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50 KB
  • 2021-06-09 发布

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3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试卷类型:A 唐山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实主义是一种文艺创作传统。它既是指具体的写作方式和技巧,也是一种流派、风格和精神的代名词。这种“对于生活本来面目的描写”,并不是拘泥于个别生活现象、人的生物本性和零度评价态度的书写,而是要做到如恩格斯所言“除了细节的真实以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并非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就必然是现实主义的,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真正现实主义的基本书写态度和原则。‎ ‎20世纪以来,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互动影响之下,现实主义也具有了某种“开放性”,但其基本精神仍然一以贯之。当下一些文艺作品中人物活动的小环境不乏“现实”元素,但却局限于几乎忽略清晰时代性的男女情爱和家庭矛盾的“杯水风波”,不能使受众从中领略人物生活于其间的时代“大环境”气息,更遑论这种大环境与人物活动小环境的高度融合与统一。而当这样看上去十分吸睛的“杯水风波”又与码洋、票房、收视率直接挂钩之时,其剧情的狗血、人设的崩塌、伦理的无底线就不足为怪了。‎ 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任务就在于,艺术再现现实生活中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呈现能够“直抵人心”的、具有鲜明现实或历史时代印记的生活。经典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曹雪芹、鲁迅、老舍、曹禺及其作品,中国当代的《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尘埃落定》等作品都是如此。电视剧《大江大河》以宋运辉、雷东宝和杨巡等人物为中心,表现改革开放背景下国企、集体和个体经济的浮沉与进取。好的现实主义作品应以细腻而真切的描绘,表现世纪转折之际中国人个体和群体的情感心理、行为风范、人际关联、道德伦理等要素,不仅展现基于时间之维的多向嬗变,也尽可能地再现基于空间之域的多元态势。‎ 现实主义创作的至高境界是创造史诗般的作品。处于伟大复兴征程之中的当下中国色彩斑斓、精彩纷呈,具有“史诗”气象的现实,有着文艺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同时,在中华文化和文学数千年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历经70年的共和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时期,文艺大国迈向文艺强国的绚烂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应该说,从书写的对象到书写的情境与基础,中国文艺已经具备了“新史诗”创作的基本条件,书写“新史诗”的雄心和责任也正在传递给每一个有远见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 以现实主义方法和精神去创造新时代的民族叙事和国家叙事,理当成为一个基本遵循。在这当中,恪守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是“新史诗”创作的基本内核,即尽可能地去还原历史原态和价值,去呈现将要变成历史的现实。而不是逞一时之快,虚化、戏说、想象、曲解和解构历史原态。如果从更为远阔的境界上讲,以现实主义精神创造当代中国文艺的“新史诗”,还需要关注全球人类一般形态的现实生活,并给予体验、审视和反思。这样,或许就会使这种书写既具中国视野与中国情感的专注性,又有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元性和广泛性,在最大广度、深度和力度上宣示中国文艺“新史诗”的民族风格和世界意义。‎ ‎(《光明日报》‎2019年11月20日,《以现实主义精神创造中国新史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对于生活本来面目的描写”主张的重要体现。‎ B. 进入20世纪,虽然现实主义受到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但其基本精神仍然延续。‎ C. 局限于男女情爱和家庭矛盾的作品,缺乏人物活动环境的“现实”元素,不能体现现实主义传统。‎ D. 经历了70年的共和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我国已步入从文艺大国向文艺强国迈进的崭新阶段。‎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先辨析现实主义的概念,然后分析文艺创作现状,最后提出创造“新史诗”主张和方法。‎ B. 文章运用事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用以阐明现实主义作品的特点以及现实主义创作的任务。‎ C. 作者用电视剧《大江大河》的事例,论述了关注时空维度中的人物命运,才能创造史诗般的作品。‎ D. 文章在论述创作出史诗般作品的条件时,既关照了历史与现实,又关照了时代环境与主观因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坚守现实主义传统,呈现具有鲜明现实或历史时代印记的生活,可有效避免剧情狗血之类的问题出现。‎ B. 从书写的对象到书写的情境与基础,中国文艺具备了“新史诗”创作的基本条件,“新史诗”就能出现。‎ C. 电影《十八洞村》艺术地再现湘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的过程,因此,这部作品不属于现实主义。‎ D. 恪守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并关注全球人类一般形态的现实生活,就能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和世界意义的“新史诗”。‎ ‎【答案】1. C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C项,“缺乏人物活动环境的‘现实’元素,不能体现现实主义传统”错。原文是说一些文艺作品“小环境不乏‘现实’元素”,可见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论述了关注时空维度中的人物命运,才能创造史诗般的作品”,错。电视剧《大江大河》的事例,是用来阐明第3‎ 段的中心句“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任务就在于,艺术再现现实生活中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呈现能够‘直抵人心’的、具有鲜明现实或历史时代印记的生活”,而“现实主义作品的任务”是第4段论证的内容,可见选项杂糅了信息,张冠李戴。‎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B项,“ ‘新史诗’就能出现”错误,原文信息是“应该说,从书写的对象到书写的情境与基础,中国文艺已经具备了‘新史诗’创作的基本条件,书写‘新史诗’的雄心和责任也正在传递给每一个有远见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可见只是说具备了基本条件,还要有远见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另外下一段还说“以现实主义方法和精神去创造新时代的民族叙事和国家叙事,理当成为一个基本遵循”“在这当中,恪守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是‘新史诗’创作的基本内核,即尽可能地去还原历史原态和价值,去呈现将要变成历史的现实。而不是逞一时之快,虚化、戏说、想象、曲解和解构历史原态”,这是需要的态度;“还需要关注全球人类一般形态的现实生活,并给予体验、审视和反思。这样,或许就会使……”。根据以上信息“新史诗”的出现除了基本的,还需要具备很多其他条件,选项表述绝对。‎ C项,“因此,这部作品不属于现实主义”错。电影《十八洞村》,与电视剧《大江大河》类似,艺术地再现了现实生活,属于现实主义作品,选项结论绝对,曲解文意。‎ D项,“就能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和世界意义的‘新史诗’”错。原文为“还需要关注全球人类一般形态的现实生活,并给予体验、审视和反思。这样,或许就会使这种书写既具中国视野与中国情感的专注性,又有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元性和广泛性,在最大广度、深度和力度上宣示中国文艺‘新史诗’的民族风格和世界意义”,可见选项遗漏了‘或许’这个表推测的词语,导致表述绝对。‎ 故选A。‎ ‎【点睛】阅读题目设干扰项的方法有:‎ ‎1.故意将“未然”表述或推断为“已然”。‎ ‎2‎ ‎.故意将“主要的”(主要矛盾、主要方面、主要原因)和“次要的”(次要矛盾、次要方面、次要原因)倒置。‎ ‎3.故意将“部分”(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整体”(对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4.故意将“前期”和“后期”顺序颠倒。‎ ‎5.