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0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高级中学2020年新高考命题方向性研究成果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建设美丽乡村,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必须在落细落实上下功夫。不妨让更多“身边最美”造福桑梓(zǐ)、守望邻里,不妨多采用新媒体让核心价值无远弗(fú)届。
B. 种种怪现状催生了一些看似光鲜靓丽,实则空洞浅薄、制作粗糙(cāo),备受观众诟病的“流星”式作品,这已然成为影响我国影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一大掣(chè)肘因素。
C. 中国人慎(shèn)终追远,讲究家风传承,是为旌表前贤、构建自身、警策后人,这是传统文化的精髓(suí);而攀附权贵、篡改家谱、冒认阔祖宗,则是传统文化的糟粕。
D. 习总书记有关“功成不必在我”与“功成必定有我”的论述高屋建瓴(líng)、振聋发聩,充满哲学思辩,为党员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发展观、名利观确立了标杆(gān)。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音形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和字形的识记,也要注意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A项,正确。
B项,“靓丽”中的“靓”错误,应改作“亮”。“亮丽”指明亮、美丽或美好、优美,现在多用于物。靓丽”指漂亮,美丽,现在一般用于人,多指年轻女性。根据语境,指物,应该用“亮丽”
C项,“精髓(suí)”中的“髓(suí)”读音错误,应读作“髓(suǐ)”。
D项,“思辩”中的“辩”错误,应改作“辨”。
故选A。
【点睛】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字。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些道理都是社会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基础常识。常识一旦被忽略,就会滋生问题。[乙]“钱多、活少、离家近”,现在不少毕业生如此刻画内心最渴望的工作状态,抛去玩笑成分,应该说,这样的诉求背离了社会分配原则,凸显了大学生畸形的求职心态。
在正常社会秩序下,如果大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初,便希望寻找捷径“躺着把钱挣了”,只能是痴人说梦。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没经过多少正规考查程序,很容易让人入职,而且附加各种诱人的收入承诺和发展机会,[丙]那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一些警惕和求证:为什么天上会掉馅饼?这个公司是否正规、招聘人员是否靠谱……但现在,许多大学生缺少常识、急功近利,丧失了辨别是非曲直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可悲地走上了别人设下的圈套。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滋生 B. 考查 C. 而且 D. 急功近利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B 3. C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能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A项,滋生:意思是繁殖,生育。使用正确。
B项,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侧重考核、检查;考察:意为实地观察调查或细致深刻地观察,侧重观察了解,此处指实地考察,且与“程序”搭配,用“考察”合适。B错误。
C项,而且:表示进一步。使用正确。
D项,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使用正确。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C项,丙处:“那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一些警惕和求证:为什么天上会掉馅饼?这个公司是否正规、招聘人员是否靠谱”,因为冒号后面内容仅关联“求证”,是行文中解释说明“求证”内容的语句,应用破折号标明,冒号改为破折号,否则语法上还应该是并列词语警戒的内容,其实与“警戒关联不大”,破折号紧邻解释的词语,用在此处比较合适。C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耐克公司高级副总裁肖恩·欧哈伦表示,打贸易战不会有赢家,美国单方面行动必将产生负面后果,不仅有损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利益,也会损害中方利益。
B. 外卖小哥雷海为13年来刻苦读诗、背诗,最终完成了他人生中最美的经历——站在央视的舞台上,参与这场诗词的盛宴,并成为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
C. 针对美国媒体报道中国首次在南沙群岛部署导弹系统,中国国防部回应称,这是维护中国主权和安全的需要,也是主权国家享有的当然权利,有关部署不针对任何国家。
D. 网络数字证书项目推广的思路是:通过政府部门的引导,建立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体系,确立组织机构数字证书的地位,协调税务、社保等主要应用部门,实现“一证通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A项,不合逻辑,“不仅有损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利益,也会损害中方利益”分句间的递进关系颠倒,需要前后调整过来。A错误。
B项,搭配不当,“完成”与“经历”搭配不当,“完成”改为“换来”。B错误。
C项,介词宾语残缺,“导弹系统”后加“的情况”。C错误。
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下面是某校举行读书报告会向王老师发出的邀请函,正文部分在表达上存在三处问题,请找出并修改。
尊敬的王老师: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莘莘学子的语文素养,推动经典阅读活动深入开展,营造“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良好氛围,兹定于5月8日下午3:00-5:00在教学楼二楼西报告厅举行“我与经典”读书报告会,诚挚地邀请您务必参加,届时恭请您息顾指导。
XX中学学生会
2018年4月26日
(1)必须删除的词语是
(2) 改为
(3) 改为
【答案】(1)广大(或“莘莘”)(2)“务必”改为“拔冗”(或“在百忙中”)(3)“惠顾”改为“光临”(或“莅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这是一则邀请函,注意书面的语体要求,同时注意礼貌,“广大”和“莘莘”重复;“务必”语气生硬,改为“拔冗”;“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不和语境,改为“光临”。
