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6 MB
  • 2021-06-09 发布

山东省滨州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试卷类型:A 高三语文试题 ‎2020.5‎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 文学想象和虚构不能脱离现实,这里的现实包括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 方面。‎ ‎ 现实经验不仅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而且是一种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即人民 大众所体验着的更切身、更深刻的现实。事实证明,往往是那些跟普通人民息息相关的经验 和现实更能够引起社会共鸣。比如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底层文学,都因为切中了人民现实 经验的敏感点而广为传播,广受好评。‎ ‎ 文学想象服从现实逻辑是指写作必须遵循一般的生活情理、历史背景和逻辑因果。很 多历史题材作品虽下了很大功夫,但还是在背景知识上出错;有的作品的想象和虚构不顾人 物的性格及环境的可能性,这些都有悖于写作的现实逻辑。事实上,即使是诉诸荒诞变形的 现代主义作品,现实逻辑也是非常重要的。卡夫卡的《变形记》让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是超 越现实逻辑的,但是为了让这个超现实逻辑获得读者的信赖,卡夫卡使用了细致入微的现实 逻辑。他写格里高尔成了甲虫靠壳着床,无数细小的脚即使拼命舞动也无法成为着力点帮 助他翻身,唤起了读者真切的现实感。可见,超逻辑的现代作品内在也借重于现实逻辑来获 取读者的信赖和共鸣。‎ ‎ 文学想象并非凌空蹈虚,还必须有真正的现实关怀。现实关怀未必直接体现为现实题 材和现实手法,现实关怀是指作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思考和热 爱。现实关怀既印证着作家作为当代人的当代性,也创造了作品跟现实、时代产生更血肉相 连的纽带。‎ ‎ (选自陈培浩《想象与虚构的可能和限度》‎ 材料二:‎ ‎ 在文学创作理论中,有“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这两个概念。“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 实”的高度提炼,是另一层次上的更高级的“真实”。‎ ‎ 经典文学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在对生活现实高度提纯 后,对我们时代本质的深邃洞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 真、个人情感的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会看到《牡丹亭》中杜丽娘死而复生,《西游记》‎ 中孙悟空上天入地,《浮士德》中浮士德返老还童。除了这些高雅的严肃文学外,还有近来十 分流行的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这些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我们不能否定这些作 品的“真实性”,因为这是一种基于生活真实、浓缩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 ‎ 艺术逻辑与生活逻辑之间有一种既贴近又疏离的悖论。文学创作中,创作主体会根据 审美规律以及表达需要对客体进行干预。生活逻辑是对生活真实性的高度遵循,但艺术逻 辑恰好可以摆脱这种束缚,根据读者受众的阅读期待以及客体自身的表现规律选择恰当的 表现主题的方式,这正是艺术逻辑的灵活之处。内容的想象性与形式的艺术性是文学作品 非常重要的属性,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富有张力的表现形式更加符合受众期待的视野。‎ ‎ 艺术逻辑虽然是以超越生活逻辑的方式把握实际生活的本质规律,但它最终还是达到 了对生活逻辑的遵循。虽然杜丽娘死而复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她向往婚恋自由、争取人格 独立的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孙悟空七十二变上天入地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勇敢 正义、忠诚聪敏的气质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宝玉衔玉出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反抗 封建礼教的人格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这些变形的、超现实的形象和结构所表达的情 感、愿望和理想,从总体上说都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可以说,它们是在超越生活逻辑的更高 层次上表达了社会历史的必然要求。