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50 KB
  • 2021-06-09 发布

语文卷·2018届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2017-09)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邻水实验学校2017年秋高三(上)第一阶段检测 语 文 试 卷 ‎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 第I卷 阅读题 (75分) ‎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形象的五个维度 ‎ 从国家文化形象认知主体的角度而言,两类认知主体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一是“他者”,一是“自我”。一个国家在“他者”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吸引力;一个国家在“自我”民众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认同、文化凝聚力。“他者”对一个国家的文化认知,包括对一个国家民众自我文化意象的认知;一国民众对自我文化的认同,也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以各种各样“他者”眼中的文化观察作为反观自我的“镜子”。两类认知主体的存在及其同等重要性要求我们在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内外一体、整体联动。不论从哪类认知主体角度讲,要形成清晰的关于当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有五个维度需要我们同时关注。 ‎ ‎   一是根基。国家文化形象的客观依据是国家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实际,离开根基的建设,把国家文化形象塑造仅仅理解为一种设计、传播,便如同在花瓶中插进无根的花枝。文化建设的全力推进是奠定国家文化形象的坚实基础。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98%;互联网已经可以将文化信息送到村一级。这些数字折射着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进程。认清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当代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着的文化建设,这是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根基。 ‎ ‎   二是灵魂。文化形象的认知历程与文化体系的结构一致,以价值观为最深层的所在。只有真正深入到一个国家的文化核心即价值观,我们才能够穿越种种文化现象,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国家的精确的文化形象。中华文化有其深沉的价值追求,千百年来潜移默化地浸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追求发展进步的主旋律,也是当代中国追求的最基本的文化精神。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 ‎ 三是持守。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但对待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中国人曾经陷入迷茫。这里面既有一味埋头于历史的封闭自恋,也有对历史文化的轻视和不屑。中国人的许多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都与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当代中国对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正给以越来越多的尊重。优秀传统文化是流注于当下中华民族肌体中的精神血液,也是中华民族显著的精神标识。 ‎ 四是创新。不容否认,从中华文化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具有保守性的材料,但同时需要看到,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创新的传统。“变则通,通则久”的通变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意识,“刚健笃实”的实干品质等,都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创新精神的鲜明体现。正是这种传统的存在,使得中华文化能够突破保守性,不断超越,一路向前。认识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不能不聚焦创新这个时代性的主题;传播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也应当学会讲好当代中国创新与进步的故事。 ‎ 五是气度。