6.补白,指填补空白,主要用来填充报纸或期刊的空白的短文。请观察画面内容,以“二十年匆匆而过,我长大了,奶奶啊,您却老了”为开头进行补白。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感情饱满,语言连贯、生动,不少于80字。
二十年匆匆而过,我长大了,奶奶啊,您却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二十年,回忆不曾离开,您用小小的童车推着我童真的笑颜,推着我无忧的童年。二十年,您身后的小树早已枝繁如伞,而您却已华发苍颜。如今,奶奶,我愿用我的青春年华,推出您安康的晚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査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两张照片摄于同一地点,表达了时间流逝,物是人非之感。观察两张照片,地点相同,不同的是人与景:孙子长大成人,奶奶白发苍苍,小树枝繁叶茂。续写的话从孙子的角度考虑,需表达对奶奶的感激与照顾之情。考生作答时,注意突显主题,注意字数限制。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制定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其中提到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
到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示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智能社会建设。
到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摘编自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材料二
2018年6月8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在回答“《行动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何举措”的问题时,相关负责人说: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此外,还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科建设,构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鼓励、支持高校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
材料三
6月10日,在江汉大学举行的高校招生咨询会上,人工智能成为了家长和考生最关注的专业之一,多数家长们看好它的就业和薪资前景。
长江日报记者发现,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教育部在汉高校在设置此类专业时非常积极主动。在湖北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里,除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双一流高校全部“集体上线”。
省属高校中,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作为市属高校的江汉大学围绕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双一流高校建设需要,增加了大数据、智能制造专业方向;武汉商学院去年成立了湖北省首个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
部分民办高校也十分敏感,武昌理工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武昌首义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那么,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张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一定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时一定要打牢基础。江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程辉也持同一观点。他认为低年级的大学生首先要学好数学、计算机这些基础学科知识,到高年级再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实践。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杨维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可以结合项目进行培养。
——摘编自2018年6月12号《长江日报》
7. 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0年时,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基本完成,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B. 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成效显著,并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C. 2030年,中国要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高校在技术和人才方面,要发挥核心力量作用。
D. 该目标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提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凸显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计划得以顺利实施,那么,2030年,高校将成为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我国也因此而走在了创新型国家的前列。
B. 高校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开放人工智能教学、科研资源,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科普工作。
C.
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与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前景有关,同时,跟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有关。
D. 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一定要打牢基础,所以,专家们并不建议在大学低年级就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
9. 教育部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答案】7. A 8. C
