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0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北辛集中学2017级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对知行关系的总体概括。“知行合一”的具体内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在动态之维,它意味着先天的“良知”通过“行”的过程,逐渐形成比较自觉的意识。“知行合一”同时涉及“知”和“行”之间的互动,在这一意义上,一方面,行要由知加以引导以取得自觉形态:没有知的引导,行往往无法摆脱盲目性;另一方面,知必须落实于行—知而不行就等于未知,真正的知需要通过落实于行而得到体现。
从知和行相互统一的角度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便可以注意到,这一观念对把握、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有其理论上的意义。就“知”而言,讨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涉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内涵的理解,包括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血缘意义上的自然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区分开来,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有可能的条件和前提,等等。
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是现成的存在形态,它需要通过实践过程加以构建,所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表明了这一点。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总是会涉及经济生态、安全等不同方面。从经济上说,促进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合理互动,形成有序的经济运行模式,包括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向,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等。这一切表现为经济层面人类命运共冋体构建所有可能的前提。从生态上说,以温室效应的控制、环境的保护等为指向的生态关切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在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面前,每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全球不同地区的共同努力才能加以建构。在人类安全问题上,一方面,需要反对单边主义,避免仅仅从特定国家和地区的需要出发,罔顾全球性的安全关切;另一方面,又应当反对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真正的全球性安全格局的形成,离不开以上的双重努力。同时,在历史的行化过程中,基于多样的历史背景,人类形成了不同的文明形态,从文明形态之间的关系看,其中任何一种文明形态,都不应被赋予主导性或绝对的优越性,相反,需要从宽容、尊重多样性的角度来对待文明的不同形态。对文明差异和多样性的这种尊重和包容,也是构建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从人类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来看,这里又涉及多样前提,包括合理面对文明发展与科学的关系,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进步;另一方面,科学本身如果缺乏引导和控制,也可能导致负面的结果。科学应当造福人类,而不是对人类发展构成威胁。今天,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晨,但科学的发展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其结果也难以完全预知,如何通过调节、引导、控制,避免科学技木可能产生的负面结果,使之能够造福人类,并进一步引向和谐的人类共同体,无疑也是今天在实践层面上需要关注的问题。这里既涉及“知”,也关乎“行”,心学中的“知行合一”观念,则为理解和处理以上问题提供了思考的背景。
(摘编自杨国荣《心学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动态之维,“知行合一”的内涵指先天的“良知”通过行”的过程,逐渐形成比较自觉的意识。
B. 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通过实践过程加以构建,这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是人类现成的存在形态。
C. 在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面前,每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因此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向,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D. 反对单边主义,同时,反对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两者并重,真正的全球性安全格局才能形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从“知”和“行”之间的互动的角度阐述两者的动态关系,具有辩证分析意味。
B. 文章第三段从经济、生态、安全、文明四个角度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和成果。
C. 文章第四段在论证科技的两面性时,指出科技有可能导致负面结果,有较强的现实性。
D. 文章先阐述有关知行合一的内涵,然后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论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明与科学的关系复杂,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进步,但是,当今科学对文明的破坏力量超过了其对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
B. 如果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血缘意义上的自然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区分开来,就可以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有可能的条件和前提。
C. 没有一种文明形态可以被赋予主导性或绝对的优越性,构建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就是对文明差异和多样性的尊重和包容。
D.
如何使科学技术造福人类,并进一步引向和谐的人类共同体,要理解和处理这些问题,心学中的“知行合一”观念可以提供思考背景。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强加因果关系。结合“在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面前,每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全球不同地区的共同努力才能加以建构。在人类安全问题上,一方面,需要反对单边主义,避免仅仅从特定国家和地区的需要出发,罔顾全球性的安全关切”分析,前两个句子阐述的是生态危机的严峻性问题,后两个句子阐述的是经济全球化问题,两者在文中并无因果关系。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从经济、生态、安全、文明四个角度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和成果”表述不严密,原文第三段从经济的角度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从生态、安全的角度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从文明的角度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意义。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当今科学对文明的破坏力量超过了其对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错,结合文本最后一节内容分析,选项内容于文无据。
B项,“如果……就……”错误。结合“包括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血缘意义上的自然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区分开来,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有可能的条件和前提”分析,条件和结果在原文中是并列关系。
C项,“意义就是……”错误。结合“对文明差异和多样性的这种尊重和包容,
也是构建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分析,“对文明差异和多样性的尊重和包容”只是构建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之一。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大城市比中小城镇更有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首先,大城市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更低。大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公共服务成本会因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摊薄,聚集在大城市中的个人、企事业单位都将因相互之间的协调而从中受益。其次,相比中小城镇,大城市土地利用率更高。根据住建部数据,从整体来看,2017年我国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人均占地面积依次递减,分别为130平方米、125平方米、118平方米、113平方米、99平方米。再次,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在创造相同GDP的条件下,大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远低于中小城镇。而且,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大城市降低单位污染的成本也远低于中小城镇。最后,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和超大城市能为外来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由于大城市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它们远比中小城镇更能为农村转移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摘编自潘家林《大城市的聚集效应与规模效应》,《城市发展论坛》2019年1期)
材料二:
图表1:北京、上海、首尔、东京四城市中心城区出行情况比较
中心城区
面积
中心城区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轨道交通出行比例
轨道交通
运营里程
私家车
出行
上下班
高峰期
(平方公里)
(公里)
比例
