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00 KB
  • 2021-06-09 发布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一)试题(解析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 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江西月考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中。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 ‎ ‎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B.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C.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D.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  B.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C.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D.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  B.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  C.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D.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行为方式。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河南月考疫情专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 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要做真正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 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创新最需要的是“恒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研究工作,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断创造、创新、提升的意志与精神。‎ 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虽然创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 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 材料二:‎ 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 四诊 望、闻、问、切 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辨证 ‎ ‎ 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诊断 常见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 ‎(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 材料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 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 ‎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4.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 )(3分)‎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C.“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D.“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示的总思路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中医药创新应坚持四大原则。‎ B.中医诊断学以四诊、八纲、辨证和诊断为基础,讲究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结合“八纲”对病人进行分析“辨证”,从而做出诊断。‎ C.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 D.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5个“非遗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 ‎6.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河南月考疫情专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星光 吴韵汐 朱家村是一个只有一百来户的小村子,村民有一大部分是安土重迁的老年人,年轻人大多去了城里。‎ 将近年关的时候,村主任朱武恒那粗犷的声音忽然通过大喇叭飘进家家户户:“‎ 现在咱就封村封路嘞!谁家娃子要回来,就别让回来了!啊,那些个已经回来的,就在家待着,不行出门……”‎ 这时候太阳刚要落山,落光了叶子的白杨上偶尔有喜鹊扑棱棱地飞过。大地一片纯白,厚厚的雪覆盖在田垄上。朱老太太听到广播时正把几只大白鹅赶回家——这几个扁毛畜生一个不留神就跑出去,真是操碎了心,就盼着儿子一家回来,好把它们宰掉,炖一只,剩下的都给儿子儿媳带回城里去吃。朱老太太一边咒骂着大鹅,一边进了院子,雪地上留下了一片凌乱的脚印,夕阳的余晖将白雪映衬成一片金红。‎ 关上大门的时候,朱老太太忽然反应过来:“刚才大侄子说啥?要封村?还封路?”论辈分,朱武恒是她侄子,她知道这小子打小儿就主意正,认准了什么事儿,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好端端的封村干啥?这要是连路都封了,儿子一家还咋回来?‎ 想到这,朱老太太顾不得喂鹅,赶紧加快脚步往村口去。刚出大门没几步,便远远地看见老伴儿李老四正慢悠悠往家来。老头子沟壑纵横的脸红扑扑的,浑身散发着一股酒气。‎ ‎“喝喝喝,一天到晚就知道喝!都要封村了你晓得不?”