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有过许多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正是在和世界不同文化体系的交流互动中,中华文化不断地丰富着自我,也为人类文明的进程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在国际舞台上,我们不断申明尊重文明多 样性的主张,强调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这些主张,表达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心声,也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化建设的积极实践。 ‎ ‎(节选自《人民日报》)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文化形象的形成要建立在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是建立国家文化形象的根基。 ‎ B.在当代中国,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灵魂是要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当前人们追求的文化精神。 ‎ C.对于当代国家文化形象的传播,国人要做的就是理论上的创新,要善于向世界讲述中国创新与进步的故事。 ‎ D.在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尊重其他文明的特点,学会与其他文明和谐共处。 ‎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为国家文化形象的认知主体,“他者”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而且对于国家文化形象的建设具有同等重要性。 ‎ B.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已建成了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98%,互联网也能传到村一级。 ‎ C.对于有着丰厚积淀的传统文化,国人的态度曾经是非常复杂的,有些人沉浸于其中不能自拔,也有些人对其非常地轻视与不屑。 ‎ D.中华文化不仅要发展还要创新,创新既表现在对中华文化本身的创新和发展上,也还表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学习、融合与创新上。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认为,要形成清晰的关于当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必须要从根基、灵魂、持守、创新、气度五个维度来进行思考与关注。 ‎ B.第四段举当代中国对孔子及儒家文化给以尊重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传统文化是我们认识当代中国及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维度。 ‎ C.最后一段在总结前文五个维度的中国文化形象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主张,即在和世界不同文化体系的交流中丰富自我。 ‎ D.“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古代格言的引用,为阐释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历来具有创新精神提供了实证。‎ ‎(二)(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 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 A.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B.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6.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念父之鳏且疾,七年不调,跬步不忍离左右。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 金主亮①修汴,已有南侵意。王纶还言敌恭顺和好汤思退再拜贺置边备不问。允文上疏言:“金必败盟,愿诏大臣豫思备御。”时三十年正月也。十月,借工部尚书充贺正使,允文见运粮造舟者多,辞归,亮曰:“我将看花洛阳。”允文还,奏所见及亮语,申言淮、海之备。‎ 九月,金主命李通为大都督,造浮梁于淮水上。金主自将,兵号百万,毡帐相望,钲鼓之声不绝。十月,自涡口渡淮。十一月壬申,金主率大军临采石。命允文往芜湖趣显忠②交权③军,且犒师采石,时权军犹在采石。允文至采石,权已去,显忠未来,敌骑充斥。我师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旁,皆权败兵也。允文谓坐待显忠则误国事,遂立招诸将,勉以忠义,众曰:“今既有主,请死战。”或曰:“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他人坏之,公任其咎乎?”允文叱之曰:“危及社稷,吾将安避?”时敌兵实四十万,马倍之,宋军才一万八千。允文乃命诸将列大阵不动,分戈船为五,其二并东西岸而行,其一驻中流,藏精兵待战,其二藏小港,备不测。部分甫毕,敌已大呼,这操小红旗麾数百艘绝江而来,瞬息,抵南岸者七十艘,直薄宋军,军小却。允文入阵中,士殊死战。大败之,僵尸凡四千余,杀万户二人,俘千户五人及生女真五百余人。