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50 KB
  • 2021-06-09 发布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畸形(jī) 抹煞(shà) 弄堂(nòng) 混混沌沌(hùn)‎ B. 斐然(fěi) 猗郁(yī) 爱憎(zèng) 皓首穷经(hào)‎ C. 芜杂(wú) 狙击(jū) 木椽(yuán) 脉脉含情(mò)‎ D. 肄业(yì) 癸丑(guǐ) 嫒女(yuàn) 蓊蓊郁郁(wěng)‎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 A项,“抹煞(shà)”应改为“抹煞(shā)”;“弄堂(nòng)”应改为“弄堂(lòng)”。‎ B项,“爱憎(zèng)”应改为“爱憎(zēng)”。‎ C项,“木椽(yuán)”应改为“木椽(chuán)”。‎ 故选D。‎ ‎【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销蚀 落第 自鸣得意 左右逢源 B. 糟蹋 嚎啕 以身徇职 断章取义 C. 拖词 端祥 坚忍不拔 亭亭玉立 D. 嬴弱 冶游 痛心疾首 实事求是 ‎【答案】A ‎【解析】‎ - 24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然后依据语境来辨析字形正误。‎ B项,“以身徇职”应改为“以身殉职”。‎ C项,“拖词”应改为“托词”;“端祥” 应改为“端详”。‎ D项,“赢弱”应改为“赢弱”。‎ 故选A。‎ ‎【点睛】字形题一般可以采取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响是()‎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②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刚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 24 -‎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①浩如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此处成语用于表示我国传统文化典籍十分丰富,成语使用正确。‎ ‎②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不能用来修饰“学习和生活”,成语使用不正确。‎ ‎③一言九鼎:形容言语极有分量,能起决定性作用。被误用来形容藏族姑娘卓玛的诚信精神,不合语境,成语使用不正确。‎ ‎④按图索骥: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此处成语用来形容公安人员按照调查所得线索捉拿在逃人员,成语使用正确。‎ ‎⑤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此处成语用来形容书法作品流畅飘逸,成语使用正确。‎ ‎⑥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被误用来形容春天到了冰雪融化,望文生义,成语使用不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时,积累记忆是解答词语题的基础,也是做对词语题的关键。首先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词语,结合词义、句意,正确代入原句中,逐一排除,之后,再进行整体检验,所涉及词语都代入原句,读起来正确顺畅就可以确定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睚眦必报,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里的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焕然一新的。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 ‎ - 24 -‎ ‎ ),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 ‎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B. 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C. 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有没有具备一个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标志。‎ D. 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有没有具备一个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标志。‎ ‎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体现着他们的人生理想 B. 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他们的人生理想 C. 人生理想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 D. 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人生理想 ‎【答案】4. B 5. C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本题中,A、C两项都犯了一面对两面的错误;C、D两项有“具备”与“有没有”语意重复的问题;“一个”的位置有误,它应该是修饰“标志”的。‎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本题中,从前后语境分析得知,所补写的句子与上一分句结构应基本一致,与下一分句构成“不是……而是”的并列关系。