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00 KB
  • 2021-06-09 发布

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 语文半期考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由于自然灾害以及伴生的社会动荡、国内战争、外敌入侵,世界上很多辉煌一时的伟大文明就此覆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提出,两河文明、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的衰落,与自然灾害的频仍直接相关。而后来的历史研究,也证明古埃及文明、两河领城的古阿卡德帝国、古印度的哈拉帕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都是气候波动和生态崩溃;瘟疫的爆发,也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的结束以及阿兹台克帝国、印加帝国的迅速瓦解。但是,让灾难史研究者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何以同样遭受周期性、大规模自然灾害的中华民族,却每每能够在灾难中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 这一问题,有很多答案。其中不容忽视的是,自古以来资源的短缺、灾难的频仍,让中国人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并积淀为一种深层的社会意识,我们可以称作“韧”的精神。这种“韧”的精神,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呈现出变通的智慧和顽强的活力,从而使得中华民族安然渡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境,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历经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和变革而延续至今。‎ ‎“韧”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表现是外向的儒家思想和内向的道家思想的配合。在大一统国家出现的前夜,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针对不同的社会情境各抒已见,提出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种种方案,形成了数千年来民族智慧的“百宝箱”。其中两个相辅相成的代表思潮,就是儒家和道家。如果说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华文明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阳刚一面,那么道家思想则反映出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一面。两者一刚一柔,一张一弛,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韧”性特质。‎ 儒学是讲求“入世”的进取型思想,它以“修齐治平”为已任,追求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实现。这种思想恰可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配合:现代社会崇尚进取,鼓励竞争;儒家思想重视群体,鼓励奉献,这些都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以,儒家思想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巨大的潜能,东亚“儒学文化圈”在近代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但是,如同《庄子》所谓“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当今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加速、高度紧张的时代。在高速的社会发展中,进取型的思想也会暴露其局限,那就是太过重视“成就”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过于重视“功名”而忽视人与内心的平衡。由此而言,这次疫情的爆发,使我们能够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重新回顾中华文明中沉静内敛的另一面。‎ 实际上,瘟疫原本就是一种“社会病”,一种“文明病”‎ - 12 -‎ ‎,它在历史上就是随着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开始大规模地聚居而发生,并随着人群的移动而传播。而近三百年间开始的现代化进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迁过程之一,也是对自然的征服、资源的掠夺、生态环境的破坏最严重的时期。