以捷闻,犒将士。丁丑,复大战,焚其舟三百,始遁去,再以捷闻。乙未,亮为其下所杀。‎ 御史萧之敏劾允文,上过德寿宫,太上曰:“采石之功,之敏在何许?毋听其去。”上为出之敏,且书扇制诗以留之。允文言之敏端方,请如归以辟言路。上谓其言宽厚。淳熙元年薨。诏赠太傅,赐谥忠肃。‎ ‎(选自《宋史·卷三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二》,有删节)‎ ‎[注]①亮:金主完颜亮。②③显忠、权:李显忠和王权。‎ ‎7.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纶还言/敌恭顺和好/汤思退再拜贺/置边备不问。‎ B.王纶还/言敌恭顺和好/汤思退再拜贺/置边备不问。‎ C.王纶还/言敌恭顺和好汤思退/再拜贺/置边备不问。‎ D.王纶还言/敌恭顺和好汤思退/再拜贺/置边备不问。‎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丁”是遭逢、遇到之意,“忧”,居丧也,丁忧指遭逢居丧,丁母忧即母丧守孝。‎ B.工部为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工程营造、工匠、水利、屯田、交通等事务。‎ C.古代用十二天干配十地支按顺序组成60个单位来纪年纪月纪日,此处壬申乃纪日。‎ D.社稷指土地神和谷神,国君祭之以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人以社稷来指称国家。‎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虞允文事亲至孝。遭母忧哀毁骨立;顾念老父孤身一人且身有疾病,一直陪侍身边,置功名于不顾,父亲死后,才参加科举考试登进士第。‎ B.虞允文见微知著。他出使金朝,看到金人大量运输粮草,建造战舰,便预知金人即将南侵,立即上奏皇上,再次强调必须加强防御力量。‎ C.虞允文勇于担当。面对危及国家的严重局势,他挺身而出,不等受命,主动担当,鼓舞率领将士,精心谋划指挥,以少胜多,取得大捷。‎ D.虞允文宽厚善良。萧之敏上书弹劾虞允文,皇上要求大臣把萧之敏罢官赶走,虞允文不计前嫌,认为萧之敏品行端正,请求皇上召回他。‎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他人坏之,公任其咎乎?(5分)‎ ‎(2)允文言之敏端方,请如归以辟言路。(5分)‎ (二)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叶义问,字审言,严州寿昌人。建炎初,登进士第。调临安府司理参军。范宗尹为相,义问与沈长卿等疏其奸。为饶州教授,摄郡。岁旱,以便宜发官仓赈民,提刑黄敦书劾之,诏勿问。前枢密徐俯门僧犯罪,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 知江宁县。召秦桧所亲役,同僚不可,义问曰:“释是则何以服他人。”卒役之。通判江州。豫章守张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宗元道九江,常先檄义问拘其舟,义问投檄曰:“吾宁得罪,不为不祥。”常先白桧,罢去。‎ 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枢密汤鹏举效桧所为。植其党周方崇、李度,置籍台谏,锄异己者。义问累章劾鹏举,有“一桧死一桧生”之语,并方崇等皆罢之。又言:“凡择将遇一阙,令枢密院具三名取上旨,则军政尽出掌握。”‎ 上闻金有犯边意,遣义问奉使觇之,还奏:“彼造舟船,备嚣械,其用心必有所在,宜屯驻沿海要害备之。”会主亮果南侵。命视师,义问素不习军旅。至镇江,闻瓜洲官军与敌相持,大失措,乃役民掘沙沟,植木枝为鹿角御敌,一夕潮生,沙沟平,木枝尽去。会建康留守张焘遣人告急,义问乃遵陆,云往建康催发军,市人皆媟骂之。又闻敌据瓜洲,采石兵甚众,复欲还镇江,诸军喧沸曰:“不可回矣,回则有不测。”遂趋建康。已而金主亮被弑,师退,义问还朝,力请退,遂罢。‎ 隆兴元年,中丞辛次膺论义问“顷护诸将几败事,且以官私其亲”。谪饶州。乾道元年,诏自便。六年卒,年七十三。 ‎ ‎(选自《宋史·叶义问传》,有删减)‎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B.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C.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D.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 B.教授,文中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与现在的“教授”不相同。‎ C.建康,即今天的南京,是吴、东晋、宋、齐、梁、陈等王朝都城,它还有石头城、金陵等名称。‎ D.弑,古时候指臣子杀君主、部下杀上级、子女杀父母、奸臣杀忠臣。‎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叶义问为官正直,关爱百姓。任职期间,敢于向皇帝奏明宰相范宗尹做的不法之事;旱灾之年,又以便宜的价格发售粮食,救济百姓。‎ B.叶义问不畏权贵,坚守道义。对于秦桧的亲友,他同等看待,令他们正常服役;受命拦截张宗元的船只,他却说宁可领罪也不做坏事。‎ C.叶义问关心朝政,尽心奉主。他发现汤鹏举仿效秦桧结党营私,便上奏皇帝,弹劾汤鹏举;又提议皇帝改进选将方式,掌牢军政大权。‎ D.叶义问不熟战事,治军无方。在其视察军队期间,了解敌情后惊慌失措,修筑无效防御工事;在军情紧急之时,竟决定撤退,遭到非议。‎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 ‎(2)豫章守张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E.