交通状况
北京
668
17774
23%
631
38.7%
重度拥堵
上海
664
17056
25%
683
36%
重度拥堵
首尔
605
15087
69%
1098
20.9%
轻度拥堵
东京
627
14525
62%
2705
14.7%
轻度拥堵
图表2:世界各大城市人口总数与人口密度比较
(摘编自熊柴等《大城市病主因是人口分布失衡》,《财经》2017年2月)
材料三: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发展本应服务于人的需要,但是许多城市却偏离了人本轨道,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引发了严重的“城市病”。
城市化不是楼宇化,而是家园化。但是,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却只重表面工程,认为修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化,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使得许多城市出现了“千城一面”的情况。城市的功能化不是产业化。城市的功能包含生产方面的功能,即人们通常理解的产业规模化,但产业发展不是城市唯一的功能。城市是人、境、业的综合体,产城一体,人城和谐,才是城市发展的归宿。不应该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生产产品的机器,城市应是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一个有机体。
(摘编自李后强等《以人为中心: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中国社科网2019年3月19日)
材料四:
“大城市病”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东京“城市病”最为严重的时期,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导致了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生活成本增加等问题。为此,东京政府通过制定东京圈基本规划、实施《工业控制法》等举措,让大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一些重化工业相继迁往郊区、中小城市甚至海外,而聚集更多以研究开发型工业、都市型工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工业。这一方面增加了地区生产总值,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东京的人口总量。另外,为减轻办公和商业活动对市中心的压力,平衡城市土地利用强度,东京还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副中心战略,让副中心和中心城区共同承担起东京的城市功能,逐步形成了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在建设副中心的同时,东京也很重视交通网络体系的建设,修建一条环市中心铁路和众多呈放射状、向近郊或邻近城市延伸的轻轨线,将各副中心串联起来,并在线路末端发展新的中小城市和工业中心。
(摘编自南丽江《应对“大城市病”国外有妙招》,《中华建筑报》2018年4月22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首尔、东京相比,北京、上海中心城区私家车出行比例明显偏高,但是使用轨道交通比例明显偏低,这可能会导致交通拥堵问题。
B. 北京、上海中心城区面积与首尔、东京相差不大,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有较大差距,公共交通运力有限会导致更多人选择私家车出行。
C. 人口密度与人口总数并不一定成正比。东京的人口密度要比首尔低得多,但人口总数却远高于首尔,意味着其人口增长的空间比较小。
D. 北京、上海全市的人口密度远低于首尔,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却比首尔高一些,表明北京、上海人口分布不够均衡,中心城区人口过密。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城市具有更明显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这些效应能够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使得大城市污染更少,个人与企业受益更多。
B. 城市越大,土地利用率越高。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量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看,特大城市要明显大于大城市。
C.
一些城市只重表面工程、以楼宇化代替城市化的行为,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使得城市的独特性受到了损害。
D. 如果坚持以人为本,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就能避免“城市病”的发生,使城市成为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一个有机体。
6. “大城市病”应当如何缓解?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C
6. (1)进一步加强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进一步减少污染;(2)政策引导促进人口均衡分布;(3)大力发展公共轨道交通,加强交通网络体系建设;(4)以人为本,推进产城一体、人城和谐;(5)制定相关规划,实施相应举措,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6)实施城市副中心战略,构建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此题为读图题,主要围绕材料二的两个图表展开。本题A项正确,通过图表1可以看出来,而“轨道交通比例明显偏低,这可能会导致交通拥堵问题”这一推断也包括在图表中。B项正确,从图表1可以看出四个城市的面积的确相差不大,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有较大差距,而很明显公共交通运力有限会导致更多人选择私家车出行。C项,“但人口总数却远高于首尔,意味着其人口增长的空间比较小。”表述错误,根据图表2,人口总数与人口密度之间并不符合正比关系,选项前半部分“人口密度与人口总数并不一定成正比”正确。根据图表2东京的人口密度是4187,首尔是5339,前者的确比后者低很多;东京人口总数是3593,首尔是2495,东京要比首尔低得多,可见,选项“东京的人口密度要比首尔低得多,但人口总数却远高于首尔”这部分的表述是正确。但人口增长的空间主要取决于人口密度,故不能推断出东京“人口增长的空间比较小”。D项正确,综合的图表1与图表2,全市人口密度较低而中心城区人口过密,明显是“人口分布不够均衡”的表现。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题目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A
项,“这些效应能够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使得大城市污染更少”错,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使得“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但不等于“大城市污染更少”。B项,“城市越大,土地利用率越高。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量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看,特大城市要明显大于大城市。”错误,从材料一来看,“土地利用率越高”是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量”来看的,但并不涉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D项,“如果坚持以人为本,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就能避免“城市病”的发生,”条件关系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三可知,要避免大城市病,只做到以人为本是不够的,需从多方面入手,所以“坚持以人为本,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无法构成充分条件。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定向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审题,题干是“‘大城市病’应当如何缓解?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要抓住题干中“‘大城市病’”“缓解”关键信息。然后需定位城市病的表现或原因,在针对性地到材料中寻找对策,而不应只是归纳概括材料。按照材料二的标题、材料三、材料四等可以归纳出城市病的几个表现或原因:人口分布失衡(源于材料二);偏离人本轨道(包括楼宇化、一味产业化),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源于材料二);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带来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生活成本降低(材料四),等等。至于缓解“城市病”的策略,可在四则材料中筛选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归纳概括。根据材料一,“为外来人口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可能与“人口分布失衡”“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呈正相关,会恶化而非缓解“大城市病”可归纳出答案第(1)点;根据材料二的两个图表可归纳出答案第(2)点;根据材料三的“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发展本应服务于人的需要,但是许多城市却偏离了人本轨道,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引发了严重的‘城市病’”“城市的功能包含生产方面的功能,……城市是人、境、业的综合体,产城一体,人城和谐,才是城市发展的归宿。”,可以归纳出答案第(3)点;根据材料四“为此,东京政府通过制定东京圈基本规划、实施《工业控制法》等举措,让大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一些重化工业相继迁往郊区、中小城市甚至海外,而聚集更多以研究开发型工业、都市型工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工业。……另外,为减轻办公和商业活动对市中心的压力,平衡城市土地利用强度,东京还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副中心战略,……向近郊或邻近城市延伸的轻轨线,将各副中心串联起来,并在线路末端发展新的中小城市和工业中心。”,抓住其中的“为此”“另外”“同时”等可归纳出第(4)(5)(6)点。
【点睛】
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个目标
周国华
电话响起,霍克医生拿起话筒接听,目光钉子般钉在桌上的笔记本上。
挂了电话后,医生左手握了握拳,右手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用力写下了“293”三个数字,眯起眼看了很久,才点了点头:好,全了,刚好,感谢上帝。
手术室内,护士们忙碌地准备着。医生消了毒,把大家叫到一起,鞠了个躬:今天的手术对我很重要,拜托各位了。众人愣了愣后,齐声道:一定。
十多分钟后,遇车祸的年轻人被送了进来。大家看了看,都低下了头。——瞳孔放大,呼吸停止……很明显,病人已经死亡!