长期以来,人类都习惯于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为人的利益而存在,只有工具的价值,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完全不顾自然的利益,这就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中国道家思想的最深刻之处,就在于它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揭示和反思了文明发展的这种缺陷。在道家看来,自然界中的一切存在都是平等的,“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人与自然万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不要把人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人的社会秩序要去适应物的自然秩序。要摒弃对自然过度的强力扭曲、干扰和破坏,使万物能够“自化”“自均”“自定”“自正”,自然而然地达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存在与发展的最佳状态,这就是“道法自然”。“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只有遵循自然,顺应自然,才能达到与自然的协调统一。这种整体主义的生态自然观,能够纠正“生态扩张主义”的偏失。(摘编自王学典《从战疫看中华文明的“韧”性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民族心理和社会意识,“韧”的精神能战胜资源短缺、灾难频仍。‎ B.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灾难中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只是因为有“韧”的精神。‎ C.在“韧”的精神中,儒家思想为外向进取型的;而道家思想属内向、保守型的。‎ D.随着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开始大规模聚居,瘟疫就发生了,并随着人群移动而传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由自然灾害及其伴生的灾祸引发诸多文明覆灭说起,提出问题,再揭示答案。‎ B.文章不仅指出“韧”的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还分析了“韧”性特质的成因。‎ C.文章辩证看问题:既肯定儒家思想崇尚进取的积极作用,也批评其在战疫中的局限性。‎ D.文章综合运用了引证、例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大大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如果没有这种“韧”的精神,中华民族就难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因而也就难以安然渡过各种困境,延续至今。‎ B.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契合,推动了社会前进,但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内心的平衡,瘟疫就易发生。‎ C.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为人的利益而存在,这与中国道家“物无贵贱”“万物一齐”的观点截然不同。‎ D.在当今时代,要想纠正“生态扩张主义”的偏失,达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存在与发展的最佳状态,可以借鉴道家思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某班级计划开展“走进良渚文化遗址”的文化调查活动,初步搜集到了如下资料。请根据这些资料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9 年 7 月,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随着木槌落定,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申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一睹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区域城市文明。良渚古城遗址,地处浙江省天目山东麓河网纵横的平原地带。83 年前,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和石器在这一区域被发现,开启了良渚文化考古进程,也让这座公元前 3300年到公元前 2300 年之间的“中华第一城”逐渐掀开神奇的面纱。