了错不及时惩戒,孩子以后会犯更大的错。也有家长表示担忧,虽然熊孩子需要教育,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这是否有些小题大做.‎ 有学生说,有时看到老师面对犯了重大错误的同学无计可施时,我们心里也不好受。但真要惩罚我时,我有些害怕,而且面子上也过不去。‎ 有专家表示,这个征求意见稿对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做了清楚的界定,这其实是在给老师撑腰,也在提醒老师承担教书育人的义务。当然,意见稿给老师送出了“戒尺”,也给这把“戒尺立了规矩,惩戒的度很重要。‎ 近日,乌鲁木齐市厚德中学学生处拟举行一个座谈会,准备邀请教师、家长、学生及有关专家参会,围绕该“意见稿”的发布进行交流。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有怎样的观点与思考?又有怎样的希望与建议?请据此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切合身份,贴合话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让教鞭高悬 老师、同学们:‎ 大学好!‎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让教鞭高悬”。‎ 提到老师,我们常会联想到“严厉”二字。小时候,被老师打过的手心似乎依然隐隐作痛;罚抄课文后手臂的酸痛依然记忆犹新。我们总是抱怨于老师的严厉,却总在某个蓦然回首的瞬间发现,我们的知识已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增加,德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这都是老师严厉教育的结果。‎ 教不严,师之惰。惩戒是教师教育学生、规范德行的重要手段。我们常说,真正优秀的教育应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而常常忽略了合理的惩罚对教育的重要作用。教师的首要职责是立德树人,然后才是“授业解惑”。但学生是成长中的孩子,天性顽皮,不愿听从管教,有的学生靠单纯的说教难以达到教育目的。今天的学生,明天国之栋梁,如果生性顽劣,何以堪当大任?只有严厉惩戒,强制教导,才能达到警示与教育目的。‎ 乾隆的太子嘉庆,小时曾因不用功被老师王杰罚跪。这一看似颠倒君臣关系的行为使乾隆极为不满。但王杰的理由也非常充分:“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太子是未来皇位的继承人,将成为国家的掌舵人。未来肩上的重担要求太子必须接受严格的教育才能成为尧舜一样的贤君圣主,否则只能成为祸害苍生的夏桀商纣。这众人皆知的道理让乾隆无话可说,只得默许王杰的惩罚。可见,小皇帝也是孩子,不仅需要管教,而且是严厉的管教,将来才能成大器。‎ 惩戒权是教育的护航者,没有惩戒权的教育目标无法保障。试想,当老师失去基本的惩戒权,教师的威严将何处安放?教师没有威严学生怎能听从教导吗?当老师发现上课时,课本下面的杂志却只能轻声提醒,当老师发现书桌下已吃掉一半的零食却无法严厉指责……教学的质量将何以保障?立德树人的目的将从何谈起?这是因多年来,独生子女的学生被家长贝宝惯了,养成劣性,别说惩罚,就是稍微批评,有的家长要告学校与老师,轻者道歉,重者老师下课……跪着的教师怎能教出站着的学生!‎ 老师不愿惩罚学生,在无形中催生了学生藐视规则的傲慢心态,行为放肆,毫无敬畏自心,将来何以堪大任?为了还给老师合法的惩罚权,最近教育部出台了“将依法保证老师享有惩戒权”的规定,防碍教师依法惩戒的行为,可以休矣。‎ 同学们,今天,立德树人是教育目的,合理的惩戒才能达到教育目标。我们犯了错,应尊重教师的惩戒,立即改正。家长也应向学习乾隆,懂得教育的道理;学生应学习嘉庆,犯错知道虚心改正,老师应学习王杰,教鞭高悬。‎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一是解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在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 审题: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从教师、家长、学生、专家等多角度分别谈论关于“惩戒权”的看法,各有倾向和侧重:教师从自身安全和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家长和学生在认可惩戒的前提下有顾虑和担忧;专家的看法更理性和客观。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但作为惩戒规则以立法的形式呈现还是利大于弊,考生立意时不可全盘否定意见稿,分析要客观,要有辩证性。‎ 参考立意:1、适当惩戒有利于学生成长2、惩戒要有度3、赋子教师惩臧权,不等于体罚合法化 参考素材:‎ ‎1‎ ‎、教育和管理学生应有必要的手段,相对而言目前中小学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手段比较单一,以批评教育为主,但效果有限,约束作用不明显,一些学生不惧怕批评教育,屡教不改,反而影响到老师的威信,不利于正常的教育管理,使得一些老师被迫选择体罚,弥补手段的不足。所以,基于实践的需要,有必要引入适当惩戒手段,更好地管理教肓教学秩序。并且,从学生的健康成长的角度来看,适当的惩戒,让孩子懂得行为有界线、越界有代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不过,惩戒学生往往与学生的权益紧密相连,中小学生还不是成年人,身心容易受到伤害,惩戒的运用要满足保护的基本前提。‎ ‎2、乾隆的太子嘉庆小时候因为读书不用功,被老师王杰惩罚下跪,恰好被乾隆看到,乾隆让太子起来,责备王杰:“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乾隆的意思是:(太子)教导是天子,不教导也是天子,还有没有君臣上下之分了?王杰当场怼了回去,说:“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王杰的意思是,(太子)教导就是尧舜,不教导就是桀纣,这是我做老师的责任和权力。最后,乾隆无奈,只能让嘉庆继续跪着。‎ ‎3、一方讲堂,一幅戒尺,课堂走动之间,便是一抹独特的风景。戒尺落在手上,那是为人师对弟子成才的殷切希望,是留在学生心里的苦心教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先生”是多么受人尊敬的称呼,教师是多么受人敬重的职业啊!可这是在古代!‎ ‎4、可现在,对教师约束越来越苛刻,老师都变得太和蔼了,学生变得更自由自在了,关心学习成绩的人也少了,高考成绩也不与任课教师见面。似乎只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不要传授效果。面对调皮的学生,想学习的同学很烦恼,老师变得很无奈。看,各种类型的教育法、保护法常出现矛盾的说法。哪位老师还敢严厉,给自己添“万一”,甚至,吃不了,兜着走?‎ ‎5、家长总想让自己的儿女成人成才,却又不让他们受一丁点苦,教师对学生要求到位一点,就马上埋怨老师过于严厉。这温室的盆花,如何经得起风雨的洗礼?又如何担负起复兴祖国的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还请各位家长三思!‎ 结构示例:“让教鞭高悬”,议论文文体。开篇从严师教育说起,进而论证“惩戒是教师教育学生、规范德行的重要手段”,再举古代的皇帝受惩罚的例子,从而明确“惩戒权是教育的护航者,没有惩戒权的教育目标无法保障”的观点。观点精炼,态度鲜明。结尾联系实际,强化中心论点。‎ ‎【点睛】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