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50 KB
  • 2021-06-09 发布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群体的道德 ‎[法]古斯塔夫·勒庞 ‎①如果“道德”一词指的是持久地尊重某些社会习俗,不断抑制私心的冲动,那么,过于多变和冲动的群体显然不能被认为是有道德的。相反,如果我们把某些一时表现出来的优点,如舍己为人、不计名利、献身精神和对平等的渴望等,也算作“道德”的内容,我们则可以说,群体经常会表现出很高的道德境界。‎ ‎②研究过群体的少数心理学家,只是从群体犯罪的角度去研究。看到他们如此频繁地犯罪,心理学家们都认为他们的道德水平十分低劣。‎ ‎③这种情况当然经常存在。但为什么这样呢?这不过是因为残忍与破坏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它蛰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个人独处时,要满足这种本能是很危险的,而一旦加入了某个群体,因为很清楚不会受到惩罚,他便会彻底放纵这种本能。通常,我们不能向同类发泄这种破坏性本能,只好把它发泄在动物身上。群体捕猎的热情与凶残,有着同样的根源。群体慢慢杀死手无寸铁的受害者,表现出一种十分懦弱的残忍。但在哲学家看来,这种残忍,与几十个猎人聚集成群用猎犬追捕和杀死一只不幸的鹿时表现出的残忍,没有什么不同。‎ ‎④群体可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也可以表现出忠诚、勇于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即孤立的个人根本做不到的极崇高的行为。以名誉、光荣等作为号召,最有可能影响到组成群体的个人,而且经常可以达到使他慷慨赴死的地步。像十字军远征和1793年的志愿者的例子,历史上比比皆是。只有集体能够表现出伟大的不计名利和献身的精神。多少群体为了信仰、主张和自己只有一知半解的只言片语而英勇就义!不断举行示威的人群,更有可能是为了服从一道命令,而不是为了增加一点养家糊口的薪水。私人利益几乎是孤立的个人惟一的行为动机,却很少成为群体的强大动力。在群体的智力难以理解的那些战争中,支配着群体的肯定不是私人利益——在这种战争中,他们甘愿献出生命,就像是被猎人施了催眠术的小鸟。‎ ‎⑤即使是一群罪大恶极的坏蛋也如此,他们仅仅因为是群体中的一员,便会严格遵守道德原则。1848年革命期间,在占领杜伊勒里宫时呼啸而过的群众,并没有染指那些让他们兴奋不已的物品,而其中的任何一件都意味着多日的面包。‎ ‎⑥群体对个人的这种道德净化作用,当然不是一条永恒的规则,然而它却是一种常态。甚至在远没有我刚才提到的情形那样严重的情况下,也能看到。我曾说过,在戏剧中,人们都希望主人公高、大、全,一般也可以看到,一场集会,即使其成员品质低劣,通常也会表现得一本正经。‎ ‎⑦所以,群体虽然经常放纵自己低劣的本能,但他们也不时树立起崇高道德行为的典范。如果无私、顺从和绝对献身于或虚或实的理想,都可算做美德,那就可以说,群体经常具备这种美德,而且它所达到的水平,即使最聪明的哲学家也难以望其项背。他们这样做,也许是无意识的,然而这无碍大局,我们不该对群体求全责备,说他们经常受无意识因素的左右,不动脑筋。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他们开动脑筋考虑起自己眼前的利益,我们这个星球上根本就不会成长出文明,人类也不会有自己的历史了。‎ ‎(选自《乌合之众》,有删改)‎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数研究过群体的心理学家,只从群体犯罪的角度去研究,而作者研究的视角要更加宽广。‎ B. 群体中的人有时在群体中放纵自己残忍与破坏的本能,有时又会在群体中表现出忠诚、勇于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 C. 激励群体表现出伟大的不计名利和极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动机主要包括名誉、光荣等以及群体中每一个个体的日常利益。‎ D. 群体为了或虚或实的理想所表现出的极大热情,常常让他们忽略自己眼前的利益,这有助于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延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首先对“道德”的概念进行界定,引出论题“群体的道德”,从而为全文论证奠定了基础。‎ B. 第③段通过比喻论证指出破坏的本能与生俱来,但是这种本能在个人独处时往往不表现出来。‎ C. 第④段通过举例论证指出崇高的境界和追求,常常使群体可以把自己的死亡同样看得轻如鸿毛。‎ D. ‎ 第⑦段指出群体有时会服从低劣的本能,但更多的时候可作为品德高尚和道德崇高的典范。‎ ‎3. 请简要概括群体对个体的“道德净化作用”。‎ ‎【答案】1. C 2. A ‎ ‎3. ①群体使个人不计名利甚至献出生命。②让罪大恶极的坏蛋严格遵守道德原则。③让品质低劣的人在公共场合表现得一本正经。‎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C项,“主要包括名誉、光荣等以及群体中每一个个体的日常利益”说法错误,原文“私人利益几乎是孤立的个人惟一的行为动机,却很少成为群体的强大动力”。‎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第③段通过比喻论证”分析错误,第③段没有运用比喻论证;‎ C项,“可以把自己或别人的死亡同样看得轻如鸿毛”分析错误,原文“他们甘愿献出生命”,只是“把自己的生命看轻”,文中没有对别人死亡的看法;‎ D项,“但更多的时候可作为品德高尚和道德崇高的典范”分析错误。原文“但他们也不时树立起崇高道德行为的典范”。‎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可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群体可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也可以表现出忠诚、勇于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即孤立的个人根本做不到的极崇高的行为”,可知群体使个人不计名利甚至献出生命。“即使是一群罪大恶极的坏蛋也如此,他们仅仅因为是群体中的一员,便会严格遵守道德原则”,可知群体让罪大恶极的坏蛋严格遵守道德原则。“在戏剧中,……即使其成员品质低劣,通常也会表现得一本正经”,可知,群体能让品质低劣的人在公共场合表现得一本正经。概括答题要点即可。‎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19年10月10日下午,瑞典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代表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授奖词为:“对于叙事的想象充满百科全书式的热情,象征着一种跨界的生活形式。”‎ 彼得·汉德克的授奖词为:“凭借着具有语言学才能的有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延和特性。”‎ 发布会上,安德斯·奥尔森向记者介绍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及其作品,并阐述了委员会的工作。他讲到,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发生了自1901年以来最大的变化,负责候选人预选的评选委员会增加了5名外部专家,并在评选过程中拥有发言权和投票权。‎ 据悉,自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以来,瑞典学院有8次宣布“保留奖项”,分别在1915年、1919年、1925年、1926年、1927年、1936年、1949年和2018年。这其中有6次是推迟至第二年颁奖,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 ‎(摘编自李玫忆等《2018、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材料二:‎ 近日,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等自然科学类奖项陆续揭晓,引发了公众对诺贝尔奖一年一度的关注。