‎ 故选C。‎ - 24 -‎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6.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词句是: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句子是:____,____。‎ ‎(3)《诗经·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 ‎(4)《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聚会时气候宜人的句子是:____,____。‎ ‎(5)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______”;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___”,所以不必羡慕江水和明月。‎ ‎【答案】 (1). 携来百侣曾游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风萧萧兮易水寒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 桑之落矣 (6). 其黄而陨 (7). 天朗气清 (8). 惠风和畅 (9).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0).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携”“峥嵘”“稠”“萧”“朗”“陨”“惠”“尽”等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二、文言文阅读(25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一亚父者,范增也;沛 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7.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想法 - 24 -‎ B. 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 C. 范增数目项王 数:屡次 D. 若入前为寿 若:你 ‎8. 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其无礼于晋 B.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C. 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D. 请以剑舞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翻译为: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意”,料想,动词,选项译为名词“想法”错。‎ B项,“不然,籍何以至此”翻译为: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然”,这样,如此。‎ C项,“范增数目项王”翻译为: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数”,屡次。‎ D项,“若入前为寿”翻译为:你进去上前敬酒。“若”,你。‎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以’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例句:“常以身翼蔽沛公”翻译为: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以”,介词,用。‎ A项,“以其无礼于晋”翻译为: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以”,介词,因为。‎ B项,“私见张良,具告以事”翻译为:私下面见张良,详细地把这件事告诉他。“以”,介词,把。‎ C项,“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翻译为: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以”,连词,相当于“来”。‎ - 24 -‎ D项,“请以剑舞” 翻译为:请求用剑起舞。“以”,介词,用。‎ 故选D。‎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杨绘字元素,绵竹人。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进士上第,通判荆南。为开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诸吏惟日不足,绘未午率沛然。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绘就视之,踪迹不类人所出入,则曰:“我知之矣。”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诏遣内侍王中正、李舜举等使陕西,绘言:“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曾公亮请以其子判登闻鼓院,用所厚曾巩为史官。绘争曰:“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帝为寝其命。绘亦解谏职,改兼侍读,绘固辞,滕甫言于帝。帝诏甫曰:“绘抗迹孤远,立朝寡援,不畏强御,知无不为。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卿其谕朕意。”绘曰:“谏官不得其言则去,经筵非姑息之地。”卒不拜。未阅月,复知谏院,为御史中丞。时安石用事,贤士多谢去。绘言:“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 - 24 -‎ ‎”免役法行,绘陈十害。