有人想为年轻人盖上白布,霍克医生摆摆手,手持两块电极板,为他做电击除颤,几次下来,毫无起色。助手劝道:没用了。霍克医生一瞪眼:谁说的?!
助手一惊。印象中,医生话不多,尽管刻板了点,但从不冲人发火。
医生放下工具,用双手为病人胸外按压。十几分钟过去,医生额头的汗水被擦拭了好几次,可年轻人依然没有血压。
看着老人手术帽外露出的白发,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医生在小镇的这家医院工作几十年了,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曾经有大医院想高薪聘他,他没去,说等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后再说。至于是什么心愿,他从未对人提起过。
助手抢过医生手里的活,大家轮流为年轻人除颤按压。半个多小时后,医生无奈地摆摆手:都尽力了,谢谢。
医生解下口罩,眼眸中满是无奈和哀伤。
上帝啊,医生明天就要退休,为什么要对他如此残酷?众人默默叹息。
医生走出手术室,步履沉重而迟缓。回到办公室,他取出笔记本,沉思良久,找来红笔将刚才写的那三个数字圈住,随后缓缓写下几个字。
窗外,一只苍鹰无精打采地飞向不远处的丛林,头也不回。
那片丛林,医生再熟悉不过。那儿,埋葬着小镇的英雄弗兰克上校。
战争刚开始时,弗兰克的未婚妻死于入侵者的炮弹下。弗兰克医生放下手术刀,扛起了钢枪。历经数百场大小战役后,他成了令敌军胆寒的将领。侵略者一宣布投降,上校就捧着鲜花去告慰心上人,却被敌军卑鄙的狙击手夺走了生命。
弗兰克情侣安葬在小溪边,溪水清澈,长流不息。医生很喜欢去那边散散步,拔拔坟头的杂草,或静静地坐上一会儿。
退休后的第三年,医生躺在养老院里,再也无法下地。得知消息后,小镇几乎所有的人都赶来探望他,并劝他用药。医生淡淡地说:我的病,自己清楚,没必要浪费,这是上帝的安排。
医生的固执惊动了镇长。镇长亲自上门了解情况。在战后缺医少药的年代,医生主动来到这个不起眼的小镇。几十年来,医治病人就好像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可当小镇想回报他时,他却拒绝了。人们突然间想起,甚至于他来自何方,也没一个人知道。医生对镇长说了很多,语调平静。走时,镇长心事重重。
没过几天,医生去世了。
医生的墓地选在一片树林里,和弗兰克情侣相距三百余米。在他标记的地方,人们挖出了一把锈迹斑斑的狙击枪。镇长派人把枪送到弗兰克上校纪念馆里。
医生的胸前.放着一张发黄的旧报纸,还有一本笔记本。旧报纸上,详细记述了弗兰克上校的牺牲经过。笔记本上,则记录着一长串数字和名字,那些都是医生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重病患者,总共有292个。而第293个,竟赫然写着一个人的名字。
哈斯勒!当年打冷枪的,正是敌军王牌狙击手、号称“丛林之鹰”的哈斯勒!战争中,有293人死在他枪下,其中大多数是指挥官、反坦克手和机枪手。
这“幽灵”谁也没见过,也没有他的照片,战后不知所踪。
墓碑上,刻着“霍克医生之墓”几个大字,这是全镇人的意见。唯有这一点,他们没有遵从医生的遗愿。
(选自《2018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给医生生涯划上圆满句号,霍克医生非常重视对受伤年轻人的救治,从而呈现出很多让人意外的反常举动。
B. 全镇人没有遵从霍克医生遗嘱而在墓碑上刻上“霍克医生之墓”,是因为人们已经从心底认可了他医生的身份。
C. 文中巧设伏笔并插叙霍克医生主动到小镇医院工作,无人知他从何而来等情况,暗示了他过去不寻常的经历。
D. 小说以“最后一个目标”设置悬念,把不同的情节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使小说内容显得丰富而集中。
8. 小说主人公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9. 请从情节构造和主题表达两个方面,分析本文如何体现了小小说“尺水兴波,文短意长”的特点。
【答案】7. A 8. ①医术高明。作为医生,从医几十年从未出现过任何医疗事故;②枪法精准,冷血无情。作为狙击手,战争时期293人死于他的枪下;③存良知,知忏悔。用救死扶伤的方式来为自己战争时期做过的事、犯下的错赎罪。(意思相近即可)
9. ①本文在有限的篇幅内,围绕着霍克医生的种种不寻常处,用悬念、伏笔等手法,逐步揭开霍克医生真实的身份与不为人知的过去,使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②本文篇幅短小,借霍克医生个人的赎罪故事,凸显了战争的残酷与对人性的摧残,以小见大,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7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
A项,“为了给医生生涯划上圆满句号,霍克医生非常重视对受伤年轻人的救治……”错误,从文中来看,霍克医生重视对年轻人的救治并非出于“为自己医生生涯划上圆满句号”,而是因为在战争时期有293人死于他的枪下,他用救死扶伤的方式来为自己战争时期做过的事、犯下的错赎罪,他已经救治了292人,只要再救一人,就可以赎自己杀了293人的罪,这年轻人就是第293个。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主人公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从文中来看,主人公霍克既是一名医生,又是一名狙击手;从医生的角度来看,“医生在小镇的这家医院工作几十年了,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曾经有大医院想高薪聘他”,这说明他的医术高超;从狙击手的角度来看,“哈斯勒!当年打冷枪的,正是敌军王牌狙击手、号称‘丛林之鹰’的哈斯勒!战争中,有293人死在他枪下,其中大多数是指挥官、反坦克手和机枪手”,这说明他的枪法是精准的,而杀死293人则又体现出他的冷血无情;从人性的角度来看,“笔记本上,则记录着一长串数字和名字,那些都是医生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重病患者,总共有292个”“在战后缺医少药的年代,医生主动来到这个不起眼的小镇。