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5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江苏省如皋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复学考
高一语文
0407
一、现代文阅读(21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所
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
的规范性质。乡土社会不是人治的杜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无法”并不影响
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
“礼治”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我们在旧小
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但残酷与否并
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机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
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
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在乡土社会
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
土重迁的。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代代如是的
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苦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
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
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了,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
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
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
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與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
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
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而自动形成的秩
- 2 -
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的服于威规罢了。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
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
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因为我们是礼治社会。
B. 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醋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合式的。
C. 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受拘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
D. 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先由普遍的看法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再次强调了礼治的特征。
B. 第二段举了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的事例,最终是为了证明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C. 文章引用“颜渊问仁”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礼不是靠外在权力来推行,而是人的主动服从。
D. 本文要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为了论证这一中心,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论证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靠传统来维持社会秩序,所以即便“无法”也并不意味着无序。
B. 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只要按照传统去做,生活就有可能过得安稳;反之就可能受挫。
C. 礼因为缺乏变化,只能在乡土社会发挥作用,而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其效力无从发挥。
D. 如果人们在教养中养成了对礼的敬畏感,就不会出现不好、不对,不合、不成的现象。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
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
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
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
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混淆概念,原文是“人们常
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C,“而是通
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错,原文是“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的服于威规
- 3 -
罢了”。D,“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说法太绝对,“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
序的”错,原文说“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
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
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
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
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 项“文
章多处运用对比论证法”错,不是很多处。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
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
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
本题 C 项强加因果,原文说“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
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①
[法]雨果
群众有等候观赏公开行刑的习惯,他们用观看刑台——一个十呎高的中空的水泥台
子——来消磨时间。从一个被人称作“梯子”的粗糙的石级,可以走到顶上的平台,台上有
一个平放着的橡木轮盘,人们把双手反绑的犯人绑在那个轮盘上,一个木头的轮轴藏在轮盘
中心,轮轴转动时,轮盘也跟着转动,这样便把犯人的脸连续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呈露着,这
就是所谓给犯人“示众”。
刽子手上场,一鞭接一鞭,接着是第三鞭,第四鞭,没完没了。轮盘不停地转动,皮鞭
不断象雨点般落在身上,很快就打出血来了。人们看见成千条血水在那驼子的黝黑的肩膀上
流淌,皮鞭在空中挥动时就把一些血珠溅到观众的身上。
成千种侮辱性的语句象雨点般落在他身上,场上处处都有人诅咒他,嘲笑他,向他叫骂,
向他投石子。
此时,有头骡子驮着一个教士穿过人群走来了,伽西莫多阴云密布的脸上明朗了一会儿。
- 4 -
他老远就瞥见骡子和教士,这可怜的犯人顿时和颜悦色起来,原来愤怒得紧绷的脸孔浮现出
一种奇怪的微笑,充满了难以形容的宽容、温柔和深情。随着教士越走越近,这笑容也就益发
清晰,越发分明,益发焕发了。这不幸的人迎候的仿佛是一位救星降临,可是等骡子走近耻辱
柱,骑骡的人能够看清犯人是谁时,教士立即低下眼睛,猛然折回,用踢马刺一踢,马上溜
掉了,仿佛怕丑八怪提出什么请求,急于要脱身似的,至于处在这样地步的的那个可怜虫致
敬也好,感激也好,他不在乎哩。
这个教士正是堂·克洛德·弗罗洛副主教。
伽西莫多的脸上又笼罩上了阴云,而且更加晦暗了,阴云中虽一时还夹杂着一丝笑容,
但那是辛酸的微笑、失望的微笑、无限悲哀的微笑。
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神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
水喝!”
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喝这个吧!”罗班普斯潘叫喊着,把一块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的脸上,“拿去
吧,恶汉!算我欠你的情哪!”
有个妇人把一块石子向他头上扔去:“这是给你在黑夜里用那些倒霉的钟警醒我们的教
训!”
“喂,小子!”一跛脚使劲拄着拐杖走到他跟前喊道,“你还在圣母院塔顶上咒骂我们
不?”