安石使曾布疏其说。诏绘分析,固执前议,遂罢为侍读学士、知亳州。元祐初,复天章阁待制。卒,年六十二。‎ ‎(《宋史·杨绘传》,有删节)‎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 B. 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 C. 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 D. 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即殿试及第者。‎ B. 制诰,是帝王所下文告及命令的统称;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为官职名。‎ C. 卿,在古代可以用来代表“你”,但只用于君称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D. 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为“经筵”。‎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绘少有声名,聪明能干。少年杨绘以阅读速度快名闻西州,为官后表现出极强的办事能力,如为开封推官时,他的办事效率比其他官员都高。‎ B. 杨绘很有个性,敢辞君命。与宰相曾公亮产生矛盾之后,皇帝解除了他的谏官职务,对他失去信任,贬他为侍读,杨绘拒绝了这一任命。‎ C. 杨绘坚持己见,官场受挫。杨绘认为王安石实施的“免役法”有十大危害,他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反对意见,却因此被降职。‎ D. 杨绘才华出众,仕途坎坷。虽然进士考试考取第一等,却也曾因年少而不被当权者重用;后来又分别因为反对曾公亮和王安石而被去谏职。‎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 ‎(2)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 ‎(3)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 - 24 -‎ ‎【答案】9. C 10. C 11. B ‎ ‎12. (1)(杨绘)把当地耍猴的叫到公堂(法庭)里来盘问,一(讯)问,他们就招供了。(2)朝廷平时用俸禄供养的人不派遣,难道只能派遣这些宦官吗? (3)我一见就很赞许他的忠诚,把他提拔安置在言官的位置上,我对他信任也算深厚了。‎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本题中,“惜”为动词,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所以在“惜”后断开,排除A和B;“引疾”为托病的意思,“引疾”的目的为“求去”,所以要在“去”后断开,排除D。整句话的翻译为:老练成熟的人,不可不爱惜他们。当今旧臣多托病请求离去,范镇六十三、吕诲五十八、欧阳修六十五,都辞职回乡,陛下难道不考虑其中缘故吗?‎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但只用于君称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是错误的。“卿”字用为第二人称“你”时,表尊敬或爱意,不仅仅“只用于君称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还可以用于朋友、夫妻之间,表示爱称。‎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 24 -‎ B项,“对他失去信任”是错误的。由原文“帝诏甫曰:‘绘抗迹孤远,立朝寡援,不畏强御,知无不为。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卿其谕朕意。’”可知,由皇帝对滕甫的一番话可以看出,解除他的谏官职务,并不是对他失去了信任,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诘”,盘问;“讯”,“审问”;“伏”,招供;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素”,平时;“不之遣”,宾语前置句,不派遣他们;“顾”,难道。第三句话的得分点为:“许”,赞许;“忠荩”,忠诚;“擢”,提拔;“笃”,深厚。‎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 24 -‎ 杨绘字元素,是绵竹人。年轻就机敏出众,读书时一目五行,名声遍闻西州。进士考试时考了第一等,做了荆南通判。做了开封推官,遇到事情解决起来都很顺利,众官吏都怕整天时间不够,而杨绘未到中午一概能把问题解决。宋仁宗爱惜他的才能,想把他破格任为侍从官员,但主管官员见杨绘年少,就没有任用他。因为母亲年龄大了,(杨绘)就请求出任眉州知州,迁任兴元府。府中小吏请求捉拿打洞穿墙偷盗库中丝绢的盗贼,杨绘前往查看,发现现场踪迹不像是人出入留下的,就说:“我知道是什么情况了。”(杨绘)把当地耍猴的叫到公堂(法庭)里来盘问,一(讯)问,他们就招供了,兴元府的人都佩服他(断案)英明。神宗皇帝即位,诏任他为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皇帝曾下诏派遣宦官王中正、李舜举等人出使陕西,杨绘说:“陛下刚刚即位,天下人都擦亮眼睛来关注着您的初期执政。朝廷中各馆阁、台省的官员,朝廷平时用俸禄供养的人不派遣,难道只能派遣这些宦官吗?”曾公亮请求让他的儿子做登闻鼓院判官,让与他关系深厚的曾巩做史官。杨绘争辩说:“曾公亮主持国事,把朝廷官员的职位看成自己家里的东西。从前曾公亮在越地做官时,霸占民田,被郡守依法惩办,当时曾巩的父亲曾易占也在越地做官,曾极度包庇他。现在任用曾巩,是为了报私情啊。”皇帝为此搁置了曾公亮的任命请求。杨绘也被解除了谏官的职务,改任侍读职务,杨绘坚决推辞不受,滕甫把杨绘的态度告诉了皇帝。