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16.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表现了刘裕往昔居处的变迁。‎ ‎(2)《庄子·逍遥游》指出,“ ,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3)《爱莲说》中,作者以菊花与莲作对比,指出莲是花中君子,描写菊花的句子是:菊,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题(75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日本宇航机构负责人对中国的航天技术不以为然,事实上“长征”运载火箭已发射了100多次,而日本的主力火箭“H-2A”执行发射任务才不过13次。‎ ‎②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的著名主持人鲁豫,身材娇小,着装优雅,谈吐伶俐,如此玲珑剔透又如此咄咄逼人,与她面对面,你简直不可能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③戊戌变法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西方的教育体系也登堂入室,私塾成了布满历史尘蠹的老朽,科学成了新宠。‎ ‎④平时如有什么思考,应该及时地把它写出来,不能只是在口头上与人交谈,如果述而不作,时间一长,先前一些有价值的想法就会忘掉了。‎ ‎⑤那时他虽已被撤职罢官,但是“身在江湖,心悬魏阙”,仍心系国家大事,关注政局的变化。‎ ‎⑥二战爆发后,一直实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政府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1940年春天,多数下院议员都明确表示政府无能,首相应当辞职。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张伯伦惨遭失败。随后,丘吉尔临危受命,在困难时期挑起了国家的大梁。‎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洪崖洞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掐丝壶瓶、根雕作品、蜜蜡手串、内画鼻烟壶等多种工艺品,使人应接不暇,惊喜不已。‎ B. 昨天下午,王大爷突然晕倒在世贸天阶AJ旗舰店的大厅里,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旗舰店保安、在场顾客的救护下,王大爷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C.“挑战者号”机毁人亡的惨剧令人无比痛惜,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美国民众对航天飞机的热情,七成以上美国人认为应该继续航天飞机计划。‎ D.我真后悔,怎么为一时的意见不合,就和自己共过患难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古已有之的偶像崇拜现象,自近些年引进了“fans”的英文趣译,并用“粉丝”代之之后,便成为一个愈演愈烈的社会性现象。     ,     。     ,     ,     ,     ,都应有尽有。粉丝现象,已以其迅猛而强势的发展,成为当下文化领域里最引人注目的新动向。‎ ‎①从影视界到娱乐界,从体育界到文化界,从时尚界到读书界 ‎ ‎②一经正式应用,就遍地生根开花 ‎ ‎③好像“粉丝”这个词本身具有一种超强的魔力一般 ‎ ‎④从演艺明星到秀场新人,从著名作家到青春写手,从文化名嘴到网络红人。‎ ‎⑤而粉丝们追捧的偶像,也是五花八门。‎ ‎⑥几乎都有层出不穷的粉丝群体 ‎ A.③⑥②④⑤①    B.③②①⑥⑤④    C.⑤①④⑥②③    D.⑤⑥②④③① ‎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石材建筑非常费时,特别是① ,比如,科隆大教堂的修建跨越了六个世纪,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也修建了一百多年。与石材建筑相比,木材建筑易坏易朽,整体寿命不长。中西方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主要是受文化心态的影响。② ,石材质地坚硬,体现理性的追求和阳刚之美;中国人多选择木质作为建筑材料,木质自然柔韧,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在一些旅游团特别青睐的大学,每到旅游旺季,校园就成了“动物园”“人民公园”,学生成了“被参观”‎ 的对象。众多游客进入,给校园安全造成隐患,校方出台限制一切外来人员进入的规定,引发网民热议。‎ 材料二 故宫博物院馆长单霁翔说,为最大限度地开放文化资源,故宫除了采用分散参观人流,开放更多区域等措施,目前正在用新技术让国宝《清明上河图》动起来,观众走进模拟空间,就可穿越时光穿梭于北宋市井。‎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关于“公共资源的开放方式”的什么联想与思考?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C.原文中,“通变智慧”“自强意识”“实干品质”等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创新精神的鲜明体现”,由此可见创新不仅停留在理论上,也要表现在行动上。 ‎ ‎2.B.范围失当。原文“我们初步建成了”,选项表述“已经建成了”。 ‎ ‎3.C.全文为总分关系,最后一段不是对前文的总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A(“这些企业”的说法不准确,文中说“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所以并不是“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都具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的能力。)‎ ‎5.BE(A.“不在……而在”说法绝对;C.偷换概念,“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而非“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D.混淆条件,绝对化,材料一原文“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这里误用为充分条件“只要…… 就”。)‎ ‎6. 问题: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必答归纳,答满4点得2分)‎ 对策: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 ①从人入手,重塑人力基因,注重人才培养;②从理念入手,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超越世俗的成就动机;③大力倡导“工匠精神”。‎ ‎(答出两点既可,1 点1 分,共2分,言之成理既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7.(3分)B 8.(3分)C 9.(3分)D ‎10.(10分)翻译:‎ ‎(1)(5分)你是受命前来犒劳部队的,并没有受命督战,如有人告发你,你难道会任凭他们责难吗?‎ ‎(2)(5分)虞允文认为萧之敏品行端正,请求皇上将其召回宫中以广开言路。‎ 评分细则】(1)译出大意得3分,“坏”、“咎”各得1分。(2)译出大意得3分,“端方”、“辟”各得1分。‎ ‎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11.C 点睛: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 ‎12.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D项“奸臣杀忠臣”错,“弑”没有这种意思。‎ ‎13.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项“便宜”理解错误,不是“价格便宜”的意思。‎ ‎14.(1)叶义问按法律处置了他,徐俯本来打算举荐叶义问,非常生气,徐俯于是把推荐书 放在袖子里给了他。‎ ‎(2)豫章郡守张宗元得罪了秦桧,有人用流言中伤他,案件交到张常先那里。‎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义问”应该指叶义问,“俯”译为徐俯,“绳”译为处置,“举”译为举荐,“袖”译为放在袖子里。(2)“忤”译为得罪,“中”译为中伤,“以飞语”(状语后置句),“事下”译为案件交到。‎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15.B2分,E3分; B项,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E项,错在“至吴地烹鱼结”,作者还没有到达吴地,还在途中的船上。‎ ‎16.①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的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想之情。‎ ‎(事情1分,对“南来”的分析2分。意同即可。)‎ ‎②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 ‎(典故1分,答以“鲤鱼”代指“家书”或“鱼雁传书”的典故也可;分析2分。意同即可。)‎ 17. ‎(1)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花之隐逸者也 三、语言运用 ‎18B.①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这里应改“不以为意”。②玲珑剔透,正确。其形容的对象有两个,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形容人聪明伶俐。③把“登堂入室”误解为“进入”。④望文生义,“作”是创作的意思。“述而不作”是指只阐述前人的理论、演说,而自己并不提出新的见解。⑤身在江湖,心悬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属多义成语,正确。⑥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注意区别“临危授命”。‎ ‎19.A . B.固定搭配失当,应为在···下(或经···的救护)。C.谓语残缺,缺少与宾语呼应的谓语中心词。应为“继续实施···计划”。D.介词残缺。在“就”后面加“与”。“和”只是第四级句子结构中的介词,不可当第一级句子结构的介词用。‎ ‎20.B. 本题考查排序型语言连贯题。这是一个论述性语段,论述的核心话题是“粉丝”。开头提出话题,并指出它是“一个愈演愈烈的社会性现象”。