11 条水坝组成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世界上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神秘绚烂的礼俗制度、令人赞叹的农业和手工业水平、规模庞大的城市系统,共同描绘出一幅中国史前社会文明的图景。可以说,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力驳斥了国际学术界一些人认为“‎ - 12 -‎ 中华文明始于有甲骨文、青铜器的殷商时期” “文明历史不足五千年”的论调,将世人对中华文明史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摘自马苏薇《申遗成功是保护发展新起点》)‎ 材料二:‎ 良渚文化是中国史前玉文化发展的最高峰。良渚人创造了一套以琮、壁、钺、冠状饰、三叉形器、玉璜、锥形器为代表的玉礼器系统,同时在许多良渚玉器上雕刻有神徽图案,良渚国王和权贵通过一整套标志身份的玉礼器及其背后的礼仪系统,达到对神权的控制,从而完成对王权、军权和财权的垄断。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的重要一元,良渚文化尤其是良渚的玉文化对同时期和更晚的龙山时代的周边文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良渚文化对同时期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苏北的大汶口文化和广东的石峡文化。江苏新沂花厅遗址和多处石峡文化遗址中,都可以看到良渚文化玉器、陶器与本地文化共存。良渚文化的玉石器对稍晚的龙山时代诸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分布范围达到大半个中国,如山西陶寺遗址中的玉琮、“石厨刀”,陕北延安芦山峁、神木石峁的玉钺、玉璧,都是良渚玉文化传播的产物。(摘自“历史研习社”公众号《申遗成功的狂欢背后 良渚到底意味着什么?》)‎ 材料三:‎ 良渚古城的存在,说明当时也有了城内城外的分别。城中高台上发掘出的大型墓葬,与其他地区发现的墓葬对比,也可以证明良渚人内部已存在身份高低的差别。建立这么一座城池,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据推算,如果动员 10000 人在农闲时间建造,要用将近 30 年才能完成。而且提供在工程进行期间所需的食物饮水等补给也要兴师动众。良渚古城四周还有修建于距今约 5000-4850 年的水利工程,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已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那么良渚时期必然已经出现了有组织的社会动员,才能支撑如此规模的工程。根据考古发现推算,良渚古城的人口在 20000 到 30000 人。良渚遗址出土的许多器物上,发现了抽象的符号,虽未完全破译,也不能证明已发展出完善的书写系统,但仍能发现其中的象形意味,甚至还有一些基本的连词造句。其他各种器物、遗迹,可以帮助我们还原一个鲜活的良渚社会。例如古城遗址内发掘出的广场遗迹,证明当时已有礼仪、祭祀仪式,而且几乎所有良渚玉器上都有神像,这些玉器也被认为与等级阶层有关。精美的玉器也证明了熟练工匠的存在。他们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负责制作玉器。(摘编自《探秘我国第一个申遗成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良渚古城》)‎ ‎4.本班准备编印一本供大众阅读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宣传小册,你认为下列哪项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小册中?(3分)(  ) ‎ A.良渚古城遗址申遗的简要过程及其重大意义 B.良渚古城本身的构造及修建过程 C.良渚文化玉器与山西陶寺遗址玉琮的比较研究 D.良渚水利工程与良渚古城的关系及其修建意义 ‎5.在最终形成的文化调查报告中,本班四个小组从不同角度提供了资料信息。哪个小组提供的信息是不正确的?(3分)(  ) ‎ A.第一小组:早在 1936 年,随着黑陶和石器在天目山东麓河网纵横的平原地带发现,考古学家就对良渚遗址进行了发掘。‎ B.第二小组:良渚遗址出土器物上出现了一些抽象的符号,不仅有象形意味,而且还有基本的连词造句,这说明其文字系统已十分成熟。‎ C.第三小组:玉器在良渚文化中并不是普通民众的生活用品,而是贵族借以对王权、军权、神权、财权进行掌控的礼仪系统。‎ D.第四小组: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认为文明社会的标准之一要有“复杂的礼仪中心”,而良渚文化是符合这个标准的。‎ - 12 -‎ ‎6.班上的小明同学发现材料一和材料三都有“良渚古城水利系统”的相关表述,但没有进一步对比表述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请你进行进一步比较分析。(6分)‎ ‎                                    ‎ ‎                                     ‎ ‎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远 航 陆颖墨 ‎  “西昌”舰要走了,是最后一次远航。