故意将“选择”(具备其中一个原因或条件即可)表述为“兼备”(必须同时具备多个原因或条件)。‎ ‎6.故意将“肯定”和“否定”颠倒。‎ ‎7.故意将“原因”和“结果”颠倒,或强加因果。‎ ‎8.故意将“此”和“彼”颠倒。‎ ‎9.故意凭空捏造,将“无据”表述成“有据”‎ ‎10.故意将客观的内容进行夸大。夸大其功能和效用。‎ 以上“十个注意”要在具体的阅读训练中多加留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4年,中国启动了具有全球导航能力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北斗二号),2011年开始对中国和周边地区提供测试服务,2012年完成了对亚太大部分地区的覆盖并正式提供卫星导航服务。中国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制定了“三步走”发展规划,从1994年开始发展的试验系统(第一代系统)为第一步,2004年开始发展的正式系统(第二代系统)又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二步与第三步。至2012年,此战略的前两步已经完成。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2020年完成,届时将实现全球的卫星导航功能。‎ 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2013年1月19日中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透露,2013年将积极实施“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启动“中国—东盟联合实验室”、“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在东盟各国合作建设北斗系统地面站网。‎ 据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谢军介绍,作为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主要卫星,新发射的北斗双星将为中国建成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开展全面验证,为后续的全球组网卫星奠定基础。‎ ‎2017年1月10日‎,中国北斗系统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各领域应用逐步深入,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整体应用已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大众化、国际化的新阶段,预计将于2018年率先覆盖“一带一路”国家,2020年覆盖全球 ‎(摘选自《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材料二:‎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对比 系统 GPS 北斗 GLONASS Galileo 研制因家 美国 中国 俄罗斯 欧盟 首颗正式卫星 发射升空时间 ‎1985年 ‎1989年 ‎2000年 ‎2011年 卫星总数 ‎43颗 ‎38颗 ‎24顆 ‎30颗 应用时间 ‎1994年 ‎2000年北斗一号、2012年北斗二号、2020年北斗三号 ‎2016年(早期 工作能力)‎ ‎2007年(服务俄罗斯)‎ ‎、2009年(服务全球)‎ 竞争优势 成熟 开放且具备短信通信功能 抗干扰能力 精度高 后期发展 预计于2033年部署完成由GPS三代卫星组成的空间星座,届时定位精度可达:水平‎2.1m 预计于2020年完成全球覆益,届时定位精最高可达‎2.5m 计划于2025年前将其更新为GLONASS-K系统届时定位精度可达‎3m 预计于2019年建成,届时将具备完全工作能力,最高褙度可达‎1m以内 ‎、高程‎3.2m ‎(摘编自《东兴证券数据报告》)‎ 材料三:‎ 这是从中国司南导航公司新购买的北斗测绘仪设备。”阿伦库普达给记者展示手中的定位“神器”,这个设备通过接收来自基准站的差分改正数据,能很快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通过蓝牙连接,位置数据能够直接传递给手簿软件,完成测量坐标、施工放样等工作。“相比以前用过的设备,中国的北斗测绘设备定位精准度更高,使用更便利。”‎ ‎“司南导航提供了从硬件到软件的整套测量测绘解决方案。”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春领对记者说,10年前,国内使用的芯片全部靠进口,里面一个板卡就要10万美元,现在用的芯片是公司100%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实现了信号兼容,精度大幅提高。‎ 司南导航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产业链100%自主知识产权在海外拓展的一个缩影。冉承其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已形成由北斗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构成的完整产业链,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除了印度之外,北斗系统还广泛应用到印度尼西亚土地确权、科威特建筑施工、乌干达国土测试、缅甸精准农业、马尔代夫海上打桩、泰国仓储物流、柬埔寨无人杋应用、巴基斯坦杋场授时以及俄罗斯电力巡检等多国不同领域。随着北斗三号系统建设的日臻完善,北斗系统将在更广地域,为更多全球民众提供优质服务。‎ ‎(摘编自《人民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制定了“三步走”发展规划,从1994年开始实施,到了2012年,此战略的前两步已经完成。‎ B. 实施“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整体应用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大众化,实现全球的卫星导航功能属于第三步规划。‎ C. 全球四大导航系统对比,美国GPS最为成熟,中国北斗科技含量高,俄罗斯GLONASS抗干扰能力强,欧盟Galileo精度高。‎ D. 北斗系统在土地确权、建筑施工、国土测试、精准农业、仓储物流、无人机应用、机场授时及电力巡检等领域广泛应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北斗系统能在整体应用上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大众化、国际化的新阶段,发展速加快,关键是核心技术取得了突破。‎ B. 实现了全球卫星导航功能的中国北斗系统,将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各领域应用上,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优质服务 C. 从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时间和后期发展来看,美国卫星导航开发起步最早,中国北斗起步晚于美国,但发展迅速。‎ D. 北斗测绘设备所用芯片,实现了信号兼容,精度大幅提高,摆脱了对国外的技术的依赖,助推了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快速发展。‎ ‎6.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何突出特点?请结合三则材料概述。‎ ‎【答案】4. C 5. B ‎ ‎6. ①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范围广、领域多。②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开放性且具备短信通信功能。③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完整的产业链,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分析比较的能力。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找”和“比”两种做法。一般说来分两步走:第一步,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地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画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二步,比较选项和与选项有关的文中信息。必须掌握设置干扰项的方式,找准原文的关键词句,细心与题干对照。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比对:①是否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混淆;②是否偶然、必然混淆;③是否指代混淆,是否主客颠倒,是否偷换概念;④是否现实和设想混淆;⑤是否肯定和否定、主要和次要关系混淆,是否无中生有;⑥是否条件和结果、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颠倒。‎ C项,“中国北斗科技含量高”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二: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对比表看,并没有 “中国北斗科技含量高”这个信息,无中生有于表、文均无据。