9. ①学科建设方面:支持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建设;②专业建设方面:研究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③教材建设方面:推动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的转化;④人才培养力度方面: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⑤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到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文中说的是“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注意“推动”二字,选项把未然变成已然。故选A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我国也因此而走在了创新型国家的前列”错误,文中说的是“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文中说的是“提供……保障”。B项,“高校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错误,这一说法张冠李戴,从材料二来看,不是“高校”努力构建,构建的主体是“教育部”。D项,“专家并不建议在大学低年级就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错误,这一说法于文中无据。故选C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筛选的要求,如本题“教育部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这就明确了筛选信息的区域,即在材料二中。仔细阅读材料二内容,可以从中筛选出“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还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鼓励、支持高校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科普工作”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条概括教育部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
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女儿树
郭荷香
①女儿出生后,老公照例到娘家报喜。
②在老家,报喜是大有规矩的:孩子出生后,女婿首要的任务是到娘家报喜,喜品不多不少四件。生儿子的话,喜品中就一定不能少了红蛋;生女儿,便将红蛋换成碗口大小的芝麻饼,饼子用红纸包上或者将红纸用水浸湿,挤出红水点在饼子的中央。女婿到后,不用开口,娘家的人也不问,打开喜品一看便知道该如何贺喜。
③老公一点规矩都不懂,胡乱买了几样东西就上我父母家去了。我父亲把喜品瞥了又瞥,既没有看到红蛋,也没有看到喜饼,辨不出到底是得了外孙还是外孙女,便将烟袋锅子在椅子脚上磕得山响。
④母亲坐在灶门口,一把又一把地添柴火,说:“我们农村人说‘会生儿的先生女,生女帮着引小的’,你们现在只能生一个,不用引小的,生儿子……”话没有说完,老公连忙告知:“女儿,我们生的是女儿……”
⑤吃过饭,母亲扛着一把锄头上山了。老公走的时候,她还没有回来。老公以为她是不喜欢孙女躲开了,我知道她其实是去栽女儿树了。
⑥老屋右边的山坡上是一片泡桐树林。硕大的叶子如伞如盖,层层叠叠,密密匝匝,在阳光下叶子的细细绒毛染上一层金色,好像一团团绿绒毛娃娃在风中招摇。
⑦在老家,每出生一个女儿,大人都会种上几棵泡桐,为将来女儿出嫁开始筹备嫁妆。这些泡桐在我们当地就类似于绍兴的女儿红,所以我也把这些泡桐称之为“女儿树”。
⑧泡桐树生长速度极快,每过一年都会向上窜上一大截,等到它长到三五米高时,大人就锯掉它的顶,不再让它向上长而是让它长粗。
⑨这时,哪棵树打衣箱,哪棵树做衣柜,哪棵树做桌椅做盆,大人们都一一计算好了。泡桐的树板洁白细腻,又非常轻,打出来的嫁妆刷上红彤彤的油漆,精巧而又喜庆。女儿出嫁那天,抬出去的台数越多,娘家人越风光。
⑩小时候,最热闹最受追捧的莫过于看“新姑娘”了。老家对河是一条官道,我们经常会听见唢呐在河对岸吹出高亢的曲子,然后从山坳中转出一支长长的送亲队伍,红红绿绿的,在阳光下的山水中生辉。
⑪河的这边,每家每户的门洞里一定会有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蜂拥而出,穿着缀满补丁的破旧衣衫,光着脚丫顺着送亲队伍行进的方向边跑边喊:“快来呀,看新姑娘啦,看新姑娘啦!”于是,人越聚越多哪个是新娘子,哪个是媒婆,哪些是送亲客,哪些是接亲客……叽叽喳喳,争执不休地有大姑娘、新媳妇、老太婆。一会儿,人们又细数着新娘有“几台几担”的嫁妆,几口箱、几个柜、几床花被……这时,所有的女孩子都开始做从对岸官道走过的梦。
⑫我姐姐就是做梦的大姑娘之一。姐姐有一对好看的酒窝和一双乌黑的大辫子,常常在样板戏的舞台上跃动。她还会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戴上顶针用兰花指的指尖捏着瓷碟边敲边舞边唱:“手拿碟儿敲起来……”
⑬每到过年时,团年饭后,姐姐总是组织我和妹妹拿出各自最好最新的衣服换上,然后跑到属于自己的泡桐树下去“摇泡桐”:“泡桐树,我的娘,你长粗,我长(zhǎng)长(cháng)……”我们使出浑身力气一边摇着树干,一边唱着母亲教我们的歌谣。姐姐的树已经粗得快抱不下了,更是摇不动了,她每次都让我们三个妹妹一起帮她抱住使劲摇。那时,我看见姐姐大辫子在风中飞舞,烈烈生风;会笑的眼睛里有光,如泡桐上晶莹的露珠。
⑭我不知道绍兴的女儿红在地下窖藏那么多年,长大的女儿们是不是真的在出嫁时都喝了它。反正我家的这些泡桐后来几乎都没有派上用场。
⑮姐姐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十八岁,只留下属于她的那片落了又绿绿了又落的泡桐在风雨中。
⑯我和妹妹们后来也都远走他乡,不可能抬着泡桐嫁妆满世界漂泊。
⑰我们的女儿树依旧在老屋角的风中飒飒作响。
⑱如今,母亲又固执地在我们的泡桐园栽上了几棵小小的女儿树。我的女儿长大以后还能否记得在那偏远的乡村还有几棵属于她的女儿树呢?
(《散文百家》2018年第三期,有删改)
10. 概括加点词语体现的人物心理。
(1)瞥了又瞥:_____________
(2)磕得山响: ____________
11.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2. 文中描写“看‘新姑娘'”出嫁情景,有何作用?
13. 试简要分析“女儿树”的多重意蕴。
【答案】10. (1). 父亲充满期待、疑惑(茫然)。 (2). 父亲感到焦急、恼火。
11. ①运用比喻修辞,将树叶比作伞盖和毛娃娃,生动形象地写出泡桐树生机盎然。②多处使用叠词,用层层叠叠、细细等叠词,突出了树叶的浓密。③对老屋泡桐树林的描写,引起下文,并与后文姐姐去世、我和妹妹们远离家乡形成对比,表现深切的怀念。④“染上”刻画静态的树叶,“招摇”表现动态变化,化静为动,表现女儿树的蓬勃生机。
12. ①以传统习俗入篇,重现出嫁场景,丰富文章内容,增添阅读趣味。②(内容上)高亢的曲子、红红绿绿的队伍表现姑娘出嫁的欢快、热闹,与姐妹们远离家乡、只留下女儿树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对传统习俗的深层思考。③(结构上)承接上文女儿树用作嫁妆的表述,并以热闹的结婚场景,引发下文对姐姐做梦、摇泡桐的描写。