‎ ‎  舰长肖海波下达了起航命令,“西昌”舰悄悄地驶离了海军博物馆的码头。它走得很沉重,似乎满腹心事。在舰桥上的肖海波看了看手表,已是凌晨两点。他朝左前方张望了一下,整个城市都熟睡了。但愿父亲这时候真的已经睡着了,不要把父亲从梦中惊醒,他在心里默默地想。‎ ‎  父亲叫肖远,今年七十多岁了,是“西昌”舰的第一任舰长。三十多年前,国产的“西昌”号驱逐舰刚刚服役下水,就参加了一次海战。激战中一颗炸弹在后甲板爆炸,头顶的一根横梁朝两个水兵砸了下来。肖远冲过去,用身体挡住了。“西昌”舰得救了,肖远在医院躺了三个多月。以后的日子,无论是他担任支队长,还是舰队司令,只要“西昌”舰一起航,肖远受伤的腰部就会隐隐作痛。‎ ‎  昨天上午,在海军博物馆隆重举行了“西昌”舰退役仪式。肖远在舰队医院已经住了一年多了,记不清的化疗和放疗,已经让他铁塔一样的身子虚弱不堪。本来,医院坚决不同意他再走出病房,但是,他坚决要求参加这个仪式。‎ ‎  肖远从救护车上下来时,身穿脱下九年的海军中将军装,“西昌”舰的历任舰长跟在他的身后,依次走上军舰。现任舰队司令宣布“西昌”舰退役命令后,肖远缓缓地站立起来,给后任的八位“西昌”舰长点名。而后,他用沙哑的嗓子慢慢地说了起来,讲得很平静,只是详细地讲“西昌”舰年龄、吨位、各个部位的尺寸,以及“西昌”舰执行的每一次任务和受过的伤。排在最后的肖海波看到身边的几位老舰长泪流满面。这么多年,父亲从来没有表达过他对“西昌”舰的特殊情感,他不明白父亲和军舰作最后告别时,为什么依然没有表达,甚至没有评价“西昌”舰。原以为父亲会流泪,但是没有。他命令自己,自己也别流,但眼前还是模糊了……‎ ‎  父亲可能不知道,这个军舰第二天就要离开博物馆,去执行它最后一次任务。‎ ‎  肖海波已经被任命为新的“西昌”舰舰长,这是国产最新型导弹驱逐舰。新舰已经下水。最后一次试验成功后,就要服役。这个试验就是要验证舰上新型导弹的打击能力,如果仅用一枚导弹便能击沉一艘驱逐舰,新“西昌”舰就合格了。而老“西昌”舰就是这次试验的靶舰。肖海波面临的是,他只有亲手击沉老舰,才能驾驶新舰进入人民海军的序列。‎ ‎  肖海波知道,过去,老“西昌”舰只要一起航,父亲腰部就会疼,所以担心老“西昌”舰离开博物馆一事无法瞒住父亲。为这件事,他专门与他父亲的主治医生商量多次,医生们研究了半天拍着胸脯说保证没有问题,因为首长的癌症已到晚期,浑身都在剧痛,每天晚上需要注射镇痛剂才能入眠。他腰部原来的隐隐作痛和现在的病痛相比,可以忽略不计,自然也不会再察觉了。‎ ‎  “西昌”舰缓缓地沿着海湾航行,除了左边远处海岸边偶尔冒出的点点渔火和航标灯,剩下都是漆黑一片,大海也仿佛睡着了。‎ - 12 -‎ ‎  肖海波回到舰长室,躺在铺上,刚睡着没几分钟,就莫名其妙地惊醒。‎ ‎  突然,信号兵报告左侧海岸边山头有信号。‎ ‎  肖海波也知道信号兵肯定弄错了,这段航道他太熟悉了,左边山头是……忽然他身子一激灵,跳了起来,赶紧拿起望远镜朝山顶看去,马上呆住了。‎ ‎  山顶上有一个小亭子,亭子里有几个人,父亲肖远坐在轮椅上,正用手电朝军舰发着信号,反复只有两个字:去哪?‎ ‎  父亲果然没有被瞒住。‎ ‎  他马上对信号兵说回信:军舰要去远航,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 ‎  父亲似乎明白了什么。‎ ‎  父亲那边又问:真是最后一次了吗?‎ ‎  肖海波回答:是最后一次,也是第一次。‎ ‎  父亲好一会儿没有回信,军舰快要驶远了,肖海波命令放慢航速再等待一会儿,终于父亲回信:我真羡慕它,能在轰轰烈烈中远航。‎ ‎  军舰渐渐远去,山上再也没有信号发出。‎ ‎  肖海波这才发现自己刚刚读懂父亲。‎ ‎  一个月后,按照肖远的遗嘱,在我国最新型的导弹驱逐舰——西昌舰上为这位老舰长举行了海葬。‎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开头两段紧扣题目,描写了“西昌”舰开始最后一次远航的情景,同时巧妙地引出父亲与“西昌”舰的故事。 B.“西昌”舰一起航,肖远身体就有感应,此细节让读者感受到将军与战舰已经是人舰合一,融为一体,感人至深。 C.小说写肖远用手电发信号的情节,意在表现肖远对老“西昌”舰结局的关切,其身上流露出的伤感令人唏嘘不已。 D.小说把个人命运与军队发展结合在一起,把家国情怀与父子情、战友情结合在一起,彰显了作者构思的精巧。‎ ‎8.请简要分析小说题目“远航”的作用。(6分)‎ ‎                                    ‎ ‎                                     ‎ ‎                                    ‎ ‎                                     ‎ ‎9.“肖海波这才发现自己刚刚读懂父亲”,你认为肖海波读懂了什么? (6分)‎ ‎                                    ‎ ‎                                     ‎ ‎                                    ‎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太宗既藉田,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李靖荐于帝,擢中书舍人。时颜师古为侍郎,‎ - 12 -‎ 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是时,魏王泰有宠,侈第舍,冠诸王。