‎ 诺贝尔奖自然科学类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某一领域最重要的成就,100多年来,诺贝尔奖见证了人类改变世界、改变自身生存和生活状况的努力探索,是对致力科学事业之人的最高奖赏之一。从获奖成果中,国人可以看到中国在不少领域仍然存在差距。看到差距与不足,有利于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科研环境,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更大进步。‎ ‎……‎ 不过,也应看到,7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从一个很低的起点,由弱到强、持续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诺贝尔奖数量的多寡其实很难反映当前我国科学发展现状和总体科技实力。一方面,诺贝尔奖的评选具有较强时滞效应,不少奖励成果是几十年前取得的,难以反映当下的研究突破。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皮布尔斯是大爆炸宇宙学的奠基人之一,自1970年以来,就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领先的理论宇宙学家之一,但迟至今年才获奖。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科学家们获得和平稳定的科研环境不过几十年,近几十年来取得了不少诺贝尔奖级成果,何时获奖或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国庆前夕,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奖章颁发,共有11位科学家入选受表彰,这些科学家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其实就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侧面。这些都是我们不必妄自菲薄的理由,我们有足够的底气,以“水到渠定成”的淡然心态看待诺贝尔奖得失。‎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9年诺贝尔奖引关注》)‎ 材料三:‎ 诺贝尔奖带来的热议,绝不是凑热闹、蹭热点。我们之所以要关注诺贝尔奖,不仅是对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进行科普,更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无数获奖者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将享受科学当作追求,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探求、勇气、耐心等科学家精神,尤其珍贵。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既胸怀世界,又心系祖国,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 这几天,中国作家残雪也因为在预测赔率榜上名列前茅而广受关注。毫无疑问,一位中国作家若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总是令人感到欣喜。不过,残雪本人的回应也说得很明白:“(有些)国内的朋友太重视这个奖了,这只是一个奖。”‎ 没错,这只是一个奖。虽然,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应该得到承认,但它并不是反映当前各国科学和文化最高水平的唯一指标。何况,诺贝尔科学奖的评奖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委员会的主观倾向和评委们的内部斗争……诺贝尔奖的荣誉能给一个国家带来声望,推动经济发展,鼓励更多青少年投身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新,但中国人,也能用一种淡定、从容的态度看待和关注诺贝尔奖。因为,今天的中国人,完全有这份底气。‎ ‎(摘编自澎湃新闻《今天,我们如何关注诺贝尔奖?》)‎ 材料四:‎ 客观说,不少中国人对诺贝尔奖总体上仍有崇拜心结,有人号召漠视这个奖项,实际上很难做到。西方仍处在全球软实力的上游,我们受西方影响经常是情不自禁的。‎ 但我们对诺贝尔非自然科学奖的理性认识也的确在增加,质疑它们已经成为很多人对其态度的一个持久性元素。‎ ‎……‎ 允许自己对诺贝尔奖的各种临时性感受自然发生,不纠结于对它形成前后一致的统一态度,不被它牵着鼻子走,这或许才是中国社会对诺贝尔奖真正的一份"平常心"。‎ ‎(摘编自环球时报《看淡诺贝尔奖,说来容易其实挺难》)‎ ‎4.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两位得主,分别是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B. 自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以来,瑞典学院有8次宣布“保留奖项”,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 C. 近几十年来,当代中国科学家们取得了不少诺贝尔奖级成果,因此我们有足够的底气说,中国必将获奖。‎ D. 从诺贝尔奖获奖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很多领域仍与国际存在差距。‎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诺贝尔奖见证了百年来人类历史的变迁,中国人很难漠视其价值和意义。‎ B. 中国作家残雪因在诺贝尔文学奖赔率预测榜上名列前茅而令国人感到欣喜。‎ C. 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比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更有价值。‎ D. 对诺贝尔非自然科学奖的质疑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个持久态度。‎ ‎6. 随着2019年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我们今日应如何关注诺贝尔奖?‎ ‎【答案】4. D 5. B ‎ ‎6. ①从获奖成果中看到中国在不少领域仍然存在差。②不必妄自菲薄。③要客观地用一种淡定、从容的态度看待和关注诺贝尔奖,保持平常心。④关注诺贝尔奖,不仅要对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进行科普,更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两位得主,分别是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分析错误,原文是“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可见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2018年得主。‎ B项,“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分析错误,原文是“这其中有6次是推迟至第二年颁奖,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可见,这其中有6次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 C项,“因此我们有足够的底气说,中国必将获奖”,说法过于绝对,于文无据。‎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B项,“因在诺贝尔文学奖赔率预测榜上名列前茅而令国人感到欣喜”强加因果。原文“中国作家残雪也因为在预测赔率榜上名列前茅而广受关注。