13. ①女儿树被用来制作嫁妆,是父母荣耀、家庭颜面的象征。②女儿树既是女儿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父母对女儿的爱的载体。③作者对女儿树念念不忘,表现对亲人和家乡的牵挂,同时表达了对传统民俗逐渐远逝的隐忧。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重要词句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抓住人物的具体动作进行把握。“瞥了又瞥”是因为丈夫不懂报喜的规矩,父亲看不到是男孩还是女孩,内心是十分的茫然;“磕得山响”将父亲焦急、恼火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赏析的基本能力。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在阳光下叶子的细细绒毛染上一层金色,好像一团团绿绒毛娃娃在风中招摇”这里将“树叶”比作“伞盖”和“毛娃娃”,形象生动写出了泡桐树生长的态势;“层层叠叠,密密匝匝”这是一些叠词,展现出树叶浓密的特点;这一段含义极为深刻,鲜明展示出泡桐树与日后无法展现出其功效进行对比,突出一种深切的怀念,展现出对去世姐姐的怀念。“染上”增强树叶的静态之感;“招摇”展现出女儿树的动态感,鲜明突出女儿树的蓬勃生机的特点。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情节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原文进行具体分析,文中“看‘新姑娘’”出嫁情景,展现出传统习俗的厚重感,使得文本内容更为丰富,展现出文本的趣味性,“我们经常会听见唢呐在河对岸吹出高亢的曲子,然后从山坳中转出一支长长的送亲队伍,红红绿绿的,在阳光下的山水中生辉”展现出高亢热闹的生活场景,与妹妹们远走他乡,姐姐英年早逝形成对比,突出传统文化习俗逝去的一种深思,同时这部分情节为下文梦幻破灭埋下伏笔。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标题的作用分析的基本能力。文章标题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答题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对照选取,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可。“女儿树”是做嫁妆的体现,象征着母家的荣耀与颜面,展现出对女儿们美好生活的向往,“女儿树”也突出的是父母对女儿的一种爱,极其鲜明展现出作者对女儿树这种文化内涵的隐忧,突出民间传统习俗渐渐远去的忧虑之思。
【点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选择标题作为探究点是命题者的偏好。常见的探究方式有三种:一是侧重标题内容的意蕴探究,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的联系,或就一个角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
三、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
其于兵械尤所重,故云“望敌知吉凶,闻声效胜负”,百王不易之道也。
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阻,救危殆。自含齿戴角之兽见犯则校,而况于人怀好恶喜怒之气?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螫加,情性之理也。
昔黄帝有涿鹿之战,以定火灾;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成汤有南巢之伐,以殄夏乱。递兴递废,胜者用事,所受于天也。
自是之后,名士迭兴,晋用咎犯,而齐用王子,吴用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兼列邦土,虽不及三代之诰誓,然身宠君尊,当世显扬,可不谓荣焉?岂与世儒暗于大较,不权轻重,猥云德化,不当用兵,大至君辱失守,小乃侵犯削弱,遂执不移等哉!故教笞不可废于家,刑罚不可捐于国,诛罚不可偃于天下,用之有巧拙,行之有逆顺耳。
夏桀、殷纣手搏豺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百战克胜,诸侯慑服,权非轻也。秦二世宿军无用之地,连兵于边陲,力非弱也;结怨匈奴,絓祸于越,势非寡也。及其威尽势极,闾巷之人为敌国,咎生穷武之不知足,甘得之心不息也。
高祖有天下,三边外畔;大国之王虽称蕃辅,臣节未尽。会高祖厌苦军事,亦有萧、张之谋,故偃武一休息,羁縻不备。
历至孝文即位,将军陈武等议曰:“南越、朝鲜自全秦时内属为臣子,后且拥兵阻阨,选蠕观望。高祖时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今陛下仁惠抚百姓,恩泽加海内,宜及士民乐用,征讨逆党,以一封疆。”孝文曰:“朕能任衣冠,念不到此。会吕氏之乱,功臣宗室共不羞耻,误居正位,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且兵凶器,虽克所愿,动亦秏病,谓百姓远方何?又先帝知劳民不可烦,故不以为意。朕岂自谓能?今匈奴内侵,军吏无功,边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为动心伤痛,无日忘之。今未能销距,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且无议军。”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太史公曰:文帝时,会天下新去汤火,人民乐业,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游敖嬉戏如小儿状。孔子所称有德君子者邪!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律书》)
14.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卒伯诸侯,兼列邦土 伯:称霸
B. 遂执不移等哉 等:同样
C. 刑罚不可捐於国 捐:捐献
D. 朕常为动心伤痛 动心:不安
15. 下列各组词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螯加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 大至君辱失守,小乃侵犯削弱 乃有所不得已也
C. 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孔子所称有德君子者邪 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6.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帝王制定事则,建立法度,确定万物的度数和准则,一切都遵照六律,六律是万事万物的根本。
B.
不可挽救的世儒不明大势,不权轻重,强调不用武力,结果国家削弱,甚至君亲受辱,国土失守。
C. 夏桀、殷纣、秦二世灭亡原因是贪婪之心不知停息;汉文帝因固守高祖“知劳民不可烦”的经验,贻误战机,未能统一疆土。
D. 司马迁认为文帝能顺应民意,使百姓安心生产,百姓安不思乱,汉文帝堪称孔子赞美的那种有德君子。
17. 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阻,救危殆。
(2)会高祖厌苦军事,亦有萧、张之谋,故偃武一休息,羁縻不备。
【答案】14. C 15. A 16. C