文本上疏,劝崇节俭,陈嫡庶分,宜有抑损。帝善之,赐帛三百段。始,文本贵,常自以兴孤生,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帘。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晋王为皇太子,大臣多兼宫官,帝欲文本兼摄,辞曰:“臣守一职,犹惧其盈,不愿希恩东宫,请一心以事陛下。”帝乃止,但诏五日一参东宫。每进见,太子答拜。始为中书令,有忧色,母问之,答曰:“非勋非旧,责重位高,所以忧也。”有来庆者,辄曰:“今日受吊不受贺。”或劝其营产业,文本叹曰:“吾汉南一布衣,徒步入关,所望不过秘书郎、县令耳。今无汗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稍已重,尚何殖产业邪?”故口未尝言家事。弟文昭任校书郎,多交轻薄,帝不悦,谓文本曰:“卿弟多过,朕将出之。”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从伐辽东,事一委倚,至粮漕最目、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由是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帝忧曰:“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同返矣!”至幽州暴病,帝临视流涕。卒,年五十一。是夕,帝闻夜严,曰:“文本死,所不忍闻。”命罢之。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曰宪,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岑文本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 B. 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 C. 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 D. 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B.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和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合称“三元”。‎ C. 嫡是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文中的“嫡庶”指嫡子与庶子。嫡庶的差别经元明清而逐代减弱。‎ D. 东宫,中国古代宫殿名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太子)。又称“春宫”“青宫”“储宫”。‎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岑文本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出众。他上的两道奏章均文辞华丽;在草拟诏令时能口述给多人记录而不遗漏意思。‎ B. 岑文本贵而不奢,注重孝悌忠义。他身份显贵后,住所依然简陋;他孝顺母亲,善待弟侄,待人谦和,得到皇上称赞。‎ - 12 -‎ C. 岑文本不攀权贵,始终心怀忧惧。他拒绝东宫太子让他兼任的官职,做了中书令后不喜反忧,不接受他人的贺礼。‎ D. 岑文本鞠躬尽瘁,操劳过度病故。在征讨辽东时,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最终精力耗费过度,在幽州暴病而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5分)‎ 译文:                                    ‎ ‎                                    ‎ ‎(2)今无汗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稍已重,尚何殖产业邪?(5分)‎ 译文:                                    ‎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 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②头。‎ 隔岭篇章③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④。‎ ‎【注释】①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②潮水:河流名,流经潮州。③篇章: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④浪西楼:潮州一处楼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写诗人的心曾和韩愈同乘兰舟,直达天南潮水的尽头,流露出对韩愈深切的眷念。 B.颔联点出诗人与韩愈之间关山迢递,也包含了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的慨叹。 C.