“这只碗给你去喝水!”一个男人把一个破瓦罐向他的胸脯扔去,“我老婆就是因为看
见你从她面前走过,才生下了一个两个脑袋的娃娃。”
“我的母猫生下了一只六只脚的小猫!”一个老妇把一块瓦片向他头上扔去,尖声嚷道。
“给水喝!”伽西莫多喘息着喊了三遍。
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
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他模糊地
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呢。何况这种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他
不是由于不幸耳聋,又由于被一位聋法官审问,才受到了惩处的吗?他十分相信她是来向他
报复的,也是向别人一样来打他的。
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石阶,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他真想把刑台打个粉碎,假若他
的独眼能够发出雷电,那波希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啦。
- 5 -
她一言不发地走进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
可怜人干裂的嘴边。
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
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这时他竟忘记了要喝水了,那埃及姑娘不耐烦地扁了扁小嘴,微笑着把水倒在伽西莫多
张着的嘴里,他一口气喝着,他显然是渴到极点了。
喝完水,那可怜人便要伸出嘿嘿的嘴,无疑是想吻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但那姑
娘有些疑惑,想起来前一晚上那件未遂的暴行,便像小孩害怕被野兽咬着似的,惊恐地把手
缩回去了。
于是那可怜人的聋子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她。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
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可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
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被感动了,大家拍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节选自雨果《巴黎圣母院》)
①注:故事的背景情节为:克洛德副主教垂涎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的美色,唆使养子伽西
莫多拦路劫持爱斯梅拉达,伽西莫多被官兵抓住,判鞭刑。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他指使卡西莫多夜劫爱斯梅拉达,在卡西莫多因
此受刑时却假装毫不关己。
B. 众人围攻咒骂这一场面描写表现了群众对伽西莫多劫持爱斯梅拉达这一行为的愤怒,同时
表现了群众的冷酷、刻薄。
C. 选文中对伽西莫多眼睛的第三次描写,表现了他因爱斯梅拉达无私救助而惊讶惭愧和感激
的心情,也表现了他对她的出现由惊讶到愤怒的心理变化。
D. 伽西莫多三次讨水喝无果,而爱斯梅拉达却取出水葫芦喂他喝水,伽西莫多的独眼里滚出
了眼泪,这一描写表现了爱斯梅拉达的善良、纯洁和宽容。
5. 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对伽西莫多受刑的刑台进行了工笔的描绘。它既是下文情节展开的环境,也是一幅社
会风俗画,同时写出那些“傻瓜们”——围观群众的无聊和庸俗。
B. 小说在大场面描写中,又有许多小场面描写,并且始终贯穿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伽西莫多
受刑的经过和表现,一是围观群众的表现和态度,一是作者的态度。
- 6 -
C. 在伽西莫多受刑时,群众嘲笑、辱骂他,在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时,群众发出由衷
的欢呼,这表明愚昧民众对这种行为的讽刺。
D. 小说用对比手法塑造了一组组人物形象。通过美和丑,善良和邪恶,崇高和卑下重重对比,
揭示了真、善、美的真谛。
6. 请探究小说结尾“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的内涵。
【答案】4. C 5. C
6. ①爱斯梅拉达给仇人喂水,博得观众的赞赏,并为之欢呼,侧面表现了爱斯梅拉达的人格
之美。②观众被感动而为此欢呼,说明他们没有丧失最基本的人性,爱斯梅拉达的举动唤醒
了人性中的良知。③观众的欢呼和他们先前的嘲笑、侮辱形成鲜明对比,观众前后反应的变
化体现了作者对人性之美(善)的呼唤。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
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
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 项,“……也表现了他对她的出现由惊讶到愤怒的心理变化”分析错误,文中对伽西莫多眼
睛的第二描写是表现了伽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的出现由惊讶到愤怒的心理变化,第三次描写
“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
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体现不出伽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的出现由惊讶到愤怒的心理变化,
是表现了他因爱斯梅拉达无私救助而惊讶惭愧和感激的心情。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
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
如本题“下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
项”,立足考查“对课文内容理解”,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
C 项,“表明愚昧民众对这种行为的讽刺”说法错误,应该是爱斯梅拉达的善举唤醒了民众内
心的良知。群众发出由衷的欢呼是群众对爱斯梅拉达善良行为的认可和赞美。
- 7 -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重要句子意蕴能力。属于探究能力考查,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
探索追寻。既然是探究题目,探究结论就应该是富有个性色彩的。学生在答题时,只要不脱
离文本,只要不是消极的,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视为正确答案。所以,做题时,一
定多角度考虑问题,要敢于陈述自己的见解。本题探究小说结尾“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