毫无疑问,一位中国作家若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总是令人感到欣喜。”‎ 故选B ‎【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我们今日应如何关注诺贝尔奖?结合文本分析如下:‎ ‎(1)认识的差距。“从获奖成果中,国人可以看到中国在不少领域仍然存在差距。看到差距与不足,有利于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科研环境,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更大进步”。‎ ‎(2)不必妄自菲薄。“这些都是我们不必妄自菲薄的理由,我们有足够的底气,以‘水到渠定成’的淡然心态看待诺贝尔奖得失”。‎ ‎(3‎ ‎)保持平常心。“允许自己对诺贝尔奖的各种临时性感受自然发生,不纠结于对它形成前后一致的统一态度,不被它牵着鼻子走,这或许才是中国社会对诺贝尔奖真正的一份‘平常心’”。‎ ‎(4)更多地弘扬诺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诺贝尔奖带来的热议,绝不是凑热闹、蹭热点。我们之所以要关注诺贝尔奖,不仅是对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进行科普,更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等句子可以具体把握。‎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特困户的荣耀 梁海謿 麦天脏人累人困人乏人热人烦人,好多人不愿过麦天,然而蛤蟆村吴矬子例外。吴矬子最巴望的就是麦天,最爱过的也是麦天──麦天给吴矬子带来全村没有的荣耀。 ‎ 吴矬子是蛤蟆村惟一的特困户。吴矬子老伴死得早,儿子媳妇也害病而亡,家里只剩一老一小爷孙俩。老实巴交的吴矬子除了种地还是种地,日子过得窝囊,便被村里定为特困户,成为县委书记“一帮一、手拉手”活动的扶贫对象。每逢麦天,县委书记车水马龙来帮吴矬子收麦。吴矬子庄稼有人帮着,还能沾光登报纸上电视,与县委书记合影,神气得不得了,吴矬子咋能不像小孩儿盼过年一样盼麦天呢?‎ 屈指算来,五年间已有三任县委书记来帮过吴矬子,哪一年吴矬子都跟着上报纸。吴矬子每年都把有他名字的报纸讨一张存着。小孙儿田田已上五年级,吴矬子没事的时候就让田田给他读那一篇篇报道,虽然日子没啥起色,但想想全村就他吴矬子因穷而能上县报,心里很是受用。‎ 今年来帮吴矬子收麦的是新任县委书记王磊。吴矬子兴冲冲地迎候在村头。小孙儿田田也穿着烂背心和脏不拉叽的破裤衩,光着脚丫被爷爷拉在身旁。吴矬子那二亩坡地麦,不到中午就被王书记他们割光薅净。记者要为王书记和吴矬子拍照,王书记东瞅西瞅,没啥好景致,见地边有一棵弯腰槐,便拉吴矬子一道留影。吴矬子咂砸嘴说:王书记真好眼力。‎ 临走,吴矬子央求王书记:报纸、照片一定给我留一份,我要珍存起来作纪念哩。王书记拍拍小田田的头说:一定,一定。吴矬子说田田:快谢谢书记伯伯。田田说:谢谢书记伯伯。并给王书记鞠了个躬。王书记笑着说:这孩子真乖。‎ 又过了五六天,王书记来蛤蟆村检查麦收工作,顺便来到了吴矬子家。吴矬子知道王书记给他送报纸和照片来了,一脸皱纹笑成波浪,非让田田把报纸给书记伯伯读读,让爷爷这大老粗也听听。田田拿起报纸,看了几眼,两手往身后一背,像背书一样把文章从头背到了尾:‎ 本报讯:‎6月4日一大早,县委书记王磊等领导一行20余人来到蛤蟆村,帮助特困户吴矬子收割麦子。王书记一边挥镰割麦,一边详细询问了特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并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抓住近期晴朗无雨的有利时机,帮助农民群众特别是军烈属和贫困户抢收抢打抢晒麦子,做到颗粒归仓,丰产丰收。同时,要认真解决好“三夏”中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好麦场防火宣传和各项服务,确保“三夏”工作顺利进行。‎ 王书记两眼瞅着田田,露出一脸惊诧之色,鼓着掌连连称赞说:好记性,好记性,真是神通啊!就看这么一小会儿,竟能将几百字的文章一字不差背出来,不简单,不简单!又扭头对吴矬子说:你可得好好供养孩子上学,将来准是个清华大学的苗子。‎ 田田被夸得不知好歹,说:这我早就会背了,爷爷每年都让我读几十遍呢。王书记“噢──”了一声,疑惑地问:这报纸刚刚印出来,你咋能年年都读几十遍呢?吴矬子连忙回屋,将珍藏在箱底的另几张报纸和一叠照片拿出来。报纸已经泛黄。王书记一张张摊开,仔细一看,差点背过气去。原来,田田刚才背的,竟是一篇5年前的报道!每年的报纸除日期和领导的名字不一样、标题横排竖排不一样外,内文居然一字不差,且都是头题。如果不是吴矬子把历年来的报纸拿出来炫耀,别说他王磊,怕是谁也难以觉察。再看照片,三位前任都像自己一样站在那棵弯腰槐旁与吴矬子合影,面上带着劳动之余幸福的笑意。‎ 王书记抬起目光,环顾了一周吴矬子破败不堪的院落,心里如坠石般沉重。他又重新审视那几张照片,发现吴矬子张张都是那件黑蓝褂子。王书记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着说:这真是一处好风景啊! ‎ 吴矬子脑袋像点豆一样附和着说:对对,满山也就这一处风景! ‎ 田田对这些照片和报纸已看过多次,没了点兴趣,缠着吴矬子说:爷爷,你啥时候才给我买新衣服啊?‎ 吴矬子说:去去,出去玩去!‎ ‎(摘编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篇连用“脏”“累”“困”等六个形容词,表现麦天让人生厌的特点,与吴建子最爱过麦天形成反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B. 小说通过神态、语言等细节刻画,塑造了一位贫穷落后、好逸恶劳的特困户形象,对于这一人物,作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C. 小说标题“特困户的荣耀”,既指特困户吴矬子以能与县委书记合影登报而感到无比荣耀,又隐含着对县委书记等人的讽刺,意味丰富。‎ D. 小说多用口语,“巴望”“沾光”“脏不拉叽”“割光薅净”等一系列词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平实质朴,颇有表现力。‎ ‎8. 小说用一整段文字,写了田田从头到尾背诵报道的内容,请从情节和主题两方面,谈谈读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9. 如何理解小说结尾处王书记“苦笑着说:这真是一处好风景啊!”一句,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情节方面:与上文“ 吴矬子没事时就让田田给他读那一篇篇报道”形成呼应,同时引出下文王书记的“惊诧”与“疑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主题方面:吴矬子角度:通过田田读报道,侧面表现吴矬子的炫耀心理,揭露了他的愚昧和落后。领导干部角度:报道内容与三任县委书记实际工作效果形成反差,批判了一些领导干部只走过场,令行不一的虚浮作风。媒体角度:“五年如一”的报道,也有对相关媒体不负责任发声的讽刺之意。 ‎ ‎9. ①“好风景”是反语,指不良工作作风。②话里有批判有愤慨。批判前三任不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无所作为的形式主义作风。③话里有反思有自嘲。反思自己工作不细致,自嘲险些步人后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小说通过神态、语言等细节刻画,塑造了一位贫穷落后、好逸恶劳的特困户形象,对于这一人物,作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其中“好逸恶劳”适当,文中人物形象主要是“愚昧和落后”。作者的态度也不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本题中,①情节方面:与上文“ 吴矬子没事时就让田田给他读那一篇篇报道”形成呼应,同时引出下文王书记的“惊诧”与“疑惑”,如原文中“王书记‘噢──’了一声,疑惑地问:这报纸刚刚印出来,你咋能年年都读几十遍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主题方面:吴矬子角度:通过田田读报道,侧面表现吴矬子的炫耀心理,揭露了他的愚昧和落后,如“但想想全村就他吴矬子因穷而能上县报,心里很是受用”。