皇帝诏见滕甫说:“杨绘抗命不受的心意孤高深远,他在朝中行事孤立无援,却不畏权势,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没有不去做的。我一见就很赞许他的忠诚,把他提拔安置在言官的位置上,我对他信任也算深厚了。今日免除他谏官的职务,是因为很难处理他与宰相并立于朝堂的轻重问题,姑且令他稍微回避一下,你一定向他说明白我的意思。”杨绘说:“谏官的话不能被采纳就该离开,御前讲席也不是我姑息停留之地。”最终也没有接受侍读的职务。没过一个月,又担任谏院的官职,做了御史中丞。当时王安石当权,贤士多辞职离任。杨绘说:“老练成熟的人,不可不爱惜他们。当今旧臣多托病请求离去,范镇六十三、吕诲五十八、欧阳修六十五,都辞职回乡,陛下难道不考虑其中缘故吗?”免役法推行后,杨绘上书陈说它的十大害处。王安石让曾布上奏章解释他的政治主张,皇帝诏令杨绘进行分析,(杨绘)固执地坚持以前的观点,于是被罢为侍读学士、亳州知州。元祐初年,又担任天章阁待制。去世时,六十二岁。‎ 三、古诗词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夜感旧①‎ 陆游 江月亭前桦烛香②,龙门阁③上驮声长。‎ 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⑤。‎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⑥。‎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注】①本诗作于1197年,陆游73岁,闲居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②江月亭:在今四川广元。用桦树皮作的烛。③龙门阁:在今广元市北。④三折:即三折铺,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至梁山(今属四川)道中。⑤两当:今甘肃两当县。‎ ‎13.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 B. 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 C. 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下文抒情蓄势。‎ D. 后四句与上文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特别是末句,写诗人灯下独坐,老泪纵横,既点诗题,又呼应首句。‎ ‎14. 有人认为“颈联中‘那信’二字尤佳”,请结合全诗对“那信”一词进行赏析。‎ - 24 -‎ ‎【答案】13. A 14. “那信”表示怎能相信有一天竟会在田园终老,然而事与愿违,当年“那信”之事已成事实。更能凸显出诗人年轻时的意气与北伐必胜的信心,也反衬出今日的失望之情。既表达了昔日的豪情,也表现出诗人的悲愤与对理想的执着。‎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A项,“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错误,诗歌前四句是作者回忆二十几年前从戎南郑的情景,是虚写。‎ 故选A。‎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那信”意思是哪里会相信,句意为:我虽然年老还想上马杀敌冲向沙场,当年在南郑、散关从军时怎会想到终老田桑?诗的颈联用“晚岁”二字领起,从“旧”转到“今”。“犹思”二字,表明了诗人执着报国的心愿。“当时那信老耕桑”一语补叙了这一点,写的极为沉痛。这一句的出现,不仅将昔日之心和盘托出,而且又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了今日之志。于是诗人的悲愤,诗人对理想的执着便跃然而出。岁月蹉跎,壮心有在,而今荒村雪夜,寒灯独坐,看着这委于尘埃的绿沉、金锁,回首往事,更加令人黯然神伤。‎ ‎【点睛】炼字题答题思路 一、题型分析设置问题形式 ‎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 - 24 -‎ ‎5、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 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三、格式 该词有……的含义,采用……修辞手法,化……为……(释含义、明手法),写出了……情形,(描景象),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的……(或“为……做了铺垫”) (表感情、谈作用)‎ 诗歌赏析:‎ 诗从远处落笔,开篇便是忆旧。前四句诗在写法上有几点值得体味:第一,句式灵活。首联中的地名放在句首,颔联中的地名便放在句尾;第二,景与事相容,然亦各有轻重隐显之别。首联偏于绘景,“事”则是暗寓其中;颔联以叙事为主,然而“乱山古驿”、“小市孤城”,却也是笔墨如花;第三,散而不散。这四句诗写了四个不同的地点、景象、事件,然而其中活动着同一个人物,即诗人自己,贯穿着同一个内容,那便是二十几年前诗人从戎南郑。所以,只要将人物与背景融入到诗中,就感到它们犹如一气呵成的四个镜头,而且似乎只有这样,才能酣畅淋漓地描绘出“忆昔轻装万里行,水邮山驿不论程。”的生活与气概。同时,还可以体会到那些不断闪过的镜头中,所包含的幽美抒情的已经。三四两句虽然写了“乱山古驿”、“小市孤城”,然而一“经”一“宿”,顺流而下,一气贯注,非但没有艰难寂寞之感,反而衬托出意气昂扬、关山飞度之势。因此,诗的前半虽然都是忆旧,又是一句一个地名,但是并不显得呆板、累赘,读来只觉得事真景切,活泼流走,而且那字里行间还流露出无限神往的情味。这又为下文打下了基础。‎ 诗的颈联用“晚岁”二字领起,从“旧”转到“今”。“犹思”二字,表明了诗人执着报国的心愿。“当时那信老耕桑”一语补叙了这一点,写的极为沉痛。这一句的出现,不仅将昔日之心和盘托出,而且又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了今日之志。于是诗人的悲愤,诗人对理想的执着便跃然而出。