老太太正有火没地方撒,一把无名火都撒到老头身上了。‎ ‎“有话好好说呗,生啥气嘛?人家封村也是为咱们好,你这是上哪去?”老头一张嘴露出一嘴大黄牙,酒味儿更浓了。‎ ‎“俺得去拦着呀,儿子儿媳妇明儿个就要回来了,这路封了他们咋进村儿啊!这眼瞅着过年了,朱武恒疯了?封村干啥呀?”‎ ‎“让你学上网你不学,天天啥也不知道,出了天大的事儿也俩眼一抹黑,走吧走吧回家,俺慢慢跟你说。”老头一边说一边扯着老太太往回走,老太太虽然不情愿,但也跟着回去了。‎ 原来都是疫情闹的。这场疫情先从武汉爆发,之后迅速扩散到了全国各省,村主任朱武恒非常重视这事儿,老头刚刚和几个老友喝了点小酒,朱武恒也不知道在哪得着的消息,一个电话打过去,要求他们马上各回各家,不许聚集,李老四这才回来。‎ ‎“这猪八戒忒不是东西了,连他大姑父面子都不给!”朱老太太一听这火又上来了,直接叫起了朱武恒的外号。早先时也不知道谁先带的头,觉得“朱武恒”听起来像“猪悟能”,干脆就给村主任起了个外号,叫他“猪八戒”。‎ ‎“这有啥的,人家也都是为咱们着想。要俺说啊,赶紧给儿子打个电话,别让他们回来了。”老头一边说,一边舒舒服服地盘腿坐到热炕头上。‎ ‎“进屋就上炕,你干点活儿行不行?去把大鹅喂了!俺出个门!”老太太一边说一边虎虎生风地出去了,身后只听见老头问“你还干啥”,那个“去”字被她关门的“咣当”‎ 声完全掩盖掉了。‎ 村口的路果然被封了,两棵粗壮的树干把覆满雪的路拦腰截断了。红日西沉,像醉汉的脸。‎ 刚刚指挥人封好路的朱武恒手里还提着喇叭,正和那几个干完活儿的小伙子往回走,似乎留在村里种地的几个年轻人都被他喊来了。朱武恒四十来岁,大方脸,薄嘴唇儿,浓眉下一双小眼睛精光四射,一看到朱老太往这边走,似乎已经猜到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眼珠一转,赶紧满脸堆笑地迎上去:“这不大姑吗?大姑看着越来越年轻了呢,这是往哪去啊?”‎ ‎“你这封村封路的也不提前吱一声,偷偷摸摸地就给堵上了,有个要买俺家大鹅的,人家都在半道了,这眼瞅着应该就要到了,你们先把这玩意抬走呗,等俺卖完大鹅你们再封成不?”‎ 朱老太太来的路上已经想好了完美的计划——她准备先礼后兵,他们要是不答应,她就撒泼打闹,大不了豁出老脸倚老卖老,不怕他们不同意。所以虽然这个理由漏洞百出,她还是挺着胸脯说了出来。‎ ‎“大姑啊,我知道您的意思。您听我说,我这是为咱们全村的人考虑啊,万一有一个带病毒的进来,咱们村就完啦!您看您和大姑父,都这个年纪了,老年人身体免疫力低,最容易感染,咱们村又这么多老年人,这要是感染个病毒,哭都找不着调儿!真出事儿就说啥都晚了!”‎ 旁边一个年轻人也过来说道:“是啊大娘,咱们村不少要回来的也都不回来了,以后见面机会有的是,这时候安全最重要啊!”另外几个年轻人也过来劝慰,老太太“哎哟”一声一屁股坐在雪地上,正要开始撒泼,但满肚子台词儿还没来得及说,手机忽然响了——是儿子打来的。‎ 听儿子说不回家过年时,朱老太太心中一瞬间有些空落落的,但随即又有些释然。此时刚给儿子打完电话的李老四正坐在热炕头上满脸凝重地刷着微博,夕阳已经完全隐没了,蔚蓝的天穹上,一颗颗亮晶晶的星星闪耀而出,虽然夜幕降临,那些晶莹的光点却越来越多、越来越亮,每一颗都在竭尽全力驱散黑暗,像无边的冀望,朗照着烟火人间。‎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中李老四给朱老太讲解封村的原因时,说“要俺说啊,赶紧给儿子打个电话,别让他们回来了”为后文给儿子打电话做了铺垫。‎ B.朱老太太看到朱武恒时,朱武恒“手里还提着喇叭”与前文朱武恒用喇叭向全村广播相呼应。‎ C.小说描写了朱家村抗击疫情的活动,以小见大,这也正是全国人民共同抗击疫情的缩影。‎ D.小说描写了朱老太太从阻挠封路到同意封路的过程,塑造了一个疼爱儿子又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 ‎8.本文在塑造村主任朱武恒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文章分析。(6分)‎ ‎9.作品结尾“蔚蓝的天穹上,一颗颗亮晶晶的星星闪耀而出,虽然夜幕降临,那些晶莹的光点却越来越多、越来越亮,每一颗都在竭尽全力驱散黑暗,像无边的冀望,朗照着烟火人间”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河南月考疫情专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昏嫁,一出其力。巩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B.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C.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D.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冠”,指刚成年,也指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通判”是官名,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统兵作战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D.“阙”是古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类型,是最早的地面建筑之一,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这里借指宫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曾巩聪明有才华,初次任政就有政绩。十二岁时写成《六论》,文辞很有气魄。出任越州通判时,他调动民间力量解决饥荒粮食问题,还让官府贷给农民种子,让农民随秋天的赋税一起偿还,没有耽误农事。‎ B.曾巩治理有方,擒获盗贼有胆有谋。做齐州知州时,组织百姓侦查乡里盗贼的行踪,相互援助擒获盗贼。他优待自首的盗贼葛友,给他好吃好喝收买他,想让他带领他的两队手下再也不与那些盗贼复合。‎ C.曾巩关心民间疾苦,对名利看得很淡。在洪州任上,供应衣食住宿给那些因瘟疫而生活困难不能自养的士兵和百姓,并给他们治病。他虽负有才名,却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别人认为他命运不济,但他并不在意。‎ D.曾巩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敢于说真话。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弟弟妹妹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都由他操办。尽管王安石得志,曾巩还是对他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2)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谴疟鬼 韩愈 屑屑水帝魂,谢谢无馀辉。‎ 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 乘秋作寒热,翁妪所骂讥。