‎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B项,“实现了全球卫星导航功能的中国北斗系统,将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各领域应用上”错。原文信息是说“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2020年完成,届时将实现全球的卫星导航功能” “‎2017年1月10日,中国北斗系统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各领域应用逐步深入,……,预计将于2018年率先覆盖‘一带一路’国家,2020年覆盖全球”,可见选项时态有误,把预计的情形说成“实现了”,未然变已然,也杂糅了信息。‎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类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题干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何突出特点?请结合三则材料概述”,“概述”有别于“简要分析”和“概括”,意思是从大的方面加以分类、汇总、整合,适当展开分析,不必举例子,借于“简析”和“概括”间。‎ 答案①“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范围广、领域多”取自“除了印度之外,北斗系统还广泛应用到印度尼西亚土地确权、科威特建筑施工、乌干达国土测试、缅甸精准农业、马尔代夫海上打桩、泰国仓储物流、柬埔寨无人杋应用、巴基斯坦杋场授时以及俄罗斯电力巡检等多国不同领域。随着北斗三号系统建设的日臻完善,北斗系统将在更广地域,为更多全球民众提供优质服务”。‎ 答案②“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开放性且具备短信通信功能”取自表格中。‎ 答案③“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完整的产业链,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取自“司南导航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产业链100%自主知识产权在海外拓展的一个缩影。冉承其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已形成由北斗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构成的完整产业链,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铁鱼的鳃 许地山 那天下午警报的解除信号已经响过了。大队过去之后,路边闪出一个老头,头发蓬松得像戴着一顶皮帽子,穿的虽然是西服,可是缝补得走了样了。他手里抱着一卷东西,匆忙地越过巷口,不提防撞到一个人。‎ ‎“雷先生,这么忙!”‎ ‎“唔,原来是黄先生,黄先生一向少见了,你也是从避弹室出来的罢?他们演习抗战,我们这班没用的人,可跟着在演习逃难哪!”‎ ‎“可不是!”黄笑着回答他 两人不由得站住,谈了些闲话。直到黄问起他手里抱着的是什么东西,他才说:“这是我的心血所在,说来话长,你如有兴致,可以请到舍下,我打开给你看看,看完还要请教。”‎ 黄早知道他是一个最早被派到外国学制大炮的官学生,回国以后,这老人家的兴趣是在兵器学上,心里想看他手里所抱的,一定又是理想中的什么武器的图样了。他微笑向着雷,顺口地说:“雷先生,我猜又是什么‘死光镜’、‘飞机箭’一类的利器图样罢?”他说好像有点不相信,因为从来他所画的图样,献给军事当局,就没有一样被采用过。虽然说他太过理想或说他不成的人未必全对,他到底是没有成绩拿出来给人看过。‎ 雷回答黄说:“不是,不是,这个比那些都要紧。我想你是不会感到什么兴趣的。再见罢。”说着一面就迈他的步。黄倒被他的话引起兴趣来了。他跟着雷,一面说;“有新发明当然要先睹为快的。”‎ ‎“不敢打搅,你只看这蓝图是没有趣味的。我已经做了一个小模型,请到舍下,我实验给你看。”‎ 黄是头一次到他家,看见四壁挂的蓝图,各色各样,说不清是什么。厅后面一张小小的工作桌子,锯、钳、螺丝旋一类的工具安排得很有条理,架上放着几只小木箱。‎ ‎“这就是我最近想出来的一只潜艇的模型。”雷顺着黄先生的视线到架边把一个长度约为三尺的木箱拿下来,打开取出一条“铁鱼”来。他接着说:“我已经想了好几年了,我这潜艇特点是在它像一条鱼,有能呼吸的鳃。还有艇里的水手,个个有一个人造鳃,万一艇身失事,人人都可以迅速地从方便门逃出,浮到水面。”黄听了一套一套他所不大懂的话,也看不懂他的实验,再坐下想与他谈些别的。但雷的兴趣还是在他的铁鳃,他不歇地说他的发明怎样有用,和怎样可以增强中国海军的军备。‎ ‎“海军船坞于你这样的发明应当注意的,为什么他们让你走呢?‎ ‎“你要记得那是别人的船坞呀,先生!他们要的只是熟练工人。”‎ ‎“你为什么要辞工呢?”‎ ‎“说来,理由很简单。因为我研究潜艇,他们已经怀疑我是奸细,好在我机警,预先把我自己画的图样藏到别处去,我想,我也没有把我自己画的图样献给他们的理由,自己民族的利益得放在头里,于是辞了工,离开那船坞。”‎ 黄问:“照理想,你应当到中国的造船厂去。”‎ 雷急急地摇头说:“中国的造船厂?不成,我所知道的一所造船厂,凡要踏进那厂的大门的,非得同当权的有点直接或间接的血统或裙带关系。”‎ 黄说:“我看你的发明如果能实现,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国里现在成立了不少高深学术的研究院,你何不也教他们注意一下你的理论,试验试验你的模型?”‎ ‎“又来了!你想我是七十岁左右的人,还有爱出风头的心思吗?许多自号为发明家的,今日招待报馆记者,明日到学校演讲,说得自己不晓得多么有本领,爱迪生和安因斯坦都不如他,把人听腻了。”‎ 黄看看时表,随即站起来,说:“你老哥把世情看得太透澈,看来你的发明是没有实现的机会了。”‎ ‎“我也知道,但有什么法子呢?这事个人也帮不了忙,不但要用钱很多,而且军用的东西又是不能随便制造的。我只希望我能活到国家感觉需要而信得过我的那一天来到。”‎ 雷说着,黄已踏出厅门。他说:“再见罢,我也希望你有那一天。”‎ 黄直盼着得到他的消息。过了好些日子,他才从一个赤坎来的人听说,有个老头子搭上两期的船,到埠下船时,失手把一个小木箱掉下海里去,他急起来,也跳下去了。黄不觉滴了几行泪,想着那铁鱼的鳃,也许是不应当发明得太早,所以要潜在水底。‎ ‎(摘编自1941年2月《大风》半月刊)‎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雷先生发明“铁鱼的腮”为中心事件,将一件并不一定能实现的发明运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出来。‎ B. 雷先生在逃难时不慎将盛潜水艇的箱子掉入海里,他也不顾危险跳下去,表现了科学家视科学发明为生命的品格。‎ C. 小说叙事不以叙述事件、渲染情节为重点,而是极力描写个人的言行,塑造出极为普通却又厚重的人物形象。‎ D. 小说以四十年代抗日战争为创作背景,歌颂了雷教授的爱国热忱,同时寄寓了作者“科学救国”的理想 ‎8. “想着那铁鱼的鳃,也许是不应当发明得太早,所以要潜在水底”,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9. 小说在塑造雷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雷先生的执著蕴含着极大的爱国热情。②批判国民党执政当局腐败的政治。③惋惜雷先生“科学救国”在当时只是空想。 ‎ ‎9. ①抑扬手法(先抑后扬),小说开头雷先生不修边幅、举止怪异,随着情节推进一个痴心报国的安国科学家的形象展现出来。②烘托手法(侧面描写),将雷先生置身于抗战这一背景 下,黄先生、社会各色人等对他的不同态度烘托他的执著。③细节描写(语言、动作),小说通过雷先生的动作语言展示其人物性格。‎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选项涉及手法、结构、内容、主旨、语言等多方面,要由表及里由内而外,字斟句酌细致推敲,以便发现问题。常见问题有:无中生有、过度解读、遗漏信息、强加因果、时态错误等等。‎ D项, “寄寓了作者‘科学救国’的理想”错,原文信息有“我已经想了好几年了,我这潜艇特点是……” “黄听了一套一套他所不大懂的话,也看不懂他的实验……他不歇地说他的发明怎样有用,和怎样可以增强中国海军的军备”“说来,理由很简单。因为我研究潜艇……预先把我自己画的图样藏到别处去,我想,我也没有把我自己画的图样献给他们的理由” “照理想,你应当到中国的造船厂去” “我看你的发明如果能实现,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国里现在成立了不少高深学术的研究院,你何不也教他们注意一下你的理论,试验试验你的模型?” “看来你的发明是没有实现的机会了” “ 我只希望我能活到国家感觉需要而信得过我的那一天来到”,可见”算不上“科学救国”,因为在当时只是空想阶段,或者说只是蓝图愿景。‎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重要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隐晦的难懂的句子。(2)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等。(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4‎ ‎)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其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如果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 题干中明确了答题区域,即重点句子为“想着那铁鱼的鳃,也许是不应当发明得太早,所以要潜在水底”,“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提示了答题规范“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即要有文本中的例子。