颈联上句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与韩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意蕴相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 D.尾联宕开一笔,别开生面地设想将来潮州瘴气将一扫而空,银辉遍洒,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 ‎15.《唐诗贯珠》评价本诗“庸肤剥尽”,请指出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并简要赏析。(6分)‎ ‎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密在《陈情表》中告诉晋武帝,自己的祖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己为其侍奉汤药,不曾离开。‎ - 12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  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的璀璨的明珠。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并开始使用。‎ ‎  代表新诗创始期最高成就的是创造社的主将、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五四”时代各种社会矛盾加深,面对________的现实,在________中因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迫切寻找激情喷发的方式表达个性解放的要求。他们在理想的憧憬中揭露封建黑暗,作为旧秩序的叛逆者而忠于自己的热情和理想的一代人,很自然地从思想上接受浪漫主义,并用以作为艺术原则,指导自己的创作。这就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创造社诗人崇奉浪漫主义的动因。针对当时诗坛________的现状,他们冲破世俗的束缚,创作出大量________的诗作,令沉闷许久的诗苑清风骤起,形成独有的浪漫主义诗风。‎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 B.“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的。 C.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现代诗”名称。 D.“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的。‎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 B.它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C.它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D.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风雨交加 峥嵘岁月 抱残守缺 惊世骇俗 B.风雨如晦 蹉跎岁月 墨守成规 愤世嫉俗 C.风雨交加 蹉跎岁月 抱残守缺 愤世嫉俗 D.风雨如晦 峥嵘岁月 墨守成规 惊世骇俗 ‎20.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 ‎ 读书人所需要警惕的是,只把做官当作了读书的目的,①________。读书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对一个人精神情怀的陶冶与涵养,在于帮助一个人获得高尚的品格、卓越的识见,以及因为对自然社会的洞悉了解而养成的既有所敬畏又无所挂碍的智慧与勇气。书读得好不好,理解得对不对,②________。如果把读书与实践加以割裂,那么既是对学习资源的一种浪费,③________。 ‎ ‎21. 下面是某理工大学救援队运用铺桥机器人、挖掘机器人、夹爪机器人进行限时救援的场景,场景以一次自然灾害救援沙盘模拟演练的形式开展。( 5分 ) ‎ 请你以解说员的身份,解说救援过程,不超过80 字。要求以“机器人救援队”为陈述对象,选择合适路线,准确地运用上“轻轻地”这一副词,表达连贯。‎ ‎                                    ‎ ‎                                     ‎ ‎                                    ‎ ‎                                     ‎ - 12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网络传播着真相,利于正义的抵达。‎ 有人说,网络沟通着你我他,传递着温馨、温暖。‎ 有人却说,从沉默是金到众声喧哗,围观没有改变中国。‎ 对于以上几种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 语文半期考试题答案解析部分 ‎1.D解析A.“‘韧’的精神能战胜资源短缺、灾难频仍”不正确,原文为“自古以来资源的短缺、灾难的频仍,让中国人产生……‘韧’的精神”,且“战胜”一词也夸大事实。