‎ 求食欧泄间,不知臭秽非。‎ 岂不忝厥祖,靦然不知归。‎ 湛湛江水清,归居安汝妃。‎ 降集随九歌,饮芳而食菲。‎ 赠汝以好辞,咄汝去莫违。‎ ‎【注】屑屑:不安;谢谢:辞别;靦(min):面红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全诗气盛言宜,把疟疾比作疟鬼,斥其辱没家门,表达誓要斩草除根的决心。‎ B. 疟鬼是水帝不肖之子,喜欢耀武扬威,趁秋季到来,为害人间,被百姓咒骂。‎ C. 写疟鬼恬不知耻,在病人呕吐物中求食,不避污秽,侧面描写疟疾病症之重。‎ D. 诗人劝疟鬼回家陪伴家人,在想象神明之境的时候借鉴了楚辞中的丰富意象。‎ ‎15. 请从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标题。(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疫情爆发后,很多人谈“鄂”色变,几乎忘了湖北之美,西起重庆奉节、东至湖北宜昌的长江三峡便是盛景之一。《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了精妙的描写:      ,‎ ‎           。黄州文赤壁更是因苏东坡的《赤壁赋》而名扬天下,其中,“         ,            ”写出了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壮阔景观。除了自然景观,湖北还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屈原更是生长于此。如果屈原目睹疫情之下百姓的生活,必然会伤心感叹 “          ,        ”(《离骚》)。‎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河南月考疫情专题)‎ 人类已经和疟疾进行了数百年的斗争。19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此后,奎宁的替代物氯喹一度成为抗击疟疾的特效药。后来氯喹失灵,问题就出在________上。人类想置病毒于死地,病毒也在不断寻找生存方法。( )人类就可能在疾病面前________,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 从40多年前屠呦呦课题组在190次失败后成功________青蒿素,到研制出杀虫较彻底的、作用时间长的复方蒿甲醚,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以潜心科研、勇攀高峰的精神_______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们深知,躺在功劳簿上止步不前,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停滞;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已知世界带来的给人类生存的危险系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抗药性   举无遗策   汲取   攻克 B.抵抗力   举无遗策   提取   攻占 C.抗药性   束手无策   提取   攻克 D.抵抗力   束手无策   汲取   攻占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如果病毒的变异速度,跟不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 B.如果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能跟上病毒的变异速度 C.如果病毒的变异速度,能跟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 D.如果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跟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已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 B.只有不断扩大已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未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 C.只有不断扩大已知世界的疆场,才能降低未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 D.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场,才能降低已知世界带给人类的生存危险系数。‎ ‎20.如果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最合适的位置并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植物有很多令人称奇的地方。大量研究成果证明,植物和人类一样,也具有丰富的感情,______高度敏感。很多时候,它们的智商和情商______不低于人类,______人类尚未完全发现而已。有一种叫苜蓿的植物,在欧洲能生长得很好;_______被移植到非洲后,就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它会额外分泌一种激素,使得羊不愿意去吃,_______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①以便 ②只是 ③甚至 ④但 ⑤而且 ‎21.疫情爆发后,全国多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被赞为“最美逆行者”,许多文学爱好者也写了大量文章、诗歌、对联等予以称颂,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5分)(河南月考疫情专题)‎ 上联:白衣天使,妙手仁心赴荆楚;‎ 下联: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江苏调考)‎ ‎2018年12月3日,《咬文嚼字》评出“2018年十大流行语”,其中有:‎ 店小二:原指旧时茶馆、酒肆、旅店等处负责接待顾客的伙计。他们态度热情,服务周到。现指推动经济发展、为企业提供周到服务的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 锦鲤:本是一种高档观赏鱼,现在成为“好运”的象征,也泛指在小概率事件中运气极佳的人。‎ 教科书式:某人或某事完成得非常标准、规范的意思,用“教科书式”来形容,说明可以对其进行模仿。‎ 退群:退出某个社交平台上的交流小组,后来含义引申,使用范围扩大,“退群”也指退出某一群体。‎ 巨婴:指心理滞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他们大多依赖、自私、偏执。