几十年来,医治病人就好像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霍克医生本是狙击手,战后来到这个小镇用救死扶伤的方式来给自己赎罪,这说明他有良知。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的能力。这属于探究题的范畴,首先要根据题干把握探究的方向,如本题“从情节构造和主题表达两个方面,分析本文如何体现了小小说‘尺水兴波,文短意长’的特点”,然后理解“尺水兴波,文短意长”的意思,再从情节构造和主题表达两个方面分析。所谓“尺水”“文短”是说文章的篇幅有限,而“兴波”则是说小说的情节波澜起伏,有悬念,有伏笔,“意长”则是说小说以小见大,反映深刻的社会主题。从本文的情节来看,小说一开始写霍克医生想尽各种方法救治年轻人,失败之后“找来红笔将刚才写的那三个数字圈住,随后缓缓写下几个字”,接着由苍鹰引出丛林,由此引出霍克医生的另外一个身份——狙击手,最后写医生去世,以“笔记本上,则记录着一长串数字和名字,那些都是医生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重病患者,总共有292个。而第293个,竟赫然写着一个人的名字”揭开霍克医生的真实身份,小说就是在这样的悬念、伏笔之中一步步展开情节,把霍克医生的真实身份和不为人知的过去展现在我们面前;从主旨的角度来看,文章主要是写霍克医生用救死扶伤来赎罪的故事,而作为狙击手的霍克杀了293个人是战争造成的,而他杀人的冷血也是战争造成的,通过这样的一件事凸显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对人性的摧残,以小见大。
【点睛】
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文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文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仁基,宇德本,河东人也。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仪同,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后改投武贲郎将,从将军李景讨叛蛮向思多于黔安,以功进银青光禄大夫。击破吐谷浑,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斩获寇掠靺鞨,拜左光禄大夫。从征高丽,进位光禄大夫。
李密据洛口,帝令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武牢拒密。仁基见强寇在前,士卒劳弊,所得军资,即用分赏。监军御史萧怀静止之,众咸怒怀静。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其众归密。密以为河东郡公。其子行俨,骁勇善战。密复以为绛郡公,甚相委昵。
王世充以东都食尽,悉众谐偃师,求决战。密与诸将计。仁基曰:“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通东都。世充却还,我且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兵法所谓彼出我归,彼归我出,教战以疲之,多方以误之者也。”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东都兵马有三不可当:器械精一也,决计而来二也,食尽求斗三也。我按兵蓄力以观其弊,彼求斗不得,欲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首可悬于麾下。”单雄信等诸将轻世充,皆请战。仁基苦争不得。密难违诸将言,战遂大败。仁基为世充所虏。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及僭尊号,署仁基为礼部尚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仁基知之,甚不自安,遂与世充所署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谋。令陈谦于上食之际,持匕首劫世充,行俨以兵应之。事定,然后辅越王侗。事临发,将军张童儿告之,俱为世充所杀。
(节选自《北史・卷三十八》)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B. 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C. 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D. 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光禄大夫,汉武帝时置,掌顾问应对,皆为加官及褒赠之官,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称银青光禄大夫。唐、宋以后用作散官文阶之号
B. 御史,中国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 僭尊号,即继承皇帝封号,文中指的是王世充即位为皇帝。
D. 丞,秦汉以后用作官名,一般是各级长官的副职,如大理寺丞、府丞、县丞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裴仁基年青时就骁勇骑马射箭,在平定南陈的时候,冲锋在前,初立功绩。后来成了汉王杨谅的亲信,杨谅谋反,他苦威武,擅长劝不听,反被囚禁
B. 李密造反,皇帝命裴仁基讨伐,后因人陷害,他投降李密,得到李密的重用。
C. 王世充因为东都洛阳粮食不足,寻求与李密决战,裴仁基献疲敌之计,李密因害怕不出,裴仁基积极请战,最后兵败被俘,又投降了王世充。
D. 裴仁基一生骁勇善战,有谋略,但一直遇主不明,自己也对人不忠,反反复复,最后事败被杀,令人叹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其众归密。