‎ 首先看句子所在位置,处于结尾段的末尾句部分。位于文章末尾的作用有:(1)结构上总结上文呼应全文,首尾照应,或与题目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2)内容上塑造形象突出性格,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于是得出答案①主旨情感方面,雷先生的执著蕴含着极大的爱国热情,重点分析“所以要潜在水底”,表现了矢志不渝的牺牲精神。结合“也许是不应当发明得太早”得出答案②含蓄委婉地批判国民党执政当局腐败的政治。按照由浅到深的解答思路扩展范围综合本段以及整篇文章的内容分析,得出答案③惋惜雷先生“科学救国”在当时只是空想。‎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为“小说在塑造雷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明确了设题类别为“简析塑造形象的手法”,但一定要明确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了什么样形象或者表现了何种性格,所以暗含两问:形象+手法。要做好这类题首要的是了解相关知识。比如,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要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理解欲扬先抑或对比反衬,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所以,解答此题手法一定要全面,不要只满足于刻画人物的手法。此类题的答题模板为:首先明确手法,全面准确;其次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照应手法并点明性格特征。‎ 答案中①抑扬手法(先抑后扬),②烘托手法(侧面描写),③细节描写(语言、动作),为手法判断。‎ ‎“小说开头雷先生不修边幅、举止怪异,随着情节推进一个痴心报国的爱国科学家的形象展现出来”。“将雷先生置身于抗战这一背景下,黄先生、社会各色人等对他的不同态度烘托他的执著”“小说通过雷先生的动作、语言展示其执着坚守、忠贞爱国等人物性格”等内容属于简析部分,分别照应手法结合文本内容的分析。‎ ‎【点睛】关于句子的作用,应该注意从两个方面来加以思考:思想内容上与结构上。‎ 第一个方面:思想内容上:①联系本句的含义。②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③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④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例如:‎ ‎1.比喻 :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比喻的作用就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2.拟人 :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 ‎3.衬托 :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 ‎4.对比: 用什么与什么相成鲜明的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5.反复 :“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突出所重复的内容,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升华主题。‎ 第二个方面: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 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与前文照应(呼应),使结构严谨。‎ 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 伏笔:在文章的前边将下文要表现的人物或时间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什么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加深或者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时间预作暗示。作用是前后(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密,中心更加突出。‎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或者人物命运急切期待,从而引起下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世则字仲贻,幼以恩补左班殿直,至内殿崇班。复用父遗表恩为阁门祗侯,后除亲卫郎。以通经典,转内殿承制。累迁康州防御使,知西上阁门事。‎ 宣和末,金泛使至,徽宗命世则掌客。世则记问该洽,应对有据,帝闻,悦之,自是掌客多命世则。金人军城下,又命世则使其军,还,进秩二等,迁知东上阁门使。金遣燕人吴孝民请和,孝民邀宰执、亲王诣军前议事,高宗在康邸,请行。是日世则入对遂除社议副使以从康王复使河北世则改华州观察使充参议官召对赐金带。‎ 当高宗艰难中,世则尝在左右,寝处不少离。大元帅府建,改元帅府参议官,因请布檄诸路,以定人心。进遥郡承宣使,不拜。高宗承制,转越州观察使。及即位,除保静军承宣使,提举万寿观。诏令编类元帅府事迹付史馆,召为枢密都承旨兼提举京畿监牧,再提举万寿观。‎ 世则居温州,帝遣中使谕守臣以时给奉禄,凡积二万缗,因请以裨郡费。常病疡,艰于据鞍,又以旧所御肩舆赐焉。帝每念宣仁圣烈皇后保祐三朝,中遭诬诋,外家班秩无显者,制以为感徳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进开府仪同三司,奉朝请,赐第临安。除景灵宫使,兼判温州。寻以病丐罢,后为万寿观使。十四年,召入觐,进少保,恳求还。卒,年六十五,赠太傅,赐田三十顷,谥曰忠节。‎ ‎(节选自《明史·卷四百六十四列传第二百二十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日/世则入对/遂除计议副使以从/康王复使河北/世则改华州观察使/充参议官/召对/赐金带/‎ B. 是日世则入/对/遂除计议副使以从/康王复使河北/世则改华州观察/使充参议官/召对/赐金带/‎ C. 是日/世则入对/遂除计议副使/以从康王复使河北/世则改华州观察/使充参议官/召对/赐金带/‎ D. 是日世则入/对/遂除计议副使/以从康王复使河北/世则改华州观察使/充参议官/召对/赐金带/‎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典,文中指作为典范的儒家载籍;此外,经典也指宗教典籍或文献典籍。‎ B. 徽宗,宋徽宗赵佶的谥号,徽宗是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 C. 进秩,因每进一官或一阶,均关系到俸禄的增加;故进秩意为进升官职,增加俸禄。‎ D. 承制,制,皇帝的命令。承制,文中指赵构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执掌政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高世则仕途顺利,屡次升迁。高世则因为精通经典而进入仕途,先后担任内殿承制、康州防御使、掌管西上阁门等官职。‎ B. 高世则接待使者,应对有方。高世则接待金人使者,问询记录完备,应对有理有据,皇帝很满意,后又多次让他接待使者。‎ C. 高世则忠心事主,深得信任。在宋高宗处境艰难的时候,高世则曾陪伴在左右,不曾离开,还积极建言献策,赢得高宗信任。‎ D. 高世则身世显赫,不恋高位。高世则是宣仁圣烈皇后的亲属,身世显赫,但他不恋高位,曾因病请求免职,后又恳求还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帅府建,改元帅府参议官,因请布檄诸路,以定人心。‎ ‎(2)帝遣中使谕守臣以时给奉禄,凡积二万缗,因请以裨郡费。‎ ‎【答案】10. A 11. B 12. A ‎ ‎13. (1)大元帅府设立,改任元帅府参议官,于是请求在各路发布文告,来使人心安定。‎ ‎(2)皇帝派宦官通知当 地官员按时供给高世则俸禄,他一共积储二万缗钱财,就请求用这些钱来补充郡中经费。‎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常见断句题的方法技巧:首先找出几个选项之间的不同处,一般有两三处不同,借助排除法;然后分别说清楚在哪断开,断开的理由,比如定语状语和中心词之间不可断开,动词谓语和宾语之间一般不断开,合成词之间不可断开;名词代词主语前需要停顿,一些虚词前后需要停顿,对称短语或整齐句式间需要停顿。‎ 句意为:这天,高世则入朝汇报事情,于是让他担任计议副使跟从高宗出行。康王(高宗)又出使黄河以北,高世则改任华州观察使,担任参议官。皇帝召见他问询事情,赐给他金带。‎ ‎“是日”,句首时间状语,其后习惯断开;“世则入对”中“入对”的意思是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这是专有的词语,固定词组,之间不可断开,据此可以排除BD。‎ ‎“康王复使河北”,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句子,“康王”作主语,“复使河北”谓语部分,“康”前需要停顿;“遂除计议副使以从”, “从”后蒙后省略宾语“康王”;“以从康王复使河北”,“从”“使”两个谓语动词同时出现句中,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据以上分析排除C。‎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B项,“徽宗,宋徽宗赵佶的谥号”错。