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的内涵。题干已经明确所要探究内涵的句子在文章的结尾。
“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是观众看到美丽的爱斯梅拉达
给自己的仇人加西莫多喂水作出的反应。在愚人节的第二天,加西莫多受副主教的指使去劫
持爱斯梅拉达,并因此受刑。在受刑时,加西莫多口渴难熬,愤怒地吼叫:“给我水喝!”在
人们无动于衷的哄笑声中,爱斯梅哈尔达走了出来,她把怀中的水葫芦温柔地送到犯人(也
是自己仇人)干裂的嘴边。于是人们看见加西莫多那一直干枯的眼睛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
那也许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流出的一滴泪水。眼前这么一个漂亮、纯洁、妩媚、纤弱的少女
这样垂怜于一个如此可怜而又难看和凶恶的人,无疑是一个动人的景象,而在绞台上,这个
景象更是卓绝的。在这种情况下观众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说明这
些观众没有丧失最基本的人性,内心还存在良知。而这良知是被爱斯梅拉达给自己仇人喂水
的举动唤醒的。人们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正是多爱斯梅拉达行为的赞美,同时也
侧面表现了爱斯梅拉达的善良。还有,人们此时看到爱斯梅拉达给加西莫多喂水的反应——
拍手欢呼,和之前加西莫多受刑罚时人们对加西莫多的嘲笑、谩骂、侮辱形成对比。人们的
前后行为产生如此大的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爱斯梅拉达的善良举动唤醒了人们的良知,观
众的前后行为变化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人性之美(善)的呼唤。
【点睛】创作意图是内隐的,但是有外在表征予以表现。它可以指向主题,可以指向人物,也
可以指向情节材料安排,还可以指向题目安排等。破解创作意图,是深层阅读和探究阅读的一
个重要体现。作者对小说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方式甚至表现手法的选择都是出于自己的
创作需要,或为了情节曲折动人,或为了人物形象丰富,或为了手法与众不同,当然最关键还应
该是有利于作品主题的表达,而主题的表达又和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关。因此在解答这-类
问题时,主要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①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情节波
澜起伏,还是出人意料?是戛然而止,还是水到渠成;②作者这样写对人物的塑造可以起到什么
样的作用?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还是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从表现主题方面思考, 作者
这样写是可以突出小说的主旨,还是可以使主题表达更进一步;④从时代背景考虑,当然这一
- 8 -
点需要考生对小说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或者小说本身能提供故事的相关背景,否则就
可能无从入手。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古诗词鉴赏(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
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
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7.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
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B.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
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C. 全词二十一句,通篇用赋体作法,铺张扬厉,对偶排比,堪称一篇词体的杭城赋。艺术构
思上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D. 这首词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
“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词中的运用,虽为
实写,但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8.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
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用的就是点染手法。
请举例加以说明。
【答案】7. D 8. 上阙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运
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 9 -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
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
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
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词中的运
用,虽为实写”中“为实写”说法错误,应该或为实写,或为虚指。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手法技巧能力。赏析诗词的手法技巧,首先指出诗词运用的手法技巧,
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词是如何运用该手法技巧的,最后指出诗词运用该手法技巧有什么
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题目是“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
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
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用的就是点染手法。请举例加以说明”。题目已经明确要赏析
的手法技巧是“点染”,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本词运用的点染手法。本词上片以“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一句总写杭州的全貌——形胜和繁华,是点,然后具体描进行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以及“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几句,