(2)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
【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 萧怀静又暗地里掌握裴仁基过失,想要上奏弹劾他。裴仁基心里害怕,于是杀死萧情那个球,带领部下投靠了李密。
(2)王世充因为裴仁基父子都骁勇善战,对他们父子都非常尊敬,并且把侄女嫁给了裴行俨。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题这段话意思是“王世充全部精锐部队都带来了,洛阳必定空虚,可以分派军队守住各重要通道,让他无法东进,我们再挑选三万精兵,沿黄河西进,以逼近洛阳”,名词有“世充”“洛下”“要路”“精兵”“东都”。
“必虚”的主语是“洛下”,即“洛阳”,故“洛下”应放在下一句中,排除AC两项;
“简”意思是“挑选”,宾语是“精兵三万”,故“简”应放在后一句中,排除B项。
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僭尊号,即继承皇帝封号”错误,“僭”,超越身份,越分窃据上位,冒用在上者的名分行事,不合礼法,贬义。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裴仁基积极请战”错误,从文中来看,积极请战的是单雄信等,选项张冠李戴。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阴”,暗地里;“持”,掌握,持有;“长短”,偏义复词,偏“短”,缺点,过失;“以”,率领。(2)中,“以”,因为;“并”,都;“深”,非常;“礼”,尊敬;“妻”,名词作动词,嫁给。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翻译:
裴仁基字德本,河东人。仁基年少时就很骁勇,善于骑马射箭。在隋朝消灭陈朝的战役中,裴仁基以隋文帝侍卫的身份参加战斗,率先冲锋陷阵,因功被授任为仪同,赐缣彩一千段。后来以仪同的身份兼任汉王杨谅(隋文帝第五子)王府的侍卫。后汉王杨谅(因不满隋炀帝继位)举兵谋反。裴仁基苦苦劝谏杨谅不要谋反,杨谅大怒,把他关进牢里。不久,杨谅谋反失败,隋炀帝(夸奖裴仁基)越级提拔他担任护军。数年之后,裴仁基改任武贲郎将,跟随将军李景在黔安讨伐反叛的蛮贼向思多,因战功升任银青光禄大夫。裴仁基又在张掖打败吐谷浑,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斩杀、俘虏进犯的靺鞨,被授任为左光禄大夫。跟随隋炀帝征讨高丽,升任光禄大夫。
当时瓦岗寨首领李密占据洛口。朝廷命令裴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守虎牢以抵抗李密。裴仁基见强敌在前,部队疲劳,因此所得的军用物资,全部赏赐给士卒。监军御史萧怀静反对这样做,士卒们都怨恨萧怀静。萧怀静又屡次搜罗裴仁基的过失上奏弹劾他。裴仁基很害怕,就杀死萧怀静,率领他的部众归顺李密。李密封裴仁基为河东郡公;裴仁基的儿子裴行俨骁勇善战,李密又封他为绛郡公,对他非常亲昵。
王世充因洛阳粮尽,率领全部兵马到偃师,与李密决战。李密向诸将询问计策,裴仁基回答说:“王世充全部精锐部队都带来了,洛阳必定空虚,可以分派军队守住各重要通道,让他无法东进,我们再挑选三万精兵,沿黄河西进,以逼近洛阳。如果王世充退回,我们就按兵不动;如果王世充再次进军,我们就又逼近洛阳。这样,我方可以有充裕的体力,而敌方则疲于奔命。兵法上所说的对方出战我退回,对方退回我出战,多次挑战使敌人疲劳,使用这策略迷惑敌人。”李密说:“裴公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洛阳的军队有三方面难以抵挡,器械精良是其一,为了决战而来是其二,粮食吃完而战是其三。我方按兵不动蓄积力量而寻求敌人的弱点,对方求战而找不到机会,想走又无退路,不超过十天,王世充的人头可以悬挂在我的军旗之下。”单雄信等将领轻视王世充,都请求出战,裴仁基苦苦劝阻而不能阻止。李密难以违背诸将们的请求,于是与王世充决战,结果大败。裴仁基被王世充俘虏。王世充因他们父子都是骁将,很是礼遇他们,把兄长的女儿嫁给裴行俨。王世充称帝后,任命裴仁基为礼部尚书,裴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裴行俨每有攻战,都所向披靡,号称“万人敌”。王世充忌惮裴行俨的威名,对他很有些防范和猜忌。裴仁基知道王世充的意思,心中很是不安。就与王世充属下的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人密谋造反。裴仁基命陈谦在给王世充进食时,拿匕首劫持王世充,命裴行俨率兵在台阶下接应。等大局已定,就复立越王杨侗为皇帝,并辅佐他。事变将要开始时,将军张童儿向王世充告发了他们,裴仁基等人全部被王世充杀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箴作诗者
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②。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注】①箴:规诫。②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皆是西汉辞赋家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用典邹阳、枚乘二人虽创作迅速,却不敌司马相如辞赋用力之深。
B. 颔联先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又说写诗迟下来,反能见到作者才华。
C. 这首诗是规诫为诗者而作,没有刻意进行雕琢,却能于简淡中见哲理。
D. 说理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诗歌中的物象基本是在为作诗的道理服务。
15. 诗的后两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作诗有什么样的建议?