‎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从中任选两个流行语,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阐明你的见解。‎ ‎【要求】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D【解析】“前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太绝对,原文说的是“新型冠状病毒似乎不太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 ‎2.A【解析】“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肾功能衰竭和死亡”不准确,原文是说“部分病例出现肾功能迅速衰竭和死亡”。‎ ‎3.B【解析】这些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在于其宿主细胞内,且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而一旦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由于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4.B【解析】A.符合“固本”原则;B.于文无据;C.“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表达的“惟精惟一”与文中的“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躁者涉猎”内涵一致,符合中医药创新的“守恒”原则;D.符合“出新”原则。‎ ‎5.C【解析】原文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 ‎6.①具有代表性: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②具有实际贡献: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③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每条2分)‎ ‎7.D【解析】“深明大义”于文无据,老太太不再阻挠封路,是因为儿子不回来了。‎ ‎8.①语言描写。从开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喇叭广播,到后文对朱老太太的劝慰,体现了朱武恒作为基层干部的责任心。②肖像描写。“大方脸,薄嘴唇儿,浓眉下一双小眼睛精光四射”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朱武恒的形象,给人以精明强干之感。③细节描写。“薄嘴唇儿”“眼珠一转”等细节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细腻。④侧面描写。朱老太太认为他“打小儿就主意正,认准了什么事儿,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从侧面说明朱武恒是个执着果敢的人。(每点2分,答出3点得满分。如答“以老太太的愚昧反衬朱武恒的理智”或“欲扬先抑”可酌情给分。)‎ ‎9.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星光象征着每一个为疫情奋斗的人,“每一颗都在竭尽全力驱散黑暗”,既是对朱武恒的赞美,也是对千千万万为疫情奉献力量的人的赞美。‎ ‎②结构上,照应题目,与前文太阳落山相呼应,体现时间的推移,也使行文更加严谨。‎ ‎③主题上,“星光”‎ 的描写一语双关,不仅是对朱家村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暗示着人们抗疫必胜的决心,“像无边的冀望,朗照着烟火人间”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每点2分,答出3点得满分。  )‎ ‎10.A【解析】“岁饥”意思是这一年收成不好,“常平”是地名,“田野之民”指乡间百姓,在句中应做主语,故“城邑”做“至”的宾语,“不能皆至城邑”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再比较AD两项,“从便”的结果是“受粟”,故“民得从便受粟”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 ‎11.C【解析】“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统兵作战等事项”不正确,通判不负责统兵作战。“通判”是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12.B【解析】“他优待自首的盗贼葛友,给他好吃好喝收买他,想让他带领他的两队手下再也不与那些盗贼复合”不正确。由原文“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可知,曾巩优待葛友是为了离间盗贼,让那些盗贼不再聚众结党。‎ ‎13.(1)曲堤周氏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家族的能耐很大,可以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不敢责问他,曾巩逮捕了他,并依法进行了处置。(关键词:贼、诘、“取置于法”句式各1分,大意2分)‎ ‎(2)曾巩年轻时和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等到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就和他逐渐疏远了。(游、导、异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郡南丰县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尝试写《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认为很是奇异。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京担任越州通判,这一年收成不好,曾巩估计常平仓的粮食不够来救济百姓,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邑来购粮。于是他张贴告示告诉下属各县,劝说富人自行按实情报告粮食数目,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按着比常平仓稍高一些的粮价卖给贫民。百姓得以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任齐州知州,他把迅速、严厉地打击奸邪和盗贼作为治理齐州政务的根本。