17. 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18. (1)军队,是圣人用来讨伐强暴,平定乱世,夷除险阻,挽救危险局面的。
(2)正赶上高祖(已经)为军事行动感到厌倦苦恼,也是(由于)有萧何、张良的计谋,所以决定停止武力征伐,专心休养生息,(采取笼络政策)对他们稍加约束,(使他们没有异心)而不加防备。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C项,“捐”解释为“捐献”有误,应解释为“舍弃、抛弃”,句子翻译为:国家不可抛弃刑罚。C错误。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使用。比较两个句子使用的虚词意义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从后面的句子入手,因为这些句子是我们在课文里学过的,我们了解它们的意义与用法,然后我们再看第一句文言文出现在文中哪个地方,再来比较两者意义用法是否一致。
A项,两个“则”都是表对举,可译为“就……就”。
B
项,第一个“乃”副词,表“就”;第二个“乃”,判断动词,“就是”。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
C项,第一个“因”介词,依照、顺着;第二个“因”,介词,通过、经由。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
D项,第一个“所”,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第二个“所”,助词,与“为”连用,表被动。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C项,“汉文帝因固守高祖‘知劳民不可烦’的经验,贻误战机,未能统一疆土”分析有误,由原文“又先帝知劳民不可烦,故不以为意。朕岂自谓能?今匈奴内侵,军吏无功,边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为动心伤痛,无日忘之。今未能销距,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且无议军”可知,汉文帝因固守高祖‘知劳民不可烦’的经验,他希望能坚守边防,派遣使者,缔盟结好,使北部边陲得到休息安宁而不是派兵去征讨南越和朝鲜。他这样做使得天下和平安乐了很长时间。C错误。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百姓无内外之徭”意思是百姓内外都无徭役,表意完整,应断句;“天下殷富”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在“天下”前与“富”后断句;“鸣鸡吠狗”与“烟火万里”是在叙述天下太平的景象,说的两个方面,应在“鸣鸡”“烟火”之前断句;“可谓”,一般用在一句话开始,意思是可称得上,在“可谓”前断句。综上这段话断句为“故 百 姓 无 内 外 之 徭/得 息 肩 于 田 亩/天 下 殷 富/粟 至 十 余 钱/鸣 鸡 吠 狗/烟 火 万 里/可 谓 和 乐 者 乎”。
这段话翻译为:所以百姓内外都无徭役,在田亩中使肩头得到休息(以致力于农事),致使天下殷实富足,一石粮食达到了只值十余文钱的价格,国内鸡鸣狗吠相闻,飘着炊烟的家户绵延万里,可以称得上是一片和平安乐的景象呀!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判断句;“兵”,军队;“所以”,用来……的(工具);“夷”,使……平。(2)“会”,恰逢;“苦”,苦于,为……所苦;“偃”,停止,偃息;“休息”,休养生息;“羁縻”,拘束,约束。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帝王掌握事态,建立法纪,对物品进行度量,确定准则,一概要承受六律控制,六律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呀。
六律对于兵家尤其重要,所以说“两军相遇望见敌阵上的云气、日晕就可以知道出师的吉凶,军中的太师应用律听到军声就能够占验交战的胜负”,这是无论哪一个君王都不能改变的法则。
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时,吹动音律探听声气,从孟春一直推算到季冬,和纣王的暴虐酷急相应是兼有很重的杀气,在五音中武王是崇尚军中和协士卒同心的宫音。同声气的事物互相依从,这是万物的自然现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军队,是圣人用来讨伐强暴势力、平定混乱的社会局面、铲除艰难险阻、挽救国家危亡局面的工具。连口含利齿头戴犄角的野兽受到外物的侵犯,尚且要与它角力抵抗,更何况人还怀抱有好恶喜怒的意气呢?喜欢就会产生爱心,愤怒就会施加暴力,这是情性中的自然道理。
从前黄帝发动了涿鹿地区的战斗,来平定五行中属火的灾难;颛顼摆布下对共工氏的战阵,来消除五行中属水的危害;成汤发动了使桀逃奔到南巢山去的攻伐,来灭绝夏代的暴乱。(动用武力)一个时期兴盛一个时期废弃,胜利的人掌管国家权力,他的权力是从上天那里接受下来的。
从此之后,有名的武士更迭兴起,晋国任用咎犯(狐偃,亦即胥臣),而齐国任用王子成父,吴国任用孙武,申明军事行动的规范,赏罚措施必守信用,终于称霸诸侯,兼并了列国的封土,虽说比不上三代时期由天子发布诰令誓命所给予的封赏,然而自身得到宠荣,国君受到尊重,在当世名声显扬,能说不荣耀吗?难道和社会上的儒生不明大法大理,不权衡利害得失,苟且地宣言道德教化,说不应当动用武力,大至君主受辱国家失守,小则受到侵犯国家削弱,仍然是固执己见不加变通的情况能够等同吗!所以家庭不能够废掉教鞭,国家不能够捐弃刑罚,天下不能够偃息诛伐,只是武力动用起来计谋上有巧妙笨拙,施行起来有顺从还是违反正义原则的不同罢了。
夏桀王、殷纣王能赤手空拳与豺狼搏斗,光脚追赶四匹马拉着的车,勇力并不弱;身经百战都能取得胜利,使得诸侯对他们恐惧服从,权势是不轻的。秦二世把军队驻扎在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在边界上连接着大量兵员,力量是不弱的;和匈奴结有深怨,被於越的祸患所碍,势力不算寡弱。等到他威权耗尽势力疲极,闾巷中的平民也成了相当于自己敌对国家一样的势力。罪过就是产生于他们穷兵黩武不知止足,嗜好贪婪之心永不停息。
高祖统一天下后,三方边境都有外族叛乱;诸侯大国的封王虽称为天子的屏藩辅佐,但他们并没有尽到做臣属的礼节。正赶上高祖(已经)为军事行动感到厌倦苦恼,也是由于有萧何、张良的计谋,所以决定停止武力征伐,专心休养生息,(采取笼络政策)对他们稍加约束,(使他们没有异心)而不加防备。
直到孝文帝即位,将军陈武等建议说:“南越、朝鲜自从秦朝统一时内属为臣子,后来又拥有军队据守在险要地带,时时想动身进取而密切观望。高祖时天下刚刚平定,人民刚刚得到一点安宁,没有能再次兴兵去讨伐他们。如今陛下以仁德、惠爱抚治百姓,恩泽及于整个天下,应该趁着士卒民众乐于为陛下所用的机会,讨伐叛逆的党徒,来统一疆土。”孝文帝说:“朕能够承担天子的重任,从来没有想到这些。赶上吕氏作乱,功臣和宗室共同认为让我登位不算是羞耻,阴差阳错使我得了皇帝的正位,我常战战兢兢,特别不安,唯恐国事不能有个好的终结。况且军事装备是凶恶的器械,虽然能够达到所设想的愿望,动用起来也是有耗费的弊病,又怎能避免得了百姓抛家离业远方征讨?先皇帝知道劳乏的百姓不可去烦扰,所以不能把动用军队作为一种意愿。我怎么可以自己逞强称能?如今匈奴入侵内地,军官士吏御敌没有功劳,边境上民众中的父子们扛着武器守候日子已经很长,我常常为此不安和伤痛,没有一天能够忘记。如今既不能销毁兵器,长守安定,但愿暂且坚守边防,远设斥候,派遣使者,缔盟结好,使北部边陲得到休息安宁,这样做的功劳就是很多了。暂且不可再议论动用军队的事了”。所以百姓内外都无徭役,在田亩中使肩头得到休息(以致力于农事),致使天下殷实富足,一石粮食达到了只值十余文钱的价格,国内鸡鸣狗吠相闻,飘着炊烟的家户绵延万里,可以称得上是一片和平安乐的景象呀!