【答案】14. B 15. (1)含意:①清角音调较高,不易吹奏得好,优昙花好,不会轻易开放;②要知道极乐神仙的境界也大多是从苦难之处修炼得来的。 (2)建议写诗要达到精深,唯一的法门是要下苦功。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
项,“颔联先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错误。“物须见少方为贵”,物品稀有才更珍贵,颔联首句不是“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的。故选B。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及评价文章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诗的后两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作诗有什么样的建议”,本题其实是两问,需要结合上下诗句内容,诗人创作特点,抓住设题的诗句关键词语等,理解诗句内容。然后概括诗人对作诗的建议等。“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虽然号角声清亮高昂,不是谁都能演奏出好听的声音的,昙花虽美丽脱俗,但它不是轻易会开的。“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需要知道那种极乐神仙的境界,都是修炼经过多重磨难而到达的。主要强调创作要多修炼,经得住磨难等。要想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需要付出辛苦的,多磨练。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杜甫在《望岳》中以光的明暗对比来衬托泰山高大雄伟的一联是“_____,_____”。
(2)《逍遥游》中描写大鹏从北海起飞、拍击水面、飞上青天、到达南海的雄奇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士大夫耻学于师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答案】 (1). 造化钟神秀 (2). 阴阳割昏晓 (3). 水击三千里 (4).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 位卑则足羞 (6). 官盛则近谀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昏”“抟”“羞”“盛”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4月11日上午,来自全球19个国家的400余名重要政要嘉宾、知名音乐企业代表和音乐艺术人士 ,第八届音乐之都城市大会在成都正式开幕。“音城会”创始人沙恩·夏皮罗直言,“成都的城市规划和文化令人 ,相信这届大会将是最棒的!”如此表达绝不是 ,而是对成都由衷的赞美和期许。
此次大会围绕音乐与旅游为议题展开讨论,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本次大会共有33家来自海内外的政府、团体及企业就10个合作事项达成共识,共33家单位完成诸如葫芦童声音乐基地、星球音乐嘉年华、“星立方”文创园、“古蜀熊猫”音乐产品授权框架协议等项目签约, “音城会”影响巨大、成果斐然。值得一提的是,( )。成都旨在通过“音城会”与全球78座音乐城市建立连接,并将全球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音乐资源与本土旅游文化进行嫁接,从而促进音乐与旅游产业紧密融合。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济济一堂 目瞪口呆 耸人听闻 可见
B. 群贤毕集 瞠目结舌 骇人听闻 因此
C. 济济一堂 瞠目结舌 耸人听闻 可见
D. 群贤毕集 目瞪口呆 骇人听闻 因此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此次大会围绕音乐与旅游为议题展开讨论,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
B. 此次大会以音乐与旅游为议题展开讨论,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
C. 此次大会围绕音乐与旅游的议题展开讨论,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
D. 此次大会围绕音乐与旅游的议题展开讨论,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此次“音城会”不仅是大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盛会,也是成都举办的首个世界级音乐产业大会
B. 此次“音城会”不仅是成都举办的首个世界级音乐产业大会,也是大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盛会
C. 此次“音城会”与其说是大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盛会,不如说是成都举办的首个世界级音乐产业大会
D. 此次“音城会”与其说是成都举办的首个世界级音乐产业大会,不如说是大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盛会
【答案】17. C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群贤毕集”,各种贤人聚集在一起;句中是说“来自全球19个国家的400余名重要政要嘉宾、知名音乐企业代表和音乐艺术人士”聚集在一起,此处要突出的是“才能”,而非“贤”,故使用“济济一堂”;
“目瞪口呆”,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语境是说成都的城市规划和文化令人震惊,应使用“瞠目结舌”;
“耸人听闻”,夸大事实或说离奇的话,使人听了感到震惊;“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不好的事情;语境是说如此表达绝不是夸大言辞,应使用“耸人听闻”;
“因此”,因为这个,前后是因果关系;“可见”,可以看出;语境“‘音城会’影响巨大、成果斐然”是从前面的表现看出来的,应使用“可见”。
故选C。
【18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
“此次大会围绕音乐与旅游为议题展开讨论,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该句有两个问题,一是结构混乱,“围绕音乐与旅游为议题展开讨论”把“围绕……的议题”和“以……为议题”两句杂糅到一起,二者留一,排除A项;
第二个问题是语序不当,“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应先是“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然后才能“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应改为“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排除BD两项。
故选C。
【19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
前面说“本次大会……”,后面说“成都旨在通过‘音城会’……”,由此可知,此处也应该是围绕“本次大会”即“音城会”展开,且由后文“成都旨在……”可知,后文论述的重心在“成都”,而前文都是介绍“大会”,所以填写的句子应该是将两处内容连接到一起,而填写句子的后半部分应该是突出“成都”,这样才能与后文的“成都”衔接,这就排除BD两项;
分析AC两个选项来看,这两个选项的区别在关联词,A项,该项的关联词是“不仅是……也是……”,这是表递进的关联词,突出后者,这与下文“成都”这一重心吻合,恰当;
C项,该项的关联词是“与其说是……不如说是……”,这一关联词是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如果此处使用“与其说是……不如说是……”,那么就否定了此次“音城会”“大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这一特点,这就与上文不合,故排除C项。
故选A。