宋徽宗是庙号。‎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A项,“高世则因为精通经典而进入仕途”理解有误,高世则步入仕途是因为“以恩”,凭祖上恩泽补任左班殿直。‎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跟任何题目一样,都是按得分点给分的,而且多是每1分一个得分点。考生要通过训练,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文言文翻译中的得分点有:(1)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2)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3)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4)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特别是词类活用)。‎ 关注一下重点词句:(1)建,设立;改:改任;(于)诸路:在各路,介词结构后置,省略句;因,于是;布檄,发布文告;以,来;定,使动用法,安定。‎ ‎(2)遣,派;中使,宦官;谕,通知;守臣,当地官员;以时,按时;给,供给;凡,一共;缗,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计量钱的单位;因,就;以,用、拿;裨,补充。‎ ‎【点睛】关于庙号和谥号:‎ 古时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专立名号,称庙号。如太祖、高祖、太宗、世宗等。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 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古代在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古代亚洲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内务府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此外,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但不是每个东亚古代国家都使用谥号。‎ 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等。 ‎ 参考译文:‎ 高世则字仲贻,年少时凭祖上恩泽补任左班殿直,官至内殿崇班。又因为父亲的遗表(古代大臣临终前所写的章表)恩泽担任阁门祗候,后来授予亲卫郎的官职。因为通晓经典,转任内殿承制。积功升官担任康州防御使,掌管西上阁门事务。‎ 宣和末年,金人的泛使(宋代称派往他国临时办理事务的一般使节)到了,宋徽宗命令高世则担任掌客管理相关事宜,负责(接待)。高世则问询记录完备,应对有理有据,皇帝听后,很高兴,从此多次任命高世则担任掌客。金人的军队驻扎在城下,皇帝又命令高世则出使金人军队,回来后,进升官职,增加俸禄到二等,迁升担任东上阁门使。金人派燕人吴孝民请求和谈,吴孝民邀请宰相、亲王到军前议事,高宗在自己的府邸,被邀前去议事。这天,高世则入朝汇报事情,于是让他担任计议副使跟从高宗出行。康王(高宗)又出使黄河以北,高世则改任华州观察使,担任参议官。皇帝召见他问询事情,赐给他金带。‎ 在宋高宗处境艰难的时候,高世则曾陪伴在左右,行动坐卧都不离开。大元帅府设立,改任元帅府参议官,趁机请求布告各个行政区域(地方),来使人心安定。提升为遥郡承宣使,没有就任。宋高宗秉承皇帝旨意,便宜行事,高世则调任越州观察使。等到高宗即位,担任保静军承宣使,提举万寿观。皇帝下令让高世则编纂元帅府事迹交付史馆,又召回他担任枢密都承旨兼掌管京畿监牧,第二次掌管万寿观。‎ 高世则居住在温州,皇帝派宦官通知当地官员按时供给高世则俸禄,他一共积储二万缗钱财,就请求用这些钱来补充郡中的经费。曾经生疮得病,骑马困难,皇帝又把在旧所时用过的肩舆赏赐给他。皇帝时常感念宣仁圣烈皇后(高太后)辅佐过三代君王,却遭到一些人的诋毁,高太后的亲属在朝中没有官职显赫的,皇帝下诏让高世则担任感德军节度使,充任万寿观使,提升为开府仪同三司,定期参加朝会,在临安赐给府第。担任景灵宫使,兼管温州。不久因病请求离职,后来担任万寿观使。绍兴十四年,皇帝召见,进衔少保,高世则恳求还乡。六十五去世,追赠太傅,赐田三十顷,谥号为忠节。‎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节选)①‎ 陆游 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 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 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 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 诗家三昧③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 天机云锦④用在我,翦裁妙处非刀尺。‎ 注:①这首诗写于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六十八岁闲居家乡山阴时,诗人夜读自编的《剑南诗稿》,总结他中期诗歌创作发展经验。②三昧,佛经语,要领,真谛。③天机云锦:古代神话传说中天上织女所用的织机,和她织成的上有云彩的锦缎。‎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二句诗人回忆在南郑的军旅生活,“酣宴”的“夜连日”运用夸张手法再现了当年军中的生活场景。‎ B. ‎ 三、四句描写白天在室外的演武与阅兵,球场广阔,兵马众多,“一千步”、“三万匹”极言声势的浩大。‎ C. 五、六句描写夜晚军幕中的博弈和歌舞,“声满楼”写场面,“宝钗艳舞”写人物,意境清新而明丽。‎ D. 七、八句运用两个比喻描摹声音,“冰雹乱”表现弦声的急促响亮,“风雨疾”突出鼓手技法的熟练。‎ ‎15. 本诗作者总结了自己诗歌创作经验,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悟出了怎样的“诗家三昧”?‎ ‎【答案】14. C 15. ①诗歌来源于生活。诗人领悟到自己的诗歌创作同屈原贾谊一样来源于生活。②诗歌创作重在巧妙构思,并非单纯依循做诗的法度。‎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设题角度有对诗句内容大意的考查,艺术手法特点和作用的归类判断、主旨思想的探究、结构思路的整理等等。做题时对每一个选项力求仔细分析、深入理解并与原文全面对照,耐心细致地找出问题,不好直接确定答案时可以借助排除法。‎ C项,“意境清新而明丽”错。首先提取相关文句,确定思考区域第五和第六两句: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其次翻译理解诗句含义,字斟句酌,力求全面准确无误:华灯亮,忘情博,喝彩声灌满了整座楼面,美女艳,歌舞欢,流光溢彩辉映着我们的盛筵;最后品味赏析抒情主人的主旨情感,以及诗歌的语言、修辞等风格特色,并与选项相对应,确定答案的是非对错。写军幕中晚上的“博弈”、歌舞;以“华灯”写“光照席”、“声满楼”写军中繁盛热闹的场面,以“宝钗艳舞”写华丽妩媚的人物,光彩照人,美艳动心,极为炫目壮丽。视听结合,对仗工整,盛况空前,壮观大气至极,诗风是豪放不羁的。可见,意境特点应是“华美壮丽”。‎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诗歌相关内容的能力。题干为“本诗作者总结了自己诗歌创作经验,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悟出了怎样的‘诗家三昧’?”这里的“诗家三昧”就是指“本诗作者总结了自己诗歌创作经验”,具体分析创作经验的内容。理解了题干意思后结合诗句分析即可。题干中后面补充的内容等于在提示考生具体怎么做答案:(1)“悟出诗家三昧”,意思是概括出诗家三昧(写诗创作的秘诀、技巧)的特点;(2‎ ‎)“请结合诗句”一定不能忽视,即举例分析,例子即为诗句内容,也就是答案点要概括加具体,两方面内容缺一不可。答题模式,先总括诗家三昧的特点,也就是作者总结的创作经验的具体内容,再结合诗句验证分析。‎ 答案中①诗歌来源于生活,属于理论概括。‎ 例句: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大意:呵,作诗诀窍突然间被我领悟发现,屈原、贾谊的境界原来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 首先分析诗句涵义照应创作经验:“诗家三昧忽见前”,总说自己感觉到了什么是诗家三昧,具体指什么呢,应该跟上文的描写叙事有关,前八句诗人铺陈描写,眼见耳闻心感,令人激情澎湃壮怀激烈的军力生活,真实且感人,颇具画面感。“屈贾在眼元历历”,这一句较之上句的总结在明示“诗家三昧”,即两位文学大师的艺术境界——在于真切的画面感,清楚如在目前,让人身临其境。‎ 其次,照应概括的内容加以总结。诗人领悟到自己的诗歌创作同屈原贾谊一样来源于生活,真实、深切,这才是艺术的本真特色。②诗歌创作重在巧妙构思,并非单纯依循做诗的法度。(理论概括)‎ 例句:天机云锦用在我,翦裁妙处非刀尺。大意是:要写出像织女云锦般精美的诗篇全在自己,生活素材的巧妙构思绝非单凭尺量刀剪。‎ 紧扣创作经验分析诗句涵义: “天机云锦用在我”,我以我手写我见我听我想我感,要美好、绚烂,要别出心裁、独具匠心、自出机杼,不能拾人牙慧、生搬硬套、模仿借鉴;“翦裁妙处非刀尺”,艺术既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遵守规矩又不拘泥固守,不落窠臼,恣意剪裁、精妙加工。‎ 结合诗句分析并照应概括的内容加以总结:①诗歌来源于生活。诗人领悟到自己的诗歌创作同屈原贾谊一样来源于生活。②诗歌创作重在巧妙构思,并非单纯依循做诗的法度。