岁月蹉跎,壮心有在,而今荒村雪夜,寒灯独坐,看着这委于尘埃的绿沉、金锁,回首往事,“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沁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更加令人黯然神伤。‎ - 24 -‎ 这首诗题为《雪夜感旧》,写法是先写“旧”,后写“今”,篇终点出“雪夜”。“雪洒寒灯泪数行”,既是点题,也与首句暗中呼应,原来是眼前的“雪洒寒灯”之夜,将诗人的思绪引到昔日的桦烛飘香之夜,往事历历,感慨不已,写得回环往复而又思致清晰。诗的前半忆旧,轻快流畅,后半写今,沉郁悲慨。但都是十分真实地描绘了诗人不同时期的思想风貌,不同之中又有着共同的基础,那就是诗人永不衰竭的报国热枕。正因为如此,两种风调,两种笔势,浑然成篇,相互烘托。感情上的辩证统一,与写作技巧上的变化相反相成,达到了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境界。这种艺术境界的取得,恐怕不能仅仅归之于诗人的技巧,更主要的还是源于诗人的经历与报国深情。‎ 四、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亮雨 南丁 天空是明亮的,明亮的天空上洒下来游丝一样的细雨,雨也是明亮的。明亮的细雨飘洒游移中,有三位中年汉子站在山脚下,面对着一块矗立的石碑,鞠躬致敬。那碑上刻着字:红心千秋照,青山万古存。‎ 亮雨中,这三位对着石碑鞠躬致敬的汉子,一点也不朦胧,个个清晰可辨。身材高挑,戴着眼镜,长发自然地卷曲着的这一位,是抒情诗人。都是中等个头,都是留着短发,都是黑不溜秋的这两位,一位是小说家,一位是县委书记。书记的眼睛里燃烧着热情。小说家的眼睛里沉淀着思索。‎ 他们三位,在亮雨中走了被六位数字的树覆盖着的三道岭两道沟,又回到了这山脚下,重新站在这矗立着的石碑前,对着“红心千秋照,青山万古存”这十个字鞠躬。脚疲乏,心振奋。‎ ‎“‘青山’对“红心’,‘万古存’对‘千秋照’,还是很讲究的,当然算是好句子。总是感觉一般化,仿佛在哪里见到过。转了三道岭两道沟,看到了那些树,触摸到了那些青枝绿叶,这才读懂了这几个字。”抒情诗人发议论。‎ ‎“你转了三道岭两道沟,就读懂了,我可是转了许多年。你们都了解我,我原来是一个伐木者。”县委书记说。他的个头低,声音也低。‎ ‎“《伐木者醒来》,智利诗人聂鲁达有首长诗,就叫这个题目。你这位伐木者,不是已经醒来了吗?当然,你和聂鲁达写的伐木者是两回事。总是醒来了,醒来的伐木者同志。”‎ ‎“醒来了,还真费了不少事。”‎ 小说家不说话,在凝注地看着刻在碑上的字,不知是在欣赏那仿宋体的书法,还是在琢磨那刻字的艺术。‎ - 24 -‎ ‎“在构思。”诗人悄悄地向书记说。‎ ‎“一个人,一个庄稼汉,一个共产党人,一个生产大队的支部书记,也逃脱不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命运。他被打倒了,被罢官了,靠边站了。他被打发到这荒山上劳动改造。十年,三千多个日日夜夜。于是,这原本荒芜的三道岭两道沟,便被六位数字的树覆盖着了。六位数字,还不能称作一片森林吗?…….这个人,这个庄稼汉,这个共产党人,这个生产大队的支部书记,这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真算得上是一条汉子!……他在哪里呢?他不在这个世界上。他死于癌症,是在曙光即将照耀的时辰。他有什么遗憾吗?在告别这个世界时,竟没有看到曙光。没有!他虽然没有看到这曙光,但是他相信这曙光,他相信这曙光必定会照耀这片森林的。要不然他就不会种树了,是这样吧?……为什么好人总是得癌症呢?……他的外部形象如何?这并不重要。细节,细节是很重要的,需要了解。可是,最重要的,这个人物,这条汉子,这篇生活故事的魂,已经有了,是很能拨动活着的人们的心弦的。我的心弦就被拨动了。我总是埋怨:耽搁了十年时间。我总是骄傲地宣称:‘十年动乱’中没有写一个字。现在想来,不知有什么可骄傲的?看看他!他不是种了一棵树,他是造了一片森林!好一片森林!在这又明亮又湿润的如丝烟雨中,它显得多么灿烂辉煌啊!灿烂,辉煌。我们的词多么贫乏,多么无力。这片森林,是灿烂辉煌所能形容得了的吗?它们能表达出这片森林的内涵形象吗?……”‎ ‎“我们好像该往回走了。”‎ 小说家回过头来,看到了那双燃烧着热情的眼睛。‎ 他们离开那矗立着的石碑,往停在不远处的吉普车走去。那辆绿色的吉普车,在细雨中,多么鲜亮,就像那片正在抽枝长叶的森林一样。‎ ‎“蓬勃、兴旺、灿烂、辉煌!”‎ 诗人也用了这些贫乏而无力的词,也加了个惊叹号。小说家在心里苦笑。‎ ‎“我好像看到他了,他就在这片森林之中,这个当代的造林之神。那每一片树叶,都是他的生命的延续。”诗人继续抒情。‎ 这个立意如何?仿佛也不见得好。有一点陈旧,好像还没有深入到这一个形象的丰富生动的内核里面去。也难怪,我们刚刚接触到这个形象,还有待深入。小说家听着,思索着。‎ 在细雨中行进的车上。‎ ‎“我可不敢指望人家给我树碑,我只希望我死后,也能留下一片绿色。‎ 是书记的男低音。‎ - 24 -‎ 坐在前座的小说家,沉淀着思索的眼睛闪烁了一下,仿佛捕捉到了一个什么意念。这篇生活故事,它的标题,是否可以借用这六个字一《留下一片绿色》?怎么样?倒可以作为一个供选择的方案。‎ 天空是明亮的,明亮的天空上洒下来游丝一样的细雨,雨也是明亮的……‎ ‎1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朦胧到清晰,将读者带人了一种神秘又庄严的氛围中。‎ B. 文中的庄稼汉虽命途多舛,却并不消沉,最后成为造林之神,从而赢得后人衷心的敬仰。‎ C. 抒情诗人触摸到那些青枝绿叶,然后才读懂碑上的字,而县委书记转了很多年都未读懂。‎ D. 小说夹叙夹议,情景交融,叙写人物避免了平铺直叙的方式,体现了作者精湛的艺术造诣。‎ ‎16. 文章构思行文有哪些特点?请简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17. 结合全文,浅析小说家想以“留下一片绿色”作为这篇生活故事标题的用意。‎ ‎【答案】15. C 16. ①一线贯穿。全文以支部书记(庄稼汉)的事迹为叙事线索,行文开合有度,集中紧凑。②几乎通篇用人物对话来完成。这样写别具匠心,能更好地表现主人公对后人产生的影响,侧面表现人物。③采用插叙的手法来叙写主人公。这样安排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叙事更顺畅,更集中,条贯统序。 ‎ ‎17. 以此为题,是想用“留下一片绿色”来形象概括支部书记的功绩;也借此表达对他造了一片森林的赞美和敬佩之情;同时,也有对自己以及后来人的呼吁和劝诫,即一生要为社会留下一样有价值的东西,不要虚度了自己的人生。‎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而县委书记转了很多年都未读懂”是错误的。从后文“我可不敢指望人家给我树碑,我只希望我死后,也能留下一片绿色”来看,县委书记应该是懂了。‎ 故选C。‎ ‎【16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行文的特点以及作用的能力。作答时一般从四个角度考虑:第一,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第二,叙述人称及视角: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第二人称,便于交流情感,给人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第三人称,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灵活,便于客观描述;视角包括全知全能视角和有限视角;第三,情节安排(构思)技巧: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比、衬托、以……为话题引入;第四,叙事安排上的技巧:对话、心理、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时空集中。‎ 本题中,情节安排上,全文以支部书记(庄稼汉)的事迹为叙事线索,贯穿全文,使小说的情节结构更加的紧凑。从叙述方式来看,通过小说家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主人公支部书记(庄稼汉)的事迹,属于插叙部分,这样的安排达到了虚实相生的效果,叙事更顺畅,更集中,条贯统序。从叙事安排上的技巧来看,几乎通篇用人物对话来完成。大家对主人公的评价,属于侧面描写,更能体现出主人公对后人的影响。‎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以及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全文,浅析小说家想以‘留下一片绿色’作为这篇生活故事标题的用意”,然后要立足全文,结合对人物塑造、小说主旨的表达来分析。‎ ‎“留下一片绿色”指的是留下这片由六位数字的树木组成的森林,这也是支部书记的功绩,所以以此为题,能够很形象地概括支部书记的功绩,从而表达后人对他的赞美和敬佩之情。书记说“我可不敢指望人家给我树碑,我只希望我死后,也能留下一片绿色”,可以看出“留下一片绿色”象征着一生为社会留下一样有价值的东西,不要虚度了自己的人生,所以想用它为题,也有对自己以及后来人的呼吁和劝诫的目的。‎ 五、语言运用(8分)‎ ‎18.下面是某校园广播站的一则广播稿,其中有三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作品。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小说。为提高你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校广播站将播出专题节目,为大家解读这部小说,到时将开通热线,由王芳老师为同学们垂询相关问题。敬请关注!‎ ‎【答案】①“<《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改为“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②"你们”改为“同学们”;③“垂询”改为“解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写给老师的一封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 - 24 -‎ ‎①“《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中小括号表示解释说明时,广播稿不能使用,改为“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②“你们”过于口语化,改为“同学们”。‎ ‎③“垂询”是别人对自己的询问,这里是老师为同学们解答问题,应改为“解答”。‎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要求:①要全面;②不超过50字。‎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生物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答案】志愿服务①能够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不足,②推动社会文明发展,③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④使人获得精神满足。‎ ‎【解析】‎ ‎【分析】‎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其实是一道考查压缩语段的题目,需要注意以下解题思路: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分几层,层意是什么;辨析主次,留主舍次;压缩连缀,切合要求。本题中,一共有三层意思,按照每一层的主要内容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详解】‎ - 24 -‎ 此题考核压缩语段的能力,注意以”志愿服务“为主线来找其作用,每个句子是一个作用,把每个句子的核心内容摘取出来然后重新组合句子即可。重点词语“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使人获得精神满足”。‎ 六、名著阅读(8分)‎ ‎20.