‎ ‎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文学艺术是“真实”的,是作者在丰富的、夸张的表现形式下内蕴的 ‎“真实”。我们希望看到更多样态的文学形象和文学形式,能看到多样态形式下,那深层次的 真实逻辑。‎ ‎ (选自刘江玲《浅谈文学的“真实”》)‎ 材料三:‎ ‎ 不论是对于文学写作者还是文学研究者而言,“文学真实”的内部都存在着“现实真实”‎ 与“经验真实”两个基本层面,前者指的是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面向的物质实体 与真实存在,后者指的是文学主体基于个人化的审美感知和内心体验而产生的真实经验。‎ ‎ 自然,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真实”与“经验真实”的复合体,但是试图从文本内在逻辑中抽离 出真实的人、事、物,或将其与现实世界建立某种必然性联系,以及诸如此类的论证与寻找,其 实意义甚微。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应该更为客观和全面地观照写作者创作与建构出的 ‎“文学真实”复合体,正如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饿罗斯文学讲稿》中说过的那样:“对于 个天才作家来说,所谓的真实生活是不存在的:他必须创造一个真实以及它的必然结果。”‎ ‎ (选自教鹤然《“文学真实”的维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从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指出,好的文学作品必须要如实反 映真实的现实生活。‎ B.在文学作品中,真实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因此将文学形象与现实世界建立某种必然性 联系的做法意义不大。‎ C.现实生活的真实不同于文学创作的真实,前者是作者所见所历的真实生活,后者则是 经过作者再创造的生活。‎ D.以上三则材料虽然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都认为文学创作要基于现实生活,同时 居又要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提炼。‎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实经验分两种,一种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一种是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而 后者往往更能引起社会共鸣。‎ B.作者在创作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时,可以虚构和想像,但是必须要遵循“现实逻辑”的 原则,要充分考虑当时的环境特点。‎ C.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虽然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它们是一种浓缩了生活真实 的高度艺术真实,因此十分流行。‎ D.要使一部作品具有“文学的真实性”,不能只依靠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内容,还要依靠各 种表达技巧,如夸张、想象等。‎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体现“文学的真实性”的一项是(3分)‎ A.祥林嫂遭遇丧夫丧子之痛,深受封建礼教的迫害,在别人祝福时惨死在冰天雪地里 B.项羽没有采纳谋士的建议杀死刘邦,给了刘邦反击的机会结果兵败垓下,自刎而死。‎ C.诸葛亮足智多谋,草船借箭、智算华容、七擒孟获、弹琴退敌,赢得了后人的赞誉。‎ D.林冲被高俅多次设计陷害,忍无可忍,最终在雪杀死仇人,上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孔雀东南飞》的结尾是如何体现“文学的真实性”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霍乱之乱 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有走暴迹象。‎ 我和秦静值夜班。下午五点,防疫站的人基本走光了,只剩下科室主任闻达 闻达头发凌乱的脑袋在资料堆中微微摇晃,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不配套皮鞋的大脚。他追踪流行病二十多年了,他对所有的流行病都怀有巨大的兴趣和热情。写作工作量极大的报告使他每天都要推迟一个小时下班。闪电穿过云层,雷声冷不丁在耳边爆响,密集的大雨从远处黑压压地扫了过来。‎ 电话骤然响起。‎ 是十九医院肠道门诊的洪大夫打来的,她战战兢兢地说:“我们发现一例霍乱。”‎ 在消失了几十年之后,霍乱又来了,而我们对它的认识仅限于知道它的厉害和可怕。我们学习的流行病学教材是一九七七年印刷的,它告诉我们:“我国在解放后不久便控制和消灭了天花、霍乱和鼠疫”于是,在学习流行病各论的时候这几种传染病的章节是哗哗翻过去的。‎ 我和秦静傻了眼,洪大夫在电话里大叫:“喂,我们该怎么办?”‎ 秦静咬了咬牙,接过了电话:“洪大夫,你要以最快速度将粪样送到站里来。其次,隔离是最重要的,所有的烈性传染病都是要首先隔离传染源。”‎ 洪大夫大叫:“糟了!