侧重描绘“繁华”;“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几句,侧重写“形胜”,是
染。“烟柳画桥”是说柳色如烟,彩桥如画。运用比喻手法写春日的柳树,像一片嫩绿的薄
薄的轻纱,掩映着一座座精美的桥梁。“风帘”,挡风的帘子。“翠幕”,绿色的帷幕。“参
差”,长短高低不齐,这里是形容城市房屋鳞次栉比,高矮不一。“十万人家”是说人烟稠
密。“市列珠玑”,是说市面上陈列着各种珍贵的物品。 “户盈罗绮”,是说家家户户盈箱
满柜的绫罗绸缎。“竟豪奢”是说人人竞夸精美的服饰,比赛豪华阔气。以上这些句子,作
者选取了画桥、翠幕、珠玑、绮罗等意象,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形容“三吴都会”的物阜
民丰。“云树”,“怒涛”,“天堑”三句,是写壮阔雄奇的钱塘江景色,高大茂密的树木,
护绕着江堤,堤外,奔腾的江水翻卷起狂波怒涛,真是一道宽阔险阻的天然屏障,是动景。
“云树”,形容树木的茂密高大,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绿色的云影,是静景。“霜雪”形容波
涛卷起的白色浪花。这几句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
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点睛】点染,本来是指书画家挥笔作书作画之后,画家即以此作为笔法——点染、设色,
继而文艺理论家引以概括词的此特表现手法,并将“点与染分开说,而引词以证之”。所谓
- 10 -
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惑、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渣染、
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
生动地把握。但必须强调的是,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或者说“点”
就是抽象的评点,是总写,“染”是具体的描述,是分述。
(二)课内文言文翻译(12 分)
9.翻译。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答案】(1)越过别国来把远地(郑国)当做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怎么要用灭掉郑国
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
(2)赵国给了和氏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池,理亏在秦国,衡量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而让
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但这五个人生于民间,从来没有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
又是什么缘故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
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
点的落实,如(1)中“越”,越过;“国”,指别的国家,其他国家;“以”,连词,相当
于“而”,表顺承;“鄙”,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2)中“予”,给;“曲”,理亏;“均”,比较,衡量;“之”,这;“宁”,宁可;“许”,
答应;“宁许以负秦曲”,宁可答应而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3)句中“编伍”,代指民
间;“素”,从来;“不闻诗书之训”,指没有受过诗书的教诲;“激昂大义”被大义激励;
“蹈”,踏上;“顾”,回头;“曷”,什么;“故”,缘故;“亦曷故哉”,又是什么缘
故呢。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4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雨霖铃》一词中描写词人与心爱之人分手时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11 -
(2)《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词人深
秋时节,登高临远,所看的壮美山水之景。
(6)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所附近低湿、荒凉自然环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执手相看泪眼 (2). 竟无语凝噎 (3). 此情可待成追忆 (4).
只是当时已惘然 (5). 扪参历井仰胁息 (6). 以手抚膺坐长叹 (7). 雕阑玉砌应
犹在 (8). 只是朱颜改 (9). 千里澄江似练 (10). 翠峰如簇 (11). 住近湓江
地低湿 (12). 黄芦苦竹绕宅生 (13). 匪女之为美 (14). 美人之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
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凝噎、惘、胁、膺、砌、澄、簇、湓、贻。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及名著阅读(本题共 12 小题,34 分)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词语的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12 -
A. 流涎.(xián) 攻讦.(jié) 枷锁 赊帐
B. 孱.(càn)头 趿.(tā)拉 国粹 糟粕
C. 户牖.(yǒu) 蹩.(bié)进 缔造 愧怍
D. 嫉(jí)恨 詈.(lì)骂 笞刑 蝉联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音字形辨析能力。解此类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
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形似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考生平时要注意常
见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字形。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
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词
语中加点字的读音、词语的字形有误的一组”,
A 项,“赊帐”应为“赊账”,意思是“把买卖的货款记在账上延期收付;赊欠”。
故选 A。
1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这番话不免罗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 不可。
(2)尼采就 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
发了疯。