领导干部角度:报道内容与三任县委书记实际工作效果形成反差,批判了一些领导干部只走过场,令行不一的虚浮作风,如文中说“再看照片,三位前任都像自己一样站在那棵弯腰槐旁与吴矬子合影,面上带着劳动之余幸福的笑意”。媒体角度:“五年如一”的报道,也有对相关媒体不负责任发声的讽刺之意,如文中说“王书记一张张摊开,仔细一看,差点背过气去。原来,田田刚才背的,竟是一篇5年前的报道!每年的报纸除日期和领导的名字不一样、标题横排竖排不一样外,内文居然一字不差,且都是头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本题中,王书记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着说:这真是一处好风景啊! 从手法上讲,“好风景”是反语,指不良工作作风。从句子的深层含义看:话里有批判有愤慨。批判前三任不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无所作为的形式主义作风,如文中说“再看照片,三位前任都像自己一样站在那棵弯腰槐旁与吴矬子合影,面上带着劳动之余幸福的笑意”。此外,话里有反思有自嘲。反思自己工作不细致,自嘲险些步人后尘,如文中提到“王书记抬起目光,环顾了一周吴矬子破败不堪的院落,心里如坠石般沉重”。‎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邓艾字士载,少孤,为农民养犊。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 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太尉司马宣王①,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 景元四年冬,召诸军征蜀。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 ‎ 艾至成都,禅率群臣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藏。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曰:“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②之徒,已殄灭矣。” 又曰:“姜维自一时雄兒也,与某相值,故穷耳。”有识者笑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司马宣王,即司马懿。②吴汉:东汉大臣,率军讨伐蜀地公孙述,攻入成都,纵兵烧杀钱、抢掠,尽灭公孙氏,并将降将延岑灭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B. 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C. 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D. 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文中“少孤”即指邓艾年幼时父亲就死了。‎ B. “辟之为掾”中“辟”是征召的意思,这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掾”即掾吏,是官府中的长官。‎ C. 京观:京,谓高丘也;观,阙型也。京观,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D. “面缚舆榇”,一种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面缚”指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指将棺材装在马车上,表示听凭处置。‎ ‎12.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邓艾不囿贫窘,努力上进。自幼失怙的他以陈寔碑文自勉,不因口吃、家贫而自暴自弃,后得司马懿的赏识,出任官职。‎ B. 邓艾善于用兵,智谋出众。嘉平年间于与蜀军对峙,他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于是先发制人,占据洮城,得以避免失败。‎ C. 邓艾艰苦卓绝,成功入蜀。景元间,他亲率魏军在荒无人烟处开山架桥,于濒临绝境中挺进江由,最终大破蜀军。‎ D. 邓艾绥纳降附,受人称赞。进入成都后他手持符节接受刘禅投降,督查约束将士,安抚众人,让他们回复旧业,受人称赞。‎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 ‎(2)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 ‎【答案】10. D 11. B 12. B ‎ ‎13. (1)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照兵法,他应渡河来攻,然而他却不架浮桥。这是姜维让廖化来牵制我们,使我们不能回撤的计策。‎ ‎(2)诸位幸亏遇到了我,所以才能有今天。如果遇到吴汉那样的人,早已被杀光了。‎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他做过都尉学士,因为口吃,不能担任主管文书的官吏。后来改任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同郡一个官吏的父亲可怜他家贫,送给他很多财物,邓艾开始没有很表示感谢。他每次看到山川大泽,总是筹划指挥可以设置军营的地方,当时的人都笑话他。‎ 句中,“都尉学士”是一个官职,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守丛草吏”指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平时学习文言文,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 B项,“‘掾’即掾吏,是官府中的长官”解说错误。“掾”即掾吏,是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分曹治事的属吏,官府里的办事员。是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 故选B。‎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B项,“他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分析错误,邓艾料定姜维一定会从东面袭击洮城。因而当夜秘密行军直赶到洮城。原文中并没有“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 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卒,突然;法,按照兵法;持,牵制。‎ ‎(2)赖,幸亏;遭,遇到;殄灭,杀光。‎ ‎【点睛】文言文筛选信息注意事项: ‎ ‎1.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文章的正文以及标题、作者、背景、注释等,都能向读者传递信息。文章的信息和材料有主次之分。一般来说,文章的主要意旨、主要事件或说明的主要事物,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和材料;而枝蔓的事件或附带的事物,则是文章的次要信息和材料。在分析过程中,要准确把握隐含信息,先要弄清相关文字的字面含义,同时还得顾及全面,把握整体,推断时更要遵守逻辑规则。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 ‎ ‎2.弄清题干要求,根据要求筛选 “跳读法”是筛选信息较为常用方法。因为对一篇文言文来说,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读懂,采用“跳读法”,可以把不懂的字、词跳过去,来捕捉文中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时是有一定标志的,如全文中心句、段落起始句、段末总结句、作者议论性的文字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语言信息孤立地看是重要的,但却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面对众多的“有效”信息,我们要根据题干要求,正确认识信息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分析、概括和归纳,做到有的放矢。 ‎ ‎ 3.剔除无效信息 我们从文章中筛选出来的信息有些往往是相似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仔细地去分析、辨别,从而剔除千扰项,得出所要的正确答案。‎ 参考译文:‎ 邓艾,字士载。父亲早死,所以很小就成了孤儿,太祖攻占荆州之后,他举家迁徙到汝南,给农民放养牛犊。十二岁时,跟随母亲到了颍川,读到已故的太丘长陈寔墓前的碑文,碑文上说“文章是世人的典范,品行是士子的楷模”。邓艾将自己的名改成为范,字改为士则。后来宗族中有人和他同名,所以又改回叫艾。他做过都尉学士,因为口吃,不能担任主管文书的官吏。后来改任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同郡一个官吏的父亲可怜他家贫,送给他很多财物,邓艾开始没有很表示感谢。他每次看到山川大泽,总是筹划指挥可以设置军营的地方,当时的人都笑话他。后来邓艾任典农纲纪、上计吏。拜访太尉司马懿。司马懿认为他与众不同,征召他任太尉府掾吏,又升任尚书郎。‎ ‎(邓艾出任参与征西军事,又升任为南安太守。)嘉平元年,和征西将军郭淮一道抵御蜀国的偏将姜维。姜维撤退,郭淮想乘机向西去攻打羌人。邓艾说:“蜀国贼敌离开这里还不远,或许还会再回来,我们应该分兵把守,以防万一。”于是郭淮留邓艾驻军白水北面。三天后,姜维派廖化从白水南岸面对邓艾的驻地驻扎下来。邓艾对将领们说:“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常理说他们应当渡河,而不是架桥。这是姜维派廖化来牵制我,使我们不能返回。所以姜维一定会从东面袭击洮城。”洮城在白水以北,距离邓艾军营六十里。邓艾当夜秘密行军直赶到洮城,姜维果然渡河夺城:但是邓艾已抢先到达并占据了洮城,才没有战败。朝廷赐给邓艾关内侯的爵位,加授讨寇将军的官衔,后来升任他为城阳太守。‎ 景元四年冬天十月,邓艾自阴平行走百余里,全是无人之地,凿山开路,架设栈道,山高谷深,十分艰险,加之运粮十分困难,形势近于危险。邓艾用毛毡裹住身体,推转而下。众将士都攀木缘崖,一个一个前进。首先来到江由县,西蜀守将马邈投降。西蜀卫将军诸葛瞻从涪城退还绵竹,排列战阵,等着狙击邓艾。邓艾派遣自己的儿子邓忠等率兵从右边包抄,司马(官名)师纂等率兵从左边包抄。但二人出击均告失利,同时退回来说:“敌人(坚守牢固),不能够击破。”邓艾大怒道:“生死存亡的选择,全在此一举,哪里有不能的说法?”大骂邓忠和师纂,要斩首示众。二人又率兵快马回去重新作战,大败敌兵,(刘禅派使者拿着皇帝的印玺,写了封书信(让使者带着)来到邓艾兵营,请求投降。)邓艾到达成都,刘禅带领群臣反绑着手用车拉着棺材来到军门投降,邓艾执节解绑烧了棺材接受了投降的人并予以宽恕。巡视约束将士,没有发生抢劫掠夺的事。安抚接纳投降归附的人员,让他们都恢复原来的事业。蜀国人都称赞邓艾。‎ 他派人在绵竹把作战中死亡的战士跟蜀兵死者一起埋葬,修筑高台作为京观,用以宣扬自己的武功。邓艾建此大功,深感骄傲,并且常常显示夸耀,引以为荣。他曾对蜀国士大夫说:诸位幸亏遇到了我,所以才能有今天。如果遇到吴汉那样的人,早已被杀光了。他又说:姜维原本是一时的豪杰,和我相遇了,所以走投无路。有识之士都嘲笑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①‎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②!‎ ‎[注]①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②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淝水之战的总指挥。胡沙:指代胡人发动的战争。‎ ‎14. 下列对本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色”两句,点明写作的时序,再具体描绘秋色的苍老深暗。‎ B. “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小路,幽雅之景衬托主人公的品格。‎ C. “拼却鬓双华”一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 D. “徙倚”两句,反映出了作者在反复思考后而产生的开阔心境。‎ ‎15. 请结合词的下阕,分析作者是如何抒发曲折情感的。‎ ‎【答案】14. C 15. ‎ 首先运用三字短句,表达了作者回想往事,空在四方飘游而无所成就的自怨自艾的怅惘心情,委婉地传达出他渴望再立新功的心声。“却恨”三句,借景抒情,用悲风、新雁、边马、胡茄烘托边地悲凉的战争景象,表达了虽身在深山却心存国事,为敌人的入侵骚扰而忧心忡忡的复杂心情。用典:后两句化用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表达了诗人归隐的心愿。最后两句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诗人的心声“今天还有谁能象当年的谢安一样,谈笑之间就扑灭了胡人点起的战火,使社会得到安定?”,由此抒发了自己深感到愿为谢安而不可得的痛苦和报国的情怀。‎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分析错误,这句话中“拼却”是甘愿的意思。这里有反诘意,是说“难道甘愿”。双鬓华:指年事已高,两鬓生霜。言外之意是我每天干些什么呢?白白地看着年华轻易逝去,这是何等痛心的事情!国难当头,我能甘心服老吗。‎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情感态度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分析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1)“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上片流年轻度是从时间上说的,这里的“遍天涯”是从空间上说的,再一次感叹自己的一事无成。表达了作者回想往事,空在四方飘游而无所成就的自怨自艾的怅惘心情,委婉地传达出他渴望再立新功的心声。‎ ‎(2)“却恨”三句,借景抒情,用悲风、新雁、边马、胡茄烘托边地悲凉的战争景象,表达了虽身在深山却心存国事,为敌人的入侵骚扰而忧心忡忡的复杂心情。‎ ‎(3)“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本”字表现自己归隐的决心。‎ ‎(4)“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这里化用蔡琰《悲愤诗》“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换用“恨、悲、怨”几个字,由此抒发了自己深感到愿为谢安而不可得的痛苦和报国的情怀。‎ ‎(5‎ ‎)他身虽隐退而心有不安,于是他想起了东山再起的谢安“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这两句是从李白《永王东巡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化来,表现了作者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抗金意志。‎ ‎【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词赏析:‎ 这是作者告老,隐居湖州弁山后写的作品。梦得随宋高宗南渡,陈战守之策,抗击金兵,深得高宗亲重。绍兴初,被起为江东安抚大使,曾两度出任建康知府(府治在今南京市),兼总四路漕计,以给馈饷,军用不乏,诸将得悉力以战,阻截金兵向江南进攻。高宗听信奸相秦桧,向金屈膝求和,抗金名将岳飞、张宪被冤杀,主战派受到迫害,梦得被调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府,使他远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他于1144年被迫上疏告老,隐退山野。眼看强敌压境,边马悲鸣,痛感流年轻度,白发徒增,很想东山再起,歼灭敌军,但却已经力不从心,思欲效法前贤谢安而不可得了。