粪样培养是才出的结果,病人前天看完病就回家了。我得赶快查看疫情卡,一找到确切的地址就告诉你们。”‎ 五层楼的防疫站蓦然间灯火通明。各科室的人马全都冒雨赶回站里,大家对霍乱除了恐惧,其他一无所知。站长答非所问地应付着大家,人们非常不满,于是到处是寻找闻主任的声音:“闻主任呢?闻达呢?”‎ 闻达的出现使站里顿时有了秩序,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集中过来。站长如见救星,紧紧地握住闻达说:“乱成一锅粥了,现在看你的了。”‎ 闻达一口气宣布了八条意见:第一,组成紧急行动小组;第二,立刻复查粪样培养基的菌落;第三,连夜出发,追踪病人并确定疫点……”‎ 有关部门的领导都赶来了,小车密密麻麻塞满门口。领导都主动与闻达握手,摇着他的手说:“老专家啊,全靠你了。”‎ 闻达的八条处理方案,开出了一系列我们防疫站本来就应该配备却一直没有的正规化 设备,大大小小写满了三张纸。‎ 闻达走路变得格外轻盈,皮鞋不再像平时那样不知深浅地磨擦地面,破旧的白大褂在他 身后飞荡起来,使他像一只忙碌的喜气洋洋的燕子。‎ 紧急行动小组成立,救护车一头冲进雨里,以最快速度朝一个叫“臭塘村”的地方飞去,‎ 霍乱病人肖志平居住在臭塘村,而村址不详。‎ 几经辗转,当我们终于将肖志平带回防疫站时,已是旭日东升。‎ 理想中的紫外线室已经有了,大厅里整齐地挂着崭新的隔离服,地上。是一排排油亮的齐 膝长筒橡胶靴。仅半天时间,整个防疫站旧貌换新颜。‎ 闻达一夜没睡,但他精神矍铄,一双眼睛精光发亮。‎ 他主动跟我们聊起往事:“我年轻时遇上一次鼠疫,是一九五二年,黑龙江的甘南县突 然出现大量肺炎病人。传播之迅猛、死亡率之高震惊了政务院。消息传来,我立刻报名去了 疫区,提出了紧急处理的流行病防治方案,划出了半径为十公里的警戒圈,大隔离圈内再划 小隔离圈,层层进行检疫和预防接种。我们获得了极大成功。”秦静说:“后来呢,闻主任?”‎ 闻达说:“后来就是今天了,我又抓住霍乱了。这次的霍乱,我们也一定能够消灭。但这一次不是永远。要记住,微生物与我们同在这个生活空间,它们的繁殖变异没完没了,一旦为它们提供了外因,就会造成发病。现在情况危急,我们今天必须封锁疫点。”‎ 下午六点,我们全副武装地从防疫站出来,体态臃肿,像太空里的宇航员,笨拙缓慢地爬 上汽车。‎ 臭塘村原是一个地图上并不存在的村落,它位于工厂与农村的接壤地带,是工厂的废料 废渣堆。村子里没有什么树木,四周是荒滩和臭水塘,正值晚饭时间,屋顶冒着炊烟,臭水塘边有妇女在洗菜,光屁股的小孩和鸡鸭猪狗在外面玩耍。‎ 我们兵分两路向臭塘村包抄过去。闻达率先接近村子,电喇叭不停地喊话:“乡亲们 我是防疫站的流行病医生。你们这里流行一种肠道传染病,要求大家从现在起一律不要外出,等候我们的检查和治疗。”‎ 消杀科的人背着喷雾器,沿着包圈散开,准备由外向内进行卷帘式消毒。‎ 村里的女人尖叫起来,拉着孩子到处躲藏。男人们拿起木棒、铁锤,在村口堵住了闻达,‎ 一把缴获了闻达手里的喇叭,凶狠地说:“少来这套,我们生病了会自己去医院。说实话,你 们为什么要包围我们村子?后面围上来的人是不是要使用化学武器?”‎ 闻达说:“不是不是,是来给你们消毒的。”‎ 村民们怒火万丈:“我们没有毒,你们来消毒做什么?”‎ 关键时刻,闻达急中生智叫把消毒液喷在自己身上。闻达在消毒液的淋浴下作出开心 的样子给村民看,说:“是不是化学武器?我死了没有?没有啊!”村民们观察了一会儿,便放 下了手中的武器。‎ 我们成功封锁了疫点。有五个病人被我们检查了出来,当即就塞进救护车送回了医院。‎ 封锁区隔离了十四天,没有一个人有闪失,倒是我们防疫站的医生几乎都累病了。这十 四天,我们的睡眠平均每天只有两个半小时。‎ 从封锁区撤回来的那天,村民送了我们一程又一程。他们说:“我们最感激的是,你们让 领导注意到了臭塘村,我们从此有人管了。其实我们哪里有什么病?谁夏天不拉几次肚子?‎ 从来没有医生像你们这么好,实在是辛苦你们了!”‎ 我们无奈地笑笑,上车走了。臭塘村的人们觉得我们在小题大做,他们最终也不知道自 己患的是霍乱。‎ 因为严格的保密,事后便没有我们所期待的辉煌。闻达回到了从前,依然每天下班之后 写一个小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走路又是拖泥带水了,鞋底总是噬嗌地磨擦地面,两只不 同的皮鞋又穿在了他的脚上。(改编自池莉《霍乱之乱》)‎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接到洪大夫的电话,“我和秦静傻了眼”,说明“我”对霍乱的突然出现既感到震惊,又一 时不知如何应对 B.霍乱发生后,闻达开列的所需设备“写满了三张纸”,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防疫条件的 落后以及防疫医疗设备的匮乏。‎ C.“这次的霍乱,我们也一定能够消灭。但这一次不是永远”这句话体现了闻达对病毒 有着清醒的认识,发人深思。‎ D.送行时村民们对医护工作者心存感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引起了大 家的注意,自此有望改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我”的视角来叙事,能够增强故事真实性,拉近与读者距离,不过也容易受到 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限制。‎ B.小说开头“跳动”“穿过”“爆响”“扫”等词语,清晰地描绘出天气和时间的变化,渲染了霍乱发生时的恐怖气氛。‎ C.“像一只忙碌的喜气洋洋的燕子”,小说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了闻达受到领导重视和设 备完善后骄傲自得的心情。