B.“只是因为有‘韧’的精神”过于绝对,原文说“这一问题,有很多答案”。C. “道家思想属……保守型的”不正确,应是“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 ‎2.C 解析 “批评其在战疫中的局限性”错,不合文意。‎ ‎3.B 解析 “瘟疫就易发生”于文无据 ‎4.C ‎5.B - 12 -‎ ‎6.解析①差异:材料一中的有关良渚水利系统的表述比较概括,材料三则对良渚水利系统的意义以及修建过程进行了概述,并且以此推断当时的社会状况。(3 分)②产生差异的原因: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展开的,因此只是点出了良渚水利系统在良渚古城遗址中的显著地位及其在世界上的影响,不宜详细展开。材料三是相对全面地介绍良渚古城的状况,水利系统是古城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其历史地位以及修建所需的人力等方面展开阐述,并且与古城人口状况有机联系起来。(3 分) ‎ ‎7.C解析 C项,“其身上流露出的伤感令人唏嘘不已”错误,从原文 “我真羡慕它,能在轰轰烈烈中远航”可知,应该是“羡慕”。‎ ‎8.①“远航”是小说的主要情节,老“西昌”舰最后一次远航贯穿全文,与“西昌”号有关的人和事都围绕远航展开。(2分)②“远航”凸显了两代军人的精神风貌,象征着高科技背景下新一代军人对老一辈军人的继承与超越。(2分)③“远航”暗示小说主题,老舰长的退役和老“西昌”号的最后一次悲壮远航,新旧替代,预示着新一代军人、新一代战舰和新一代海军的诞生,他们也将以崭新的姿态扬帆远航。(2分)(意思对即可)  9.①作为一名军人,要随时接受祖国的召唤,轰轰烈烈地远航; ②父亲对军舰和海洋事业的热爱,这是海军老将军的深情诉说; ③父亲虽有不舍和失落,但仍关注、关怀、鼓励新人和新舰,对海军发展充满殷切期望。(每点2分,满分6分)‎ ‎10.B解析 “自武德以来”是时间状语,可断开;“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句意完整,不可断开;“及得文本”是时间状语,可断开;“号善职”省略主语“岑文本”;“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句意完整,不可断开。‎ 译文自从武德年以来,诏书文诰或大事都由颜师古起草制定。等到岑文本任职后,大家都评说他称职,而且反应敏捷超过了颜师古。有时诏令繁多时间紧急,他便叫属吏六七人蘸笔等待,分别进行口授,草成之后一看意思也没有遺漏的。故选B。‎ ‎11. B 解析 B项,“与上元节、中元节合称‘三元’”错,“三元”指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日)。故选B。‎ ‎12. C 解析C项,“拒绝东宫太子让他兼任的官职”错误。依据原文“帝欲文本兼摄,辞曰……”可知,岑文本是拒接了皇帝让他兼任东宫一个官职的建议。故选C。‎ ‎13. (1)他侍奉母亲以孝著称,抚养弟侄很有恩义。平生的老友,即使是漂泊贫贱之人,也一定以平等礼节相待。(5分)‎ ‎(2)如今没有立下汗马功劳,凭借文章却位居宰相之位,俸禄已经很丰厚了,为什么还要置办产业呢?(5分)‎ 解析赋分点:(1)显,著称;笃,很;羁贱,漂泊贫贱的人;钧礼,平等礼待。(2)位,动词、位居;奉稍,俸禄;尚,还;殖,置办、增加。‎ 参考译文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贞观元年,岑文本被授任为秘书郎,同时在中书省任职。太宗在举行完藉田礼之后,又在元日召见群臣,岑文本奏上《藉田》《三元颂》两篇,辞藻与情致华丽丰富。李靖向皇帝推荐文本,于是文本被任命为中书舍人。这时颜师古担任侍郎,自从武德年以来,诏书文诰或大事都由颜师古起草制定。等到岑文本任职后,大家都评说他称职,而且反应敏捷超过了颜师古。有时诏令繁多时间紧急,他便叫属吏六七人蘸笔等待,分别进行口授,草成之后一看意思也没有遺漏的。于是授任岑文本为侍郎,专门掌管机要事务。这时,魏王李泰得宠,宅第非常豪华,在诸王中居第一。岑文本上疏给皇上,劝勉皇上崇尚节俭,陈述了嫡子与庶子的本分,认为应当对魏王有所限制。皇上认为他的建议很好,赐给他三百段帛。起初,岑文本显贵后,常认为自己从孤陋之人起家,(因而)住所低矮简陋,室内连褥垫、帐幔之类的装饰也没有。他侍奉母亲以孝著称,抚养弟侄很有恩义。平生的老友,即使是漂泊贫贱之人,也一定以平等礼节相待。皇上常常称赞他忠诚谨慎。晋王李治新立为皇太子,大臣大多兼任东宫官职,皇上也想让岑文本兼任东宫一个官职,但他推辞说:“臣守此一职,还害怕不能胜任,不愿再希图东宫的恩惠,请允许我一心侍奉陛下。”皇上这才作罢,只是下诏要他每隔五日去东宫一次。文本每次觐见,皇太子都要答拜。在任为中书令之初,他面带忧色,母亲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既非功臣又非故旧,责任重而职位高,所以忧惧。”亲朋好友前来庆贺,他却说:“今日只接受慰问,不接受贺礼。”有人劝他经营产业,他感叹道:“我是汉南一介平民,徒步入关,所期望的不过是做个秘书郎、县令罢了。如今没有立下汗马功劳,凭借文章却位居宰相之位,俸禄已经很丰厚了,为什么还要置办产业呢?”所以对于家产,他一无所问。弟弟文昭担任校书郎,多交结轻薄之徒,皇上很不高兴,对文本说:“你弟弟多有过失,朕将命他出京为外官。”岑文本回答说:“臣幼年丧父,老母特别钟爱弟弟,不想让他离开身边。若今外出,母必忧愁憔悴,倘若没有这个弟弟,也就没有老母了。”