因写此词,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上片开头四句写:秋色日渐加浓,秋意也逐步加深,金黄的菊花传报了霜降的消息。小窗低户深深掩映在菊花丛中,小路曲曲折折,绕着弯儿。这是描写时令和自己隐居的环境。作者的生活环境看来还是安静的,但他的内心世界却很不平静。这是为下文反衬作铺垫。接着提出问题:隐居山野的老人到底在想什么心事呢?回答是不忍心时光一年年地虚度,不甘心两鬓的头发一天天增白,这就隐晦地写出了英雄报国无门而只好空老山林的苦恼,实即对国事的忧虑,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徙倚”二句写作者为了排遣心事,走出低户小屋,沿着曲折小路,来到太湖边上,流连不舍地凝望湖上的碧波,只见得天空澄彻,湖水映照着明丽的彩霞,祖国的天光水色又是多么美好啊!“徙倚”,徘徊,流连不去;“沧海”,指太湖,古人多以海来形容大湖。‎ 作者面对空阔的太湖,不但排遣不了心头的隐痛,反倒引发出新的感慨。下片“念平昔”三句,就是从这新感慨写起的。作者望湖兴叹,想到往昔飘泊奔波,走遍天涯海角,希望做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到头来落得一片空虚!“归来”二句,从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脱胎化用,说他从天涯飘泊归来,重扫院内小路,守护自家松竹。这是写归隐的心愿。入世落空,想到出世,然而他真能忘怀世情吗?“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国家、民族在遭劫难,大环境不安定,隐居者的小环境又怎么能够得到安定呢?隐居者的心情又怎么能够不受影响而焦虑不安呢?作者怨恨悲凉的秋风时不时地吹卷起来,缓缓地飞行在云间的新雁,由北而南给人们带来边境的消息,胡笳的哀怨和边马的悲鸣交织在一起,战争频仍,烽火不息,哪里有世外桃源,哪里有宁静的环境和心境呢?人归隐了,心却归隐不了,于是就想到了东晋的谢安(字安石),他隐居在浙江东山,出山后指挥淝水之战,击溃前秦百万雄师;激战之时,他谈笑自若,不动声色。李白《永王东巡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这里化用李白的诗句,说:今天还有谁能象当年的谢安一样,谈笑之间就扑灭了胡人点起的战火,使社会得到安定?他自己深感到愿为谢安而不可得的痛苦,因为朝廷不需要谢安这样的人来指挥战争,抗击异族侵略者!下片词描写作者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写得很突出:“平昔飘荡遍天涯”,入世,可是“空飘荡”的一个“空”字,又转向了出世;“归来三径重扫”,出世,归隐;“却恨悲风时起”,表明没有一个世外桃源能使人静心归隐;“谁似东山老”,又揭示了要想用世济人而不得的压抑心情。济世不能,归隐难安,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认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展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答案】 (1). 知明而行无过(矣)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 曲罢曾教善才服 (4). 妆成每被秋娘妒 (5). (6).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知、省、妒、竦、峙、澹。‎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脱发越来越成为人们 的话题。近期一项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还有媒体日前对全国643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5成大学生有脱发困扰,超7成学生处于轻微脱发状态,超6成学生曾采取措施缓解脱发。这些信息的确令人 。‎ 专家说,病理性脱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头发就会越来越少,最终则 ,所以有脱发现象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查出原因后 。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要尽量避免熬夜,饮食要健康而且一定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还要保持心情愉悦。‎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谈虎色变 叹为观止 盖棺定论 对症下药 B. 岌岌可危 唏嘘不己 盖棺定论 对号入座 C. 岌岌可危 叹为观止 木已成舟 对号入座 D. 谈虎色变 唏嘘不己 木已成舟 对症下药 ‎18. 文中画横线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一项近期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 B.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特点 C.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涌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特点 D.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一项近期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涌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 ‎19. 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要尽量避免熬夜,饮食要健康而且一定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后来?——起来了。他到年底就生了一个男孩,男的,新年就两岁了。‎ B.‎ ‎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C.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 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欢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谈虎色变”:比喻只要提到可怕的事情,紧张的连脸色都变了;“岌岌可危: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结合语境谈论的是“脱发越来越成为人们”认为很可怕的现象,而不是有危险,故排除BC两项。“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唏嘘不已”:伤心地哭泣难以自止。第二空前面的语境是“结果显示超5成大学生有脱发困扰,超7成学生处于轻微脱发状态,超6成学生曾采取措施缓解脱发”,说明这是令人比较伤心的事情,不能选“叹为观止”,从而排除A项。再看,“木已成舟”: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能改变。“盖棺定论”: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同“盖棺论定”。语境中是专家说,病理性脱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头发就会越来越少,最终会无法改变既成的定局,而不是对人的一生作评判,故排除“盖棺论定”。“对症下药”:比喻针对具 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号入座”:比喻把有关的人或事物跟自己对比联系起来,也比喻把某人所做的事跟规章制度相比,联系起来。语境是说对于脱发现象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查出原因,从而才能“对症下药”。