(3)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
规律就 了。
(4)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动从来就不是单向的。文化冲撞中,并非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
的。由此可见,“全盘西化”之说不论对反对者或者提倡者来说,都是一种 的东西。
A. 睚眦必报 自诩 豁然贯通 虚假
B. 锱铢必较 自诩 豁然开朗 虚幻
C. 睚眦必报 号称 豁然贯通 虚假
D. 锱铢必较 号称 豁然开朗 虚幻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成语)的能力。词语运用中的常见错误有前后重
复、使用对象、适用范围和场合不恰当、望文生义、感情色彩不合语境、谦辞敬语误用、词
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不协调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分类积累,理解其
- 13 -
意义。做题时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
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1)句,睚眦必报:意思是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锱铢
必较:用来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此句和“报复”“心胸极狭窄”没有关系,选用成语“锱铢必较”,排除 AC 两项;
(2)句,自诩:自夸,书面用语。号称:以某名著称;宣称,扬言。此句意思是尼采就自夸
过自己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选用词语“自诩”,排除 D 项;
(3)句,豁然贯通: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豁然开朗:意思指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此处是
说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
律就被人们突然领悟了。选用成语“豁然开朗”;
(4)句,虚假:意思指的是假的;不可能存在的或者是不真实的人或事。虚幻:指虚假而不
真实的;虚假空幻。此处是说“全盘西化”之说不论对反对者或者提倡者来说,都是一种虚
假而不真实的东西。选用词语“虚幻”。
故选 B。
13.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
好。 。 , 。 , 。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①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②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
③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
④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⑤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A. ②③①⑤④
B. ④③①②⑤
C. ②⑤④③①
D. ④②⑤③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语意可分三层,第一层,“但是”承上句,指出“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 14 -
第二层③①两句进一步阐明为什么要“咬文嚼字”,第三层②⑤两句总结“咬文嚼字”的实
质意义。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14.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 言既遂.矣 遂:实现,顺遂 可以尽豫.游之乐 豫:享受
B.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为:给予 弦弦掩抑声声思. 思:悲
C. 逆.强秦之欢 逆:顺从 日月忽其不淹.兮 淹:停留
D. 填.然鼓之 填:敲击 暮去朝来颜色故. 故:旧,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
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无
误的一项”,
A 项,“可以尽豫游之乐”的意思是“,可以尽享出游的快乐”,所以“豫”的意思是“出游,
特指皇上秋日出巡”。
C 项,“逆强秦之欢”的意思是“触犯强大秦国对赵国的友好情感”,所以“逆”的意思是
“拂逆,触犯”。
D 项,“填然鼓之”的意思是“战鼓咚咚敲响”,所以“填”,拟声词,指鼓声。
故选 B。
15.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邻之.厚,君之薄也/又重之.以修能
B. 斧斤以.时入山村/以.手抚膺坐长叹
C. 君亲其.谓予何/吾其.还也
D. 顺风而.呼/弃甲曳兵而.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
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
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
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
- 15 -
题,
A 项,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代词,他;
B 项,以:介词,按照/以:介词,用;
C 项,其:副词,将,将要/其:语气副词,表商量,还是;
D 项,而:连词,表修饰/而:连词,表修饰。
故选 D。
1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B. 人皆得以隶.使之
C.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D. 吾得兄.事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
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
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
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
规律。本题,
A 项,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上前;
B 项,隶: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隶一样;
C 项,间:名词作状语,抄小路;
D 项,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故选 A。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全部为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为巡船所物色..