‎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古人眼中荷花代表高洁与美好,《离骚》中诗人更是将荷花当作穿戴的服饰,以表现自己追求高洁的理想,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韩愈所说的“传道”,主要指传授儒家思想,所以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并不是他认为的传道授业的人。‎ ‎(3)《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制芰荷以为衣兮 (2). 集芙蓉以为裳 (3). 彼童子之师 (4).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 君问归期未有期 (6). 巴山夜雨涨秋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背诵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此外“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常见的名句名篇”主要指高中生应该掌握识记的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重要语句。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 本题注意以下字形:芰、兮、芙蓉、句读、涨。‎ ‎【点睛】虽然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但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仍然需要一定的技巧:‎ ‎(1)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 ‎(2)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3)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 (4)要留意具体环境。‎ ‎(5)要留心语句顺序。 ‎ ‎(6)要注意语句出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灰色调是四合院民居建筑的标志色彩,它承载了北京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北京地域、环境、民俗文化的映照。灰色比黑色更为含蓄、内敛,比白色更显优雅、________。( )。青灰、烟灰、棕灰、浅灰、深灰,编织成一片灰色的波浪,雅致协调。如果从更大的空间来看,四合院统一厚重的灰色系还烘托了故宫________的气魄。‎ 四合院源于元代院落式民居形式,“庭院深深深几许”,________较强,不同于西方“草坪上的建筑”。在色彩艺术方面,为打破灰度色彩的视觉疲劳,利用门(特别是垂花门)、窗、柱子,以及院内绿化植物等点缀色彩进行________,不同彩度间的绝妙平衡形成了四合院的独特色彩景观。所以,对四合院进行保护和改造,要将传统主色即灰色调贯穿其中局部构件的色彩在原有色系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对历史建筑研究,既要结合人民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不能忽略具有表现民族地域美学特色的建筑色彩新景观。‎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深沉 恢宏壮丽 私密性 调和 B. 深邃 辉煌壮丽 独立性 协调 C. 深沉 恢宏壮丽 独立性 协调 D. 深邃 辉煌壮丽 私密性 调和 ‎18.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种色彩属性表现了温和、谦让、平凡的意蕴,一种朴素、雅致的美被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表达出来。‎ B. 温和、谦让、平凡的意蕴被这种色彩表现出来,一种朴素、雅致的美被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表达出来。‎ C. 这种色彩属性表现了温和、谦让、平凡的意蕴,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就传递出一种朴素、雅致的美。‎ D. 温和、谦让、平凡的意蕴被这种色彩表现出来,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就传递出一种朴素、雅致的美。‎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对历史建筑研究,既要结合人民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不能忽略具有表现民族地域美学特色的建筑色彩。‎ B. 对历史建筑研究,既要结合人民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不能忽略具有表现民族地域美学特色特征的建筑色彩。‎ C. 对历史建筑研究,既要结合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不能忽略能够表现民族地域美学特色的建筑色彩。‎ D. 对历史建筑研究,既要结合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不能忽略能够表现民族地域美学特色的建筑色彩新景观。‎ ‎【答案】17. A 18. C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使用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技巧有:一、看词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词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词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词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词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词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形近混淆。七、看词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成语的整体性,只断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义相悖。八、看词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A项,第一组,深沉,沉着持重;深邃,深奥,多形容道理。语境是说灰色具有“沉着持重” 的品格,而且能与并列词语“优雅”契合,都是用来形容人的词语,故选“深沉”。 ‎ 第二组,辉煌,强调光辉灿烂;恢宏,强调宽阔,广大。根据语境,修饰气魄用“恢宏壮丽”更好,而且“辉煌”与灰色调矛盾。‎ 第三组,根据前文“庭院 深深深几许”,具有幽深僻远的私密性,又与后文“草坪上的建筑”的开放性形成鲜明对比,可知,语境强调的是四合院的“私密性”。‎ 第四组,调和,①形容词,配合得适当;②动词,掺和并搅拌。协调,形容词,一般形容人配合得适当。语境需要动词,再结合语境对象为物,故选“调和”。‎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中的衔接能力,即句子补写题,句子补写题属于语用专题中的连贯考点,它是一道主观题,分值一般为5到6分。由于它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推断、逻辑思维、规范答题等语言综合能力。鉴于此,作为考生一定要认真作答,解答这种题决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一定要注意下面几点。一、明确题目要求,二、辨别文体类别,三、分析语段特点,四、关注标点符号,五、看清句子的位置,六、把握关联词语。‎ A项,“一种朴素、雅致的美被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表达出来”,强调“一种朴素、雅致的美”,而根据后语境应该强调“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排除。‎ B项,前半句“温和、谦让、平凡的意蕴”作主语导致与上文的“色彩”衔接不紧,应该把“这种色彩”放前面作主语,一是强调,二是与上文联系紧密。后半句使用被动句,陈述重点“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不突出。排除。‎ D项,“温和、谦让、平凡的意蕴被这种色彩表现出来”问题同B项。排除。‎ C项,前半句承接前文,陈述对象保持一致,以“这种色彩属性”为主语;后半句亦以“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为主语,与下文紧密相接。正确。‎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逐一分析四个选项,看有无以上问题。‎ 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语序不当,“新时代”应放在“人民”之前;二是成分赘余,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应去掉“具有”和“新景观”。‎ A项,“人民新时代”的表述不合逻辑,语序不当造成的;缺少与“具有”相搭配的宾语中心语。