20.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按顺序插入文中最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成都是中国最具体育活力的城市之一,也是率先提出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城市之一。经济进一步发展,深居内陆的成都已发展成为新一线首位城市,其实力在很多方面不低于一线城市。成功获得202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权,对于成都而言意义深远。办好大运会有助于成都打造世界赛事名城,有利于四川建设体育强省,达到走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的目的。
①同时________②随着________③甚至________④也________⑤以_________
【答案】 (1). (同时)也是 (2). (随着)经济 (3). (甚至)不低于 (4). (也)有利于 (5). (以)达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从题干的要求来看,“将下面的虚词按顺序插入文中最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这就需要考生分析语句的意思以及句间的关系,然后再把提供的虚词插入其中。第一处,“中国最具体育活力的城市之一”和“率先提出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城市之一”都是成都的特点,而后者显然比前者更进一步,如只有“也”,则只能表示二者的并列关系,无法突出强调后者,故可以在“也”前面添加“同时”;第二处,“经济进一步发展”是成都“发展成为新一线首位城市”所依赖的条件,故在“经济”前应添加“随着”;第三处,“其实力在很多方面不低于一线城市”相比较前面的内容应是更进一步突出成都的成就,故在“不低于”前添加“甚至”;第四处,“有利于四川建设体育强省”是办好大运会的价值,而前面已经指出一个价值,即“有助于成都打造世界赛事名城”,所以后面应该加“也”;第五处,“达到走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的目的”是前面的目的,连接目的一般使用连词“以”。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近日,国产动漫电影《哪吃之魔童降世》爆红,片中申公豹的口吃撑起了全片近一半的笑点,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作为一种言语障碍,口吃以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为主要症状,表现为说话时经常非自愿地重复、停顿或者延长。______,但就是在表达上有困难。口吃在儿童中比较常见,一般都是在5岁前形成,也最容易在幼儿期矫正,如果不及时娇正,____。口吃是多种原因造成的,_____,儿童在受到惊吓、严厉的训斤;突然而强烈的精神打击;遇到环境变化,如上幼儿园、与陌生人相处时就容易产生紧张和胆怯情绪,说话时就会结结巴巴,时间一久就会形成口吃。
【答案】 (1). ①脑子里很清楚自己想说什么 (2). ②就可能伴随终身(可能难以治愈) (3). ③心理因素是其发生的原因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第一处的语句于后面的“但是”构成转折关系,从“在表达上有困难”可以得出答案来。第二处的句子,与前面的“如果”构成了假设关系,前面是假设的条件,横线上就应该填写其结果:可能伴随终身,或可能难以治愈。第三处,联系前一句的“多种原因”和后面儿童“容易产生紧张和胆怯情绪”可以推知,这里填写的关键词是“心理原因”。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在旧上海的斑驳光影里,街巷闾里中,穿着旗袍、擎着纸伞的女子曾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如今,旗袍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今年99岁的海派旗袍大师褚宏生,却依然默默坚守。海派旗袍制作,镂空细密,工艺繁复。80多年来,褚宏生一直坚持一针一线亲自缝制,精益求精制作每件旗袍,即便做一个小小的盘扣,也要花三个小时。无论机器怎样先进,褚宏生都不为所动。今天,人们称他为“活着的传奇”“上海滩最后一位裁缝”。
②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跳槽已成为年轻人的“新常态”,求职更像是“尝试”,有人一年换5份工作。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李家华认为,“人们每个阶段的追求、想法不同,不是一份自始至终的工作能涵盖的”。
③2019年1月,人社部发布通告,拟发布15个新职业,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的工程技术人员,而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等也入围。电子竞技员“入围”新职业,一时引发人们热议。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思考?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执着坚守,不忘创新
99岁的褚宏生在旗袍的世界里用一针一线的坚守成就了“活着的传奇”
,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我们领略到了旗袍的迷人魅力;当代青年在一次次“跳槽”的尝试中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他们不断尝试的勇气让我们无限憧憬未来的美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既要学习褚宏生摒弃浮躁、执着坚守的精神,又要学习当代新青年勇于尝试勇于创新的勇气,紧紧追随时代的脚步,及时更新自我意识。既执着坚守,又不忘创新,这才是个人和社会得以发展的正确之途。
当今世界,物欲横流的社会让很多人迷失了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提倡对传统道德的坚守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让人们摒弃浮躁、脚踏实地的最好药方。
劳斯莱斯为什么能在众多的汽车品牌中脱颖而出呢?因为他们一直重视对品质的坚守,从汽车的整体外观,到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总是用尽心思,从未偷工减料,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从未敢有半点疏忽,因为他们深深懂得,唯有对汽车品质的坚守,才能使自己在汽车行业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在各种利益诱惑的驱使下,一些现代企业却放弃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为了盈利而不择手段,在奶粉中添加大剂量的三聚氰胺,结果给婴儿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当然,三鹿企业的下场只能是倒闭关门,这是他们放弃商业底线、放弃道德坚守的应有代价!
由此可见,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执着坚守传统的正能量品质是多么重要。可是,仅仅坚守这些就足够了吗?不,执着坚守只能让我们免于步入歧途,而要想得到长足发展,还需敢于尝试、敢于改变的创新精神。
褚宏生在坚持对旗袍制作精益求精的同时,难道就没有改变与创新吗?一个小小的盘扣就要花费三个小时,这不仅仅是因为手工缝制的缘故,更是因为费尽心思去改换样式的缘故。如果褚宏生老先生缝制的旗袍都是千篇一律的话,我想仅凭他一针一线式精益求精的坚守是绝不可能被今天的人们称为“活着的传奇”的。因此,坚持正宗是毋庸置疑的,但敢于尝试、适时改变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这样才会使其获得更旺盛的生命力,保证其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当代的青年如果能坚守住道德的底线,摒弃浮躁,那么一年换五次工作又何妨?终有一日,他们将会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自己的合适定位,从而将自己的生命价值发挥到极致,做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切于我们有益的东西,我们都要坚守,但这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我们还要在坚守中求变化、求发展。执着坚守,不忘创新,唯有如此,才能让个人与社会得到最大的好处,才能让自身变得越来越强大。
【解析】
【详解】