B. 行李..之往来 约为婚姻..
C.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D. 沛公居山东..时 大阉亦逡巡..畏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理解和判断能力。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
- 16 -
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
细区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
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平
时注意多积累。本题,
A 项,行为:古义,两个词,行,去一趟。为,是。今义,举止行动。物色:古义,搜寻。今
义,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B 项,行李:古义,使者。今义,出门携带的包裹或者箱子等。婚姻: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
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C 项,亲戚:古义,亲属,指父母兄弟。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及
成员。颜色:古义,脸色。今义,色彩;
D 项,山东:古义,崤山以东,泛指秦以外的六国。今义,山东省。逡巡:古义今义均为“迟
疑,犹豫不决”之意。
故选 D。
18.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
A. 恐年岁之不吾与 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
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
A 项,宾语前置句,“吾与”即“与吾”;
B 项,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
C 项,宾语前置句,“胡为”即“为胡”;
D 项,判断句,可翻译为: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都归附到你这里来了。
故选 D。
19.下列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B.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17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求考生熟悉常
用的修辞手法,知道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判断出是何种修辞。本题,
ABD 三项为比喻,C 项,为设问。故选 C。
2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 《论语》由孔子及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
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
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
现手法。
C. 风骚,是《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并称。“它们分别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
实主义发展的源头,对后世中国文学影响深远。
D. 《琵琶行》的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合称“元白”。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了解识记能力,文化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
作家作品、时代背景、文体知识、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
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
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
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文学常识的表述,无误的一项”,A 项,“《论语》由孔子及其
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说法错误,没有孔子,应为“《论语》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编
写而成”;C 项,分别对应错了,“它们分别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发展的源头”应
该为“它们分别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发展的源头”;D 项,“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
导者”说法错误,应该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故选 B。
21.根据《三国演义》情节,填人名,补足下面的歇后语。
(1)__________进曹营——一言不发。
(2)__________借荆州——有借无还。
- 18 -
【答案】 (1). 徐庶 (2). 刘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名著导读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课标》推荐的
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
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本题考查
考生对名著《三国演义》内容情节了解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对于要求阅读的作品能够通读。
阅读时还要了解识记相关的一些内容。本题要求根据《三国演义》情节,填人名,补足下面
的歇后语。
(1)根据提示“进曹营”“一言不发”推断出来所要填写的人名是“徐庶”。徐庶为刘备谋
士,辅佐刘备对抗曹操。曹操将徐母挟持到曹营,并假借徐母的名义写信召徐弃刘奔曹。徐
母以为他背叛刘备,怒恨而死。徐庶深感刘备知遇之恩,抄从此他在曹营对政事始终一言不
发。”
(2)根据提示“借荆州”“有借无还”推断出来所要填写的人名是“刘备”。当初孙刘联合
抗曹,以东吴力量为主,周瑜设计谋火烧赤壁大胜曹军,诸葛亮却趁机夺了荆州。东吴派人
来要,刘备听从诸葛亮建议,借口暂借荆州,等谋取西川以后就归还。但夺取西川以后,却
一直让关羽守护荆州,并无归还的意思。
22.《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袭人 (2). 晴雯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名著导读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课标》推荐的
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
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本题考查
考生对名著《红楼梦》内容情节了解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对于要求阅读的作品能够通读。阅
读时还要了解识记相关的一些内容。本题题目是“《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
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 ______、______。”
由提示语“小宝钗”“小黛玉”可知,此两处应填“袭人、晴雯”。历来红学家们都说:“晴
为黛影,袭乃钗副”的评论。袭人心地纯良,恪尽职守,她对人和气,处事稳重;晴雯的反
抗性很强,蔑视王夫人为笼络小丫头所施的小恩小惠,嘲讽向主子讨好邀宠的袭人,抄检大
观园时当众把王善保家的痛骂一顿。
- 19 -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有人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有人说:“人生如果走错了方向,停止就是进步。”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参考例文: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桃峰巍巍,祖厉汤汤。东山脚下,学府堂堂。兴教育贤的会宁中学留给我的,是感动,是震
憾,是一种莫名的心酸。
方方正正做人,圆圆满满做事,这便是会宁的学生。他们迎着曙光,伴着夕阳,早诵晚读。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想想我们,每天五点半,还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时,会宁的学子已经
遍布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书声琅琅,声音嘹亮。这便是差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想而
知,这差距有多大!
长在岩石间的树木总是特别苍劲,那是因为他们经历了许多风吹雨打,它们把这些都看作是
一次磨炼,忍过去,就没事了。
会宁地处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是个缺水、贫穷的地方,那儿零星的几点绿都朦着一层皱巴
巴的纱衣,尽管会宁县城的环境比以前好多了,会宁中学的条件也不错,但是,就如宏志班
的学子,其中 90%以上是生活在西部山区的农家子弟。贫困的境遇使他们在求学的路上倍尝
艰辛。“宏图报党恩,志远为国强”。这是宏志班的班训。从某种意义上说,贫穷是一笔财
富。压力和苦难的刺激,使他们振作,发奋自强的他们在高中学业刚刚开始,命运却悄然改
变。再看看我们,我们可曾有过改变家庭、改变自己人生前进道路的想法吗?有过,可以肯
定的说,我们都有过。但是,我们为这份理想付出过多少?我们又下了多大的决心?可能只
是一时的努力,短暂的坚持和一颗浮躁的心。我钦佩会宁学生的那份简单、执着,那份持之
以恒。
我所说的,并非哗从取宠,并非矫揉造作,我只想把最真实的会宁学生展现给大家,让大家
为会宁学生的刻苦而震憾。
会宁学生的书桌上,高达几十厘米的书本,少说也有二三十本,那绝不是做样子,摆给人看
- 20 -
的。他们上自习的安静,让我们误以为那天全校放假了,真的!静得只剩下我们的脚步声,
而他们的吃饭时间更令我们张口结舌,自炊灶房里的同学是自己做饭的,从做到吃再洗,前
后只用 20 分钟。即便是这样,他们也会在做饭时背英语单词。天哪!想想我们这时候都在干
什么?