以下对费孝通先生的观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缺乏变动的社会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利,这是地缘社会的基础。‎ B. 当旧有社会结构不能应付新的环境,旧方法不能获得有效的结果,人们生活上发生了困难,这时候常常就会发生社会变迁。‎ C. 从整个社会看,一个领导的阶层如果能追得上社会变迁的速率,这社会也可以避免因社会变迁而发生的混乱。‎ D. 乡土社会是靠经验的,他们不必计划,因为时间过程中,自然替他们选择出一个足以依赖的传统的生活方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以下对费孝通先生的观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让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平时对名著的积累和理解来作答。‎ A项,“这是地缘社会的基础”是错误的。应该是“血缘社会的基础”。‎ 故选A。‎ ‎21.结合《乡土中国》第12章,简要概括“血缘”与“地缘"的区别。‎ ‎【答案】①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地缘是血缘的投影。②血缘是拒绝商业的,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③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并对内容进行筛选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读名著,然后确定答题范围并划记表明重点内容的语句,最后对筛选出来的语句进行概括归纳。‎ 由原文“血缘是稳定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可知,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地缘是血缘的投影。‎ - 24 -‎ 由原文“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存在的”和“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可知,血缘是拒绝商业的,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 由原文“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可知,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 七、写作(60分)‎ ‎22.请以“路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参考范文:‎ 路人 绚烂的夕阳渐渐隐去了,却给天空披上了漫天的彩霞。那是秋季的一个傍晚,路旁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透过云朵的间隙,霞光正焕发着多彩的光芒。我沉浸在那一抹霞光中,心生暖意……‎ 我在一旁不断摆弄着自己的自行车链,但它像和我作对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我心中越来越不知所措:该死的链子!我心中咒骂着,一边手忙脚乱地将链子一次又一次地往车轴上挂,但总是不能如意。晚风吹拂着我,似乎在告诉我:“快些,再快一些!”我的手已被车链子上的油染得一片污浊。天边的红霞渐渐吞没了整个天空,天色也越来越暗了。我有些焦躁不安,看着人来人往,急着回家却又万分无奈的心绪涌上心头。‎ 就在我失去耐心,拉着车准备走着回家时,一个身影在我的身边停下了。我抬起了头。灯光下的他已经有了几分沧桑,额头上细密的皱纹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睛里还是透露出一股灵秀的神采,特别在他说话的时候,露出满口洁白的牙齿,很引人注目。望着这位素不相识的路人,心中不自觉地产生了几分警惕。就在我揣摩疑虑时,他说话了:“孩子,是车坏了吧,我帮你修修。”望着这位陌生人,我的心里暖暖的,就像这秋日的夕阳一样,于是,我很感激地点了点头。‎ 他手在齿轮与链条之间来回穿梭,熟练地把齿轮一个个地挂上,然后抬起车,转动踏板,见后轮在空中旋转——车修好了。他笑了,我也笑了。看着他,原先与陌生人之间的隔阂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感激。我口中一个劲儿地说着:“谢谢你,叔叔。”他挥了挥手,丝毫不在意手上的油污,说道:“没事没事,天晚了,快回家吧!”说完,便转身离去。‎ 秋季的天空,晚霞一片通红。他的影子被晚霞一点点地拉长,顿时感觉他是那么高大。他淡出了我的视野,最终在一个拐角处消失不见。‎ 修好的自行车还在我身边,周围似乎还存在着他的温度——一颗心的温度。我身处在夕阳中,而那位路人正是那一束璀璨的光芒,温暖而又明亮!‎ - 24 -‎ 跨上单车,追着夕阳,步入晚霞,承载着一车的温馨,回家!‎ ‎【解析】‎ ‎【详解】审题:‎ 本文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考场作文的首要条件是内容切合题意。要做到“切合题意”,就应在审题上苦心经营。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表达,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与审题不准确、不全面有关。下面我们具体谈谈命题作文的审题技法。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以“路人”为题,并且文体限制为记叙文。首先明确什么是“路人”。“路人”本意是“陌生人”,亦或是“情同陌路”的“熟”人。其次,作为“路人”的我们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同路人”。面对当今社会道德滑坡、诚信危机等畸形现象,对冷漠路人的鞭挞和拒绝、对热心路人的讴歌与呼吁应是文章的主调。