‎ D.小说插叙了闻达年轻时消灭鼠疫的情况,它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为后面消灭霍乱的情节发展做好了铺垫。‎ ‎8.小说三次写到闻达的鞋子,每次表达效果都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9.谈到创作时,作者说“将自己的担忧写进了小说”。作者的“担忧”包括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武承嗣营求为太子,数使人说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太后意未决。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太后意稍寤。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之意。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举其子司丞光嗣①,已而称职。太后喜曰:“卿足继祁奚矣。”初,契丹将李楷固,善用索及骑射,每陷陈,如鹘入乌群,所向披靡。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狄仁杰曰:“楷固骁勇绝伦,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为我用矣。”奏请赦之,所亲皆止之,仁杰曰;“苟利于国,岂为身谋!”太后用其言,赦之。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铃卫将,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太后欲造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谏,其略曰:“今之伽蓝②,制过宫阙。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又曰:“如来设救,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存虚饰!”又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太后曰:“公教朕为善,何得相违!遂罢其役。太后信重仁杰,群臣奠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有删改)‎ 注:①司丞光嗣:猴仁的儿子狄光嗣,任司府丞官职。②伽蓝:梵语,译为佛教寺院。‎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B.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C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姑于庙者也/‎ D.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秦汉时始称“太庙”。太庙内只供奉本朝历代先皇。‎ B.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 C.契丹,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唐末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妃嫔、皇子、公主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狄仁杰坚持原则,直言敢谏。在立储问题上,不阿附太后,最终太后听从了他的意见。‎ B.狄仁杰公私兼顾,不避嫌忌。他举荐自己儿子为尚书郎,太后说他像祁奚一样顾念家人。‎ C狄仁杰不计得失,为国荐贤。他知人敢任,力排众议,请求赦免并任用契丹降将李楷固。‎ D.狄仁杰反对奢华,爱惜民力。武则天要建造大佛像,极力谏阻,武则天停止了这项工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4分)‎ ‎(2)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宫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4分)‎ ‎14.狄仁杰是如何打消武则天要立武承嗣为太子的想法的?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古松 石延年 直气森森耻屈盘,铁衣生涩紫鳞干。‎ 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 苍藓静缘离石上,丝萝高附入云端。‎ 报言帝座抡材①者,便作明堂②一柱看。‎ 注:①抡材,选择木材。②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古松高耸挺拔,以盘屈不展为耻,树皮似铁般坚硬,饱经沧桑。‎ B.领联视听结合,颇有气势,“龙蛇动”“风雨寒”写出了古松的不凡风骨和气概。‎ C.颈联“苍藓”“丝萝”比喻势利小人,他们趋炎附势登上高位后,目空一切。‎ D.这首七言律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表面上写古松,实际上另有寓意。‎ ‎16.