当我们向会宁的学生讨教学习经验时,他们总是亲近的笑一笑,认真的回答我们的问题。在
他们眼中,从未有过任何的高傲、盛气凌人。他们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的贫穷而自卑,也不会
因为家庭优越而自傲。在起跑线上,他们一起携手,奔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离下自习只有半小时,但校园每一处能立足之地,都有他们背书的身影,旁若无人,心无二
用,心到、眼到、口到。我们没有发现站在一起闲聊的人,我们的心情,只能用震憾形容。
同学们!真正的学生该怎样学习,真正的刻苦勤奋是怎样的。我们该醒悟了!太多的欲望,太
多的匆忙,使我们奢侈地消磨了太多的时光!
我不禁为问他们学习经验的问题而感到惭愧,学习哪里有什么秘诀!他们靠得是扎扎实实、努
力奋斗!一分汗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会宁的学生知道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有时候,我们要面对的最大杀手是诱惑,因为它要
伤害的,是你的意志。 我们谁不向往学有所成?谁不憧憬美好的未来?但是,面对形形色色
的诱惑,我们软弱的意志便走向妥协,我们错误的选择了等,等下一分钟,等下一小时,等
明天……同学们,离我们高二级高考只剩下短短的 410 几天了,我们等不起了,再等,就真
的只剩后悔了。回想我们高一,大家有几印象?怎样过的?会宁的学子从高一开始,便有了
时间的紧迫感。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想到学习时,我们忍一忍,再多拿出一份勇气和信
心,不要只看旅途的艰苦,而要把希望的灯光点亮,去照见你所要想去的地方。
琅琅晨吟,孜孜暮读,循循善诱,谆谆教诲,贫瘠、荒凉的土地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会
宁学子留给了我们太多无以言说的感触。
该醒悟了!让我们找回自信!找回自己的理想。不要像童年的压岁钱,藏了又藏。在新的起
跑线上,让我们信心百倍的去追求!去奋斗!去拼博!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疏窗灯光,我们再埋头苦读一年多,一年之后,我们的人生会因我们的刻苦程度而分道扬镳。
当然,我所说的大家都明白,但请不要嗤之以鼻。我们要付诸行动!
让我们心中大声呐喊:我的大学,我来了!
这篇议论文正确地把握了材料的主旨,提炼出“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的观点,
审题、立论正确,文体选择恰当。围绕“兴教育贤的会宁中学留给我的,是感动,是震憾,
- 21 -
是一种莫名的心酸。”这个核心话题,从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从整体布局上看,文章“总——
分——总”的结构,完整严谨,过渡自然。从论证过程和方法上看,文章合理运用了例证、
引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据充足、论证有力。文章审题准确,感悟深刻,思维缜密,结构
严谨。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了三种观点:一是人一旦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就要竭尽全力去奋斗;二
是人生要有正确的方向,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三是人要成功,既要有正确的方向,
也要奋斗不止,二者缺一不可。由此可以确定作文材料的立意:①确定目标,勇敢奋斗;②
学会随时修正自己的方向;③朝着正确的方向勇敢前进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写作策略: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
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②议:是
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
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
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
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
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
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
(或危害),找出症结。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
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 22 -
相关文档
-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192021-06-0913页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19-2020学2021-06-0828页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届高三下2021-06-0822页
-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192021-06-0615页
-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6-048页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19-2020学2021-06-0424页
-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192021-06-0313页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如东中学202021-06-0325页
- 【物理】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192021-06-0118页
- 【物理】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192021-05-31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