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呈现”后需带宾语中心词“特点”,而AD两项,还存在宾语中心语残缺的情况,故排除。“近期”在句中做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调查”‎ ‎,应放在数量词前。注意作定语的修饰成分排序惯例是:领属+时间处所+数量+怎样的+性质类别。‎ 故选B。‎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是要对各标点符号表示的作用要清楚地了解,二是要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具体而言:(1)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2)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正确的书写位置;(3)注意标号与点号连用时的规范。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C项,“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中的破折号也是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A项,表话语的间隔;‎ B项,表示插说; ‎ D项,表示总结。‎ 故选C。‎ ‎【点睛】注意在句中作定语的修饰成分的排序惯例是:领属+时间处所+数量+怎样的+性质类别 ‎20.下列反映劳动生活的诗句,依次与诗题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 ‎②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知山寒芽未吐。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 ‎③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卤浓碱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 ‎④钓收鹭下虚舟立,桥断僧寻别径归。海近冈峦多迤逦,天寒雾雨正霏微。‎ A. ①《缫丝行》②《渔家》③《采茶歌》④《煮海歌》‎ B. ①《缫丝行》②《采茶歌》③《煮海歌》④《渔家》‎ C. ①《煮海歌》②《渔家》③《采茶歌》④《缫丝行》‎ D. ①《煮海歌》②《采茶歌》③《渔家》④《缫丝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对定向信息的筛选能力。此类题目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可使用排除法。①句“舍后煮茧门前香”,通过“煮茧”二字可看出本诗与“煮茧抽丝”有关系,应是《缫丝行》,排除CD。②句通过“芽未吐”“‎ ‎ 焙成粒粒比莲心”可看出,这是农人要采摘茶叶,而烘烤成的茶叶就象莲子那样苦,因此②处是《采茶歌》,排除AC。③处通过“咸味加”“卤”可知,这是在煮海水作盐,是《煮海歌》。④处较简单,“钓”“舟”“归”显示这是描写渔人钓鱼后即将归家的场景,应选《渔家》。‎ 故选B ‎21.请根据图表及材料内容,在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远低于发达国家。但是总的来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还是呈①____。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10%。目前这一发展态势为②____奠定了基础。科学素质既是③____,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乃至地区的公众科学素质水平,既构成了其文化的根基和底蕴,也决定了其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答案】 (1). ①逐渐递增的趋势 (2). ②2020年目标的实现 (3). ③个人素质发展(个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第一处是对“我国公民基本科学素调查统计图”的整体把握,根据图表可知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还是呈逐渐递增的趋势的;第二处要根据前文提到的“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10%”可知,这是未来的计划,而目前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是呈逐渐递增的趋势的,2018年已经达到了8.47%,所以这一发展态势正好为2020年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第三处是对科学素质价值的总结,根据后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地区”的顺序,是按照由小到大的范围来论述的,所以可填“个人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内容。‎ ‎【点睛】语境补写答题技巧:‎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 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大件”,是一个具有时间感的词语,从某种意义上看,它是千万家庭的“梦想清单”。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岁月变迁,其内容不断发生着“迭代”——从计划经济时代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彩电、冰箱、洗衣机”;从象征小康生活的“空调、电脑、录像机”,到新世纪的“汽车、商品房、旅游度假”……今天的“三大件”究竟是什么?没有人能给出标准答案。‎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某中学组织青年论坛,主题是“个人梦想和时代发展”,邀请你参加,请写一篇发言稿和与会者交流。‎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梦想清单照见奋斗征程 各位同学: ‎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梦想清单照见奋斗征程”。家里有台蝴蝶牌缝纫机,已经用了几十年,成了我眼中的老古董。母亲舍不得扔,平常用来缝缝补补,其实不过是有些怀旧:“别看它现在算不上什么稀罕物,想当年,可是家家户户向往的‘三大件’之一。 ‎ ‎“三大件”,真可谓一个具有时间感的词语。“三大件”的变迁,见证着翻天覆地的国家变化,映照着日新月异的时代进步。 ‎ 昔时“珍奇华美多贵重”,今日“飞入寻常百姓家”。光阴流转之中,人们心目中曾经的一些“大件”,逐渐成为生活必需品,甚至历经时间淘洗而终被淘汰。与此同时,新的“大件”顺次补位,成为理想生活的标配、体面生活的标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大件”的每一次更新换代,都对应着老百姓生活品质的进阶,生活理念的升级。这个略显怀旧而又常谈常新的词,其实呼应的正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中不难发现,随着腰包变鼓、品位提升、眼界放宽,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梦想清单”,因时代发展而水涨船高。 ‎ ‎70年来,亿万人民砥砺奋进,勇于造梦,用勤劳、智慧的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在相当意义上说,正是中国人民敢于追梦、把别人眼里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创造了中国发展进步的人间奇迹。