本诗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在总结十思之后,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用人处事标 准,只有这样,被任用的人才能竭忠尽智,竞相用力。‎ ‎(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有永不懈的精神品质,这里我们可以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警醒自己。‎ ‎(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刻画出一位忠 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北方人好吃,但吃得不像南方人那么讲究和精致,莱品味重色黯,。不过寻常百姓家也是不需要什么席面的,所以那些家常菜一直是我们的最爱 如果不年不节的,平素大家吃得都很简单。由于故乡地处苦寒之地,冬季漫长,寸草不生,。我们食用的,都是晚秋时储藏在地窖里的莱:土豆、萝卜、白菜、胡萝卜、大头莱、倭瓜,当然还有腌制的酸菜和夏季时晒的干菜,比如豆角干、西葫芦干、茄子干等等。人们喜欢吃炖菜,冬天的菜尤其适合炖。将一大盆连汤带菜的热气腾腾的炖菜捧上桌,寒冷都被赶走了。人们喜欢把主食泡在炖菜中,比如玉米饼和高粱米饭,一经炖菜的浸润,有如酒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滋味格外的醇厚。而到了夏季,炖菜就被蘸酱菜和炒菜代替了。园田中有各种碧绿的新鲜蔬菜,菠菜呀黄瓜呀青葱呀生菜呀等等,都适宜生着蘸酱吃;而芹菜、辣椒等等则可爆炒。这个季节的主食就不像冬天似的以干的为主了,这时候人们喜欢喝粥,云豆大碴子粥、高粱米粥以及小米绿豆粥是此时餐桌的主宰。‎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对比比喻比拟B比喻借代对偶C借代对比排比D比拟对偶排比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园田中菠菜、黄瓜、青葱、生菜等各种碧绿的新鲜蔬菜,都适宜生着蘸酱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联系语段说明原因。(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和一处标点存在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分)‎ ‎①随着“五一”劳动节假期到来,香港居民开始外出踏青,访港游客的身影却依然罕见。②在旺角、铜锣湾等主要商业区,较往年“五一”假期明显减少。③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的最新数据显示,“五一”劳动节假期首日有1528人次入境香港,④其中香港居民占比超过九成以上,内地访港旅客仅有119人次。⑤而去年5月1日,有逾106万人次进出香港,其中内地访港旅客量接近50万人次。‎ ‎⑥香港特区立法会旅游界议员姚思荣表示,今年是自2003年内地赴港“个人游”推出以来,香港首次出现“零团来港”的劳动节假期。⑦受新冠肺炎疫情,内地与香港隔离检疫和出入境安排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的“五一”假期,许多旅客无法到访香港,香港迎数年来最少客流。‎ ‎22.以下是某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流程图。如果校内有一名发热的学生,学校应该如何处置?请用简明连贯的语言介绍清楚,不超过200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1969年年初,15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插队落户,直至1975年10月离开。“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习近平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深情回忆。‎ 材料二:‎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2020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寄语当代青年 材料三:‎ 少年之人如朝阳,如乳虎,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 ‎——梁启超 材料四:‎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李大钊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正值美好的青春年华。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班里要举行“我的青春我做主”的主题班会,请你参考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可以写自己的青春经历,可以抒发自己的青春情怀,也可以谈自己对青春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符合发言稿的格式要求,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