‎ B项,语序不当造成“人民新时代”的表述不合逻辑;且“具有表现……特征”两个谓语动词共同搭配“特征”导致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去掉一个动词,或者在“特色”后添加“的”,改为“具有表现民族地域美学特色的特征”,让“忽略”搭配“建筑色彩”,“具有”搭配的宾语中心语为“特征”,“表现”搭配的宾语中心语为“特色”。‎ C项,正确。‎ D项,结构混乱、成分赘余、不合逻辑,既要……更不能……,连接的分句结构应该一致,“新景观”删去;“建筑色彩新景观”表述不合逻辑。‎ 故选C。‎ ‎【点睛】溯本求源,谨防望文生义: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判断这类误用成语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必须把握这类成语的本源,即成语原始意义。为此,对成语中的关键字眼要多加关注,如“不刊之论”中的“刊”不是“刊登”意思,而是“修改”之意。成语多约定俗成,源于典故,只有参透本意,方能把握,如“火中取栗”“七月流火”。另外,成语的意思不是几个语素意思的简单相加,也有特定的生成背景,如“胸有成竹”。‎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①‎ ‎___。它是体内储存热量的仓库,当肚子饿又来不及吃东西的时候,就会分解,给我们提供能量;身体内许多代谢过程没有脂肪参与也不能进行。然而研究发现,②______。食物中的脂肪分两种:一种是饱和脂肪,来源主要是动物类食物和氢化油食品种是不饱和脂肪,来源主要是鱼类和植物类食物。饱和脂肪会提高胆固醇和心脏病的发病率,而不饱和脂肪恰恰相反。因此,我们摄入的脂肪③______。‎ ‎【答案】 (1). ①身体内的脂肪必不可少 (2). ②不是所有脂肪都对生命有益 (3). ③一定要以不饱和脂肪为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能力。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二轮复习中,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写训练。‎ 第一空,根据后边句号可以判断这是一个中心句,应该是总领下文,然后通观文段可以确定中心词或话题为“脂肪”,再结合紧邻的句子即语境“它是体内储存热量的仓库,当肚子饿又来不及吃东西的时候,就会分解,给我们提供能量;身体内许多代谢过程没有脂肪参与也不能进行。”根据代词“它”可以确定横线处必然有中心词语“脂肪”,再结合句意确定①处应该填“身体内的脂肪必不可少”或“人(生命)离不开脂肪”,抑或“人体内的脂肪很重要”。‎ 第二空,一定要注意前语境“然而研究发现”中的转折连词“然而”,前面的意思是说脂肪重要(离不开、不可少),一转则句意相反,便可推断第二空②答案为“不是所有脂肪都对生命有益”/“有些脂肪对身体有害”/“并不是所有脂肪都有益”。‎ 第三空,结合前语境“因此,我们摄入的脂肪……”,可以确定这也是一个中心句,是对上文的总结,根据内容总结概括的是紧邻句“饱和脂肪会提高胆固醇和心脏病的发病率,而不饱和脂肪恰恰相反。” “恰恰相反”的意思很关键,对应上句应该是降低胆固醇和心脏病的发病率,据以上分析不难确定答案为:应该以“不饱和”为主/千万远离饱和状态/应以后者(不饱和脂肪)为主/尽量减少饱和状。‎ ‎【点睛】摘取法 所谓“摘取法”,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内容单纯角度唯一的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 ‎2、分层法 ‎“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提取关键信息,连缀语句。‎ ‎3、复取法 ‎“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并列或递进、承接关系进行合并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2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世界各地早期文明的出现,均与治水活动密切相关。继2007年发现了良渚古城后,考古人员新近又确认古城外围存在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水利系统。该水利系统距古城5.5公里,包括高低两级共11处水坝,设计范围超过100平方公里,带有明显的防洪调水功能。这与其他的早期文明水利设施多为以灌溉为目的的水渠、水窖、池塘不同,因而在世界文明史研究上具有独特价值。‎ ‎【答案】①良渚古城外存在一个水利系统;②带有防洪调水功能;③在世界文明史研究上具有独特价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是将长文读短的基础,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恰当的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两种能力:一为筛选,二是概括。‎ 做本题时首先给文段分层,开头句是总结,领起全文的作用,太因为太宏观,没有提到主体对象“良渚”,提取时便可忽略不计。后边内容以句号为标志划分为三个层次为(1)“继2007年发现了良渚zhǔ古城后,考古人员新近又确认古城外围存在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水利系统。”(2)“该水利系统距古城5.5公里,包括高低两级共11处水坝,设计范围超过100平方公里,带有明显的防洪调水功能。”(3)“这与其他的早期文明水利设施多为以灌溉为目的的水渠、水窖、池塘不同,因而在世界文明史研究上具有独特价值。”‎ 然后,分别提取要点:(1)存在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水利系统.(2)带有明显的防洪调水功能。(3)在世界文明史研究上具有独特价值。‎ 最后加以整合后归纳出答案来。注意陈述对象即话题“良渚古城”必须带着。‎ ‎【点睛】压缩技巧: ‎ ‎1.摘取法,摘取能够概括文段内容的关键句(中心句),作为答案。——新闻类的抓导语。‎ ‎2.提要法,即抓关键词法,抽取文段的语素要点予以整合。‎ ‎3.分层法,根据总分总或者递进、并列等逻辑关系给文段分出几个层次来,把层意加以整合。‎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规则》提出教师惩戒权包括“批评、留校、不超过一堂课的站立、适当的体育训练”等有人说,这为教师惩戒学生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教师正常履职,避免“孩子犯了错,说不得、碰不得、惹不得”现象。有人说,如果惩戒权滥用,很可能出现有错即惩,小错重惩的情况,对未成年人造成伤害。也有人说教师惩戒权的界定,需要进一步细化、明晰,并要社会各界参与。‎ 对此,有关部门来到立仁中学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规则,是教育惩戒的保障 尊敬的各位领导、家长、同学们: ‎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作为家长代表在本次座谈会上发表自己的浅薄见解。‎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唐僧没有紧箍咒,孙悟空一辈子都是泼猴。我很赞同这句话,如果老师放任孩子不管不教,调皮捣蛋任意妄为,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都不难想象吧!‎ 中华五千年,有源远流长的文化教育,每一个年代都会有着约束时代的法度。这就告诉我们自古以来都有都有戒尺、惩戒、规则,惩戒让人更早学会了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 然而这样的教育方法延续了几千年,培养了无数的饱学之士、国家栋梁。从古代诗人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孟子到李白、苏轼、欧阳修……以至现代的詹天佑、梁思成、林徽因……再到今日的俞敏洪、马云、秦玥飞……哪一个没有挨过老师的戒尺?哪一个不是在戒尺下长大的?哪一个不是在戒尺的训导中成才成功成名的?‎ 曾几何时,教育主管部门发布这样那样的文件、条款、规范,不能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能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等,虽然无可厚非,但结果却是让老师们不敢管学生,原因是有些家长在孩子犯下错误受到老师惩罚后去讨罚老师,以致有关教育部门会为了平息家长而无原则的去处罚富有责任感的老师,这样的情况长此以往,又会有哪个老师还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甚至是生命人身安全而去严加管教犯错误不好好学习的孩子们呢?敢问大家,在如此背景下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又怎能顺利实现呢?‎ 俗话说:鞭子不响,学问不长。为什么孩子犯了错家长能打,但作为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老师就不能有分寸的、小小的惩戒一下?特别是对于那些屡教不改、屡犯不止的孩子,是没有多少道理可讲的,你再春风化雨,再苦口婆心,再循循善诱,耳提面命,谆谆告诫能起多大作用?‎ 可见,教育在任何时代都离不开惩戒,它与说服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个没有法律的社会,会出现很多做了坏事还理直气壮的人;一个没有惩戒规则的教育,就会出现很多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还言辞咄咄振振有词甚至蛮不讲理没理辩三分的熊孩子。‎ 正所谓:无规距,不成方圆。所以我支持老师手中的戒尺,并且认为相关教育部门制定的法律条文可以再放开一些,唯此才能让我们的孩子身心健康以至茁壮成长顺利成才。