(一)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暗含任务驱动,“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这就要求考生就材料陈述自己的思考,表述自己的看法。本题有三则材料,其中材料①,褚宏生身上体现的是一种工匠精神、匠人精神。虽然时代变迁,但是他热爱自己的职业,一直坚持手工缝制,精益求精,追求极致,追求完美。匠人精神并不是变化之敌,既要改变,也要坚守。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保持适应与变化固然重要,但是总有一些东西是相对不变的,总有一些价值是永恒的。对于个人和集体来说,对浮躁的摒弃,对某些价值的坚守,是走向未来的助力。材料②,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年轻人要勇于适应,勇于尝试,勇于改变,勇于放弃,这样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潜能,但前提是也要摒弃浮躁之心,做到脚踏实地。材料③,当代社会一些新事物、新职业的出现,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应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与时俱进,积极改变自我意识,在知识、技能方面的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迭代,这是应对职业更新、职业迭代的最有效手段与方法。
(二)立意:仔细分析三则材料,寻找三则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就某一则材料单独立意,也可结合三则材料综合立意。①从工匠精神的角度立意。可以谈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弘扬,对待工作、职业、事业的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态度等。②从适应社会变革的角度立意。可以谈对待新事物、新职业的态度,要勇于适应,敢于变革,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创造自己的价值等。③从两者结合的角度立意。既可以谈要适应社会的变化,积极应对,也可以谈要在实际的工作中摒弃浮躁,坚守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等。
(三)结构思路:先由所给材料引入论述观点,即“既执着坚守,又不忘创新,这才是个人和社会得以发展的正确之途”,紧接着运用两个分论点来加以论述:一是对传统道德的坚守是让人们摒弃浮躁、脚踏实地的最好药方,二是要想得到长足发展,还需敢于尝试、敢于改变的创新精神。对观点的论证过程中采用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文章结尾再次呼应开头,强调“执着坚守,不忘创新,唯有如此,才能让个人与社会得到最大的好处,才能让自身变得越来越强大”。
(四)相关素材:
1
、让“工匠精神”照亮“中国品牌”,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所谓工匠精神,既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一种从业的追求;既是对自我的期许,也是对他人的承诺;既是一种职业的操守,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堪称工匠者,必有对事业的沉静与专注,必有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品质的追求。他们细心打磨,不至极致必不轻付于人。他们承继传统而不泥古,融会贯通推陈出新。他们诚信重诺,视质量品牌为生命而决不妥协姑且。他们摒弃浮躁,沉潜于事滴水穿石,有事业心而无功利心。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小到技术研发、车间生产、服务提升等微观领域质量水平的提升,大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振兴、创新驱动等宏观战略的实施,都离不了工匠精神的支撑。
2、莎士比亚曾说:“本来无望事,大胆的尝试,往往能成功。”是啊,如果人们没有尝试,现在也许还在树上生活;如果人们没有尝试,现在还会成为当今世界的主宰吗?如果人们没有尝试,现在的生活也许还在黑暗中;如果人们没有尝试,也许在几千年前就已经灭绝;如果人们没有尝试……
尝试是发明创造的前提,是成功的前提。契诃夫曾说过:“路是人的脚走成的,为了多辟几条路,必须多向没有人的地方走。”只有在别人没有探索过的领域,大胆的尝试,才会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成功。
3、创新,是以未来发展为目标进行变革;而坚守,则是以历史为鉴,坚定地守护过去的某种观念或规则等。这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系统,但是这两者并不矛盾,甚至可以相融相契。这是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有趣之处就在于这两套系统虽然有时会出现一些冲突,却并不像数学答案一样一对一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比尔·盖茨在没有自己的专机以前,出行从来不坐头等舱。有人问其原因,盖茨微笑着说:“头等舱比经济舱飞得快吗?”说得真好啊!从短短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比尔·盖茨“坚守”节俭的品质,因此,旅途中坐头等舱的虚荣对他来说有如浮云。
与其相反,美国信封大王麦肯锡,每次出行必选头等舱,而他的理由非常简单——头等舱的顾客大都是社会名流、业内精英,其中蕴涵着巨大的商机。在那里,麦肯锡有更多的机会认识更多的客户,从而给自己的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由此看出,麦肯锡不拘泥于所谓的勤俭持家,而是喜欢走创新之路。同一些头等舱中的乘客相比,许多人只注意到头等舱的舒适享受,而麦肯锡却以独特的眼光发现其背后的商机。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许多名流真的成了他的重要客产。
你看,坐飞机选择什么舱虽然是件小事,却从中折射出两种行为准则,而且是完全不同的行为准则,但两个人都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实,创新和坚守并非相悖,而是相辅相成的,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我们应当做出最合适的选择。面对罪犯,包青天铁面无私,坚守法律的刚性;为了使孤寡老人免受拆迁之苦,亚伯拉罕·林肯选择让公路改道,放弃事先设计好的路线,做出人性化的变通。关云长忠心不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张子房先后易主,终随刘邦,大事既成,又隐居深山……这是“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还有古语中的“君子固穷,不失本心”与“随遇而安,相时而动”“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与“大丈夫能屈能伸”等等,无不折射出古人“创新与坚守”的智慧
4、日本曾有一位九岁天才书法家,四幅作品被私人收藏,拍卖价高达1400万日元。小田村夫曾预言这将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但几年后他在众多新星中销声匿迹,不为别的,只因为他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受欢迎,不断改变风格,不断临摹,其作品反成了毫无价值的书法仿制品,失去了原本具有的隽永的风格,自己的作品成了“王羲之”、“柳公权”的复制品。世界上之所以大师级人物寥若晨星,绝不是因为天生的庸才太多,而是因为太多的天才没有坚守本心随波逐流而成了庸才。社会需要创新,同样需要坚守——创新者,变其思维;坚守者,守其本心。创新与坚守兼具,才能构成一个完美的世界。
阿丹与阿蒙是师出同门的画家,两人原本俱擅长画虎。一日,老师同时对两人提出了拓展一些新画路的建议。阿丹沉吟半晌,决定不采纳这个建议,只是一心研究各类虎的体型、习性;阿蒙同样思考了一番后决定接受,开始画一些山水草木。多年以后,阿丹去阿蒙家小坐,进门后入目的便是墨色的箭竹、山间的流水、百花盛开的泉边……刹那间阿丹有如入仙境之感;作为回访,阿蒙不日前往阿丹家,推开屋门,一头咆哮的猛虎迎面扑来,威严的气势从天棚直逼地板,虽是墨彩绘制,却让人有臣服的冲动……两种选择,决定了二人不同的画风,不同的艺术方式,却收获了同样的成功——毕竟通往成功之路自古便不止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