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无数人怀揣对生活的憧憬与梦想,不懈奋斗,矢志进取,不断改善着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号”巨轮高歌前行的进程中,无数人通过奋斗,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共同创造了未来的更多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千万家庭的“梦想清单”,照见着个人的奋斗之路,又从总体上照见了国家的奋斗征程。 ‎ 今天的“三大件”究竟是什么?没有人能给出标准答案,这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发展进步。正是在多样化、个性化的美好生活需求中,一切更美好的东西被创造出来,不断满足着人们的需要,又不断激励着人们去奋斗、去创造。 ‎ 习近平同志这样铿锵有力地宣示:“中国共产党的追求就是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起奋斗,向前奔跑,努力追梦,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祖国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结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 ‎【审题】“三大件”是一个充满时代的产物,是新中国70年的光辉写照,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从贫穷走向富庶,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从落后时代到跟上时代、引领时代,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70年砥砺奋进,70‎ 年凝心聚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矢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团结一致,锐意进取,接续奋斗,谱写了壮丽辉煌的伟大史诗,铸就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丰碑。“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录像机”“汽车、商品房、旅游度假”等不同时代的“三大件”展现出的是不同的文化变迁,考生在具体写作的时候可以结合主题是“个人梦想和时代发展”进行分析,重点领会,具体把握。 ‎ 参考立意: ‎ ‎1、筑梦新时代,你我共同成长。 ‎ ‎2、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 ‎ ‎3、时代变迁,历史变迁,文化变迁。‎ 参考素材:‎ ‎1、当中国梦在遥远的北京被唤醒时,全国人名都热情洋溢地为此奔走,因为它的存在,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要实现整个名族伟大复兴,经济高度繁荣,科技快速发展,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高度提高,让世界看到,中国正在一天天地登上世界的各个舞台,发挥着原来越重要的角色。‎ ‎2、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梦阐释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对中国梦的实现进行了里程碑式的规划。“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实现与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执政党息息相关。 ‎ ‎3、总书记说:“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一般来说,理想越是远大,要实现的过程就无比艰辛。虽然说发展改革的时机到了,但实现梦想还需一定的过程。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也都会为了自己的梦而努力奋斗。作为我们个人,就是要汇小流以成江海,凝聚个人力量首先,我们要相信党的领导,对国家绝对忠诚,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像一盘散沙,而是像一个有无数沙子组成的混凝土一样坚强,怀有共同的目标,怀有一样的理想,真真实实的做好自己应该做的点点滴滴,不违背祖国,不辜负党的期望。‎ ‎4‎ ‎、青春是完美的,没有使命感的青春便是贫血的青春。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把自我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紧相连,这样,我们的青春才是永恒的青春。我们要坚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新时代,信息交流日益广泛,知识更新大大加快,形势逼人自强,催人奋进。我们要跟上时代步伐,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在学习中,还要善于创新,善于实践,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残中去,不断成长。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真正做到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为祖国奉献青春,这是当代青年最嘹亮的口号,其实,这不仅仅是口号,更是我们青年一代的旗帜!‎ ‎5、我们时代是追梦的时代,我们的时代精神是奋斗精神。七十年艰苦追梦路漫漫,不觉回首遍地花开。伟大的变革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中华赤子的追梦奋斗。新中国成立之初,当美苏早已展开“星球大战”逐鹿太空时,中国却只能遥望天空做着“航天梦”,钱学森、邓稼先等一批爱国科学家毅然回国,投身航天事业,从此我们先是有了“东方红”卫星,不久又迎来了“神舟”载人飞船,再到如今“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我们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先,中国人不仅在太空留下了身影,还骄傲地向世界证明:中国是第一个登陆月背的国家。或许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那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梦已实现,但请年轻的人们不要忘却了那个追梦的时代,还有那用青春浇灌共和国梦想之花的前辈们。 ‎ ‎6、奋斗是我们的时代精神,也是我们永远的使命。生命不息,奋斗不息。奋斗筑造我们的时代。可曾想过,是什么使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是天时地利,不,是奋斗不息!中华民族从来生于忧患,从来勇于面对多灾多难,但正因为奋斗,我们战胜洪水,战胜病疫。正因为奋斗,我们让滚滚黄沙成绿洲。没有那些笃志创新的“科技先锋”,没有那些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以及无数坚守奋斗的人们,哪得如此成就?奋斗吧,青年们,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行文结构:‎ 本题要求写一篇发言稿,既要符合发言稿的格式(有称呼、面对特定的人群),又要符合议论文的格式,因为题目要求以“个人梦想和时代发展”主题,谈谈对“三大件”不断迭代的联想和思考。首先根据立意给文章拟一个明确的标题,然后又称呼,开头需要交代发言要谈的主要议题。正文部分,按照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主体部分的结构,可以采取并列式,或层进式。论证过程中要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要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在发言结束,需要“谢谢大家”。‎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