试题给出的6个语句大致可分为两层意思,③②①⑥是对“粉丝”的广泛性进行阐述,⑤④是对粉丝追捧的偶像进行阐述。根据开头的表述可知,应该先说“粉丝”,再说“追捧对象”,③句提示“粉丝”本身有“魔力”,②①⑥三句有紧密的先后相承关系。⑤④先概述,后具体阐述。故不难选出答案。‎ ‎21.(6分)示例:①大教堂建筑工期很长②西方人多选择石材作为建筑材料③富有感性的韵味和阴柔之美。(答对第①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22.按照高考作文评分 ‎(一)文言文参考译文:‎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因为父亲的缘故入选做官。母亲因病不幸逝世后,虞允文因过度悲伤而身体极度虚弱。安葬母亲后,他整日在母亲墓旁哭泣。考虑到父亲一人鳏居且身体有病,虞允文七年没有调迁官职,不忍心离开他的父亲半步。父亲逝世后,绍兴二十三年,才考中进士。‎ 金主完颜亮开始修整汴京,呈现出南侵的意图。王纶从金朝返回后,报告说金人态度恭敬友好,没有丝毫战争迹象。汤思退再次去金国朝拜祝贺,对边境备战仍不闻不问。虞允文上奏疏说:“金人一定会撕毁盟约,希望陛下下诏令大臣们加强备战,做好防御准备。”‎ 当时正是绍兴三十年正月。十月,虞允文假借为工部尚书充任使金的贺正使,他看到金人大量运输粮草,建造战舰,便向金主告辞回去,完颜亮说:“我准备去洛阳观赏牡丹花。”虞允文回来后,将自己在金国见到的备战情况及完颜亮的言行立即上奏告知皇上,再次强调必须加强淮、海两地的防御力量。‎ 九月,金主完颜亮任命李通为大都督,在淮水上游建造浮桥。完颜亮亲自统率,号称雄兵百万,毡制帐篷一座连着一座,钲鼓声不绝于耳。十月,金军从涡口渡过淮河。十一月九日,完颜亮率大军到达采石附近。宋高宗命令虞允文前往芜湖催促李显忠接交王权的军队,并犒赏驻扎采石的宋军,当时王权的军队还驻在采石。虞允文到达采石时,王权已经离去,新帅李显忠还没有到任,敌人的骑兵已到达长江北岸,形势十分危急。将士们三五成群,卸除武装零星地坐在路旁,都是王权手下的败兵。虞允文考虑到坐以等待李显忠到来必将贻误国家大事,毅然招来诸将,勉励他们为国尽忠尽义,众将士回答:“现在既然有了统帅,我们愿意与金人决一死战。”有人问:“你是受命前来犒劳部队的,并没有受命督战,如有人告发你,你难道会任凭他们责难吗?”虞允文斥责他说:“现在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我怎么能逃避不管呢?”当时金实有士兵四十万,骑兵也超过宋军一倍,宋军总共才有士兵一万八千人。虞允文因此命令宋军将士排成大阵按兵不动,把战船分为五组,两组沿长江东西两岸并列航行,一组驻扎长江中流,隐蔽好精兵良将枕戈待战,另外两组藏在小港中,以备不测。虞允文刚刚部署完毕,敌军已经大声叫喊起来,完颜亮亲自摇着小红旗指挥数百艘战船横渡长江而来,眨眼之间,金军抵达长江南岸的船就达到七十艘,径直冲向为数不多力量单薄的宋军,宋军向后稍稍退却了一些。虞允文亲入战阵指挥,将士们不怕牺牲,与金军展开殊死搏斗。金军大败,杀死金兵四千多人,杀死万户长二人,俘虏千户长五人,活捉女真士兵五百多人。虞允文把捷报报告了皇上,并犒赏三军将士。十四日,两军再次展开激烈战斗,宋军焚烧敌船三百艘,金军被打得大败而逃,虞允文再次向皇上上报捷报。十一月二十七日,完颜亮被他的部下杀死。‎ 御史萧之敏上书弹劾虞允文,皇上去德寿宫拜见高宗,太上皇说:“采石大捷时,萧之敏在哪里?不要听从他的意见,将萧之敏罢官赶走。”孝宗因这件事罢黜萧之敏,并在折扇上题诗以挽留虞允文。虞允文认为萧之敏品行端正,请求皇上将其召回宫中以广开言路。孝宗深感他为人宽厚善良。淳熙元年,虞允文去世。下诏追赠虞允文为太傅,赐谥“忠肃”。‎ ‎ 文言文(二)‎ 叶义问,字审言,严州寿昌人。建炎初年,叶义问进士及第。调任临安府司理参军。范宗尹做宰相,叶义问和沈长卿等人上疏揭发他的恶行。任饶州教授,代理州事。当年旱灾,叶义问自行决定开官仓赈济百姓,提刑黄敦书弹劾他,皇帝下诏不再追究。从前的枢密史徐俯门下僧人犯罪,叶义问按法律处置了他,徐俯本来打算举荐叶义问.非常生气,徐俯于是把推荐书放在袖子里给了他。‎ 叶义问任江宁知县。召秦桧的亲友服役,同僚不同意,叶义问说:“不这样做,那又怎么能让别人心服。”最终令他们服役。任江纠通判。豫章郡守张宗元得罪了秦桧,有人用流言中伤他,案件交到张常先那里。张宗元路过九江,张常先发文书给叶义问,命他阻拦张宗元的船只,叶义问扔掉文书说:“我宁可领罪,也不做坏事。”张常先告诉秦桧,罢官而去。‎ 秦桧死后,汤思退推荐他,皇帝记起他曾弹劾范宗尹,召到朝廷。叶义问进言台谏官罢免任用权在皇帝,秦桧的亲友党羽应全部罢黜斥逐,因上言获罪者应当复官任职。提拔为殿中侍御史。枢密汤鹏举仿效秦桧的做法,树立他的党羽周方崇、李庚,安插在台谏部门,铲除不与自己同流合污的人。叶义问连续上奏章弹劾汤鹏举,有“一个秦桧死了一个秦桧还活着”的话,汤鹏举和方崇等人一齐被罢免。又进言:“凡是选择将领遇到一员空缺,命令枢密院开列三人的姓名听从皇帝的旨意,那么军政大权就都在皇帝掌握中了。”‎ 皇帝听说金人有侵犯边境的意图,派遣叶义问出使观察动静,回 来上奏:“他们在造战船,准备武器,他们一定是有目的的,应当驻军在沿海关键的地方防备他们。”‎ 金主完颜亮果然南下侵略。皇帝命令叶义问去视察部队,他平常不熟悉行军打仗。到达镇江,听说瓜洲官军和敌人相持不下,惊慌失措,就发动民夫挖掘沙沟,插树枝做鹿角栅防御敌人,一天晚上潮水上涨,沙沟荡平,树枝都漂走了。恰巧在建康留守的张焘遣人报告军情紧急,叶义问就由陆路撤退,说是到建康催促进兵,百姓都辱骂他。又听说敌人占据瓜洲,采石军队很多,又打算退回镇江。士兵们喧嚷吵闹说:“不能回去了,回去不知会发生什么事情。”就往建康行进。后来金主完颜亮被部下杀死,部队退回,叶义问回到朝廷,极力请求退职,就罢了官。‎ 隆兴元年,中丞辛次膺参劾叶义问“以前指挥诸将差一点误事,而且利用官位给自己亲友好处”。贬谪到饶州。乾道元年,皇帝下诏其可以任意居住。六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