‎ - 12 -‎ 说罢便呜咽流泪。岑文本跟随太宗征伐辽东,太宗把事情全部交付给他,关于粮食运输的次数、兵器甲胄的数目、物资配给的等级,岑文本总是筹算不离手,因而心力交瘁,形貌举止不同于平常。皇上担忧地说:“岑文本和我一同出征,恐怕不能和我一同返回了!”走到幽州,岑文本突然发病,皇上亲自去看望,流下了眼泪。文本病死,终年五十一岁。当天傍晚,皇帝听见夜间戒严的声音,说:“岑文本去世了,我不忍心再听见这种声音。”于是下令停止。皇上追赠他为侍中、广州都督,谥号宪,陪葬昭陵。‎ ‎14.B解析B项,“也包含了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的慨叹”错误,“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两句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抒写两人真诚的友谊。 15.①构思精巧。前句写途中景象,后句写潮州景象,虚中有实,落笔超逸。②取象不凡。险峰、驿路、断云、沧海、城根、老树,蕴藉深沉,境界开阔。③用字脱俗。“悬”“浸”二字,俯仰结合,形象而贴切,写出驿路艰危,海城湮湿。(或“断”“秋”二字,移情于物,写阻隔处含牵挂,写凄苦处寄关切。) ‎ 16.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夙婴疾病  常在床蓐 (6分)‎ ‎17.B解析A.“创立……名称开始使用”句式杂糅,应:“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的。C、D两项“确立提出”词序颠倒,应该改为“提出确立”。‎ ‎18.A解析分析本题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论述。在逻辑方面应按照先强调时代性,再到诗歌内容,最后是格律形式的顺序组合(要注意后一句中的提示词语“格律形式”),排除BC;在内容方面应按由“现实生活”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的顺序排列,排除D。‎ ‎19.D解析 风雨如晦:风雨交加,白天如同黑夜一样昏暗,形容局势动荡或社会黑暗;风雨交加:风雨一起袭来,比喻天气恶劣。根据文中“面对________的现实”可知,选“风雨如晦”修饰“现实”合适,排除AC; 峥嵘岁月:不寻常的日子;蹉跎岁月:虚度岁月。 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愤世嫉俗:对不合理的社会和习俗表示愤恨憎恶。根据最后一空“创作出大量________的诗作”,可知选“愤世嫉俗”修饰“诗作”合适。排除B。‎ ‎20.【答案】就扭曲了读书的价值;都需要“实践”来查收与验证;又容易使读书人变得眼高手低 ‎ 解析语段介绍的话题是“读书”,语段首先介绍读书的目的,然后介绍读书的作用,最后介绍读书和实践的关系。可从文意入手来思考作答。( 6分 ) ‎ ‎21.【答案】 机器人救援队从上路起点出发,沿路线一在5公里处铺桥机器人铺设桥梁,在10公里处挖掘机器人推开落石,到达营救点后,夹爪机器人轻轻地托起伤员,原路返回。(5分 ) ‎ ‎22.写作题(60分) 【考点】材料作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对于以上几种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其实就是要求考生作文时围绕“以上几种观点”做深度思考,离开所给言论材料行文则视为偏离题意。“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看法”,即写作者的见解、观点,“思考”侧重理性思维,文体指向议论文。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面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材料,言论一的关键词是“传播真相”“正义”,群众可利用互联网监督扑朔迷离的社会事件,督促真相浮出水面。言论二,肯定网络拉近时空距离,让人们可以为陌生人困境的解决贡献一份力量。言论三中“沉默是金”与“众声喧哗”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本质均是“看客”的“围观”,即人们以旁观者的姿态面对事件与人,不论何种性质的事件,都如同看戏一般,对当事人没有理解与共情的心理反应;其背后是社会责任感的丧失,须知“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具体作文时,可参考以下立意:1、趋利避害,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 2、传播正义,沟通你我,做有节有智的网民;3、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络; 4、做理性网民,莫让网络网住灵魂;5、做互联网的“驯火者”,让网络属于正义;6、传播真相,传递温馨,拒做网络看客;7、网络传播真相,不明真相者请勿喧哗。 ‎ ‎【点评】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 - 12 -‎ ‎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