太史公说:文帝时,赶上天下刚从水火中解脱出来,人民安心生产,顺着他们的意愿,能不受到战事扰乱,所以百姓都很安定。即便六七十岁的老翁也未曾到过集市之中,游玩嬉戏起来像个孩子一样。这就是孔子所称道的有德君子吧!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屯田词①
(唐)戴叔伦
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渐长天苦晴,土干确确②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注】①屯田:自汉代以后政府利用军人、农民或商人垦种荒地,征取收成作为军饷,称为“屯田”。屯田分为军屯、民屯和商屯。这里指民屯。隋以后,“屯田”又称为“营田”。②确确:土块坚硬的样子。
19. 本诗依次叙写了屯田农民种麦、_______、______的生活,反映了中唐时期人民悲惨命运。
20.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19. (1). 捕蝗 (2). 伐木
20. ①作者用以第三者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客观、冷静。②诗歌按照时间顺序,从春耕种麦、十月移屯到冬季草枯牛死,脉络分明,使读者印象深刻。③前面十二句详写屯田者春耕种麦,遭遇旱灾、蝗灾,被迫伐木,层层铺叙、渲染。④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这首诗叙事屯田农民的艰辛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屯田者生活艰辛的同情。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这首诗开头四句写一些驻屯兵在戈壁滩上春耕种麦,老的少的都欢欢喜喜。可是等到麦苗渐长,天却不下雨,以致土地干燥得无法下锄。以下四句写种榖子的地方。庄稼没有熟,就闹了蝗灾,所有的青苗都被蝗虫吃尽,只留下满地桔茎。于是出动全体老小去驱捕蝗虫,好容易把蝗虫赶走,回到自己的屋子里,空洞洞地无衣无食。禾是榖物的总称,小米、玉米、高粱、稻都称为禾,不过此处肯定不会是水稻。以下四句叙述这些驻屯兵到了冬季,没有粮食,只好移屯到靠近城市的地方。应该是生活得好些了,谁知又被长官派去南山中伐木。于是驾着牛车进山去,在霜重草枯的严寒气候里,牛都冻死了,人的命运可想而知。以上共十二句,四句一绝,每绝描写屯田兵士的一种艰辛的生活面。于是用两句来做结束:边疆上的驻屯军历尽种种艰辛,何人知道?仰望南天,有家而归不得,只有眼泪簌簌地如雨水一般落下。“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凸显出农民种麦子的过程。“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写的是农民在捕捉蝗虫的操劳;“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突出农民伐木的艰辛。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诗歌特色,其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种特色的,最后写出运用这种特色有什么好处、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首诗歌以第三人的具体身份陈述客观事实依据,展现出具体的叙述背景,叙述角度别致,客观冷静,充满理性。在叙述具体事务的时候,突出时间顺序,先写种麦子,在紧接着写屯草,显得错落自然,层次清晰明了,诗歌中流露出内心的感受也是通过叙述来得出的,全诗饱含对农人艰辛的同情,突出生活的不易。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论语•里仁》)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21. 第一则材料中“适”“莫”分别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有人解释第三则材料“无友不如己者”一句中“如”为“比得上”,认为本句所表达的意思是“不要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你同意吗?结合第一则和第二则材料说说理由。
【答案】21. (1). 亲厚 (2). 淡漠
22. 示例一:不同意。1.第一则材料孔子强调与人交往要和义在一起,第二则材料提出与正直、诚信的人做朋友有益。(或提出不要与谄媚、虚伪、夸夸其谈的人作朋友)2.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孔子交友注重的是朋友的人格和精神追求,而非“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示例二:同意。1.“不要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强调不去结交忠信(德行)还不如自己的朋友,这是对君子德行上洁身自好的要求。2.与材料一材料二孔子交友看重朋友重义正直诚信等德行相符。
【解析】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将各个实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分析,材料一“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意思是“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所以“适”,意为亲近、厚待;“莫”,意思是疏远、冷淡。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有人解释材料三“无友不如己者”一句中“如”为“比得上”,认为本句所表达的意思是“不要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题目问我们对于这种说法是否同意,要求结合材料一二说说理由。本题具有开放性,作答时可以根据自己对材料一二的解读,先明确自己的看法、观点,然后结合自己对材料一二内容的理解进行论述。材料一强调“义”,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材料二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这里看出孔子交友注重的是品行和追求,答题时围绕自己的看法、观点进行论述即可。
2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答案】 (1). 不愤不启 (2). 不悱不发 (3). 满地黄花堆积 (4). 憔悴损 (5). 奈何取之尽锱铢 (6). 用之如泥沙 (7). 纵一苇之所如 (8). 凌万顷之茫然 (9). 出师未捷身先死 (10). 长使英雄泪满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悱”“憔悴”“损”“锱铢”“凌”“捷”“襟”。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四、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团不断拓展业务边界,从外卖、电影票、到酒店住宿,再到网约车服务。外界质疑美团的边界在哪里,美团则回应说,“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从而引发“核心”与“边界”的争论。
其实每个领域乃至个人内心,都有“核心”与“边界”。教育的核心是触发人向上生成,但是哪些该教,需要厘清教育的边界。人生既有占据核心的时刻,也有走向边缘的过程,幸福的核心是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
对于“核心”与“边界”,你还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核心与边界
“好花还需绿叶衬”,这是我们常听的。这是说一朵花的美还需要普通绿叶的衬托,说是“普通”,实则是一种宝贵的“边界”,试想,你的眼界中只有鲜花,你又怎知美呢?