曲堤周氏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家族的能耐很大,可以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不敢责问他,曾巩逮捕了他,并依法进行了处置。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 ‎,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调配了31个人,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多次查看、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出动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借给他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对他们很客气,实际上是想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聚众结党。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调到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驿站,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提前)分别处理(筹划安排)部队突然聚集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街市里巷的百姓都不知道。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社会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中的一批晚生后辈晚生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在路过京城的时候,神宗召见了他,慰劳问候很是尊宠,任命他为中书舍人。曾巩天性孝顺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他独自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弟弟妹妹们的读书、求功名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曾巩年轻时和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等到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就和他逐渐疏远了。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德行、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吝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呢?“曾巩说:“我所说的吝,是他勇于作为,但吝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 ‎14.A【解析】“表达誓要斩草除根的决心”错,韩愈并没有表达将疟鬼消灭殆尽的意图,只是将其遣送归家,让其过上正常的神的生活,不要来祸害人间,表达了人神和谐共处的意愿。‎ ‎15.①直接点名诗歌内容,开门见山,概括性强;②直抒胸臆,表达对病疾的强烈情感;③“谴”字一语双关,既包含对疟鬼的严厉谴责,又有要将其遣送回家的意思,含蓄蕴藉。‎ ‎(每点2分,答满三点即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6.(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7.C【解析】‎ 抗药性:生物对于药物的抵抗性;抵抗力:人体的这种防御能力。由语境可知,前文讲的是氯喹失灵,属于药物的抵抗力,因此,第一个空应该选择抗药性。举无遗策: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谋;束手无策:一点办法也没有,由语境可知是无药可用,因该是束手无策。汲取:吸取、吸收的意思;提取:通过其他化学或机械工艺过程从物质中制取有用成分(如组成成分或汁液),由语境青蒿素可知,应该是提取。攻克:战胜,占领、胜利。完成一个项目,完成一个难题都可称之为攻克;攻占:攻击并占领,由语境一个又一个难关可知,应该选择攻克。‎ ‎18.D【解析】由选项可知是“病毒的变异速度”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两者的较量,我们结合上文语境“人类想置病毒于死地,病毒也在不断寻找生存方法”,和下文语境“人类就可能在疾病面前束手无策,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可知,人类只有在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跟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的情况下才能束手无策。‎ ‎19.B【解析】首先根据语义来看应该是降低未知世界给人类带来的危险系数,排除A、D,疆域指领土的范围或面积;疆场指战场的意思,根据语境此处应选择疆域,排除C。‎ ‎20.(1)⑤ (2) ③ (3)② (4)④ (5) ①‎ ‎21.碧血丹心,杏林良医暖中华 ‎22.【命题意图和审题立意】‎ 年度流行语往往来自社会热点话题、事件,以此命题,旨在引导同学们深入观察社会现实,思考人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反省人在社会中应如何自处、如何寻求发展提升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审题时,首先要通过分析词语含义的发展、演变,把握流行语的实质内涵。‎ 比如“教科书式”强调的不是模仿,而是其前提条件“完成得非常标准、规范”,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敬畏规则、脚踏实地。‎ 接着,把流行语分类:‎ 一是“店小二”“教科书式”“巨婴”,指现实生活中的某类人,从中可见其为人处世的观念和方式;‎ 二是“锦鲤”“退群”,指人生走向的不同结果。‎ 然后,从两类词语中各挑选一个,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将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确定主旨。比如选择“教科书式”和“锦鲤”:一个人遵守规则,脚踏实地,终将获得命运的青睐。或选择“巨婴”和“退群”:一个人如果极其自私、偏执,终将被“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