因此,本题可就“路人”展开联想,用大而化小的方法进行审题立意。‎ 参考立意:‎ ‎1、生活中的“路人”形形色色 有“热心”的路人,有“冷漠”的路人,有“丑陋”的路人,有“互助”的路人、有“崇高”的路人、有“伟大”的路人……‎ ‎2、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谈“路人”在当今社会的现状 路越来越宽了,良知却越来越窄了;路越来越长了,责任却越来越短了;路越来越多了,奉献却越来越少了……当今社会发展虽然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但道德滑坡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作为每一名“路人”,都应该唤醒自己内心的良知、责任、奉献等传统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算得上一名拥有良心道德的合格的“路人”。‎ ‎3、“路人”与公民素养和文明发展 今天您是我的“路人”,明天我也会成为您的“路人”,在人生社会的大舞台上我们都互为“路人”。路委任性,人为义行,“路人”的种种表现折射出的是整个公民素养及国家发展的文明程度,因此,提高“路人”素养同时也是在提高整个国民素养,也是一个国家文明健康发展的保障。‎ 素材积累:‎ ‎1、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路,永没有尽头;人,也永不能停步。人生之路不但漫长,而且充满艰辛,平坦大道有之,但更多的则可能是高山峻岭或羊肠小道,有时还会有涡流险滩,这就要看你有没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是不断前行的路人。‎ - 24 -‎ ‎2、这样坐着,和来往的行人打个招呼,用微笑祝福他们。陪悠闲地老人聊天,放松自的心情。一切变得淡然起来。忽然想到昨天看到个小孩子哭着吵着和他妈妈,说要吃kfc,他妈竟说你玩电脑就饱了,还吃什么肯德基。和老爷爷说了这事,爷爷说,现在的孩子都太注重物质生活的吃穿。虚拟的网络让孩子们上网成瘾,美味的快餐让孩子不懂妈妈的菜的可口。对啊,我们整天活在现实的世界里,学生为分数劳累,大人为工资奔波,那有什么功夫去回归自然的本性,淡泊的态度,开阔的胸怀,宁静的追求。带爷说,有时真的很羡慕陶渊明那样的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用淡然的心远离世间的争名逐利,说开了,也算一种解脱吧,对官场的厌恶,对浮华的不屑。在大自然中寻求美的真谛和一颗宁静的心。现代的人最缺少的就是这吧。‎ 月色如浅唱,江火似流萤。自然给了我们这么美的画面,为何不去好好的欣赏呢? ‎ 从水库回来,想想爷爷说的话,真的收获了不少。在尘世中,平淡才是真,用大自然教给我们的宽阔的胸怀去体味生活,用大自然教给我们的美妙的声音去享受幸福,淡然,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不一样的下午,是一个路人教会了我好多好多。‎ ‎3、那么多人来来往往,湖东路为什么一直这么干净、这么美?一大早,天还蒙蒙亮,就看见一个忙碌的身影,哦,原来是清洁工人。还有一些早锻炼的人,看见路上有垃圾也会帮忙捡一下。而且每天都有一辆清洁车早中晚都来清理路上的垃圾。住在路两旁的居民看到路边有垃圾,也会帮忙清理。所以才有了这么一条干净美丽的道路。春天的生机勃勃,夏日的绿荫笼罩,秋天那一抹淡淡的黄,冬日遒劲的利落枝桠,愈发怀古典雅。‎ 城市就像是我们的家,我们要向爱护家一样爱护她。最美的路,最美的路人!‎ 层次分析:‎ ‎ ‎ - 24 -‎ 本题要求以“路人”为题,这个是千万要遵循的,所以题目必须是“路人”。开篇“绚烂的夕阳渐渐隐去了,却给天空披上了漫天的彩霞。那是秋季的一个傍晚,路旁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透过云朵的间隙,霞光正焕发着多彩的光芒。我沉浸在那一抹霞光中,本该心生暖意,可我却异常地烦躁不安,心里窝了一肚子火没处法,真是关键时候掉链子,晚自习眼看就迟到了,这车链子真不给力呀!”用富有文采的段落引入,要彰显记叙文的特点,使用了欲扬先抑法,以突出路人给我的帮助。在正文主体部分注意了细节描写,语言动作神态肖像等均抓住了人物性格,突出了形象特点。独具匠心处在于自然环境描写,夕阳和晚霞的变化中暗喻了时间和情绪的变化,线索清晰,富有象征意味,结构严谨,行文富有变化。结尾段突出中心,赞扬了陌生人给予我的帮助,我的心情由开始的焦躁到温暖愉悦,以致充满力量。文笔优美,表现力强,是一篇富有感染力的记叙文佳作。‎ ‎【点睛】命题作文写作技巧:(1)准确。即要求对题目展现的各个部分进行合乎题意地审读和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准确是审题的命脉。(2)全面.即要求对题目或题目中的材料、提示语、写作要求等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认真地推敲、揣摩、辨析,然后加以综合,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从总体上把握文题的内涵 。记叙文可用线形结构。即全文只写一件事情的记叙文形式。就是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一条线写下来。在高考考场,要想写出代表高三水平、符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要求的优秀的“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必须至少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符合记叙文文体特征——善于描写,有意识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表现力,适当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增加文学意蕴。‎ ‎ ‎ - 24 -‎ ‎ ‎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