希望《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能早一天颁布,让面对叛逆、不听话、屡教不改的问题生们不再心有所怵、束手无措、无可奈何地徒然叹息。我期待规则能早日出台,别再让恪尽职守一心为好的老师们流汗、流泪又流血,溺爱出败儿,严师出高徒,有震慑力威严性的教育惩戒权是课堂上老师们施展教育手段的最好保障。‎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审题和写作能力。‎ 审清题干要求: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话题聚焦当下教育热点一—“教育惩戒权”。命题并未纠结于教师是否应有惩戒权,而是在认可教育惩戒权前提下,让考生思考如何使教育惩戒权得到更好的落实,也就是谈对于《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的看法。‎ 材料首先对规则里关于教育惩戒权的一些具体内容加以提示,然后从三个角度(有人说)提示学生的思考方向。第一种说法,主要谈及规则制定对教师履职的意义;第二种说法,谈及教育惩戒权相关规则在运用时可能存在的问题;第三种说法,提及教育惩戒权规则尚不完善,需要不断修正、改进,以求更合理清晰。考生可选取其中一个或多个角度加以分析。‎ 写作时,要注意把握任务情境。从题材上看,要求考生写一篇座谈会的讲话稿,从任务要求上看,既要有自己的观点与思考,又要提出希望与建议。从身份和对象来看,要求选取学生、教师、家长中的一种身份,对象主要是面向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兼及在座的其他成员。‎ 规避几个问题:‎ ‎1.审题偏差 ‎①围绕教师是否该具有惩戒权立意行文,偏离材料重心。‎ ‎②“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泛泛谈规则的意义,没有突出材料的核心思想一一教育惩戒权 ‎2.任务落实问题 ‎①没有身份意识,分析教师、家长、社会在落实教育惩戒权中的作用。‎ ‎②未审清题干要求——“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必须围绕关于《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的内容而谈。任务完成欠缺,能阐述观点与思考,未提出希望与建议。‎ ‎3.思路狭窄 ‎①内容空泛,缺乏具体清晰、旁征博引的思维角度。‎ ‎②逻辑混乱,条理性差,论据单薄,不能运用横向、纵向、反向等思维。‎ ‎4.文体不明。没有讲话稿的格式,语言空洞干瘪,缺少号召性和感染力。‎ 关于演讲稿:‎ 演讲稿写作的创意在渲染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演讲是心灵沟通,情感互动。演讲稿的写作需要渲染情感的技巧。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反复申诉 当年马丁路德金的演讲“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可以说在演讲稿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极具震撼力,他在台上说到“yes,we can”,台下几万名观众也同时高呼“Yes,we can.”,甚至使“yes,we can”风靡一时。‎ ‎2.巧用修辞 一篇好的演讲稿,一定离不开修辞。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问等修辞方法的巧妙使用,能给演讲稿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会引发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就职演讲中, 集中了丘吉尔的饱满深情的爱国之情,简单、质朴的语言里包含了排比、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充满了力量。‎ ‎3.提炼警句 富有文采和哲理的警句,能够引发人们思考,给人鼓舞与教育。因此有经验的演讲者,常常把所要阐述的重要思想,提炼成警句,显示思想之光和文采之美。‎ 参考立意:‎ ‎1.规则来了,热烈欢迎。 ‎ ‎2.明确教育惩戒权是社会的进步。‎ ‎3.无金箍,不成佛 ‎ ‎4.惩戒是素质教育的钙质,规则是行为的规范。‎ ‎5.惩戒乃师之担当,规则乃教育的保障。‎ ‎6.教育惩戒是护,规则颁布是守。‎ ‎7.教育惩戒必要,制定规则可行。‎ 可用素材:‎ ‎1.教育,已在今天的社会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使人进步,使人明智。而教育惩戒,是教育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了教育惩戒,可以让教育更进一步地发挥好处,可以大张四维,振兴国家。‎ ‎2.《礼记》有云:“四维不张,则国亡矣。”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它代表着人们的价值观、廉耻观以及道德品行。教师在教育惩戒的帮助下,带领学生走上正轨,磨炼其品质,进而大张其四维。‎ ‎3.教育惩戒,可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对学生过度宽容,则会造成无尽的伤害。多少学生由放松变为放纵,多少学生对自己的过错不以为意,多少学生凭借教师的宽容肆意顶撞教师?“民之于国,则如木之于林。若无良木,则无茂林”,民族的树林需要良木,可人非圣贤,便需要依靠教育惩戒,来敦促学生、警醒学生,使他们朝着品学兼优、明辨廉耻的方向发展前行。‎ ‎4.鲁迅曾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成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这也便是教育惩戒中最重要的一点,正确地使用教育惩戒,方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教育惩戒,便应像寿镜吾老先生那样,偶然有而不常有,同时给学生留下严肃形象,使惩戒规则成为帮助学生严而律已的工具。‎ ‎5.当然,教育惩戒这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或者说,还不够深入人心。家长因教师打骂学生而大闹学校的事件在全国已经见多不怪。许多家长仍未意识到教育惩戒对学生们的好处,而只看到了自己的孩子难受、抱怨。所以,只有当惩戒意识深入人心后,教育惩戒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大张四维。教育家曾说过:“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颗心点亮另一颗心。”我相信,有着教育惩戒的良好发挥,教师们能够更好地用心点亮学生之心,大张四维。‎ 行文结构:‎ 首先开头段亮明身份(学生),说表示荣幸或感激之类的敬语或客套话。然后分析“教育惩戒权”的意义,如对自身改正错误、深刻认识问题的意义,对创设良好学习环境的意义,剖析自身的特点,比如在独生子女背景下的娇惯任性、意志力缺乏、行为习惯不好等问题,指出教育惩戒权规则的矫正作用。再结合自身体验,分析某些惩戒权的改进方向,如细化什么错误适用罚站,什么错误适用体育训练,在惩戒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因人因事而异。最后再次表达对教育惩戒权的支持,出台《规则》后,教育发展的愿景。‎ 若站在教师身份上,则分析拥有“教育惩戒权”在教盲管理方面的意义。如,管理层面,从课堂秩序维护、学生身心发展、创设优良育人环境等角度分析意义;教师层面,提升责任意识,管理拥有底气,对改变犯错误学生不敢管的现状的分析。提出希望与建议:如,加强细化规则,明晰“惩戒”与“体罚”的界限,使教师操作更加方便,加强师德素养提升,保证《规则》落实“不变味”。最后表达用好“惩戒权”规则,立德树人的态度。‎ 若站在家长身份,表达对“教盲惩戒权”的支持,从家长角度分析其意义。如,赋予教师权力,是对教师履职的尊重,有力于弘扬尊师重道风尚,“教育惩戒权”是对家长溺爱造成孩子身心发展问题的矫正手段,有利于孩子成才。最后提出希望与建议。如建立家校沟通体制,让家长明确《规则》及其意义,以减少、避免“校闹”等情形出现;又如,对细化那些惩戒需要告知家长,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再次表达对“教育惩戒权”支持,对老师的信任!‎ ‎【点睛】技巧,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1、题目紧贴材料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好题先行。”作文拟题是十分重要。题目自拟其实就是考查考生的拟题能力。拟题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内容、观点鲜明、新颖别致、简洁生动。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评卷老师的眼球,博得好感,占据获取高分的良机。‎ ‎2、适当运用名言警句 引用名言警句切忌滥用;要与作文材料关系密切,概括或者深化主旨;语言要简洁,一般控制在一行字以内为佳,写出几十字往往弄巧成拙。‎ ‎3、开头紧扣主题 材料作文的开篇最好能够扣合材料,入题迅捷,观点鲜明,语言精练。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顺势明确立场,语言干净。这就是阅卷老师希望看到的开篇。‎ ‎4、结尾申明主题 如果前面的环节考生都没有把握住,那么,结尾就是最后一次结合材料的机会,处理得当,仍可力挽狂澜,使文章提档升分。但遗憾的是,有一小部分考生行文至结尾仍然没有贴合材料,错失最后的良机,令人感到非常惋惜。结尾不仅要在形式上照应开头,而且在内容上贴近材料的核心,从而把文章从“不切题”的深渊中打捞上来。‎ 写作文需要主题鲜明,贴近材料;开头要先声夺人,结尾要互相照应。‎ ‎ ‎