我们常说“核心”,实际上就如万绿中的一点红,它本身并无多少优异,只是因为比较,所以显得出彩。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核心与边界互不相离,否则,任何一方都是边界,都是核心。
核心或许很强大,但它依旧需要边界,不单为了衬托,而为了更强大。人们心中的球王梅西,给他冠上“核心”之名,实是无可厚非,但是,他永远存在于场上十一人中,他永远不是单独称为核心,而是“团队核心”。一个团队中,有核心势必就有边界,训练时边界也许是那些技术稍逊一些的球员,他们更能突出核心的强大;在场上比赛时,边界也许是场地边界,再强大的核心也无法做到处处顾及,所以他需要队友,需要边界上的队友来扩大自己的核心范围。这很好理解,就如梅西再强大,在一支十一人的队伍面前他永远处于劣势,而不再是核心。
核心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的能力,更是因为他对边界的包容。脍灸人口的相声之所以说传至今,是因为捧、逗二人的配合,可以说逗笑的成份主要由逗哏发出,但是少了捧哏却总觉得孤零零的,趣味自然减少三分,因为欢乐是人与人之间的,需要有肯定、衬托的那一方。正如老话“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说。”捧、逗二人不因谁词多谁词少,只为欢乐,才使核心有了边界,欢声有了笑语。
核心需要格局,边界需要多元。核心往往是领导者的地位,这并不意味着核心作用和边界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只是核心需要看得远,边界需要做得细。茫茫大海上,何处才是出路,这是每个人都想知道的,而那位眺望的老船长必须明白何处是归宿,如何为这一船的生命负责。而那些身强力壮的水手,则需要心无旁鹜,扎紧麻绳,拉高帆布,跟随着老船长一同向前。核心与边界,实则是互相无可替代,因为合作才是二者的出路。
何者都是核心,何者都是边界,我们不能主观上认为谁高于谁,这个世界本就不停转动,我们不可能找出至上的那一方。存在都是有意义的,而所谓的核心与边界,只不过要教会我们合作,从核心看到边界,从边界中看到核心,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解析】
【详解】本题重点考查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材料看透、看全。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侧面”是指材料的内容层次,“角度”是指材料含意的出发点,“角度”包含在“侧面”之中。
审题:首先对“核心”与“边界”概念要正确理解、界定、辨析,这是论述的起点,重点在于厘定两个概念的关系。核心与边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事物的整体,议论时需要结合起来思考,在不同的题目中对照起来解读。用来讨论人际关系,可以解读为“自我中心意识”与“边界意识”,用来讨论法律与规则,核心可以解读为“法律的公平正义”,边界则是“法律里的人情考量”,用来讨论道德,核心可以解读为“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而边界就是“道德的底线”,每个人都不能触碰道德底线,踩过道德边界。因此,拿到材料,应先分析核心和边界分别对应材料中的什么内容,然后依据两者的关系来分析。接下来就是表明态度。核心和边界的关系无外乎几种:1.肯定两者。核心是根本,边界是对核心的拓展,我们要坚守核心(基础),不断拓展边界(外延),如面对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守住传统文化的根脉,让本国文化的基因渗透进每个国人的心中,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拓展文化的边界,让国际社会认可中国文化,学习中国文化。2.一肯定,一否定。核心是原则,边界是底线。如前面提到的道德问题,一定要坚守道德原则,丝毫不可触碰边界。3.否定两者。核心即中心,边界即界限,如前面提到的人际关系,个人中心意识与没有边界意识都是不可取的。也就是说审题时一定要注意紧扣两个关键词,写作时可以辩证而论,也可以平行并列,或者对比映照。论述类文章文体必须明确,写作中能体现鲜明的文体意识,文章需有明显的论证推理过程,逻辑思维清楚,而不是用叙述、抒情代替说理,不是用现象代替说理。核心即中心,打造核心意味着巩固原有优势,认知走向深度;边界即界限,打破边界意味着突破原有格局,开拓宽度。有核心,无边界,是一种大局意识。巩固核心,本身就是扩展边界。
立意:
(1)有了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开拓边界。
(2)只要核心始终明确,边界自然不断扩大。
(3)不断打破边界,才能更好地形成核心竞争力。
(4)核心的强大,需要专注与沉淀;边界的开拓,需要打破壁垒,勇于尝试。
(5)没有核心,随意越界只能惨淡收场;没有边界,固守核心最终被时代抛弃。
素材:
1.北齐后主天统初,袁聿修担任信州刺史,不扰民、不苛民,无为而治,他在信州三年,百姓基本忘记了啥叫偷盗、欺负人,地方上特太平。卸任还京时,全州百姓纷纷带来美酒与肉脯,哭着闹着要送给袁聿修,袁聿修只是停车随手喝一杯酒表示领情,然后让百姓回家。袁聿修的边界意识,可用“为民、清廉、务实”来概括。为民(赢得民望)、清廉(别人抓不到小辫子)、务实(权宜之计),这与北齐皇族及诸多臣子的“幼稚状态”形成鲜明对比。譬如文宣帝高洋,荒淫无道,残杀兄弟;后主高纬,把权杖当玩具送给了毫无理政之才的奶妈陆令萱……所谓边界,不难理解,国与国之间有界碑,人与人之间有安全距离,为人处事有临界点,又称底线、红线等,都叫边界。逾越边界,后果一般很严重。小孩子戏水玩火,那是因为不成熟,而成年人是应该知道“玩火必自焚”的道理的。
2. 由于许多父母缺乏自我意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不可能帮助孩子建立边界,相反,他们会严重地超越界限并践踏孩子的自我意识,最典型的,就是当孩子是私有财产,“我的一切将来都是你的”,“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因此孩子必须放弃自我听从父母的安排,而避免令父母伤心难过乃至雷霆大怒,或者父母越俎代庖什么都帮孩子做而把孩子变得低能。重建自我价值,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接受自己、肯定自己,这并不意味着接受并肯定自己的一切想法和言行,而是要分清世上有三种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和上天的事;做好自己的事,别管他人的事(除非他人寻求帮助而你力所能及),接受上天的决定。显然,还是要建立边界。只有建立了适当的边界,建立起独立人格,才会具有明确而诚实的价值观,懂得如何自爱自尊,从而做到言行一致、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否则很容易形成外表是教授内里是野兽的分裂人格。
3.丰子恺老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做的一文中写道:有许沙子铺在游戏场上,但这些沙子或粘附在行人的鞋子上被带走,或和泥土相混杂,一年后场上的沙子全然失去了踪影。但用袋来装沙,敌人的枪子弹炮一碰着这些沙袋,沙袋的抵抗力“比铁还大,比石更强”。枪弹就失去了火力。由此观之,一盘散沙,粒数尽管再多,终究是见风而散,不可收拾,而小小一个沙袋,却能抵御枪弹的肆虐,其天壤之别,就在于其是否具有凝聚力!凝聚力也就是一种团结力,它将沙子般小的物质凝聚一体,显出强大的抵抗力。但如果失去凝聚力,它始终还是一盘散沙,成不了气候。齐国有个人用网捕鸟,一天数十头巨鸟入网,由于巨鸟的力量大,就拖着网一起飞起了。齐人并不追,谓人曰:“群鸟无首,欲飞东西南北者皆有之,然困于一网,必将力竭而自坠也。”数日之后,果然在山下找到了那网精疲力竭的鸟群。没有凝聚力,就是一个字——散。那群鸟原本可以毫不费力地逃脱,但由于它们没有很好的凝聚力,心散了,力量自然也就散了,最终结局正如齐人所料。由此观之,凝聚力是多么的重要呀!但凝聚力要约束力作为基础,正如沙袋如果失去了装它的袋子仍有散沙。
4.
在改革中,企业需要有凝聚力,职工就必须加强约束力。上钢五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个强大的企业与全厂人员共同的目标,铁的纪律分不开,与厂方对工人施行“上班责任制”等合理的约束分不开。现在有的职工上班没有丝毫紧迫感,得过且过,这就是缺乏约束力的表现。没有了约束力,因此也就无所谓凝聚力,失去了凝聚力,企业怎么会提高效益呢?在国外,日本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国家。日本国土虽小,但日本人民却时时以国家兴旺发达为约束力,工作时常加班加点,埋头苦干。这种巨大的凝聚力使小国显示出意想不到的威力,位占世界先进国家之列。我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但从前中国的四万万人曾被称为“一盘散沙”,国土被列强掠夺。如今中国要跨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就必须增强凝聚力。亿万同胞在党的领导下凝聚为一个整体,中国必将崛起!
结构层次:作文紧紧围绕话题“核心与边界”写作,有思想、有层次、有逻辑的论述,把“核心与边界”的关系论述得清晰到位、用语准确,而且一气呵成,的确令人惊叹!开头引用好花需要绿叶配的名言来譬喻核心和边界的紧密关系。正文主体部分首先通过梅西的事例来论证“核心或许很强大,但它依旧需要边界,不单为了衬托,而为了更强大”。进而借用相声界捧哏的关系分析“核心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的能力,更是因为他对边界的包容”。最后结合船长和水手的合作来谈“核心需要格局,边界需要多元”。结尾照应题目,总结全文,行文自然严谨。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